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展开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
1. 阆中保宁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以下生产过程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 清洗原料 B. 搅拌混匀 C. 入坛发酵 D. 成品装瓶
2. 为建设“天蓝、地绿、水美”的南充,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 分类回收处理生活垃圾 B.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C. 倡导市民低碳出行 D. 农业上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
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收集氧气
B. 蒸发食盐水
C. 称量NaOH固体
D. 滴加液体
4.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做调味品 B. 进入沼气池之前,先做灯火试验
C. 蔗糖作为甜味剂添加到食品中 D. 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5. “物质性质决定用途”是化学观念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NaOH显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用于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 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D.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霓虹灯
6.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是必备的化学素养,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B. 实验室用CO还原Fe2O3,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C. 向锌粒中加入稀硫酸,产生大量氢气
D. 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产生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的体积之比约为1:2
7. 奥司他韦(化学式为C16H28N2O4)是目前治疗流感的药物之一,下列关于奥司他韦说法正确的是 ( )
A. 奥司他韦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 奥司他韦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2g
C. 奥司他韦中含有氮分子 D. 奥司他韦是由50个原子构成
8. 下列物质的俗称、化学式、分类完全正确的是( )
A. 苏打、NaHCO3、盐 B. 消石灰、Ca(OH)2、碱
C. 干冰、H2O、氧化物 D. 水银、Ag、金属单质
9.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预期目的或效果的是( )
A. 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B. 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C. 证明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
D. 证明MnO2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
10. 归纳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
A. 有机物中都含碳元素,则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B. 离子是带电的微粒,则所有带电的微粒都是离子
C. 常温下,酸溶液的pH小于7,则pH小于7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D.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11. 下列有关物质的除杂和鉴别正确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KCl中的MnO2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除去CO2中的HCl
将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C
鉴别羊毛和涤纶
取样灼烧,闻气味
D
鉴别NH4Cl和(NH4)2SO4
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A. A B. B C. C D. D
12.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表示常温下,向pH=3的某溶液中加水稀释
B. 表示向一定质量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固体
C. 表示向质量和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盐酸中分别加入锌和铁
D. 表示向一定质量的氧化镁固体中逐渐加入稀盐酸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0分)
13. 金属锶用于制造合金、光电管、照明灯,锶元素(Sr)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_____ 。
(2)图2中的三种元素,与锶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______ (填元素符号)。
(3)氯化锶是常用的牙膏脱敏剂,易溶于水,可由氢氧化锶与盐酸反应制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14. 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南充名小吃都富含蛋白质的是 ______ (填选项)。
A.川北凉粉、南部肥肠
B.营山凉面、西充狮子糕
C.张飞牛肉、河舒豆腐
(2)生产自来水的过程中,可用高铁酸钾(K2FeO4)作净水剂,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 ,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4K2FeO4+10X=4Fe(OH)3↓+8KOH+3O2↑,则X的化学式为 ______ 。
(3)空气中的氮气可合成氨气,其微观反应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填选项)。
A.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B.该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6000L氨气可压缩保存在40L的钢瓶中,说明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
15. 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碘酒用于消毒杀菌,其溶剂是 ______ (填化学式)。
(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中混有少量乙时,提纯甲的方法是 ______ 。
②t2℃时,将30g甲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之比为 ______ (填最简整数比)。
③t2℃时,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填选项)。
A.析出晶体质量最多的是甲
B.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C.得到的都是饱和溶液
D.溶剂质量大小关系是:丙>乙>甲
16. 金属是重要的资源,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铜丝常用作导线,利用了铜具有良好的 ______ 性。
(2)生活中为了防止铁制品生锈,采取的措施有① ______ (写一条即可),写出实验室用稀硫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② ______ 。
(3)将一定质量的锌片和铜片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若滤液呈蓝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______ (填化学式)。
