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二册全册课时作业(23份)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单元检测一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展开这是一份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单元检测一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湘教版必修第二册,共11页。
单元检测一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1~2题。1.西欧、东亚和北美东北部是世界人口分布的密集区,其成因的共同特点是( )A.矿产资源丰富 B.经济相对发达C.气候高温多雨 D.开发历史极其悠久2.图中丁为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区,主要气候原因是( )A.纬度高,干冷 B.海拔高,寒冷缺氧C.热带沙漠,热 D.热带雨林,湿热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大量人才纷纷涌向南方,称为“孔雀东南飞”。近年来,北方“候鸟老人”到海南岛购房居住的越来越多,出现了人口流动新现象。据此完成3~5题。3.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人口流动出现“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该现象表示( )A.大批民工流向沿海地区打工B.建设新工业基地引起人口迁移C.知识分子从内地流向沿海城市D.高等院校搬迁、招生和分配形成的人口迁移4.影响北方“候鸟老人”到海南岛购房的人口流动新现象,其原因是( )A.经济因素 B.自然因素C.政策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5.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资源基础 B.文化教育C.消费水平 D.商品经济青藏高原与全国大部分城市之间的人口互动强度持续增强,并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下图示意2015~2018年青藏高原人口流动相对量(流入人口数量-流出人口数量)的季节划分。据此完成6~8题。6.青藏高原在高值季的人口流动相对量大,其人口流动的主要目的是( )A.旅游观光 B.经商交流C.科学考察 D.务工务农7.影响青藏高原人口流动相对量大小最重要的条件是( )A.地理位置 B.气候适宜度C.国家政策 D.经济发展水平8.在低值季,兰州与西宁之间的人口流动量仍然较高,主要是因为兰州( )A.是出入西宁的交通中转枢纽B.与西宁的生活习俗相似C.海拔高度比西宁更适宜居住D.工作机会比西宁多近十多年来,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每年都发表全球风险报告,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社会、技术风险,这些风险都与人类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当活动有关。下图示意人类活动过程中生态环境灾害的形成过程。据此完成9~10题。9.图中的“临界值”指的是( )A.人口合理容量 B.环境承载力C.人类活动范围 D.资源蕴藏量10.图示反映出( )A.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无限大B.生态环境的自身修复能力强C.环境对人类活动强度产生不同响应D.人类活动无法扩大生态环境临界值下图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系数(与人口老龄化程度呈正相关)的全局趋势三维透视图。该图揭示中国县域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及特定方向的变化趋势。读图,完成11~12题。11.我国县域人口老龄化水平( )A.东西差异先扩大后减小B.2020年东北最高C.东西差异大于南北差异D.整体升高,中部升幅最大12.2000~2020年我国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变化会( )A.增加青壮年的社会负担B.使劳动力成本增幅降低C.促进社会养老体系完善D.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七普显示我国人口流动继续保持较大规模,下图为“六普和七普31个省级行政区流动人口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13.从六普到七普,我国人口流动变化表现为( )A.东部人口向中西部聚集趋势加剧B.人口数量萎缩的省份数量在减少C.人口由北向南流动的趋势更明显D.北京和上海流入人口数量增多14.针对东北三省人口变化的现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推动人口向大城市迁移B.严格控制人口数量,禁止各种形式的人口迁移C.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大资源勘探、开采力度D.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工业下图为某日微信同时在线人数分布地图,亮点密集表示用户数量多,在线人数分布地区差异明显。据此完成15~16题。15.图中人口分界线两侧人口分布特点为( )A.东北多,西南少B.经济欠发达地区多,经济发达地区少C.东南多,西北少D.东南少,西北多16.形成我国东西部人口分布格局的主导因素是( )A.自然环境 B.民族分布C.国家政策 D.宗教信仰近几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连续下降。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做出重大决策部署: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行一对夫妇可生育三个孩子的政策和配套措施。据此完成17~18题。17.导致我国出生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有( )①家庭经济负担重 ②托育服务供给和需求缺口大 ③妇女的初育年龄降低 ④女性难以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8.我国实施“三孩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①改善人口性别比 ②满足人们生育愿望③应对人口老龄化 ④缓解国防兵力不足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③④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的发展要受到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的影响。据此完成19~20题。19.我国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着更多的人口,这说明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 )A.