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同盟学校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展开2023年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同盟学校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 成语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钻木取火 B. 聚沙成塔 C. 滴水成冰 D. 刻舟求剑
2. 202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违背这一主题的是( )
A. 积极参加植树活动 B. 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C. 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D. 减少使用塑料袋
3. 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
A. 张青莲 B. 门捷列夫
C. 拉瓦锡 D. 屠呦呦
4. 下列物质在氧气里燃烧,生成物为黑色固体的是( )
A. 硫粉 B. 木炭 C. 镁条 D. 铁丝
5. 下列关于水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爱护水资源既要节约用水,又要防止水体污染
B. 单一净化水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
C. 天然水经过沉淀、过滤和活性炭吸附后得到纯水
D. 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6. 从微观角度看,下列物质与二氧化碳的构成相同的是( )
A. 铜 B. 水 C. 硫酸铜 D. 氯化钠
7. 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
B. . 闻药品气味
C. . 读出液体体积
D. . 称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
8. 家中养的绿萝等植物,在水中加入适量的阿司匹林(化学式C9H8O4)粉末,有助于植物在水里生根。下列关于阿司匹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宏观上看:阿司匹林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从微观上看:阿司匹林由9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构成
C. 从类别上看:阿司匹林属于氧化物
D. 从质量上看:阿司匹林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7:2:16
9. 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 碱:烧碱、纯碱、熟石灰 B. 盐:氯化钙、小苏打、硫酸铝
C. 非金属元素:Cl、Hg、Si D. 合成材料:塑料、羊毛、合金
10. 硝酸铜[Cu(NO3)2]受热发生分解反应会产生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
A. N2 B. NO2 C. NH3 D. SO2
11. 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4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0gNaCl
B. 20℃时,KNO3和NaCl两种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NaCl大于KNO3
C. 将30℃的KNO3溶液降温到20℃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D. 30℃时,将等质量的KNO3和NaCl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NaCl大于KNO3
12. 物质的分离和除杂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Cu粉中混有的少量Fe粉
加入足量的CuSO4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B
除去CaO粉末中混有的CaCO3
高温煅烧
C
除去KNO3固体中混有的NaCl
热水溶解、降温结晶、过滤
D
除去O2中混有的H2O
将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A. A B. B C. C D. D
13.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B. 向一定质量氯化亚铁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镁粉至过量
C.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D. 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片和铁片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14. 向混有硫酸钠的氯化钠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干燥后发现所得沉淀的质量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等,则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约为( )
A. 25% B. 39% C. 40% D. 61%
15. 科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白菜、大米、鸡蛋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______ ;正确使用“含氟牙膏”可防治龋齿,其中的“氟”是指 ______ (选填“元素”“单质”或“原子”)。
16. 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某实验小组从龙亭湖中取了水样进行如下处理:
(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过滤,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2)为了判断得到的水是硬水或软水,可加入______进行检验。
(3)生活中常用______的方法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17. 碘被称为“智力元素”。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碘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_____ ;碘属于 ______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 ______ (填“得”或“失”)电子。
18.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如图是某同学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该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______ ;使用乙醇汽油可减少环境污染,请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19. 为除去粗盐中CaCl2、Mg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需进行如下操作:①溶解;②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③过滤;④加适量盐酸;⑤蒸发、结晶。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______ 。
(2)写出加入过量Na2CO3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一个即可) ______ 。
(3)实验最终得到氯化钠的质量大于粗盐中所含氯化钠的质量,则整个过程中能引起氯化钠质量增大的反应共有 ______ 个。
20. 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B组成元素相同,B常温下为液体,D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如图为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图(部分反应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B的化学式为 ______ ;
(2)A转化为O2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请从微观的角度解释C、D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 ______ 。
21. 如图为甲烷与水蒸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从微观角度解释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的原因 ______ 。
22.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一个用A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制取CO2、O2、H2的发生装置都可选择B。试从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方面总结满足用B装置制取气体的条件有哪些? ______ 。
(3)请简述C图装置中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______ 。
23. 如图是某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1)要把100g该试剂稀释为2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的过程)
(2)写出测定稀释后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______ 。
24. 向一定质量的AgNO3、Fe(NO3)2、Al(NO3)3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如图是溶液中硝酸亚铁的质量随锌粒加入的变化曲线。请回答:
