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遗传与进化 全书综合测评
展开这是一份生物本册综合习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全书综合测评
(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遗传现象
B.孟德尔提出的假说内容包括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C.为验证提出的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杂交实验
D.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测后代性状比为1∶1
2.萨顿假说认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下列关于此推测的依据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因和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均能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B.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均成对存在
C.配子中基因和染色体均单个存在
D.体细胞中基因的数量与染色体数目相等
3.牵牛花的花色由一对基因控制,且隐性纯合植株花粉不育,选择一红色牵牛花植株自交,F1中出现红色和白色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1。F1自由交配后得到F2,F2中红花与白花的比例为( )
A.3∶1 B.5∶1 C.8∶1 D.9∶1
4.某植株所结籽粒颜色受A/a和R/r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如图所示,现有某植株自交得到F1,F1中有紫色、红色和白色三种籽粒,其中紫色籽粒占9/16。据图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植株籽粒的颜色
B.F1中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占1/4
C.该植株的籽粒的颜色与基因之间是一一对应的
D.F1的表型及比例为紫色∶红色∶白色=9∶4∶3
5.利用两种类型的肺炎链球菌进行相关转化实验。各组肺炎链球菌先进行图示处理,再培养一段时间后注射到不同小鼠体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B.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A、B、C、F四组
C.F组可以分离出S型和R型两种肺炎链球菌
D.F组中分离得到的S型菌的遗传信息与B组和D组中的菌均有差异
6.图1表示果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图2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图1中DE段变化的原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
B.图1中HI段之后将进行有丝分裂
C.图2中b→c变化在图1的AG段中出现两次
D.图2中e→a变化可发生在图1中的CD段
7.如图为某家系中有关甲(A/a)、乙(B/b)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基因A/a与B/b独立遗传,其中一种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乙病在男性和女性人群中的发病率相同
B.6号所携带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1号
C.2号和10号产生含b的卵细胞的概率相同
D.3号和4号再生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16
8.DNA缠绕在组蛋白周围形成核小体,是染色质的结构单位。组蛋白的乙酰化由乙酰化酶催化,乙酰化会弱化组蛋白和DNA的相互作用,疏松染色质的结构,细胞内还存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使组蛋白去乙酰化,进而调控基因的表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组蛋白的乙酰化可能使生物表型发生变化
B.组蛋白去乙酰化伴随着对基因转录的抑制
C.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与染色体形态构建有关
D.染色质中的组蛋白乙酰化和去乙酰化是可逆反应
9.结肠癌是一种起源于结肠黏膜上皮的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研究发现与结肠癌发生有关的原癌基因主要有C-scr、K-Ras等;与结肠癌发生有关的抑癌基因主要有ASC、DCC、p53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后,引起相应蛋白质的表达异常,最终导致结肠癌的发生和转移;另有研究表明,基因转录后水平的调控和表观遗传学调控也影响结肠癌的发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
B.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原癌基因突变的结果
C.K-Ras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
D.ASC基因的甲基化可能会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凋亡
