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北京人大附中高一(下)期中生物(教师版) 试卷

    2021北京人大附中高一(下)期中生物(教师版)第1页
    2021北京人大附中高一(下)期中生物(教师版)第2页
    2021北京人大附中高一(下)期中生物(教师版)第3页
    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北京人大附中高一(下)期中生物(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北京人大附中高一(下)期中生物(教师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北京人大附中高一(下)期中
    生 物
    一、选择题(共40分,本部分共30小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第21~3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的。)
    1.(1分)下列各组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棉花的长绒和细绒 B.绵羊的白毛和黑毛
    C.家鸽的长腿和牛的短腿 D.豌豆的黄粒和圆粒
    2.(1分)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的原因是(  )
    A.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
    B.豌豆先开花后授粉
    C.豌豆是闭花自花授粉的植物
    D.豌豆可以异花授粉
    3.(1分)水稻的有芒和无芒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性状显隐关系的是(  )
    ①有芒×有芒→有芒
    ②有芒×有芒→有芒215+无芒70
    ③有芒×无芒→有芒
    ④有芒×无芒→有芒101+无芒97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1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纯合子杂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B.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C.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D.对F1进行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5.(1分)孟德尔进行的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实验中,用纯合的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做亲本,杂交得F1代,再用F1自交得F2,F2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和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个体所占比例分别是(  )
    A.和 B.和 C.和 D.和
    6.(1分)四分体是指减数分裂过程中(  )
    A.联会后同源染色体含有的四条染色单体
    B.互相配对的四条染色体
    C.任意两条染色体的四个染色单体
    D.大小形态相同的四条染色体
    7.(1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共同点是(  )
    A.同源染色体联会 B.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C.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8.(1分)如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该细胞处于(  )

    A.有丝分裂中期 B.有丝分裂后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9.(1分)如图表示某雄果蝇的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该果蝇产生配子时,不遵循自由组合规律的基因是(  )
    A.B、b和R、r B.B、b和V、v C.R、r和V、v D.B、b和E、e
    10.(1分)正常情况下,女性卵细胞中常染色体的数目和性染色体为(  )
    A.44,XX B.44,XY C.22,X D.22,Y
    11.(1分)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  )
    A.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
    B.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
    C.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必然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其父母传递的致病基因

    12.(1分)果蝇的红眼(W)对白眼(w)为显性,属于伴性遗传。让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交配,其后代是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红眼雌果蝇:白眼雌果蝇1:1:1:1,亲代红眼果蝇的基因型是(  )
    A.XWXw B.XwXw C.XwY D.XwY
    13.(1分)艾弗里将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提取物分别用蛋白质酶、RNA酶、酯酶、DNA酶处理,再与R型细菌混合,只有DNA酶处理后的细胞提取物失去转化活性,关于此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本实验的对照组不用酶处理S型细菌提取物,能够发生转化
    B.实验设计依据的是减法原理,可检测每组去除物质的作用
    C.发生转化的组中,只有部分R型菌转化为S型菌
    D.此实验不能排除蛋白质、RNA等在细菌转化中的作用
    14.(1分)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分别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C.离心的目的是让噬菌体和细菌分别处于上清液和沉淀物
    D.实验证明只有DNA进入细菌并控制形成子代噬菌体,DNA是遗传物质
    15.(1分)用噬菌体去感染含32P的细菌,在细菌解体后,含32P的是子代噬菌体的(  )
    A.DNA B.蛋白质外壳 C.所有部分 D.尾部
    16.(1分)豌豆的遗传物质是(  )
    A.RNA B.DNA C.DNA和RNA D.DNA或RNA
    17.(1分)若DNA分子中一条链的碱基A:C:T:G=1:2:3:4,则另一条链上A:C:T:G的值为(  )
    A.1:2:3:4 B.3:4:1:2 C.4:3:2:1 D.1:3:2:4
    18.(1分)下列物质从复杂到简单的结构层次关系正确的是(  )
    A.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
    B.染色体→DNA→脱氧核苷酸→基因
    C.基因→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
    D.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基因

    19.(1分)在DNA的双螺旋结构中,现已查明一核苷酸对中含有一个胸腺嘧啶,则该核苷酸对中还有(  )
    A.一个磷酸、一个脱氧核糖、一个腺嘌呤
    B.两个磷酸、两个脱氧核糖、两个腺嘌呤
    C.两个磷酸、两个脱氧核糖、一个腺嘌呤
    D.两个磷酸、两个脱氧核糖、一个鸟嘌呤
    20.(1分)一个生物体的体细胞所含遗传信息均相同,根本原因是(  )
    A.全部细胞均来源于同一个细胞
    B.DNA分子复制后均分到子细胞
    C.体细胞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
    D.染色体复制后形成染色单体
    21.(2分)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
    A.子代中出现不同的性状
    B.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
    C.测交后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
    D.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2.(2分)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得出分离定律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发现的问题是F1都表现双亲的中间性状、F2出现两种性状
    B.为验证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C.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D.“演绎”是对F1,进行测交,预测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
    23.(2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图中哪个过程?(  )

