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版高中同步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人教生物 全书综合测评

    2023版高中同步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人教生物 全书综合测评第1页
    2023版高中同步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人教生物 全书综合测评第2页
    2023版高中同步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人教生物 全书综合测评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版高中同步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人教生物 全书综合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本册综合当堂达标检测题,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全书综合测评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等,都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下列有关种群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最重要的依据
    B.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
    C.标记重捕法适合调查各种动物类群的种群密度
    D.某地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在不同季节不会发生变化
    2.干旱与蝗灾往往同年发生,故河北蝗区常出现“先涝后旱,蝗虫成片”的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土壤中水分含量高低能影响蝗虫的出生率,进而影响其种群数量
    B.改变蝗虫发生地的植被、土壤、小气候等条件,可降低蝗虫的K值
    C.调查河北蝗区内某种跳蝻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记重捕法
    D.气候寒冷而潮湿的高寒草原很难出现蝗灾,温度是主要的制约因素
    3.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记名计算法一般用于统计个体较大和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的丰富度
    C.太阳鱼遇仔鱼过多时,成鱼会吃掉部分幼鱼,属于捕食关系
    D.从灌木阶段到森林阶段的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失去优势地位
    4.陆地生态系统主要分为森林、草原、荒漠等类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陆地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是森林生态系统
    B.荒漠生态系统中空气干燥、降水量少,分解者分解作用弱
    C.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D.抵抗力稳定性与物种丰富度无关
    5.一个群落中不同物种在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上都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它们有自己不同的生态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中生态位越相似的物种种间竞争越激烈,结果会导致物种的丰富度下降
    B.一定区域内生活的各种群食性相似,栖息环境差异不大,有利于生物的进化发展
    C.群落中各种群的生态位分化越大,生物生存下来的机会就越大,物种的丰富度就越大
    D.一定区域内生活的各种群间生态位重叠越多,越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6.内生真菌生长在植物叶和茎的细胞间,被感染的植物并无症状,从植物中获得营养和保护,同时帮助植物提高抵御食草动物的能力。研究多花黑麦草感染内生真菌后对两种蚜虫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通过样方法调查两种蚜虫的种群密度
    B.内生真菌对蚜虫密度的抑制具有选择性
    C.内生真菌和多花黑麦草的种间关系是寄生
    D.实验中甲种蚜虫和乙种蚜虫是种间竞争关系
    7.研究人员根据某地主管部门提供的当地农田中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数据,绘制出的λ值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前5年间,田鼠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5~10年间田鼠数量减少可能是由食物不足引起的
    C.引入天敌是根据捕食关系而采取的生物防治
    D.如果第25年诱杀雄性田鼠也会起到类似的效果
    8.如图表示某林区在遭受大火烧毁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恢复情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林区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程度不断提高,抵抗力稳定性不断增强
    B.该林区植物类群的变化情况是草本植物被灌木取代,灌木又被乔木取代
    C.1996年该林区的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D.该过程属于次生演替,是原有物种的恢复过程
    9.图1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某一时间的食物网,图2表示图1中某条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图1