空间条件优越 B.矿产资源丰富C.资源利用条件优越 D.草场资源丰富20.图中显示能提高青藏地区合理人口容量的有效途径是( )A.① B.②C.③ D.④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EBC)是指一定区域内,某一时期该地区环境承载力(ECC)与实际的环境承载量(ECQ)之间的差值。下表为“成都市2019年单要素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统计表”。据此完成21~22题。21.2019年,各省市人才争夺硝烟不断,西安、南京、杭州、天津等地落户条件再度降低。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经济贸易中心当然不甘示弱。若短期内成都人才落户政策得到积极响应,则( )A.ECQ不变 B.ECC降低C.EBC降低 D.EBC增加22.成都市( )A.环境人口容量为109万人B.经济人口总量为826万人C.限制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要素是产业结构D.提升森林资源利用率可提升环境人口容量“一代户”家庭模式,即同一辈人或单身居住落户的情况。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读“2010~2020年我国部分省份一代户占比变动情况”表(单位%),完成23~25题。23.关于表中省份“一代户”占比变化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地区占比高提升快B.西部地区占比低提升慢C.占比大的省份人口迁移规模大D.占比低的省份人口迁移规模小24.我国“一代户”占比变化的直接原因主要有( )①人口老龄化 ②工业化水平提高 ③生育率下降 ④人口迁移 ⑤生态环境优化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②④⑤25.为让老人享有幸福的晚年生活,除与成年子女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外,下列措施中较为理想的是( )A.养老院养老B.以房养老C.“候鸟式”迁徙养老D.社区互助养老二、综合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兰州市位于陇西黄土高原的西部,市区南北群山对峙,东西黄河穿城而过,蜿蜒百余里,是典型的河谷城市。下图示意兰州市人口容量估算结果。(1)指出兰州市的适宜人口容量和最大人口容量并说明理由。(6分)(2)说明制约兰州市城市人口规模扩大的主要原因。(6分)(3)简述为增加人口容量,兰州市可采取的有效措施。(8分)27.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30分)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材料二 据《南方日报》报道,广东省的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有关领导都认为广东省劳动力市场仍是供大于求,就业难与个别企业招工难并存,“有人没事干”和“有事没人干”同在;而且广东省的确缺少一些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工,不缺少普通民工。对“民工荒”来说,在民工和高素质劳动者之间,又形成了断裂,这是一种“知识断裂”。因此导致“知识断裂”的结果之一,就是民工“回流”。“民工荒”是假的,“知识断裂”的残酷现实却是真真切切的。(1)说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12分)(2)分析造成现阶段民工“回流”的原因是什么?(8分)(3)你认为采取怎样的措施能改变由“知识断裂”而导致的“民工荒”?(10分)单元检测一1~2.答案:1.B 2.D解析:第1题,东亚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东亚沿海地区,其矿产资源优势并不明显(如我国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A错。西欧、东亚和北美东北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均较高,吸引大量人口迁入,人口分布密集,B正确。西欧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并非高温多雨,C错。北美东北部地区开发历史相对较短,极其悠久表述不当,D错。故选B。第2题,丁位于南美亚马孙平原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居住条件差,人口密度小,D正确,C错。其纬度低,海拔低,气候湿热,A、B错。故选D。3~5.答案:3.C 4.B 5.A解析:第3题,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所谓“孔雀东南飞”主要是指知识型人才的流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东南沿海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其中一部分知识分子也汇入人口迁移的大军,迁往沿海城市,C正确;改革开放初期,大批民工流向沿海地区打工,形成了民工潮,不属于知识型人才的流动,A与题意不符;改革开放初期,东南沿海新建工业基地,大多属于廉价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高,因此,不属于知识型人才的流动,B与题意不符;改革开放初期,东南沿海地区,没有大规模高校搬迁招生和分配形成的人口迁移,D错误。故本题选C。第4题,北方“候鸟老人”到海南岛购房,在冬季前往养老,原因主要是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干燥,而海南岛所处的纬度较低,温度适宜,利于老人过冬;冬季的海南阳光充足,空气湿润、质量优良,有利于老人身体健康。由此可知,产生这一人口流动新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自然因素,B项正确;经济因素、政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不是“候鸟老人”流动的原因,A、C、D错。故本题选B。第5题,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及地区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要保证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拥有足够的自然资源。故资源基础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A正确;与资源基础相比,文化教育、消费水平、商品经济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相对较小。故本题排除B、C、D三项,选A。6~8.答案:6.A 7.B 8.A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青藏高原高值期在夏季,人口流动相对量为正值,表明流入人口数量大于流出人口数量,有大量人口流入。