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辽宁省铁岭市部分学校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展开2023年辽宁省铁岭市部分学校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 四季之中常出现一些现象。其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春暖花开 B. 花香四溢 C. 白露成霜 D. 雪落湖面
2. 中国空间站舱内的“人造空气”与地球空气成分含量基本相同,“人造空气”中不该有的气体是( )
A. 二氧化碳 B. 氢气 C. 氮气 D. 氧气
3. 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 (NH4)2HPO4 B. CO(NH2)2 C. K2SO4 D. NH4NO3
4. 厨房中有下列物质:(1)食盐、(2)料酒、(3)面粉、(4)豆油、(5)白糖、(6)面酱,将它们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
A. (1)(2)(5) B. (1)(2)(6) C. (3)(5)(6) D. (3)(4)(6)
5. 2022年11月29日,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太空舱里常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NiFe2O4中Fe的化合价为+3价,则Ni的化合价为( )
A. +1 B. +2 C. +3 D. +4
6.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7.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关于元素影响人体健康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缺锌会引起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B. 缺碘或碘过量都可引起甲状腺肿大
C. 儿童缺钙会导致发育不良或佝偻病 D. 长期缺铁会引起食欲不振、思维迟钝
8. 人类的第二杀手--心脑血管疾病,这类疾病患者大多数属于酸性体质,应经常食用碱性食品.根据下表的信息,这类患者应经常食用的食物为 ( )
食物
葡萄
牛奶
豆制品
苹果
pH
3.5~4.5
6.3~7.3
7.4~7.9
2.9~3.3
A. 牛奶 B. 葡萄 C. 苹果 D. 豆制品
9.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B. 在稀硫酸中加入锌粒,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硫在纯氧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大量的热
D.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10. 下列关于金属资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除少数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有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B. 合理开采矿物、寻找金属代替品都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C. 防止金属腐蚀、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可以保护金属资源和环境
D. 地球上的金属资源是取之不尽的
11. 煤气中添加少量有臭味的乙硫醇(C2H5SH),可以提醒人们预防煤气泄漏。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充分燃烧,其反应方程式为2C2H5SH+9O2=点燃4C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 SO2 B. SO3 C. CO D. H2SO4
12. 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化合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天然气、加碘食盐 B. 过氧化氢溶液、液氮
C. 冰水混合物、碘酒 D. 生理盐水、水银
13. 认识燃烧原理可以更好地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B. 工厂锅炉燃煤过程中,用风机鼓入空气,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 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 关闭燃气阀门,炉火熄灭,是因为隔绝空气
14.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B. 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 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D. 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15. 物质的鉴别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AgNO3和Na2SO4固体
取样,加水溶解,滴加B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
B
鉴别KNO3和尿素[CO(NH2)2]
取样,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闻气味
C
除去KCl固体中的K2CO3
加入过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D
鉴别CuO粉末和木炭粉
观察颜色
A. A B. B C. C D. D
16. 用化学符号来表示:
(1)氟元素 ______ ;
(2)2个铁离子 ______ ;
(3)醋酸 ______ ;
(4)标出硝酸钾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 。
17. “舌尖上的化学”。以下是厨房中一些实物图。
(1)牛肉富含的营养物质是 ______ 。
(2)碘盐中的“碘”是指 ______ (选填“元素”、“原子”或“单质”)。
(3)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______ 。(填字母)
A.霉变大米蒸煮后食用
B.甲醛溶液浸泡虾仁防腐
C.适当使用食品添加剂
(4)净水机所标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______ ,净水机中使用活性炭来除去水中一些溶解的杂质,是因为活性炭具有 ______ 作用。
18. 分析图示作答:
(1)(图一)中共有 ______种元素,甲、乙、丙三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数 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其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______(选填“甲”“乙”或“丙”)。
(2)(图二)是物质A和B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的微观示意图。A、B、C、D四种物质中,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______;该化学反应中的生成物C和D的质量之比为 ______。
19. 请根据如图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与温度的变化关系类似气体溶解度的是 ______ 。
(2)t2℃时,配制60g的a物质的饱和溶液,需称量a的质量为 ______ g。
(3)若b物质中混有少量a物质,最好采用 ______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b。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
