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版高中同步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人教版)地理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专题强化练12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024版高中同步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人教版)地理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专题强化练12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第1页
    2024版高中同步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人教版)地理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专题强化练12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第2页
    2024版高中同步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人教版)地理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专题强化练12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后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后测评,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与“冰蛋”形成过程相似的是,据图文信息可以判断,色林错,与色林错面积同步变化的现象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强化练12 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P222定点2  答案见P154  25分钟  (2023河南洛阳期中)世界气象组织2022831日预测,拉尼娜现象将至少持续到2022年年底。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中东部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当前拉尼娜现象始于20209月前后,有可能连续跨越北半球的三个冬季,这意味着将发生罕见的三重拉尼娜事件,其必然对全球气候产生深远影响。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域的海气相互作用发生异常,具体表现为 (  )A.东南信风势力减弱B.赤道太平洋地区大气环流减弱C.东太平洋赤道海域表层水温偏高D.赤道南美洲西海岸下沉气流增强2.三重拉尼娜事件,对太平洋沿岸地区产生的影响可能有 (  )A.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减少B.秘鲁沿岸渔获量增加C.印度尼西亚易发山火D.美国西部洪涝多发  (2023湖南邵阳武冈期中)世界上最大的河狸水坝在加拿大艾伯塔省,是由河狸修建的超级大坝。河狸水坝一般建在具有一定深度的河流边,河狸将树干啃咬后置于河流中以提高水位,并将巢穴建在河岸边,如下图所示,同时将入口置于水下,在巢穴(河狸住所)顶部涂满泥巴。河狸每年都会把水坝加高以维持原有水深。据此完成下面两题。3.加拿大艾伯塔省河狸巢穴顶部涂满泥巴主要可以 (  )A.形成保护色      B.减轻大风危害C.起保温作用      D.削弱光照4.河狸水坝每年都需要加高的原因在于 (  )A.气温高加剧蒸发      B.库区泥沙淤积C.地下水位升高      D.降水减少  (2022山东潍坊期末)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愈来愈小,愈来愈稀,最后竟完全消失。这时,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则占据了优势,如下图是北极地区一种极端环境下的生物群落。卫星图像显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有局部变成了森林。据此完成下面两题。5.该生物群落的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并呈杯型,其适应环境的主要功能是 (  )A.收集大气降水      B.获取更多光照C.抵抗冬季寒冷      D.吸收地下水分6.导致该生物群落局部变成森林的原因是 (  )A.人工播种      B.降水减少C.气候变暖      D.冻土增厚  (2022浙江嘉兴一中期中)201911,芬兰海岸出现大量冰蛋,专家介绍,冰蛋是温度在略低于零摄氏度时,以小石头和泥浆混合物为芯,表面被溅湿,逐渐冻结成海冰碎片,覆盖于浅滩处,在海浪来回涌动中形成的。据此完成下面两题。7.下列关于冰蛋形成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气候严寒,海面封冻B.需要以小石头等作为蛋芯,芯被冰物质包裹C.海浪来回涌动中相互摩擦,使海冰碎片变得更圆润D.在一定的风力条件下形成8.冰蛋形成过程相似的是 (  )A.花岗岩石蛋地貌      B.冰碛平原C.沙丘      D.河流中鹅卵石  (2023广东梅州统考改编)色林错是西藏第一大湖泊,我国第二大咸水湖。下图是色林错近30年面积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9.据图文信息可以判断,色林错 (  )A.流域面积增大B.面积无季节变化C.湖水盐度降低D.湖区气温日较差增大10.与色林错面积同步变化的现象是 (  )A.藏北高原变绿B.青海玉树冻土分布区南界南移C.冰川发育更为充分D.高山森林带分布上限下移11.(2022山西太原五中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沼泽广布。(1)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2)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说明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专题强化练12 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D2.B3.C4.B5.B6.C7.A8.D9.C10.A      1.