(1)写出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c点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哪些? ______ 。
(3)请说明b~d段溶液质量的变化及原因 ______ 。
25. 金属材料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的材料。
(1)金属铝比铁活泼,但通常铝制品更耐腐蚀的原因是 ______ 。
(2)为减少污染并变废为宝,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探究工业废水的综合利用,设计了以下流程图并完成了从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锌晶体。
①固体乙的成分是 ______ 。
②写出加入过量X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③操作Ⅱ的名称是 ______ 。
(3)根据工业炼铁的原理,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CO还原Fe2O3的实验,并检验反应的气体产物。
①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②B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______ 。
③某同学认为该装置不需要补充尾气处理装置,其理由是什么 ______ 。
(4)现有20g含Fe2O380%的赤铁矿石,加入到15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铁矿石中的杂质都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求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钻木取火,木材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B、聚沙成塔,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滴水成冰,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刻舟求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B
【解析】解:A、积极参加植树活动,有利于保护空气,做法与主题相符,故选项错误。
B、随意丢弃废旧电池,会造成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做法与主题不相符,故选项正确。
C、乘坐公共交通出行,能减少私家车的使用,能减少空气污染,做法与主题相符,故选项错误。
D、减少使用塑料袋,能减少白色污染,做法与主题相符,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世界环境日主题的含义、减少环境污染的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A
【解析】解:A、张青莲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铟、锑、锌等相对原子质量测定作出卓越贡献,故正确;
B、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错误;
C、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错误;
D、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故错误。
故选:A。
根据张青莲、拉瓦锡、门捷列夫、道尔顿的主要贡献判断。
了解化学研究的历史和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符合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要求,反映中考的方向。
4.【答案】D
【解析】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正确。
故选:D。
A、根据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生成物的颜色、状态。
5.【答案】C
【解析】解:A、爱护水资源要从两方面做起,既要节约用水,又要防止水体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B、单一净化水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得到的水是蒸馏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C、天然水经过沉淀、过滤和活性炭吸附后,得到的水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得到的不是纯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D、煮沸能将硬水中含有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不溶性的钙、镁化合物,从而降低水的硬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爱护水资源的措施,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水的净化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水的净化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降低水的硬度,要降低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水的净化原理、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爱护水资源的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解: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A、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C、硫酸铜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包括气态的非金属单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D。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B、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8.【答案】D
【解析】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阿司匹林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阿司匹林是由阿司匹林分子构成的,1个阿司匹林分子由9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C、阿司匹林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阿司匹林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9):(1×8):(16×4)=27:2:16,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阿司匹林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B
【解析】解:A、烧碱、熟石灰均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氯化钙、小苏打、硫酸铝均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均属于盐,故选项说法正确。
C、Cl、Hg、Si分别是氯、汞、硅元素的元素符号,氯、硅属于非金属元素,汞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塑料属于合成材料,羊毛属于天然材料,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B、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C、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液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氵”字旁。
D、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碱和盐的特征、非金属元素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B
【解析】解:A、硝酸铜中含有铜、氮、氧三种元素,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能生成N2,但N2不会污染空气,故选项错误。
B、硝酸铜中含有铜、氮、氧三种元素,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能生成NO2,二氧化氮是产生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故选项正确。
C、硝酸铜中不含氢元素,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不可能生成NH3,故选项错误。
D、硝酸铜中不含硫元素,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不可能生成SO2,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D
【解析】解:A、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40g,所以100g水中溶解NaCl的质量大于40g,故A错误;
B、20℃时,溶解度:氯化钠大于硝酸钾,故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大于硝酸钾,但是溶液质量未知,溶质质量无法比较,故B错误。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将30℃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到20℃,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出,但是溶液状态未知,不一定有溶质析出,故C错误。
