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二节地表形态的变化课时1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时作业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二节地表形态的变化课时1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时作业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1页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二节地表形态的变化课时1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时作业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2页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二节地表形态的变化课时1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时作业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湘教版 (2019)第二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第二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课时训练,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冰岛火山众多的原因是,下列与冰岛所处边界类型一致的是,下列由板块挤压形成的地貌有,形成该地质构造的内力作用是,有关褶皱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1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必备知识基础练进阶训练第一层 知识点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冰岛火山众多,下右图阴影区为火山集中分布区。据此完成1~3题。1.冰岛火山众多的原因是(  )A.板块挤压,地壳上升B.位于欧亚板块上,地壳运动活跃C.处在地壳薄弱地带D.地壳厚度大2.下列与冰岛所处边界类型一致的是(  )A.海沟    B.海岸山脉C.海岭    D.岛弧3.下列由板块挤压形成的地貌有(  )①喜马拉雅山脉     ②红海 ③地中海     ④马里亚纳海沟A.①④  B.②④C.①③④    D.②③ 知识点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层剖面图”,回答4~5题。4.关于图示地区各岩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出露地表的岩石年龄长腰山比马鞍山老B.图中岩层受到了强烈的拉伸形成褶皱C.长腰山下方是良好的储油构造D.地下隧道适宜建在A处的地下5.关于图中各点地貌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长腰山——岩层受挤压隆起形成的山B.A——岩层破碎被侵蚀成向斜谷C.马鞍山——向斜槽部岩石坚实抗侵蚀D.四地地貌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图是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据此完成6~7题。6.关于图中四地地质构造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为背斜    B.乙是地堑C.丙为背斜    D.丁是向斜7.形成该地质构造的内力作用是(  )A.外力侵蚀    B.沉积作用C.地壳运动    D.火山喷发下图示意某区域地质剖面。据此完成8~9题。8.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A.断层、向斜、背斜B.断层、背斜、向斜C.向斜、断层、背斜D.背斜、向斜、断层9.有关褶皱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断层分背斜和向斜两种形态B.从形态上看,向斜一般是岩石向上拱起C.从岩层的新老关系来看,背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较新D.在地貌上,背斜都发育成山岭 知识点三火山活动与地表形态破火山口通常由火山锥顶部因失去地下熔岩的支撑崩塌形成。大兴安岭黄岗梁带多破火山口,呈线状分布。下图示意黄岗梁某典型破火山口发育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10~11题。10.判断图示破火山口的发育阶段依次是(  )A.①③②    B.③①②C.②①③    D.③②①11.该地破火山口呈线状分布,主要是因为(  )A.沿断裂带发育    B.沿河流发育C.岩浆倾斜喷出    D.岩浆垂直喷出   关键能力综合练进阶训练第二层下图为某同学野外地质考察绘制的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该同学由②地向①地行进中,沿途所经岩层的年代(  )A.不连续    B.没变化C.越来越老    D.越来越新2.该同学绘图时在向斜处标注的序号是(  )A.①    B.②C.③    D.④3.与③地的地质构造在成因上相似的是(  )A.西岳华山    B.云贵高地C.渭河平原    D.四川盆地 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国重器”——“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坐底深度为10 909 m。马里亚纳群岛由十几个岛屿组成,从最南端的关岛向北延伸约900 km,其形成与火山密切相关,塞班岛是马里亚纳群岛中面积仅次于关岛的第二大岛屿。读马里亚纳海沟及其附近示意图,完成4~5题。4.从板块位置看,下图能正确表示“奋斗者”号坐底位置的是(  )5.下列板块边界,最符合图意的是(  )A.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B.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C.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D.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2018年12月23日,某群岛附近喀拉喀托火山再度爆发。下图是该群岛附近海域等深线图。据此完成6~7题。6.喀拉喀托火山经常爆发,原因可能是该火山处于(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D.