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版高中同步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人教生物 第4章 人与环境 试卷

    2023版高中同步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人教生物 第4章 人与环境第1页
    2023版高中同步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人教生物 第4章 人与环境第2页
    2023版高中同步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人教生物 第4章 人与环境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版高中同步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人教生物 第4章 人与环境 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3版高中同步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人教生物 第4章 人与环境,共22页。
    第4章 人与环境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某草原牧区,在进行草场建设时,既注重不同牧草种类的搭配种植,又对单位面积内的放牧量做了一定控制。这种做法体现了(  )
    A.物质循环再生
    B.低消耗、多效益原则
    C.遵循自生和协调原理
    D.建立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
    2.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足迹越大,人们对环境的影响越小
    B.与步行相比,开车出行会增大生态足迹
    C.人口负增长会造成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D.人口增长过快会造成交通拥堵、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问题
    3.下列有关人类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被大量被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B.酸雨、水体污染、食品安全等都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C.温室效应主要是由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CO2的全球平衡受到干扰而引发的
    D.人类对氟氯烃等化合物的使用导致大气臭氧含量下降
    4.中科院发布的汶川地震十周年遥感动态监测数据显示:汶川地震灾区61%的区域植被覆盖度增加明显,63%的地区水土流失强度在逐渐减弱。另外,小寨子沟保护区的大熊猫栖息地通过三类植被恢复类型,促进了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植被的恢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地震后生态恢复较快是大力引进外来物种的结果
    B.与森林相比,汶川地区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强
    C.大熊猫的观赏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对大熊猫实行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5.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循环原理,在于使各种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可以顺利进行,尽量减少废弃物产生
    B.自生原理,是生物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使各种生物种群数量保持基本稳定
    C.整体原理,只考虑生态系统的规律,所有的人类活动必须完全以生态系统的稳定为核心
    D.协调原理,需要考虑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
    6.由于海洋的“公有性”,许多国家每年都向海洋中倾倒大量废物,其中多数为有机营养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机废物的倾倒导致浮游藻类的大量繁殖,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
    B.海洋污染导致水生生物体内残留毒素增加,鱼类受这一影响比藻类更加严重
    C.海洋水体有净化功能,只要向海洋中倾倒的废物适量就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D.污染物排放导致赤潮爆发,说明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低
    7.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问题和对策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建立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是解决我国人多地少问题的唯一途径
    B.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会加剧人多地少的矛盾,对人类发展不利
    C.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中关键的措施是植被恢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D.只要各种生态工程技术发展成熟,我们完全可以走“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老路
    8.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
    B.在沙漠中种树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在某地引入外来物种一定会增加当地的物种多样性
    D.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措施是易地保护
    9.2019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活动在中国杭州举办,主题为“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主旨是倡导人们保护环境,保护共同的家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不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B.化石燃料的过度燃烧会加剧温室效应、酸雨等污染问题
    C.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南极冰川融化
    D.建立风景名胜区、植物园等,是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10.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湿地的恢复除利用生态工程手段外,还要依靠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B.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中,可使用人工制造表土的方式缓解矿区的生态环境
    C.依据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应该对垃圾进行焚烧处理
    D.我国南方地区“桑基鱼塘”模式是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的典型
