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版高中同步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人教生物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试卷

    2023版高中同步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人教生物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页
    2023版高中同步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人教生物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页
    2023版高中同步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人教生物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版高中同步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人教生物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3版高中同步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人教生物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共26页。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茶树菇味道鲜美,常生长在油茶树枯朽的树桩上。某林场尝试在树下套种茶树菇,并用桐树、柳树、杨树脱落的枝叶制作培养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油茶树枯朽树桩中的能量不属于油茶树的同化量
    B.生长在油茶树树桩上的茶树菇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C.套种措施可以提高树木和茶树菇对阳光等资源的利用率
    D.该林场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2.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为草→兔→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草是生产者,其包含的能量在该食物链中最多
    B.兔同化量的一部分会随粪便传递给分解者
    C.因为狐的营养级高于兔,所以狐的数量一定少于兔
    D.若大量捕杀狐,兔的数量增长将符合“J”形曲线
    3.如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组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灰喜鹊同时占据了两个营养级
    B.生态系统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C.调查狐狸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记重捕法
    D.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4.下列关于某自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被生产者通过净光合作用固定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B.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体内的能量等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C.被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部分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
    D.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没有散失的过程
    5.如图为某海域渔获物(渔业捕捞的生物)的平均营养级和捕捞产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平均营养级指渔获物所处的营养级平均值
    A.海洋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越大
    B.营养级越高的生物拥有的能量越多
    C.该海域高营养级的优势种逐渐被低营养级取代
    D.渔获物平均营养级与捕捞产量之间呈正相关
    6.如图为某人工林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N1~N7表示能量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N2-N5)/N1×100%
    B.N4和N5分别表示第一、二营养级流向蚯蚓的能量
    C.蚯蚓通过N5获得初级消费者不超过20%的能量
    D.N3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7.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建立人工湿地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如图是利用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代表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三种生物类群。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输入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乙所固定的太阳能
    B.缺少类群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
    C.人工湿地中的每个物种都维系着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D.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能力体现了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8.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3种生物的二氧化碳释放量(相对量)的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
    B.b、c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a、b、c都有可能是细菌
    D.b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任何一种生产者
    9.现有两个不同类型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Ⅰ和Ⅱ,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的相对值如图所示,若流入Ⅰ和Ⅱ的总能量相同,据图分析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抵抗外界干扰能力的大小关系是自然生态系统Ⅰ小于自然生态系统Ⅱ
    B.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C.自然生态系统Ⅰ中现存消费者的总能量等于自然生态系统Ⅱ中现存消费者的总能量
    D.碳在生态系统中的含量,不能通过碳循环的自我调节机制得到调整
    10.如图表示某一个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的Ⅰ~Ⅳ依次表示第一~第四营养级
    B.金字塔中的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了生物群落
    C.Ⅱ与Ⅲ中的生物之间不可能存在种间竞争
    D.Ⅳ中的生物是生产者,Ⅰ、Ⅱ、Ⅲ都是消费者
    1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是(  )

    A.     B.
    C.甲→乙→丙→丁     D.
    12.科学家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烟草植株受到蛾幼虫攻击后,能够产生和释放一种可挥发的化学物质M。烟草植株释放的这种化学物质M,白天可以吸引蛾幼虫的天敌,夜间又能够驱除夜间活动的雌蛾,使它们不能在叶片上停留产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这种现象说明信息传递会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
    B.可以利用蛾幼虫天敌这种趋性调查其种群密度
    C.烟草释放的化学物质M有利于其自身生长
    D.蛾幼虫天敌摄食幼虫即可获得其10%~20%的能量
    13.灰沼狸是群栖性很强的哺乳动物之一,群体中的一部分个体会在其他个体取食时占据高处,站立放哨。灰沼狸喜食昆虫、小型脊椎动物和植物的块茎和根,也取食毒性很强的蝎子、眼镜蛇等,长期的自然选择使它们对这些动物的毒性不敏感,灰沼狸的天敌主要是鹰和隼,站岗放哨的个体发现天敌后会发出警告声。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灰沼狸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消费者
    B.灰沼狸同化的能量可以百分之百传递到鹰体内
    C.站岗放哨的个体发现天敌后发出的警告声属于物理信息
    D.灰沼狸种群因为抗毒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而适应毒性
    1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引进外来物种是增加生物多样性和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C.人为利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
    D.河流受轻度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来保持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
    15.某稻—蟹农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类群食物关系如图所示,稻田中蟹的密度对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种类数的影响情况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项目
    低密度养蟹田
    高密度养蟹田
    不养蟹常规稻田
    浮游动物种类数
    33
    29
    30
    底栖动物种类数
    6
    2
    7
    A.稻—蟹农田生态系统中,蟹与底栖动物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
    B.底栖动物数量减少、浮游植物与杂草数量增多,蟹的数量可能增加
    C.采用“低密度养蟹”模式,其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D.与不养蟹常规稻田相比,稻—蟹农田更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如图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的全部生物构成了该湖泊生态系统的群落
    B.该食物网有5条食物链,其中绿头鸭占第三、四共两个营养级
    C.浮游藻类属于生产者
    D.若水生昆虫数量减少,则裸鲤的数量也会下降
    17.科研人员对某生态系统(M)的一个由甲、乙、丙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量流动分析。[GP表示总同化量,NP代表净同化量,R表示呼吸散失量,单位:卡/(顷·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GP
    NP
    R

