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1.分一分课前预习ppt课件
展开第六单元 表内除法
第1课时 分一分(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2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5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是: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学习内容主要包含:1.分一分;2.除法的初步认识;3.用乘法口诀求商;4.倍的认识;5.问题解决;6.整理于复习;7.综合与实践:走进田园这七个方面的内容。
本单元在编排中体现了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一是:加强除法概念的教学。
二是: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求商的方法。
三是:重视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同时深化学生对运算的意义的理解。
■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含义,能进行平均分。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3.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 重点、难点
重点 | 1.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
2.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 |
难点 | 1.除法的含义 |
2.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 教学建议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编排特点,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进行除法教学,要立足于除法概念本质的建立。
2.运用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除法概念。
3.设计丰富、有趣的活动和练习,提高学生表内除法运算的能力。
4.不断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以语言表述为标志。
■ 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14课时完成教学。
课题 | 课时 |
1.分一分 | 2课时 |
2.除法的初步认识 | 2课时 |
3.用乘法口诀求商 | 3课时 |
4.倍的认识 | 2课时 |
5.问题解决 | 3课时 |
6.整理与复习 | 1课时 |
7.综合与实践 走进田园 | 1课时 |
总计 | 14课时 |
六、表内除法
第1课时 分一分(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页例1、例2,第67页课堂活动第1,2题,第68页练习十五第1,2题。经历平均分的操作过程,掌握平均分的方法,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提示
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自主探索,动手实践,通过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练一练等方法,加深对平均分含义的理解。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平均分的现实意义,理解什么是平均分。
2.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把物品进行平均分。
※ 过程与方法:
经历不同分法的过程,学习平均分物体的一些方法,培养数感和动手操作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平均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2.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3.学会欣赏自己,欣赏别人。
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平均分的操作过程,掌握平均分的方法,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8个磁力圆片,12支铅笔,3个盒子。
学生准备:8个圆片,12根小棒,每组1袋豆子、4个盘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分过东西吗?说一说你分过哪些东西,是怎样分的?
(1)学生回忆,组织语言
(2)指名回答:我分过糖,给我的弟弟和邻居家妹妹,我弟弟3块,,妹妹2块,我留了2块;我们课间做游戏时,也是分组进行的......
2.教师:看来分东西或分组,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今天我们就来亲自动手分一分。
教师板书:分一分
二、探究新知
初步感受平均分
- 教师:同学们,你们能把6个圆片分成两堆吗?请同学们试着分一分,看看有几种分法。
(1)学生独立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汇报:有三种分法,可以分成1个和5个,也可分成2个和3个,也可分成3个和3个。
(4)教师配合学生在黑板上展示分的过程
(5)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同学们分的真好!
2.教师:哪一种分法最特殊?为什么?
(1)指名回答:分成3和3,因为每堆一样多。
(2)集体订正
- 教师:像这种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教师板书: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 教师:把8个小圆片分成4堆,怎样分?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1)学生动手操作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台前展示分法:第一种1个和7个;第二种2个和6个;第三种3个和5个;第四种4个和4个。
(4)集体订正:第四种4个和4个属于平均分。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分一分感受不同的分法,再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其中每份同样多的分法,形成平均分的概念。通过操作建立丰富的表象支撑,让学生充分经历干年的抽象过程。】
教学例2,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 教师:刚才,通过分小圆片,我们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小棒,要把它们平均分成3分,可以怎么分?
(1)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观察学生分的过程
(2)指名台前展示分法:每次每份分1支,4次分完;每次每份分2支,2次分完;每次每份分4支,1次分完......
(3)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积累平均分的经验,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提供表象支持。】
2.教师:这几位同学分的过程不相同,那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
(1)指名回答:每次每份分的都同样多。
(2)集体订正
3.教师:为什么每次分的必须要同样多呢?
(1)学生独立思考
(2)指名回答:只有每次每份分得同样多,才能保证最后每份每次分到的根数同样多,也就是平均分
(3)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这个同学说的非常的完美!
4.教师:刚才的分法中,谁的分法最简单,咱们请他来说说他是怎么想的,好吗?
