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适用2023年高中生物北师大版必修2全册课后习题(30份)
新教材适用2023年高中生物第5章遗传信息的改变测评A北师大版必修2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3年高中生物第5章遗传信息的改变测评A北师大版必修2,共13页。
第5章测评(A)(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婴儿不能消化乳糖,经检查发现他的乳糖酶分子中有一个氨基酸发生了改变,导致乳糖酶失活,其根本原因是( )。 A.缺乏吸收某种氨基酸的能力B.不能摄取足够的乳糖酶C.乳糖酶基因中至少有一个碱基对改变了D.乳糖酶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缺失了答案:C解析:乳糖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由乳糖酶基因控制合成,故导致乳糖酶失活的根本原因是乳糖酶基因发生突变,排除A、B两项。又因乳糖酶分子中只是一个氨基酸发生了改变,其他氨基酸的数目和顺序都未变,故不可能是乳糖酶基因的一个碱基对缺失,因为若缺失一个碱基对,则突变位点后的氨基酸都会发生改变,排除D项。2.某基因的一个DNA片段中的a链在复制时一个碱基G被替换为碱基C,该基因复制3次后,发生突变的基因占该基因总数的( )。A.100% B.50%C.25% D.12.5%答案:B解析: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以DNA的a链为模板复制的子代DNA分子中,都存在突变基因;以a链的互补链为模板复制的子代DNA分子都是正常的。因此,在子代DNA分子中,正常基因和突变基因各占一半。3.下列为大肠杆菌某基因的一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的碱基序列,以下变化对该基因所控制合成的多肽(以此链为模板)的氨基酸序列影响最大的是(不考虑终止密码子)( )。A.第6位的C被替换为TB.第9位与第10位之间插入1个TC.第100、101、102位被替换为TTTD.第103位被替换为T答案:B解析:A、C、D三个选项中的碱基都是被替换,只影响替换处的碱基序列,一般影响较小;第9位与第10位之间插入1个碱基T后,插入位点后的碱基序列都发生改变,插入位点以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可能都发生改变。4.图5-A-1中能表示基因型为BBBbDDdd的某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的是( )。图5-A-1答案:B解析:由基因型为BBBbDDdd可以推测体细胞中每组同源染色体有4条,B项符合。5.下列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了片段B.生殖细胞中增加了1条染色体C.2N和N的两个配子结合,发育成3N的个体D.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了片段答案:D解析: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交换属于基因重组,不属于染色体变异,而A项属于染色体的结构变异,注意二者的区别。B、C两项属于染色体的数目变异。6.图5-A-2所示为四个遗传系谱图,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图5-A-2A.四图都可能表示白化病遗传的家系B.乙家系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基因携带者C.肯定不是血友病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D.丁家系中这对夫妇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是1/4答案:C解析:从题图中可以判断甲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为(常染色体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丙一定不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丁家系中这对夫妇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为(1/4)×(1/2)=1/8。7.野生型枯草杆菌与某一突变型枯草杆菌的差异见下表:枯草杆菌核糖体S12蛋白第55~58位氨基酸序列链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野生型-P-K-K-P-能0突变型-P-R-K-P-不能100注:P表示脯氨酸;K表示赖氨酸;R表示精氨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枯草杆菌具有链霉素抗性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C.突变型枯草杆菌的产生是碱基对的缺失所致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答案:A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野生型枯草杆菌和突变型枯草杆菌的S12蛋白中第56位氨基酸不同,最终导致突变型枯草杆菌能在含链霉素的培养基上存活,所以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枯草杆菌具有链霉素抗性,A项正确。核糖体是进行翻译的场所,所以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枯草杆菌的翻译功能,B项错误。因为野生型枯草杆菌和突变型枯草杆菌的S12蛋白中第55、57、58位氨基酸都相同,所以突变型的产生最可能是碱基对的替换所致,C项错误。由题干信息不能推断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D项错误。8.图5-A-3为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和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5-A-3A.图示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B.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C.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变化说明基因突变是随机和定向的D.