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Word版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海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海门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乐感文化”是李泽厚提出的,在其看来,中国的“乐感文化”是本民族所特有的一种文化模式。《论语》在中华民族民族性格塑造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不体现着中国“乐感文化”的诗性智慧。从《论语》来看,“乐感文化”有四重内涵。
第一,“乐生”的生命精神。《乡党》云:“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孔子出于本能地问人有没有伤亡,可以看出夫子对人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乐生”的生命精神也体现为强调自强不息、韧性奋斗。《子罕》讲:“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其实是在提醒我们只有在冰雪严寒这般恶劣的环境之中,才能磨砺人的意志,最大程度激发人的生命潜能。《论语》中“慎终,追远”(《学而》)的生命关怀也是这种“乐生”的生命精神的体现。中国人不仅较为重视此生此世的生命和意义,而且也重视死后的哀荣,因此要“慎终追远”。正是由于对此世间的“人伦日用”的无比眷恋与喜爱,才产生这种以“慎终”“追远”为核心的生命关怀。“乐感文化”是一种立足于此世间的文化。
第二,“乐群”的生存智慧。“乐感文化”以“一个世界”的预设为立足点,不构想超出此岸世界的天堂或地狱的存在。没有上帝天国可以依赖,只得靠个人的奋斗、靠人与人彼此之间相互扶持,为此中国人重视儒家所强调的忠、孝、礼、义、仁,强调人际和谐。正如季泽厚所言:“人处于‘与他人共在’的‘主体间性’之中。要使这‘共在’的‘主体间性’真有意义、价值和生命,从儒学角度看,便须先由自己做起。”我们要“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学而》),我们才会“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乐感文化”具有一种“乐群”的生存智慧。
第三,“乐观”的生活态度。“乐感文化”不提倡宗教信仰,认为没有上帝、天主可以依赖,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而对生活悲观失望,而是坚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卫灵公》),这种坚信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便体现为“乐观”的生活态度,体现为“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述而》),体现为“一草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瘫也》)。梁漱溟先生将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概括为“孔子生活之乐”,并对之闻释说:“一个人不过几十年顶多一百年的活头,眼看要老了!要死了!还不赶快乐一乐么?”
第四,“乐感”的人性追寻。“乐感文化”的导向是人的主体性的不断进步与满足,是寻求“人道”的不断完成,是在音乐和艺术的熏陶下达到对人生最高境界“天人合一”的艺术化把握。因之,当孔子问及曾点之志时,曾子答出“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霉,咏而归”(《先进》)的“曾点气象”。此一“乐感”的人性追寻,最终培养出理想型的“君子”,最终将中国“乐感文化”这一“文化一一心理”结构内在的诗性智慧完满呈现出来。
总之,“乐感文化”包含多重内涵,蕴含着丰富的学术价值。“乐感文化”的研究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摘编自张鹏举《从《论语》看“乐感文化”的四重内涵》)
材料二:
“忧患意识”说是徐复观提出的,牟宗三曾予阐释。他们认为,中国的人文精神躁动于般周之际,其基本动力便是忧患意识。周人从商革夏命和周革殷命的历史嬗变中,发现了吉凶成败与当事者行为有密切关系,及当事者在行为上应负的责任,从而形成了所谓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一种道德意识,是人确立其主体性之始,它引起人自身的发现,人自身的把握以及人自身的升进。