    11.科研人员利用蚯蚓生态滤池,研究在同样条件下不同蚯蚓密度对畜禽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如表(化学需氧量:水体有机物含量指标,有机物含量高,化学需氧量高)。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蚯蚓密度
    (g·L-1)
    去除率/%
    化学需
    氧量
    总磷量
    总氮量
    以NH4+形式
    存在的N
    2.48
    32.5
    73.47
    11.94
    75.56
    4.97
    46.03
    79.97
    7.53
    79.48
    7.45
    56.86
    95.20
    1.37
    97.2
    A.蚯蚓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可分解有机物、促进物质循环
    B.当蚯蚓密度为2.48 g·L-1时,废水适合用作异养生物的生态养殖
    C.当蚯蚓密度为7.45 g·L-1时,废水总体去污能力最强
    D.随着蚯蚓密度的增加,对废水中的N、P的去除效果增强
    12.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活动中突出了“绿色理念”,环保细节处处可见,如七棵烟花树的焰火药剂无重金属物质且低硫,是高科技环保焰火产品;迎宾礼炮零污染;由再生涤纶、地毯专用纱线编织而成的红地毯是由废旧矿泉水瓶制作而成的;气球可生物降解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烟花鸣放时产生的含碳气体可以参与碳循环
    B.零污染迎宾礼炮既不会导致雾霾,也不会导致酸雨
    C.用废旧矿泉水瓶制作红地毯,有利于减轻塑料制品对环境的污染
    D.研究土壤微生物分解可降解气球时,对照组土壤需60 ℃处理1 h
    13.如图为某山区推行的“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指各种含碳有机物
    B.该生态农业模式利用了循环的生态学原理
    C.沼气池中的生物成分主要是进行有氧呼吸的真菌
    D.该生态系统中的部分能量不是单向流动的
    14.如图是某大学生建立的“稻田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及其周年生产”示意图,其中水稻为河蟹提供了摄食、隐栖的环境,河蟹则可摄食稻田中的害虫,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稻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群落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利用西红柿叶释放的信息素吸引蜡虫的天敌前来捕食属于化学防治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体现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
    D.与传统农业相比,该模式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和物质循环再利用率
    15.如图为某地的生态工程建设模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优点是遵循循环原理,同时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B.该生态工程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果树、苗木,饲养牛、猪、鸡等多种畜禽,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
    C.该生态工程建设模式开发了可以更新的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D.该生态工程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体现了协调原理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吕氏春秋》中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这些关于对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的思想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会使部分个体饿死,但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不变
    B.“竭泽而渔”使鱼虾数量大幅度低于K/2,可能会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
    C.对于自然资源,我们应反对掠夺式开发利用,而不是禁止开发利用
    D.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人类唯一正确的选择
    17.如图展示了我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于我国人口基数比较大,2000~2020年我国人口总数仍有所上升
    B.据图可知,近20年我国老龄化速度在加快,国家出台的三孩政策可应对该现象
    C.据图可知,1960~1980年每千人出生人数高于每千人死亡人数,2000年后则相反
    D.若要预测2020年以后的人口变化不仅要调查年龄结构,还需调查性别比例等特征
    18.森林砍伐、修路和农业活动导致大熊猫栖息地被分割,使野生大熊猫面临着栖息地碎片化的局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栖息地碎片化造成孤立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
    B.对于小种群区域,可引入新个体增加种群数量和改善遗传多样性
    C.可修建栖息地走廊加强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从而改善遗传多样性
    D.恢复竹林并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最有效措施
    19.某乡盛产葡萄,但果园内大量废弃枝条和落叶乱堆乱放占用土地,被焚烧后污染环境。为解决此问题,乡政府建设了“生态桥”工程,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后施加到果园土壤中,减轻污染的同时也提高了葡萄的产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桥”工程的实施,促进了果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将有机肥施加到果园中,不会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密度
    C.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实现了果园对废弃物能量的多级利用
    D.果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稳定性通常高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
    20.如图表示一种“甘薯+奶牛+沼气+花木+龙虾+食用菌”的生态农业模式,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可以组成的食物链是甘薯→奶牛→牛粪
    B.该生态系统的设计遵循了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原理
    C.图中只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成分
    D.青贮的目的是通过微生物的有氧呼吸,分解甘薯藤中的有机物,有利于奶牛的消化吸收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10分)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水域富营养化严重,赤潮灾害频繁发生,这对海洋渔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富营养化的海水为赤潮生物的大规模爆发提供了           。 