10.研究表明,xLp基因在某种鸟类的神经、皮肤、肌肉等不同细胞中均有表达,其中在骨骼肌中表达量最高,且在雌鸟和雄鸟中的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Lp基因在骨骼肌中表达量最高,说明骨骼肌细胞中该基因数量最多
B.可通过检测组织细胞中xLp基因的表达量来确定细胞的分化程度
C.同一雄鸟不同细胞中DNA和RNA种类相同,蛋白质种类不同
D.xLp基因在雌雄鸟中表达水平不同可能会导致雌雄个体飞行能力不同
11.科学家在人体快速分裂的活细胞(如癌细胞)中发现了DNA的四螺旋结构,形成该结构的DNA单链中富含G,每4个G之间通过氢键等作用力形成一个正方形的“G-4平面”,继而形成立体的“G-四联体”(如图),G-四联体存在于调控基因,特别是癌症基因所在的DNA区域内。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用解旋酶可打开该结构中的氢键
B.该结构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形成
C.该结构中(A+G)/(T+C)的值不一定等于1
D.该结构的发现可能为癌症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向
12.某膜蛋白基因在其编码区的5'端含有重复序列CTCTTCTCTTCTCTT,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TCTT重复次数改变不会引起基因突变
B.CTCTT重复次数增加提高了该基因中嘧啶碱基的比例
C.若CTCTT重复6次,则重复序列之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变
D.CTCTT重复序列引起的变异一定是有害的
13.尿黑酸尿症是HGD基因缺陷导致的人类遗传病。某患儿的父母表现正常,将他们的HGD基因测序后发现了两个突变位点,如图所示。已知HGD基因不在Y染色体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例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B.可判断出尿黑酸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患儿的一个HGD基因中存在一个突变位点
D.患儿的父母再生一个正常孩子,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4
14.图中甲、乙、丙表示三个在地理上分隔开来的地区,三个地区的气候条件差异明显。在甲地区生活有某种鸟类A,后来部分个体迁徙到乙、丙地区,经过若干年后演变成两个新的物种B、C,但发现物种B仍能与物种A杂交产生后代。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乙、丙区域的自然选择方向不同使物种A向不同方向进化演变为物种B、C
B.物种A与物种B可以杂交产生后代,说明它们之间还没有产生生殖隔离
C.比较解剖学发现物种C和B的翼在形态上差别大,说明物种B和C的基因库有差别
D.测定物种A、B、C基因组序列,可以从分子水平为它们有共同的祖先提供证据
15.现有一个较大的熊猫种群,雌雄数量相等,且雌雄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60%,b的基因频率为40%,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大熊猫种群中全部的B基因和b基因构成大熊猫种群的基因库
B.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该种群中XbY的基因型频率为40%
C.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种群中基因型为Bb的雌性熊猫占48%
D.若某个体的精原细胞在分裂过程中B基因突变为b基因,b基因不一定遗传给后代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荠菜的角果形状三角形和卵形受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只有当两对基因都为隐性纯合时表现为卵形。为探究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三种类型如图),选用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进行自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子代三角形∶卵形=15∶1,则符合第一种类型
B.若子代三角形∶卵形=3∶1,则符合第二种类型
C.若子代全为三角形,则符合第三种类型
D.三种类型在遗传时均遵循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
17.某种宠物狗的体色受常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P、P1、P2控制,基因P决定黄色,基因P1决定灰色,基因P2决定黑色,显隐性关系为基因P>基因P1>基因P2,且基因P纯合时受精卵不能发育。选择黄色雌性个体和灰色雄性个体交配,F1表型为黄色、黑色和灰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P、P1、P2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B.F1中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占1/2
C.黄色亲本和灰色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PP2、P1P2
D.控制该种宠物狗体色的基因型共有6种
18.基因的转录终止位点富含A—T碱基对,上游存在富含G—C碱基对且对称的区域,以该区域为模板转录出的部分序列容易形成发夹结构,阻止RNA聚合酶移动,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T和A分别代表一种核苷酸