突变基因必将传递给子代个体答案:B解析: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A项错误。从突变1处发展到突变4处,说明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B项正确。题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变化说明基因突变是随机和多方向的,C项错误。突变基因若发生在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则有可能传递给子代个体,若发生在体细胞增殖过程中,则一般不传递给子代个体,D项错误。9.图5-A-4中甲、乙两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5-A-4A.个体甲的变异对表型无影响B.个体乙的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C.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D.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表型无异常答案:B解析:个体甲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个体乙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两种变异都可能会对表型有影响,A、D两项错误。由于个体乙的染色体出现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个体乙的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B项正确。个体甲缺失了e基因,ee基因型不出现,所以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不是3∶1,C项错误。10.下列关于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②只含有一个染色体 ③只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④体细胞中只含有一对染色体 ⑤由未经受精作用的配子发育成的个体是单倍体A.③⑤ B.④⑤ C.①④ D.②⑤答案:A11.经X射线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种,其后代中出现了几株开白花的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白花植株的出现是对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有利于香豌豆的生存B.X射线不仅可引起基因突变,也会引起染色体变异C.通过杂交实验,可以确定开白花的植株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D.观察白花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可确定是不是可遗传变异答案:A12.图5-A-5中,甲、乙为两种果蝇(2N)的各一个染色体组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5-A-5A.甲、乙杂交产生的F1能正常进行减数分裂B.甲发生染色体交叉互换形成了乙C.甲、乙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相同D.图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答案:D解析:乙的性染色体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因此甲、乙杂交产生的F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两条性染色体不能联会,不能正常进行减数分裂,A项错误。甲到乙的变化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项错误。由于发生了倒位,甲、乙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不同,C项错误。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D项正确。13.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及部分个体基因型如图5-A-6所示,A1、A2、A3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图5-A-6A.Ⅱ-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1/4B.Ⅲ-1基因型为XA1Y的概率是1/4C.Ⅲ-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1/8D.Ⅳ-1基因型为XA1XA1的概率是1/8答案:D解析:Ⅱ-2为女性,根据双亲的基因型判断,Ⅱ-2的基因型及其概率为1/2XA1XA2、1/2XA1XA3,A项错误。Ⅲ-1为男性,其Y染色体来自Ⅱ-1,其X染色体来自Ⅱ-2,则Ⅲ-1的基因型为XA1Y的概率为(1/2)×(1/2)+(1/2)×(1/2)=1/2,B项错误。Ⅱ-3的基因型及其概率与Ⅱ-2相同,为1/2XA1XA2、1/2XA1XA3,又因为Ⅲ-2为女性,则Ⅲ-2的基因型及其概率为1/2XA1XA2、1/4XA2XA2、1/4XA2XA3,C项错误。Ⅳ-1为女性,基因型为XA1XA1的概率为(1/2)×(1/2)×(1/2)=1/8,D项正确。14.人类(2N=46)14号与21号染色体二者的长臂在着丝粒处融合形成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该染色体携带者具有正常的表型,但在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其细胞中形成复杂的联会复合物(如图5-A-7所示)。在进行减数分裂时,若该联会复合物的染色体遵循正常的染色体行为规律(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关于平衡易位染色体携带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图5-A-7A.观察平衡易位染色体也可选择有丝分裂中期细胞B.男性携带者的初级精母细胞含有45条染色体C.女性携带者的卵子最多含24种形态不同的染色体D.女性携带者的卵子可能有6种类型(只考虑图中的3种染色体)答案:C解析: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是观察的最佳时期,因此可以选择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观察平衡易位染色体,A项正确。