    A.① B.② C.③ D.④

    24.(2分)如图为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细胞,已知位点l的基因是R则位点2、位点3和位点4的基因分别是 (不考虑交叉互换与基因突变)(  )
    A.R、R、r B.R、r、r C.R、r、R D.r、R、r
    25.(2分)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可能具有的特点是(  )
    A.如果父亲患病,女儿一定不患此病 B.如果祖母患病,孙女一定患此病
    C.如果母亲患病,儿子一定会患此病 D.如果外祖父患病,外孙一定患此病
    26.(2分)如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正常分裂的一组图像,对此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均发生在细胞②所处时期
    B.细胞①②③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均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
    C.细胞①分裂形成的是体细胞,细胞②分裂形成的是次级精母细胞
    D.细胞①和④中的DNA分子数:染色体数=1:1,不含染色单体
    27.(2分)菠菜是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已知菠菜的抗霜与不抗霜、抗病与不抗病为两对相对性状。用抗霜抗病植株作为父本,不抗霜抗病植株作为母本进行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下列对杂交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不抗霜抗病
    不抗霜不抗病
    抗霜抗病
    抗霜不抗病
    雄株


    0
    0
    雌株
    0
    0


    A.抗霜基因和抗病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
    B.抗霜性状和抗病性状都属于显性性状
    C.抗霜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抗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上述杂交结果无法判断抗霜性状和抗病性状的显隐性

    28.(2分)艾弗里的实验、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  )
    A.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现型效应
    B.去掉DNA片段,研究其表现型效应
    C.设法分别研究DNA和蛋白质各自的效应
    D.应用同位素标记技术,研究DNA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
    29.(2分)下列关于DNA分子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亲子代DNA分子间传递遗传信息 B.复制过程需要酶的催化并且消耗ATP
    C.复制过程先全部解旋,再半保留复制 D.过程既有氢键的断裂也有氢键的形成
    30.(2分)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分子上任意一个片段都是基因 B.人体细胞中染色体是基因的唯一载体
    C.等位基因的根本区别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D.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31.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非糯性水稻的胚乳和花粉含直链淀粉,遇碘变蓝色,糯性水稻的胚乳和花粉含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花粉经减数分裂形成,相当于雄配子。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
    (2)非糯性水稻自交产生的后代中出现糯性和非糯性两种水稻,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________。
    (3)若取F1的非糯性水稻的花粉加碘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呈蓝色花粉和呈橙红色花粉的比例约为 ________,该实验结果验证了________定律。
    (4)请写出亲本(P)的基因型(用A、a表示):非糯性:________:糯性________。
    (5)纯种非糯性水稻与糯性水稻杂交,子一代植株抽穗时,套上纸袋,让其自花传粉,所结籽粒中,非糯性和糯性的比例应为________,若子二代非糯性水稻有120株,从理论上推断,非糯性水稻中不能稳定遗传的植株约________株。


    32.如图为豌豆人工杂交示意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豌豆为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若要实现甲、乙杂交,需在________时,先对 ________植株进行________处理,然后套上纸袋,待雌蕊成熟后进行人工授粉。套袋的目的是 ________。
    (2)甲为黄色圆粒(YyRr)豌豆,乙为绿色皱粒豌豆,甲植株所结豆荚中的种子如图所示,A、B种子的表现型________(一定、不一定)相同。若种子A是黄色圆粒豌豆,则其发育成的植株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____。
    (3)若甲为纯种黄粒普通型豌豆,乙为纯种绿粒半无叶型豌豆,F1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数目如表:
    类型
    黄粒半无叶型
    黄粒普通型
    绿粒半无叶型
    绿粒普通型
    数目
    413
    1251
    141
    421
    根据结果初步判定,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    (填“符合”或“不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若要进一步证明上述观点,可选用F1和表现型为    的植株进行测交实验来加以验证,当后代出现的结果为    时,则可支持上述观点。
    33.图中编号A﹣F的图像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植物(2n=24)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取该植物解离后的花药,捣碎后置于载玻片上,滴加_______染色1﹣2min,压片后制成临时装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和分布,以此作为判断该细胞所处分裂时期的依据。
    (2)如图细胞分裂图像中,图A所示细胞中同源染色体_______形成四分体,_______之间会发生片段交换,导致其上的基因组合出现改变。
    (3)图C中的细胞所处的细胞分裂时期是_______期,该细胞中有_______条染色单体。
    (4)请将上述观察到的细胞图像按减数分裂的时序进行排序:
    A→_______→F(填图中英文字母)。
    (5)图B细胞所处时期中,染色体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
    (6)图F所示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_______,这些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
    34.某雌雄同株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该植物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表。
    基因组合
    A_Bb
    A_bb
    A_BB或aa_ _
    花的颜色
    粉色
    红色
    白色
    (1)研究发现,B基因能够控制合成液泡膜上运输H+的载体蛋白,则此载体蛋白的功能为    。
    (2)现有纯合白花植株和纯合红花植株作亲本进行杂交,产生的子一代花色全是粉花,则亲代白花的基因型可能有    。
    (3)为探究两对基因(A/a 和B/b)是否独立遗传,某课题小组选用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进行测交。
    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用基因型为    的植株,与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进行测交。
    第二步:观察并统计    。
    预期结果及结论(不考虑染色体互换):
    ①如果子代植株花色及比例为     则两对基因在一对染色体上,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如甲图所示。
    ②如果子代植株花色及比例为    ,则两对基因在两对染色体上,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如乙图所示。请在乙图上表示出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    。

