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五年级下册牧场之国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牧场之国》是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的一篇散文。这是一篇兼具诗的节奏和意境的散文,将荷兰牧场上动物的悠闲与安详、人们的平和与从容,用生动细腻的语言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感受到了荷兰牧场的生动之美、宁静之美。
课文的语句优美舒缓,富有节奏,充分表现了荷兰牧场的诗情画意,描写牧场上动物们富有情趣的生活,语言生动,值得细细品味。行文思路上,作者用一条鲜明的情感线索贯穿始终。“这就是真正的荷兰。”重复出现了四次,一咏三叹,反复强调,情感逐次加深,最后以这句话结尾,留下无穷的回味。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描写牛、马、羊等动物语句中的情趣。
学习作者对荷兰牧场特点的写作手法,并试着介绍自己的家乡。
感受荷兰牧场的风光之美,体会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描写牛、马、羊等动物语句中的情趣。
学习作者对荷兰牧场特点的写作手法,并试着介绍自己的家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学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马克·吐温游览了威尼斯,知道了威尼斯的小艇是轻巧灵活的,小艇成为了威尼斯具有标志性的事物。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卡雷尔·恰佩克的《牧场之国》。(出示荷兰风车图片)
1.你们是从哪里看出这是荷兰的?风车是荷兰的标志性事物,荷兰不仅有风车,还有运河、郁金香,更有牧场。所以它被称为“牧场之国”。2.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引学
1.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个句子从整体向我们概括了荷兰的风貌。
2.指名学生读句子。虽然荷兰被誉为水之国,花之国,但是作者在游览了荷兰之后却对荷兰的牧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学生再读句子。
三、师生共学
1.出示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自由读文并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牧场的什么?
2.你从这一段话中感受到了牛的什么特点?(可以从本段的词句中去体会。)预设:(1)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学生读句子,谈自己的感受(从牛的花色、种类谈感受)(2)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学生读句子,谈自己的感受。a:牛吃草有什么特点?(专注)b: 你能想想它为什么能够这么专注吗?c:作者说牛思考,这可真有意思,请你想一想,牛可能思考什么呢?(3) 牛犊还未长大,却有了端庄的仪态。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威严。 学生读句子,谈自己的感受a:这一句给牛赋予了人的神态,我们把这种写法称为什么?板书:拟人b: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c:端庄的仪态是什么样子的?你能做一做动作吗?带着端庄的仪态学生再读句子。d:那么除了牛,作者还写了牧场上的什么?e:在这片牧场上是怎样的草?(4)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生:“丝绒般的草,我从这个句子中感受到牧场的草长得特别好,特别多,我觉得牧场上的牛一定生活得特别的好。a:丝绒是指表面有绒毛,特别柔软,富有光泽的面料,说到这,让你想到了什么?b:这个句子把草原上的草比作丝绒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让我们感受到了牧场草的茂盛。板书:比喻
3.此时,你感受到了荷兰牧场的什么特点?(自由,舒适,安闲,幸福,安静…)板贴词语
4.所以在作者的眼中,真正的荷兰就是——(自由的,舒适的,安闲的,幸福的…)小结:这个自然段中作者先写牛群再写不同情态不同大小的牛,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也让我们的眼前仿佛呈现了一幅牛群吃草时的绝美画面。下面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看一看吧。
5.播放牛群视频
6.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带着感受配乐读文。
四、合作品学
出示小组学习提示并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出示课件
- 自主学习默读课文第3-5自然段,你感受到荷兰牧场的什么特点,圈出关键词。
- 合作探究(1) 交流:荷兰牧场有什么特点?(2) 探究: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体现这些特点的?(3) 朗读:通过朗读,读出荷兰牧场悠闲、宁静的特点
- 组长进行汇报交流,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预设生:我们小组找到的句子是“辽阔无垠的原野…主人和公爵。”我们画出的关键词是“主人和公爵”“公爵”是指王室中爵位最高的人,这个句子中却用来形容牧场上的马,在这片牧场上没有人能够约束它们,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让我们感受到了荷兰牧场自由的特点。师:是啊,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骏马在牧场上生活的状态,让我们读起来别有一番情趣。
预设生:我们小组找到的句子是“在绿色的草原上…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我们画出的关键词分别是“悠然自得,表示赞许,安闲”这一段通过对绵羊,猪群,小鸡和长毛山羊的描写,给动物们都赋予了人的神态,让我们感受到了荷兰牧场的安闲。师:这么有趣的句子读起来一定特别有意思,老师也想试试,我们合作读一读好吗?(师生合作读文)
预设生:我们小组找的句子是“金色的晚霞…又是一片寂静。”我们画的关键词是“寂静”这一句话是对牧场环境的描写,从这句话中让我感受到了荷兰牧场的静。a.关于这一句如果给你静止和运动两个词语让你对这句话进行描述,你会选择哪一个?学生交流讨论。b.这句话同学们似乎存在歧义,你是怎么想的?小结:像这样在对景物的描写中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结合起来的写法称为动静结合。教师板书:动静结合c.那么你还能在这一段中找到类似的句子吗?