D、30℃时,溶解度:硝酸钾大于氯化钠,该温度下,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溶剂质量:硝酸钾小于氯化钠,故所得溶液的质量:氯化钠大于硝酸钾,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质量。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液质量可以判断温度变化时析出固体质量的大小分析。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12.【答案】D
【解析】解:A、Fe粉能与足量的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KNO3先结晶出来、再过滤的方法;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不具有吸水性,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D。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本题有一定难度,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3.【答案】A
【解析】解:A、通电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而不是质量)之比为2:1,故选项图像错误。
B、由金属活动性Mg>Al>Fe知,向一定质量氯化亚铁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镁粉至过量,镁先与氯化亚铁应生成氯化镁和铁,氯化亚铁反应完,镁才能与氯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铝。由Mg+FeCl2=MgCl2+Fe可知,每24份质量的镁可置换出56份质量的铁,溶液的质量会减少;由3Mg+2AlCl3=3MgCl2+2Al可知,每72份质量的镁可置换出54份质量的铝,溶液的质量会增加;故选项图像正确。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pH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等于7、小于7,故选项图像正确。
D、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相同质量的锌片和铁片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铁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锌多,故选项图像正确。
故选:A。
A、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进行分析判断。
B、由金属活动性Mg>Al>Fe知,向一定质量氯化亚铁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镁粉至过量,镁先与氯化亚铁应生成氯化镁和铁,氯化亚铁反应完,镁才能与氯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铝,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结合相同质量的锌片和铁片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像。
14.【答案】B
【解析】解:设所得沉淀的质量为233g,参加反应的硫酸钠的质量为x。
BaCl2+Na2SO4=BaSO4↓+2NaCl
142 233
x 233g
142233=x233g x=142g
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33g−142g233g×100%≈39%。
故选:B。
根据题意,干燥后发现所得沉淀的质量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等,设所得沉淀的质量为233g,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硫酸钠的质量,进而计算出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设所得沉淀的质量为233g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15.【答案】鸡蛋 元素
【解析】解:白菜中富含维生素;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鸡蛋中富含蛋白质。
正确使用“含氟牙膏”可防治龋齿,其中的“氟”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氟”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答案为:
鸡蛋;元素。
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解答。
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氟”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种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6.【答案】引流 肥皂水 煮沸
【解析】解:(1)玻璃棒在过滤操作中的作用是引流;
(2)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的泡沫很少或不产生泡沫,是硬水;
(3)加热煮沸能将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不溶性钙镁化合物,从而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常用的方法使硬水转化为软水煮沸;
故答案为:(1)引流;(2)肥皂水;(3)煮沸。
(1)根据过滤的原理分析回答;
(2)根据区分硬水与软水的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用煮沸的方法可降低水的硬度分析解答。
能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近年来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的热点之一,也是维护生命和健康安全的基本保障。要熟练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17.【答案】126.9 非金属 得
【解析】解: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碘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
故答案为:
126.9;非金属;得。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答。
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液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氵”字旁。
若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答案】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2H5OH+3O2=点燃2CO2+3H2O
【解析】解:将同样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可以观察到乒乓球碎片首先燃烧起来,是因为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低,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点燃2CO2+3H2O。
故答案为: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2H5OH+3O2=点燃2CO2+3H2O。
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玻璃棒、漏斗、烧杯 Na2CO3+CaCl2=CaCO3↓+2NaCl(或Na2CO3+BaCl2=BaCO3↓+2NaCl) 6
【解析】解:(1)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的装置由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四种仪器组成,其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烧杯。
(2)碳酸钠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Cl2=BaCO3↓+2NaCl、Na2CO3+BaCl2=BaCO3↓+2NaCl。
(3)氯化钡和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整个过程中能引起氯化钠质量增大的反应共有6个。
故答案为:
(1)玻璃棒、漏斗、烧杯;
(2)Na2CO3+CaCl2=CaCO3↓+2NaCl(或Na2CO3+BaCl2=BaCO3↓+2NaCl);
(3)6。
根据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过滤要放在所有的沉淀操作之后,加碳酸钠要放在加氯化钡之后,可以将过量的钡离子沉淀,最后再用盐酸处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较大,考查了粗盐提纯中离子的除杂,除去多种杂质离子时,要考虑除杂的顺序、后面加入的试剂要能除去前面加入的过量的试剂。
20.【答案】H2O 2H2O2=MnO22H2O+O2↑ 分子构成不同
【解析】解:(1)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B组成元素相同,B常温下为液体,D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D是二氧化碳,C和氧气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所以C是一氧化碳,A会转化成B和氧气,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B是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物质B的化学式为H2O;
(2)A转化为O2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
(3)从微观的角度解释C、D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故答案为:(1)H2O;
(2)2H2O2=MnO22H2O+O2↑;
(3)分子构成不同。
