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西北海市银海区重点学校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广西北海市银海区重点学校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科普短文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广西北海市银海区重点学校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1. 为确保空气质量,环境保护部门在重点区域开展空气质量监测。下列物质不纳入监测范围的是( )
A. 二氧化硫 B. 稀有气体 C. PM2.5 D. 臭氧
2. 节约用水是保护水资源的有效途径。适合张贴在学校水龙头旁的标识是( )
A. B. C. D.
3. 下列化肥中属于钾肥的是( )
A. NH4NO3 B. K2SO4 C. Ca(H2PO4)2 D. CO(NH2)2
4. 溶液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 生理盐水 B. 碳酸饮料 C. 冰水混合物 D. 碘酒
5. 青少年的健康问题日益引起重视。某学生因没吃早餐导致晕倒,校医给他补充了某物质,从营养的角度分析,该物质属于( )
A. 油脂 B. 糖类 C. 纤维素 D. 无机盐
6.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 B. 倾倒液体
C. 称量固体 D. 点燃酒精灯
7. 分类是研究物质的科学方法。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 煤、酒精 B. 干冰、小苏打 C. 水银、烧碱 D. 金刚石、石油
8. 在化学课堂上,应该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记录实验现象。某同学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A. 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产生大量烟雾
B.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9. 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B. 水通电分解——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 香水要密封保存——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 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增大压强,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10. 了解防灾减灾相关知识,有利于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
B. 图书、档案资料失火,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C. 为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D. 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11. 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或做法科学合理的是( )
A. 金刚石能做装饰品是利用了其硬度大的特点
B. 干冰能制造舞台云雾效果是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C. 煤气泄漏时向室内洒水可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D. 进入菜窖或深井前,要做灯火实验,避免发生危险
12.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 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C. 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所有的杂质
D. 长期饮用蒸馏水对人体健康有利
13. 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用纯碱除去面团发酵时生成的酸,并使馒头变得疏松多孔
B. 农业上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
C. 建筑上常用大理石来装饰
D. 因为化肥和农药能使农作物增产,大量使用它也有益无害
14.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并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白磷燃红磷不燃烧;待白磷停止燃烧且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本实验利用了铜丝的导热性
B. 由上述实验可知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 若操作无误,量筒中减少的水的体积即为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
D. 实验中所用白磷的量不会影响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结果
15. 《科技日报》报道“我国科学家实现二氧化碳到葡萄糖和油脂的人工合成”,合成过程中某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B. 该反应中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C. 丙物质化学式为C2H4O2 D.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16. 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运用的科学思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 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碱
C. 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 铁生锈需要和氧气、水接触,防锈也需要同时隔绝氧气和水
17.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40℃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50℃仍是饱和溶液
C. 50℃时,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甲溶液所含溶质质量更多
D. 将a点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变大
18. 将一定质量的锌、铝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0.2g氢气,则原混合物的质量可能是( )
A. 14g B. 10g C. 8.4g D. 6g
19.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选项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鉴别硬水和蒸馏水
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
B
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
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C
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溶液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D
鉴别NaCl和NH4NO3两种固体
取样,分别加水溶解,触摸试管外壁
A. A B. B C. C D. D
20. 实验室现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Na2CO3、Na2SO4、CuSO4和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探究其成分做了如下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①取该白色固体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
②取适量上述溶液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过滤;
③向步骤②所得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HNO3,沉淀全部消失并有气泡产生。
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原固体中一定含有Na2CO3,可能含有CuSO4和NaCl
B. 原固体中一定不含Na2SO4和CuSO4,可能含有NaCl
