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综合拔高练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40962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综合拔高练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40962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综合拔高练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40962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综合拔高练
展开
这是一份202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综合拔高练,共8页。
综合拔高练五年高考练 考点1 新航路开辟1.(2021浙江6月选考,17)某航海家在日志中写道:1492年8月3日早晨,我从(西班牙)帕罗斯出发,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这次航海的任务是作为国王陛下的使节,完成国王陛下吩咐给我的任务,向彼岸的君主致以我们的问候。”该航海家 ( )A.深信“地圆说”B.途经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C.在东方实现了“黄金梦”D.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考点2 早期殖民扩张2.(2021全国乙,32)16世纪起,英国国王将大量特许状授予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团体,成立特许公司。与此同时,欧洲许多国家掀起创办海外贸易特许公司的热潮。至18世纪末,特许公司数量已达数百个。这反映出该时期 ( )A.资本输出成为海外扩张的主要形式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C.划分势力范围成为列强争霸的焦点D.殖民扩张呈现竞争格局3.(2021天津,10)1526年,一位非洲国王控诉说,葡萄牙人每天都在抓走本地人并将他们卖掉,“以至于我们国家的人口正在大量丧失”;1549年,巴西的种植园已经有了非洲人劳作的记录。据此可以佐证 ( )A.世界市场的成型 B.工业革命的冲击C.三角贸易的初现 D.殖民体系的确立4.(2022浙江1月选考,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92年后,当欧洲船只将成千上万的物种运到大洋彼岸的新家园时,全球的生态系统开始了碰撞与融合。有学者将其称为“哥伦布大交换”,正是它让意大利有了西红柿,美利坚有了橙子,瑞士有了巧克力,泰国有了辣椒。毫无意外,哥伦布的远航确实引起了生态大爆炸,就像它在经济领域引起的震荡一样,这是塑造现代世界的众多事件之一。——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人口迁徙。16世纪初,第一批奴隶从非洲被直接运往美洲,万恶的黑奴贸易开始,持续时间长达三四百年。……1680—1775年英国人向美洲各殖民地共输送黑奴300多万名,获利极为丰厚。黑奴贸易还是支撑当时世界上最活跃的大西洋贸易体系的基础。统计显示,1709—1787年间,英国从事海外贸易的船只增加了4倍,开往非洲的船只增长了11倍。造船业的发展、运往非洲交换黑奴的枪支、小商品的日益增多,引起连锁反应,促进了其他制造业的发展。——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等(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随着“欧洲船只”一起进入美洲且极大地影响了美洲经济生活的两种主要粮食作物。列举“商业革命”的具体表现,以佐证“哥伦布的远航”在欧洲“经济领域引起的震荡”。(2)资本主义的发展掩盖不了奴隶贸易的罪恶。根据材料二,概括17—18世纪黑奴贸易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结合所学,分析“万恶的黑奴贸易开始”的原因。三年模拟练 1.(2022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测试)15世纪后期,西欧形成了一股贵金属热。一位西班牙人说:“我们西班牙人人都受着一种心病的折磨,这种病只有黄金才能治愈。”该“心病”的病因是 ( )A.罗马帝国的征服B.商品经济发展C.文艺复兴的兴起D.新航路的开辟2.(2022广东梅州期末)从16世纪中后期起,传教士们追随欧洲探险家的脚步来到美洲,他们无惧危险,甚至不惜牺牲生命,前往当地村庄传道, 寻找皈依者。法国神父布雷萨尼在1644年因传教而双手致残,但伤口痊愈后决定继续为上帝工作,因而发展了很多信徒。这说明 ( )A.传播天主教义是海外探险的主题B.宗教活动由经济需求推动C.宗教为欧洲殖民提供了重要支撑D.欧洲的宗教信仰优于美洲3.据统计,1503—1660年,来自秘鲁等地的18.5万千克黄金和1 600万千克白银被运到西班牙,使其白银数量超过了当时整个欧洲白银储备总量的三倍,其中还不包括走私的。这样,“财富历史性地集中于西班牙一边”。这一现象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巨大影响是( )A.