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巩固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巩固练习,共25页。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1课时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辨析遗传学的相关概念
1.(2021山东德州二中期末)下列对遗传学概念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B.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显现出的性状
C.隐性性状: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D.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2.(2022河北廊坊一中检测改编)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杂交是指不同个体之间的相互交配,能将不同优良性状集中到一起
B.无论用高茎豌豆作母本(正交),还是作父本(反交),杂交后产生的第一代总是高茎的
C.杂合子与纯合子的遗传因子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D.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3.(2022山东临沂二中月考)下列关于相对性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B.萝卜的花有红色、紫色和白色,这三种颜色为相对性状
C.狗的长毛和卷毛为一对相对性状
D.水稻的早熟和晚熟为一对相对性状
4.(2021辽宁葫芦岛八中期中改编)在下列遗传实例中,不属于性状分离现象的是( )
A.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高茎与矮茎之比接近1∶1
B.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三个孩子,其中一个女儿是白化病患者
C.圆粒豌豆的自交后代中,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分别占3/4和1/4
D.粉花(Aa)的紫茉莉自交,后代出现红花(AA)、粉花(Aa)、白花(aa)三种性状
题组二 分析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及人工杂交操作
5.(2022江西鹰潭期中改编)下列与豌豆的遗传特性和利用豌豆所做的人工杂交实验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有纯种和杂种
B.进行人工杂交实验时,需先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
C.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有利于对杂交实验的结果进行统计
D.豌豆杂交实验中需要进行两次套袋,目的是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6.(2021山东济宁兖州期中联考)有些植物的花为两性花(即一朵花中既有雄蕊,也有雌蕊),有些植物的花为单性花(即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下列对相应植物进行人工杂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两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
B.对单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去雄→套袋→传粉→套袋
C.无论是两性花植物还是单性花植物,在人工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
D.提供花粉的植株称为父本
7.(2022湖北荆州实验中学月考)如图为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过程图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杂交中高茎豌豆为父本(♂),矮茎豌豆为母本(♀)
B.操作①叫去雄,在开花时对母本去雄,然后套袋隔离
C.操作②为人工传粉,在雌蕊成熟时进行
D.人工传粉后无需套袋
题组三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8.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紫花豌豆产生的配子中,下列数量关系正确的是( )
A.雌配子∶雄配子=1∶1
B.雌配子∶雄配子=1∶4
C.雌配子或雄配子中AA∶aa=1∶1
D.雌配子或雄配子中A∶a=1∶1
9.(2022安徽蚌埠二中月考)孟德尔的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
①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②F1形成的雌、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③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④F2中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存活率相等
⑤相对性状中显隐性关系是完全显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10.(2022山东烟台二中月考)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 )
A.豌豆和玉米都只有隐性个体
B.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且显性和隐性比例都是3∶1
C.豌豆只有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
D.玉米只有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
11.(2021河北石家庄二中实验学校开学考试)玉米中含直链淀粉多而无黏性(遗传因子为W)的花粉和籽粒遇碘变蓝黑色,含支链淀粉多而具有黏性(遗传因子为w)的花粉和籽粒遇碘变橙红色。W对w完全显性。把WW植株和ww植株杂交得到的F1种子播种下去,先后获取F1植株上的花粉和所结籽粒,分别用碘液处理,结果为( )
A.蓝黑色花粉︰橙红色花粉=1︰1,蓝黑色籽粒︰橙红色籽粒=3︰1
B.蓝黑色花粉︰橙红色花粉=3︰1,蓝黑色籽粒︰橙红色籽粒=3︰1
C.蓝黑色花粉︰橙红色花粉=1︰1,蓝黑色籽粒︰橙红色籽粒=1︰1
D.蓝黑色花粉︰橙红色花粉=1︰1,蓝黑色籽粒︰橙红色籽粒=1︰0