三、科普短文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7.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近年来,为了克服传统材料在性能上的一些缺点,人们运用先进技术将不同性能的材料优化组合形成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组成包括基体和增强材料两部分,常见基体有金属、陶瓷、树脂、橡胶、玻璃等;增强材料种类繁多,包括玻璃纤维、碳纤维、高分子纤维等。近年我国使用不同增强材料的比例如图1。
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剥离出来的单层碳原子晶体,是一种理想的复合材料增强体。如应用于纺织行业的石墨烯复合纤维,能有效抑制真菌滋生,祛湿透气,同时能瞬间升温,还可防紫外线等。复合纤维中石墨烯含量对紫外线透过率的影响如图2。石墨烯还可用于橡胶行业制成石墨烯橡胶复合材料,能提高导电、导热及力学性能。石墨烯用量对橡胶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影响如图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多优异的石墨烯复合材料将会被广泛应用。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______ (填选项)。
A.棉花
B.玻璃钢
C.钛合金
D.塑料
(2)由图1可知,近年我国使用最多的增强材料是 ______ 。
(3)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原因是 ______ 。
(4)由图3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 。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______ (填选项)。
A.石墨烯属于化合物
B.复合纤维中石墨烯的含量越高,紫外线透过率越高
C.在一定条件下,石墨、石墨烯分别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相同
D.石墨烯复合材料将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0分)
18.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备纯碱并验证产品。
(1)制备CO2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发生装置,应选取装置 ______ (填序号)制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合成产品
步骤Ⅰ:将CO2气体通入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发生反应:CO2+NH3+NaCl+H2O=NaHCO3↓+NH4Cl;
步骤Ⅱ:将Ⅰ中所得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得到滤渣和滤液。该操作中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和玻璃棒外,还必需 ______ (填仪器名称);
步骤Ⅲ:将Ⅱ中得到的滤渣洗涤、干燥,再加热发生反应:2NaHCO3=△Na2CO3+CO2↑+H2O,得到产品。
(3)验证产品
【查阅资料】①碳酸钠受热不分解;②碳酸氢钠不与CaCl2溶液反应。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产品于试管中,加水使之完全溶解,再滴加C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产品中一定有Na2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方案二
取少量产品于试管中,加水使之完全溶解,再滴加足量稀盐酸
产生大量气泡
产品中一定有Na2CO3
【提出质疑】兴趣小组同学认为方案二不正确,理由是 ______ 。
【探究释疑】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______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产品中还含有② ______ (填化学式)
【反思交流】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备纯碱时,应注意控制反应以提高产品纯度。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19. 维生素C(C6H8O6)具有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坏血病等作用。
(1)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 (填最简整数比)。
(2) ______ g维生素C中含碳元素的质量是36g。
20. 向含有硫酸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图中A点所示溶液的溶质是 ______ (填化学式)。
(2)求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清洗原料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搅拌混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封缸发酵过程中有新物质醋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成品装瓶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D
【解析】解:A、分类回收处理生活垃圾,能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措施合理,故选项错误。
B、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能减少水体污染,措施合理,故选项错误。
C、倡导市民低碳出行,能碱空气污染、二氧化碳的排放等,措施合理,故选项错误。
D、农业上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会造成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措施不合理,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天蓝、地绿、水美”,要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天蓝、地绿、水美”的含义、保护环境的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B
【解析】解: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采用向上排空气法(即长进短出)收集,故A错误;
B.蒸发需要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导致液体外溅,故B正确;
C.称量的NaOH应在小烧杯中,因为氢氧化钠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会对托盘进行腐蚀,故C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时,胶头滴管应悬垂在试管口的上方,故D错误。
故选:B。
A.根据氧气的密度与空气密度的相对大小分析;
B.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C.根据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分析;
D.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技能为解答关键为解答该题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4.【答案】C
【解析】解:A、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做调味品,故选项说法错误。
B、沼气具有可燃性,进入沼气池之前,先做灯火试验,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C、蔗糖作为甜味剂添加到食品中,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亚硝酸钠有毒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蔗糖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D、电器着火,为防止触电,先应切断电源。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亚硝酸钠有毒、防止爆炸的措施、蔗糖的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A
【解析】解:A、NaOH显碱性,但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错误。
B、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可用于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故选项说法正确。