正常男性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其中一条14号染色体和一条21号染色体融合为一条染色体(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故平衡易位染色体携带者的染色体数目为45条,B项正确。减数分裂时联会复合物中的3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机分配到两极,任意2条染色体进入同一个配子中,剩余的1条染色体进入另一个配子中,因此女性卵子中最多含有21+2=23(种)形态不同的染色体,C项错误。女性携带者的卵子类型可能为(14)、(21和14/21)、(21)、(14和14/21)、(14/21)、(14和21)这6种类型,D项正确。15.2N→4N→3N可以表示利用二倍体西瓜(2N)培育出三倍体无子西瓜(3N)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染色体数目从4N→3N培育过程中需要使用秋水仙素B.三倍体西瓜之所以无子,是因为不能正常完成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C.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变异D.三倍体无子西瓜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答案:B解析: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4N→3N表示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培育出三倍体西瓜的过程,该过程中不需要使用秋水仙素,A项错误。三倍体西瓜无子的原因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很难形成可育配子,因此不能正常完成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B项正确。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应用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C项错误。三倍体无子西瓜是用四倍体的西瓜作母本,二倍体的西瓜作父本,经过受精作用培育而来的,D项错误。16.囊性纤维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对夫妇均表现正常,丈夫有一个患该病的弟弟,妻子的母亲患病,家庭的其他成员中无该病患者。如果他们向医生咨询他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有多大,医生会告诉他们( )。A.“由于你们俩的亲属都患有该病,因此你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1/9”B.“你们俩只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不会影响到你们的孩子”C.“你们俩没有一人患病,因此你们的孩子也不会有患病的风险”D.“根据遗传系谱图分析,你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1/6”答案:D解析:假设相关基因用A、a表示,据“某对夫妇均表现正常,丈夫有一个患该病的弟弟,妻子的母亲患病,家庭的其他成员中无该病患者”分析可知,这对夫妇中丈夫的基因型为1/3AA、2/3Aa,妻子的基因型为Aa,因此他们所生子女患病的可能性为(2/3)×(1/4)=1/6,故选D。17.图5-A-8为利用纯合高秆(D)抗病(E)小麦和纯合矮秆(d)染病(e)小麦快速培育纯合矮秆抗病小麦(ddEE)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图5-A-8A.图中进行①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B.②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③过程进行的细胞分裂为减数分裂D.④过程的实施中通常利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答案:C解析:③过程是花药离体培养,细胞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18.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马(2N=64)和驴(2N=62)的杂交后代骡子是不育的,而雄蜂是可育的B.单倍体育种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单倍体种子C.二倍体植物的花药离体培养能得到叶片和果实较小的单倍体植株D.三倍体西瓜不结果的性状可以遗传,它是一个新物种答案:A解析:马和驴的杂交后代骡子的染色体数目为63条,是高度不育的,而雄蜂通过假减数分裂过程,可产生正常的配子,故是可育的,A项正确。单倍体育种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幼苗,B项错误。二倍体植物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无种子,故无果实,C项错误。三倍体西瓜不结果的性状可以通过无性繁殖遗传,由于其不能产生种子,因而是不可育的,不是一个新物种,D项错误。19.Fabry 病是一种遗传性代谢缺陷病,由编码α-半乳糖苷酶A的基因突变所致。图5-A-9是该病的某家系遗传系谱,检测得知该家系中表现正常的男性均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图5-A-9A.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Ⅲ-2一定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C.可通过测定α-半乳糖苷酶A的活性来初步诊断该病D.通过基因诊断可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此病答案:B解析:已知该家系中表现正常的男性不携带致病基因,而Ⅱ-2患病,说明Ⅱ-2的致病基因只来自Ⅰ-2,说明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项正确。正常基因用A表示,致病基因用a表示,则Ⅰ-1的基因型为XAY,Ⅰ-2的基因型为XAXa,Ⅱ-3的基因型为XAXA或XAXa,Ⅱ-4为XAY,则Ⅲ-2有可能含有致病基因,B项错误。由题意知,编码α-半乳糖苷酶A的基因突变导致Fabry病,故该病可通过测定α-半乳糖苷酶A的活性进行初步诊断,C项正确。