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后复习题
展开南美洲的“瓶子树”,体型独特。多雨时期,它利用发达的根系,最大限度地吸收并贮存水分;干旱季节,则通过落叶或开花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和损失。左图为“瓶子树”景观图,右图为南美洲地图。据此完成1~2题。
1.“瓶子树”奇特的模样与当地的自然地理要素息息相关。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适应性 B.综合性
C.整体性 D.地域性
2.①—②—③地自然景观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
A.纬度地带性规律 B.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 D.地方性现象
新疆阿尔泰山在同一林带内西伯利亚落叶松径向生长与气候之间存在明显的“海拔效应”,即影响树木生长的气候因子在不同海拔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据此完成3~5题。
3.制约阿尔泰山低海拔地区西伯利亚落叶松径向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是( )
A.光照 B.气温
C.降水 D.风力
4.阿尔泰山中海拔地区西伯利亚落叶松的径向生长与冬季的降水呈正相关,主要是因为冬季降水可以在( )
①冬季防止低温冻害 ②冬季补充土壤水分
③春季防止低温冻害 ④春季补充土壤水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阿尔泰山西伯利亚落叶松生长明显加快的范围是( )
A.低海拔 B.中海拔
C.高海拔 D.都加快
下图为亚欧大陆某区域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6~8题。
6.自然带Ⅲ可能是( )
A.极地苔原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高山草甸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7.自然带Ⅱ在甲处向南凸的主导因素是( )
A.洋流 B.水分 C.太阳辐射 D.地形
8.随着全球气候变暖( )
A.自然带Ⅰ面积扩大 B.自然带Ⅱ面积减小
C.自然带Ⅱ向南移动 D.自然带Ⅲ向南移动
地球上除了热带雨林之外,还有温带雨林,下图中W岛西部是世界温带雨林主要分布区之一,该温带雨林中植被茂密但树种单一,冷杉、云杉等高大的针叶树种占绝对优势。据此完成9~11题。
9.推测W岛的类型为( )
A.大陆岛 B.火山岛
C.珊瑚岛 D.冲积岛
10.该温带雨林形成的重要条件是( )
A.人口稀疏 B.土壤肥沃
C.热量充足 D.降水充沛
11.就支撑服务而言,W岛温带雨林相对于热带雨林( )
A.光合作用强 B.生物多样性多
C.水循环强度大 D.土壤淋溶弱
读“中国30°N附近三座名山的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数字1所代表的自然带为( )
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B.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带
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山地常绿硬叶林带
13.贡噶山东坡雪线比西坡雪线低的原因是( )
A.东坡气温高 B.东坡降水多
C.东坡相对高度大 D.东坡光照强
读沿我国某山地南北向剖面1月平均气温变化图,完成14~16题。
14.该山地最可能属于( )
A.阴山 B.秦岭
C.天山 D.南岭
15.该山地( )
A.北侧为温带季风气候,南侧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B.北侧植被冬季落叶,南侧植被四季常绿
C.南、北两侧均为亚热带农作物大面积种植区
D.北侧为高原广泛分布区,南侧为平原广泛分布区
16.下列现象能反映该山脉两侧气候差异的是( )
A.北侧降雪概率大,南侧降雪概率小
B.北侧河流流量大,南侧河流流量小
C.南侧降水量小,北侧降水量大
D.南侧气温年较差大,北侧气温年较差小
二、综合题(共52分)
17.读“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甲、乙两山脉________处纬度位置较低,并分析两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6分)
(2)说明甲图中各自然带的上限高度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4分)
(3)乙图中南坡的雪线低于北坡,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18.下图示意东喜马拉雅、川西南山地、峨眉山、大巴山南坡、黄山森林植被带垂直分布。据此完成下列要求。(20分)
(1)分析东喜马拉雅常绿雨林带形成的原因。(6分)
(2)指出影响图中各山地森林植被带垂直差异的主要因素。(6分)
(3)说明山地森林破坏对当地水循环环节可能产生的影响。(8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巴尔喀什湖是世界第四长湖,湖的中部有一半岛,半岛西部的湖水是淡水,东部是咸水。伊犁河是新疆径流量最丰富河流,最终注入巴尔喀什湖西部,占该湖入水总量的75%至80%。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在伊犁河干流上修建卡普恰盖水库,1970年该水库蓄水后,下游洪水过程消失,给伊犁河三角洲的自然生态造成了严重影响。下图是巴尔喀什湖流域的位置示意图。
(1)说明伊犁河成为新疆径流量最丰富河流的原因。(6分)
(2)请解释巴尔喀什湖湖水“西淡东咸”这一现象。(6分)