C、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霓虹灯,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答案】D
【解析】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故选项描述错误。
B、实验室用CO还原Fe2O3,一氧化碳和红色的氧化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铁粉和二氧化碳,现象是红色固体变为黑色,故选项描述错误。
C、向锌粒中加入稀硫酸,产生大量氢气是结论而不是现象,故选项描述错误。
D、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氧气和氢气在相同条件下的体积之比约为1:2,故选项描述正确。
故选:D。
A、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来分析;
B、根据一氧化碳和红色的氧化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铁粉和二氧化碳来分析;
C、根据产生大量氢气是结论而不是现象来分析;
D、根据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硫燃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锌和稀硫酸反应以及电解水的实验现象,解答时要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7.【答案】A
【解析】解:A、奥司他韦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12×16):(1×28):(14×2):(16×4)=48:7:7:16,则奥司他韦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故A正确;
B、奥司他韦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28+14×2+16×4=312,相对分子质量不是真实质量,单位不是g,故B不正确;
C、奥司他韦由奥司他韦分子构成,其中不含有其他分子,故C不正确;
D、由化学式可知,1个奥司他韦分子(不是奥司他韦)由50(16+28+2+4)个原子构成,故D不正确。
故选:A。
A、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进行分析;
C、根据奥司他韦由奥司他韦分子构成进行分析;
D、根据奥司他韦分子构成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B
【解析】解:A、苏打是碳酸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2CO3,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属于碱,故选项说法正确。
C、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其化学式为Hg,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所属类别,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特别是常见的酸碱盐)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答案】C
【解析】解:A、图中实验,软塑料瓶变瘪了,不能证明CO2能与水反应,也可能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造成的,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B、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红磷均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C、图中实验,U型管液面左高右低,可证明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预期目的。
D、图中实验,不能证明MnO2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证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故选:C。
A、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的燃烧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U型管液面的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催化剂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0.【答案】D
【解析】解:A、有机物中都含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有机物,如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B、离子是带电的微粒,但所有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C、常温下,酸溶液的pH小于7,但pH小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也可能是硫酸氢钠等盐溶液,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A、根据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除外),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带电的微粒,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pH小于7的溶液显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1.【答案】C
【解析】解:A.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错误;
B.二氧化碳和氯化氢均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达不到除去杂质的目的,故错误;
C.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涤纶灼烧产生刺激性的气味,可以鉴别,故正确;
D.NH4Cl和(NH4)2SO4均属于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均能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能鉴别开两种盐,故错误;
故选:C。
A.根据KCl和MnO2的主要物理性质进行分析;
B.根据物质除杂的要求进行分析;
C.根据蛋白质的性质进行分析;
D.根据铵盐和碱反应的规律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2.【答案】C
【解析】解:A.常温下,pH<7溶液显酸性,向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的酸性减弱,溶液始终显酸性,pH不可能大于或等于7,故错误;
B.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少,有氢氧化钙析出,则溶液质量一直减少,故错误;
C.金属与酸反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因为酸的量相同,金属过量,故最终生成的氢气应该相等;但锌的活泼性大于铁,因此锌与盐酸反应速率快,用时间短,故正确;
D.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向一定质量的氧化镁固体中逐渐加入稀盐酸,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加,故错误;
故选:C。
A.常温下,pH<7溶液显酸性,酸溶液加水稀释,pH不可能大于或等于7,据此分析;
B.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少,据此分析;
C.金属与酸反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因为酸的量相同,金属过量,故最终生成的氢气应该相等;锌的活泼性大于铁,反应速率快,据此分析;
D.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随着盐酸的不断加入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加,据此分析。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13.【答案】87.62 Mg Sr(OH)2+2HCl=SrCl2+2H2O
【解析】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
(2)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38=2+8+18+8+n,n=2。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数,图2中的三种元素,与锶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B,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2,核内质子数为12,为镁元素,其元素符号为Mg。
