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版高中同步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人教生物 第4章 人与环境 综合拔高练

    2023版高中同步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人教生物 第4章 人与环境 综合拔高练第1页
    2023版高中同步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人教生物 第4章 人与环境 综合拔高练第2页
    2023版高中同步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人教生物 第4章 人与环境 综合拔高练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版高中同步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人教生物 第4章 人与环境 综合拔高练

    展开

    这是一份2023版高中同步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人教生物 第4章 人与环境 综合拔高练,共18页。
    综合拔高练五年高考练考点1 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问题1.(2021浙江6月选考,1)下列关于大气层中臭氧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臭氧能吸收紫外线和X射线B.臭氧减少会导致人类皮肤癌患者增加C.臭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D.避免臭氧层破坏需要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2.(2020浙江7月选考,1)氟利昂大量逸散到大气层中会直接导致(  )A.臭氧层破坏     B.酸雨形成C.水体污染     D.温室效应3.(2020浙江1月选考,2)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酸雨会破坏水体生态平衡B.人口在地球上可以不断地增长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D.人类活动会影响臭氧层的稳定4.(2021广东,17)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在202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这是中国向全世界的郑重承诺,彰显了大国责任。回答下列问题:(1)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等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释放碳的速率大致相等,可以自我维持    。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CO2的浓度持续增加,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生态后果主要是                                                                      (2)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获取碳元素的方式分别是                    ,消费者通过食物网()取食利用,                       (3)全球变暖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从全球碳循环的主要途径来看,减少            和增加      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考点2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5(2022湖北,3)生态环境破坏、过度捕捞等导致长江中下游生态退化,渔业资源锐减,长江江豚、中华鲟等长江特有珍稀动物濒临灭绝。为了挽救长江生态环境,国家制定了长江10年禁渔等保护政策,对长江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和修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鱼类资源稳定恢复的关键在于长期禁渔B.定期投放本土鱼类鱼苗是促进长江鱼类资源快速恢复的手段之一C.长江保护应在优先保护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D.挽救长江江豚等珍稀濒危动物长期有效的措施是建立人工养殖场,进行易地保护和保种6.(2022海南,5)珊瑚生态系统主要由珊瑚礁及生物群落组成,生物多样性丰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珊瑚虫为体内虫黄藻提供含氮物质,后者为前者提供有机物质,两者存在互利共生关系B.珊瑚生态系统具有抵抗不良环境并保持原状的能力,这是恢复力稳定性的表现C.对珊瑚礁的掠夺式开采会导致珊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D.珊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7.(2020山东,10)为加大对濒危物种绿孔雀的保护,我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促进了绿孔雀种群数量的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促进了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B.提高出生率是增加绿孔雀种群数量的重要途径C.绿孔雀成年雄鸟在繁殖期为驱赶其他雄鸟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D.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是保护绿孔雀的有效措施8.(2022海南,19)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拥有我国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包括霸王岭、鹦哥岭、五指山等片区。回答下列问题。(1)海南热带雨林具有固碳功能,能够吸收并固定    ,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2)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物种丰富、景色优美,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旅游观赏价值,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为了保护海南热带雨林的生物资源,特别是保护濒危物种的基因资源,除建立精子库外,还可建立        (答出2点即可) (3)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中,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具有较高的间接价值,该价值主要体现为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如固碳供氧、                                       (再答出2点即可) (4)生活在霸王岭片区的中国特有长臂猿——海南长臂猿,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物种。研究发现,海南长臂猿栖息地的丧失和碎片化导致其种群数量减少,这是因为            。针对栖息地的丧失,应采取的具体保护措施有    ,以增加海南长臂猿的栖息地面积;针对栖息地的碎片化,应建立    ,使海南长臂猿碎片化的栖息地连成片。 考点3 生态工程9.(2022湖南,8)-蟹共作是以水稻为主体、适量放养蟹的生态种养模式,常使用灯光诱虫杀虫。水稻为蟹提供遮蔽场所和氧气,蟹能摄食害虫、虫卵和杂草,其粪便可作为水稻的肥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种养模式提高了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B.