    76×105
    6×105
    170×105

    58.3×106
    49.5×106
    8.8×106

    55.6×102
    1.3×102
    54.3×102
    A.甲、乙、丙组成的食物链为乙→甲→丙
    B.表中甲、乙、丙的NP/GP不同,主要原因是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不同
    C.表中还缺少的M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D.结合第二营养级的数据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
    18.如图是一个生态环境改善型鱼塘物质循环流程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螺蛳位于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可以促进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增加沉水植物的种类有利于促进其对鱼、虾、蟹粪便中有机物的吸收
    C.对鱼、虾、蟹的捕捞强度过大会导致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
    D.不同年龄段的某种草食性鱼分布在不同水层,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19.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结构模型,方框内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及非生物环境,A、B、C表示其中的生物组成成分。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低
    B.A、B、C三种成分构成了食物网
    C.该生态系统需与系统外发生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
    D.B成分中各种生物同化的能量均能流向下一个营养级
    20.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黑松老龄(砍伐后50~250年)和幼龄(砍伐后0~22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试,结果见表。据表判断正确的是(  )
    黑松林
    碳量
    生产者活生物量
    [g/(m2·年)]
    净初级生产力
    [g/(m2·年)]
    异养呼吸
    [g/(m2·年)]
    老龄
    12 730
    470
    440
    幼龄
    1 460
    420
    380
    注:净初级生产力指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减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碳的速率;异养呼吸指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A.黑松林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幼龄黑松群落每平方米有360 g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C.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的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进入非生物环境
    D.根据年碳收支分析,老龄黑松群落可以降低大气碳总量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10分)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较少。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要少得多,群落结构也不如前者复杂。如图表示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有    条食物链,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         ,猫头鹰和蛇之间存在      关系。 
    (2)有生态学家计划调查该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密度,应采用的方法是      。 
    (3)土壤中含有一定量的DDT。上述几种生物中,体内DDT浓度最高的是    。 
    (4)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 
    (5)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若干年后该草原中将长出大批灌木丛,直至发展成树林,这种群落的演替称为    。 
    (6)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是以    形式循环的。一般来说,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是10%~20%,这说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具有     的特点。 
    (7)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该图未体现的成分是             。 
    22.(11分)为治理养殖场粪便污水的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某地用芦苇、藻类植物、浮游动物、细菌、真菌、鱼等构建人工湿地,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如图为该湿地生态系统参与碳循环过程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丁是该生态系统中的    ,碳在④过程中的传递形式是     。图中有一处箭头是不该出现的,它是    (填序号)。 
    (2)丙中A捕食乙,则A为第    营养级,B和D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为       。若某种原因造成生物B灭绝,则短期内D的数量变化是    (填“增多”“减少”或“基本不变”)。 
    (3)在该生态系统中芦苇、藻类植物等呈现高低层次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这种结构显著提高了          。 
    (4)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            ,这种人工湿地的建立实现了       ,从而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5)调查发现,该湿地物种数逐年增加,这实际上是群落的    演替过程,其营养结构趋于复杂,    稳定性增强。 
    23.(10分)调查某片白菜地时,发现该菜地中主要的害虫是蚜虫和菜青虫。为了减少农药的使用,农民在菜地中放养了一些鸡、鸭,既可以消灭害虫,又可以供农民食用。鸡、鸭有时也会吃一些菜叶。如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菜地中不同营养级的生物,戊为分解者,图中数据表示输入生物体的总能量和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单位:×103 kJ·m-2·a-1),字母表示能量流动的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菜地共有    条食物链,人占有第    营养级。若人所需能量来自鸡和鸭(不包括白菜),理论上人要增重1 kg,至少需要消耗白菜    kg。 
    (2)乙所在营养级的生物有         ;丁粪便中的能量属于
       (填“c”“d”或“g”)。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 
    (3)菜青虫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其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以蛹越冬,一般选在背阳的一面。翌春4月初开始陆续羽化,菜青虫的羽化是因为生态系统为其提供了    信息。 
    (4)该菜地附近有几家化工厂,使水质受到了影响,降雨也略呈酸性,使该菜地的生产力大打折扣,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看,原因是                     。 
    24.(12分)如图甲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简明示意图,图乙表示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请回答:

    图甲

    图乙
    (1)图甲中与A过程本质相同的有    过程(用图中字母代号表示)。 
    (2)图甲中缺少的一个重要箭头是             。 
    (3)碳在生物群落中以       的形式存在,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     的形式进行循环。碳循环始终与   
      结合在一起进行。 
    (4)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是通过      和      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形成一个统一整体的。 
    (5)图乙中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            
    和            。 
    (6)图乙中肉食性动物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    
    J/(cm2·a)。 
    (7)图乙中A代表      ,为保证各营养级都有较高的输出量,随营养级的升高,输入有机物应增加的原因是         。 
    25.(12分)松瘿小卷蛾对大兴安岭地区人工落叶松林造成了严重危害。松瘿小卷蛾通过一定方式确定落叶松的位置,然后将受精卵产在落叶松上,孵化出的幼虫以落叶松当年新生嫩枝为食,造成植物从被害部位以上枯死。革腹茧蜂和长体茧蜂通过落叶松挥发的化学物质定位松瘿小卷蛾,将受精卵产在松瘿小卷蛾的幼虫体内,孵化出的成虫以植物汁液和花蜜为食。为有效地保护大兴安岭地区的落叶松,科研人员进行了下列实验,以落叶松中含量较高的几种物质作为气味源,检测松瘿小卷蛾和茧蜂的趋向行为反应,实验结果如表:
    挥发物
    松瘿小卷蛾
    雌蛾
    松瘿小卷蛾
    雄蛾
    革腹
    茧蜂
    长体
    茧蜂
    月桂烯
    -
    -


    3-蒈烯
    +
    -


    (S)-α-蒎烯

    -
    +
    +
    叶醇


    +
    +
    罗勒烯
    -

    -
    -
    水芹烯
    +

    -
    -
    注:“+”表示引诱,“-”表示驱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松瘿小卷蛾与落叶松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 
    (2)松瘿小卷蛾在该生态系统中位于第    营养级。 
    (3)举例说明落叶松和茧蜂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 
    (4)松瘿小卷蛾雌蛾是如何定位落叶松的?             
                         。 
    (5)推拉策略防治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行为调控因素,将害虫“推”离或将害虫天敌“拉”至被保护区域,同时利用相应行为调控因素将害虫“拉”至诱饵区域杀灭。结合本研究结果和推拉策略防治法,提出两种保护大兴安岭落叶松的有效措施,并陈述理由。