B.DNA分子中对称区域前存在起始密码子
C.图中RNA以①链为模板转录,②链的左端有游离的磷酸基团
D.发夹结构的形成阻止RNA聚合酶移动,并没有使转录过程立即结束
19.家蚕(2n=56)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家蚕不耐热,夏季饲养死亡率高,产茧量下降。研究人员用诱变育种的方法获得了一只耐热的雄蚕,耐热特性由显性基因D控制,且D、d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出现异常,相应染色体如图所示。研究发现家蚕中至少有一条正常的Z染色体才能存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对家蚕的基因组测序,需测定28条染色体上所有DNA序列
B.雌蚕细胞中最多含有4条Z染色体
C.该雄蚕与不耐热雌蚕杂交,若子代雌∶雄=1∶2,则D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D.该雄蚕与不耐热雌蚕杂交,若子代雌∶雄=1∶1,则D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0.将马蛔虫(2N=4)的甲、乙两个精原细胞核DNA双链用32P标记,接着置于含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在特定的条件下甲细胞进行两次连续的有丝分裂、乙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在第一个细胞周期后,含32P的细胞数为2,且每个细胞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为0~4
B.甲在第二个细胞周期后,含32P的细胞数为2~4,且每个细胞含有32P的染色体数为0~4
C.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含32P的细胞数为2,且每个细胞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为0~2
D.乙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含32P的细胞数为2~4,且每个细胞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为0~2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14分)正常烟草(2n=48)是二倍体,烟草中某一对同源染色体少一条,染色体表示为2n-1的个体称为单体;某一对同源染色体多一条,染色体表示为2n+1的个体称为三体。单体、三体在遗传育种上具有重要的价值。请回答有关问题:
(1)单体、三体这些植株的变异类型为 ,形成它们的原因之一是亲代中的一方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 。
(2)若不考虑同源染色体之间的差异,理论上烟草共有 种三体。实际上烟草种群偶见8号染色体三体,从未见其他染色体三体的植株,可能的原因是
。
(3)烟草8号染色体三体在减数分裂时,三条8号染色体的任意两条移向细胞一极,剩下一条移向另一极,细胞中其余染色体正常分离,则产生正常染色体数目的配子的概率为 ;该三体植株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最多含有 条染色体。
(4)利用单体和某品种杂交,分析后代的性状表现,可以判定该品种有关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已知烟草的高秆和矮秆性状分别受H、h基因控制,为判断H、h基因是否位于5号染色体上,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将正常矮秆植株(hh)与5-单体(5号染色体单体)显性纯合体杂交得F1,统计F1的表型及比例。
若 ,则控制矮秆的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
若 ,则控制矮秆的基因不位于5号染色体上。
22.(10分)新型冠状病毒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外被囊膜,囊膜上有与入侵宿主细胞密切相关的多个蛋白质。下图表示新冠病毒侵入人体细胞以及在细胞中的增殖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DNA相比,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RNA特有的组成成分是 ;图中病毒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进行翻译过程,还需要宿主细胞提供 、 以及能量等。
(2)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增殖过程中一条RNA上常结合多个核糖体,该机制的生物学意义是 ;据图分析可知,该过程的产物一方面参与子代病毒的组装,另一方面参与 。
(3)研究人员筛选获得了一些对新冠病毒有抑制作用的不同药物,其中一种是核苷酸类似物,其作用原理是在病毒进行核酸合成时被整合进核酸中,这类药物主要抑制图中过程 (填序号)。
23.(11分)里昂化又称X染色体去活化,是指雌性哺乳动物的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的其中一条失去活性的现象,我们把这种没有活性的X染色体(常浓缩成染色较深的染色质体)称为巴氏小体,正常细胞内哪条X染色体为巴氏小体是随机的,此外,雌性生殖细胞中失活的X染色体会恢复活性,卵子中的X染色体皆有活性。如图是关于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某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Ⅱ3与Ⅱ4为同卵双胞胎。不考虑突变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观察巴氏小体,需用到光学显微镜且需要对材料进行 。该系谱图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 ,判断理由是 。
