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单元检测卷一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展开
这是一份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单元检测卷一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湘教版必修第二册,共10页。
单元检测卷一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5分)人口密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居民数量,常用人/平方千米表示。下图为亚洲人口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1.亚洲人口稠密区的共同特征是( )A.地势高峻 B.经济落后C.自然环境优越 D.深居内陆2.M地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高寒缺氧 B.气候寒冷C.交通落后 D.冻土广布《龙岩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提出,到2030年,规划龙岩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110万人,这是龙岩中心城区人“活得舒服”的人口指标。下图为2020年龙岩市部分区、县人口统计数据。据此完成3~4题。3.该市规划提出的“110万”被称为“临界点”,“110万”是指( )A.环境承载力 B.土地承载力C.环境人口容量 D.人口合理容量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永定区常住人口密度大,是由于外来迁入人口数量多B.长汀县自然增加人数最多,可以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C.漳平市户籍人口数量最少,会导致人口合理容量增大D.新罗区受区域职能定位影响,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综合人口压力指数,是指一个区域现有人口数量与经济人口容量(经济发展所能创造的就业岗位数量)之比。下图为某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新疆和上海人口数量相差不大,但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差异较大的原因是( )A.交通便捷程度 B.地形地势C.经济发展水平 D.资源数量6.能有效降低云南省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的可行性措施是( )A.大力开发矿产资源B.加强与发达地区经济交流C.增加城市人口数量D.严格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廊坊市是河北省的一个地级市,北临首都北京,东交天津。与北京相邻的张家口、承德和保定及非邻北京的其他地级市相比,2020年廊坊的人口增量在河北省最高,略高于石家庄,而承德、衡水和张家口人口呈负增长。下图为河北省11个地级市人口数量与人口增量统计图。据此完成7~9题。7.与河北省各地级市相比,2020年廊坊市人口增量最高得益于( )A.优越的地理位置 B.平坦的地形C.先进的科学技术 D.发达的经济8.推测张家口、承德和衡水人口增量呈负值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理位置偏僻 B.气候寒冷干燥C.经济水平较低 D.医疗卫生较差9.2010年以来,廊坊市城市人口持续增长较快,其主要原因是( )A.分散首都职能 B.工业用地扩大C.国家政策调整 D.产业转入落户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七人普”)结果公布,“人户分离”人口为49 276万人。人户分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民的经常居住地和常住户口登记地二者不一致。这也为本次人口普查带来困难,全国700多万名普查员将在同一天走入千家万户,逐人逐项开展普查登记,并全面采用电子化方式开展,直接实时上报数据。据此完成10~12题。10.造成广大务工人员“人户分离”的主要原因有( )①区域间经济水平差异 ②婚姻因素 ③严格的户籍管理 ④教育水平的区域差异A.②③ B.①②C.②④ D.①③11.“人户分离”现象包括两种形式,是指“有户(籍)无人”和“有人无户(籍)”,下列地区中,“有人无户(籍)”现象相对普遍的是( )A.重庆市 B.上海市C.河南省 D.黑龙江省12.“七人普”中,通过细致划分普查区域、运用大数据比对核查等方式,确保普查登记真实准确、不重不漏。在下列技术中,为细致划分普查区域提供资料的主要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C.北斗导航系统 D.数据可视化据国家统计局定义: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在一处共同生活的人口,组成一个家庭户。下图为天津市最近三次人口普查中家庭户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13~15题。13.下列有关天津市三次人口普查中家庭户现状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家庭户数呈现减少的趋势B.平均家庭户人口呈现增加的趋势C.家庭户数增加速度呈现降低的趋势D.平均家庭户人口降低速度呈现增加的趋势14.天津市三次人口普查中家庭户现状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家庭养老抚育的功能逐步减弱B.网络娱乐市场的发展前景没落C.城市的人口落户政策逐步收紧D.大大促进人们的生育意愿提升15.为适应平均家庭户人口规模的变化趋势,企业可能更多地推出( )A.大型商务车 B.一人即食火锅C.游园亲子套票 D.大户型精装房二、综合题(共55分)16.读我国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分布图和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1)据图描述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特点。