    答案全解全析
    1.B
    2.A
    3.D
    4.C
    5.C
    6.A
    7.A
    8.D
    9.B
    10.D
    11.A
    12.D
    13.B
    14.C
    15.D
    16.BCD
    17.AC
    18.ABD
    19.ABD
    20.CD
    1.B 油茶树枯朽树桩中的能量属于油茶树的同化量,为流向分解者的部分,A错误;生长在油茶树树桩上的茶树菇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分解者不能直接利用阳光,B正确,C错误;该林场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而不是传递效率,D错误。
    2.A 在食物链中生产者所同化的能量最多,草是生产者,其包含的能量在该食物链中最多,A正确;兔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草)的同化量,不是兔的同化量,B错误;狐的营养级高于兔,但狐的食物可能不止兔一种,所以狐的数量不一定少于兔,C错误;兔的天敌不仅仅只有狐,且兔的种群数量还受空间、食物等的影响,所以大量捕杀狐,兔的数量增长不会符合“J”形曲线,D错误。
    3.D 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植物→松毛虫→蜘蛛→灰喜鹊→狐狸,植物→松毛虫→灰喜鹊→狐狸,植物→松鼠→狐狸,灰喜鹊同时占据两个营养级(第三、第四营养级),A正确;生态系统稳定性形成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B正确;狐狸是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所以调查其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记重捕法,C正确;该食物网中不含分解者,图中所有生物不能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D错误。
    4.C 被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总光合作用)固定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A错误;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体内的能量减去其粪便中的能量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二营养级的摄入量大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B错误;被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自身呼吸作用散失,还有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C正确;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包括散失的过程,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散失能量,D错误。
    5.C 食物链越长,在能量流动中损失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营养级越高,该营养级所具有的总能量就越少,但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不一定越大,A、B错误;捕捞等人为因素的干扰导致高营养级生物数量逐渐减少,而低营养级生物受到的影响较小,该海域高营养级的优势种可能逐渐被低营养级取代,C正确;由图可知,当捕捞产量逐年增加时,渔获物平均营养级逐渐降低,说明渔获物平均营养级与捕捞产量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D错误。
    6.A 第一营养级(生产者)的同化量为N1,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为N2-N5,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N2-N5)/N1×100%,A正确;由于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所以N4和N5都表示第一营养级流向蚯蚓的能量,B错误;粪便N5属于第一营养级(生产者)的能量,因此N5属于生产者的能量,而不是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且蚯蚓是分解者,不参与构成食物链,而能量传递效率(10%~20%)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C错误;N3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错误。
    7.A 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有乙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城市污水中的能量,A错误;缺少类群甲即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残骸等不能被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B正确;在生态系统中,每个物种都有各自的功能,人工湿地中的每个物种都维系着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C正确;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能力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体现了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
    8.D a曲线表示只释放二氧化碳,不吸收二氧化碳,可代表的生物是消费者或分解者,A正确;b、c表示都能吸收二氧化碳,b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与时间(光照)有关,属于光能自养型生物,c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与时间(光照)无关,属于化能自养型生物,都属于生产者,因此b、c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正确;细菌可能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C正确;b曲线不能代表所有的生产者,如硝化细菌,D错误。
    9.B 据图无法判断Ⅰ和Ⅱ两个自然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及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因此无法判断自然生态系统Ⅰ和Ⅱ抵抗外界干扰能力的大小关系,A错误;自然生态系统Ⅰ中现存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自然生态系统Ⅱ中现存消费者的总能量,C错误;碳在生态系统中的含量,能通过碳循环的自我调节机制得到调整,D错误。
    10.D 第一营养级占有的能量最多,第四营养级占有的能量最少,所以图中的Ⅰ~Ⅳ依次表示第四~第一营养级,A错误;在金字塔中只存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但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错误;Ⅱ与Ⅲ中的生物都属于消费者,Ⅱ与Ⅲ中的生物之间可能存在种间竞争,C错误。