(2)Ⅱ4与Ⅱ5结婚后,可以通过 和 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Ⅱ4与Ⅱ5婚后所生男孩表现型正常的概率为 。
(3)Ⅲ1的基因型为 ,若其与一个患该病的男子婚配,所生后代表现型正常的概率为 。
24.(10分)玉米(2N=20)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测定玉米基因组DNA序列时,需测定 条染色体上的DNA碱基序列。
(2)某玉米品种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S、s和M、m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某基因型为SsMm的植株自花传粉,后代出现了4种表现型,其原因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 。
(3)玉米的高秆易倒伏(H)对矮秆抗倒伏(h)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如图表示利用品种甲(HHRR)和乙(hhrr)通过三种育种方法(Ⅰ~Ⅲ)培育优良品种(hhRR)的过程。
①用方法Ⅰ培育优良品种时,获得hR植株常用的方法为 ,这种植株往往长得弱小,高度不育。若要获得可育植株,物理方法可采用 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图中所示的三种方法(Ⅰ~Ⅲ)中,最难获得优良品种(hhRR)的是方法 ,其原因是 。
②用方法Ⅱ培育优良品种时,先将基因型为HhRr的F1自交获得F2,若将F2的全部高秆抗病植株去除雄蕊,用F2矮秆抗病植株的花粉给这些高秆抗病植株随机授粉,则杂交所得子代中的纯合矮秆抗病植株占 。
25.(10分)菠菜是一种雌雄异株的植物,其性别决定为XY型。现有抗干叶病抗霜和抗干叶病不抗霜两个菠菜品种,已知抗干叶病与不抗干叶病为相对性状(A、a分别表示显性和隐性基因);抗霜与不抗霜为相对性状(B、b分别表示显性和隐性基因)。
Ⅰ.以抗干叶病抗霜植株作为父本,抗干叶病不抗霜植株作为母本进行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表。请据表格回答:
抗干叶病
不抗霜
不抗干叶
病不抗霜
抗干叶
病抗霜
不抗干叶
病抗霜
雄株
123
42
0
0
雌株
0
0
169
60
(1)不抗干叶病属于 (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2)父本和母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
Ⅱ.菠菜叶片有宽叶和狭叶两种类型,宽叶(D)对狭叶(d)为显性,D、d位于X染色体上,已知基因d为致死基因。某生物兴趣小组欲设计实验探究基因d的致死类型,可选亲本有杂合宽叶雌株、纯合宽叶雌株、狭叶雄株和宽叶雄株。
实验步骤:将 和 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1)若后代中只有雄性植株,且宽叶∶狭叶=1∶1,说明 。
(2)若后代中只有宽叶植株,且雌∶雄=1∶1,说明 。
(3)若后代中 ,说明基因d纯合使雌性个体致死。
答案与解析
1.D 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只能解释进行有性生殖生物的细胞核基因的部分遗传现象(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A错误;一般情况下,雌雄配子的数量不等,B错误;为验证提出的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C错误。
2.D 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数目与染色体数目不等,D错误。
3.B 牵牛花的花色由一对基因控制,红色牵牛花植株自交,F1中红色∶白色=3∶1,说明该红色牵牛花植株为杂合子。设控制花色的基因用A和a表示,则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已知隐性纯合植株花粉不育,即aa的雄性无法形成正常配子,则F1形成的可育雄配子为2/3A、1/3a,雌配子为1/2A、1/2a,则F2中aa个体所占比例为1/3×1/2=1/6,红花个体所占比例为5/6,即F2中红花与白花的比例为5∶1。
4.B 结合图示可知,基因作用于物质之间的转换过程,但不能得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植株籽粒的颜色这一结论,A错误;某植株自交得到F1,F1中有紫色、红色和白色三种籽粒,其中紫色籽粒(A_R_)占9/16,可推测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Rr,其自交产生的F1中基因型为AaRr的个体占1/2×1/2=1/4,B正确;结合题意可知,该植株的籽粒的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籽粒颜色与基因之间不是一一对应关系,C错误;由B项分析可知,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Rr,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可知,F1为9A_R_(紫色)∶3A_rr(红色)∶3aaR_(白色)∶1aarr(白色),可见F1表型及比例为紫色∶红色∶白色=9∶3∶4,D错误。