(3)氢氧化锶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锶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r(OH)2+2HCl=SrCl2+2H2O。
故答案为:
(1)87.62;
(2)Mg。
(3)Sr(OH)2+2HCl=SrCl2+2H2O。
(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氢氧化锶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锶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C +6 H2O BD
【解析】解:(1)A.川北凉粉富含糖类;南部肥肠富含蛋白质和与油脂,不合题意;
B.营山凉面富含糖类;西充狮子糕富含糖类和油脂,不合题意;
C.张飞牛肉和河舒豆腐均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在K2FeO4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该化合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x,由化学式和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1)×2+x+(−2)×4=0,解得x=+6;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等号左边除10X外,有8个钾原子、4个铁原子、16个氧原子,等号右边有4个铁原子、8个钾原子、20个氢原子和26个氧原子,则10X中含有20个氢原子和10个氧元素,则X为H2O;故答案为:+6;H2O;
(3)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氮气和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氨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6H2O+2N2=催化剂3O2+4NH3。
A.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说法错误;
B.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该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说法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3:4或4:3,说法错误;
D.6000L氨气可压缩保存在40L的钢瓶中,说明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D。
(1)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来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以及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3)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化学方程式的写法、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以及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5.【答案】C2H5OH 降温结晶 2:7 B
【解析】解:(1)碘酒用于消毒杀菌,其溶剂是酒精,化学式为:C2H5OH。
(2)①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则甲中混有少量乙时,提纯甲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②t2℃时,甲的溶解度是4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甲,则50g水中最多溶解20g甲;将30g甲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只能溶解20g的甲,则所得溶液中含有20g溶质和50g溶剂,溶质和溶液的质量之比为20g:(20g+50g)=2:7。
③A、将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由于不知道溶液的质量,无法判断析出晶体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乙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此时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为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甲,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等于t2℃时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得到的丙溶液不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于不知道t2℃时甲、乙、丙饱和溶液的质量,所以无法判断溶剂质量的大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故答案为:
(1)C2H5OH;
(2)①降温结晶;②2:7;③B。
(1)根据碘酒的溶剂是酒精来分析;
(2)①根据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来分析;
②根据t2℃时,甲的溶解度是4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甲,则50g水中最多溶解20g甲来分析;
③A、根据不知道溶液的质量,无法判断析出晶体的质量来分析;
B、根据t1℃时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为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为t2℃时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来分析;
C、根据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来分析;
D、根据不知道溶液的质量,无法判断溶剂质量的大小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6.【答案】导电 刷漆 Fe2O3+3H2SO4=Fe2(SO4)3+3H2O Zn(NO3)2、Cu(NO3)2
【解析】解:(1)铜丝常用作导线,利用了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2)为了防止钢铁的锈蚀,人们常采用在其表面刷漆、涂油或镀上其它金属等覆盖保护膜的方法,这些方法都能够防止锈蚀的共同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H2SO4=Fe2(SO4)3+3H2O。
(3)锌、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且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将一定质量的锌片和铜片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锌先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银,锌粉反应完,若还有AgNO3溶液,铜才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若滤液呈蓝色,说明发生了铜和硝酸银溶液的反应,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Zn(NO3)2、Cu(NO3)2,可能含有AgNO3。
故答案为:
(1)导电;
(2)刷漆;Fe2O3+3H2SO4=Fe2(SO4)3+3H2O;
(3)Zn(NO3)2、Cu(NO3)2。
(1)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2)铁与氧气、水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
(3)锌、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且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将一定质量的锌片和铜片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锌先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银,锌粉反应完,若还有AgNO3溶液,铜才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原理(隔绝氧气和水)与措施、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B 玻璃纤维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石墨烯用量在1−2份时,随着石墨烯的用量增大,橡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增大,石墨烯的用量大于2份时,随着石墨烯的用量增大,橡胶复合材料热导率减小 AB
