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遗传与进化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遗传与进化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共14页。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对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受精卵中的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B.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是由卵细胞提供的
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使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
2.如图为雄性哺乳动物体内细胞进行两次分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两次分裂均出现着丝粒分裂,则甲、乙、丙染色体数相同
B.若甲为精原细胞,则丙可能是精细胞,也可能是第二极体
C.若丙为精细胞,则在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没有纺锤体出现
D.若在第一次分裂中出现四分体,则乙细胞不存在X染色体
3.图1表示某生物(2n=4)的体细胞分裂及精子形成相关过程中,细胞内某物质的变化;图2为分裂过程中的某几个时期的细胞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图1中①~③段可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变化
B.图2中与②段和⑤段对应的细胞分别是e、b
C.图1中①→②和④→⑤该物质变化的原因相同
D.图2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b、c和e
4.某生物的基因组成如图所示,则它产生配子的种类及它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精子的种类分别是(不考虑染色体互换等)( )
A.2种和2种 B.4种和2种
C.2种和4种 D.8种和4种
5.以下四个系谱图依次代表四种遗传病的患病情况,根据系谱图判断,最有可能是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是(注:表示患病个体,表示正常个体)( )
A B
C D
6.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鸡羽的芦花性状(B)对非芦花性状(b)为显性。用非芦花公鸡(ZZ)和芦花母鸡(ZW)交配,F1中的公鸡都是芦花鸡,母鸡都是非芦花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鸡羽芦花性状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
B.F1中公鸡的基因型为ZBZb或ZBZB
C.芦花性状可用于淘汰某一性别雏鸡
D.F1随机交配子代芦花鸡约占1/2
7.纯种果蝇中,朱红眼♂×暗红眼♀,子代只有暗红眼;而反交,暗红眼♂×朱红眼♀,F1雌性为暗红眼,雄性为朱红眼。设相关基因为A、a,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上述实验可判断朱红眼基因为隐性基因
B.反交的结果说明眼色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C.正反交的子代中,雌性基因型都是XAXa
D.预期正交的F1自由交配,后代表型比例是1∶1∶1∶1
8.某种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
B.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
C.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
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
9.下列关于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红眼雌蝇和白眼雄蝇杂交,由F1的性状不能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是否在X染色体上
B.白眼雌蝇和红眼雄蝇杂交,由子代的表型及比例可判断出控制眼色的基因是否只在X染色体上
C.红眼雌蝇和白眼雄蝇杂交,若子代出现白眼雌蝇则亲本中的红眼雌蝇一定是杂合子
D.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10.如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及部分个体基因型,A1、A2、A3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基因型为XA2XA2或含XA1的个体正常,其他基因型个体患病,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若Ⅳ-1表现正常,则基因型可能为XA1XA2、XA1XA3或XA2XA2
B.若Ⅳ-1表现正常,则Ⅱ-2基因型可能有4种
C.若Ⅳ-1基因型为XA2XA3,则XA3一定来自Ⅱ-3
D.若Ⅳ-1基因型为XA3XA3,则Ⅱ-2一定含有XA1
11.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B、b都被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四分体时期的细胞。下列有关这2对基因推测合理的是( )
A.若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一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B.若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一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C.若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一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或4个绿色荧光点
