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版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2023版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课件PPT,共22页。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1.原始社会(1)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原始社会经历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知识拓展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生产关系的特点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 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知识拓展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它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3)社会组织和管理方式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私有制的产生和原始社会的解体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奴隶社会(1)阶级的产生和含义①产生: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出现了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前者处于剥削者的地位,后者处于被剥削者的地位。②含义:所谓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知识拓展 阶级,就其实质而言,它是一个经济范畴;就马克思主义理论而言,它又是一个历史范畴。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主要矛盾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4)国家的产生①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②国家的本质: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知识拓展 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 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1.封建社会(1)生产关系的特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2)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和主要方式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封建专制统治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为了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地主阶级还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4)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资本主义社会(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2)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5)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两个基本条件(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①基本特征:生产过剩。②主要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③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内容: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②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③地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④解决: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名师点睛 尽管有时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矛盾,自身无法消除,并且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的趋势从来不会改变。(7)基本矛盾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生产工具和牲畜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 )2.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是封建制国家。 ( )3.尽管存在奴役,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仍是人类历史的进步。 (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提示: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提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是奴隶制国家。提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生产过剩是一种相对过剩。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辨析5.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 )✕提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正确理解社会基本矛盾 1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1)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2)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就要相应地发生变化。(3)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1)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的经济基础。(2)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以及与之相应的政治法律机构、制度等,构成了社会的上层建筑。(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3.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典例 在封建社会,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这样,农民就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进而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这说明了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推动生产力的发展D.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C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析 材料中,农民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这属于生产关系;农民有了生产积极性,进而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即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说明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故C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A与题意不符。材料体现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不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B、D与题意不符。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资本家在商品市场上购买的只是工人的劳动力,而劳动力的使用即雇佣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所付给工人的工资,超过的部分就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它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成为资本家各种利润的来源。 2 |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2.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在“契约自由”“公平交易”的掩盖下进行的,隐藏在生产过程中,因此具有隐蔽性。3.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基础。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典例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劳动一天,资本家付给工人一天的工资,工人的全部劳动得到了报酬。”这种观点 ( )①真实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的劳资关系②正确地指出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带有隐蔽性③否认了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大于工人所得的工资④掩盖了资本家靠剥削工人而发财致富的事实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 材料中的观点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剥削的隐蔽性,否认了工人创造了剩余价值,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劳资关系的本质,①②错误。③④正确。 B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 |比较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续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