C. 原固体中一定含有Na2CO3和Na2SO4,一定不含CuSO4
D. 若在步骤②所得滤液中滴入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NaCl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6.0分)
21. 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氖元素 ______ ;
(2)3个铜原子 ______ ;
(3)氢分子 ______ ;
(4)高锰酸钾中的阴离子 ______ ;
(5)写出“H2O”中数字“2”的含义 ______ 。
22.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1)月壤中含有丰富的铁、钙等,这里的“铁、钙”指的是 ______ (填“原子”或“离子”或“元素”)。
(2)废旧电池投入的垃圾桶上应贴有的垃圾分类标志是 ______ (填“有害垃圾”或“其他垃圾”)。
(3)生活中可以用 ______ 区分硬水和软水,可以通过 ______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不吸烟是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香烟烟气中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 ______ 。
23. 建立“宏观—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硒元素被科学家称为“抗癌之王”,科学界研究发现血硬水平的高低与痛的发生息息相关。如图甲是硒元素的相关信息,硒元素属于 ______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______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二氧化硒中硒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 。
(3)已知如图乙,Na、Mg、Al三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______ 周期,对于Na,Mg、Al三种元素来说,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反而越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越大,Na、Mg、Al三种原子失电子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______ 。
24. 古文中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
(1)《天工开物⋅作咸》详细记载火井制盐过程:“西川有火井……但以长竹剖开去节,合缝漆布,一头插入井底,其上曲接,以口紧对釜脐,注卤水釜中,只见火意烘烘,水即滚沸。启竹而视之,绝无半点焦炎意。”回答:
①“井火煮盐”燃烧的是天然气。天然气属于 ______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②“合缝漆布”:目的是确保 ______ 良好,曲竹能导出井底的天然气,利用天然气的物理性质是 ______ 。
③“启竹而视之,绝无半点焦炎意”:曲竹没有半点烧焦,从燃烧条件分析曲竹内天然气没有燃烧的原因 ______ 。
(2)东汉《周易参同契》记载:“胡粉[主要含PbCO3⋅Pb(OH)2]投火中,色坏还为铅”,该反应过程主要原理之一:。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______ (填标号)。
A.胡粉属于混合物
B.冶炼过程中可能生成水
C.上述反应原理属于分解反应
25. 从微观视角认识和考察物质世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
(1)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是舌尖上最不可缺少的味道,下面两幅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的化学反应,但生成物中都有氯化钠。
①图1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由图1可知,氯化钠是一种由 ______ (离子、分子或原子)构成的物质,元素的化学性质与 ______ 有密切关系。
A.最外层电子数
B.内层电子数
C.电子层数
②图2描述了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图中C处应填入的化学式为 ______ 。
(2)我们观察到的宏观现象,可以用微观实质加以解释,并用化学符号进行表示,依据如图实验,回答相关问题:由图3的反应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三、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6. 海洋是人类巨大的资源宝库。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在充分利用海洋资源的基础上,结合“侯氏制碱法”的基本原理,可模拟实现工业生产纯碱的过程如图(某些反应产物已略去)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a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 ______ 。
(2)反应②为 ______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向精制饱和食盐水中通入两种气体的顺序是先通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然后在加压条件下通入二氧化碳。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______ 。
(4)此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除二氧化碳之外,还有 ______ 。
四、科普短文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7. 氢燃料电池
氢燃料电池是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装置。氢燃料电池对环境无污染,整个循环就是彻底的不产生有害物质排放的过程。另外,氢燃料电池无噪声,运行安静,相当于人们正常交谈的水平;效率高,燃料电池的发电效率可以达到50%以上,这是由燃料电池的转换性质决定的,直接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不需要经过热能和机械能的中间变换。
一般的内燃机,通常注入柴油或汽油,氢能汽车则改为使用氢气。推广氢能汽车需要解决三个技术问题:解决大量制取廉价氢气的方法,解决氢气的安全储运问题,解决汽车所需的高性能、廉价的氢供给系统。传统的电解方法价格昂贵,且耗费其他资源,无法推广。传统储氢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利用高压钢瓶(氢气瓶)来储存氢气,但钢瓶储存氢气的容积小,而且还有爆炸的危险;另一种方法是储存液态氢,但液体储存箱非常庞大,需要极好的绝热装置来隔热。目前常见的供给系统有三种,气管定时喷射式、低压缸内喷射式和高压缸内喷射式。
阅读文本,回答下列问题。
(1)氢燃料电池对环境无污染,整个循环就是彻底的不产生有害物质排放的过程。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 ______ 。
(2)下列有关氢燃料电池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___ (填字母)。
A.氢燃料电池能量转化率高,不需要经过热能和机械能的中间变换
B.氢燃料电池汽车已广泛应用,说明氢能汽车技术问题已解决
C.传统储氢方法都存在弊端
(3)高压钢瓶能用来储存氢气,其微观解释是 ______ 。
(4)写出汽车里常放的一种灭火器 ______ ,其灭火原理是 ______ 。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28.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CO2气体,并进行相关实验研究。
已知:①氯化钙溶液接近中性;②CO2与NaHCO3溶液不反应。
(1)仪器a的名称是 ______ 。
(2)锥形瓶中加入大理石,逐滴滴入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把干燥纯净二氧化碳倒入B装置中,实验现象为 ______ 。
(3)若在装置A与CO2收集装置之间增加装置C,其目的是 ______ 。
(4)实验废液处理:待装置A中锥形瓶内无气泡产生时,静置,过滤除去底部多余的固体杂质,测得滤液呈酸性。
①写出滤液所含溶质的化学式: ______ 。
②向上述滤液中缓慢加入下列物质,搅拌,加入酚酞溶液呈红色。不能达成此实验目的的是 ______ (填字母)。
a.碳酸钙粉末
b.氢氧化钙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5)若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从导管口 ______ 端进(填“b”或“c”)。