青藏高原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独特,该时期大量人口流入青藏高原主要进行旅游观光活动,A正确。经商交流不一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B错。科学考察人数相对较少,不是人口流入青藏高原的主体,C错。青藏高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就业岗位较少,人口在该时期流入青藏高原的主要目的不是务工务农,D错。故选A。第7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人口流动相对量大于0对应的月份主要在6~9月,该时间段青藏高原气候凉爽,气候适宜度高,吸引大量人口流入。其他月份人口流动相对量小于0,气候适宜度较差,人口流出量较大,影响青藏高原人口流动量相对量大小的最重要条件是气候适宜度,B正确。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并没有发生变化,A错。国家政策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是最重要的影响条件,C、D错。故选B。第8题,兰州作为甘肃省省会,是出入西宁的交通中转枢纽,所以即便在低值季节,兰州和西宁的人口流动量仍然较高,A正确。该区域的生活习俗大致均相似,并不只有兰州相似,B错。兰州的海拔高度也较高,并不是兰州的海拔高度比西宁更适合居住,导致两市的人口流动在低值期仍然较高,C错。两城市均为各自省份的省会城市,兰州的工作机会不一定比西宁更多,排除D。故选A。9~10.答案:9.B 10.C解析:第9题,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限度,与图示中超过临界值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灾害造成的生命损失吻合,B正确;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不是临界值,A错误;人类活动范围与临界值都没有关系,资源蕴藏量影响人口容量,但与临界值关系不大,C、D错误。故选B。第10题,图示反映出生态环境承载力有限,如果人类活动过度,超过生态环境临界值,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强度就会产生生态破坏和生命损失等不同响应,C正确;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不会无限大,A错误;该图反映出生态环境承载力有限,不能看出生态环境修复能力强,B错;环境临界值与人类活动有关,人类可以扩大生态环境临界值,但如果人类的发展不注意保护环境,就容易引发环境安全问题,D错误。故选C。11~12.答案:11.C 12.B解析:第11题,本题主要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中国人口老龄化系数与人口老龄化程度呈正相关。结合坐标图信息可知,我国县域人口老龄化水平东西差异先扩大后减小然后继续扩大,A项错误;从南北方向看,2020年东北并不是最高,B项错误;图中显示东西差异明显大于南北差异,C项正确;县域人口老龄化水平整体升高,东北升幅最大,D项错误。故选C。第12题,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图中显示2000~2020年我国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系数明显下降,说明青壮年人口较多,所以其变化会使劳动力成本增幅降低,B项正确;青壮年增多会使社会负担减轻,A项错误;与促进社会养老体系完善关系较小,C项错误;不会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D项错误。故选B。13~14.答案:13.C 14.D解析:第13题,读图可得,从六普到七普,我国目前人口流动趋势主要是由中西部向东部流动,北部向南部流动,C正确,A错误。一个地区人口数量是否萎缩应由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共同决定,仅从图中资料无法判断人口数量是否萎缩,B错误。读图可知,北京和上海流入人口数量在减少,因此D错误。所以选C。第14题,由图可知,东北三省均面临着人口外流现象,其原因主要是重工业比重大带来的环境问题突出、纬度高导致气候寒冷等。目前可行的缓解措施是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降低重工业比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工业,从而改善环境质量,增加就业机会,减少人口外流,D正确;东北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推动人口向大城市迁移不利于缓解当地人口外迁情况,A错误;禁止各种形式的人口迁移会诱发各种社会问题,我国不会禁止人口迁移,B错误;东北地区部分城市出现资源枯竭,加大资源勘探、开采力度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C错误。所以选D。15~16.答案:15.C 16.A解析:第15题,根据材料信息,亮点密集表示用户数量多,在线人数分布地区差异明显。据图可知,图中东部地区较亮,说明人口较密集,西部地区总体较暗,说明人口较少,故可判断中国人口主要分布特点是东南多西北少,C正确,A、D错误;我国东南地区经济较发达,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从图中可看出,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少,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多,B错误。故选C。第16题,我国东部地区主要以季风气候为主,降水较多,气候温暖湿润,地形起伏相对较小,适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承载力大,而西部地区降水少,地形起伏大,生态环境恶劣,不适于人类大规模生存,环境承载力小。所以形成我国东西部人口分布格局的主导因素是自然环境,A正确;民族分布、国家政策和宗教信仰对人类大规模的分布影响不大,B、C、D错误。故选A。17~18.答案:17.B 18.A解析:第17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经济负担加重,导致生育意愿降低,①正确;托育服务供给和需求缺口大,婴幼儿入托困难,导致生育意愿降低,②正确;女性难以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女性生育意愿降低,④正确;妇女的初育年龄没有降低,且初育年龄降低有利于出生人口增多,③错误。所以选B。第18题,近几年我国新生儿性别比逐渐增大,实施“三孩政策”有利于改善人口性别比,①正确;我国人口生育意愿降低,②错误;实施“三孩政策”可以提高人口出生率,减缓人口老龄化,③正确;我国国防兵力没有出现不足的情况,④错误。所以选A。19~20.答案:19.C 20.B解析:第19题,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根据“木桶效应”原理,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最少的资源,而西北地区最少的资源是水资源。北方的水资源相对西北是较多的,自然与社会经济环境总体条件较西北地区好,所以资源利用条件更优越,C正确;西北地区土地面积更广阔,空间条件优越,草场资源更丰富,A、D错误;矿产资源种类多,难以比较,B错误。