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集体备课课件ppt
展开3.中国原始社会概况中国原始社会经历了约200万年的历史,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 族社会三个阶段。
从部落到国家1.华夏始祖:黄河中上游的黄帝联合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他们被后世共尊为 华夏始祖。2.国家雏形出现:考古学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 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如陶寺遗址中阶级阶层分化较明显,有专家认为 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3.夏朝(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2)统治: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王是最高统治者。除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 直接统治外,夏朝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3)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
商和西周1.商周政治(1)商①国家机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下设尹及各类事务官;国家管理实行内外服制。②势力范围: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2)周①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经过牧野之战,灭商建周,定都镐京,史称西周。②统治: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 等级结构。③共和行政: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周厉王出逃,大臣召公、周公共同执政。
④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2.商和西周时期的社会经济(1)地位: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2)表现①农业: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②手工业:青铜铸造是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③甲骨文:主要是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中华文明的特点 1.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本土特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2.中华文明的起源如同满天星斗,八方雄起、百花齐放、多元并进,而后又汇聚于 中原黄河流域,形成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多元一体化格局。3.中华文化的发展在不同区域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性导致了不同区域间的互 补关系,是中华文化产生汇聚和向一体发展的动力因素。4.中华文化是兼容并蓄的,不仅各主要史前文化区之间彼此吸收各自长处,交流日 益深入,而且中华文明在形成过程中还吸收周边地区先进文化因素,造就了中华 文化的丰富与长久生命力,使中华文明成为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发展 至今的伟大文明。
典例1 仰韶文化是中原地区分布十分广泛的一种新石器文化。据考古发现,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河北武安磁山文化、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与仰韶文化有一定 的源流关系;长江流域的大溪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仰韶文化的影响。这说明 ( )A.中原地区率先迈入文明时代B.新石器时期各地文化平衡发展C.各种文化在相互影响中发展D.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各具特色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河北武安磁山文化、河南新郑裴李岗文 化和长江流域的大溪文化都与仰韶文化存在一定的关系,这说明各种文化在相互 影响中发展,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中原地区与其他地区迈入文明时代的时间, 无法得出中原地区率先迈入文明时代的结论,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新石器时期 各地文化的发展程度,无法得出各种文化平衡发展的结论,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 是这些文化都和仰韶文化存在一定的关系, 并未体现其各具特色,D项错误。
早期国家的特征 1.政治(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具有军队、司法等国 家机器。(2)神权、族权、王权(政权)紧密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 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地方管理比较松散。(4)维持着世卿世禄制度,国家官职仍由氏族贵族世代承袭。尚未有成熟的常备 兵制度,王朝的军队由各部落军队组成。尚未出现真正固定的成文法,国家法律 制度尚未健全。
2.经济:进入青铜时代,但生产力水平尚属低下,生产工具仍主要是木石工具;集体 劳动;已经出现了奴隶制;贵族和平民是社会两大基本对立的阶级。3.思想:呈现出较浓厚的鬼神迷信与原始宗教色彩。在统治阶级中占主导地位的 是民本思想。
典例2 西周时期把居住在都城内的平民称为“国人”,天子执政时常征求“国人”的意见,“国人”干预朝政的情况时有出现。召公就曾劝诫周厉王要关 注“国人”的舆论。这说明当时 ( )A.中央尚未实现高度集权B.分封制已开始走向瓦解C.“国人”舆论决定国家政务D.执政体现以民为本色彩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天子执政时常征求“国人”的意见,“国人”干预朝 政的情况时有出现,这体现的是一种原始的民主色彩,说明这一时期王权尚未实 现高度集中,A项正确;分封制开始瓦解是在春秋时期,B项错误;“国人”的舆论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事务的决策,但是不能决定国家事务,C项排除;材料与民 本色彩无关,D项排除。
典例3 有学者指出,夏商时期,以华夏为中心的“天下”,逐渐形成了松散的共同体。到西周推行分封制度后,“天下一家”的观念大大增强。这说明 ( )A.夏、商、周都是部落联盟国家B.分封制是先秦国家基本制度C.分封制推动了国家统一D.政治统一是国家统一的前提
思路点拨 西周建立后,为强化对新征服的东方广大地区的控制,推行分封制。 受封的诸侯国对西周要承担相应的义务,西周的分封较夏、商加强了中央对地方 的控制,在当时有积极意义。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a href="/ls/tb_c160282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演示课件ppt</a>,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秦统一的原因,帝国建立,统治疆域,军事统一,1确立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巩固中央集权,2设三公九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前预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a href="/ls/tb_c160278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前预习课件ppt</a>,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1分封制,2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商周时期社会经济,课堂小结,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前预习ppt课件,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