(4分)(2)东北平原地区人口分布较__________(填“稀疏”或“稠密”),试分析原因。(5分)(3)试分析形成图示东部地区人口分布特点的原因。(4分)17.读巴西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1)巴西人口分布有何特点?(3分)(2)东南沿海人口稠密的原因?(6分)(3)为何广大的亚马孙平原人口稀少?(4分)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材料一 下表为我国距海岸不同距离的人口分布表。材料二 下表为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状况表。(1)据表简要描述我国人口集中分布的区域。(3分)(2)我国的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以及人口分布密集区人口稠密的原因。(6分)(3)从人口容量角度分析,能否向西藏大量地迁入人口并说明原因。(6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人口迁移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1960~2020年,全球高收入经济体人口净流入规模累计1.4亿人,来自中高、中低、低收入经济体人口的比例分别为26.4%、50.0%、27.1%。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2018年,东京圈、大阪圈、名古屋圈经济份额占比分别较1970年变化增长4.4、-3.8、0.6个百分点。在日本城镇化进程中,人口随产业持续向大都市圈集聚,从向三极集聚到向一极集聚。下图示意日本三大城市群人口净迁入变化。(1)从跨国层面和城乡层面,概括国际人口迁移方向的主要特征。(4分)(2)日本人口1973年以前向东京圈、大阪圈、名古屋圈三极集聚,1973年之后转为向东京圈一极集聚,试说明原因。(4分)(3)分析人口流入对日本三大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6分)单元检测卷一1~2.答案:1.C 2.B解析:第1题,亚洲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气候条件优越、地形平坦的大河沿岸的冲积平原上,自然环境优越,C正确;地势高峻地区气候比较寒冷,不适合人类生存,A错误;亚洲人口稠密区也包括日本、韩国、中国沿海地区这些经济发达区域,B错误;深居内陆地区气候相对干旱,人口稠密区多数分布在距海岸线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D错误。故选C。第2题,M地位于北极圈内高纬度地区,但不是大气稀薄的高海拔地区,并不缺氧,A错误;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不适合人类生存,B正确;只要自然条件优越,环境承载力高,交通落后地区也可以成为人口稠密区,如我国古代的四川盆地,C错误;冻土广布影响农业生产条件,进而影响人口数量,但气候寒冷直接影响人类生存条件,且气候寒冷是引起冻土广布的原因,故主要原因应为气候寒冷,D错误。故选B。3~4.答案:3.D 4.D解析:第3题,材料信息表明,规划的龙岩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110万人,是龙岩中心城区人“活得舒服”的人口指标,即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为人口合理容量,而环境承载力、土地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均有极限值,都不是“活得舒服”的人口指标,因此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第4题,读表可知,永定区常住人口密度为147人/平方千米,远比新罗区(314人/平方千米)低,表明该区人口密度不大,该区常住人口少于户籍人口,表明该区人口以迁出为主,A错误;表中显示,长汀县自然增加人数最多,但自然增长人数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无关,B错误;漳平市户籍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大小关系不大,人口合理容量主要与资源、技术、消费水平、开放程度密切相关,C错误;新罗区为龙岩市行政中心所在地,是闽粤赣边联结沿海、拓展腹地的重要枢纽,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节点,是新兴的工业城区,受政治、经济等区域职能定位影响,对人口的吸收力较强,人口向内流动明显,使得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D正确。故选D。5~6.答案:5.C 6.B解析:第5题,根据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的概念,综合人口压力指数是一个区域现有人口数量与经济人口容量之比,新疆和上海市的人口数量相差不大,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差异较大的原因是上海与新疆相比,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总量大,因此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小,据此分析导致二者差异的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导致的,C正确;交通、地形、资源数量影响不大,A、B、D错误。故选C。第6题,结合材料进行分析,降低云南省综合人口压力指数措施关键是发展经济,因此加强与发达地区经济交流,提升云南省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就业岗位可以有效降低云南省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B正确;开发矿产资源能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但易造成资源枯竭,A错误;严格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增加城市的人口数量都不能有效降低云南省综合人口压力指数,C、D错误。