    注: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4)若上述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则粉花植株AaBb的自交后代中,红花植株所占比例是     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

    35.图甲是苯硫脲尝味能力的系谱图,图乙是红绿色盲系谱图,两家系均不含另一家系的异常基因。能否品尝出苯硫脲的苦涩味道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用T、t表示。红绿色盲相关基因用B、b表示,位于X染色体。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味盲性状的基因为_______性基因,该基因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甲家系中Ⅲ3的基因型是_______,Ⅱ1和Ⅱ2再生一个味盲女儿的概率是_______。
    (2)乙家系中,Ⅲ2的致病基因来自于Ⅰ代中的_______。
    (3)甲家系的Ⅲ3和与乙家系的Ⅲ1结婚,生育了一个患红绿色盲的男孩。分析可知,他们_______(有、没有)可能生出味盲的孩子;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生一个患病儿子的概率是_______。
    36.如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DNA分子由两条单链组成,两条链按照_______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中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交替连接,构成两条链的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中括号内填数字,横线上填文字)。
    (3)两条链上的碱基按照_______原则,通过连接成碱基对。
    (4)每个个体DNA的_______排列顺序各有特点,决定了生物个体的特异性。
    (5)若以放射性同位素15N标记该DNA,则放射性物质位于图中的_______中(填数字)。
    (6)假定大肠杆菌含14N的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若将其长期培养在含15N的培养基中,得到含15N的DNA,相对分子质量为b。现将含15N的大肠杆菌再培养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子一代DNA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为_______,子二代DNA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为_______。

    37.DNA复制的过程也是染色体形成染色单体的过程,研究者用植物根尖分生组织做实验,通过对色差染色体的观察,又一次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1)5﹣溴尿嘧啶脱氧核苷(5﹣BrdU)结构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结构类似,能够取代后者与_______(碱基的中文名称)配对。用姬姆萨染料染色对根尖染色,DNA两条链均不含5﹣BrdU的染色单体着色为深蓝、均含5﹣BrdU的染色单体着色为浅蓝,若DNA两条链中,_______,染色单体着色也为深蓝。
    (2)将植物的根尖分生组织放在含有5﹣BrdU的培养液中培养,在第一个、第二个细胞周期取样,观察中期细胞染色体的颜色并绘图,结果见图1。

    ①有研究者认为,第一次分裂中期的染色体颜色能够否认“全保留复制”假说,你_______(同意、不同意)此观点,理由是:DNA若是“全保留复制”,两条染色单体上的DNA 分子链的组成如图2中的_______所示,这两条染色单体的颜色应是_______。
    ②研究者一致认为,第二次分裂中期出现色差染色体的原因只有可能是“DNA半保留复制”。请结合图2进行分析:若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则两条染色单体上的 DNA 分子链的组成如图2中的_______,所示,这两条染色单体的颜色应是_______,其他复制方式均不会出现这种结果。
    (3)若继续将植物的根尖分生组织放在含有5﹣BrdU的培养液中培养到第三个周期,请按照图1的表示方法绘制中期染色体,需表明染色体的颜色和数量比_______。