D.若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一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或4个绿色荧光点
12.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孩子,若又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BXbY的孩子。其形成原因说法不合理的是 ( )
A.可能是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没分离最终产生了异常的含XBY的精子
B.是父方或母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没分离最终产生了异常的配子导致的
C.可能是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没分离最终产生了异常的含XbY的精子
D.可能是母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没分离最终产生了异常的含XBXb的卵细胞
13.某家族患有甲、乙两种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其中一种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研究人员通过调查得到了该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如图甲;然后对Ⅰ1、Ⅱ2、Ⅱ3、Ⅲ2的这两对基因进行电泳分离,如图乙。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甲
图乙
A.甲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条带①代表甲病的致病基因,条带③代表乙病的致病基因
C.Ⅱ2基因型为AaXbY
D.对Ⅲ1的两对基因进行电泳分离,所得的条带应该是①和③
14.果蝇的X、Y染色体有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杂交组合1
P:刚毛(♀)×截毛(♂)→F1:全部刚毛
杂交组合2
P:截毛(♀)×刚毛(♂)→
F1:刚毛(♀)∶截毛(♂)=1∶1
杂交组合3
P:截毛(♀)×刚毛(♂)→
F1:截毛(♀)∶刚毛(♂)=1∶1
A.X、Y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
B.通过杂交组合1,可判断刚毛对截毛为显性
C.通过杂交组合2,可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
D.通过以上杂交实验结果,可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15.已知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某品种家蚕结茧颜色有黄茧和白茧,其遗传受常染色体上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与B、b控制,A控制形成黄茧,a控制形成白茧,基因B可抑制基因A的作用。幼蚕正常体色与油质体色受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T、t控制。根据以下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不正确的是( )
亲本(P)
F1
白色
正常
白色
油质
黄色
正常
黄色
油质
父本:黄色正常
母本:白色正常
雄性
6/16
2/16
雌性
3/16
3/16
1/16
1/16
A.家蚕的上述三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家蚕的正常体色对油质体色为显性
C.上述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ZTZt×aaBbZTW
D.家蚕群体中的油质体色个体数量雄性多于雌性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图甲、乙为某生物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示意图,图丙为细胞分裂相关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数量变化,图丁为细胞分裂相关的几个时期中染色体与核DNA分子的相对含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图乙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
B.精原细胞、造血干细胞的分裂过程均可以用图丙表示
C.图甲、乙细胞所处的时期分别对应图丙的①和③,对应图丁的b和c
D.图丁中a时期对应图丙的②
17.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图所示(不考虑染色体互换等)。由此可以推测( )
A.Ⅲ区段上的基因只存在于男性体内,Ⅰ区段上的基因只存在于女性体内
B.Ⅱ区段上的基因,遗传特点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完全相同
C.Ⅰ区段上的基因不存在等位基因
D.同胞姐妹体内至少有一条X染色体相同
18.野生型果蝇为红眼正常眼型,M品系的果蝇为杏色眼(由a基因控制)棒状眼型(由B基因控制),两对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纯合M品系雌果蝇与野生型雄果蝇杂交得F1,F1相互交配得到F2。不考虑染色体互换,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F1雄果蝇与M品系表型不同
B.F1雌果蝇与野生型表型相同
C.F2雌、雄果蝇均有两种表型
D.眼型和眼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19.甲病和乙病是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其中一种病受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已知人群中的正常个体中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个体占1/3,某对表型均正常的男性和女性婚配,生育了一个患甲病的男孩和一个患乙病的女孩,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病和乙病的致病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