忧患意识在儒家思想体系中,最具特色的,在于一种居安思危的理性精神,诗云:“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要点全在一个“如”字上,术临深渊而如临,未履薄冰而如履,这才叫忧患意识;真的临深而履薄了,斯时需要的便不再是忧患意识,而恰恰是它的对立面——临危不惧、履险如夷、乐以忘忧之类的理智、情感和意志了。忧患并不在忱患者之中,倒是在它的对立面,在安乐者之中;一旦安于所安,乐于所乐,真正的忧患便开始了,临近了。
儒家所津津乐道的,是理性的快乐,《论语》以乐开篇。学而时习之悦,有朋远来之乐,人不知而不愠,便都是理性之乐。《孟子》有所谓君子的三乐,其“父母俱在、兄弟无故”即后来称之为天伦之乐者,是宗法制度所规范的乐。而最要紧的是“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之乐,这种与道合一、与天地同体的超越之乐便是他们的极乐。这种乐当然也不应独享,但又不是凡民可得与共,所以要“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那也是一乐,为同登乐土而服务的乐。进而言之,这种得道之乐,也正就是那念念不忘的修德之忧。
(摘编自庞朴《忧乐圆融——中国的人文精神》)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乐生”是基于对此世间无比眷恋与喜爱而尊重他人生命价值,强调自强不息、韧性奋斗,
重视“慎终追远”的生命精神。
B.“乐群”是基于“一个世界”的预设而强调人人“共在”的“主体间性”,重视彼此相互扶
持、轻视个人奋斗的生存智慧。
C.“乐观”是基于没有上帝、天主可依赖的观念和人生有限的事实,从而坚信“人能弘道”、
对生活不悲观失望的人生态度。
D.“乐感”是在音乐和艺术熏陶下实现人的主体性的进步与满足,进而完成“人道”,最终成
为理想型“君子”的人性追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对“乐感文化”的审视整体呈现由外在到内心、由当下而未来的思路,层次清晰。
B.材料二先追溯“忧患意识”的形成,然后着重论述儒家的忧患与快乐都是一种理性精神。
C.材料一谈“乐感文化”,材料二谈“忧患意识”,但两则材料对忧乐关系都有关涉。
D.两则材料都注重引述文献来阐释、佐证观点,但二者对文献的分析有粗疏与细致之别。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B.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汉乐府《薤露》)
C.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定风波》)
D.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材料二摘编自庞朴《忧乐圆融——中国的人文精神》,题目中“忧乐圆融”的内涵是什么?请根
据材料简要概括。(4分)
5.互联网时代,部分青年人休闲娱乐除了酒吧、歌厅以外,就是抱着手机打游戏、看视频、聊八卦
等等。有人认为这种娱乐至上、追求快感的泛娱乐化也是“乐感文化”的体现。你认同这种看法
吗?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6~9题。
深处的那些地方
李娟
唯一没有去过的地方是北面的那条山谷。我妈倒是常常去,从那里进山拾木耳。
但是有一次,她一大早就出去了,快晚饭的时候还不见回来。我们都很着急,外婆催着我去找,可让我到哪儿找去?这深山老林的,搞不好把自己也给弄丢了……但在家里等也不是个办法,总忍不住胡思乱想。于是就一个人踏进了那条山谷。
山谷口碧绿的斜坡上扎着一顶雪白的毡房子。有一个女人在毡房门口支着一口巨大的锡锅熬牛奶,不停地搅动着,奶香味一阵一阵荡漾过来。细下一嗅,又无影无踪,只有森林的松脂香气。
我本想绕过这个毡房子,却远远地就被那个女人看见了,她对身边的一个小孩说了几句话,那个小孩子就像颗小子弹似的笔直射了过来。我只好站住,等他射到近旁。
他在离我十来米远的地方停住,气喘吁吁,兴奋又认真地大声喊道:“你!干什么呢?”我指一下远处。
他又说:“你要喝茶吗?”我说谢谢,拒绝了。
他说:“你妈妈都来喝了茶,你为什么不来?”
这一带的牧民都认识我们,因为这一带只有我们一家汉人。“她去过你们毡房子吗?”
“嗯。”
“现在还在吗?”
“走了。”
“往哪里走了?”
他也指一下远处。
我对这个小孩笑笑,又冲着毡房子那边正在朝这边张望的女人挥了挥手,转身走了。这个小孩子此后却一直跟在我后面走。但一直没有靠近,始终隔着十多米的光景,不紧不慢地跟着。我想这个小孩子一定是太寂寞了。放眼望去,整条沟里似乎只住着他们一家人,连个小伙伴都找不到。于是又站住,转过身大声地喊住他,问道:
“喂——小孩!你多大了?”
一连问了好几遍,他才很不好意思地回答:
“七岁……”
“你是男孩还是女孩呀?”