    2021北京人大附中高一(下)期中生物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40分,本部分共30小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第21~3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的。)
    1.【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解答】解:A、棉花的长绒和细绒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绵羊的白毛和黑毛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B正确;
    C、家鸽的长腿和牛的短腿符合“同一性状”,但不符合“同种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
    D、豌豆的黄粒和圆粒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重点考查相对性状,要求考生识记相对性状的概念,能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分析】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
    (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
    (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
    (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
    (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
    【解答】解: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因此其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故选:C。
    【点评】本题比较基础,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只要考生识记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3.【分析】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关系,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杂交法就是用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子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自交法就是让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据此答题。
    【解答】解:①有芒×有芒→有芒,无法判断显隐性,①错误;
    ②有芒×有芒→有芒215+无芒70,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说明有芒对于无芒为显性性状,②正确;
    ③有芒×无芒→有芒,子一代显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说明有芒对于无芒为显性性状,③正确;
    ④有芒×无芒→有芒101+无芒97,这属于测交实验,不能判断有芒和无芒之间的显性和隐性关系,④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和表现型,要求考生识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应用杂交法或自交法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4.【分析】纯合子是指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相同的基因型个体,如AA,aa,相同的纯合子间交配所生后代不出现性状的分离;
    杂合子是指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不相同的基因型个体,如Aa。
    【解答】解:A、纯合子之间杂交,后代不一定是纯合子,如AA与aa杂交,后代是Aa,A错误;
    B、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会出现纯合子,例如Aa自交,后代为AA:Aa:aa=1:2:1,杂合子概率为50%,B错误;
    C、纯合子中不存在等位基因,所以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都是纯合子,C正确;
    D、杂合子的测交后代有杂合子,有纯合子,例如Aa测交,后代Aa:aa=1:1,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杂合子和纯合子的概念及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5.【分析】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和绿色皱粒yyrr做亲本,杂交得F1基因型为YyRr,再用F1自交得F2,表现型以及比例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
    【解答】解:F2中表现型以及比例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其中稳定遗传的纯合子有YYRR、YYrr、yyRR、yyrr,是F2的,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个体是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是F2的。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能熟练运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简单概率的计算,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6.【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由此可判断一个四分体含2条染色体(2个着丝粒),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解答】解: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4条染色单体,称为一个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有四条染色单体。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的相关内容。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7.【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比较:
    比较项目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染色体复制
    间期
    减I前的间期
    同源染色体的行为
    联会与四分体
    无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不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没有交叉互换现象
    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有交叉互换现象
    分离与组合
    也不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着丝点的行为
    中期位置
    赤道板
    减Ⅰ在赤道板两侧,减Ⅱ在赤道板上
    断裂
    后期
    减Ⅱ后期
    【解答】解:A、有丝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A错误;
    B、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有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的过程,B正确;
    C、有丝分裂结果子代与亲代染色体数目相同没有减半,C错误;
    D、有丝分裂没有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过程,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列表比较两者,并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8.【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图示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应该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
    9.【分析】关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适用范围:
    ①适用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并且非等位基因均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②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此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能出现基因的自由组合。
    ③按遗传基本定律遗传的基因,均位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所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均是真核生物的细胞核遗传规律。
    (2)发生的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解答】解:A、B、b和R、r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B、b和V、v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
    C、R、r和V、v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B、b和E、e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结合图中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