    (2)许多赤潮生物分泌的毒素或死亡后遗体被分解时产生的黏液,致使海洋动物生理失调或死亡。赤潮爆发时常常引起海鸟、鱼、虾和贝类等的大量死亡,有些有毒物质甚至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人中毒。请写出赤潮生物可能引起人中毒的一条食物链:                    。 
    (3)海水的pH一般在8.0到8.2之间,赤潮发生时海水pH可达到8.5,有时甚至达到9.3。请分析赤潮引起海水pH上升的主要原因:                             。 
    (4)除了产生生物毒素和引起海水的pH变化外,请另举一例说明赤潮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 
    22.(10分)海绵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理念和建设方式转型的重要标志,确定的目标核心是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使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如图是传统城市模式和海绵城市模式的水循环示意图。

    回答下面的问题:
    (1)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       ,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    灾害的发生。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原则,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         。 
    (2)海绵城市建设中,必须考虑城市垃圾对环境的污染,降解城市垃圾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其主要作用是                         。 
    (3)海绵城市建设中,应首选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与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生活垃圾相比,生物方法处理的优点是                 ;在确定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                等2个方面的因素。 
    23.(10分)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人工生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调控,或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或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技术或综合工艺过程。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提出,生态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增显。综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辉煌成就之一,这一成就遵循的基本原理是     原理。有机肥料的施用,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育了土壤微生物,实现了土壤养分的       。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的特点是                 。 
    (2)“三北防护林”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该工程依据的基本原理主要是          (答出2个)。 
    (3)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是采用工程学和生态学措施相结合的方法,使受到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在湿地的周围还应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    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24.(10分)如图是某农村因地制宜建设的生态农业园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农业园建设依据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有        
                (至少答出2个)。在“沼气发酵池→采摘园”过程中发生着      (填“仅物质”“仅能量”或“物质和能量”)的传递。 
    (2)池塘养鱼时,通常采用多鱼种混合放养模式,主要体现了群落的  
      (填“水平”或“垂直”)结构在实践中的应用,这种养殖模式的优点是                           。 
    (3)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该生态农业园增加了“蝇蛆养殖、食用菌种植”等项目,其意义是                 。 
    25.(15分)科研人员对某县的植物多样性及分布格局进行研究。该县海拔在110~2 427 m间,属于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整体上温和湿润,小气候复杂多样。
    (1)对该县全域调查结果显示,该县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 883种,这是在物种多样性层次上进行的调查,生物多样性的其他两个层次是              。 
    (2)对该县野生种子植物种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该地区的植物分布类型多为      和      。该地区植物种类多样性程度较高,其主要原因是                   
                         。 
    植物分布类型
    科数
    占总科数比
    属数
    占总属数比
    世界广布型
    40
    27.59%
    54
    7.65%
    热带分布型
    63
    43.45%
    242
    34.33%
    温带分布型
    40
    27.59%
    379
    53.76%
    中国特有型
    2
    1.37%
    30
    4.26%
    (3)野外调查中发现在海拔100~1 000 m范围内,一些山沟河谷等人迹罕至的地域尚残存有常绿阔叶林,但并未形成完整的常绿阔叶林带。该县种子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变化(如图),随海拔升高呈现出    
            的趋势。请从人为和自然两个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4)为保护该地生物多样性应避免                
    等行为发生(至少写出两点)。 

    答案全解全析
    1.C
    2.A
    3.B
    4.A
    5.C
    6.B
    7.C
    8.B
    9.B
    10.C
    11.D
    12.D
    13.B
    14.C
    15.D
    16.BCD
    17.C
    18.BCD
    19.BD
    20.ACD
    1.C 进行牧区草场建设时,既要考虑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又要考虑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以保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这主要遵循了自生和协调原理。
    2.A 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人类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A错误;与步行相比,开车出行消耗的资源更多,会增大生态足迹,B正确;人口负增长时,人口数量减少,会造成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C正确;人口增长过快会增加环境压力,引发交通拥堵、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问题,D正确。