    11.A 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递减,生产者同化的能量最多。据图可知,甲同化的有机物的量所占比例最大,乙和丙同化的有机物的量所占比例差不多,丁同化的有机物的量所占比例最小,A符合题意。
    12.D 烟草植株释放的这种化学物质M,能够驱除夜间活动的雌蛾,使它们不能在叶片上停留产卵,说明信息传递会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A正确;烟草释放的化学物质M,白天可以吸引蛾幼虫的天敌,可以利用蛾幼虫天敌这种趋性调查其种群密度,夜间化学物质M能够驱除夜间活动的雌蛾,使它们不能在叶片上停留产卵,可见这种信息素在白天与夜间都使烟草植株本身受益,有利于其自身生长,B、C正确;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是指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同化量之比,而不是在两个种群之间或两个个体之间,D错误。
    13.B 灰沼狸喜食昆虫、小型脊椎动物和植物的块茎和根等,也取食毒性很强的蝎子、眼镜蛇等,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消费者,A正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灰沼狸同化的能量不能百分之百传递到鹰体内,B错误;灰沼狸适应毒性的实质是种群的抗毒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结果,D正确。
    14.C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A错误;盲目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造成物种入侵,进而威胁当地物种的生存,物种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B错误;当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河流自身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分解消除污染,使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属于抵抗力稳定性,D错误。
    15.D 稻—蟹农田生态系统中,蟹与底栖动物都以杂草和浮游植物为食,体现了种间竞争关系,同时蟹也以底栖动物为食,体现了捕食关系,A正确;图中与底栖动物相关的食物链有浮游植物→底栖动物→蟹,杂草→底栖动物→蟹,因此底栖动物数量减少后,由于捕食者减少,浮游植物与杂草数量增多,而浮游植物与杂草传递到蟹的能量增加,故蟹的数量可能增加,B正确;与高密度养蟹田相比,低密度养蟹田中的物种数更多,营养结构更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更强,抵抗力稳定性更高,C正确;稻田养蟹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是不能改变能量的传递效率,D错误。
    16.BCD 分析题图:图中浮游藻类为生产者,其余动物均为消费者,食物网中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即浮游藻类→裸鲤→鸬鹚;浮游藻类→裸鲤→绿头鸭;浮游藻类→裸鲤→大天鹅;浮游藻类→浮游动物→水生昆虫→绿头鸭;浮游藻类→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大天鹅。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该食物网中缺少分解者,A错误;结合分析,该食物网有5条食物链,绿头鸭占第三、四共两个营养级,B正确;浮游藻类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C正确;若水生昆虫数量减少,则浮游动物数量增多,导致浮游藻类数量减少,则裸鲤由于食物减少,数量也会下降,D正确。
    17.AC 乙的GP(总同化量)最大,丙的GP最小,故甲、乙、丙组成的食物链为乙→甲→丙,A正确;表中甲、乙、丙的NP/GP不同,主要原因是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不同,B错误;由图中食物链第二营养级(甲)的NP+R之和远远大于GP,可判断该生态系统有迁入,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D错误。
    18.ABD 分析图解:沉水植物属于生产者,青虾和草食性鱼类属于初级消费者,花津蟹属于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螺蛳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可以分解青虾、鱼类、花津蟹产生的有机废弃物,属于分解者,A错误;植物无法直接吸收鱼、虾、蟹粪便中的有机物,B错误;垂直结构是群落中不同物种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不同年龄段的同种鱼分布在不同水层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错误。
    19.ABD 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组分少,营养结构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较高,但抵抗力稳定性较低,A错误;A表示生产者,B表示消费者,C表示分解者,三者不能构成食物网,B错误;该生态系统需与系统外发生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C正确;B为消费者,其中最高营养级的生物同化的能量的去向为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被分解者利用、(暂时)未利用,但没有流入下一个营养级,D错误。
    20.CD 黑松林被砍伐后,一段时间内会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A错误;幼龄黑松群落每平方米有420克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繁殖,B错误;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的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进入非生物环境,C正确;根据年碳收支分析,老龄黑松群落的净初级生产力大于异养呼吸消耗量,故会有有机物的积累,即老龄黑松群落能降低大气碳总量,D正确。
    21.答案 (每空1分)(1)5 猫头鹰、食虫鸟、蟾蜍、蛇 捕食、种间竞争 (2)标记重捕法 (3)猫头鹰 (4)生产者(草)固定的太阳能 (5)次生演替 (6)CO2 逐级递减 (7)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解析 (1)图中食物链有5条:草→鼠→猫头鹰;草→兔子→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草→食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猫头鹰、食虫鸟、蟾蜍、蛇。猫头鹰捕食蛇,两者存在捕食关系,猫头鹰和蛇共同捕食鼠,两者存在种间竞争关系。(2)鼠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故调查该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密度,应采用的方法是标记重捕法。(3)DDT存在生物富集现象,DDT会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积累在食物链的顶端,故题述几种生物中,体内DDT浓度最高的是猫头鹰。(7)该食物网中只含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未包含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2.答案 (每空1分)(1)分解者 有机物 ① (2)二 种间竞争和捕食 增多 (3)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4)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5)次生 抵抗力