六、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29. 化学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以“物质的鉴别”为主题的学习活动。
活动一:气体物质的鉴别
【活动目的】鉴别空气与氧气
【操作与结论】
将带火星的水条分别伸入这两种气体中,若木条复燃,则该气体是 ______ ;否则是另一种气体。
活动二:固体物质的鉴别
【活动目的】鉴别硝酸铵与氯化钾
【操作与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固体于研钵中,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______
该固体为硝酸铵
无明显现象
该固体为氯化钾
【交流与讨论】经讨论后,小组同学认为只用水也可以鉴别两种物质,依据是: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 ______ (填“升高”或“降低”),氯化钾溶于水,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
【生产应用】硝酸铵属于铵态氮肥,不能与 ______ (填“酸性”或“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活动三:液体物质的鉴别
【活动目的】鉴别NaOH与Na2CO3溶液
【实验操作】将两种溶液编号为甲溶液、乙溶液,并分别取样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稀硫酸。
【实验现象】甲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乙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甲溶液为 ______ 溶液,乙溶液为另一种溶液。乙溶液中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拓展延伸】下列物质还可以鉴别NaOH与Na2CO3溶液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酚酞溶液
B.CaCl2溶液
C.Cu
D.Ba(OH)2溶液
七、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30. 化学小组为测定某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向等质量的两份氯化钡溶液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有关实验数据见下表。请计算:
氯化钡溶液质量/g
50
50
硫酸铜溶液质量/g
20
50
过滤后滤液质量/g
67.67
95.34
(1)50g氯化钡溶液完全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是 ______ g;
(2)该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PM10)、总悬浮颗粒物(PM2.5)和臭氧等,而稀有气体无毒,是空气的成分之一,没有纳入监测范围。
故选:B。
根据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以及纳入空气质量监测范围的物质来分析。
解答这类题目时,要熟记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尤其是空气的污染及其污染物的来源等。
2.【答案】B
【解析】解:A、该图为爆炸品的标志,故A错误;
B、该图为节约水的标志,可合张贴在学校水龙头旁。故B正确;
C、该图为循环的标志,故C错误;
D、该图为禁止烟火的标志,故D错误。
故选:B。
根据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3.【答案】B
【解析】解:A、NH4N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A错。
B、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B正确。
C、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C错。
D、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D错。
故选:B。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些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4.【答案】C
【解析】解:A、生理盐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
B、碳酸饮料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
C、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C符合题意;
D、碘酒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结合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熟悉常见物质的组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为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的体温提供能量,该同学因没吃早餐导致晕倒,应及时补充糖类物质。
故选:B。
从糖类的作用进行分析。
本题较简单,掌握六大营养素的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没有倒放桌面上,可能会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图示操作错误。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中实验基本操作,是教学技能目标的基本要求,也是考查热点之一。
7.【答案】D
【解析】解:A、煤属于混合物,酒精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B、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属于化合物;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名,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C、水银属于单质,烧碱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D、金刚石属于单质,石油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8.【答案】C
【解析】解:A、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烟,故错误;
B、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才能剧烈燃烧,故错误;
C、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错误。
故选:C。
A、根据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9.【答案】D
【解析】解: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但是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故不符合题意;
B、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可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故不符合题意;
C、香水要密封保存,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故不符合题意;
D、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受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故符合题意。
故选:D。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答案】B
【解析】解:A.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易造成火灾或爆炸,选项说法正确;
B.档案材料失火时,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这样可以防止损坏档案材料,不能用干粉灭火器,选项说法错误;
C.将大火蔓廷路线前的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的原理,选项说法正确;
D.为避免烟雾呛鼻和毒气的吸入,所以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乘坐火车不能携带易燃、易爆物来分析;
B.根据灭火的具体做法来分析;
C.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根据火场逃生的方法来分析。