他就一个劲儿地笑,再也不说话了。
“你过来,让我看一看,就知道你是男的还是女的。”
他一听,转身就跑。
我也笑着扭头走了。但过了好一会儿,都开始进森林了,回头一看,小家伙还在下面远远地、很努力地跟着。我摸了摸衣兜,刚好揣着几粒糖,便掏出来放在脚边一块石头上,冲下面喊了一声,往地上指了指,使他注意到糖,然后径直走了。
果然,这小孩再也不跟上来了。他走到放糖的地方就停下,坐在那块石头上慢慢地剥糖纸,慢慢地吃。从我站着的位置往下看,广浩的山林莽野,只有这么一个小人儿孤零零地坐在那里,小小的,单薄的,微弱的,安静的……以此为中心,四面八方全是如同时间一般荒茫的风景、气象……
这孤独会不会有一天伤害到他的成长?
那天,我在林子里转了一圈就回去了。那些更深处的地方实在令人害怕……我只站在山谷口上方的森林边踮足往里看了一会儿,山水重重——那边不仅仅是一个我不曾去过的地方,更是一处让人进一步逼近“永远”和转瞬即逝的地方……
深山里还会藏着什么呢?有时候我会反复地把玩着一块干净的茶色水晶,举起来对着阳光看。从那里面看到的情景实在没法令人大惊小怪,但实际上真的美丽极了。我看到光在水晶中变幻莫测地晃动,对面山上的森林和群山优雅地扭曲着,天空成了梦幻般的紫色。我又把它对着草原看,看到一个骑马的人从山谷尽头恍恍惚惚地过来了,整条山谷像是在甜美地燃烧。那人歪在马背上,在火焰丛中忽远忽近、忽左忽右地飘荡。我移开水晶,风景瞬时清醒过来似的,那个骑马的人也清晰无比,越走越近,后来像是对我挥了挥手,又像是没有。
我把水晶揣进口袋,坐在帐篷外的柴火垛上等了好一会儿。正午的阳光明亮炫目,四处安静不已,每一棵草都静止不动,似乎连生长都停止了。一只小瓢虫俯在一株青草的叶稍尖上,好长时间过去了都不曾移动一下。我伸出手指轻轻把它弹下来。这时风从指尖传来,手心空空的。我抬起头,那个骑马的人已经来到近前。他歪着肩膀,手边垂着鞭子,缓辔而行。这时我突然觉得天空的蓝,蓝得那样的惊人!不远处的森林力量深厚。
我活在一个奇妙无比的世界上。这里大、静、近,真的真实,又那么直接。我身边的草真的是草,它的绿真的是绿。我抚摸它时,我是真的在抚摸它。我把它轻轻拔起,它被拔起不是因为我把它拔起,而是出于它自己的命运……我想说的,是一种比和谐更和谐、比公平更公平、比优美更优美的东西。我在这里生活,与迎面走来的人相识,并且同样出于自己的命运去向最后时光,并且心满意足。我所感觉到的那些悲伤,又更像是一种幸福。
世界就在手边,躺倒就是睡眠。嘴里吃的是食物,身上裹的是衣服。在这里,我不知道还能有什么遗憾。是的,我没有爱情。但是我真的没有吗?那么当我看到那人向我走来时,心里瞬间涌荡起来的又是什么呢?他牙齿雪白,眼睛明亮。他向我走来的样子仿佛从一开始他就是这样笔直向着我而来的。我前去迎接他,走着走着就跑了起来——怎么能说我没有爱情呢?