【解析】解:(1)棉花属于天然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塑料属于合成材料;故答案为:B;
(2)由图1可知,今年我国使用最多的增强材料是玻璃纤维,故答案为:玻璃纤维;
(3)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答案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4)根据图3可知,石墨烯用量在1−2份时,随着石墨烯的用量增大,橡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增大,石墨烯的用量大于2份时,随着石墨烯的用量增大,橡胶复合材料热导率减小,故答案为:石墨烯用量在1−2份时,随着石墨烯的用量增大,橡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增大,石墨烯的用量大于2份时,随着石墨烯的用量增大,橡胶复合材料热导率减小;
(5)A.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一种碳单质,故选项错误;
B.根据图2可知,复合纤维中石墨烯的含量越高,紫外线透过率越低,故选项错误;
C.石墨烯、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因此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物都是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
D.根据题目信息可知,石墨烯复合材料将会被广泛应用,故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AB。
(1)根据材料的分类进行解答;
(2)根据图1的信息进行解答;
(3)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进行分析;
(4)根据图示信息进行解答;
(5)根据图示信息及石墨烯的性质进行解答。
此题难度不大,答题时注意读懂题意,看懂图示,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即可。
18.【答案】② CaCO3+2HCl=CaCl2+H2O+CO2↑ 漏斗 CaCl2+Na2CO3=CaCO3↓+2NaCl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均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取少量产品于试管中,加水使之完全溶解,滴加氯化钙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 NaHCO3
【解析】解:(1)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同时生成氯化钙、水,属于固液常温型,所以应该选择装置②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2)将Ⅰ中所得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得到滤渣和滤液,该操作是过滤,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和玻璃棒外,还必需漏斗。
(3)【进行实验】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
【提出质疑】兴趣小组同学认为方案二不正确,是因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均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说明产品中一定有Na2CO3。
【探究释疑】将方案一中滴加氯化钙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说明碳酸已经完全反应;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品中还含有NaHCO3,碳酸氢钠和石灰水反应生成了碳酸钙白色沉淀。
故答案为:
(1)②;CaCO3+2HCl=CaCl2+H2O+CO2↑;
(2)漏斗;
(3)CaCl2+Na2CO3=CaCO3↓+2NaCl;
【提出质疑】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均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探究释疑】取少量产品于试管中,加水使之完全溶解,滴加氯化钙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NaHCO3。
(1)根据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反应的发生装置,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将Ⅰ中所得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得到滤渣和滤液,该操作是过滤,进行分析解答。
(3)【进行实验】根据碳酸氢钠不与CaCl2溶液反应,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进行分析解答。
【提出质疑】根据碳酸氢钠也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解答。
【探究释疑】根据碳酸氢钠不与CaCl2溶液反应
本题有一定难度,明确实验探究的目的、熟练掌握盐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9:1:12 88
【解析】解:(1)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6):(1×8):(16×6)=9:1:12;
(2)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6+1×8+16×6=176。
需要维生素C的质量为36g÷(12×6176×100%)=88g。
故答案为:(1)9:1:12;(2)88。
(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的质量=该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答案】Na2SO4
【解析】解:(1)向含有硫酸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一开没有产生沉淀,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反应完,氢氧化钠溶液再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图中A点氢氧化钠和硫酸镁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所示溶液的溶质是硫酸钠,其化学式为Na2SO4。
故答案为:Na2SO4。
(2)设与硫酸镁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2NaOH+MgSO4=Na2SO4+Mg(OH)2↓
80 58
x 2.9g
8058=x2.9g x=4g
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g50g−10g×100%=10%。
答: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1)向含有硫酸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一开没有产生沉淀,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反应完,氢氧化钠溶液再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进行分析解答。
(2)由图示可知,最终生成2.9g氢氧化镁沉淀,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进而计算出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生成硫酸镁沉淀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解析,文件包含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docx、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化学真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8页。
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化学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科普短文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