A.将a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少
B.将t1℃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其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少
C.将t1℃时a、b、c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b>a>c
D.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t1℃,所得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c>b>a
20. 合理应用能源,保护环境。
(1)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煤、 ______。
(2)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______。
(3)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来看,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______(填序号)。
A.乙醇 B.天然气 C.汽油 D.氢气
(4)煤的气化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主要原理是煤(C)和水蒸气高温下生成水煤气(CO、
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1. “化”说中国古代炼“金”术。
(1)战国《韩非子⋅内储说上》提到,早期采金技术均是“沙里淘金”。黄金能以单质形式存在于自然界的原因是 ______ 。
(2)东汉《周易参同契》记载:“胡粉[主要含PbCO3⋅Pb(OH)2]投火中,色坏还为铅”。该反应过程主要原理之一:Pb3O4+2C− 高温 3Pb+2CO2↑。下列分析正确 ______ (填标号)。
A.胡粉属于混合物
B.冶炼过程中可能生成水
C.上述反应原理属于分解反应
(3)北魏《黄白第十六》记载:“曾青涂铁,铁赤如铜”。曾青即硫酸铜溶液,“涂铁”后的反应原理为 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火法炼锌”过程为“炉甘石(主要含ZnCO3)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取出即倭铅也”。
①“其底铺薪”指利用燃烧的“薪”将煤炭饼引燃,从燃烧条件分析燃烧“薪”的作用是 ______ 。
②文中“倭铅”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 (填标号)。
A.Pb
B.Zn
C.Zn和Pb混合物
22. 图中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都含有地壳内含量最高的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一步实现)。已知A、E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氧化物,C、D为同类别物质,D可以用于制烧碱。
(1)若用pH计测定B溶液的pH值,其数值 ______ 7。
(2)请书写D制取烧碱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3)请书写E生成A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3. 初中化学教材中的一些实验如图,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甲红磷熄灭后,待 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
(2)实验乙可以得出黄铜的硬度 (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纯铜的硬度。
(3)实验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的实验现象 。
24.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______ 。
(2)用A和F装置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发现收集的气体不纯,原因可能是 ______ (写出一点即可)。
(3)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选用B或C,与B相比,C装置的优点是 ______ 。若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方法是 ______ 。
(4)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若用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反应来制取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应该选用的制取和收集装置是 ______ (填字母)。
25. 乙炔(C2H2)气体和氧气反应能产生高温火焰,工人师傅常用氧炔焰切割或焊接金属。乙炔由碳化钙(块状固体,化学式为CaC2)与水反应生成,同时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做出猜想】小明经过思考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猜想一:CaO;
猜想二: ______ ;
猜想三:Ca(OH)2。
【交流反思】经过同学们交流讨论,认为猜想一不成立。否定猜想一的理由是: ______ 。
【进行实验】
(一)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没有观察到 ______ ,证明猜想二不成立。
(二)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到水中,取上层清液,滴加 ______ ,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猜想三成立。
结论:白色固体是Ca(OH)2。
【拓展应用】
(1)根据实验结论请你写出碳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通过实验可知碳化钙应 ______ 保存。
26. 如图1所示,是治疗甲流患者时常用的磷酸奥司他韦药物,其说明书中部分内容如图2:
(1)磷酸奥司他韦(C16H28N2O4⋅H3PO4)由 ______ 种元素组成。
(2)磷酸奥司他韦(C16H28N2O4⋅H3PO4)中碳、氮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 。
27.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实际生产的产品碳酸钠中会混有少量的氯化钠。现有纯碱样品,为测定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已称取样品12g,放入80g水中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稀盐酸43.4g,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全部逸出,得到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131g。请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______ 。
(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春暖花开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B、花香四溢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白露成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雪落湖面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A。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B