故选C。第20题,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的时期范围内可利用的资源的种类与数量是有限的,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可利用的资源的种类、数量与领域是会增加的,环境可承载的人口数量是会增大的,故能提高青藏地区合理人口容量的有效途径是通过发展科技来实现,B正确,A、C、D错误。故选B。21~22.答案:21.C 22.D解析:第21题,通过概念可知,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环境承载力-实际环境承载量,如果短期内成都人才落户政策得到积极响应,则会有一批人才落户成都,则成都实际环境承载量增加,即ECQ变大,A错误;而环境承载力不变,即ECC不变,B错误;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降低,即EBC降低,C对,D错。故选C。第22题,据表可知,109万人是成都市森林资源环境承载力减去成都实际的环境承载量之间的差值,不是成都市的环境人口容量,故A不符合题意;依此类推,826万人是经济总量的环境承载力与实际环境承载量的差值,故B不符合题意;一般而言,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资源的短板,即森林资源,故C不符合题意;因森林资源是限制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因此提升森林资源利用率,可以增加环境人口容量,选D。23~25.答案:23.C 24.C 25.D解析:第23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广东和北京地区的“一代户”占比提升较慢,A错误;西藏地区的“一代户”占比提升较快,B错误;黑龙江是主要的人口迁出区,北京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区,“一代户”占比大的省份,人口迁移规模大,C正确;云南、江西的“一代户”占比低,是主要的人口迁出区,人口迁移规模较大,D错误。所以选C。第24题,人口老龄化导致老龄人口独居或老龄夫妻共同居住数量增加,“一代户”增加,①正确;生育率下降,导致青年夫妻生育子女减少,夫妻共同居住,“一代户”增加,③正确;人口迁移导致老龄人口与成年子女分居两地,“一代户”增加,④正确;工业化水平提高、生态环境优化对于“一代户”的影响较小,②⑤错误。所以选C。第25题,养老院养老、以房养老不利于老年人享受幸福晚年,A、B错误;“候鸟式”迁徙养老增大了老年人养老的经济压力,且老年人出行不便,C错误;社区互助养老,能够减小老年人的养老负担,同时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指数,有利于其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D正确。所以选D。26.答案:(1)207和338。根据短板原理可知,图中三种测算方法(基于GDP、基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和基于生态环境指标)中,适宜人口容量的最小值为207,最大人口容量的最小值为338。(2)兰州市位于河西走廊的黄河谷地,南北群山对峙,地表形态难以改变,开发难度较大,稍有不慎,便会导致诱发地质灾害和生态破坏的后果。(3)借“一带一路”之机遇,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人均GDP;合理进行城市规划,提高土地利用率;跳出河谷区域,开发新的城市用地;重视青山绿水的营造,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解析:(1)根据“木桶”原理,兰州市适宜人口容量和最大人口容量分别是各测算方法的最小值。三种测算方法中适宜人口容量中依据基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估算结果数值最小,为207万人;最大人口容量三种测算方法中基于GDP估算结果最小数值为338万人,即兰州市适宜人口容量为207万人,最大人口容量为338万人。(2)根据上题限制兰州适宜人口容量和最大人口容量的短板分别是“基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基于GDP”,这些指标和用地规模及经济发展状况直接相关。根据材料兰州市位于陇西黄土高原的西部,市区南北群山对峙,地形限制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合理的开发会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从而限制城市规模的扩大,也影响了人口规模的扩大。(3)根据前面题目,兰州分布在谷地,主城区无潜力可挖,所以应从河谷之外的区域,开发城市新区,增加城市用地规模;同时兰州最大人口容量最小值为基于GDP测算,所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能够增加人口容量;兰州位于河谷地带,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保护生态环境可以增大人口容量。27.答案:(1)农村流向城市;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内地流向沿海和工矿区。(2)社会的发展导致产业升级,技术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提高,而民工素质较低。(3)对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技能。解析:(1)20世纪80年代以来务工经商人口流入较多的城市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主要的人口流出省、自治区集中在中西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由此可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中西部地区发展较慢,导致人口由内地的贫困地区流向沿海的发达地区和工矿区。(2)由材料可知:民工“回流”的原因主要是民工的职业素质与企业的用工需求之间不匹配。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而现阶段民工的素质总体偏低,无法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3)知识断裂主要是指民工的受教育水平低下,其职业素质无法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因此应当加强对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开展成人教育等方式来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技能,以更好地适应企业的用工需求。要素剩余量经济总量水资源土地资源产业结构森林资源EBC(万人)8263642831 021109地区全国黑龙江广东北京新疆河南西藏云南江西2010年3436415035252724232020年50605459-4343484141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