(3)说明洪水过程消失对伊犁河三角洲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6分)
单元检测卷五
1~2.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瓶子树”奇特的模样是植物和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C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2题,沿①-②-③方向从赤道向两极自然带递变,自然景观由低纬度到高纬度的变化主要反映了纬度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A项正确,B、C、D错误。故选A。
3~5.答案:3.C 4.B 5.C
解析:第3题,低海拔地区热量条件相对较好,有利于落叶松生长,但气温高,蒸发量大,水分成为制约植被生长的主要因素,C正确。光照、气温、风力不是主要制约因子,A、B、D错误。故选C。第4题,中海拔地区冬季气温低,降水以积雪的形式覆盖在地表,可以防止冬季低温冻害。春季气温回升后,积雪融化,补充土壤水分,有利于西伯利亚落叶松的生长。①④正确,②③错误,A、C、D错误,B正确。故选B。第5题,高海拔地区制约西伯利亚落叶松生长的主要因素是热量,全球气候变暖后,高海拔地区的落叶松生长速度明显加快,C正确;低海拔地区水分条件进一步恶化,落叶松的生长受到制约,A、D错误;中海拔地区的积雪减少,不利于落叶松的生长,B错误。故选C。
6~8.答案:6.B 7.D 8.B
解析:第6题,由图可知,自然带Ⅰ纬度最高,应为冰原带;自然带Ⅱ纬度其次,应为苔原带;自然带Ⅲ靠近苔原带,应为亚寒带针叶林带。故选B。第7题,自然带Ⅱ在甲处向南凸,说明该处气温较低,结合其地理位置,可以确定该处为乌拉尔山脉,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因此苔原带在该处向南凸,其主导因素为地形,A、B、C错误,D正确。故选D。第8题,随着全球变暖,自然带向高纬度扩张,自然带Ⅰ面积会缩小,自然带Ⅱ面积也会受到压缩而减小,自然带Ⅱ向北移动,自然带Ⅲ向北移动,因此A、C、D错误,B正确。故选B。
9~11.答案:9.A 10.D 11.D
解析:第9题,大陆岛是由大陆向海洋延伸露出水面的岛屿,它是因地壳上升、陆地下沉或海面上升、海水侵入,使部分陆地与大陆分离而形成的;火山岛是大洋中的火山喷发出露形成的;珊瑚岛是由热带、亚热带海洋中的珊瑚虫残骸及其他壳体动物残骸堆积而成的,主要集中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冲积岛是陆地的河流挟带泥沙搬运到海里,沉积下来形成的。读图可知,图中岛屿海拔较高,面积较大,原来应该是陆地的一部分,后因地壳运动与大陆分离,属于大陆岛,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10题,读图可知,W岛位于49°~51°N的大陆西岸,全年盛行西风,西部位于西风的迎风坡,降水量丰富,形成了温带雨林,D正确;人口稀疏与雨林的形成关系不大,A错误;该地降水多,土壤淋溶作用较强,有机质含量低,B错误;该地纬度较高,热量不充足,C错误。故选D。第11题,与热带雨林相比,温带雨林纬度较高,太阳辐射较弱,光合作用也较弱,A错误;受热量条件限制,缺少热带、亚热带物种,树种单一,生物多样性较少,B错误;降水量、蒸发量均较少,水循环较弱,C错误;降水量较少,土壤淋溶作用较弱,D正确。故选D。
12~13.答案:12.C 13.B
解析:第12题,由材料可知,三座山均位于北纬30°附近,地处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数字1为山地的基带,山地的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同,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带,C正确;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应分布在温度更低或海拔更高的位置,与这三座山基带气候不符,A、B错误;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植被,而我国没有地中海气候分布,D错误。本题应选C。第13题,贡嘎山东坡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量较多,雪线比西坡低,B正确;气温越高则雪线越高,A错误;东坡相对高度大,垂直带谱复杂,与雪线高低关系不大,C错误;东坡降水量大,阴雨天多,光照较西坡差,D错误。本题应选B。
14~16.答案:14.D 15.C 16.A
解析:第14题,据选项中四座山均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南坡为阳坡,气温高于北坡,据气温变化图可判断出该山1月气温在南侧接近15 ℃,北侧为10 ℃左右;秦岭是我国1月0 ℃等温线经过的地方,天山、阴山纬度较高,1月气温应低于0 ℃,故该山地最可能是四个选项中的南岭,D项正确,A、B、C错误。第15题,据前文可知该山地为南岭,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山地南、北两侧均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植被均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北两侧均发展亚热带农业;南岭南、北两侧均为丘陵,故C项正确,A、B、D错误。第16题,南岭南侧受海洋影响大,降水比北侧多,河流的流量比北侧大,温差比北侧小,B、C、D项错误;南岭北侧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更易受到冬季风的影响,故降雪概率比南侧大。综上所述,A项正确。
17.答案:(1)乙 主要差异:乙山脉自然带带谱更加丰富;乙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相同自然带,在甲山脉中出现的高度比在乙山脉中出现的高度要低。