5.B S型菌分离提纯出其中的DNA和蛋白质,分别与R型菌混合培养,E组R型菌不会转化为S型细菌,F组R型菌会转化为S型细菌,所以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A正确。A组煮沸后,S型菌死亡,失去致病性,不能导致小鼠死亡;B组中有完整的S型菌,能导致小鼠死亡;C组是R型菌的DNA与S型菌混合,能导致小鼠死亡;D组只有R型菌,不会使小鼠死亡;E组是S型菌的蛋白质与R型菌混合,R型菌不会转化为S型菌,不会使小鼠死亡;F组为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最终F组里有R型菌和S型菌,S型菌能使小鼠死亡,故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B、C、F三组,B错误,C正确。
6.B 图1中DE段染色体数目加倍,原因为着丝粒分裂,A错误;图1中HI段染色体数目恢复到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表示受精作用,接下来进行有丝分裂,B正确;图2中b→c属于DNA的复制,在图1的AG段中出现1次,C错误;图2中e→a表示着丝粒分裂,可发生在图1中的DE段,D错误。
7.C 8号为患甲病女性,而其父母都不患病,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已知甲、乙两种病中,有一种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乙病为伴X染色体遗传病,由于1号患乙病,而4号正常,说明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高,A错误。由于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6号为男性,其X染色体只能来自其母亲,故6号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2号,B错误。6号患乙病,2号和10号不患乙病,故2号和10号关于乙病的基因型都是XBXb,2号和10号产生含b的卵细胞的概率相同,都是1/2,C正确。8号患甲病,基因型为aa,则3号和4号关于甲病的基因型均为Aa;3号不患乙病,则其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XBY,1号患乙病,4号不患乙病,则4号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XBXb,综上,3号基因型为AaXBY,4号基因型为AaXBXb,3号和4号再生育一个男孩正常的概率为3/4×1/2=3/8,所以再生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3/8=5/8,D错误。
8.D 染色质中的组蛋白乙酰化和去乙酰化所需酶等不同,不是可逆反应,D错误。
9.B 据题意可知,结肠癌的发生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B错误。
10.D 不同细胞中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xLp基因在骨骼肌中表达量最高,不能说明骨骼肌细胞中该基因数量最多,A错误;由题意可知,xLp基因在某种鸟类的神经、皮肤、肌肉等不同细胞中均有表达,所以不能通过检测组织细胞中xLp基因的表达量来确定细胞的分化程度,B错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一雄鸟不同细胞中DNA种类相同,RNA和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C错误。
11.B 由题图可知,该结构由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形成,B错误;双链DNA中(A+G)/(T+C)的值等于1,而该结构由DNA单链组成,(A+G)/(T+C)的值不一定等于1,C正确。
12.C 重复序列位于膜蛋白基因编码区,CTCTT重复次数的改变即基因中碱基数目的改变,会引起基因突变,A错误;基因中碱基A=T,G=C,故基因中嘧啶碱基(C+T)的比例=嘌呤碱基(G+A)的比例=50%,CTCTT重复次数的改变不会影响该比例,B错误;CTCTT重复序列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不一定是有害的,D错误。
13.D 测序结果显示,患儿表现型正常的双亲均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据此可判断出尿黑酸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正确;据图可知,患儿的2个HGD基因1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各存在一个突变位点,C正确;尿黑酸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正常双亲均为携带者,假设基因型为Aa1×Aa2,患儿的父母再生一个正常孩子,其基因型为AA∶Aa1∶Aa2=1∶1∶1,因此该正常孩子不携带致病基因(AA)的概率为1/3,D错误。
14.B 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即不同物种之间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代不育,物种A与物种B可以杂交产生后代,但后代可能不育,B错误。
15.D 基因库是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大熊猫种群中全部的B基因和b基因不能构成大熊猫种群的基因库,A错误;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雄性群体中XbY的基因型频率=b的基因频率=40%,该种群(雌雄数量相等)中XbY的基因型频率为40%÷2=20%,B错误;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60%,b的基因频率为40%,则Bb占2×60%×40%=48%,基因型为Bb的雌性熊猫占1/2×48%=24%,C错误。