    解析 (1)图中甲是非生物环境、乙是生产者、丙代表各级消费者,丁代表分解者。碳在④过程中的传递形式是有机物。图中①处箭头是不该出现的,因为生产者不能直接利用环境中的有机物。(2)丙中A捕食乙,则A为第二营养级。D以B为食,且B、D都以A为食,则B和D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为种间竞争和捕食。若某种原因造成生物B灭绝,因食物链缩短,则短期内D的数量变化是增多。(3)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该生态系统中芦苇、藻类植物等呈现高低层次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这种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4)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这种人工湿地的建立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5)调查发现,该湿地物种数逐年增加,这实际上是群落的次生演替过程,其组分增加,营养结构趋于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23.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1)7 二、三、四 25 (2)蚜虫、菜青虫、鸡、鸭、人(2分) g 8% (3)物理 (4)该菜地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差(2分)
    解析 (1)甲表示生产者,乙、丙、丁表示消费者,戊表示分解者。该菜地的生产者是白菜,蚜虫和菜青虫是初级消费者,鸡、鸭既是初级消费者也是次级消费者,该菜地有7条食物链:白菜→人;白菜→鸡→人;白菜→鸭→人;白菜→蚜虫→鸡→人;白菜→蚜虫→鸭→人;白菜→菜青虫→鸡→人;白菜→菜青虫→鸭→人。人占有第二、三、四共3个营养级。人要增重1 kg,至少需要消耗白菜的量按20%的能量传递效率、按最短的食物链计算,不考虑人食用白菜,至少消耗白菜的量为1÷20%÷20%=25(kg)。(2)图中乙是第二营养级,包括蚜虫、菜青虫、鸡、鸭和人。丁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丙的同化量流向分解者的部分g。第四营养级丁的同化量为0.4×103 kJ·m-2·a-1,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为5×103 kJ·m-2·a-1,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0.4÷5×100%=8%。(3)翌春4月初开始陆续羽化,菜青虫的羽化是因为生态系统为其提供了物理信息(温度)。(4)由于菜地的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差,水质因化工厂受到影响,会使该菜地的生产力降低。
    24.答案 (每空1分)(1)B、C (2)从大气中的CO2库指向绿色植物 (3)含碳有机物 CO2 能量流动 (4)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5)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外界有机物输入的化学能 (6)5.5 (7)呼吸作用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解析 (1)分析图甲:A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其本质是细胞呼吸;B、C是动植物的细胞呼吸;D为工厂和汽车排放废气等。与A过程本质相同的有B、C过程。(2)图甲中缺少从大气中的CO2库指向绿色植物的箭头,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的过程。(3)碳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物质循环始终与能量流动结合在一起。(4)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这四种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5)根据图乙分析,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外界有机物输入的化学能。(6)某营养级(除最高营养级外)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有三个去向:流向分解者、流向下一个营养级、(暂时)未利用,所以肉食性动物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5.2+0.25+0.05=5.5[J/(cm2·a)]。(7)图乙中已经有流向分解者、流向下一个营养级和(暂时)未利用,所以A表示呼吸作用;能量沿食物链的流动是逐级递减的,为保证各营养级都有较高的输出量,随营养级的升高,应增加有机物输入。
    25.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1)捕食 (2)二 (3)落叶松:把非生物环境中的光能转化成群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茧蜂: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为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4)通过落叶松挥发的3-蒈烯和水芹烯定位落叶松的位置 (5)方案一:将人工合成的(S)-α-蒎烯喷洒在落叶松的植物体上。(S)-α-蒎烯可以驱除松瘿小卷蛾前来交尾的雄蛾,降低松瘿小卷蛾出生率;同时(S)-α-蒎烯还可以引诱茧蜂前来防治松瘿小卷蛾。方案二:将人工合成的叶醇喷洒在落叶松的植物体上。叶醇可以吸引茧蜂,用茧蜂来防治松瘿小卷蛾。方案三:将人工合成的月桂烯喷洒在落叶松的植物体上。月桂烯可以驱除松瘿小卷蛾。方案四:将装有可使水芹烯(或3-蒈烯)挥发的容器,放在落叶松林的空旷处引诱松瘿小卷蛾雌蛾后,进行捕杀。(4分)
    解析 (1)松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当年新生嫩枝为食,造成植物从被害部位以上枯死,两者间具有捕食关系。(2)松瘿小卷蛾幼虫取食落叶松,位于第二营养级。(3)落叶松等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可以把非生物环境中的光能转化成群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茧蜂为消费者,可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为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等。(4)由题表可知,松瘿小卷蛾雌蛾是通过落叶松挥发的3-蒈烯和水芹烯来定位落叶松位置的。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