(2)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光热条件较好。
(3)该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低。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甲山脉的基带为落叶阔叶林,该山脉位于温带,乙山脉的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该山脉位于热带,所以乙山脉所处的纬度较低;山脉自然带谱的差异主要从基带、自然带丰富程度以及相同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不同进行分析。读图,甲乙两山脉的基带不同,乙山脉分布有7种自然带,甲山脉有5种,乙山脉自然带更丰富;图示同一自然带乙山脉分布的海拔较高。第(2)题,甲位于北半球,南坡为阳坡,相同高度,南坡光热条件比北坡好,植被分布的上限阳坡比阴坡要高。第(3)题,影响雪线分布的海拔高度主要有纬度、降水、坡度和坡向,乙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南坡受东南信风的影响,降水多,利于冰雪积累,所以雪线要低。
18.答案:(1)东喜马拉雅所处纬度较低,水热条件好,发育常绿雨林带。
(2)纬度;海拔高度;相对高度。
(3)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蒸腾减弱。
解析:第(1)题,只有具备良好的水热条件才能形成常绿雨林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喜马拉雅所处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地处迎风坡,降水多,水热条件好,发育常绿雨林带。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东喜马拉雅,所处纬度较低,海拔高,且相对高度大,垂直带谱丰富,黄山在图示山体中,纬度较高,海拔较低,且相对高度低,垂直带谱最少,因此影响图中各山地森林植被带垂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海拔高度、相对高度。第(3)题,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渗流。山地森林破坏,植被覆盖率降低,地表水下渗量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同时,由于植被覆盖率降低,蒸腾作用减弱。
19.答案:(1)新疆境内伊犁河流域向西开口,全流域处于迎风面,常年受西风带影响,降水丰富;集水区内地形以山地为主,流域内大小冰川和永久积雪分布宽广,积雪、冰川融水补给较多;流域内海拔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或流域面积较大)等。
(2)巴尔喀什湖地处内陆,气候干旱,蒸发强;湖泊东部河水注入量少于蒸发量,湖水含盐量高;湖泊西部河水注入量大,湖水含盐量低;加上湖泊狭长,中部有半岛阻隔,影响东西方向水体交换。
(3)伊犁河三角洲滩地得不到洪水泛滥时水源补给,水面面积和沼泽面积急剧减少,造成三角洲植被退化;河流侵蚀、搬运能力减弱,大量泥沙沉积于三角洲河道,河流过水能力减弱,河水消耗增大,入湖水量减少等。
解析:第(1)题,伊犁河成为新疆流量最丰富的河流的原因,应从伊犁河流域水的来源丰富,消耗量小方面分析,结合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可知,新疆境内伊犁河谷北、东、南三面环山,形似向西开口的三角形,构成“三山夹一谷”的地貌轮廓。因向西开口,常年受西风影响,使全流域处于迎风面,来自大西洋的水汽深入谷地,使得这里降水丰富,气候温和湿润;集水区以山地为主,南北两侧天山支脉大小冰川和永久性积雪分布广,冰川积雪融水补给较多;流域内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流域面积较大等,使伊犁河成为新疆水量最大的河流。第(2)题,巴尔喀什湖湖水东咸西淡的原因,应该从水源补给、蒸发强弱及水体交换等方面分析。巴尔喀什湖地处内陆,气候干旱,蒸发强,湖泊东部河水注入量少于蒸发量,湖水盐度较高;在湖泊西半部,发源于天山山脉的伊犁河自东而西注入该湖,由于伊犁河水量较大,构成巴尔喀什湖主要水源,使西部湖水盐度较低;巴尔喀什湖是一个东西狭长的湖泊,加上湖的中部有一半岛,东部的咸水和西部的淡水间无法很好的相互交换。第(3)题,洪水过程消失对伊犁河三角洲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从流水作用变化对地貌、生物、土壤的影响进行分析。伊犁河三角洲滩地得不到洪水泛滥时水源补给,水面面积和沼泽面积急剧减少,造成三角洲植被退化,鸟类和鱼类栖息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盐渍化加剧,盐滩面积增加,肥力下降;洪水过程消失使河流侵蚀、搬运能力下降,大量的泥沙沉积于三角洲河道,河流流速缓慢,由于该地气候干旱,河水蒸发消耗增大,入湖水量减少。
地理湘教版 (2019)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地理湘教版 (2019)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时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五十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复习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巩固练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