    图2
    A.图2中的甲、乙、丙、丁可能分别对应图1中的蛇、鼠、鹰、草
    B.图1中鹰种群数量的K值是可能发生改变的
    C.图1中全部种群构成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群落
    D.图1中的狐和鹰之间存在捕食和种间竞争关系
    10.如图表示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图解,在养殖过程中每天添加人工饲料进行有机物输入,以满足鱼的食物需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同时进行,相互依存
    B.生产者、消费者遗体中的能量流向了分解者,因此分解者含有的能量比生产者多
    C.输入人工鱼塘的总能量除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还包括饲料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D.若图示为碳循环,则还需补充箭头“大气CO2库→生产者”
    11.生态学家研究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其局部能量流动情况如图所示,字母代表能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能量D1的最终去向是流向下一个营养级和分解者
    B.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是C1+D1+E1
    C.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1A1-B1×100%
    D.应尽可能多地增加草原牲畜的放牧量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12.如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个生物种群因某些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的四种情形,对于产生这些变化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最终结果K值减小
    B.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灭虫,如果仅将害虫消灭到K/2左右,则达不到理想效果
    C.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抵抗外来干扰的能力有一定限度
    D.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的酵母菌的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一定是产生了变异
    13.大坝在某河流上游建成后,河流下游的洪水脉冲消失,导致三角洲植被的迅速变化,众多鸟类栖息的湖泊和池塘迅速萎缩。如图为大坝建成前后下游湿地生态系统发生的变化。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图1中不同植被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据图可知长期的水位波动,会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图1和图2比较可知,影响植被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水位波动
    D.图示所有的动植物和非生物环境构成了湿地生态系统
    14.我国科学家与国外专家共同创建国际大型数据库,获得了全球第一条高精度的古生代3亿多年的海洋生物多样性演化曲线,精准刻画出地球生物多样性演变过程中的多次重大生物灭绝、复苏和辐射事件,揭示了当时生物多样性变化与大气CO2含量以及全球性气候剧变的协同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物种多样性
    B.海洋生态系统的“景观”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生物多样性演变过程可能与全球气候的剧烈变化有关
    D.不同的生态系统对大气CO2含量的协同作用可能存在差异
    15.为探究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者将20个人工淡水池塘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保持环境温度,实验组始终比对照组高4 ℃,并从附近淡水栖息地搜集水生生物投入池塘。连续多年观测发现,池塘逐渐形成主要由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组成的群落。第15年时,池塘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物量(单位体积水体中生物体的质量)的检测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池塘生物群落中只存在捕食这一种种间关系
    B.某种水生生物被投入池塘后,其种群数量将呈“J”形增长
    C.碳在池塘生物群落中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传递
    D.实验组总生物量比对照组低,原因可能是生物自身呼吸作用消耗增加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生态系统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a~b段,λ大于1
    B.d点后该种群的生存环境趋于稳定
    C.b~d段的数量变化可能是由捕食关系导致的
    D.性别比例的变动不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
    17.在煤燃烧、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铅会以微小颗粒被排放到大气中,然后沉降在土壤和植物表面,而铅进入植物和动物体内后将不易被排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铅能沿食物链在生物体内聚集,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铅含量越高
    B.铅随大气、水和生物迁移等途径扩散,生态系统中铅循环具有全球性
    C.铅最终通过动植物呼吸作用、分解者分解作用返回非生物环境
    D.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加大清洁能源利用,可减少大气中铅的来源
    18.经调查,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表。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时间
    第1年
    第4年
    第15年
    第25年
    第40年
    植物
    种类数
    28
    30
    30
    56
    76
    A.40年间,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
    B.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
    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
    D.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
    19.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巨大的城镇人口规模和日益增长的城乡居民收入将对资源和环境产生巨大的压力。2015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将在2029年达到峰值,为人均2.9全球公顷(具体组分变化如图所示)。如果选择绿色发展道路,则中国可以在2026年达到人均生态足迹的峰值,为人均2.7全球公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足迹在生态足迹中所占比例最大
    B.碳足迹主要指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CO2等所需的海洋和森林面积之和
    C.草地足迹增加是由于城镇化发展对木材、薪柴的需求增加
    D.植树造林、绿色出行可以降低人均生态足迹
    20.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我国北方农区的一种“四位一体”的生态家园示意图,其中沼气池、猪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保持了合理的结构和比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农村发展沼气有利于保护林草植被
    B.该工程充分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等
    C.各组分比例合理遵循协调原理
    D.能量可随着沼气的使用而流入生物体内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14分)图1为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请回答相关问题:

    图1

    图2

    图3
    (1)图1中a表示     。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填“a”“b”或“c”)。 
    (2)分析图2,第   年松鼠的种群密度最低。第4~10年间种群的出生率   (填“”)死亡率。第8年时,种群的年龄结构是    型。 
    (3)传入我国的三裂叶豚草短时间内能大量疯长,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可用图3中的曲线    表示。调查某区域中三裂叶豚草的种群密度常采用      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      。若图3中曲线Ⅱ表示替代控制示范区内的豚草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则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时对应的点是   。表明替代植物发挥明显生态作用的时间段是     。 
    (4)若某年气温明显升高,食物丰富,松鼠数量增多,但并没有呈现出“J”形增长的状态,这是    (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的结果。 
    (5)在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若经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则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值    (填“偏大”或“偏小”)。 
    22.(7分)黄土丘陵沟壑区位于黄土高原北部,已成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同时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目前通过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该地区治理水土流失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1)通过人为因素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会影响该地区群落演替的      。 
    (2)封禁能使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植被逐步恢复。植被的恢复是   演替的过程。 
    (3)封禁后,物种的丰富度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封禁后群落垂直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人工乔木林的垂直结构逐渐明显,这种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               ,还为动物创造了                      
            。 
    23.(10分)稻田养蟹是一种新的复合型农业生态种养模式,此技术能够将农业生产与渔业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农业增效,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与田间杂草的种间竞争主要体现在          等方面。蟹类的存在可以    (填“减弱”或“增强”)这种竞争,从而使水稻的产量    。 
    (2)稻田中的杂草主要为双子叶杂草,人们总是想方设法将其除去,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3)从生态系统结构分析,稻田养蟹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中    的复杂性;从生态系统功能分析,稻田养蟹促进了稻田生态系统中              。 
    (4)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请说一说稻田养蟹的优点:             。 
    24.(13分)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江南某湿地保护区的生态系统结构模型,表格是该研究性小组对该湿地的能量流动的调查结果〔单位为×103 kJ/(m2·y)〕,请分析回答:


    同化能量
    储存能量
    呼吸散失
    A
    900
    200
    700
    B
    180
    60
    120
    C
    14
    2
    12
    D
    100
    18
    82
    (1)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    。 
    (2)太阳能主要通过图中    (填字母)生物的      过程输入生态系统中,E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的        。 
    (3)若图表示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则图中以CO2形式流动的是    (填图中序号)。 
    (4)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已知青蛙属于第三营养级,鼠属于第二营养级,假设蛇的能量3/4来自青蛙,1/4来自鼠,那么蛇每增加8 kg,至少需要消耗    kg草。 
    (5)生态学上有“中度干扰”假说,即一个生态系统受到中等程度干扰时,由于它具备    能力,能够维持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人类无需参与,     调节是该能力的基础。 
    (6)该湿地中的某种小鱼取食大鱼身上的寄生虫,小鱼取食前,常在大鱼面前舞蹈一番,还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大鱼才让小鱼取食,据此分析,小鱼和大鱼之间传递的信息类型有      。 
    25.(11分)“无废弃物农业”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是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辉煌成就之一,也是生态工程最早和最生动的一种模式。“无废弃物农业”有很多类型,其中一种是把人畜粪便、枯枝落叶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转变为有机肥料。

    (1)图中包含的生物所处的最高营养级为    营养级。种植作物的农田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在各种因素的调控下,该生态系统的
          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农田便达到了生态平衡。 
    (2)“无废弃物农业”作为生态工程,遵循的基本原理主要是      。结合图文内容可知:其中的“废弃物”主要包括                 ,通常情况下,它们不再沿着食物链参与生态系统的    功能。 
    (3)堆肥和沤肥与秸秆直接还田相比并没有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原因是                     。 
    (4)某同学认为,“无废弃物农业”还不能作为完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研究的素材。你是否支持这一说法,并给出恰当的理由:                     。 