此题虽然考查促使燃烧的方法,爆炸的知识等,但最关键还是教育学生注意防火,加强安全意识及学会自救能力,熟悉自救方法。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要服务于生产生活,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要多加训练。
11.【答案】D
【解析】解:A、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作钻头或切割玻璃,故A错误;
B、干冰升华吸热,所以干冰能制造舞台云雾效果,故B错误;
C、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煤气泄漏时向室内洒水不可避免一氧化碳中毒,故C错误;
D、菜窖或深井可能含有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所以进入菜窖或深井前,要做灯火实验,避免发生危险,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金刚石的性质进行解答;
B、根据干冰升华吸热进行解答;
C、根据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进行解答;
D、根据菜窖或深井可能含有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进行解答。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之一,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领会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12.【答案】B
【解析】解: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故错误;
B.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区分,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正确;
C.硬水软化的方法是加热煮沸,过滤只是除去不溶性杂质,故错误;
D.蒸馏水中不含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长期饮用蒸馏水对人体健康不利。故错误。
故选:B。
A.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及结论进行分析.
B.根据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区分判断;
C.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是加热煮沸进行分析;
D.根据蒸馏水中不含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分析.
了解水的电解、硬水与软水的检验和硬水的软化、水的净化,以便于更好的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13.【答案】D
【解析】解:
A、纯碱是碳酸氢铵,碳酸氢钠受热会分解出二氧化碳,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故A正确,
B、熟石灰是碱性物质,可以和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反应,熟石灰价廉,故B正确,
C、因为大理石有好看的花纹且易加工,长期不会变质,建筑上常用大理石来装饰,故C正确,
D、化肥和农药能使农作物增产,但大量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和食品污染,故D错误。
故选:D。
A、根据碳酸氢钠受热会产生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B、根据熟石灰溶于水显碱性进行分析,
C、根据大理石的用途进行分析,
D、根据农药和化肥可造成环境污染判断,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4.【答案】D
【解析】解:A、铜丝导热可以点燃白磷,正确,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红磷燃烧、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正确,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白磷燃烧消耗氧气,会使装置内压强减小,将量筒中水倒吸入集气瓶,量筒中减少的水的体积即为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正确,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白磷需要过量,充分消耗集气瓶中氧气,否则会使结果偏小,错误,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燃烧的条件,燃烧的条件有三个:①有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要会利用控制变量法。
本题主要考查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答案】C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一氧化碳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2H4O2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A、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说法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说法错误;
C、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丙物质化学式为C2H4O2,说法正确;
D、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因此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说法错误。
故选:C。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根据其意义、物质的构成、微粒的变化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根据微观示意图解题,重在读图,从图中获取解答题目需要的信息。
16.【答案】B
【解析】解: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故A错误;
B、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碱,可以是碳酸钠溶液,属于盐,故B正确;
C、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二氧化碳等属于无机物,故C错误;
D、铁生锈需要和氧气、水接触,防锈需要隔绝氧气和水中的一种即可,故D错误。
故选:B。
A、根据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进行分析;
B、根据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色进行分析;
C、根据有机物的定义进行分析;
D、根据防止金属制品锈蚀的方法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7.【答案】D
【解析】解:A、比较溶解度大小,必须有温度的限制,故A错;
B、40℃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50℃,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故B错;
C、50℃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甲溶液所含溶质质量更多,没说明溶液质量,不能确定含有溶质多少,故C错;
D、将a点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变大,例如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知: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饱和溶液中需要的溶质质量;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析出晶体质量的情况;据此解答。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8.【答案】D
【解析】解: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
Zn+H2SO4=ZnSO4+H2↑
65 2
6.5g 0.2g,
2Al+3H2SO4=Al2(SO4)3+3H2↑
54 6
1.8g 0.2g
可知,锌生成0.2g氢气需要6.5g,铝生成0.2g氢气需要1.8g,所以混合物的质量在1.8g~6.5g之间。
故选:D。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确定能发生的反应、综合考虑各种出现的情况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9.【答案】C