【解析】解:中国空间站舱内的“人造空气”与地球空气成分含量基本相同,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其他杂质和气体约占0.03%,空气中不含氢气。
故选:B。
根据题意,中国空间站中的“人造空气”与地球空气成分含量基本相同,结合空气中各成分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还有两个零点三,二氧化碳和杂气”)是解答此类题的关健。
3.【答案】A
【解析】解:A、(NH4)2HPO4中含有氮、磷、钾这三种元素中的磷元素、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A正确;
B、CO(NH2)2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B错误;
C、K2SO4 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故C错误;
D、NH4NO3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D错误。
故选:A。
氮、磷、钾这三种元素中只含有氮元素的是氮肥,只含有钾元素的是钾肥,只含有磷元素的是磷肥。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化肥是复合肥,据此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确定化肥中营养元素的种类、化肥的分类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答案】A
【解析】解:面粉、面酱不溶于水,放入水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
豆油不溶于水,放入水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
食盐、料酒、白糖等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属于溶液。
故选:A。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NiFe2O4中Fe为+3价,氧元素显−2价,设镍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3)×2+(−2)×4=0,则x=+2价。
故选:B。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NiFe2O4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6.【答案】B
【解析】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浓硫酸,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A、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选项说法正确。
B、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过量也可引起甲状腺肿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C、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幼儿和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或发育不良,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锌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碘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钙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D
【解析】解:根据题意,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经常食用碱性食品。
A、牛奶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B、葡萄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C、苹果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D、豆制品的pH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顺利解题的关键.
9.【答案】A
【解析】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B、在稀硫酸中加入锌粒,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纯氧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在稀硫酸中加入锌粒时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在纯氧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0.【答案】D
【解析】解:A、元素的存在形式由其化学性质决定,金、银的化学性质稳定,与土壤中的水及氧气等物质不反应,可以以单质的形式存在;其它化学性质活泼的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故正确;
B、合理开采矿物、寻找金属代用品都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是正确的;
C、防止金属锈蚀、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可以保护金属资源和环境,是正确的;
D、地球上的金属资源也是有限的,不是取之不尽的,故错误;
故选:D。
A、从元素的存在形式与其化学性质间的联系角度回答;
B、根据保护金属资源和环境分析解答;
C、根据保护金属资源和环境分析解答;
D、地球上的金属资源也是有限的;
多数金属性质活泼,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少数金属性质稳定,以单质形式存在.
11.【答案】A
【解析】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反应前碳、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12、2、1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12、0、1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SO2。
故选:A。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答案】C
【解析】解:A.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属于混合物,加碘食盐由氯化钠和碘酸钾组成,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过氧化氢溶液由过氧化氢和水组成,属于混合物,液氮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B错误;
C.冰水混合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纯净物,水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冰水混合物属于化合物,碘酒由碘单质和乙醇组成,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
D.生理盐水由氯化钠和水组成,属于混合物,水银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D错误。
故选:C。
根据已有的物质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加强对物质类别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及促使可燃物着火燃烧的方法,题型简单,基础性强,适合学生巩固训练。
【解答】
A.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故不正确;
B.工厂锅炉燃煤过程中,用风机鼓入空气,增大氧气的浓度,能够使其燃烧更充分,故正确;