12.(2022江西抚州临川二中月考)如表是关于大豆花色的三个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控制花色的遗传因子用A、a来表示。请分析表格回答问题。
组合
亲本的性
状表现
F1的性状表现和植株数目
紫花
白花
一
紫花×白花
405
411
二
白花×白花
0
820
三
紫花×紫花
1 240
413
(1)根据组合 可判断 花为显性性状,因为 。
(2)组合一中紫花亲本遗传因子组成为 。
(3)组合三F1中紫花遗传因子组成为 ,该组合F1中同时出现紫花与白花的现象叫作 。
(4)组合一F1中的紫花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比例为 。
题组四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13.(2022山东泰安月考)某同学做了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在2个小桶内各装入20个等大的方形积木(红色、蓝色各10个,分别代表“配子”A、a)。分别从两桶内随机抓取1个积木并记录,直至抓完桶内积木。结果AA∶Aa∶aa=7∶6∶7,他感到失望。下列给他的建议和理由中不合理的是( )
A.把方形积木改换为质地、大小相同的小球,以便充分混合,避免人为误差
B.每次抓取后,应将抓取的配子放回原桶,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
C.重复抓取50~100次,保证实验统计样本数目足够大
D.将某桶内的2种配子各减少到一半,因为卵细胞的数量比精子少得多
14.(2021江西新余期末改编)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如图准备了实验装置,棋子上标记的D、d代表遗传因子。实验时需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并记录字母。关于此实验描述错误的是( )
A.随机抓取一枚棋子模拟了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的过程
B.图示装置所代表的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均为Dd
C.甲和乙中的棋子随机组合体现了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D.抓取2次所得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应为DD∶Dd∶dd=1∶2∶1
第2课时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及分离定律
1.(2022广东惠州实验中学月考改编)关于孟德尔分离定律杂交实验中测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F1×隐性个体→测定F1遗传因子组成
B.通过测交实验来验证对分离实验现象理论解释的科学性
C.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根据F1×隐性个体所得后代性状表现反向推知的
D.测交时,与F1杂交的另一个体无特殊限制
2.(2022北京丰台期中)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是( )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
③杂种测交后代的性状比例
④杂种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
⑤杂种测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①④⑤
3.(2022安徽合肥八中月考改编)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不能体现分离定律的是( )
A.F1能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且比例为1∶1
B.F1测交后代的比例为1∶1
C.F2出现两种类型的后代且比例为3∶1
D.F1产生的雌雄配子比例为1∶1
题组二 分析探究科学方法中的假说—演绎法
4.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采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关于假说—演绎法的一般步骤,正确的是 ( )
A.发现问题、演绎推理、提出假说、验证假说、得出结论
B.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得出结论、验证假说
C.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验证假说、得出结论
D.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发现问题、验证假说、得出结论
5.(2022湖北襄阳二中月考)假说—演绎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是孟德尔探索遗传定律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下列结合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分析,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高茎与矮茎的比例应为1∶1”属于假说内容
B.“若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则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属于演绎推理内容
C.“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中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1∶1”属于实验检验
D.“用F1高茎豌豆植株自交”的目的是对假说及演绎推理的结果进行验证
6.(2021福建福清高中联合体期中联考)孟德尔的遗传实验进行了杂交、自交、测交等操作,最终得到分离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实验思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孟德尔设计的测交实验是对自己所提出的遗传因子传递假说的巧妙验证
B.他获得了很少的F1,不易于进行数学统计,因此必须进行自交实验
C.统计分析杂交实验后代植株个体数能够得到分离定律,自交是对该假说的验证
D.在孟德尔的实验过程中,在F2中可见、在F1中不可见的是显性性状
题组三 遗传因子的组成、性状显隐性及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