根据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B组成元素相同,B常温下为液体,D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D是二氧化碳,C和氧气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所以C是一氧化碳,A会转化成B和氧气,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B是水,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1.【答案】CH4+H2O=一定条件CO+3H2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量、质量都不发生改变
【解析】解:(1)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SO2+O2=催化剂2SO3。
(2)反应遵守质量守恒的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量、质量都不发生改变。
故答案为:(1)CH4+H2O=一定条件CO+3H2;
(2)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量、质量都不发生改变。
(1)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写出方程式;
(2)根据遵守质量守恒的原因分析。
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答案】2KClO3=MnO22KCl+3O2↑或2KMnO4=△K2MnO4+MnO2+O2↑ 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 CO2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且不支持燃烧
【解析】解:(1)A装置满足固体与固体加热反应制备气体的条件,因此实验室可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备氧气,方程式为:2KClO3 =MnO22KCl+3O2↑;或用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2)选择发生装置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反应是否需要加热),制取CO2、O2、H2的发生装置都可选择B,是因为制取CO2、O2、H2的反应物为固体(或液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
(3)向盛有高低两支蜡烛的烧杯用倒入二氧化碳,蜡烛由低到高逐渐熄灭,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故答案为:
(1)2KClO3 =MnO22KCl+3O2↑或2KMnO4=△K2MnO4+MnO2+O2↑;
(2)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
(3)CO2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且不支持燃烧。
(1)A装置满足固体与固体加热反应制备气体的条件,据此确定制备氧气的反应原理;
(2)选择发生装置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反应是否需要加热),据此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23.【答案】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酸性(合理即可)
【解析】解:(1)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100g×98%=(100g+x)×20%,x=390g。
答:需要水的质量是390g。
(2)稀释后稀硫酸显酸性,测定稀释后溶液酸碱性的方法是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酸性(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390g;
(2)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酸性(合理即可)。
(1)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4.【答案】Zn+2AgNO3=Zn(NO3)2+2Ag Al3+、Zn2+、Fe2+ 溶液质量变大;锌和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铁,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大于生成铁的质量
【解析】解:(1)由金属活动性Al>Zn>Fe>Ag知,向一定质量的AgNO3、Fe(NO3)2、Al(NO3)3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不能与Al(NO3)3溶液反应,锌先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AgNO3反应完,若还有锌粉,锌才能与Fe(NO3)2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铁。a~b段发生反应是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AgNO3=Zn(NO3)2+2Ag。
(2)b~d段,发生的反应是锌和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铁,c点硝酸铜有剩余,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Al3+、Zn2+、Fe2+。
(3)b~d段,由Zn+Fe(NO3)2=Zn(NO3)2+Fe,每65份质量的锌可置换出56份质量的铁,溶液的质量会增大。
故答案为:
(1)Zn+2AgNO3=Zn(NO3)2+2Ag;
(2)Al3+、Zn2+、Fe2+;
(3)溶液质量变大;锌和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铁,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大于生成铁的质量。
由金属活动性Al>Zn>Fe>Ag知,向一定质量的AgNO3、Fe(NO3)2、Al(NO3)3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不能与Al(NO3)3溶液反应,锌先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AgNO3反应完,若还有锌粉,锌才能与Fe(NO3)2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铁,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确定能发生的反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5.【答案】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起保护作用 Zn、Cu Zn+CuSO4=ZnSO4+Cu 蒸发结晶 3CO+Fe2O3=高温2Fe+3CO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装置可以将没有反应的CO收集
【解析】解:(1)铝制品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
(2)①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所以加入的A是锌,所以X的成分为锌、铜;
②加入X发生的反应是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化学方程式为:Zn+CuSO4=ZnSO4+Cu;
③从溶液中得到固体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3)①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时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高温2Fe+3CO2;
②装置A中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③据装置图可知,未反应的一氧化碳气体已收集在C中,并没有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污染,所以该装置不需要再补充尾气处理装置;
(4)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赤铁矿石中Fe2O3的质量为20g×80%=16g
Fe2O3+6HCl=2FeCl3+3H2O
160 219
16g 150g⋅x
160219=16g150g⋅x
x=14.6%
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
故答案为:(1)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起保护作用;
(2)①Zn、Cu;
②Zn+CuSO4=ZnSO4+Cu;
③蒸发结晶;
(3)①3CO+Fe2O3=高温2Fe+3CO2;
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C装置可以将没有反应的CO收集;
(4)14.6%。
(1)根据铝的性质分析;
(2)①根据实验流程可知,该反应是回收铜和硫酸锌的实验,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进行分析;
②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
③根据操作名称及作用分析解答;
(3)①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时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③根据装置的特点分析;
(4)根据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氧化铁的质量求出参加反应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了学生整合基本化学知识的能力。
2023年河南省新乡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新乡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共20页。
2023年河南省新乡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普通用卷: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新乡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普通用卷,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