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三 乘法队列表演(一)教案
展开第三单元 乘法
第2课时 队列表演(一)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创设了“队列表演”这一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提出三个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与方法。第一个问题借助点子图探究算式的直观运算,并用横式记录计算的过程与结果;第二个问题理解用点子图的乘法运算与列表的乘法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第三个问题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一步熟悉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
教学目标:
1.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情境,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横式笔算,并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
3.通过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影响,使学生掌握数学的知识、思想与学习方法,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
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
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环节一 创设情境 |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现在我出几道题考考你们,看看哪位同学反应快。 出示课件题目,让学生抢答。 根据12×5=60,你能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结果吗? 120×5= 12×50= 120×50= 120×500=
师:大家答的是又快又准确。掌握运算规律,会让我们在计算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师:接下来我给大家播放一段小视频,请大家欣赏一下。 教师播放阅兵视频。 师:同学们,这是咱们国家阅兵方阵经过天安门接受检阅的视频,你们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吗?
师:老师每次看到这样的视频,听到这熟悉的《欢迎进行曲》都会激动的热泪盈眶。作为一名中国人真的觉得很自豪呢。 师:咱们学校举行运动会的时候,也会看到列队表演。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列队表演”中的数学问题。 |
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
生1:120×5=600 生2:12×50=600 生3:120×50= 6000 生4:120×500=60000
生1:队伍好整齐! 生2:好壮观啊! |
旧知识的回顾加深学生印象,为本节课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阅兵视频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方阵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
环节二 探究新知 | 1.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课本例题:学校举行队列表演,一共有12行,每行有14人。有多少人参加队列表演? 师:根据已知的信息,想一想画个什么样的图来表示呢? 师:这个想法很棒。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这道题,我们用点子图来代表列队的人,大家思考下,该怎么利用这个图做这道题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列出算式。教师指名回答。
2.圈一圈,算一算 师:这个算式是两位数乘两位数,前面我们只学习了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没有学过这种类型的计算,思考一下,看看能不能运用我们前面学习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方法,引导学生尝试在情境图的点子图上圈一圈,画一画。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之间互相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发现不同方法,最后指名几名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汇报,教师补充。
教师肯定学生的算法。 师:有个同学是这样算的,你们能看懂吗? (出示教材第32页表格)教师组织学生观察表格,独立思考,互相交流想法,教师指名回答。
教师结合学生汇报和点子图,解释、强调表格的意思。 师:我们似乎找到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师总结: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可以把其中一个乘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并用它们分别与另一个两位数分成的整十数和一位数相乘,再把乘得的积相加。 3.算一算 师: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教材第32页问题3中的两个算式。 15×11 23×12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辅导、了解学情。做完后交流,集体订正) 师:你是用的哪种思路解答的?
师:根据上面几种计算方法,我们可以任选一种来计算,但如果用点子图分割的方法计算太麻烦。可以用画表格的方法来计算的。大家也可以试一试,最后不要忘了把表格中的积相加,我把做的给大家看一看吧。 教师在课件展示画表格的方法。 师:刚才的练习大家表现都很棒!你们知道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了吗?哪种方法好用?
师:你们很善于观察,说的非常有条理,在平时的做题过程中,大家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方法来解题。 |
生:可以用点子图来代表人。
生:每行的人数×行数=列队总人数,列式为14×12或12×14。
生1:把12行分成两部分,每一部分有6行,即把12拆成6乘2的形式进行口算,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连乘计算。14×12=14×6×2=84×2=168 生2:横着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的人数有10行,每行都有14人,人数是14×10=140(人);第二部分的人数有2行,每行都有14人,人数是14×2=28(人)。所以,两部分的总人数是140+28=168(人)。 生3:把点子图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有10行,每行有10人,人数为10×10=100(人);第二部分有10行,每行有4人,人数为10×4=40(人);第三部分有2行,每行有10人,人数为2×10=20(人);第四部分有2行,每行有4人,人数为2×4=8(人)。所以总人数是100+40+20+8=168(人)。
生1:这实际上就是刚才的第三种算法,不过是用表格的方式表示出来了。 生2:这是根据数的组成计算14×12。把14分成10和4,12分成10和2。用14分成的两个数分别去乘12分成的两个数。即10×10=100,10×4=40,2×10=20,2×4=8。然后把四个积相加,100+40+20+8=168。
生1:我是先算10个15,再算1个15,最后把得数加起来。 生2:我是仿照刚才列表的方法来做的。
生1:可以利用画点子图的方法来计算,也可以根据数的组成利用表格来计算。 生2:用画点子图的方法比较麻烦,做题时需要把点子图先画出来,计算的数比较大时,画点子图太浪费时间。 |
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来解决。
交流分享是重要的学习活动,在分享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借助点子图的直观模型分一分,学生在表达中,体会直观对于理解思考过程的重要,也在实物与算法的关联中理解算理。
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注重学生感性认识,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熏陶。启发学生通过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真正在“做数学”。 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逐步启发学生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概括的能力。 |
环节三 巩固练习 | 1.一共有多少箱水果?圈一圈,算一算。
2.填一填,算一算。 23×13
14×11
3.一共需要多少元?
4.海象爸爸妈妈的体重各是多少?
|
生: 10×10=100,2×10=20,2×10=20 2×2=4, 100+20+20+4=144 12×12=144(箱) 答:一共有144箱水果。
生1: 23×13=299 生2: 14×11=154
生: 12×32=384(元) 答:一共需要384元。
生: 海象爸爸的体重:33×32=1056(千克) 海象妈妈的体重:33×23=759(千克) 答:海象爸爸的体重是1056千克,海象妈妈的体重是759千克。
|
借助直观模型点子图,先圈一圈,再计算。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相互交流。提高学生练习利用点子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用表格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结合点子图说一说每格中的数是怎么得来的。了解学生对于表格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掌握情况。
通过两道应用题,巩固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数运算的理解和运用。
|
环节四 课堂小结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 生: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可以借助点子图,把几十几分成几十和几,再分别与另一个两位数相乘,最后把结果相加;也可以把两个几十几都分成几十和几,然后列表格计算。 | 梳理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于两位数乘两位数运算方法的印象。 |
环节五 拓展延伸 | 国庆阅兵的意义和目的 每到重要年份,我们都会在国庆庆典上看到阅兵活动,国庆阅兵是展现武装力量建设成就,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形式。 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庆阅兵是一项非常英明的重大决策。通过国庆阅兵活动,可以向全国和全世界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并展现我国军队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精神面貌,展现我军捍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 阅兵的由来 “阅兵”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以后,汉代时将定期阅兵与立秋之日的“祭兽”一起进行。各个朝代都有举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阅兵仪式。我国最早的国庆阅兵是中华民国国庆阅兵,1912年10月10日上午,袁世凯派段祺瑞进行了阅兵,历时一个多小时。
|
|
了解国庆阅兵的意义和目的,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
环节六 布置作业 | 教材P33 第3题 |
|
|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新知,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二)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二)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新知,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