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人教版新教材 第5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本章复习提升 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3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人教版新教材 第5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本章复习提升,共9页。
本章复习提升易混易错练易错点1 对植物生长弯曲方向的判断不准确1.(2021安徽合肥六中期末)选取某种植物生长状况相同的四组枝条进行如图处理,其中甲、乙、丙切去顶芽,丁保留顶芽。将切下的乙顶芽放回原位置,将切下的丙顶芽放置在琼脂块上一段时间后将琼脂块置于原顶芽位置。四组枝条均给予相同的单侧光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最先发育为侧枝的是侧芽1和4B.乙组枝条在单侧光下表现为直立生长C.丙组枝条在单侧光下背光侧生长素多于向光侧D.若此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实验现象不变的是甲和丙易错点2 对生长素生理作用理解不准确2.(2021河北衡水期中)图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某植物生长的影响曲线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长素促进该植物生长的最适浓度是gB.生长素的浓度从g提高到e,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C.植物的横放根向地生长时,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大于eD.该图能体现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特点3.(2021河北五县一中联考)图1表示芽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图2表示幼苗横放时,根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图1图2A.图1中b点可表示具有顶芽植株的侧芽部位的生长状况B.图2中c、d点的作用效果体现了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作用特点C.图2中f点可表示根近地侧生长素的作用D.图2中e点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的生长没有促进作用4.(2021河北张家口期中)观察下列两个关于生长素作用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甲乙A.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BD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大于F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B.生长素对Ⅰ、Ⅳ处的生长起促进作用,生长素对Ⅱ、Ⅲ处的生长起抑制作用C.若乙图中Ⅲ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AB段,则Ⅳ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CD段D.若C点对应顶芽生长素浓度,则同一枝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应大于F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易错点3 对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把握不准5.下列关于生长素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发育的种子中,色氨酸不能经过脱水缩合生成生长素B.抑制胚芽鞘的细胞呼吸,生长素的运输速率会下降C.在太空中将植物横放,生长素既不能极性运输也不能横向运输D.2,4-D不是植物体内合成的,是具有与生长素相似效应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易错点4 对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认识不清6.(2022吉林长春二中期中改编)将若干株生理状态相似的某绿色开花植物随机均分为甲~戊五组,进行不同处理,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植物激素对顶端优势的影响B.甲组和乙组对照不能证明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极性运输C.丁组和戊组实验说明生长素运输抑制剂和细胞分裂素作用的原理不同D.实验表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调控顶端优势方面表现为相互协同7.(2022四川南宁中学月考)如图表示水稻种子成熟过程中生长素、脱落酸和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曲线不能反映出生长素抑制脱落酸的合成B.脱落酸促进水稻种子有机物总量增加最明显的时期是乳熟期C.脱落酸浓度越高有机物含量越高D.生长素和脱落酸共同调节水稻种子的成熟过程8.(2021山西大学附中期中)用适宜浓度的IAA、GA及植物激素抑制剂S处理水仙茎切段,48小时后测得水仙茎切段的伸长率如图所示,该实验数据不能支持的结论是( )注:伸长率=×100%A.不添加IAA和GA时茎切段仍能生长B.IAA和GA均能促进茎切段伸长,IAA的作用效果更好C.IAA和GA在促进茎切段伸长时具有协同作用D.植物激素抑制剂S能抑制IAA和GA的作用
答案全解全析易混易错练1.D2.B3.B4.B5.C6.D7.C8.D1.D 甲无顶芽且无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侧芽1最先发育成侧枝,A错误。单侧光刺激导致尖端生长素分布不均,乙组枝条向光弯曲生长,B错误。单侧光刺激对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分布没有影响,C错误。甲、丙均无尖端,生长素的分布与是否有单侧光刺激无关,D正确。2.B 生长素的浓度大于0小于e时,对植物生长起促进作用,其中g为最适浓度;浓度大于e时,对植物生长起抑制作用,A、D正确。生长素浓度从g提高到e时,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B错误。植物的横放根向地生长时,受到重力影响,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根的生长,其浓度大于e,C正确。3.B 图1中曲线ab段,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芽生长1 cm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长,说明生长素促进芽生长的作用越来越弱。图2中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促进根生长的作用先增加后降低,e点以后抑制根生长。具有顶芽的植株,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生长缓慢,芽生长1 cm所用的时间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而延长,A正确;图2中c、d点的作用效果相同,都体现了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B错误;图2中f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起抑制作用,可表示根近地侧生长素的作用,C正确;图2中e点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的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D正确。4.B 甲图:小于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时,随浓度增加生长素促进效果增强,大于C点小于F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时,随浓度增加生长素促进效果减弱,F点对应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生长素浓度大于F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时将会抑制生长;图乙表示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对根是促进作用,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对根是抑制作用,Ⅲ、Ⅳ处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均是促进作用,A正确,B错误。乙图中Ⅲ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AB段)低于Ⅳ处的生长素浓度,且对茎的促进效果小于Ⅳ处的促进效果,则Ⅳ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CD段,C正确。顶芽生长素极性运输到侧芽,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于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侧芽生长被抑制,所以若C点对应顶芽生长素浓度,则同一枝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应大于F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D正确。5.C 在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才转变成生长素,A正确;在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抑制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减少,生长素的运输速率会下降,B正确;太空中为失重状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受重力影响,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但横向运输受重力影响,C错误;2,4-D是人工合成的具有与生长素相似效应的生长素类调节剂,D正确。易错提醒(1)极性运输是由基因决定的,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是一种主动运输。(2)横向运输受单侧光、重力等影响,会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6.D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去除茎尖、去除茎尖植株的切口是否用生长素处理、未去除茎尖植株的枝条是否涂抹细胞分裂素或生长素运输抑制剂,因变量是侧芽的生长情况,甲组和乙组对照能证明顶端优势与茎尖有关,但不能证明生长素的运输方式,A、B正确;丁组中生长素运输抑制剂阻止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处理部位下面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降低,侧芽不再受抑制,戊组中细胞分裂素促进处理部位侧芽细胞的分裂、分化,二者作用的原理不同,C正确;茎尖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并抑制侧芽的萌发,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细胞分裂,进而促进侧芽的生长,两者在调控顶端优势方面作用相反,D错误。7.C 在乳熟期生长素浓度升高,脱落酸浓度也升高,图中的曲线不能反映出生长素抑制脱落酸的合成,A正确;在完熟期脱落酸浓度下降而有机物含量持续升高,C错误。易错分析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某种激素的含量会发生变化。在植物不同生命活动过程中,不同激素的作用不同。生理作用促进作用的激素抑制作用的激素调节器官脱落脱落酸生长素调节种子发芽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调节叶片衰老脱落酸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8.D ①组不添加IAA和GA,茎切段伸长率为20%,说明不添加IAA和GA时茎切段仍能生长,A不符合题意;比较①②④三组可知,IAA和GA均能促进茎切段伸长,且IAA的作用效果更好,B不符合题意;比较①②③④四组可知,IAA和GA在促进茎切段伸长时具有协同作用,C不符合题意;比较②⑤两组可知,植物激素抑制剂S不能抑制IAA的作用,D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