    答案全解全析
    1.B
    2.C
    3.C
    4.D
    5.D
    6.C
    7.B
    8.A
    9.C
    10.B
    11.B
    12.D
    13.C
    14.A
    15.D
    16.ABC
    17.ABD
    18.B
    19.AD
    20.AB
    1.B 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最重要的依据,A错误;标记重捕法适合调查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不是所有的动物都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C错误;某地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会随季节变化而发生变化,D错误。
    2.C 跳蝻的活动范围较小,活动能力较弱,宜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C错误;气候寒冷而潮湿的高寒草原很难出现蝗灾,主要是因为温度低,影响蝗虫卵的发育,所以温度是主要的制约因素,D正确。
    3.C 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年龄结构能够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正确;记名计算法一般用于统计个体较大和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的丰富度,B正确;太阳鱼遇仔鱼过多时,成鱼会吃掉部分幼鱼,属于种内竞争,C错误;从灌木阶段到森林阶段的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失去优势地位,乔木逐渐占有优势地位,D正确。
    4.D 群落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陆地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是森林生态系统,A正确;荒漠生态系统中空气干燥、降水量少,气候条件不利于土壤中微生物(分解者)对有机物的分解,故分解者分解作用弱,B正确;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比森林生态系统简单,故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C正确;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与物种丰富度有关,D错误。
    5.D 群落中生态位越相似的物种种间竞争越激烈,有些个体会被淘汰,甚至有些物种会灭绝,导致物种的丰富度下降;一定区域内生活的各种群食性相似,栖息环境差异不大,生物的种间竞争激烈,对生物进化有利;群落中各种群的生态位分化越大,越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生态位重叠越多,就越不利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6.C 蚜虫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可采用样方法来调查其种群密度,A正确;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多花黑麦草感染内生真菌后,蚜虫乙的种群密度降低明显,而蚜虫甲的种群密度几乎不变化,说明内生真菌对蚜虫密度的抑制具有选择性,B正确;内生真菌对多花黑麦草并无害处,二者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C错误;甲种蚜虫和乙种蚜虫共同争夺多花黑麦草作为食物,二者是种间竞争关系,D正确。
    7.B 由题图可知,前5年间,λ>1,田鼠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年龄结构为增长型,A正确;5~10年间,λ>1,田鼠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B错误;如果第25年诱杀雄性田鼠,会导致田鼠的性别比例改变,田鼠的出生率下降,种群数量减少,D正确。
    8.A 结合柱形图可知,林区恢复过程中物种数逐渐增多,抵抗力稳定性不断增强,A正确;该林区恢复的过程中,草本植物并没有被灌木取代,灌木并没有被乔木取代,而是发生优势种取代,不是取而代之,B错误;1996年该林区群落已经形成垂直结构,C错误;题述过程属于次生演替,不是原有物种的恢复过程,只是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群落,可能会产生新物种,D错误。
    9.C 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量越多,图2可构成的食物链为丁→乙→甲→丙,可对应图1中的草→鼠→蛇→鹰,因此图2中的甲、乙、丙、丁可能分别对应图1中的蛇、鼠、鹰、草,A正确;种群数量的K值会随环境条件改变而发生变化,因此图1中鹰种群数量的K值是可变的,B正确;图1中食物网只包括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分解者,图1中全部种群不能构成群落,C错误;狐和鹰都吃兔子和鼠,狐和鹰存在种间竞争关系,鹰捕食狐,二者存在捕食关系,D正确。
    10.B 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动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同时进行,相互依存,A正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生产者、消费者都有大部分能量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散失,故分解者含有的能量比生产者少,B错误;该生态系统为人工生态系统,故输入人工鱼塘的总能量除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还包括饲料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C正确。
    11.B 题意分析,生产者的同化量为A1,A1=B1+C1+D1+E1,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为C1,C1=E2+B2+C2+D2,B代表呼吸散失的能量,E代表流入分解者的能量,C代表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D表示各营养级生物现存量。能量D1的最终去向是流向分解者,A错误;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是同化量减去呼吸散失的能量,即C1+D1+E1,B正确;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C1A1×100%,C错误;能量传递效率不能提高,只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D错误。