每当我在深绿浩荡的草场上走着走着就跑了起来,又突然地转身,总是会看到,世界几乎也在一刹那间同时转过身去……
(选自《阿勒泰的角落》,有删节)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牧民热情好客,女人和小孩都热情邀请“我”喝茶的细节,展现了当地的人情美。
B.小孩一直跟着“我”走,这反映了他孤独寂寞,渴望与人交流、了解外面世界的心理。
C.文中的水晶具有象征意义,它的变幻莫测、扭曲、梦幻,表现了一个真实的、奇妙无比的世
界。
D.“我”在这里生活,与人相识,视悲伤为幸福,坦然接受一切,表达了作者达观通透的人生
态度。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用自我经历及对深山的思索架构整篇文章,在写景、叙事中流露出对自我、人生的思考,
蕴藉深沉。
B.本文细腻地描写阿勒泰地区广阔且苍凉的地域风貌,笔下景物呈现一种孤独、压抑、蛮荒的
状态。
C.文章结尾用多个问句,或设问或反问,以引起读者的注意,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中幸福与悲伤
的体悟。
D.文章用质朴真诚的语言对阿勒泰地区的人情风物进行描摹状写,营造了和谐、优美而充满
生机的氛围。
8.与小孩的相遇与交流,使“我”对孤独的认识产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9.李娟曾获“在场主义散文奖”,组委会评价其散文“以无可替代的个人视觉,抒写大地肌肤深处的秘密和生之爱恋”。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5题。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子不予我,不得归。”太子曰:“臣有傅,请追而问傅。”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人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楚王告慎子曰:“齐使来求东地,为之奈何?”
慎子曰:“王明日朝群臣,皆令其献计。”上柱国子良入见。子良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请与而复攻之。与之,信;攻之,武。臣故曰与之。”子良出,昭常入见。昭常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臣故曰勿与。常请守之。”昭常出,景鲤入见。景鲤曰:“不可与也。虽然,装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景鲤出,慎子入。王以三大夫计告慎子曰:“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慎子对曰:“王皆用之!”慎子曰:“臣请效其说,而王且见其诚然也。王发上柱国子良车五十乘,而北献地五百里于齐。发子良之明日,遗昭常为大司马,令往守东地。遣昭常之明日,遣景鲤车五十乘,西索救于秦。”王曰:“善。”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攻东地,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有改动)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土曰/敬献地五百里/
B.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
C.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
D.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
11.下列各项课内加点的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争宠而心害其能(嫉妒)(《屈原列传》) ②幸蒙其赏赐(有幸)(《苏武传》)
③日薄西山(迫近)(《陈情表》) ④抑本其成败之迹(探究)(《伶官传序》)
⑤追亡逐北(向北)(《过秦论》) ⑥而母立于兹(你的)(《项脊轩志》)
⑦逆以煎我怀(预料)(《孔雀东南飞》) ⑧士也罔极(尽头)(《氓》)
A.①③④⑥⑦ B.①②④⑤⑦ C.①③⑤⑥⑧ D.②③④⑥⑧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质,古代派往敌国或他国做人质,质子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外交策略之一。
B.薨,是古人对死的一种讳称,《礼记·曲礼》中记载:“天子死曰薨,诸侯死曰崩。”
C.上柱国,保卫国都之官,自春秋起为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后引申为一种荣誉称号。
D.万乘,即一万辆兵车。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乘。“千乘”“万乘”是军事实力的象征。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楚襄王欲返回楚国,齐王阻挠并且趁机索取楚国东部五百里土地。楚襄王向慎子问计,慎
子建议楚亵王割地回国,这也是无奈之下做出的暂时让步。
B.齐国派兵车五十乘,来楚国索取五百里东地。子良认为楚襄王作为国君,割让承诺的土地是
诚信,再攻打齐国体现楚国的不示弱。
C.昭常不同意楚襄王割地与秦,他认为土地广大辽阔的国家才可以称得上万乘之国;景鲤认为
楚国力量过于单薄,需要借助秦国军事力量威胁齐国。
D.子良向齐国表明楚国信守承诺的态度,而昭常假托王命守卫东地,加上秦军压境并指责齐
国行为不当,齐王心生畏惧,最终无功而返,楚国保全东地。
14.把下列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3分)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陈情表》)(3分)
(3)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苏武传》)(3分)
15.慎子建议楚襄王采用三子建议,子良、昭常和景鲤三人职责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6~17题。
和萧判官东夫韵寄之
杨万里
湘江晓月照离裙,目送车尘至欲晡。
归路新诗合千首,几时乘兴更三吾①?