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7.A点深度为1 000米,该地可能为(  )A.海底平原    B.海底山岭C.海底谷地    D.海底坡地读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完成8~10题。8.若甲到丁岩层从老到新,图中丁的地质构造为(  )A.地垒    B.背斜C.向斜    D.断层9.若甲到丁岩层从老到新,图中甲和丁两处可能都有含煤层和煤层气,从矿难成因上看,图中甲、丁两处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A.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B.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C.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10.若甲到丁岩层从老到新,且该地地表甲处为谷地,丁处为山岭,其成因主要是(  )A.地壳运动所致    B.岩浆活动所致C.外力作用所致    D.内力作用所致11.读“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图中A、B、C三地,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属于断层的是________。(2)图中所示的褶皱构造主要是由于地壳的________方向上的运动造成的。(3)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C________斜,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中B处形成的地形是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处形成的地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要在图示直线的深度上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在A、B、C三地应选择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C、D两处找油气应在________处;找地下水应在________处。
      核心素养升级练进阶训练第三层下图示意由50°N大陆向东南至10°N大陆之间的某海域海底地貌分布。据此完成1~2题。1.图示区域包含的板块个数及海域所处位置分别为(  )A.2个 北大西洋    B.3个 北大西洋C.4个 北太平洋    D.5个 北太平洋2.图中各处地形地貌中(  )A.①岛为火山岛B.海沟1附近石油资源丰富C.②处岩层较新D.海沟2处由板块张裂形成波浪式“陀螺状”丹霞地貌(下图)广泛发育在我国黄土高原向沙漠高原的过渡地带,该地区春秋季多寒潮霜冻,夏秋多暴雨。地质学界认为该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早白垩世(距今约1.37亿年)的风成沙漠相砂岩,晚白垩世该地地壳运动活跃。据此完成3~4题。3.构成该地貌的基岩(  )A.坚硬致密    B.裂隙较少C.常含化石    D.气孔较多4.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  )A.岩浆喷出-冷却凝固-风化侵蚀-风力堆积B.风力堆积-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侵蚀C.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地壳抬升-流水侵蚀D.流水堆积-固结成岩-风化作用-风力堆积塞拉比斯古庙遗址位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海岸。这座古庙早已倒塌,只剩下三根大理石柱子,每根石柱中间都有百孔千疮的一段,而它的上截和下截却保存得比较完整。据此完成5~6题。5.图中“被火山灰覆盖部分”,说明那不勒斯海岸所受到的内力作用是(  )A.地壳运动    B.岩浆活动C.变质作用    D.地震6.从公元79年到1955年,那不勒斯海岸(  )①以水平运动为主 ②经历了上升—下降—上升的地壳运动过程 ③以垂直运动为主 ④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的地壳运动过程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海底黑烟囱是指海水从地壳裂缝渗入地下,遇到熔岩被加热,挟带了周围岩层中的金属后又从地下喷出,这些金属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硫化物沉积在附近的海底,像“烟囱”形状一样堆积而成的构造。下图为海底黑烟囱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7.形成海底黑烟囱的主要地质作用有(  )A.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B.变质作用和外力作用C.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D.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8.根据海底黑烟囱的形成原理,可推测海底黑烟囱主要分布在(  )①大洋内部 ②板块内部 ③板块生长边界附近④板块消亡边界附近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读图,回答9~10题。9.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①苏 ②湘 ③滇 ④新 ⑤桂 ⑥内蒙古A.①②    B.③④C.③⑤    D.⑤⑥10.图中(  )A.甲处侵蚀作用强烈    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C.丙处地质条件稳定    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丙处岩石类型与周围明显不同。据此完成11~12题。11.仅考虑外力作用影响,图示甲处地貌未来最先可能演变成(  )A.背斜山    B.向斜山C.背斜谷    D.向斜谷12.该沉积岩层在乙处缺失的原因及丙处岩石类型最有可能是(  )A.受张力岩层破碎被侵蚀,花岗岩B.受挤压岩层破碎被侵蚀,石灰岩C.因流水堆积岩层被覆盖,大理岩D.因断裂陷落岩层被覆盖,黏土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某地理研学小组对位于甘肃西北部的马鬃山(41.5°N,97°E)进行了一周的研学旅行。