故选B。7~9.答案:7.A 8.C 9.D解析:第7题,廊坊市地处北京和天津之间,因毗邻北京和天津,地理位置优越,房价低于北京,再加上北京、天津到廊坊的交通发达,日常通勤人数多,白天在北京工作,夜晚回到廊坊休息,因此成为众多北漂人定居的首选之地,故A正确;和地形无关,科技和经济水平不占优势,故B、C、D错。本题选A。第8题,张家口、承德和衡水经济发展缓慢,经济水平低,导致人口大量外迁,人口增量呈负值,故C正确;都位于华北地区,地理位置不偏,气候也不寒冷干燥,不是人口外迁的原因,故A、B错;医疗卫生较差是人口外迁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D错。本题选C。第9题,2010年以来,廊坊市主要承接了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产业转移,人口随产业转入落户,加快了人口持续增长,故D正确;廊坊并没有分散首都职能、国家也没有对其实施政策调整,故A、C错;和工业用地扩大无关,故B错。本题选D。10~12.答案:10.D 11.B 12.A解析:第10题,由于广大务工人员的户籍与常住地不一致,造成“人户分离”,其主要原因是我国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导致务工人员难以在务工地入户,区域经济的发展差异,使大量务工人员外出务工,造成“人户分离”,①③正确;婚姻、教育水平对“人户分离”影响不大,②④错误。故选D。第11题,“有人无户(籍)”应该为经济发达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多,但户籍不在上海,与其他城市相比,上海市是我国发达的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多,出现这种现象普遍,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12题,要对普查的区域进行细分,要了解该区域的人口密度,合理分配任务给普查员,必须进行区域的人口数量统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用到地理信息系统,通过该技术对区域人口进行初步统计,合理划定区域,A正确。遥感只能获得影像资料,并不能获取人口信息,不能为细致划分普查区域提供资料,B错误。北斗导航系统多用于地理信息的定位与导航,数据可视化不是地理信息技术,不能为细致划分普查区域提供资料,C、D错误。故选A。13~15.答案:13.D 14.A 15.B解析:第13题,结合图中左侧纵坐标,可以看出天津市三次人口普查中家庭户数呈现增加的趋势,A错误;结合图中右侧纵坐标,可以看出平均家庭户人口呈现减少的趋势,B错误;五普与六普之间家庭户数增加速度=(366.18-303.17)÷303.17×100%≈20.78%;六普与七普之间家庭户数增加速度=(486.71-366.18)÷366.18×100%≈32.92%,故家庭户数增加速度呈现上升的趋势,C错误;由图中线的斜率可以看出,六普与七普之间的斜率大于五普与六普之间斜率,故平均家庭户人口降低速度呈现增加的趋势,D正确。故选D。第14题,家庭户规模变小,亲情帮助弱化,原来的传统家庭的代际支持、家庭养老抚育的功能在弱化,A正确;网络或者虚拟世界很大程度上满足单身户人群归属感的需要,线上娱乐市场迎来巨大发展空间,B错误;城市人口落户政策逐步放宽是家庭户规模缩小的原因,C错误;由于抚养成本高、负担重,所以许多家庭生育意愿并不高,D错误。故选A。第15题,由图可知,我国的家庭户数呈增多趋势,但家庭平均人口数在减少,甚至跌破3口之家,证明家庭户规模在缩小,单身户越来越多,所以独居让“单身经济”近年来迅速崛起,市面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满足单身户需求的产品,“一人即食火锅”会受到市场的欢迎,B正确;单身户越来越多,丁克家庭越来越多,出生率下降,大型商务车、游园亲子套票适合三口及以上家庭使用,A、C错误;家庭户规模缩小,适合居住小户型房屋,D错误。故选B。16.答案:(1)人口分布不均;西南部及中部人口稠密;东北及东部、西部人口分布较为稀疏。(2)稠密 原因:气候较为温和;开发历史较悠久,工农业发展水平较高;对外交通便利;地形较为平坦;矿产资源较丰富等。(3)东部有长白山,山地丘陵地区不宜生产、生活;海拔高,气温相对较低;基础设施相对不完善,交通不便等。解析:(1)结合图例可看出,东北地区有的地方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有的地方人口密度大于 400人/平方千米,说明人口分布不均;从图中看,西南部及中部人口密度大于400人/平方千米,说明西南部及中部人口稠密;东北及东部、西部人口分布较为稀疏。(2)结合东北地形图可看出,东北平原地区人口分布较为稠密。原因可从地形、气候、工农业、交通等方面来回答。东北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海拔相对山地较低,气候较为温和,开发历史悠久,工农业发展水平较高;对外交通便利,人口较为稠密。(3)结合地形图可看出,东部山区,交通不便,不宜生产、生活,人口较为稀少;山区海拔高,气温相对较低,基础设施相对不完善,人口较为稀少。17.答案:(1)东部沿海人口密集,西部及内陆人口稀少。(2)气候温和湿润、工农业发达、海上交通便利、开发较早。(3)气候闷热潮湿、交通不便。解析:(1)根据图中人口密度可知,巴西东南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口密集。西部以及内陆地区人口密度小,人口稀疏。(2)巴西东南沿海地区靠近海洋,气候温暖湿润,且便于发展海上交通,交通条件较好,开发历史较早,人口密集。同时,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工农业发达,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3)亚马孙平原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气候闷热潮湿,且雨林广布,对外交通不便,生存环境恶劣,人口稀少。18.答案:(1)我国人口稠密区主要位于沿海地区和海拔低于200米的平原地区。(2)特点:黑河—腾冲一线的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原因:①东南部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气候适宜;②平原面积广,地势较平坦;③经济发达,文化科技水平较高;④交通便利。