(1)指名台前一边说思路,一边动手分:我是这样想的,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那么3个几根是12根呢?我想起了口诀:三四十二,所以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
(2)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看来这位同学很善于动脑筋,能借助我们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思考,他的这种方法你们学会了吗?请同桌之间互相说说。
(3)学生之间进行。
5.教师:刚才在分的过程中,有的同学每次每份分1支,4次分完;有的同学每次每份分2支,2次分完,这些方法比较麻烦,如果我们借助乘法的知识来思考,就可以直接想出每份是多少了,而不是盲目地分了。
【设计意图:本环节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各种分法为研究素材,让学生在对各种分法的分析比较中发现:只有每次每份分得同样多,才能保证最后分到的根数同样多。在这一分析的过程中学生抓住了平均分的本质,使平均分的方法具体化。而借助乘法的知识来思考每份应该分到多少根的问题,把学生的思考推向更深入层次。】
三、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练习十五的第1题。
1.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平均分的方法,下面我们来试一试。谁来说说通过看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
(1)指名回答:我知道了一共有15颗松子,有3只松鼠来分,问题是:每只松鼠平均分几颗。
2.教师:你们知道每只松鼠分几颗吗?把你的答案和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1)指名回答:每只松鼠分3颗。我是这样想的:把15颗松子平均分成3只松鼠,那么3个几根是15呢?我想起了口诀:三五十五,所以把15颗松子平均分成3份,每只松鼠分5颗。
(2)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这个同学不但会分,思路还很清晰,说的很详细,真棒!
3.教师:请同学们在书上圈一圈,验证你的想法。
(1)学生动笔操作
(2)小组内交流
课件出示练习十五的第2题。
1、教师:请同学们看这道题,它的要求是什么?
(1)指名回答:把15支铅笔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多少支?
(2)集体订正
- 教师: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好的想法和分法的,知道答案后,请圈一圈验证自己的猜想,然后小组内交流。
(1)学生独立思考,验证猜想。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汇报:每人分3支。我是这样想的:把15支铅笔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也就是平均分成5份,那么5个几支是15呢?我想起了口诀:三五十五,所以每个小朋友分3支,然后我圈了圈,还真是!
(4)集体订正
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的第2题。
1.教师:接下来我们利用平均分知识进行比赛,请看游戏规则
课件出示游戏规则:小组活动。轮流一人抓一次豆子,再把这些豆子平均分。能平均分成2堆就加2分,能平均分成几堆就加几分,再累计分数。其余同学如果能补充说出不同的平均分法,就给这位同学加1分。活动结束,每小组评出一名冠军。
(1)学生独立阅读游戏规则
- 教师:我给大家先示范一下,请大家根据游戏规则给老师算分
- 下面游戏开始!
(1)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小组内交流活动心得和感受
(3)冠军组代表汇报:我们组发现:要想比较方便又比较块地平均分成两份,或者三份等,有一个好的办法,那就是每次每一个盘子都多放点,这样剩下的就少一点,分得次数就少一点。
(4)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这种方法还真不错!不知道同学们学会了吗?好,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再分一次!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和评比,调动人人参与的热情,巩固平均分的方法。】
四、达标反馈
1.平均每只小熊猫分( )根竹笋?
2.平均每只小猴分( )个桃子,圈一圈。
3.判断一下,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1)
(2)
(3)
- 分一分,说一说
把8枝花平均插到2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花?
答案:第一题:平均每只小熊猫分( 5 )根竹笋
第二题:平均每只小猴分(4 )个桃子.
第三题:× √ ×
第四题:4枝
五、课堂小结
-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学生各抒己见
(2)指名回答:我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就是每份分的同样多;我还知道用乘法口诀算每份是多少很快......
(3)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看来同学们学的真不错!知道了每份分的同样多就叫平均分,掌握了很多既简便又快速的平均分的方法,请同学们把掌声送给自己!
【设计意图:】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平均分的游戏,明天上课与大家分享!
七、板书设计
分一分
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能力。课堂之上 ,教师大胆放手,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较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教学过程中,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练一练,无一不是学生在主动探索与操作,正因为教师采取了这样的方法,才有了学生的主动探索与思考,才有了学生主动学习、动脑、动口的机会,才有学生的全员参与,才形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态,才有了学生的主动体验,在教师创造的和谐、民主、可以充分发展的环境中,让学生的潜能得到了一定的开发。
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1.年、月、日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1.年、月、日课文内容课件ppt,文件包含第1课时年月日1pptx、地球自转mp4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5.问题解决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5.问题解决课堂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第1课时问题解决1pptx、第12课时问题解决一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3.用乘法口诀求商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3.用乘法口诀求商课文课件ppt,文件包含第1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1pptx、第6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一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