B.Ⅰ-2产生只含一种致病基因的卵细胞的概率为50%
C.若Ⅰ-1与Ⅰ-2欲生第三胎,则生一个表型正常孩子的概率为9/16
D.Ⅱ-1与正常人婚配,生育患乙病孩子的概率为1/9
20.果蝇控制A性状和B性状的基因均位于果蝇的Y染色体上且位置相同,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细胞,其三条性染色体中的任意两条染色体可移向细胞一极,另一条移向另一极;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个体为可育雌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YY的个体为可育雄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XX和YY的个体胚胎致死。为确定果蝇A性状和B性状的相对显隐性,研究者将正常的具有A性状的雄果蝇与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具有B性状的雌果蝇进行杂交,获得数量众多的F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的雌雄比例为1∶1
B.A性状和B性状在F1的雌雄果蝇中都可能出现
C.若雄性后代表现为A性状∶B性状=4∶1,则A性状是显性性状
D.若雄性后代表现为A性状∶B性状=3∶2,则B性状是显性性状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11分)如图甲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高等雌性动物处于细胞分裂相关时期的细胞图像,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相关时期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丙表示该动物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图解,丁表示丙过程中某细胞染色体与基因的位置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甲
乙
丙
丁
(1)图甲中B、E细胞各含有 条、 条染色体,其中E细胞所处的时期属于乙图中的 阶段(填标号)。
(2)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处于乙图中的 和 阶段(填标号)。
(3)图丁对应图丙中的细胞 (填“①”“②”或“③”);细胞Ⅳ的基因组成是 。
22.(12分)已知果蝇的翅型(截翅、正常翅)受等位基因B/b控制,眼色(棕色、红色)受一对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D/d控制,红色对棕色是显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是一种经典遗传学实验材料,具有易饲养、繁殖快、 (写出一点)等优点。现有纯合截翅和纯合正常翅雌雄果蝇若干。为判断截翅和正常翅的显隐性及B/b所在的染色体种类,常采用的交配方法是 。当实验结果为 ,可判断正常翅为显性性状且B/b位于常染色体上;当实验结果为 ,可判断截翅为显性性状且B/b位于X染色体上。
(2)现已确定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正常翅为显性性状,将纯合正常翅红眼雄蝇与截翅棕眼雌蝇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正常翅红眼,F1雌蝇与截翅棕眼雄蝇进行杂交,所得F2为正常翅红眼∶正常翅棕眼∶截翅红眼∶截翅棕眼=41∶9∶9∶41。据F2推测,这两对等位基因的具体位置关系为 ,出现上述比例的原因可能是 。
23.(12分)如图为芦花鸡中,甲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已知就甲病而言,表现正常的个体中携带者占1/3,且含甲病致病基因的雌配子半数致死,雄配子正常;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其中Ⅰ-3生的雌性个体不一定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
(1)据图分析,乙病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2)Ⅲ-12为甲病携带者的概率为 。
(3)Ⅲ-12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性染色体来自Ⅰ代中 号个体。
(4)已知控制鸡的羽毛有横斑条纹(芦花)的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且芦花(D)对非芦花(d)为显性,为了增加产蛋量,可选择亲本 和 ,进行选育“ 雌鸡”的遗传杂交实验。
24.(8分)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他在对果蝇的研究过程中进行了如下几个实验。已知果蝇灰身(A)和黑身(a)基因、长翅(B)和残翅(b)基因都在常染色体上。
实验一:选择一只黑身长翅果蝇和一只灰身残翅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子代出现灰身长翅、黑身残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且比例为1∶1∶1∶1。
实验二:两只杂合长刚毛果蝇交配,在子代的雌蝇和雄蝇中长刚毛与短刚毛的性状分离比均为3∶1。
实验三:一只白眼雌蝇和一只红眼雄蝇交配,子代雄蝇均为白眼,雌蝇均为红眼。
(1)摩尔根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研究方法是 。
(2)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回答以下问题:
①仅根据实验一, (填“能”或“不能”)判断控制果蝇体色的基因与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理由是 。