眼边俗物②只添睡,别后故人何似臞③?
尚策爬沙④追历块⑤,未甘直作水中凫!
【注】①三吾:永州有浯溪、吾亭和悟台,称为“三吾”,代指永州,杨万里时任永州零陵县
丞。②俗物:对世俗庸人的鄙称。《世说新语·排调》记载:嵇康、阮籍、山涛等在竹林酣饮,王戎后至,阮籍便说:“俗物已复来败人意!”③臞(qú):消瘦。④爬沙:形容螃蟹行走很迟钝。⑤历块:形容良马行走神速。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点明写作缘由,“湘江晓月”既交代了送别的地点、时间,又渲染出离别氛围。
B.接着写诗人久久目送友人的车马扬尘离去,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二人友情之深厚。
C.颔联写诗人在归途中作诗千首,用语夸张,更加突显对友人再次乘兴来访的期待。
D.第五句写友人离开后,诗人感觉身边尽是“俗物”,以此反衬出友人的高洁风雅。
17.南宋张锰曾这样评价杨万里:“目前言句知多少,罕有先生活法诗。”是说杨万里诗作师法自然,饶有活趣,融通情思,如何理解这一观点?请结合本诗尾联进行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8.(1)《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用“ , ”两句鲜明而深刻地揭
示了人们常常被细微之事困扰的道理。
(2)在《蜀道难》中,李白用“ , ”两句概括了五丁开山而殒命、
终于打通艰险蜀道的故事。
(3)贾谊《过秦论》中,“ , ”两句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派遣得力
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4)杜甫《蜀相》中,“ , ”两句,借对祠堂庭字景色的描写,抒
发凭吊情怀。
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小题。
今年1月,美国北密歇根大学哲学教授安东尼·奥曼向《纽约时报》提到,他收到一份班级中最好的论文,段落简洁,举例恰当,论据严谨,令人疑窦丛生。随后对这位学生进行了调查,学生承认,文章是ChatGPT写的。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ChatGPT的重要性不亚于互联网的发明。而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也曾称赞,“ChatGPT好得吓人,我们离强大到危险的人工智能不远了。”
和其他聊天机器人相比,ChatGPI显示出了要高的“情商”。它可以回答用户的追问,能承认错误,并且( ),不断调整答案。问它“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这句话是哪部著作的开篇,正确答案是 ① ,而它的回答是《山海经》;被提醒错误后,它很快道歉并调整答案:《封神榜》。再次追问,它说,女娲炼石补天是一个( )的传说,出现在多个文献中,因此,没有一个确定的出处。
有人认为,ChatGPT目前在三个地方有价值,它能帮用户生成一段内容作为初稿,例如邮件、短新闻等。第二个价值是可以给用户提供启发和灵感。第三个价值就是娱乐。如果有人希望它提供知识并对此( ),最好不要这样做,因为 ② 。
19.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0.按要求在文段横线处填写内容。(4分)
①处请填写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词是书名;
②处请填写一个否定句。
21.下列选项中引号的用法与文中画波浪线处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B.支撑外贸稳中向好的积极因素正在集聚,我国全球贸易运行“稳定器”的作用更加凸显。
C.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让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D.春节期间,一款名为“加特林”的烟花占据了全网注意力,它因射速快、火力猛而得名。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小题。