(3)不能。因为西藏地区高寒、缺氧,土壤贫瘠,生态环境脆弱,科技水平低,人口容量小。解析:(1)从表格中可以看到距海岸200千米以内其人口占比最高,占全国总人口的35.9%;从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示意表中可以看到,海拔200米以下的人口规模占总人口64.9%。我国人口稠密区主要位于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和距离海岸较近的地区。(2)我国东南部地区平原面积广大,地形平坦;处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适宜农业的发展;从古至今便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与对外贸易的区域,其经济较为发达,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文化科技较为发达;城市众多,交通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备,人口数量较多。西北内陆地区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偏向于大陆性气候,较为干燥,受历史开发因素的影响,其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人口较为稀少。故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特点为,以黑河—腾冲为界,其东南部人口密集,西北部人口稀疏。(3)西藏地区处于我国的高寒地带,其海拔高,气候较为严寒;高原反应极为强烈,易缺氧;常年性冻土和季节性冻土广布,导致土壤贫瘠;冰川广布,气候严寒,土壤贫瘠,使其生物多样性较差,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人口分布数量较少,开发程度较差,本区科技发展水平较低,其人口容量相对较少,故不能向本区大量迁移人口。19.答案:(1)跨国层面,人口从中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迁移;城乡层面,人口从乡村或中小城市向大城市圈迁移。(2)1973年以前,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三大都市圈收入水平高,导致人口大规模流入;1973年之后,东京圈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大阪圈经济衰落,名古屋圈经济发展略有上升,导致东京圈人口继续保持净迁入状态。(3)增加城市年轻劳动力供给,改善人口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加大批人才供给,促进城市创新体系发展;扩大城市群人口规模,拉动消费需求,提升经济活力;发挥人口集聚效应,增强城市竞争力,助推城市群和现代化产业发展壮大。解析:本题涉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人口迁移的影响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地理实践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1)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人口多由经济欠发达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从城乡层面看,乡村经济落后于城市,大城市经济实力更强,就业机会更多,因此,人口从乡村或中小城市向大城市圈迁移。“全球高收入经济体人口净流入规模累计1.4亿人”,说明在跨国层面中,人口从中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迁移。(2)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人口多由经济欠发达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说明1973年以前,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下,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吸引人口大规模流入;“2018年,东京圈、大阪圈、名古屋圈经济份额占比分别较1970年变化增长4.4、-3.8、0.6个百分点”,说明1973年之后,东京圈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但大阪圈经济衰落,名古屋圈经济发展只是略有上升。东京圈经济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另外两个都市圈,因此东京圈人口继续保持净迁入状态。(3)日本是全世界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迁移人口多为青壮年,因此,人口迁移有助于增加城市年轻劳动力供给;人口流入增加青壮年人口所占比重,有助于改善人口年龄结构,缓解老龄化压力;在国际人口迁移中,流入人口不乏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人口流入有助于增加人才供给,促进城市创新体系发展;人口流入使城市群人口规模扩大,有助于拉动消费,提升经济活力;人口流入三大城市群后,集聚效应更加明显,有助于增强城市竞争力,推动城市群和现代化产业发展壮大。常住人口(万人)户籍人口(万人)常住人口密度(人每平方千米)自然增加人数(人)新罗区84.859.73143 400永定区32.548.11471 243漳平市25.429.186839长汀县39.854.81284 991距离(千米)0~200200~500500~1 000>1 000人口(万人)39 05426 74033 45210 344占总人口(%)35.924.330.49.4面积(万km2)97133235495占总面积(%)10.113.924.5515海拔(米)<200200~500500~1 0001 000~2 0002 000~4 000人口(万人)73 345.119 427.88 647.510 037.11 590.8占总人口(%)64.917.27.78.91.3面积(万km2)144.597.2162.5239.9315.9占总面积(%)15.010.216.925.032.9