【解析】解:A、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产生泡沫较少、浮渣较多的是硬水,产生泡沫较多、浮渣较少的是软水,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B、过量铁粉能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C、Na2CO3溶液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20.【答案】B
【解析】解:A、由分析知,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一定不含硫酸铜、硫酸钠,可能含氯化钠,故选项说法错误。
B、原固体中一定不含硫酸钠和硫酸铜,可能含有氯化钠,故选项说法正确。
C、原固体中一定含碳酸钠,一定不含硫酸钠和硫酸铜,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于步骤②加入的是氯化钡,与硝酸银反应也能生成白色沉淀,则加入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一定含有氯化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①取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由于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硫酸铜;
②取适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碳酸钠、硫酸钠都能和氯化钡反应分别产生碳酸钡、硫酸钡白色沉淀;
③向步骤②所得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HNO3,沉淀全部消失并产生气泡,说明一定含有碳酸钡沉淀,一定不含硫酸钡沉淀,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一定不含硫酸钠,由以上实验无法判断氯化钠是否存在。
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1.【答案】Ne 3Cu H2 MnO4− 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
【解析】解:(1)书写元素符号时注意:若只用一个字母来表示元素,这个字母必须大写,若用两个字母来表示元素,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所以氖元素表示为Ne;
(2)原子用原子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原子符号前面加上相应数字,所以3个铜原子表示为:3Cu;
(3)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一个氢气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化学式为:H2;
(4)原子团中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高锰酸钾中的阴离子为高锰酸根离子,一个高锰酸根离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表示为:MnO4−;
(5)化学式中右下角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几个该原子,所以“H2O”中数字“2”的含义是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
故答案为:(1)Ne;
(2)3Cu;
(3)H2;
(4)MnO4−;
(5)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2.【答案】元素 有害垃圾 肥皂水 煮沸 一氧化碳或CO
【解析】解:(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月壤中含有丰富的铁、钙等,这里的“铁、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2)随意丢弃废旧电池,会导致固体废弃物和重金属离子对环境的污染,废旧电池属于有害垃圾。
(3)生活中可以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把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盛有等量的软水、硬水的试管中,振荡,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生活中可以通过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加热煮沸可使硬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不溶性沉淀,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4)香烟烟气中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
故答案为:(1)元素;
(2)有害垃圾;
(3)肥皂水;煮沸;
(4)一氧化碳或CO。
(1)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2)根据垃圾的分类来分析;
(3)根据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以及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来分析;
(4)根据烟气中的有害物质来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23.【答案】非金属 得到 +4 三 Na>Mg>Al
【解析】解:(1)硒元素是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硒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故答案为:非金属;得到;
(2)二氧化硒中,氧元素显−2价,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则可知,硒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答案为:+4;
(3)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等于其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数,由乙图可知,这三种原子的核外均有三个电子层,因此均位于第三周期;对于Na、Mg、Al三种元素来说,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反而越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越大,故Na、Mg、Al三种原子失电子能力由强到弱顺序是Na>Mg>Al;故答案为:三;Na>Mg>Al。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意义以及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加强对元素周期表的意义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4.【答案】不可再生 气密性 密度比空气小 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以上 AB
【解析】解:(1)①天然气为化石燃料,属于可再生能源。
②“合缝漆布”能确保气密性良好;
曲竹能导出井底的天然气,说明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③曲竹内天然气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以上。
(2)A、胡粉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该选项分析正确;
B、由于胡粉中含有氢元素,根据元素守恒,则生成物中可能含有水,该选项分析正确;
C、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含有两种物质,不属于分解反应,该选项分析不正确。
故选AB。
故答案为:(1)①可再生;
②气密性;密度比空气小;
③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以上;
(2)AB。
(1)根据天然气为化石燃料,属于可再生能源,曲竹能导出井底的天然气,说明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曲竹内天然气没有燃烧,进行分析;
(2)根据胡粉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胡粉中含有氢元素,根据元素守恒,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含有两种物质,不属于分解反应,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5.【答案】离子 A H2O 产生白色沉淀 AgNO3+HCl=AgCl↓+HNO3