采用灯光诱虫杀虫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传递C.硬壳蟹(非蜕壳)摄食软壳蟹(蜕壳)为捕食关系D.该种养模式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10.(多选)(2020江苏单科,24)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如图为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的蚯蚓和各种微生物均属于分解者B.该生态工程设计突出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C.农作物、果树等植物获取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来自有机肥D.影响蚯蚓分解处理效率的因素有温度、含水量等11.(多选)(2019江苏单科,24)如图为一富营养化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曝气可增加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B.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提高了净化效果C.植物浮床有吸收水体氮、磷的能力,可减少富营养化D.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草生长是该修复工程的目标之一三年模拟练应用实践1.(2022湖南岳阳检测)1949年至今,我国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与2020,进行了七次全国性人口普查。人口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国情调查,对国家管理、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人口增长不加控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体现在(  )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对水资源的压力对能源的压力 对森林资源的压力 使环境污染加剧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2.河道人工生物浮岛项目是五水共治生态修复的一项重要举措。生物浮岛最主要的功效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水中的富营养化物质,使得水体的营养得到转移,减轻水体由于封闭或循环不足带来的水体腥臭、富营养化现象。下列有关生物浮岛的叙述错误的是(  )人工生物浮岛模型A.生物浮岛上的植物可以吸收水中的NPB.生物浮岛能抑制浮游藻类的大量生长繁殖C.生物浮岛项目说明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环境D.生物浮岛上的动植物构成生态系统3.(2022山东曲阜检测改编)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有效生态承载力是自然能够对人类提供的生态服务。如表是世界上部分国家的生态足迹、有效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资料(单位:全球公顷/)国家生态足迹有效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新加坡6.90.1-6.8比利时5.01.2-3.8美国10.36.7-3.6英国5.21.7-3.5日本4.30.9-3.4冰岛7.421.714.3新西兰7.620.412.8秘鲁1.67.76.1澳大利亚9.014.05.0巴西3.16.73.6根据计算,1993年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7全球公顷,1997年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8全球公顷。下列叙述中,与这两个数据说明的问题相吻合的是(  )A.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减少B.地球上的交通和通信越来越发达C.人类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越来越近D.地球的生态环境正在不断改善之中4.实施西部大开发,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沙漠化等。材料一 据计算,维持一个6口人的牧民家庭生活,需饲养35~40头牛,其中约一半是母牛,以提供牛奶和繁殖小牛,其余为2~3头公牛,15~18头小母牛和几头小公牛。这一畜群所需的牧场面积取决于降雨量(因降雨量影响产草量),在降雨量为250 mm的地区,约需400 hm2放牧地。材料二 2010,退耕还林工程完成退耕地造林1 467 hm2,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 733 hm2,陡坡耕地基本退耕还林,严重沙化耕地基本得到治理,工程区林草覆盖率增加4.5个百分点,工程治理地区的生态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回答下列问题:(1)在生态工程中,人类应用了        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促进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2)在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目的是          ,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这个过程遵循的是      原理。 (3)根据    原理可知,西部地区的草场要注意合理放牧,需要考虑          ,若超过其限度,就会引起               (4)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目标除了治理环境污染之外,主要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特别是开矿后的废弃地以及湿地等进行      迁移创新5.(2022广东化州阶段检测)污水净化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措施。如图所示是研究人员通过水生动植物组合,构建生态集成净水系统,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技术路线。回答下列问题::腐殖质是已死的生物体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机物。(1)吸附剂系统表面的蜂窝状间隙为水中微生物提供栖息场所,这部分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作用是                      (2)水生植物净化系统由3类分布在不同水层的水生植物组成,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若短时间内大量引入水生植物,预测水生动物的变化趋势为         (3)富营养化水体通过净水系统处理一段时间后,浮游藻类的数量大幅度减少,可能的原因有                                  (至少答2) (4)某同学认为水生动植物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优于只用单一生物材料的。请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这种观点的合理性:                                   6.(2022山东泰安检测)某生态农场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行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知,人类生活中所需的能源来自太阳能、沼气等。利用这些能源与利用煤炭相比,突出的优点是             。