单元检测卷一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5分)人口密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居民数量,常用人/平方千米表示。下图为亚洲人口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1.亚洲人口稠密区的共同特征是( )A.地势高峻 B.经济落后C.自然环境优越 D.深居内陆2.M地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高寒缺氧 B.气候寒冷C.交通落后 D.冻土广布《龙岩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提出,到2030年,规划龙岩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110万人,这是龙岩中心城区人“活得舒服”的人口指标。下图为2020年龙岩市部分区、县人口统计数据。据此完成3~4题。3.该市规划提出的“110万”被称为“临界点”,“110万”是指( )A.环境承载力 B.土地承载力C.环境人口容量 D.人口合理容量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永定区常住人口密度大,是由于外来迁入人口数量多B.长汀县自然增加人数最多,可以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C.漳平市户籍人口数量最少,会导致人口合理容量增大D.新罗区受区域职能定位影响,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综合人口压力指数,是指一个区域现有人口数量与经济人口容量(经济发展所能创造的就业岗位数量)之比。下图为某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新疆和上海人口数量相差不大,但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差异较大的原因是( )A.交通便捷程度 B.地形地势C.经济发展水平 D.资源数量6.能有效降低云南省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的可行性措施是( )A.大力开发矿产资源B.加强与发达地区经济交流C.增加城市人口数量D.严格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廊坊市是河北省的一个地级市,北临首都北京,东交天津。与北京相邻的张家口、承德和保定及非邻北京的其他地级市相比,2020年廊坊的人口增量在河北省最高,略高于石家庄,而承德、衡水和张家口人口呈负增长。下图为河北省11个地级市人口数量与人口增量统计图。据此完成7~9题。7.与河北省各地级市相比,2020年廊坊市人口增量最高得益于( )A.优越的地理位置 B.平坦的地形C.先进的科学技术 D.发达的经济8.推测张家口、承德和衡水人口增量呈负值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理位置偏僻 B.气候寒冷干燥C.经济水平较低 D.医疗卫生较差9.2010年以来,廊坊市城市人口持续增长较快,其主要原因是( )A.分散首都职能 B.工业用地扩大C.国家政策调整 D.产业转入落户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七人普”)结果公布,“人户分离”人口为49 276万人。人户分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民的经常居住地和常住户口登记地二者不一致。这也为本次人口普查带来困难,全国700多万名普查员将在同一天走入千家万户,逐人逐项开展普查登记,并全面采用电子化方式开展,直接实时上报数据。据此完成10~12题。10.造成广大务工人员“人户分离”的主要原因有( )①区域间经济水平差异 ②婚姻因素 ③严格的户籍管理 ④教育水平的区域差异A.②③ B.①②C.②④ D.①③11.“人户分离”现象包括两种形式,是指“有户(籍)无人”和“有人无户(籍)”,下列地区中,“有人无户(籍)”现象相对普遍的是( )A.重庆市 B.上海市C.河南省 D.黑龙江省12.“七人普”中,通过细致划分普查区域、运用大数据比对核查等方式,确保普查登记真实准确、不重不漏。在下列技术中,为细致划分普查区域提供资料的主要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C.北斗导航系统 D.数据可视化据国家统计局定义: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在一处共同生活的人口,组成一个家庭户。下图为天津市最近三次人口普查中家庭户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13~15题。13.下列有关天津市三次人口普查中家庭户现状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家庭户数呈现减少的趋势B.平均家庭户人口呈现增加的趋势C.家庭户数增加速度呈现降低的趋势D.平均家庭户人口降低速度呈现增加的趋势14.天津市三次人口普查中家庭户现状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家庭养老抚育的功能逐步减弱B.网络娱乐市场的发展前景没落C.城市的人口落户政策逐步收紧D.大大促进人们的生育意愿提升15.为适应平均家庭户人口规模的变化趋势,企业可能更多地推出( )A.大型商务车 B.一人即食火锅C.游园亲子套票 D.大户型精装房二、综合题(共55分)16.读我国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分布图和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1)据图描述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特点。(4分)(2)东北平原地区人口分布较__________(填“稀疏”或“稠密”),试分析原因。(5分)(3)试分析形成图示东部地区人口分布特点的原因。(4分)17.