C.室内起火时,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故不正确;
D.关闭燃气阀门,炉火熄灭,是因为清除可燃物,故不正确;
故选:B。
14.【答案】C
【解析】解:A、氧化物中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Na2CO3,故选项推理错误。
B、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原溶液若是饱和溶液,若采用的是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则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减小,但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推理错误。
C、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呈碱性,故选项推理正确。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A、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B、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可能采用的是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D、根据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结晶的方法、氧化物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C
【解析】解:A、取样,加水溶解,滴加BaCl2溶液,AgNO3和Na2SO4均能与BaCl2溶液反应,分别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硫酸银白色沉淀,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错误。
B、KNO3、尿素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均没有明显的气味,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错误。
C、K2CO3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具有挥发性,再蒸发结晶除去盐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
D、CuO粉末和木炭粉均为黑色粉末,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错误。
故选:C。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6.【答案】F 2Fe3+ CH3COOH KN+5O3
【解析】解:(1)氟元素的元素符号为:F;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铁离子可表示为:2Fe3+;
(3)醋酸中醋酸根显−1价,氢元素显+1价,故醋酸化学式为:CH3COOH;
(4)硝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氮元素显+5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硝酸钾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KN+5O3。
故答案为:(1)F;
(2)2Fe3+;
(3)CH3COOH;
(4)KN+5O3。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7.【答案】蛋白质 元素 C 塑料 吸附
【解析】解:(1)牛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生活中常摄入碘盐来预防甲状腺肿大,碘盐中的“碘”是指元素;
(3)A、霉变的食物中含有毒的黄曲霉素,黄曲霉素十分耐热,蒸煮不能将其破坏,所以不能食用,故选项A错误;
B、甲醛有毒,对人体有害,食用甲醛溶液浸泡过的海产品会影响人体健康,故选项B错误;
C、食品添加剂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为加入食品中的物质,因此,它一般不单独作为食品来食用;二是既包括人工合成的物质,也包括天然物质;三是加入食品中的目的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所以合理使用有助于改善食品品质、丰富食品营养成,故选项C正确;
(4)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净水机所标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塑料,净水机中使用活性炭来除去水中一些溶解的杂质,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
故答案为:(1)蛋白质;
(2)元素;
(3)C;
(4)塑料;吸附。
(1)根据常见的食品中含有的营养素分析;
(2)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碘”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3)A、根据霉变的食物中含有毒的黄曲霉素分析判断;
B、根据甲醛能够破坏人体中的蛋白质进行分析;
C、根据食品添加剂的作用进行分析;
(4)根据材料的分类、活性炭的吸附性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
18.【答案】三 相同 丙 H2O 14:24
【解析】解:(1)(图一)中共有三种质子数,共表示三种元素,甲、乙、丙三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在丙中,质子数=12>电子数=10,表示阳离子。
(2)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氨气燃烧生成了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NH3+3O2− 点燃 2N2+6H2O。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物质的组成可知,属于氧化物的是水,化学式是H2O;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该化学反应中的生成物C和D的质量之比为 (28×2):(18×6)=14:27。
故答案为:(1)三;相同;丙;
(2)H2O;14:27。
(1)根据质子数判断元素的种类,根据阳离子中质子数大于电子数判断表示阳离子的微粒;
(2)根据氧化物的组成特点判断属于氧化物的物质,根据反应微观示意图写出化学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的意义计算出化学反应中的生成物C和D的质量之比。
本题的难度不大,但综合性较强,了解微粒的观点、分子的定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c 20 蒸发结晶 BCD
【解析】解:(1)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由图示可知,物质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关系相似;
(2)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的a的质量为50g,此时该饱和溶液的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50g100g+50g=13,则该温度下60g饱和溶液中a的质量为60g×13=20g;
(3)由图示可知,a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b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所以若b物质中混有少量a物质,提纯b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式;