    3.B 植被大量被破坏,使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化,导致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A正确;酸雨、水体污染等都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而食品安全不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B错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CO2含量急剧增多,导致CO2的全球平衡受到严重干扰,C正确;人类对氟氯烃等化合物的使用导致大气臭氧含量下降,D正确。
    4.A 地震后生态恢复较快是大量种植和养护当地原有的生物的结果,并不是因为大力引进外来物种,A错误;与森林相比,汶川地区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低,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强,B正确;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作为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正确;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D正确。
    5.C 整体原理,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C错误。
    6.B 有机废物的倾倒导致浮游藻类的大量繁殖,进而会导致其他水生生物死亡,不能缓解温室效应,A错误;海洋污染导致水生生物体内残留毒素增加,处于较高营养级的鱼类受这一影响比藻类更加严重,B正确;海洋水体有自我净化的能力,但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不能因为“适量”就向海洋中倾倒废物,C错误;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污染物排放导致赤潮爆发,表示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但未说明“恢复”情况,故不能得知海洋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高低,D错误。
    7.C 建立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是解决我国人多地少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而非唯一途径,A错误。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是恢复原有的湿地生态系统,耕地会有所减少,但是其生态效益是巨大的,B错误。虽然各种生态工程技术逐渐发展,并最终会成熟起来,但绝不能走“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老路,D错误。
    8.B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错误;在沙漠中种树,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正确;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导致当地的物种多样性降低,C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D错误。
    9.B 在物质循环过程中,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A错误;化石燃料的过度燃烧会导致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大量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酸雨等污染问题,B正确;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臭氧层破坏,C错误;建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是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而建立风景名胜区不是,D错误。
    10.C 对垃圾进行焚烧处理没有体现循环原理,应该对垃圾进行分类并资源化利用,如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垃圾中的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供农作物吸收利用,C错误。
    11.D 蚯蚓营腐生生活,利用土壤中的有机质作为食物,并能够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返还到非生物环境中,因此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可促进物质循环,A正确;当蚯蚓密度为2.48 g·L-1时,化学需氧量最低(32.5%),说明有机物去除率低,废水适合用作异养生物的生态养殖,B正确;当蚯蚓密度为7.45 g·L-1时,有机物、P和以NH4+形式存在的N去除率较高,即对废水总体去污能力最强,C正确;随着蚯蚓密度的增加,对废水中的N去除效果降低,对以NH4+形式存在的N和P的去除效果增强,D错误。
    12.D 观察土壤微生物对可降解气球的分解作用时,对照组需要用来观察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所以土壤不作处理;实验组要在尽可能保证土壤理化性质的前提下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需将土壤在60 ℃恒温箱中处理1 h,D错误。
    13.B 图中的“营养物质”供果树利用,主要指无机盐,A错误;沼气池中的生物成分主要是进行无氧呼吸的细菌,C错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单向流动的,D错误。
    14.C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包含食物网和食物链,A错误;利用西红柿叶释放的信息素吸引蜡虫的天敌前来捕食属于生物防治,B错误;与传统农业相比,该模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可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和物质循环再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15.D 植物的秸秆、枝叶用来生产饲料,人、畜、禽的粪便作为原料生产沼气,沼渣水返还农田、菜田、果园、苗圃、鱼塘,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A正确;物种繁多而结构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生或容纳更多的生物量,提高系统生产力,可见,该生态工程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果树、苗木,饲养牛、猪、鸡等多种畜禽,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B正确;该生态工程开发的沼气是可再生清洁能源,减少了环境污染,C正确;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考虑了农民的生活、经济问题,体现了整体原理,D错误。
    16.BCD 环境容纳量不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而变化,过度放牧可能会导致草场退化,环境容纳量变小,A错误。
    17.C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比较大,再据图可知2000~2020年每千人出生人数大于每千人死亡人数,故我国人口总数仍有所上升,A正确,C错误;据图可知,近20年我国老龄化速度在加快,可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来应对人口老龄化现象,B正确。