南欧地区很快殖民地化 B.世界经济中心转移至西班牙C.激起了欧洲殖民扩张浪潮 D.加速瓦解了亚洲的封建制度4.(2021福建福州月考)《邮史趣闻》一文记载: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领船只,带着西班牙国王给中国皇帝的信件,准备前往中国。但他最终抵达的是美洲新大陆,因担心回不到欧洲,便把装有地图和信件的瓶子掷入大西洋。1815年,一位船长在直布罗陀海峡拾到这个邮瓶,这就是世界上有名的第一次“瓶邮传书”。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我们对此记载所持的态度应是 ( )A.时间准确,可信度大B.孤证不立,毫无价值C.趣闻记载,不可听信D.存疑求证,有待佐证5.(2022山东菏泽期末)墨西哥城有一座纪念碑,碑文写道:“夸特莫克(阿兹特克帝国的最后一位国王)曾英勇保卫过的特拉特洛尔科陷入埃尔南·科尔特斯(西班牙远征军首领)手中。这不是失败,也不是胜利,而是一个梅斯蒂索(混血)民族痛苦的诞生,这就是今天的墨西哥。”据此可知 ( )A.原住民的文化在殖民扩张中消失B.殖民活动改变了当地人口结构C.西欧国家通过武力扩大商品市场D.世界市场的拓展需要文化包容6.(2022湖南常德一模)某学者认为,欧洲之所以在近代能征服非洲和美洲,主要是由于“枪炮”“钢铁”“病菌”。比如,西班牙168名士兵征服了印加帝国,并且俘获了印加帝国的国王,除了依靠枪炮利器等军事技术外,天花病的流行也占据重要因素。这一观点( )A.研究样本缺乏普遍性B.研究的视角过于狭窄C.与唯物史观根本对立D.具备一定的史实依据7.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最终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 )A.带来物种的广泛交流,极大促进世界经济发展B.极大促进世界整体化,成为沟通新旧大陆纽带C.有助于世界文明交流,丰富了各地人民的生活D.有利于世界经济互补,促进世界市场初步形成8.(2022广东惠州期末)16世纪初,欧洲人观念中的“新世界”(美洲)表面上看是一个充满异国情调的乌托邦,但实际上却是一个原始野蛮、缺乏文明的社会,那里的原住民极具动物特征而缺乏人性,生来就是奴隶。这种观念( )A.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广泛传播B.反映了欧洲的文明优越心态C.刺激了欧洲革命的蓬勃发展D.再现了美洲的生产生活方式9.(2022河北廊坊期末)茶叶是世界古代和近代长途贸易的“大宗”商品之一。16世纪以前,从中国出口的茶叶主要销往东亚、东南亚、中亚和西亚,只有少量通过上述地区被转销到欧洲和东非地区;16世纪至19世纪初,西欧、北美、西非等地区逐渐成为消费中国茶叶的主力军,欧洲国家开始寻求与中国进行直接贸易。这一对比 ( )A.折射出世界市场的发展B.反映了中国朝贡贸易的变化C.成为地理大发现的诱因D.体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综合拔高练五年高考练1.A2.D3.C 1.A 通过题干信息“1492年8月3日早晨,我从(西班牙)帕罗斯出发,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可知,该航海家是哥伦布,哥伦布深信“地圆说”,认为从欧洲出发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的印度,故选A。哥伦布的远航从欧洲向西,到达了今天的西印度群岛地区,并未途径非洲最南端的海角,故排除B;哥伦布的远航从欧洲向西,跨越了大西洋,并未在东方实现“黄金梦”,排除C;找到了通往东方新航线的是达·伽马和麦哲伦船队,故排除D。2.D 根据材料的时间信息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进行了早期殖民扩张,其授权成立特许公司是国家实施重商主义政策的表现,“欧洲许多国家掀起……热潮”“数量已达数百个”说明呈现竞争格局,故D项正确;资本输出成为海外扩张的主要形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划分势力范围成为列强争霸的焦点的时间与题干不符,故A、B、C三项均错误。3.C 据材料可知,葡萄牙殖民者将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种植园为奴隶,这可以佐证三角贸易,故选C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国际贸易、资本输出和武力逼迫等方式,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A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确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4.答案 (1)作物:麦、水稻。表现:欧洲商人奔走于世界各地;商品市场扩大;英、法、荷等国建立特权贸易公司;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改变。(2)影响:提供了资金来源;扩大了海外市场;促进了英国制造业的发展。原因:牟取暴利;美洲土著人口锐减,殖民地劳动力极度匮乏。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可知,欧洲人把麦、水稻传播到美洲,极大地影响了美洲经济生活。