读巴西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1)巴西人口分布有何特点?(3分)(2)东南沿海人口稠密的原因?(6分)(3)为何广大的亚马孙平原人口稀少?(4分)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材料一 下表为我国距海岸不同距离的人口分布表。材料二 下表为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状况表。(1)据表简要描述我国人口集中分布的区域。(3分)(2)我国的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以及人口分布密集区人口稠密的原因。(6分)(3)从人口容量角度分析,能否向西藏大量地迁入人口并说明原因。(6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人口迁移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1960~2020年,全球高收入经济体人口净流入规模累计1.4亿人,来自中高、中低、低收入经济体人口的比例分别为26.4%、50.0%、27.1%。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2018年,东京圈、大阪圈、名古屋圈经济份额占比分别较1970年变化增长4.4、-3.8、0.6个百分点。在日本城镇化进程中,人口随产业持续向大都市圈集聚,从向三极集聚到向一极集聚。下图示意日本三大城市群人口净迁入变化。(1)从跨国层面和城乡层面,概括国际人口迁移方向的主要特征。(4分)(2)日本人口1973年以前向东京圈、大阪圈、名古屋圈三极集聚,1973年之后转为向东京圈一极集聚,试说明原因。(4分)(3)分析人口流入对日本三大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6分)单元检测卷一1~2.答案:1.C 2.B解析:第1题,亚洲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气候条件优越、地形平坦的大河沿岸的冲积平原上,自然环境优越,C正确;地势高峻地区气候比较寒冷,不适合人类生存,A错误;亚洲人口稠密区也包括日本、韩国、中国沿海地区这些经济发达区域,B错误;深居内陆地区气候相对干旱,人口稠密区多数分布在距海岸线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D错误。故选C。第2题,M地位于北极圈内高纬度地区,但不是大气稀薄的高海拔地区,并不缺氧,A错误;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不适合人类生存,B正确;只要自然条件优越,环境承载力高,交通落后地区也可以成为人口稠密区,如我国古代的四川盆地,C错误;冻土广布影响农业生产条件,进而影响人口数量,但气候寒冷直接影响人类生存条件,且气候寒冷是引起冻土广布的原因,故主要原因应为气候寒冷,D错误。故选B。3~4.答案:3.D 4.D解析:第3题,材料信息表明,规划的龙岩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110万人,是龙岩中心城区人“活得舒服”的人口指标,即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为人口合理容量,而环境承载力、土地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均有极限值,都不是“活得舒服”的人口指标,因此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第4题,读表可知,永定区常住人口密度为147人/平方千米,远比新罗区(314人/平方千米)低,表明该区人口密度不大,该区常住人口少于户籍人口,表明该区人口以迁出为主,A错误;表中显示,长汀县自然增加人数最多,但自然增长人数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无关,B错误;漳平市户籍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大小关系不大,人口合理容量主要与资源、技术、消费水平、开放程度密切相关,C错误;新罗区为龙岩市行政中心所在地,是闽粤赣边联结沿海、拓展腹地的重要枢纽,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节点,是新兴的工业城区,受政治、经济等区域职能定位影响,对人口的吸收力较强,人口向内流动明显,使得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D正确。故选D。5~6.答案:5.C 6.B解析:第5题,根据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的概念,综合人口压力指数是一个区域现有人口数量与经济人口容量之比,新疆和上海市的人口数量相差不大,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差异较大的原因是上海与新疆相比,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总量大,因此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小,据此分析导致二者差异的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导致的,C正确;交通、地形、资源数量影响不大,A、B、D错误。故选C。第6题,结合材料进行分析,降低云南省综合人口压力指数措施关键是发展经济,因此加强与发达地区经济交流,提升云南省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就业岗位可以有效降低云南省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B正确;开发矿产资源能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但易造成资源枯竭,A错误;严格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增加城市的人口数量都不能有效降低云南省综合人口压力指数,C、D错误。故选B。7~9.答案:7.A 8.C 9.D解析:第7题,廊坊市地处北京和天津之间,因毗邻北京和天津,地理位置优越,房价低于北京,再加上北京、天津到廊坊的交通发达,日常通勤人数多,白天在北京工作,夜晚回到廊坊休息,因此成为众多北漂人定居的首选之地,故A正确;和地形无关,科技和经济水平不占优势,故B、C、D错。