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中东部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因此大洋的两侧温差变大,气压差变大,东南信风势力变强,A错误;赤道太平洋地区两侧气压差变大,大气环流变强,B错误;结合材料可知,太平洋东侧表层水温降低,C错误;赤道南美洲西海岸气温异常降低,因此下沉气流增强,D正确。2.B 拉尼娜事件之后,澳大利亚东部气温升高,对流作用增强,降水变多,A错误;大气环流增强,东南信风势力增强,秘鲁寒流势力增强,因此秘鲁沿岸渔业资源变得更加丰富,B正确;印度尼西亚位于太平洋的西侧,上升气流较强,降水较多,不易出现山火,C错误;美国西侧位于太平洋东侧,气温降低,气压较高,降水较少,因此洪涝灾害不会多发,D错误。知识拓展 拉尼娜现象出现时,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海平面比东部海平面高,西部海水温度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冷海水上泛增强,致使东太平洋海水进一步变冷。3.C 加拿大纬度高,气候严寒,在巢穴顶部涂满泥巴可以提高保温效果,使得洞内温度保持相对稳定,C正确;泥巴与当地自然环境颜色并不一致,起不到形成保护色的作用,A错误;减轻大风危害和削弱光照不是涂泥巴的主要作用,B、D错误。4.B 由材料可知,河狸水坝每年都需要加高,是为了维持原有水深,水坝会截留泥沙,导致库区每年都会产生泥沙淤积,因此需要加高堤坝来保持水深,B正确;加拿大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A错误;地下水位升高、降水减少,与每年加高水坝关系不大,C、D错误。知识拓展 河狸要求自己的住所位于具有一定水深的水塘岸边。如果当地没有这种水塘,河狸就会在小溪或小河旁筑坝蓄水形成水库,在水库边建住所。河狸筑坝的主要目的是将住所的入口深藏在水中,以防止敌人的侵袭,确保自身与住所的安全。5.B 由图文材料可知,该生物群落为苔原植被,苔原植被处于极不利的生态条件下,气候严寒,冬季漫长,多暴风雪,夏季短促,热量不足。苔原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其特点是大部分花向着太阳开放,并呈杯型,以便尽可能多地采集太阳光,故B正确。苔原气候相对湿度大,且大部分降水形式是降雪,故A错误。该地的植被抗寒性都比较强,但花期主要在气温较高的暖季,故C错误。吸收地下水分的功能主要与植被的根系关联较大,与其花型等无关,故D错误。6.C “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愈来愈小”,说明影响因素是纬度(热量),而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有局部变成了森林,说明这是热量条件变好所致,即气候变暖所致,C正确;生物群落的自然演变,不是人工播种所致,A错误;降水减少不会导致森林植被增多,B错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地气温升高,冻土层会变薄,且冻土增厚不利于森林植被根系发育,D错误。7.A 由材料可知,“冰蛋”是温度在略低于零摄氏度时,以小石头和泥浆混合物为芯,表面被溅湿,逐渐冻结成海冰碎片,覆盖于浅滩处,在海浪来回涌动中形成的。若海面封冻,则不会存在海浪来回涌动,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海浪来回涌动说明有一定的风力条件,D不符合题意。8.D “冰蛋”是由海冰碎片在海浪来回涌动中形成的,海冰碎片相互碰撞,表面棱角被侵蚀掉,其形成过程与河流中的鹅卵石的形成过程类似,D正确。花岗岩“石蛋”地貌是由风化作用形成的,冰碛平原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沙丘是由风力堆积形成的,三者形成过程与“冰蛋”明显不同,A、B、C错误。9.C 由材料可知,色林错为咸水湖。据图可知,色林错面积明显增大,湖水增多,说明有较多地表径流流入湖泊中,地表径流带来的大量淡水会稀释湖水,使湖水盐度降低,C正确。流域分界线是山地,30年的时间不会导致流域面积明显增大,A错误。该湖泊位于非季风区,主要补给类型为冰雪融水补给,夏季冰川、永久积雪融化量最大,此时湖泊面积最大,冬季几乎无明显补给,湖泊面积最小,因此其面积有明显的季节变化,B错误。面积增大后,色林错对湖区气候的调节作用会更加显著,湖区气温日较差应减小,D错误。10.A 近30年来,色林错面积是不断变大的,与全球气候变暖,高山冰川、永久积雪融化加快有关,故该地区水分、热量条件应有所改善,导致植被增多,藏北高原变绿,但是不利于冰川发育,A正确、C错误;气候变暖,冻土融化加剧,其分布南界应向北(较高纬度)移动,B错误;气候变暖,高山森林能向更高海拔处生长,因此高山森林带分布上限会上移,D错误。11.答案 (1)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土壤下部土层冻结,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地势低平,排水不畅。(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解析 (1)沼泽的主要特征就是地表有积水,因此应从水的损耗与补给两方面分析沼泽成因。(2)由上题分析可知,气候、地形、土壤、河流等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导致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这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相关试卷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综合训练题,共8页。

    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后复习题,共7页。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时训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粉砂细砂滩的成因是,从1997年至2020年,加州,加州山火频发的原因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