    18.BCD 人类活动导致野生大熊猫栖息地被分割,形成大小不等的区域,野生大熊猫之间因地理隔离导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但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A错误;对于小种群区域,可通过引入新个体增加种群数量,并通过与原来种群个体之间的基因交流改善遗传多样性,B正确;可修建栖息地走廊加强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从而改善遗传多样性,C正确。
    19.BD 将有机肥施加到果园中,有机肥可作为微生物的营养,故有机肥的施加会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密度,B错误;果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需要依靠人的作用,物种比较单一,其稳定性不会高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D错误。
    20.ACD 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的,即题图中可组成的食物链是甘薯→奶牛,不包括牛粪,A错误。图中具有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如甘薯属于生产者,食用菌属于分解者,奶牛属于消费者,沼渣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错误。甘薯藤青贮是通过微生物的厌氧发酵,将甘薯藤中不容易被奶牛消化吸收的有机物分解为较易吸收的物质,D错误。
    21.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1)营养物质(N、P等矿质元素) (2)赤潮生物(藻类)→浮游动物→鱼(或虾、贝类)→人 (3)赤潮爆发时,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大量消耗海水中的CO2,从而使海水的pH上升(3分) (4)赤潮区域的水面被赤潮生物覆盖,降低了海水透光率,严重影响其他浮游植物、水草等的光合作用(3分)
    解析 (1)富营养化的海水中含有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为赤潮生物大规模爆发提供了物质基础。(2)该食物链的起点是赤潮生物(藻类),终点应是人。
    22.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1)吸水、蓄水、渗水、净水 洪涝 生态环境保护 (2)分解者 将动植物遗体、动物排遗物和有机污染物分解成无机物(2分) (3)不产生二次污染,处理产物可以作为资源利用(2分) 生活垃圾的成分、生活垃圾的理化性质、分解者的培养条件(合理即可,2分)
    解析 (1)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原则,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2)降解城市垃圾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分解者的主要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动物排遗物和有机污染物分解成无机物。(3)与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生活垃圾相比,生物方法处理的优点是不产生二次污染,处理产物可以作为资源利用;采用微生物处理生活垃圾的原理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因此在确定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生活垃圾的成分、理化性质及分解者的培养条件等2个方面的因素。
    23.答案 (每空2分)(1)循环 循环利用 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2)协调原理、自生原理 (3)自然演替
    解析 (1)“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的基本原理是循环原理。有机肥料的施用,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育了土壤微生物,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的特点是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2)“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要考虑到树种的生态适应性,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还要考虑到树种的多样性,体现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生态工程的建设还需要遵循整体原理等。(3)湿地的恢复除利用生态工程手段外,在湿地的周围还应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24.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1)循环原理、自生原理、整体原理、协调原理 仅物质(1分) (2)垂直(1分) 能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空间和食物资源 (3)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实现了物质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
    解析 (1)该生态农业园建设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有循环原理、自生原理、协调原理、整体原理。在“沼气发酵池→采摘园”过程中,沼气中的微生物经分解作用产生的无机盐可供植物利用,该过程仅发生物质的传递。(2)池塘养鱼时采用多鱼种混合放养模式,充分利用了池塘的垂直空间进行分层养殖,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该模式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空间和食物资源。(3)该生态系统中有人工投入的蛋白饲料,因此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蝇蛆养殖、食用菌种植”等项目实现了物质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
    25.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1)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热带分布型 温带分布型 该县地理位置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整体上温和湿润,小气候复杂多样 (3)先升高后降低 低海拔地区人类干扰严重,导致低海拔地区物种数较少;高海拔地区受光照、降水条件以及地形、地貌限制,物种数较少(3分) (4)践踏植被、过度放牧、旅游破坏、乱扔垃圾、乱砍滥伐
    解析 (1)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分析表格可知,从科数方面看,热带分布型科数为63,占总科数比为43.45%;从属数方面看,温带分布型属数为379,占总属数比为53.76%。所以,该地区的植物分布类型多为热带分布型和温带分布型。该县地理位置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整体上温和湿润,小气候复杂多样,导致该地区植物种类多样性程度较高。(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有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建立种子库、精子库、基因库,加强法制和教育管理等,故保护该地生物多样性应避免践踏植被、过度放牧、旅游破坏、乱扔垃圾、乱砍滥伐等行为发生。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