本题选A。第8题,张家口、承德和衡水经济发展缓慢,经济水平低,导致人口大量外迁,人口增量呈负值,故C正确;都位于华北地区,地理位置不偏,气候也不寒冷干燥,不是人口外迁的原因,故A、B错;医疗卫生较差是人口外迁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D错。本题选C。第9题,2010年以来,廊坊市主要承接了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产业转移,人口随产业转入落户,加快了人口持续增长,故D正确;廊坊并没有分散首都职能、国家也没有对其实施政策调整,故A、C错;和工业用地扩大无关,故B错。本题选D。10~12.答案:10.D 11.B 12.A解析:第10题,由于广大务工人员的户籍与常住地不一致,造成“人户分离”,其主要原因是我国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导致务工人员难以在务工地入户,区域经济的发展差异,使大量务工人员外出务工,造成“人户分离”,①③正确;婚姻、教育水平对“人户分离”影响不大,②④错误。故选D。第11题,“有人无户(籍)”应该为经济发达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多,但户籍不在上海,与其他城市相比,上海市是我国发达的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多,出现这种现象普遍,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12题,要对普查的区域进行细分,要了解该区域的人口密度,合理分配任务给普查员,必须进行区域的人口数量统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用到地理信息系统,通过该技术对区域人口进行初步统计,合理划定区域,A正确。遥感只能获得影像资料,并不能获取人口信息,不能为细致划分普查区域提供资料,B错误。北斗导航系统多用于地理信息的定位与导航,数据可视化不是地理信息技术,不能为细致划分普查区域提供资料,C、D错误。故选A。13~15.答案:13.D 14.A 15.B解析:第13题,结合图中左侧纵坐标,可以看出天津市三次人口普查中家庭户数呈现增加的趋势,A错误;结合图中右侧纵坐标,可以看出平均家庭户人口呈现减少的趋势,B错误;五普与六普之间家庭户数增加速度=(366.18-303.17)÷303.17×100%≈20.78%;六普与七普之间家庭户数增加速度=(486.71-366.18)÷366.18×100%≈32.92%,故家庭户数增加速度呈现上升的趋势,C错误;由图中线的斜率可以看出,六普与七普之间的斜率大于五普与六普之间斜率,故平均家庭户人口降低速度呈现增加的趋势,D正确。故选D。第14题,家庭户规模变小,亲情帮助弱化,原来的传统家庭的代际支持、家庭养老抚育的功能在弱化,A正确;网络或者虚拟世界很大程度上满足单身户人群归属感的需要,线上娱乐市场迎来巨大发展空间,B错误;城市人口落户政策逐步放宽是家庭户规模缩小的原因,C错误;由于抚养成本高、负担重,所以许多家庭生育意愿并不高,D错误。故选A。第15题,由图可知,我国的家庭户数呈增多趋势,但家庭平均人口数在减少,甚至跌破3口之家,证明家庭户规模在缩小,单身户越来越多,所以独居让“单身经济”近年来迅速崛起,市面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满足单身户需求的产品,“一人即食火锅”会受到市场的欢迎,B正确;单身户越来越多,丁克家庭越来越多,出生率下降,大型商务车、游园亲子套票适合三口及以上家庭使用,A、C错误;家庭户规模缩小,适合居住小户型房屋,D错误。故选B。16.答案:(1)人口分布不均;西南部及中部人口稠密;东北及东部、西部人口分布较为稀疏。(2)稠密 原因:气候较为温和;开发历史较悠久,工农业发展水平较高;对外交通便利;地形较为平坦;矿产资源较丰富等。(3)东部有长白山,山地丘陵地区不宜生产、生活;海拔高,气温相对较低;基础设施相对不完善,交通不便等。解析:(1)结合图例可看出,东北地区有的地方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有的地方人口密度大于 400人/平方千米,说明人口分布不均;从图中看,西南部及中部人口密度大于400人/平方千米,说明西南部及中部人口稠密;东北及东部、西部人口分布较为稀疏。(2)结合东北地形图可看出,东北平原地区人口分布较为稠密。原因可从地形、气候、工农业、交通等方面来回答。东北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海拔相对山地较低,气候较为温和,开发历史悠久,工农业发展水平较高;对外交通便利,人口较为稠密。(3)结合地形图可看出,东部山区,交通不便,不宜生产、生活,人口较为稀少;山区海拔高,气温相对较低,基础设施相对不完善,人口较为稀少。17.答案:(1)东部沿海人口密集,西部及内陆人口稀少。(2)气候温和湿润、工农业发达、海上交通便利、开发较早。(3)气候闷热潮湿、交通不便。解析:(1)根据图中人口密度可知,巴西东南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口密集。西部以及内陆地区人口密度小,人口稀疏。(2)巴西东南沿海地区靠近海洋,气候温暖湿润,且便于发展海上交通,交通条件较好,开发历史较早,人口密集。同时,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工农业发达,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3)亚马孙平原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气候闷热潮湿,且雨林广布,对外交通不便,生存环境恶劣,人口稀少。18.答案:(1)我国人口稠密区主要位于沿海地区和海拔低于200米的平原地区。(2)特点:黑河—腾冲一线的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原因:①东南部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气候适宜;②平原面积广,地势较平坦;③经济发达,文化科技水平较高;④交通便利。(3)不能。因为西藏地区高寒、缺氧,土壤贫瘠,生态环境脆弱,科技水平低,人口容量小。