②根据实验二,可以判断出控制长刚毛与短刚毛的基因位于 (填“常”或“X”)染色体上;根据实验三,可以判断出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 (填“常”或“X”)染色体上,进而可以以此为依据,判断以上两对基因的遗传 (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5.(12分)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常用材料。果蝇有两对相对性状,分别是灰体和黄体、长翅和残翅。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长翅和残翅受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小明同学用一只灰体长翅雌果蝇和一只灰体长翅雄果蝇杂交,子代表现为灰体长翅雌∶灰体残翅雌∶灰体长翅雄∶灰体残翅雄∶黄体长翅雄∶黄体残翅雄=6∶2∶3∶1∶3∶1。回答下列问题:
(1)由子代表型及比例可知, 为显性性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 。
(2)小明同学认为,控制灰体和黄体的这对等位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如果是前者,上述亲代中灰体长翅雄果蝇的基因型是 。
(3)现有纯合的灰体雌雄果蝇和黄体雌雄果蝇,小明同学要利用这些果蝇通过一次杂交了解该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请帮他写出杂交的实验思路,并对结果进行预期和分析。
实验思路: 。
结果的预期和分析:
①如果子代中 。则该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
②如果子代中 ,则该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答案与解析
1.A 受精卵中的核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A错误。
2.A 若两次分裂均出现着丝粒分裂,则图中两次分裂均表示有丝分裂,则甲、乙、丙染色体数相同,A正确;若甲为精原细胞,则丙可能是精细胞,不可能是第二极体,B错误;若丙为精细胞,则这两次分裂属于减数分裂,在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有纺锤体出现,C错误;该动物为雄性,若在第一次分裂中出现四分体,则这两次分裂属于减数分裂,乙细胞有可能存在X染色体,D错误。
3.D 题图1表示某生物(2n=4)的体细胞分裂及精子形成相关过程中,细胞内某物质的变化,依据曲线的变化,可判断图1表示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图1中①~③段染色体数变化为2n→4n→2n,可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变化,A正确;图1中①→②和④→⑤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原因都是着丝粒分裂,②段和⑤段分别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末期,图2中的细胞e和细胞b分别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B、C正确;图2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b、c,D错误。
4.B 由图可知,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DD,三对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三对基因中有两对是杂合的,所以它能产生22=4(种)配子(ABD、AbD、aBD、abD),但它的一个精原细胞只能产生2种精子(不考虑染色体互换等),B正确。
5.D 设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分析A选项,若该病是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父亲患病(XAY),则其女儿一定患病,由图可知,其子女均不患病,说明该病不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错误;分析B选项,若该病是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父亲患病(XAY),则其女儿一定患病,由图可知,其一个女儿不患病,说明该病不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错误;分析C选项,由图可知,一对正常父母生出了患病的儿子,可判断该病是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则该病不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错误;分析D选项,若该病是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儿子患病(XAY),父亲正常(XaY),母亲一定患病,四个选项中,该病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D正确。
6.B 用非芦花公鸡(ZZ)和芦花母鸡(ZW)交配,F1中的公鸡都是芦花鸡,母鸡都是非芦花鸡,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ZbZb、ZBW,鸡羽芦花性状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A正确;亲本的基因型为ZbZb、ZBW,F1中公鸡的基因型为ZBZb,B错误;F1中公鸡的基因型为ZBZb,母鸡的基因型为ZbW,F1随机交配子代芦花鸡约占1/2,D正确。
7.D 根据朱红眼♂×暗红眼♀,子代全为暗红眼,可知暗红眼对朱红眼为显性,A正确。亲本果蝇都是纯种,反交产生的后代性状表现有性别差异,可推出控制眼色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正交实验中,亲本暗红眼♀的基因型为XAXA、亲本朱红眼♂的基因型为XaY,则子代中雌性基因型为XAXa;反交实验中,亲本暗红眼♂的基因型为XAY、亲本朱红眼♀的基因型为XaXa,则子代中雌性基因型为XAXa,C正确。正交实验中,朱红眼♂(XaY)×暗红眼♀(XAXA),F1的基因型为XAXa、XAY,XAXa与XAY交配,后代的基因型为XAXA、XAXa、XAY、XaY,故后代中暗红眼雌性∶暗红眼雄性∶朱红眼雄性=2∶1∶1,D错误。