(4)A、将a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的方式,当采用升高温度的方式使a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时,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A错误;
B、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将t1℃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c的溶解度减小,有c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所以c溶液的溶液质量减小,故B正确;
C、a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将t1℃时a、b、c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a、b的溶解度增大,但是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的饱和溶液在升温过程中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出,所以c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t1℃时,a、b、c的溶解度大小为b>a=c,所以此时a、b、c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b>a=c,升温到t2℃时,三者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为b>a>c,故C正确;
D、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为a>b>c,即单位质量的饱和溶液中,a溶液溶质质量最大(即溶剂质量最小),b溶液溶质质量小于a(即溶剂质量大于a),c溶液中溶质质量最小(即溶剂质量最大),所以t2℃的a、b、c饱和溶液各100g,在降温到t1℃后,三种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为c>b>a,故D正确。
故选:BCD。
故答案为:(1)c;
(2)20;
(3)蒸发结晶;
(4)BCD。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答案】石油;使煤与氧气充分接触;D;C+H2O 高温 CO+H2
【解析】
【分析】
(1)根据化石燃料的分类进行解答;
(2)根据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进行解答;
(3)根据乙醇、天然气、汽油、氢气燃烧的产物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4)根据煤(C)和水蒸气高温下生成水煤气(CO、H2)进行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解答】
解:(1)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煤、石油;
(2)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充分燃烧;
(3)A、乙醇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选项错误;
C、汽油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会污染空气;
D、氢气燃烧生成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是最理想的燃料;
故选D;
(4)煤和水蒸气高温下生成水煤气(CO、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 高温 CO+H2;
故答案为:(1)石油;(2)使煤与氧气充分接触;(3)D;(4)C+H2O 高温 CO+H2。
21.【答案】金是化学性质很稳定 AB Fe+CuSO4=FeSO4+Cu 使温度达到煤炭的着火点 B
【解析】解:(1)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所以黄金能以单质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故填: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2)A.胡粉的主要含PbCO3⋅Pb(OH)2,还含有其他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说法正确;
B.胡粉[主要含PbCO3⋅Pb(OH)2]中含有氢元素与氧元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冶炼过程中可能生成水,选项说法正确;
C.上述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B;
(3)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故填:Fe+CuSO4=FeSO4+Cu;
(4)①“其底铺薪”指利用燃烧的“薪”将煤炭饼引燃,从燃烧条件分析燃烧“薪”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煤炭的着火点;故填:使温度达到煤炭的着火点;
②由题干信息可知,文中“倭铅”的主要成分是锌;故填:B。
(1)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以及冶炼过程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4)根据燃烧的条件以及题干信息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金属的性质、金属的冶炼、燃烧的条件等,难度不大。
22.【答案】< Na2CO3+Ca(OH)2=CaCO3↓+2NaOH CO2+C− 高温 2CO
【解析】解:(1)A、E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氧化物,A可以为一氧化碳,E为二氧化碳;D可以用于制烧碱,D是碳酸钠或氢氧化钙,根据图示中二氧化碳与D相互转化可知,D为碳酸钠;因为C、D为同类别物质,所以C为碳酸钙;B中含氧元素且与二氧化碳相互转化,排除氧化物、盐,就剩下酸可行了,所以B为碳酸,经过验证,推导正确,若用pH计测定B溶液的pH值,其数值<7;
(2)D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3)E为二氧化碳,A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C− 高温 2CO。
故答案为:(1)<;
(2)Na2CO3+Ca(OH)2=CaCO3↓+2NaOH;
(3)CO2+C− 高温 2CO。
根据已知条件中,A、E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氧化物,A可以为一氧化碳,E为二氧化碳;D可以用于制烧碱,D是碳酸钠或氢氧化钙,根据图示中二氧化碳与D相互转化可知,D为碳酸钠;因为C、D为同类别物质,所以C为碳酸钙;B中含氧元素且与二氧化碳相互转化,排除氧化物、盐,就剩下酸可行了,所以B为碳酸,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3.【答案】锥形瓶冷却 大于 酸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解析】解:(1)因为红磷刚引燃时,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将气球胀大,冷却后气球缩小,所以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
(2)实验乙可见到纯铜上留下划痕,可以得出黄铜的硬度大于纯铜的硬度。
(3)实验丙可以得出酸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4)要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变量为是否与氧气接触,所以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故答案为:(1)锥形瓶冷却;
(2)大于;
(3)酸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4)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步骤分析;