预设生:“车船过后…平静。”这一句前面描写的是动态的景象后面描写的是静态的景象。通过这句话我们感受到了荷兰牧场的平静。总结:以上几个小组的汇报用词准确,分析到位,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以上几个小组。作者通过对荷兰牧场动物和环境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荷兰牧场宁静的特点。在作者的眼中,真正的荷兰就是舒适,自由,悠闲,幸福,宁静的…在作者24岁那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的祖国捷克在战争过后变得满目疮痍,当他来到荷兰,他却感受到了舒适,自由,悠闲…所以作者才会一次又一次的感慨道——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板书:真正的荷兰
五、拓展延学
1.单元导语中要求我们“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最美还是故乡景,请你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给即将从外地前往八宝旅游参观的人们当一回讲解员,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吧。
2.学生练写
3.学生交流,师生共评
教学反思
《牧场之国》是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五年级上学期已经引导学生初步体会课文中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其表达效果。而本文是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主要描写了荷兰美丽、幽静的牧场风光。课文语句优美舒缓,富有节奏。文中还反复出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以一咏三叹的方式,表达对荷兰牧场的赞美。
导入环节我出示一张荷兰风车图片,让学生知道风车是荷兰的标志性事物。接下来我让学生初读课文后找出文中从整体概括课文内容的句子并指导朗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作者笔下荷兰牧场的特点,我采取先引学后共学的方式。以课文中的第2自然段为例,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谈感受、体会修辞手法带来的妙处,感受荷兰牧场美丽、舒适、自由的特点。
每个学生对文本的解读都是独特的,因此每个孩子对荷兰牧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利用大屏出示小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习第3-5自然段。从各个小组长的汇报结果来看,大部分小组成员间的学习都是高效的。在教师引导学习和学生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真正的荷兰也就有了深入感受,也对文中反复出现的“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有了自己的理解。然后我对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补充,使学生走近作者的同时也进一步领会作者写作意图。
荷兰的牧场极具代表性,在学习这篇课文后,我设置了一个新的学习任务:试着为外地游客做家乡讲解员。这个学习任务的设置一方面使学生将本课中习得的方法在真实情境去运用,另一方面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让教学的生活味更浓了。
反思本节课,遗憾的是对学生的朗读指导稍有欠缺。在教学时, 应该放手放学生反复朗读、自由品评,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深悟表达之妙、语言之美。其次,在最后“为家乡当讲解员”的环节中学生们都能很好地利用本节课学习的写法介绍自己的家乡。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对习作片段进行精准评价,将写作技法内化于心,就会景上添花,更上层楼。
单元统整,任务驱动,注重情境,强化运用,这是新课标对教学的新要求,我将以此为努力方向,做春起之苗,奋发有为。
小学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牧场之国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牧场之国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人教部编版牧场之国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牧场之国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检查预习,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感悟,体会含义,总结全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