16.ABC 若子代三角形∶卵形=15∶1,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第一种类型,A正确;若子代三角形∶卵形=3∶1,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B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a、b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符合第二种类型,B正确;第三种类型中,自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1∶2∶1,全表现为三角形,C正确;三种类型中只有第一种类型在遗传时遵循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17.D 根据题意可知,基因P纯合时受精卵不能发育,则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PP1、PP2,灰色个体的基因型为P1P1、P1P2,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P2P2,故控制该种宠物狗体色的基因型共有5种,D错误。选择黄色雌性个体(P_)和灰色雄性个体(P1_)交配,F1表型为黄色(P_)、黑色(P2P2)和灰色(P1_),所以亲本基因型为PP2×P1P2,C正确。PP2×P1P2,子一代中PP2所占的比例为1/2×1/2=1/4,P1P2所占的比例为1/2×1/2=1/4,所以F1中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占1/4+1/4=1/2,B正确。
18.CD 图中既有DNA又有RNA,其中T代表一种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A代表两种核苷酸(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错误;起始密码子在mRNA上,DNA分子上不存在起始密码子,B错误;由题意可知,图示基因转录时RNA聚合酶从左向右移动,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可知①是模板链,②是非模板链,②链的左端为5'端,有游离的磷酸基团,C正确。
19.CD 家蚕(2n=56)为二倍体生物,含有56条染色体,28对同源染色体,由于雌性个体含有两条异型性染色体,因此对家蚕的基因组测序,需测定29条染色体(27条常染色体+Z+W)上所有DNA序列,A错误;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ZW,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后,染色体数量最多,即雌蚕细胞中最多含有两条Z染色体,B错误;若D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且家蚕中至少有一条正常的Z染色体才能存活,则该雄蚕性染色体组成为ZZ-(Z-代表异常染色体),不耐热雌蚕性染色体组成为ZW,杂交后代性染色体组成为ZZ、ZZ-、ZW、Z-W,其中Z-W死亡,即雌∶雄=1∶2,与题意相符;若耐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该雄蚕含一条异常常染色体,而两条Z染色体正常,与不耐热雌蚕(含两条正常性染色体)杂交,后代雌雄都至少含有一条正常的Z染色体,因此子代雌∶雄=1∶1,与题意相符,C、D正确。
20.ACD 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分子只进行一次半保留复制,因此甲在第1个细胞周期后,产生的2个子细胞均含32P,且每个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都含有32P,即每个细胞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为4,A错误;第一个细胞周期结束形成的2个子细胞的每个核DNA分子都有一条链含有32P,另一条链不含有32P,在第二个细胞周期中,DNA分子又进行了一次半保留复制,每个细胞中的8个核DNA分子中,有4个核DNA分子是一条链含有32P,另一条链不含有32P,另外4个核DNA分子都不含32P,而在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随机移向两极,因此甲在第2个细胞周期后,有2个或3个或4个细胞含32P,且每个细胞含有32P的染色体数为0~4,B正确;减数分裂前的间期,DNA分子只进行一次半保留复制,因此乙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形成的2个细胞均含32P,且每个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都含有32P,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有2条染色体含有32P,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有4条染色体含有32P,即每个细胞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为2或4,C错误;乙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将形成4个精细胞,每个精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都含有32P,D错误。
21.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1)染色体(数目)变异(1分) 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2)24(1分) 其他染色体数目增加的配子不可育或受精卵不能发育(或在胚胎早期就死亡) (3)1/2 50 (4)F1中高秆与矮秆的比例为1∶1 F1全为高秆