该病由基因突变引起,可通过基因诊断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该病,D项正确。20.通过羊膜穿刺术等对胎儿细胞进行检查,是产前诊断的有效方法。下列情形一般不需要进行细胞检查的是( )。A.孕妇妊娠初期因细菌感染引起发热B.夫妇中有核型异常者C.夫妇中有先天性代谢异常者D.夫妇中有明显先天性肢体畸形者答案:A解析:孕妇妊娠初期因细菌感染引起发热,没有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不需要进行细胞检查。夫妇中有核型异常者,则胎儿的核型可能会发生异常,需要通过羊膜穿刺术等对胎儿细胞进行检查。夫妇中有先天性代谢异常者,可能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因此需要进行细胞检查。夫妇中有明显先天性肢体畸形者,可能是先天性遗传病,因此需要进行细胞检查。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10分)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图5-A-10所示的三组实验:图5-A-10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A组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 ,F2矮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 (2)Ⅰ、Ⅱ、Ⅲ三类矮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 类。 (3)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 组,原因是 。 (4)通过矮秆抗病Ⅱ获得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 。获得的矮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 (5)在一块高秆(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秆小麦。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矮秆性状出现的可能原因(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 。 答案:(1)自交 2/3(2)Ⅱ(3)C 基因突变频率低且具有多方向性(4)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100%(5)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杂交,若子一代为高秆,子二代高秆∶矮秆=3∶1(或出现性状分离),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否则,矮秆性状是环境引起的。或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种植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若两者未出现明显差异,则矮秆性状由环境引起;否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解析:(1)A组是杂交育种,F1需要自交才能获得F2。F2矮秆抗病植株中1/3是纯合体,2/3是杂合体。(2)矮秆抗病Ⅱ是单倍体,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3)基因突变频率低,且具有多方向性,因此C组最不容易获得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4)矮秆抗病Ⅱ是单倍体,要获得正常个体,需要用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5)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杂交,若子一代为高秆,子二代高秆∶矮秆=3∶1(或出现性状分离),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否则,矮秆性状是环境引起的。或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种植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若两者未出现明显差异,则矮秆性状由环境引起;否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的结果。22.(10分)分析下列有关遗传病的资料,回答相关问题。侏儒症是一种基因疾病,会导致矮小的身材和骨骼不成比例的生长。但也可能由个体发育过程中,垂体周围组织有各种病变包括肿瘤等导致。A女士是一个先天性侏儒症患者,未婚。据调查,其父亲、母亲均正常。A女士的哥哥和妹妹B以及他们的配偶均正常,配偶均不携带致病基因。两家的子女中,只有A女士的哥哥家有一女儿C为该病的患者。(1)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生物体的性状是由 决定的。(2)关于女儿C患病的原因可能性最低的是 。 A.母亲的卵原细胞发生基因突变B.父亲的精原细胞发生基因突变C.C的垂体周围组织产生病变D.C的下丘脑某些细胞异常(3)若B女士携带红绿色盲基因b,同时考虑先天性侏儒症和红绿色盲两种遗传病,B女士正常的女儿与一个只有红绿色盲基因家族的正常男性结婚,生出一个不患病但同时携带两种致病基因的孩子,这个孩子体细胞中的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正确的是 。图5-A-11(4)图5-A-12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型正常个体)。控制该性状的基因用A和a表示。图5-A-12①Ⅱ-2、Ⅱ-3、Ⅱ-4、Ⅱ-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 ②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Ⅱ-1、Ⅲ-1和Ⅲ-4是纯合体,图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 ,该夫妇为了避免生出患病孩子,他们做了产前诊断,就该病而言,最佳的检测手段是 。 