该生态工程中的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利用,原因是                                                                       (2)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    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具有              的特点。 (3)该生态农业应用了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据图分析符合生态工程原理的叙述是    (多选) 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C.生态农业比传统农业自我调节能力差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E.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F.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效率较高(4)据生态工程中的自生原理,有人认为生态农业建设中,应使食物链和营养级越长越多越好。请你结合所学有关生态工程原理,分析该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                                                                               (5)除沼渣和粪、尿等外,管理者还需向生态农田施用一定量的化肥,才能使其正常运转和长期发展,其原因是                                                                       
    答案全解全析五年高考练1.C2.A3.B5.B6.B7.D9.B10.BD11.BCD       1.C 紫外线、X射线等电磁辐射可以损伤DNA分子导致细胞癌变,而大气层中的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线、X射线等电磁辐射,因此臭氧减少会导致人类皮肤癌患者增加,AB正确;臭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氟氯烃等化合物的使用,C错误;减少氟氯烃等化合物的使用可以避免臭氧层的破坏,这需要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D正确。2.A 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会破坏臭氧层。臭氧层破坏会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强,从而使人类患皮肤癌和白内障的概率上升,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等,A符合题意。3.B 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食物的生产也是有限的,人口在地球上不能无限增长,B错误。4.答案 (1)碳平衡 温室效应加剧,南极冰盖融化,地球海平面上升,对人类和许多生物的生存产生威胁 (2)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利用 分解者通过分解生产者和消费者遗体或排出物利用 (3)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 绿地面积解析 (1)在自然情况下,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生物的呼吸作用,其去路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化能自养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当来源与去路大致相等时,生态系统可以自我维持碳平衡。大气中CO2浓度持续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南极冰盖融化,地球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许多生物的生存产生威胁。(2)生态系统中不同组分获取碳元素的方式不同,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获取碳元素,消费者通过食物链()取食获取有机物中的碳元素,分解者通过利用生产者和消费者遗体和排出物中的有机物获取碳元素。(3)从全球碳循环的主要途径来看,一方面要减少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另一方面要通过植树种草增加光合面积,从而增加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二氧化碳的量,以此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5.B 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大自然,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实施长江10年禁渔等保护政策,并非长期禁渔,A错误;定期投放本土鱼类鱼苗,可提高相应鱼类的种群密度,促进长江鱼类资源快速恢复,B正确;长江保护应优先进行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C错误;挽救长江江豚等珍稀濒危动物长期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D错误。6.B 珊瑚虫为体内虫黄藻提供含氮物质,后者为前者提供有机物质,两者之间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为互利共生关系,A正确;珊瑚生态系统能抵抗不良环境并保持原状,这是抵抗力稳定性的表现,B错误;珊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对珊瑚礁的掠夺式开采会导致珊瑚生态系统被破坏,C正确;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7.D 割裂的栖息地造成了地理隔离,从而使不同栖息地的绿孔雀之间无法进行基因交流,如果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起来,则可以促进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A正确;绿孔雀为濒危物种,提高其出生率是增加绿孔雀种群数量的重要途径,B正确;某些生物之间可以通过鸣叫交流,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C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该措施是保护绿孔雀的有效措施,D错误。8.答案 (1)CO2 (2)直接 种子库、基因库等 (3)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 (4)海南长臂猿缺乏繁衍、栖息的场所 退耕还林 自然保护区解析 (1)化石燃料的过度燃烧导致CO2过度排放,是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热带雨林能吸收并固定CO2,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2)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作为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称为直接价值;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基因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等等,也是保护濒危物种的重要措施。(3)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具有制造有机物、固碳供氧等功能;森林还有防风固沙、水土保持、调节气候等功能。(4)海南长臂猿栖息地的丧失和碎片化使其繁衍、栖息的场所减少,从而导致其种群数量减少。