面对风云变幻、世事喧嚣,作家学者们像一棵棵树,紧紧抓住脚下的土地,沉静下心,坚持读书写作,坚持参加各类文学活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文学是阳光雨露,是人间烟火,是坚定我们内心的精神支柱,因而是一切一切的底蕴和基石。
22.文中面横线的句子在语言表达上既形象生动,又准确严谨。请联系句子内容进行赏析。(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当代青年需具备“批判意识”,质疑、否定,冲破藩篱,打破陈规是青年人的将号。“批判意识”有助于个人理性提升,促进社会进步。
有人认为,当代青年应培养“建设心态”,青年作为新锐力量,能够不回避问题,并为问题的解决提出自己的方案,更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改善。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海门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1.C。解析:A是尊重人的个体生命价值,不仅是“他人”,也包括自己。B并不轻视个人奋斗,
原文是“靠个人的奋斗、靠人与人彼此之间相互扶持”。D“音乐和艺术的熏陶”是“达到对人
生最高境界‘天人合一’的艺术化把握”的条件,与“实现人的主体性的进步与满足”“完成人
道”没有必然联系。
2.B。解析:着重论述的是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忧乐圆融一体的关系。
3.A。解析:体现的是幽居独处的清寂恬淡,与材料一无关。B体现慎终的生命关怀。C体现乐观
精神。D既体现自强不息的生命精神,也体现主体性的不断进步与满足。
4.①忧患在安乐者之中,开始于安乐;②得道之乐就是修德之忧。
5.不认同。①乐感文化是一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智慧与精神,导向人的主体性的不断进步与满
足:而泛娱乐化是及时行乐,肤浅席俗甚至消极。②乐感文化追求的是理性之乐,与忧患意识圆
融一体;而泛娱乐化追求的是感官快乐,娱乐至上,缺乏忧患意识。
6.C。解析:C.“表现了一个真实的、奇妙无比的世界”错,“我”透过水晶,看见有一个骑马的
人向“我”走来,笔直地向着我而来,是虚写。故选C.
7.B。解析:B.“笔下景物呈现一种孤独、压抑、蛮荒的状态”错,由“细下一嗅,又无影无踪,
只有森林的松脂香气”“我身边的草真的是草,它的绿真的是绿”可知,阿勒泰地区虽广阔且苍
凉,但仍富有生机。故选B。
8.①相遇前,“我”在孤独中仔细倾听,享受孤独带给“我”的丰富的体验;相遇与交流后,我认
识到孤独可能会伤害到孩子的成长。②我与孩子的相遇与交流,使我对孤独的认识超越了个人主
观的体验,有了哲学的意味,孤独即渺小,孤独又是在时间一般荒茫的风景与气象中呈现的永恒。
9.①本文以“我”的亲身经历写“我”最原始的独特感受:②“大地肌肤深处的秘密”,指作者发
现阿勒泰的广袤山川的美丽、深厚和奇妙无比:③“生之爱恋”指在广袤山川下更真实、直接地
感受到了生命的孤独以及幸福。
10.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献给他土地,这是为了安身啊。因为吝啬土地而不为死去的父亲送葬,这是不义的行为。所以我说献给他土地对你更有利。太子到齐国宫中,告诉齐王说:“敬献土地五百里。”“死父”为“送”的宾语,应在其后断开,排除AC;“便”是“有利”“适宜”的意思,是“献之”的谓语,“太子入”是主谓结构,应与“便”后断开,排除B。故选D。
11.A.②幸蒙其赏赐(希望)(《苏武传》)⑤追亡逐北(败逃的军队)(《过秦论》)⑧士也罔
极(准则)(《氓》)
1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天子死曰薨,诸侯死曰崩”错误,《礼记·曲礼》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故选B。
13.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昭常假托王命守卫东地”错,昭常是奉楚襄
王之命驻守东地,子良说昭常假托王命只是托辞。故选D。
14.(1)昭常回应齐国使者说:“我掌管守卫东地,将会与东地共存亡。”(一句一分。)
(2)臣想接受诏命赶路(就职),但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沉重,想姑且迁就私情,但向上申诉不被许可。(日笃,苟顺,告诉,各一分。)