解析 (4)若矮秆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正常矮秆植株(hh)只产生一种配子(基因型为h),5-单体显性纯合体可以产生两种配子,一种是含5号染色体的,配子基因型为H;另一种是不含5号染色体的,用O表示,则F1中高秆(Hh)与矮秆(Oh)的比例为1∶1。若矮秆基因不位于5号染色体上,正常矮秆植株(hh)只产生一种配子(基因型为h);5-单体显性纯合体产生的配子不管是否含5号染色体,基因型都为H,则F1全为高秆(Hh)。
22.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1)核糖和尿嘧啶 氨基酸(1分) tRNA(1分) (2)少量RNA可以迅速合成大量蛋白质 病毒RNA复制 (3)⑤⑥
解析 (1)病毒没有独立的代谢过程,病毒进行翻译过程需要宿主细胞提供氨基酸(蛋白质的合成原料)、tRNA(氨基酸的搬运工具)和能量(ATP)等。(2)mRNA是翻译的模板,一条mRNA上常结合多个核糖体,可以使少量RNA迅速合成大量蛋白质;蛋白质既可以参与子代病毒的组装,也可以作为酶参与病毒RNA复制。
23.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1)染色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Ⅱ3与Ⅱ4为同卵双胞胎,基因型相同,但她们表现型不同,推出Ⅱ3与Ⅱ4的基因型应为XAXa,Ⅱ3与Ⅱ4形成巴氏小体的X染色体分别为XA和Xa(2分) (2)遗传咨询 产前诊断 1/2(2分) (3)XAXa 3/8(2分)
解析 (2)据题意可知,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基因型为XAXa(卵子中的X染色体皆有活性),Ⅱ5表现型正常,基因型为XaY,因此Ⅱ4与Ⅱ5的后代基因型为XAXa∶XaXa∶XAY∶XaY=1∶1∶1∶1,所生男孩表现型正常的概率为1/2。(3)Ⅲ1患病,其父亲正常,因此Ⅲ1的基因型为XAXa;若其与一个患该病的男子(XAY)婚配,他们所生女儿不患病(基因型为XAXa,且形成巴氏小体的X染色体为XA)的概率为1/2×1/2=1/4,所生儿子不患病的概率为1/2,所以他们所生后代表现型正常的概率为1/4×1/2+1/2×1/2=3/8。
24.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1)10 (2)染色体互换(2分) (3)①花药离体培养 低温 Ⅲ 基因突变的频率低、方向不确定(2分) ②4/27(2分)
解析 (2)已知S、s和M、m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所以基因型为SsMm的植株自花传粉,理论上后代应该有两种表现型,但是后代出现了4种表现型,这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互换的结果,属于基因重组。(3)②用方法Ⅱ培育优良品种时,基因型为HhRr的F1自交获得F2,F2中高秆抗病植株H_R_中有1/9HHRR、2/9HHRr、2/9HhRR、4/9HhRr,产生基因型为hR的配子的概率为2/9×1/2+4/9×1/2×1/2=2/9,F2中矮秆抗病植株hhR_中有1/3hhRR、2/3hhRr,产生基因型为hR的配子的概率为1/3+2/3×1/2=2/3,若将F2的全部高秆抗病植株去除雄蕊,用F2矮秆抗病植株的花粉给这些高秆抗病植株随机授粉,则杂交所得子代中的纯合矮秆抗病植株(hhRR)占2/9×2/3=4/27。
25.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Ⅰ.(1)隐性 (2)AaXBY和AaXbXb Ⅱ.杂合宽叶雌株 狭叶雄株 (1)基因d使雄配子致死(2分) (2)基因d使雌配子致死(2分) (3)雌株都是宽叶,雄株既有宽叶又有狭叶,且雌株与雄株的比例为1∶2(或宽叶雌株∶宽叶雄株∶狭叶雄株=1∶1∶1)(2分)
解析 Ⅰ.(1)抗干叶病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中出现了不抗干叶病性状,说明抗干叶病为显性性状,不抗干叶病为隐性性状。(2)抗干叶病抗霜植株为父本,抗干叶病不抗霜植株为母本,杂交得到的子代中,雌株和雄株均有抗干叶病∶不抗干叶病≈3∶1,可推知控制抗干叶病和不抗干叶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由表可知,子代雄株均为不抗霜,子代雌株均为抗霜,则控制抗霜和不抗霜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XBY×XbXb,综上父本和母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和AaXbXb。Ⅱ.可选杂合宽叶雌株(XDXd)和狭叶雄株(XdY)作为亲本,进行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若基因d使雄配子致死,则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DY∶XdY=1∶1,即后代只有雄性植株,且宽叶∶狭叶=1∶1。若基因d使雌配子致死,则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XDXd∶XDY=1∶1,即后代只有宽叶植株,且雌∶雄=1∶1。若基因d纯合使雌性个体致死,则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XDXd∶XdXd(致死)∶XDY∶XdY=1∶1∶1∶1,即后代雌性植株都是宽叶,雄性植株既有宽叶又有狭叶,且雌株与雄株的比例为1∶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本册综合精品同步训练题,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全册综合精品同步训练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全册综合综合训练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