研学小组成员发现该地区地质作用复杂,包含岩浆侵入、褶皱变形、沉积作用、岩层断裂等过程。材料二 如图为马鬃山某地的地质剖面图。(1)写出甲乙两地地质构造名称及对应地貌形成的原因。     (2)该地计划修建一东西向隧道,在甲、乙、丙中选出合理的位置并说明原因。    (3)结合图文材料,按先后顺序写出该地发生过的地质作用过程。       课时1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必备知识基础练1~3.答案:1.C 2.C 3.C解析:第1题,冰岛处在欧亚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地壳薄弱,地壳运动活跃,所以多火山和地震,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冰岛位于生长边界,位于海洋上的生长边界,会形成海岭,海岭也叫大洋中脊,C正确;其他选项地貌均处在消亡边界,A、B、D错误。所以选C。第3题,喜马拉雅山脉是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隆起抬升形成的,①正确;红海是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形成的,②错误;地中海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③正确;马里亚纳海沟位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④正确。所以选C。4~5.答案:4.D 5.D解析:第4题,根据岩层的分布规律,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出露地表的岩石长腰山比马鞍山位置靠上,故岩层年龄新,A错误;图中岩层受到了强烈的挤压形成褶皱,B错误;长腰山下方属于向斜,而背斜才是良好的储油构造,C错误;地下隧道适宜建在背斜处,A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D正确。本题应选D。第5题,长腰山是向斜槽部由于受挤压,质地坚硬,不易侵蚀,形成山地,A错误;A为背斜谷,背斜顶部由于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被侵蚀,B错误;马鞍山没有位于向斜槽部,C错误;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故四地地貌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本题应选D。6~7.答案:6.B 7.C解析:第6题,甲处岩层断裂,岩层相对上升,为地垒,A错误;乙处岩层断裂,两侧相对抬升,中间下沉,为地堑,B正确;丙岩层向下弯曲,判断为向斜,C错误;丁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D错误。所以选B。第7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的地质构造为褶皱和断层,导致该地质构造的内力作用是地壳运动,C正确;外力侵蚀、沉积作用不属于内力作用,A、B错误;火山喷发不会导致褶皱和断层,D错误。所以选C。8~9.答案:8.B 9.C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甲处岩层发生了断裂错动位移,是断层构造;乙处和丙处岩层是连续的,是岩层发生了弯曲变形,乙处岩层向上拱起,因此是背斜构造;丙处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构造,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9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褶皱分为背斜和向斜两种形态,A错误;从形态上看,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B错误;从岩层的新老关系来看,背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较新,C正确;在地貌上,正常情况下背斜发育成山岭,但在地形倒置情况下,即背斜顶部受张力,岩性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所以背斜不都发育成山岭,D错误。故选C。10~11.答案:10.C 11.A解析:第10题,依据材料信息“破火山口通常由火山锥顶部因失去地下熔岩的支撑崩塌形成。大兴安岭黄岗梁带多破火山口呈线状分布”可知,图中阶段②岩浆喷发形成火山锥,阶段①火山锥底部的熔岩坍塌,阶段③下一期次的熔岩沿着裂隙侵入,故图中破火山口的发育阶段依次是②①③C正确,A、B、D错。故本题选C。第11题,岩浆沿着断裂带喷出、侵入,故破火山口也沿着断裂带呈线状分布,A正确;河流呈线状分布与破火山口呈线状分布都是断裂带发育的结果,并非沿河流发育导致破火山口呈线状分布,B错;岩浆喷出的方向仅影响单个火山口的形态,与多个火山口的空间组合形式无关,C、D错。故本题选A。关键能力综合练1~3.答案:1.D 2.A 3.A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同学由②地向①地行进中,沿途所经岩层埋藏越来越浅,可知年代越来越新,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处岩层向下弯曲,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②处岩层向上拱起,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③为岩层相对两侧断裂抬升的地垒构造;④为岩层相对两侧断裂下陷的地堑构造。因此依据题意,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并读图可知,③地的地质构造是地垒构造,我国西岳华山是地垒构造,A正确;云贵高原是板块挤压抬升,沧海桑田的变化形成的高原,B错误;渭河平原是断裂陷落的地堑,C错误;四川盆地是板块挤压陷落形成的盆地,D错误。故选A。4~5.答案:4.C 5.B解析: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下面而形成的,A为消亡边界,板块应相向运动,A错误;B为生长边界,B错误;C为消亡边界,板块运动方向正确,C正确;D为生长边界,板块应背向运动,D错误。该题选C。第5题,根据马里亚纳海沟的位置,西临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所以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B正确,AC、D错误。故选B。6~7.答案:6.C 7.B解析:第6题,由经纬度定位可知,此处位于印度尼西亚,并有火山喷发,属于板块消亡边界,具体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7题,A点外围等深线之外,深度在2 000~3 000米之间,而A点的深度为1 000米,且A点外围等深线闭合,表明当地海底地形凸出,可能是海底山岭,B正确,A、C、D错误。