    10.【分析】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人体体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其中男性的染色体组成为44+XY,女性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据此答题。
    【解答】解: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原细胞(染色体组成为44+XX)初级卵母细胞(染色体组成为44+XX)次级卵母细胞+极体(染色体组成均为22+X,后期为44+XX)卵细胞+3个极体(染色体组成均为22+X)。
    因此,女性卵细胞中含有22常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及染色体组成;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写出女性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再作出准确的判断。
    11.【分析】1、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其特点:
    (1)世代相传;
    (2)男患者少于女患者;
    (3)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女性正常个体的父亲和儿子都正常。
    2、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型和性状的关系(假设相关基因用D/d表示):女性患者(XDXD、XDXd)、女性正常(XdXd)、男性患者(XDY)、男性正常(XdY)。
    【解答】解:A、男患者(XDY)与女患者(XDX﹣)结婚,其女儿基因型为XDX﹣,都是患者,A错误;
    B、男患者(XDY)与正常女子(XdXd)结婚,其儿子(XdY)都正常,但女儿(XDXd)都患病,B错误;
    C、女患者(XDX﹣)与正常男子(XdY)结婚,女儿基因型为XDXd、X﹣Xd;儿子基因型为XDY、X﹣Y,儿子女儿均有可能正常或患病,C错误;
    D、患者的正常儿子的基因型为XdY和正常女儿的基因型为XdXd,故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其父母传递的致病基因(XD),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伴性遗传的概念、类型及特点,尤其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2.【分析】分析题文:果蝇的红眼(W)、白眼(w)遗传属于伴性遗传,因此亲本中红眼果蝇基因型可以表示为XWX﹣或XWY,白眼果蝇基因型可以表示为XwY或XwXw;而杂交产生的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1:1:1:1,再根据子代表现型及比例确定亲本的基因型。
    【解答】解:杂交产生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红眼雌果蝇:白眼雌果蝇=1:1:1:1,基因型可以表示为XWY、XwY、XWX﹣、XwXw,伴性遗传的特点之一是交叉遗传,也就是可以根据后代中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判断出母本基因型为XWXw,而父本是白眼果蝇,基因型则为XwY。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伴性遗传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题干信息推断亲本的基因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3.【分析】1、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
    2、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
    3、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
    【解答】解:A、实验的自变量是向细胞提取物中加入不同的物质,所以对照组不用酶处理S型细菌提取物,由于提取物中含有DNA分子,所以能够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A正确;
    B、实验设计依据的是减法原理,依次去除每组中的各种物质,检测去除物质的作用,B正确;
    C、转化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只有部分可以完成转化,所以只有部分R型菌转化为S型菌,C正确;
    D、实验过程中加入蛋白酶和RNA酶,可以出去蛋白质和RNA,因此实验可以排除蛋白质、RNA等在细菌转化中的作用,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4.【分析】1、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2、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解:A、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所以不能直接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应该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侵染被标记的大肠杆菌,A错误;
    B、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B正确;
    C、离心可以将不同质量的物质分开,噬菌体比细菌轻,所以可以让噬菌体和细菌分别处于上清液和沉淀物,C正确;
    D、实验结果用32P标记的噬菌体沉淀物中放射性高,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上清液放射性高,证明只有DNA进入细菌并控制形成子代噬菌体,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5.【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的是噬菌体的DNA,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合成(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该过程的控制者是噬菌体的DNA,原料、酶、能量等均由细菌提供)→组装→释放。
    【解答】解:由于DNA的元素组成为C、H、O、N、P,而蛋白质主要由C、H、O、N构成。因此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32P的细菌时,噬菌体会利用细菌中的原料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因此子代噬菌体的DNA中都会含有32P。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6.【分析】1、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
    2、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组成上的差异有:①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
    3、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解答】解:豌豆属于细胞生物,其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考生识记细胞中核酸的种类、组成和分布,明确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是解题的关键。
    17.【分析】DNA分子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磷酸、五碳糖交替排列位于双螺旋结构的外侧,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位于内侧,碱基之间的配对方式是A与T配对,G与C配对.
    【解答】解: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若DNA分子中一条链的碱基A:C:T:G=1:2:3:4,则另一条链中的A与该链中的T相等,另一条链中的C与该链中的G相等,另一条链中的T与该链中的A相等,另一条链中的G与该链中的C相等,因此另一条链上A:C:T:G的值为3:4:l:2。
    故选:B。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对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理解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18.【分析】1、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3、每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解答】解: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均为脱氧核苷酸。所以,从复杂到简单的结构层次是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DNA分子的基本单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染色体的组成及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9.【分析】一个脱氧核苷酸包括一分子的脱氧核糖、一分子的磷酸和一分子的含N碱基,连接两个互补碱基之间的是氢键,碱基对的形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与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配对形成氢键的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解答】解: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则这一对氢键连接的脱氧核苷酸可表示,可见它的其他组成应是两个磷酸、两个脱氧核糖和一个腺嘌呤。
    故选:C。
    【点评】本题是有关DNA结构碱基对为情景,考查了DNA的结构及组成,学习时要注意对DNA结构的全面理解.
    20.【分析】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遗传片段。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生物体内各组织的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均相,因为细胞核在分裂之前,细胞核内的DNA复制,再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传递到子代中。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DNA分子复制和染色单体分离使得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均相同。