(2)根据金属比合金的性质分析;
(3)根据酸溶液与指示剂的变色情况分析;
(4)根据对照实验的变量分析。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24.【答案】锥形瓶 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立即收集或收集前集气瓶中没有装满水 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a导管口处,若熄灭,则集满 Ca(OH)2+2NH4Cl=△CaCl2+2H2O+2NH3↑ AD或AG
【解析】解:(1)仪器①为锥形瓶;
(2)用A和F(排水法)装置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发现收集的气体不纯,原因可能是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立即收集或收集前集气瓶中没有装满水,都会导致收集的氧气混有空气而不纯;
(3)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选用B或C.与B相比,C装置中当打开弹簧夹时,长颈漏斗内的液体在重力作用下进入试管,使试管内液面上升到多孔塑隔板以上,与固体试剂接触,开始反应;当关闭弹簧夹时,产生的气体无法排出,在试管上半部分聚积,使试管内部气压增大,将液体压回到长颈漏斗,使液面降到多孔塑料隔板以下,使反应物相互分离,反应停止,故其优点是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若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气体应该从长管b端通入,由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所以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a导管口处,若熄灭,则集满;
(4)若用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反应来制取氨气,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2NH4Cl=△CaCl2+2H2O+2NH3↑;该反应为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可选择A,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由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收集装置可选择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收集装置可选择D或G,故应该选用的制取和收集装置是AD或AG。
故答案为:(1)锥形瓶;
(2)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立即收集或收集前集气瓶中没有装满水;
(3)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将燃着的木条放在a导管口处,若熄灭,则集满;
(4)Ca(OH)2+2NH4Cl=△CaCl2+2H2O+2NH3↑;AD或AG。
(1)根据仪器的名称来分析;
(2)根据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3)根据装置的特点以及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
(4)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的条件、气体的性质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25.【答案】CaCO3 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产生气泡 碳酸钠溶液 CaC2+2H2O=Ca(OH)2+C2H2↑ 密封
【解析】解:【做出猜想】碳化钙(碳、钙元素)和水(H、O元素)反应生成乙炔(碳、氢元素)和某白色固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白色固体一定含有钙、氧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碳元素。所以该白色固体可能为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
【交流反思】因为水可以与氧化钙发生反应,不能共存,所以猜想一一定不成立。
【进行实验】
(一)猜想二不成立说明该物质不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无碳酸钙所以无气泡产生。
(二)碳酸钠、碳酸钾等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所以滴加碳酸钠溶液等出现白色沉淀,可以证明猜想三成立。
【拓展应用】
(1)碳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乙炔,化学方程式:CaC2+2H2O=Ca(OH)2+C2H2↑;
(2)碳化钙可以与水反应,所以需要密封保存。
故填:碳酸钙或CaCO3;质量守恒定律;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产生气泡;碳酸钠溶液;CaC2+2H2O=Ca(OH)2+C2H2↑;密封。
故答案为:【做出猜想】CaCO3;
【交流反思】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进行实验】(一)产生气泡;
(二)碳酸钠溶液;
【拓展应用】(1)CaC2+2H2O=Ca(OH)2+C2H2↑;
(2)密封。
【做出猜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交流反思】根据水可以与氧化钙发生反应,不能共存进行分析;
【进行实验】(一)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二)根据碳酸钠、碳酸钾等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进行分析;
【拓展应用】(1)根据碳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乙炔进行分析;
(2)根据碳化钙可以与水反应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6.【答案】五或5 48:7
【解析】解:(1)由磷酸奥司他韦的化学式可知,磷酸奥司他韦由碳、氢、氮、氧、磷等五种元素组成的;
(2)磷酸奥司他韦(C16H28N2O4⋅H3PO4)中碳、氮两种元素的质量比=(16×12):(14×2)=48:7。
故答案为:(1)五或5;
(2)48:7。
(1)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7.【答案】4.4g
【解析】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g+80g+43.4g−131g=4.4g。
(2)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4.4g
10644=x4.4g
x=10.6g
则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6g12g×100%≈88.3%。
答: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8.3%。
故答案为:
(1)4.4g;
(2)88.3%。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来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2023年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辽宁省铁岭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铁岭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辽宁省铁岭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铁岭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