故选B。8~10.答案:8.C 9.C 10.C解析:第8题,图中显示,丁处及附近岩层分布特征是丁位于中间,东西两侧对称依次出现丙、乙、甲,若甲到丁岩层从老到新,则图中丁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地质构造应为向斜,C符合题意。地垒构造为断层组合构造,图中信息不能判断该地为地垒,排除A。背斜的岩层新老关系是中间老、两翼新,排除B。图中信息不能判断该地为断层,排除D。故选C。第9题,若甲到丁岩层从老到新,则甲地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应为背斜,若甲处含煤层和煤层气,煤层气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容易在背斜顶部聚集,如果在此开采煤炭,容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若甲到丁岩层从老到新,则丁地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应为向斜,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地下水容易在沿岩层向向斜槽部汇聚,如果在此地下开采煤炭,容易发生透水事故。由此判断,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第10题,若甲到丁岩层从老到新,则甲地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应为背斜,丁地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应为向斜。如果该地地表甲处为谷地,则为背斜谷,丁处为山岭,则为向斜山。背斜顶部受张力,多张裂,容易被侵蚀而成谷地;向斜槽部因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由此判断,背斜谷和向斜山是在内力作用基础上,直接由外力作用形成,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11.答案:(1)B A(2)水平(3)向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4)谷地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 山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5)B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工程量小;地下水少,不会渗水(6)D C解析:(1)由图示信息可知,图示B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故判断为背斜;C处中间岩层向下凹,判断为向斜;A处岩层断裂、错位,判断为断层。(2)褶皱是由于岩层受挤压力作用而发生弯曲形成,故反映地壳的水平运动。(3)由图示信息可知,C处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所以是向斜。(4)根据第(1)小题分析可知,图中B处为背斜,由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常被侵蚀成谷地;图中C处为向斜,由于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地。(5)由图示及所学知识可知,挖隧道应选择背斜拱形结构,结构稳定,地下水少,应选择在B处。(6)由图示及所学知识可知,找油气应在背斜处,即D处;找地下水应在向斜处,即C处。核心素养升级练1~2.答案:1.C 2.C解析:第1题,海沟位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其两侧分属不同的板块。若图示为北大西洋海域,两侧的板块分别为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其板块界线位于大西洋中脊,且属于生长边界,不会形成海沟;若图示为太平洋海域,两侧的板块分别为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且均为消亡边界,有海沟分布,故图示海域处于太平洋海域,由50°N大陆向东南至10°N大陆之间依次经过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4个板块,C正确。第2题,①岛是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底部,亚欧板块向上隆起,高出海平面形成的大陆岛,A错误;石油资源分布在沉积岩层中,多分布在浅海大陆架上,海沟1附近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产生的高温高压作用影响,多岩浆岩与变质岩,不会有石油资源分布,B错误;②处为海岭,岩浆喷发后冷却凝固,岩层年龄较新,C正确;海沟2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D错误。3~4.答案:3.C 4.B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构成该地貌的基岩为风成砂岩,属于沉积岩,故含有化石的概率较大,C正确;气孔较多是喷出型岩浆岩的特征,D错误;晚白垩世该地地壳运动活跃,岩层受力较大,节理裂隙发育,岩石较破碎,为后期的外力作用提供了条件,从而发育成为陀螺状的形态,A、B错误。故选C。第4题,基岩为风成沙漠相砂岩,说明第一个过程应该是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即“风力堆积固结成岩”经“地壳抬升”该沉积岩露出地表,在外力作用下,不断“风化侵蚀”,形成其有独特形状的地貌。因此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风力堆积-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侵蚀,B正确,A、C、D错误。故选B。5~6.答案:5.B 6.C解析:第5题,那不勒斯湾位于地中海地区,地中海地区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断裂构造,岩浆活动活跃,多火山。图中“被火山灰覆盖部分”说明那不勒斯湾海岸附近曾经有许多岩浆喷出活动,海岸附近多岩浆喷出活动,这说明那不勒斯湾海岸所受到的内力作用是岩浆活动,B符合题意。那不勒斯海岸地壳运动明显,但图中“被火山灰覆盖部分”不能说明那不勒斯湾海岸所受到的内力作用是地壳运动,排除A。图中“被火山灰覆盖部分”不能说明那不勒斯湾海岸所受到的内力作用是变质作用,排除C。图中“被火山灰覆盖部分”不能说明那不勒斯湾海岸发生了地震,排除D。