解析:(1)从表格中可以看到距海岸200千米以内其人口占比最高,占全国总人口的35.9%;从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示意表中可以看到,海拔200米以下的人口规模占总人口64.9%。我国人口稠密区主要位于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和距离海岸较近的地区。(2)我国东南部地区平原面积广大,地形平坦;处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适宜农业的发展;从古至今便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与对外贸易的区域,其经济较为发达,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文化科技较为发达;城市众多,交通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备,人口数量较多。西北内陆地区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偏向于大陆性气候,较为干燥,受历史开发因素的影响,其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人口较为稀少。故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特点为,以黑河—腾冲为界,其东南部人口密集,西北部人口稀疏。(3)西藏地区处于我国的高寒地带,其海拔高,气候较为严寒;高原反应极为强烈,易缺氧;常年性冻土和季节性冻土广布,导致土壤贫瘠;冰川广布,气候严寒,土壤贫瘠,使其生物多样性较差,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人口分布数量较少,开发程度较差,本区科技发展水平较低,其人口容量相对较少,故不能向本区大量迁移人口。19.答案:(1)跨国层面,人口从中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迁移;城乡层面,人口从乡村或中小城市向大城市圈迁移。(2)1973年以前,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三大都市圈收入水平高,导致人口大规模流入;1973年之后,东京圈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大阪圈经济衰落,名古屋圈经济发展略有上升,导致东京圈人口继续保持净迁入状态。(3)增加城市年轻劳动力供给,改善人口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加大批人才供给,促进城市创新体系发展;扩大城市群人口规模,拉动消费需求,提升经济活力;发挥人口集聚效应,增强城市竞争力,助推城市群和现代化产业发展壮大。解析:本题涉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人口迁移的影响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地理实践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1)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人口多由经济欠发达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从城乡层面看,乡村经济落后于城市,大城市经济实力更强,就业机会更多,因此,人口从乡村或中小城市向大城市圈迁移。“全球高收入经济体人口净流入规模累计1.4亿人”,说明在跨国层面中,人口从中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迁移。(2)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人口多由经济欠发达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说明1973年以前,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下,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吸引人口大规模流入;“2018年,东京圈、大阪圈、名古屋圈经济份额占比分别较1970年变化增长4.4、-3.8、0.6个百分点”,说明1973年之后,东京圈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但大阪圈经济衰落,名古屋圈经济发展只是略有上升。东京圈经济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另外两个都市圈,因此东京圈人口继续保持净迁入状态。(3)日本是全世界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迁移人口多为青壮年,因此,人口迁移有助于增加城市年轻劳动力供给;人口流入增加青壮年人口所占比重,有助于改善人口年龄结构,缓解老龄化压力;在国际人口迁移中,流入人口不乏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人口流入有助于增加人才供给,促进城市创新体系发展;人口流入使城市群人口规模扩大,有助于拉动消费,提升经济活力;人口流入三大城市群后,集聚效应更加明显,有助于增强城市竞争力,推动城市群和现代化产业发展壮大。常住人口(万人)户籍人口(万人)常住人口密度(人每平方千米)自然增加人数(人)新罗区84.859.73143 400永定区32.548.11471 243漳平市25.429.186839长汀县39.854.81284 991距离(千米)0~200200~500500~1 000>1 000人口(万人)39 05426 74033 45210 344占总人口(%)35.924.330.49.4面积(万km2)97133235495占总面积(%)10.113.924.5515海拔(米)<200200~500500~1 0001 000~2 0002 000~4 000人口(万人)73 345.119 427.88 647.510 037.11 590.8占总人口(%)64.917.27.78.91.3面积(万km2)144.597.2162.5239.9315.9占总面积(%)15.010.216.925.032.9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