8.C 由于父本无法提供正常的Xb配子,故雌株中无基因型为XbXb的个体,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A正确;若宽叶雌株(XBX-)与宽叶雄株(XBY)杂交,当雌株基因型为XBXb时,子代中可能会出现窄叶雄株XbY,B正确;窄叶雄株(XbY)提供的配子中Xb不可育,只有Y配子可育,其与宽叶雌株(XBX-)杂交,后代中只有雄株,不会出现雌株,C错误;若杂交后代中雄株均为宽叶(XBY),其XB来自亲本雌株,说明母本只提供了XB配子,故该母本为宽叶纯合子,D正确。
9.D 若红眼雌蝇为纯合子,其与白眼雄蝇杂交,无论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F1雌雄果蝇均表现为红眼;若红眼雌蝇为杂合子,其与白眼雄蝇杂交,无论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F1雌雄果蝇中,均有红眼和白眼,且比例均为1∶1,A正确。白眼雌蝇和红眼雄蝇杂交,若子代雌蝇全为红眼,雄蝇全为白眼,则可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只在X染色体上,B正确。红眼雌蝇和白眼雄蝇杂交,若子代出现白眼雌蝇则亲本中的红眼雌蝇含有白眼基因,一定是杂合子,C正确。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后来他和他的学生们通过测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才证明了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错误。
10.C Ⅲ-1正常,基因型可能为XA2XA2、XA1X-,Ⅱ-3正常,基因型为XA1XA2或XA1XA3,Ⅲ-2患病,基因型为XA2Y或XA3Y,若Ⅳ-1表现正常,则基因型可能为XA1XA2、XA1XA3或XA2XA2,A正确;若Ⅳ-1表现正常,则Ⅱ-2基因型可能是XA1XA1、XA1XA2、XA2XA2、XA1XA3,有4种,B正确;若Ⅳ-1基因型为XA2XA3,则XA3不一定来自Ⅱ-3,也可能来自Ⅱ-1,C错误;若Ⅳ-1基因型为XA3XA3,则Ⅲ-1基因型为XA1XA3,其XA1来自Ⅱ-2,则Ⅱ-2一定含有XA1,D正确。
11.D 一个四分体含有4个染色单体,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一个四分体中只出现4个黄色荧光点或4个绿色荧光点;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一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和4个绿色荧光点。
12.C 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表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孩子,该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该对夫妇又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BXbY的孩子,可能是由于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没分离,最终产生了异常的含XBY的精子,该精子与母方产生的含Xb的卵细胞结合;也可能是由于母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没分离,最终产生了异常的卵细胞(XBXb),该卵细胞与含Y的正常精子结合。父方基因型为XBY,不可能产生XbY的精子。
13.B 分析遗传系谱图,Ⅰ3和Ⅰ4不患甲病,所生女儿Ⅱ3患甲病,则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甲、乙中一种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乙病是伴X染色体遗传病,又因为Ⅰ4患乙病,Ⅱ2不患病,可知乙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错误。设甲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乙病的相关基因用B/b表示,图乙中Ⅱ2、Ⅱ3和Ⅲ2均不患乙病且均不含条带③但含条带④,因此条带③代表乙病的显性致病基因(B),条带④代表正常基因(b),由于Ⅱ2不患甲病,而Ⅰ1和Ⅱ3患甲病(aa)且含有相同的条带①,因此图乙中条带①代表甲病的致病基因(a),条带②代表正常基因(A),B正确。根据电泳图可知,条带②代表基因A,条带④代表基因b,因此Ⅱ2基因型为AAXbY,C错误。Ⅲ1不患甲病,至少含有A基因,患有乙病(XBY),含有B基因,所以对其两对基因进行电泳分离,Ⅲ1至少含有条带②和③,D错误。
14.C 假设相关的基因用B和b表示。X、Y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如当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与XBYb时,子代雌性均表现为显性性状,而雄性均表现为隐性性状,A正确。在杂交组合1中,刚毛(♀)与截毛(♂)杂交,F1全部为刚毛,说明刚毛对截毛为显性,B正确。通过杂交组合2不能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例如,若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P:截毛(XbXb)×刚毛(XBY)→F1:刚毛(XBXb)∶截毛(XbY)=1∶1;若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P:截毛(XbXb)×刚毛(XBYb)→F1:刚毛(XBXb)∶截毛(XbYb)=1∶1,C错误。
15.D 依题意可知,A、a与B、b为常染色体上独立遗传的两对基因,T、t位于Z染色体上,因此,家蚕的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之间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表中信息显示:正常体色的父本与正常体色的母本杂交所得F1中出现了油质体色的个体,据此可推知,家蚕的正常体色对油质体色为显性,B正确。若只研究正常体色与油质体色,表中正常体色的父本与正常体色的母本杂交所得F1中,雄性均为正常体色,雌性的正常体色∶油质体色=1∶1,说明父本的基因型为ZTZt,母本的基因型为ZTW;若只研究黄茧和白茧,由题可知,决定黄茧的基因型为A_bb,决定白茧的基因型为A_B_、aaB_、aabb,表中黄茧的父本和白茧的母本杂交所得F1中,雌性与雄性中均有白茧∶黄茧=3∶1,说明父本的基因型为Aabb,母本的基因型为aaBb,综上分析,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ZTZt×aaBbZTW,C正确。家蚕群体中的油质体色的基因型为ZtZt(♂)和ZtW(♀),雌性只要Z染色体上含有基因t就表现为油质体色,而雄性2条Z染色体上都含有基因t才表现为油质体色,可见,油质体色的个体数量雌性多于雄性,D错误。