7.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涉及自交和测交。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自交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测交不能
B.自交可用于植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测交不能
C.自交和测交都不能用来验证分离定律
D.连续自交可以用来选育显性纯合子,测交不能
8.(2021辽宁沈阳二十八中期中)某植物的紫花与红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且是由遗传因子D、d控制的完全显性遗传,现有一株紫花植株和一株红花植株作实验材料,设计如表所示实验方案以鉴别两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选择的亲本
及交配方式
预测子代性状
推测遗传
因子组成
第一组:
紫花自交
出现性状分离
③
①
④
第二组:
紫花×红花
全为紫花
DD×dd
②
⑤
A.两组实验中,都有能判定紫花和红花的显隐性的依据
B.若①全为紫花,④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Dd
C.若②紫花和红花的数量之比为1∶1,⑤为Dd×dd
D.③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Dd,判定依据是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双亲都有隐性遗传因子
9.(2022陕西榆林二中月考)控制猫尾长短的一对遗传因子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某杂交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甲: P 长尾猫 × 短尾猫
↓
F1 长尾猫 短尾猫
乙: F1 长尾猫 × 长尾猫
↓
F2 长尾猫 短尾猫
A.甲中,亲本长尾猫的遗传因子组成与F1中长尾猫的相同
B.可用测交法判断F2中长尾猫是否是纯合子
C.F2中长尾猫相互交配,其后代中短尾猫所占的比例为1/2
D.甲杂交过程属于测交过程
10.(2022河北承德一中月考)在一些性状遗传中,某种遗传因子组成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导致后代中不存在该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从而使性状比例发生变化,小鼠毛色的遗传就是一个例子。某研究小组在小鼠毛色遗传的研究中,经大量重复实验发现:
①黑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子代全部为黑色鼠;
②黄色鼠与黄色鼠杂交,子代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2∶1;
③黄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子代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1∶1。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控制小鼠毛色的显性遗传因子用A表示,隐性遗传因子用a表示)。
(1)黄色鼠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黑色鼠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
(2)推测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合子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
(3)写出上述②③两个杂交组合的遗传图解。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自交与自由交配的计算
1.(2022山东济南历城二中检测)某异花传粉植物种群花色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其中AA、Aa、aa个体分别表现为红色、粉色、白色,aa个体不具有繁殖能力。经统计该种群子一代中开红色、粉色、白色花的植株数分别是14 850、9 900、1 650,则亲代中开红色、粉色、白色花的植株数量比可能为( )
A.4∶2∶1 B.4∶3∶2
C.4∶2∶3 D.5∶5∶1
2.(2022山东临沂兰陵联考)某种昆虫的灰身对黑身为显性,该相对性状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现让纯种灰身昆虫与黑身昆虫杂交,产生的F1再自由交配产生F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若让F2中的昆虫进行自由交配,则F3中灰身昆虫与黑身昆虫的比例为3∶1
B.若让F2中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昆虫进行交配,则F3中灰身昆虫与黑身昆虫的比例是5∶3
C.若除去F2中的黑身昆虫,让灰身昆虫自由交配,则F3中灰身昆虫所占比例是7/8
D.若除去F2中的黑身昆虫,让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灰身昆虫进行交配,则F3中黑身昆虫所占比例为1/6
3.某种雌雄同株植物叶片形状的圆形和针形分别受遗传因子A和a控制。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若Aa植株自交,淘汰掉F1中的aa植株,剩余植株自由交配,F2中圆形∶针形=8∶1
B.若a遗传因子使花粉一半致死,Aa植株自交,后代中圆形∶针形=5∶1
C.若a遗传因子使花粉完全致死,Aa×Aa的后代随机交配,所得植株中Aa所占比例为1/2
D.若AA致死,圆形叶植株自交得F1,则F1自由交配所得后代中圆形∶针形=1∶1
题组二 分析分离定律中的特殊遗传现象
4.(2022安徽蚌埠三中检测)遗传学家研究发现,某种小鼠的黄色皮毛品种不能稳定遗传。黄色小鼠与黄色小鼠交配,其后代总会有黑色鼠,且黄色鼠∶黑色鼠=2∶1,而不是通常应出现的3∶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小鼠毛色的黄色和黑色性状中,黄色为显性性状
B.小鼠毛色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C.黄色鼠和黑色鼠交配,后代全为黄色鼠或黄色鼠∶黑色鼠=1∶1
D.黄色鼠均为杂合体,纯合的黄色鼠可能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死亡
5.(2022江西赣州一中月考)在牵牛花的遗传实验中,用纯合体红色牵牛花和纯合体白色牵牛花杂交,F1全是粉红色牵牛花。将F1自交后,F2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的牵牛花,比例为1∶2∶1,如果取F2中的粉红色牵牛花和红色牵牛花分别自交,则后代性状表现类型及比例应该为 ( )
A.红色∶粉红色∶白色=1∶2∶1