    21.【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体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解答】解: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是基因分离定律的结果,而不是实质,A错误;
    B、子二代表现型的比例为3:1,属于性状分离,B错误;
    C、测交后代性状的分离比为1:1,是对分离定律验证的结果,即属于结果而不是实质,C错误;
    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这是分离定律的实质,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再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判断即可,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22.【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解答】解:A、孟德尔一对杂交实验中,F1不是表现出中间性状,而是表现出显性性状(高茎),A错误;
    B、为验证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了测交实验,B错误;
    C、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配子,雌雄配子数量不等,一般雄配子数量多于雌配子,C错误;
    D、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设计F1与隐性纯合体杂交,预测后代产生1:1的性状分离比,也就是测交实验,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具体过程,尤其是假说演绎的各个步骤,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3.【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也就是形成配子的时期,而图中属于形成配子的时期只有①﹣﹣减数分裂的过程。
    【解答】解:根据题意: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形成配子的时候;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减数分裂、配子间的随机组合、组合后形成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及比例;只有①减数分裂是形成配子的时期。
    故选:A。
    【点评】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第一句话就说“在形成配子时”,通过概念就可以直接得出答案,此题易选错②③,都属于概念不清,自由组合定律说的是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构成配子,不是配子的随机组合。
    24.【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细胞,其中1和2、3和4是姐妹染色单体,应该含有相同的基因.图示两条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是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据此答题.
    【解答】解:位点l的基因是R(不考虑交叉互换与基因突变)。
    (1)姐妹染色单体是间期经过复制形成的,应该含有相同的基因,若位点1的基因是R,则位点2的基因也是R;
    (2)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可能是相同基因,也可能是等位基因,而图示是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细胞,因此位点1的基因是R,则位点3和4的基因均为r。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明确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相同基因,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含有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再结合题中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
    25.【分析】伴X隐性遗传:
    (1)交叉遗传(致病基因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孙的).
    (2)母患子必病,女患父必患.
    (3)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解答】解:A、如果父亲患病,女儿一定带有致病基因,但是否患病还要看母亲的情况,A错误;
    B、如果祖母患病,而父亲一定患病,孙女一定带有致病基因,但不一定患此病,B错误;
    C、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之一是患病女子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C正确;
    D、如果外祖父患病,则母亲一定携带致病基因,但外孙不一定患此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伴性遗传的类型、特点,尤其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6.【分析】图中①细胞有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同源染色体分开,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细胞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着丝粒排列于赤道板,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体单体分开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解答】解:A、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都发生在细胞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正确;
    B、根据分析,细胞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错误;
    C、细胞①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其子细胞是体细胞,细胞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是初级精母细胞,所以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C正确;
    D、细胞①和④中染色体着丝点分开,都不含姐妹染色单体,DNA分子数:染色体数=1:1,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
    27.【分析】根据表格可知,不抗霜只有雄株,抗霜只有雌株,说明抗霜和不抗霜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抗病和不抗病雌雄株都有,说明位于常染色体上。
    【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抗霜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抗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A错误;
    B、子代雄性全是不抗霜,说明亲代雌性是纯合子,又因为子代有两种表现型,所以雌性是隐性纯合,即不抗霜是隐性,抗霜是显性,由于亲本都是抗病,子代出现不抗病,所以抗病基因是显性,B正确;
    C、由分析可知,抗霜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抗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C错误;
    D、由B分析可知,抗霜性状和抗病性状都属于显性性状,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伴性遗传,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伴性遗传的判断方法和显隐性的判断方法。
    28.【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解答】解: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分别研究DNA和蛋白质各自的效应。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9.【分析】有关DNA分子的复制:
    1、DNA复制过程为:
    (1)解旋: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3)形成子代DNA分子:延伸子链,母链和相应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2.场所:主要在细胞核,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
    3.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4.特点:(1)边解旋边复制;(2)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
    5.条件:(1)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2)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3)能量:ATP.(4)酶:解旋酶、DNA聚合酶。
    6.准确复制的原因:(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提供精确模板;(2)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准确地进行。
    【解答】解:A、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A正确;
    B、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的催化并且消耗ATP,B正确;