16.BC 造血干细胞只能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而图丙包括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因此造血干细胞的分裂过程不能用图丙表示,B错误。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不能对应丙图中的③,C错误。
17.D 男性的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为XX。Ⅲ区段为Y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其上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因此只存在于男性体内,Ⅰ区段为X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其上的基因存在于男性和女性体内,在女性体内存在等位基因,A、C错误。Ⅱ区段为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其上基因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B错误。同胞姐妹体内的两条X染色体,一条来自母亲,另一条来自父亲,其中来自父亲的X染色体一定相同,D正确。
18.ABD 纯合M品系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aBXaB,野生型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bY,F1为XAbXaB(红眼棒状眼型雌果蝇)、XaBY(M品系雄果蝇),A、B错误;F2为XAbXaB、XaBXaB、XAbY、XaBY,雌果蝇表现为红眼棒状眼型、杏色眼棒状眼型,雄果蝇表现为红眼正常眼型和杏色眼棒状眼型,C正确;控制眼型和眼色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故眼色和眼型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19.AD Ⅰ-1与Ⅰ-2不患病,Ⅱ-1患甲病,Ⅱ-2患乙病,且已知甲病和乙病中一种病受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因此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设乙病的相关基因为A/a,甲病的相关基因为B/b,则Ⅰ-1的基因型为AaXBY,Ⅰ-2的基因型为AaXBXb,Ⅰ-2能产生AXB、AXb、aXB和aXb四种基因型的卵细胞,只含有一种致病基因的卵细胞所占概率为50%,B正确;Ⅰ-1的基因型为AaXBY,Ⅰ-2的基因型为AaXBXb,两者生第三胎,则生一个表型正常孩子(A_XB_)的概率为(3/4)2=9/16,C正确;Ⅱ-1为Aa的概率为2/3,已知人群中的正常个体中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个体(Aa)占1/3,则Ⅱ-1与正常人婚配,生育患乙病孩子的概率为2/3×1/3×1/4=1/18,D错误。
20.ABC 正常的具有A性状的雄果蝇基因型为XYA(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X∶YA=1∶1),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具有B性状的雌果蝇基因型为XXYB(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X∶XYB∶XX∶YB=2∶2∶1∶1),两者杂交得到的F1的基因型及比例如表。
2X
2XYB
XX
YB
X
2XX(雌性)
2XXYB
(B性状雌性)
XXX(致死)
XYB
(B性状雄性)
YA
2XYA
(A性状雄性)
2XYAYB
(雄性)
XXYA
(A性状雌性)
YAYB(致死)
根据分析,F1中雌雄性别比例为1∶1,A性状和B性状在F1的雌雄果蝇中都可能出现,A、B正确。如果A性状为显性性状,则XYAYB个体表现A性状,因此雄性后代表现为A性状∶B性状=4∶1;如果B性状为显性性状,则XYAYB个体表现B性状,因此雄性后代表现为A性状∶B性状=2∶3,C正确,D错误。
21.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1)8(1分) 2(1分) ②(1分) (2)③ ⑥ (3)② aB
解析 (1)图甲中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共有8条染色体;E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共有2条染色体;乙图中A阶段中,①为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②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③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和末期,故E细胞所处时期属于乙图中的②阶段。(2)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暂时加倍都与着丝粒的分裂有关,处于乙图中的③⑥阶段。(3)图丙表示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图丁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图像,细胞质均等分裂,对应图丙中的细胞②第一极体;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已知图丁对应细胞②,则细胞Ⅴ的基因组成是Ab,所以细胞Ⅳ的基因组成是aB。