(3)单于让卫律审理这个案件,张胜听说后,担心以前与虞常的谈话泄露,把情况告诉了苏武。(治其事,发,以状语武,各一分。)
15.子良向北到齐国进献五百里土地;昭常率兵驻守东地;景鲤西行向秦国求取救援。
16.C。解析:C.“额联写诗人在归途中作诗千首”错误。颔联承接首联,诗人想象友人在归途中应该能够作诗千首,用夸张的手法赞美友人敏捷的才思与高雅的情趣。
17.①尾联写诗人愿驱策行走迟钝的爬沙螃蟹追赶行走神速的良马,不愿做水中的野鸭,描写生活中的事物,形象生动;②诗人采用比喻,用“爬沙追历块”比喻鞭策自己向友人学习,又说自己不甘做“水中凫”,活泼有趣;③诗人借物抒怀,抒发了对友人的赞美之情,以及自己不甘平庸、积极进取的高远志向。
18.(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4)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19.①知错必改(知错能改);②历史悠久(家喻户晓、广为流传、耳熟能详);③深信不疑
20.①曹雪片的《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②你不能确定它的准确性。
21.B。解析:划波浪线处和选项中的引号的作用均是特殊含义。A项强调;C项反语;D项特定称谓。
22.①形象生动:以博喻修辞(或比喻和排比)来诠释对文学的理解,以“阳光雨露、人间烟火、支柱、基石”作为喻体,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语言表达显得形象生动;②准确严谨:前三个分句分别从自然、社会、自我三个层面进行诠释,第四个分句阐释了文学的意义和价值,以“因而”一词表明前因后果的逻辑关系,关系表述准确严谨。
参考译文:
楚襄王为太子的时候,在齐国做人质。楚怀王去世,太子向齐王辞行,请求回国即位。齐王阻止说:“给我楚国东部土地五百里,我就放你回去。你不给我,你就不能回去。”太子说:“我有一位老师,我回去问问他。”太子师傅慎子说:“献给他土地,这是为了安身啊。因为吝啬土地而不为死去的父亲送葬,这是不义的行为。所以我说献给他土地对你更有利。”太子到齐国宫中,告诉齐王说:“敬献土地五百里。”齐王这才放楚太子回国。楚太子归国后,即位为楚王。齐国派出兵车五十乘,来楚国索取东地。楚王问慎子:“齐国使者来索取东地,怎么办?”慎子说:“大王明天召见群臣,让他们提出自己的意见。”上柱国子良进宫拜见楚王。子良说:“大王不能不给他。大王说话一言九鼎,许诺了万乘大国齐国而又不给,这是言而无信,以后也没法跟诸侯订立盟约。我认为先割让东地,然后再攻打下来。割让土地,这是讲诚信;攻打齐国,这是不示弱。所以我说把东地给齐国。”子良出来,昭常进宫拜见楚王。昭常说:“不能给(东地)啊!所谓万乘之国,是因为土地广阔才被称为万乘之国。现在失去了五百里东部土地,是丢失了东部一半的土地。这样楚国就只有万乘之名,却没有千乘兵车的实力,这样不行。所以我说不能给它。我请求去守卫那里。”昭常出来,景鲤进宫去见楚王。景鲤说:“不能给(东地)啊。即使这样,楚国不能独自守住东地,我请求西行向秦国求取救援。”景鲤出来,慎子进宫拜见楚王。楚王把三个大臣出的主意都告诉了慎子,说:“我用他们三人谁的计策呢?”慎子回答说:“大王都用。”慎子说:“请您听我解释,而大王将会看到确实应该这样做。大王派上柱国子良率领兵车五十乘,向北到齐国进献五百里土地。在派出子良的第二天,派昭常为大司马,命令他去守卫东地。在派出昭常的第二天,派景鲤率领五十乘兵车,向西到秦国求救。”楚王说:“这方法很好。”子良到齐国去,齐国派使者率领军队去接收东地。昭常回应齐国使者说:“我掌管守卫东地,将会与东地共存亡。”齐王对子良说:“您来献地,昭常却守卫东地,这是怎么回事呢?”子良说:“我是亲自从我们大王那里接受命令,来向您进献东地。昭常守卫东地,这一定是昭常伪造我们大王的命令,请您攻打他。”齐王大举兴兵攻打东地,讨伐昭常。还没有到达东地的疆域,秦国已经派了五十万大军到了齐国西部边境,说:“你们阻止楚国太子不让他归国,这是不仁;现在又想夺取楚国五百里东地,这是不义。”齐王对秦国的举动十分害怕。于是就请子良向南返回楚国讲和,向西派使者到秦国和解,以此来解除齐国的祸患。楚国不费一兵一卒,却保全了东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海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海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