故选B。第6题,图中显示,从公元79年到1955年,塞拉比斯古庙遗址的三根大理石柱两次下降、一次上升,说明那不勒斯湾海岸以垂直运动为主,③正确;图中显示,与公元79年相比,15世纪石柱明显下降,与15世纪相比,18世纪石柱明显上升,与18世纪相比,1955年石柱明显下降,因此在此期间,那不勒斯海岸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的地壳运动过程,正确、错误;题中没有信息表明那不勒斯海岸以水平运动为主,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7~8.答案:7.A 8.A解析:第7题,根据图中的信息,结合材料内容可知,此过程没有变质作用,B、C错误。地壳运动使得岩石圈中的岩石出现裂隙,根据图中的地幔顶部可知,该地是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岩浆沿着地壳的裂隙上升,产生岩浆活动,所以形成图中海底黑烟囱的主要地质作用有岩浆活动、地壳运动,A正确。根据图中的位置,分析此过程没有外力作用的参与,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海底黑烟囱,D错误。故选A。第8题,结合图示可以看出板块在向两边张裂,海底黑烟囱应处于板块的生长边界附近,③正确,②④错误;由材料“海底黑烟囱是指海水从地壳裂缝渗入地下”可知其位于大洋内部,①正确。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9~10.答案:9.C 10.A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甲地岩石为石灰岩,且地表多峰林景观,因此该地属于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广布、气候较湿润、地势较高的地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喀斯特地貌主要在我国云贵高原及附近地区,多分布于云南(云或滇)、贵州(贵或黔)、广西(桂)等地区,江苏(苏)、湖南(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等地形成喀斯特地貌的条件相对较差,喀斯特景观相对较少。因此③⑤组合符合题意,故排除A、B、D,选C。第10题,读图可知,甲处地表石灰岩裸露,且地表崎岖,容易被流水溶蚀,侵蚀作用强烈,A正确;乙处岩层属于沉积岩,是外力沉积作用形成,乙处沟谷是由外力侵蚀作用形成,因此乙处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B错误;丙处位于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松散,地形坡度较大,且为顺向坡,地质不稳,易发生滑坡,C错误;丁处岩层向下弯曲,属于向斜构造,地貌上属于典型的向斜山,D错误。故选A。11~12.答案:11.B 12.A解析:第11题,读图可知,甲处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较深,说明甲处岩层向下弯曲(岩层向下弯曲,岩层距离地表更远,深度更大),为向斜构造,其槽部物质结构紧密,不易遭受侵蚀,如果仅考虑外力作用的影响,未来最可能演变为山地,即为向斜山,故选B。第12题,结合图中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线的变化规律可知,甲处为向斜构造,乙处为背斜构造(乙处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浅,表明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岩层破碎,受到外力侵蚀导致该沉积岩层在乙处缺失,从地形剖面图可以看出,丙处海拔比其附近地区高,为突出的小山地,说明该处受到的侵蚀力度小,因此可推测其岩层最可能是花岗岩。花岗岩是岩浆在地表以下凝结形成的火成岩,硬度高、耐磨损,不易风化,A正确;“受挤压岩层破碎”表述不当,应是受挤压岩层向上弯曲形成背斜构造,易受外力侵蚀(因为受挤压还有可能形成向斜构造,向斜不易被外力侵蚀);如果流水堆积岩层被覆盖或是断裂陷落岩层被覆盖,则该地同一沉积岩层应具有一定的埋藏深度,不会缺失,石灰岩、大理岩和黏土均易受到外力侵蚀,B、C、D错。故选A。13.答案:(1)甲: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乙: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疏松,易被侵蚀成谷。(2)乙;乙处为背斜构造,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集聚地下水;甲处为向斜,容易集聚地下水;丙地为断层构造,岩层不稳定。(3)沉积作用—褶皱变形—岩浆侵入岩层断裂。解析:(1)甲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山;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乙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谷;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疏松,易被侵蚀成谷。(2)乙处为背斜构造,天然拱形,结构稳定,该剖面图为南北走向,东西走向隧道正好从乙处背斜拱形下通过;不易集聚地下水,适合修建隧道;甲处为向斜,容易集聚地下水;丙地为断层构造,岩层不稳定,都不适合修建隧道。(3)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层,褶皱变形形成向斜与背斜,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岩层断裂在花岗岩层形成断层。 

    相关试卷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同步训练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第一课时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第一课时课后复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岩浆活动叙述正确的是,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20千米,图中甲处是很好的,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二课时测试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二课时测试题,共6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