【解析】解:(1)①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由图可以知道,当发生化学变化时,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发生了改变,故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的联系;
②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其反应的实质是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和盐酸中的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故A表示:OH−,B表示:H+;C表示:H2O;
(2)图3是硝酸银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gNO3+HCl=AgCl↓+HNO3。
故答案为:
(1)离子;A;
(2)H2O;
(3)产生白色沉淀;AgNO3+HCl=AgCl↓+HNO3。
(1)①根据氯化钠的构成及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进行分析;
②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
(2)根据硝酸银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深沉和硝酸进行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主要是利用微观示意图及常见物质的性质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26.【答案】玻璃棒 放热 使溶液呈碱性,利于更多的二氧化碳参与反应 氯化铵
【解析】解:(1)操作a可以得到固体和溶液,说明操作a是过滤,过滤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故操作a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2)生石灰溶于水会放出热量,故反应②为放热反应,氢氧化钙的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固体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氨水显碱性,利于酸性气体吸收,而加压也有利于提高气体的溶解度,故向精制饱和食盐水中通入两种气体的顺序是先通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然后在加压条件下通入二氧化碳。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利于更多的二氧化碳参与反应;
(4)侯氏制碱法中的二氧化碳、氯化钠都可以重复利用,先通入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再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得到碳酸氢钠和母液,碳酸氢钠经过灼烧变为碳酸钠和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就可以重复利用,母液中含有氯化钠,也可以重复利用,故此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除二氧化碳之外,还有氯化钠。
故答案为:(1)玻璃棒;
(2)放热;;
(3)使溶液呈碱性,利于更多的二氧化碳参与反应;
(4)氯化钠。
(1)根据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来分析解答;
(2)根据生石灰溶于水会放出热量来分析解答;根据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固体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来分析解答;
(3)根据氨水显碱性,利于酸性气体吸收,而加压也有利于提高气体的溶解度来分析解答;
(4)根据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知二氧化碳可以重复利用,另外NaCl可以重复利用。
从图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获得信息的有效性。
27.【答案】 B 氢气分子间存在着间隔,压强增大,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干粉灭火器(合理即可) 隔绝氧气
【解析】解:(1)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2)A.由题干信息可知:氢燃料电池能量转化率高,不需要经过热能和机械能的中间变换,说法正确;
B.氢燃料电池汽车并未广泛应用,这是因为氢能汽车技术问题还没有解决,说法错误;
C.由题干信息可知:传统储氢方法都存在弊端,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3)高压钢瓶能用来储存氢气,其微观解释是氢气分子间存在着间隔,压强增大,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故答案为:氢气分子间存在着间隔,压强增大,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4)汽车里常放的灭火器是干粉灭火器等;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故答案为:干粉灭火器(合理即可);隔绝氧气。
(1)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氢能燃料电池的特点来分析;
(3)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4)根据灭火器的利用以及灭火的原理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氢燃料电池的信息、氢气作为能源的优点、存在的缺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8.【答案】分液漏斗 CaCO3+2HCl=CaCl2+H2O+CO2↑ 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而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不变色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 CaCl2、HCl a b
【解析】解:(1)由图A可知可知,仪器a名称为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2)①大理石中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与稀盐酸中的溶质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
②把干燥纯净二氧化碳通入B装置中,二氧化碳能与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中的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而干燥的紫色石蕊由于没有水,无法发生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无法使紫色石蕊变红,所以,观察到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而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故答案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而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不变色。
(3)稀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它与二氧化碳混合,会使制取的二氧化碳不纯,装置C中盛有NaHCO3溶液,碳酸氢钠不与二氧化碳反应,只与氯化氢反应,所以,装置A与CO2收集装置之间增加装置C,其目的是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故答案为: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
(4)①装置A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钙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反应后的滤液中一定含有生成的溶质氯化钙,由于测得滤液呈酸性,因此,稀盐酸过量,反应后的滤液中还含有氯化氢,故答案为:CaCl2、HCl;