22.答案 (每空2分)(1)染色体数目少、具有许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等(写出一点即可) 正反交 正反交结果相同,子代全为正常翅 正反交结果不同,一组是子代全为截翅,另一组是子代雌蝇全为截翅,雄蝇全为正常翅 (2)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B、D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b、d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 F1中雌蝇在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互换
解析 (2)由题干信息知,F1雌蝇基因型为BbDd,截翅棕眼雄果蝇基因型为bbdd,F2中的性状比不是1∶1∶1∶1,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2为正常翅红眼∶正常翅棕眼∶截翅红眼∶截翅棕眼=41∶9∶9∶41,正常翅红眼个体和截翅棕眼个体明显较多,可推测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B、D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b、d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且F1雌蝇在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互换。
23.答案 (每空2分)(1)Z (2)3/5 (3)1 (4)芦花雌鸡 非芦花雄鸡 非芦花
解析 (1)鸡的性别决定为ZW型,分析系谱图,Ⅱ-5和Ⅱ-6都不患甲病,但Ⅲ-11患甲病,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相关基因用A/a表示;已知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其中Ⅰ-3生的雌性个体不一定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说明乙病致病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设相关基因用B、b表示。(2)Ⅲ-13患甲病,所以Ⅱ-7和Ⅱ-8相关基因型均为Aa,已知含甲病致病基因的雌配子半数致死,雄配子正常,即Ⅱ-7产生的雌配子种类和比例为A∶a=2∶1,Ⅱ-8产生的雄配子种类和比例为A∶a=1∶1,则Ⅱ-7与Ⅱ-8的子代中AA为2/3×1/2=1/3,Aa为1/3×1/2+2/3×1/2=1/2,故AA∶Aa=2∶3,Ⅲ-12基因型为2/5AA、3/5Aa,即Ⅲ-12为甲病携带者的概率为3/5。(3)Ⅱ-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BW,Ⅱ-8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bZb,所以Ⅲ-12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性染色体来自Ⅱ-7,而Ⅱ-7的ZB来自Ⅰ-1。(4)为了增加产蛋量,即选择出更多的雌鸡,可选择芦花雌鸡(ZDW)、非芦花雄鸡(ZdZd)的个体杂交,后代雌鸡均为非芦花。
24.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1)假说—演绎法 (2)①不能 无论控制体色的基因与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杂交结果相同,子代均会出现题述四种表型且比例为1∶1∶1∶1(3分) ②常 X 遵循
解析 (2)①实验一中,一只黑身长翅果蝇和一只灰身残翅果蝇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子代出现灰身长翅、黑身残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且比例为1∶1∶1∶1,说明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无论体色基因与翅型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子代均会出现题述四种表型且比例为1∶1∶1∶1,故不能仅根据实验一结果判断控制果蝇体色的基因与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②实验二中两只杂合长刚毛果蝇交配,在子代的雌蝇和雄蝇中长刚毛与短刚毛的性状分离比均为3∶1,与性别无关,说明控制长刚毛与短刚毛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均为杂合子;实验三中一只白眼雌蝇和一只红眼雄蝇交配,子代雄蝇均为白眼,雌蝇均为红眼,表型和性别相关联,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以上分析,可判断以上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5.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1)灰体、长翅(1分) 遵循(1分) 控制灰体与黄体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控制长翅与残翅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或子代表现为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黄体长翅∶黄体残翅=9∶3∶3∶1) (2)BbXAY (3)选择纯合的灰体雄果蝇与黄体雌果蝇杂交,观察子代的表型 ①雄果蝇全为黄体,雌果蝇全为灰体 ②雌雄果蝇全为灰体
解析 (1)采用逐对分析法可知亲本都是灰体长翅,子代中灰体∶黄体=3∶1,长翅∶残翅=3∶1,所以灰体、长翅是显性性状。由于子代中雌性都是灰体,雄性有黄体和灰体,可以判断体色与性别相关,控制灰体与黄体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而子代中无论雌雄,均为长翅∶残翅=3∶1,故控制长翅与残翅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假如控制灰体和黄体的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且灰体、长翅是显性性状,则亲代中灰体长翅雄果蝇的基因型是BbX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