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和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并增加海南长臂猿的栖息地面积以及使碎片化的栖息地连成片。9.B 该种养模式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A错误;光属于物理信息,B正确;硬壳蟹摄食软壳蟹属于种内竞争,而捕食属于种间关系,C错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D错误。10.BD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主要包括可以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还包括少数光能自养型和化能自养型微生物,故某些微生物可属于生产者,A错误。该生态工程设计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一个生产环节产生的废物可作为下一个生产环节的原料,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循环)的原理,B正确。农作物和果树获取的能量来自太阳能,而非有机肥中的能量,有机肥中的有机物需要被分解者分解,释放的二氧化碳以及矿质元素可被植物利用,C错误。蚯蚓喜温、喜湿,故外界温度和含水量等会影响蚯蚓的分解处理效率,D正确。11.BCD 曝气可增加水体溶氧量,进而降低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增加需氧微生物的降解能力,A错误;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有利于微生物的生理活动,可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因此能够提高净化效果,B正确;借助植物浮床,可使植物庞大的根系透过小孔牢牢地固定在水体中,植物的根系从水体中吸收氮、磷等,可减少水体富营养化,C正确;恢复水生植物生长,可起到改善水质的效果,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草生长是该修复工程的目标之一,D正确。三年模拟练1.D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表现在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森林资源、环境污染等许多方面,D符合题意。2.D 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是水体中NP等过多,导致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最终导致大量水生动物死亡、水体腥臭等。生物浮岛可以遮光,能够抑制浮游藻类过度生长繁殖,且生物浮岛可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水中的富营养化物质,使得水体的营养得到转移,进而抑制浮游藻类过度生长繁殖,B正确;生物浮岛项目受人为因素影响,说明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环境,C正确;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因此生物浮岛上的动植物不能构成生态系统,D错误。3.A 生态赤字=有效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由资料可知,人均生态赤字由-0.7全球公顷到-0.8全球公顷,说明人地矛盾越来越严重,地球的生态环境在不断恶化,必然会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人类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越来越远,但与地球上的交通和通信是否发达没有必然关系。4.答案 (1)生态学和系统学 (2)增加当地物种多样性 自生 (3)协调 环境承载力 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4)生态恢复解析 (1)在生态工程中,人类应用了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促进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2)在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目的是增加当地物种多样性,从而有利于系统维持自组织和自我更新,该过程遵循的是自生原理。(3)西部地区的草场要注意合理放牧,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若超过其限度,就会引起系统的失衡和破坏,这遵循的是协调原理。(4)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目标除了治理环境污染之外,主要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特别是开矿后的废弃地以及湿地等进行生态恢复。5.答案 (1)分解者 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2)垂直 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3)被水生动物摄食、水生植物与其竞争光照和营养 (4)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解析 (1)吸附剂系统中的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是分解腐殖质,因此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分解者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2)沉水植物、水生草本植物、水生木本植物分布在不同水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若短时间内大量引入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由于食物充足而大量繁殖,但水中的溶解氧、空间等是有限的,因此水生动物的变化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4)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水生动植物组合对比单一生物材料来说,生物种类更多,因此净化效果会更好,故该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6.答案 (1)减少了燃烧煤炭所产生的污染 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2)生态学 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3)ABDF (4)不正确。因为食物链越长,各营养级中的生物数量难以达到一定规模,影响经济效益;营养级越多,高营养级生物获得的能量越少,该营养级生物数量也越少 (5)农产品输出会带走大量的元素,沼渣和粪、尿等不足以将元素都归还农田,因此需要施用化肥以维持输出量与输入量的平衡解析 (1)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相对于煤炭等化石能源来说,可再生,且减少了燃烧煤炭所产生的污染。该生态工程充分利用了粪、尿等废弃物中的能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3)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符合循环原理,A正确;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符合整体原理,B正确;生态农业生物种类多,自我调节能力比传统农业强,体现自生原理,C错误;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符合循环原理,D正确;能量的传递效率不能提高,只能提高能量利用率,E错误;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效率较高,符合循环原理,F正确。(4)食物链越长,营养级越多,则能量损耗越多,能量的利用率越低,不符合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