②a向上述滤液中缓慢加入碳酸钙粉末,氯化氢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钙显中性,因此,加入酚酞溶液后,溶液不会变红,当碳酸钙粉末过量时,由于碳酸钙粉末难溶于水,也不会使酚酞溶液变红,故选项a的物质不能达到此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b向上述滤液中缓慢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钙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氯化钙显中性,因此,加入酚酞溶液后,溶液不会变红,当氢氧化钙溶液过量时,由于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故选项b的物质能达到此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向上述滤液中缓慢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显中性,因此,加入酚酞溶液后,溶液不会变红,当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时,由于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故选项c的物质能达到此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
(5)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当集气瓶口向上时,二氧化碳的进气导管要伸入集气瓶底,对应D装置的b导管,故答案为:b。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解决;
(2)根据碳酸钙与稀盐酸中的溶质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中的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分析。
(3)根据稀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它与二氧化碳混合,会使制取的二氧化碳不纯分析。
(4)①根据碳酸钙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②a、根据由于碳酸钙粉末难溶于水,也不会使酚酞溶液变红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钙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氯化钙显中性;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分析;
c、根据氢氧化钠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显中性;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分析;
(5)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实验装置的选取和气体的性质,同学们应了解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与实验装置之间的关系,并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才能结合题意灵活解答.
29.【答案】氧气 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降低 碱性 NaOH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BD
【解析】解:[操作与结论]: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若木条复燃,则该气体是氧气;
[操作与结论]:硝酸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硝酸钙、水和氨气,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氯化钾不与熟石灰反应;所以取少量固体于研钵中,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硝酸铵,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钾;
[交流与讨论]:只用水也可以鉴别两种物质,因为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而氯化钾溶于水无明显变化;
[生产应用]:硝酸铵属于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因为会与碱性物质反应,放出氨气,导致肥料失效;
[活动三:液体物质的鉴别]:鉴别NaOH与Na2CO3溶液,加稀硫酸后,甲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乙溶液中有气泡产生,说明甲是氢氧化钠,乙是碳酸钠,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SO4=Na2SO4+H2O+CO2↑;
[拓展延伸]:
A.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不能鉴别,故A错误;
B.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而氯化钙与氢氧化钠不反应,能鉴别,故B正确;
C.铜与碳酸钠、氢氧化钠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C错误;
D.Ba(OH)2溶液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而与氢氧化钠不反应,能鉴别,故D正确;
故选:BD;
故答案为:
[操作与结论]:氧气;
[操作与结论]: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交流与讨论]:降低;
[生产应用]:碱性;
[实验结论]:NaOH;Na2CO3+H2SO4=Na2SO4+H2O+CO2↑;
[拓展延伸]:BD。
【操作与结论】根据氧气具有助燃型,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来分析;
【操作与结论】根据硝酸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硝钙、水和氨气,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来分析;
【交流与讨论】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而氯化钾溶于水无明显变化来分析;
【生产应用】根据硝酸铵属于铵态氮肥,会与碱性物质反应放出氨气来分析;
【实验结论】根据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无明显现象来分析;
【拓展延伸】A.根据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来分析;
B.根据氯化钙能和碳酸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而氯化钙和氢氧化钠不反应来分析;
C.根据铜和碳酸钠、氢氧化钠都不反应来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钡溶液和碳酸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钡溶液和氢氧化钠不反应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0.【答案】4.66
【解析】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由表可知50g氯化钡溶液和20g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质量为50g+20g−67.67g=2.33g,50g氯化钡溶液和50g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质量为50g+50g−95.34g=4.66g,即50g氯化钡溶液和40g硫酸铜溶液反应,氯化钡溶液中的氯化钡就能完全反应,故50g氯化钡溶液完全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是4.66g。
故答案为:4.66。
(2)由问题(1)可知,50g氯化铜溶液和20g硫酸铜溶液反应,硫酸铜完全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50g+20g−67.67g=2.33g。
设20g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BaCl2+CuSO4=BaSO4↓+CuCl2,
160 233
x 2.33g
160233=x2.33g
x=1.6g
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g20g×100%=8%
答:该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西北海市银海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对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硅酸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西北海市银海区2023-2024学年化学九上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银海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