    C、从结果看,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从过程看,DNA的复制方式为边解旋边复制,C错误;
    D、DNA双链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相连,所以DNA复制过程中有氢键的断裂,也有氢键的形成,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复制的场所、条件、过程、产物等基础知识,明确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查识记层次的考查。
    30.【分析】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2、基因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还有少量基因位于细胞质中。
    【解答】解: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错误;
    B、基因主要存在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基因还可以在细胞质中的,B错误;
    C、等位基因的根本区别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C正确;
    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分子的多样性决定了基因的多样性,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与DNA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明确基因是由遗传效应的核酸片段;识记基因的分布,明确基因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31.【分析】非糯性水稻自交,产生糯性和非糯性两种后代,说明非糯性是显性性状,糯性是隐性性状,这种现象叫性状分离,是由于杂合子在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地遗传给后代。
    【解答】解:(1)由题图知,非糯性水稻自交,产生糯性和非糯性两种后代,说明非糯性是显性性状,糯性是隐性性状。非糯性亲本基因型为Aa,糯性亲本基因型为aa。
    (2)F1非糯性水稻自交产生的后代中,出现糯性和非糯性水稻,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
    (3)杂合F1在产生配子时控制糯性的基因和控制非糯性的基因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形成了2种类型的配子,比例是1:1,非糯性花粉遇碘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变橙红色,如果F1的非糯性水稻的花粉加碘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呈蓝色花粉和呈橙红色花粉的比例约为1:1,证明该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4)由上述分析可知,亲本(P)的基因型(用A、a表示):非糯性Aa;糯性aa。
    (5)纯种非糯性水稻AA与糯性水稻aa杂交,子一代植株Aa抽穗时,套上纸袋,让其自花传粉,所结籽粒中,非糯性和糯性的比例应为3:1,子二代中非糯性水稻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若子二代糯性水稻有120株,从理论上推断,非糯性水稻中不能稳定遗传的植株约×120=80株。
    故答案为:
    (1)非糯性
    (2)性状分离
    (3)1:1 基因分离
    (4)Aa aa
    (5)3:1 80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难点是显隐性状的判断和基因分离定律的验证。对于显性性状的判断方法、性状分离的概念和基因分离定律的内容和实质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32.【分析】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解答】解:(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不同植株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需在母本植株处于花蕾期时去雄后进行套袋隔离,套袋的目的是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2)甲为黄色圆粒(YyRr)豌豆做母本,乙为绿色皱粒(yyrr)豌豆做父本,两者杂交所得后代有4种表现型,所以A、B种子的表现型不一定相同。图中种子A是黄色圆粒(YyRr)豌豆,则其发育成的植株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分别是YR、yR、Yr、yr。
    (3)绿粒与黄粒、普通型与半无叶型是两对相对性状,根据表中数字分析,黄粒普通型:黄粒半无叶型:绿粒普通型:绿粒半无叶型接近于9:3:3:1。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验证可用测交法,可选用F1和表现型为黄粒半无叶的植株进行测交实验来加以验证,当后代出现绿粒普通型:绿粒半无叶型:黄粒普通型:黄粒半无叶型=1:1:1:1的结果时,则可支持上述观点.
    故答案为:
    (1)花蕾期 母本 去雄 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2)不一定 YR、yR、Yr、yr
    (3)符合  绿粒半无叶型  分离比接近1:1:1:1
    【点评】本题考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试题难度中等.
    33.【分析】分析题图:图中A﹣F是显微镜下拍到的二倍体植物(2n=24)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A是同源染色体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D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E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F表示分裂结束。
    【解答】解:(1)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实验中,需用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或醋酸洋红)对染色体进行染色,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确定细胞所处的时期。
    (2)图A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而发生交换,导致基因重组。
    (3)图C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所以共有48条单体。
    (4)根据分析,图中分裂的顺序依次是A→C→E→D→B→F。
    (5)图B细胞所处时期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着丝粒分开,姐妹染色体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
    (6)F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每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只有12条,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所以这些染色体是非同源染色体。
    故答案为:
    (1)碱性染料
    (2)联会 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
    (3)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48 C→E→D→B
    (5)染色体着丝粒分开,姐妹染色体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
    (6)12 非同源染色体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象,考查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根据图中染色体行为准确判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识记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实验的步骤,明确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34.【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植物花的颜色中,粉色为A﹣Bb,红色为A﹣bb,白色为A﹣BB和aa﹣﹣。
    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解答】解:(1)植物花的颜色是由液泡中的色素体现的,又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说明液泡膜能控制H+进出液泡,因此,推测B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能位于液泡膜上,并且该蛋白质可能与H+跨膜运输有关。
    (2)纯合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和aabb三种,纯合红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而粉色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两种,所以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AABB×AAbb或aaBB×AAbb。
    (3)课题小组选用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进行测交,测交是和隐性纯合子杂交,所以选择aabb的植株和AaBb的植株测交;观察并统计子代植株花的颜色和比例。
    ①如果关系如甲图所示,甲图可以产生数量相等配子AB和ab,因此子代基因型AaBb:aabb=1:1,表现型粉色:白色=1:1;
    ②如果如乙图所示,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则测交子代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1:1:1:1,表现为粉色:红色:白色=1:1:2。
    位置关系如图所示:

    (4)如果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子代植株的花色及比例为粉色(2AABb+4AaBb):红色(1AAbb+2Aabb):白色(1AABB+2AaBB+4aa )=6:3:7,红花植株比例为;白花植株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
    故答案为:
    (1)与H+跨膜运输有关
    (2)AABB×AAbb或aaBB×AAbb
    (3)aabb 子代植株花的颜色和比例
    ①粉色:白色=1:1
    ②粉色:红色:白色=1:1:2

    (4) AABB、AaBB、aaBB、aaBb、aabb
    【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题干信息确定B基因控制性状的机理,能够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判断亲本基因型,并能够设计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获取实验结论。
    35.【分析】分析遗传系谱图:Ⅱ1和Ⅱ2都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解答】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控制味盲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甲家系中Ⅲ3的父母表现正常,但有个患病的姐妹tt,所以父母的基因型是Tt,本人基因型有可能是TT,Tt。Ⅱ1和Ⅱ2再生一个味盲女儿的概率为。
    (2)乙家系中,红绿色盲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个体的X染色体只能来自于母亲,所以Ⅲ2只能从Ⅱ2而来,而Ⅰ3表现正常,基因型是XBY,所以Ⅱ2的致病基因从Ⅰ4而来。
    (3)甲家系的Ⅲ3和与乙家系的Ⅲ1结婚,由于乙家系不含有甲家系的致病基因,所以其关于苯硫脲尝味能力的基因型是TT,二者基因后代不可能是味盲的孩子;二者生育了一个患红绿色盲的男孩,所以甲家系Ⅲ3关于红绿色盲的基因型是XBY,乙家系Ⅲ1关于红绿色盲的基因型是XBXb,二者生出一个孩子患病的可能性是,生一个患病的儿子,也只可能患红绿色盲,概率为。
    故答案为:
    (1)隐 常 TT或Tt
    (2)Ⅰ4
    (3)没有
    【点评】本题结合遗传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判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
    36.【分析】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脱氧核苷酸链,DNA分子一般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由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解答】解:(1)DNA分子由两条单链组成,两条链按照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中的1磷酸和2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两条链的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连接成碱基对。
    (4)每个个体DNA的碱基(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各有特点,决定了生物个体的特异性。
    (5)DNA分子中碱基含有N元素,若以放射性同位素15N标记该DNA,则放射性物质位于图中的3、4、5、6。
    (6)由于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方式,将将含15N的DNA的大肠杆菌再培养在含14N的培养基中,DNA分子复制一次形成的2个DNA分子都是15N﹣14N,子代DNA的相对分子量是;复制两次形成4个DNA分子,其中2个DNA分子是15N﹣14N,2个14N﹣14N,因此复制两次形成的DNA分子的平均分子量是。
    故答案为:
    (1)反向平行
    (2)1磷酸 2脱氧核糖
    (3)碱基互补配对
    (4)碱基(脱氧核苷酸)
    (5)3、4、5、6
    (6)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DNA分子的结构和结构特点、DNA与RNA在结构上的差异的理解和掌握,并应用相关知识分析模型图解答问题的能力。
    37.【分析】以第一代细胞中的某个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为参照,DNA双链中不含BrdU的两条原始脱氧核苷酸链是不变的,第n代后由这个细胞分裂而来的共有2n个,减去两个含原始链的细胞,其他的2n﹣2个细胞对于这条染色体而言是纯合的。
    【解答】解:(1)胸腺嘧啶脱氧核苷与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配对,所以5﹣BrdU可以取代其与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配对;DNA 两条链均不含5﹣BrdU的染色单体着色为深蓝、均含5﹣BrdU的染色单体着色为浅蓝,若DNA两条链中一条链含有5﹣BrdU,另一条链不含5﹣BrdU,也为深蓝色。
    (2)①如果是全保留复制,则一条染色体中有条单体全部不含5﹣BrdU,为浅蓝色,另一条单体全部不含5﹣BrdU,染色成深蓝色,与图1中第一个周期的染色体形态不符,所以能够否认全保留复制的观点;
    上面的分析两条染色单体的DNA分子一个全部不含5﹣BrdU,染色成深蓝色,另一个单体DNA两条链都含有5﹣BrdU,染色成浅蓝色,所以对应图2的A和B图。
    ②第一次复制结束后,每个DNA分子都有一条链含有5﹣BrdU,当进行第二个周期时,进行半保留复制,每条染色体中有条单体的DNA分子全部含有5﹣BrdU,染色成浅蓝色,另一条单体的DNA一条链含有5﹣BrdU,另一条链不含5﹣BrdU,染色成深蓝色,分布如图2的A、C图。
    (3)在第三个分裂周期的中期,细胞中存在两种情况,一条染色体中两条单体都含有5﹣BrdU,染色成浅蓝色,另一种染色体中有条单体的DNA分子全含有5﹣BrdU,另一个单体中的DNA分子一条链含有5﹣BrdU,另一条链不含有5﹣BrdU,比例为1:1,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
    (1)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DNA两条链中一条链含有5﹣BrdU,另一条链不含5﹣BrdU
    (2)同意 A和B 深蓝色和浅蓝色 A、C 深蓝色和浅蓝色
    (3)
    【点评】本题考查半保留复制和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关试卷

    2023北京人大附中高一(上)期中生物(教师版)(1):

    这是一份2023北京人大附中高一(上)期中生物(教师版)(1),文件包含专题241全册综合测试卷沪科版原卷版docx、专题241全册综合测试卷沪科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北京人大附中高一(上)期中生物(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北京人大附中高一(上)期中生物(含答案),共31页。

    2021北京首都师大附中高一(下)期中生物(选考)(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1北京首都师大附中高一(下)期中生物(选考)(教师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决定小鼠毛色为黑, 甲型血友病, 将4种基因导入小鼠成纤维细胞, 埃博拉病毒, aabb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