    12.D 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的数量,a点后一段时间内种群个体数量先上升后下降,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该种群个体数量增多,待牧草减少后,该种群个体数量减少,最终结果K值减小,A正确;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灭虫,维持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害虫种群数量快速增长,达不到理想效果,B正确;图③中c点后该种群个体数量逐渐减少直至为0,表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C正确;若图②所示为发酵罐中酵母菌的数量,b点后的变化与生存空间、营养等因素有关,使得环境容纳量增加,D错误。
    13.C 根据题干信息“大坝在某河流上游建成后,河流下游的洪水脉冲消失,导致三角洲植被的迅速变化”可以推测,大坝建成后导致下游水位下降,原来下游只有灌木,而大坝建成后,出现了草本沼泽、湿草甸,所以图1是大坝建成后的情况,图2是大坝建成前的情况。图1中,不同地段植物的不同是由土壤湿度(水分多少)的变化引起的,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从图中可看出,虽然有水位波动,但植物仍然在生长(草本和湿草甸),群落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因此长期的水位波动提高了生态系统稳定性,B错误;从图中可看出,由于水位的波动,不同地段的植被种类不同,所以影响植被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水位波动,C正确;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及其非生物环境组成,群落包括其中的所有动植物和微生物,D错误。
    14.A 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遗传多样性,A错误。
    15.D 探究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对照组保持环境温度,实验组始终比对照组高4 ℃,最终实验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物量都降低,说明全球气候变暖会降低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生物量。池塘生物群落中不仅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种间竞争等其他种间关系,A错误;该池塘并不是理想的环境,某种水生生物被投入池塘后,受环境条件制约,其种群数量将呈“S”形增长,B错误;碳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错误;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升温导致该生态系统总生物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是温度升高,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固定的太阳能减少,同时呼吸作用增强,浮游植物积累的有机物含量减少,这样流入浮游动物的能量减少,导致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也下降,D正确。
    16.ABC 在a~b段,种群的数量增长,λ大于1,A正确;性别比例通过影响种群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D错误。
    17.ABD 铅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能沿食物链在生物体内聚集,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铅含量越高,A正确;铅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最终不会通过动植物呼吸作用、分解者分解作用返回非生物环境,C错误;依据“在煤燃烧、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铅会以微小颗粒被排放到大气中”可知,大气中铅的来源之一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所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加大清洁能源利用,可减少大气中铅的来源,D正确。
    18.B 该演替是在弃耕农田上发生的,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由于植物种类在增加,群落营养结构复杂化,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C正确;在次生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均发生了改变,D正确。
    19.AD 据图分析可知:碳足迹在生态足迹中所占比例最大,A正确。碳足迹表示扣除海洋对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所需的森林面积,B错误。草地足迹增加是由于城镇化发展对牛、羊肉等的需求增加;城镇化发展对木材、薪柴的需求增加会导致林地足迹增加,C错误。植树造林、绿色出行,降低对碳的需求,可以降低人均生态足迹,D正确。
    20.AB 该工程利用沼气池处理种植蔬菜产生的叶子、养殖猪产生的粪便和人产生的生活垃圾等,产生沼气和沼液,然后进行循环利用,在农村发展沼气有利于保护林草植被,有利于物质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体现了循环原理等,A、B正确;保持各组分比例合理,各组分之间构成有序的结构,体现整体原理,C错误;能量不能循环利用,沼气中的能量没有流入生物体内,D错误。
    21.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1)性别比例 b (2)10(2分) 1且是固定值,说明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分析图3,阴影部分可表示因环境阻力而被淘汰的个体部分。(1)图1中a表示性别比例,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b年龄结构。(2)前4年该林场松鼠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4~10年种群数量持续下降,第10~16年种群数量增加,故第10年松鼠的种群密度最低。第4~10年间种群数量下降,则出生率

    相关试卷

    202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 分子与细胞 全书综合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全册综合综合训练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遗传与进化 全书综合测评:

    这是一份生物本册综合习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人教版新教材 全书综合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本册综合课时练习,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