答案:(1)基因型和环境因素共同(或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共同)(2)B(3)D(4)100% 1/48 基因诊断解析:(1)由题意知,侏儒症是一种基因疾病,也可能由个体发育过程中,垂体周围组织有各种病变包括肿瘤等导致,由此可以看出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型(或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2)由题意知,A女士患有侏儒症,A女士哥哥的配偶不携带致病基因,A女士哥哥的女儿C患有侏儒症,可能的原因是C的垂体周围组织产生病变、C的下丘脑某些细胞异常、C的父亲携带着侏儒症基因、母亲的卵原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等,而父亲的精原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引起女儿C患病的可能性较低。(3)由题意知,B女士携带色盲基因b,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女士的女儿与一个只有红绿色盲基因家族的正常男性结婚,生有一个不患病但同时携带两种致病基因的孩子,该孩子的体细胞的基因型是AaXBXb,侏儒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4)根据题意已知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Ⅱ-2、Ⅱ-3、Ⅱ-4、Ⅱ-5的基因型都是Aa。Ⅱ-1、Ⅲ-1都是纯合体,所以Ⅳ-1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1/2)×(1/2)=1/4,Ⅲ-4是纯合体,所以Ⅳ-2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2/3)×(1/2)=1/3,他们结婚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1/4)×(1/3)×(1/4)=1/48,该夫妇为了避免生出患病孩子,他们做了产前诊断,最佳的检测手段是基因诊断。23.(10分)玉米籽粒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但不致死。请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图5-A-13图5-A-14(1)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籽粒植株甲,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5-A-13所示。①植株甲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 ,检测该变异类型最简便的方法是 。 ②为了确定植株甲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若F1表型及比例为 ,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与豌豆的自交相比,玉米自交需要增加的操作是 。 (2)以植株甲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乙,其染色体及其基因组成如图5-A-14所示。①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 (填“父本”或“母本”)减数分裂过程中 未分离。 ②植株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若用植株乙进行单倍体育种,则产生子代的籽粒黄色与白色的比例为 ,该育种过程的两个关键步骤是 。 答案:(1)(染色体片段)缺失 显微镜观察 黄色∶白色=1∶1 套袋和人工授粉(2)父本 同源染色体 1∶1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解析:(1)由图5-A-13可知,植株甲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片段缺失。若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则精细胞和卵细胞中T∶t=1∶1,精细胞中含T基因的精子无法参与受精,因此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Tt∶tt=1∶1,即黄色∶白色=1∶1。(2)①子代植株的T基因来自植株甲,即植株甲产生了基因型为Tt的精子并参与受精作用,该异常配子的产生是父本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造成的。②植株乙产生的配子有T、Tt、tt、t四种,比例为1∶2∶1∶2;若用植株乙进行单倍体育种,则产生子代的籽粒黄色与白色的比例为1∶1,两个关键步骤是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24.(10分)基因检测可以确定胎儿的基因型。有一对夫妇,其中一人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患者,另一方表型正常,妻子怀孕后,想知道所怀的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1)丈夫为患者,胎儿是男性时,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吗? 。为什么? 。 (2)当妻子为患者时,表型正常胎儿的性别应该是男性还是女性? 。为什么? 。 (3)该家庭中曾出现过早年夭折的猫叫综合征患者,怀孕的妻子欲通过基因检测检查自己肚子里的孩子是否患猫叫综合征。试分析回答:①猫叫综合征属于 遗传病; ②通过基因检测能达到检测的目的吗? 。如果能,请解释原因,如果不能,请说明该怎么做? 。 答案:(1)需要 因为他的妻子虽然表型正常,但可能是携带者,他妻子所携带的致病基因可能会遗传给他的儿子(2)女性 因为他的妻子是患者,所以他的儿子一定患病,故表型正常的胎儿,其性别应该是女性(3)染色体结构异常 不能 应该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解析:(1)丈夫为患者,基因型为XbY,妻子的基因型可能为XBXB或XBXb,所以妻子可能是携带者,妻子所携带的致病基因可能会遗传给儿子,因此当胎儿是男性时,需要对其进行基因检测。(2)当妻子为患者(XbXb)时,丈夫的基因型为XBY,根据该夫妇的基因型可知,他们的儿子一定患病,女儿一定正常,故表型正常胎儿的性别应该是女性。(3)猫叫综合征是人类第5号染色体部分片段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属于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基因检测用于检测单基因和多基因病,不能检测染色体病,染色体病应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