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商业革命的内容作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获利极为丰厚”得出提供了资金来源;根据“黑奴贸易还是支撑当时世界上最活跃的大西洋贸易体系的基础”得出扩大了海外市场;根据“造船业的发展”“促进了其他制造业的发展”得出促进了英国制造业的发展。第二小问,根据“获利极为丰厚”得出牟取暴利;根据所学可知,欧洲人到达美洲后,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导致美洲土著人口锐减,殖民地劳动力极度匮乏。三年模拟练1.B2.C3.C4.D5.B6.D7.C8.B9.A 1.B 紧扣材料中的时间、地点,结合教材知识可知,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对金银财富的需求日益迫切,故选B项;15世纪时西罗马帝国已灭亡,东罗马帝国统治疆域不包括西班牙,排除A项;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且是商品经济发展在文化领域的表现,排除C项;新航路的开辟是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的结果之一,排除D项。2.C 结合所学可知,传教士们在美洲传播宗教,促进了欧洲宗教在美洲的传播,推动了欧美文化的交融,宗教为欧洲殖民提供了重要支撑,故C项正确;欧洲探险家海外探险的主要目的是掠夺财富,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经济需求推动宗教活动,排除 B项;宗教信仰没有优劣之分,排除 D项。3.C 材料反映的是拉丁美洲为西班牙带去大量的财富,不是南欧地区殖民地化,故A项错误。虽然西班牙获得大量财富,但世界经济中心位于大西洋沿岸,不是只有西班牙一国,故B项错误。西班牙是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在殖民掠夺中获利的国家之一,西班牙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获得大量财富,刺激了欧洲其他国家进行殖民活动,故C项正确。“加速瓦解了亚洲的封建制度”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D项错误。4.D 从历史研究的角度分析可知,《邮史趣闻》中关于哥伦布和“瓶邮传书”的相关记载,虽有一定的时间、地点、人物和目的等信息,但还不足以证实其科学性,应存疑考证,多方探寻相关史实加以论证,D项正确;材料中关于“瓶邮传书”记载的两件事相距数百年,虽有时间信息,但缺少相关史证,可信度不足,A项错误;“毫无价值”的说法绝对,B项错误;《邮史趣闻》中的记载并非完全“不可听信”,C项错误。5.B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西班牙的殖民活动改变了墨西哥传统的居民血统,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原住民的文化问题,排除A项;西欧国家通过武力扩大商品市场,在题干中无法找到依据,排除C项;世界市场的拓展需要文化包容,但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6.D 据材料关键信息“枪炮”“钢铁”“病菌”“西班牙168名士兵征服了印加帝国,并且俘获了印加帝国的国王,除了依靠枪炮利器等军事技术外,天花病的流行也占据重要因素”可知,此时西班牙正在对非洲和美洲进行殖民扩张,这与所学知识相符,这说明题干观点具备一定史实依据,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干主旨。B项曲解了题意。C项表述错误。7.C 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推动了植物作物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从而有助于世界文明交流,丰富了各地人民的生活,故选C;“极大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促进世界整体化”“有利于世界经济互补”的说法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排除A、B、D。8.B 材料强调的是16世纪初期,地理大发现时代,欧洲人观念中的美洲形象,欧洲人用野蛮的叙事方式贬低美洲,强化自身的优越性,这有利于宣扬其殖民侵略的正当性,故B项正确。9.A 结合所学可知,16世纪至19世纪初,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各地贸易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市场不断发展,推动了中国茶叶的消费地区发生变化,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茶叶贸易地区的变化,没有涉及朝贡贸易,排除B项;材料所述现象是地理大发现的结果,而非诱因,排除C项;16世纪正值中国明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走向衰落,排除D项。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