B.红色∶粉红色∶白色=1∶4∶1
C.红色∶粉红色∶白色=4∶4∶1
D.红色∶粉红色∶白色=3∶2∶1
6.(2022河南洛阳一中检测)某种动物的长毛(由遗传因子L控制)与短毛(由遗传因子S控制)是一对相对性状,其性状表现受性别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利用纯合亲代个体进行杂交实验得F1,再让F1雌雄个体交配,得F2,并进行统计,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实验一
长毛(♂)×
短毛(♀)
实验二
F1雌雄
个体交配
F1
雄性
全为长毛
F2
雄性
长毛∶短
毛=3∶1
雌性
全为短毛
雌性
长毛∶短
毛=1∶3
A.雄性个体中L为显性遗传因子,雌性个体中L为隐性遗传因子
B.F2中长毛雌性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为LL
C.F2中短毛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LS∶SS=2∶1
D.若让F2中短毛个体自由交配,则F3中短毛∶长毛=5∶1
7.(多选)(2021河北邢台期末)生物学家对某海岛上单一毛色的老鼠进行多年跟踪调查发现,多年前单一毛色的老鼠种群演变成了具有黄色、白色和黑色三种毛色的现代种群。遗传因子A1(黄色)、A2(白色)、A3(黑色)的显隐性关系为A1对A2、A3为显性,A2对A3为显性,且黄色遗传因子纯合胚胎致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黄色老鼠的遗传因子组成有2种
B.两只黄色老鼠交配,子代最多有3种性状表现
C.遗传因子组成为A1A3和A2A3的老鼠交配,子代有3种性状表现
D.若白色老鼠与黑色老鼠交配,子代中黑色老鼠所占比例最大为50%
8.孔雀鱼蓝尾总系包括浅蓝尾、深蓝尾和紫尾三个性状。科研人员选用深蓝尾和紫尾做杂交实验(遗传因子用B、b表示),结果如图所示:
P 深蓝尾 × 紫尾
F1 浅蓝尾
F2 深蓝尾 浅蓝尾 紫尾
1 ∶ 2 ∶ 1
(1)深蓝尾对紫尾是不完全显性,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F2深蓝尾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
(2)浅蓝尾与深蓝尾仅从颜色上不容易区分,若仅凭尾的颜色来确定某孔雀鱼遗传因子组成,需通过 实验,若子代性状及比例是 ,则该孔雀鱼为浅蓝尾。
(3)某种原因导致含b遗传因子的雄配子只有50%存活,则F1相互杂交后代性状及比例为 。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1课时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基础过关练
1.C 相对性状是针对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而言的,如豌豆的茎有高有矮,则高茎和矮茎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A正确;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显现出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即为隐性性状,如高茎纯合子和矮茎纯合子杂交,子一代全是高茎,则高茎为显性性状,矮茎为隐性性状,B正确;隐性纯合子表现隐性性状,C错误。
2.B 杂交是指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互交配,能将不同优良性状集中到一起,A错误;杂合子(如Aa)与纯合子(如AA)的遗传因子组成不同,性状表现可能相同,都表现显性性状,C错误;纯合子(如AA)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AA),杂合子(如Aa)自交后代既有杂合子(Aa),也有纯合子(AA、aa),D错误。
3.C 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作相对性状(教材第3页)。萝卜花的红色、紫色和白色为相对性状;水稻的早熟和晚熟为一对相对性状;狗的长毛和短毛为一对相对性状,卷毛和直毛为一对相对性状。
4.A 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为性状分离(教材第4页),亲代中高茎与矮茎是相对性状,杂交后代中出现高茎与矮茎不属于性状分离现象,A符合题意;亲代中夫妇表型都正常,是相同性状,生的三个孩子中有正常和白化病患者,是相对性状,属于性状分离现象,B不符合题意;亲代都为圆粒豌豆,是相同性状,自交后代中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是相对性状,属于性状分离现象,C不符合题意;亲代只有粉花一种性状,自交后代出现的红花(AA)、粉花(Aa)和白花(aa)是相对性状,属于性状分离现象,D不符合题意。
5.A 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自花、闭花传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A错误;进行杂交实验时,需在豌豆植株开花前除去母本的全部雄蕊,以避免母本自花传粉,B正确;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有利于对杂交实验的结果进行统计,C正确;豌豆杂交实验中,在母本去雄后,需套上纸袋,待雌蕊成熟时,采集父本的花粉,涂在去雄的雌蕊柱头上,再套上纸袋,两次套袋的目的是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D正确。
6.B 两性花植物的一朵花中同时具有雌蕊和雄蕊,对其进行杂交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防止其自交而影响实验结果,A正确;单性花植物一朵花中只有雌蕊或雄蕊,进行杂交时,不需要进行去雄操作,B错误;无论是两性花植物还是单性花植物,在人工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以防止外来花粉干扰,C正确;不同植株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提供花粉的植株称为父本,D正确。
易错总结
单性花植物与两性花植物人工杂交流程的比较
(1)两性花植物的一朵花中同时具有雌蕊和雄蕊,人工杂交流程:去雄→套袋→传粉→套袋。
(2)单性花植物的一朵花中只具有雌蕊(雌花)或只具有雄蕊(雄花),人工杂交流程:套袋→传粉→套袋。
7.C 不同植株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图示中高茎豌豆为母本,矮茎豌豆为父本;①去雄应在花未成熟时进行,并套袋隔离,待雌蕊成熟时进行②人工传粉,人工传粉后也需要套袋隔离。
8.D 该紫花豌豆产生的含A的雄配子与含a的雄配子数量相等,含A的雌配子与含a的雌配子数量相等,但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一般来说雄配子的数量多于雌配子的。
易错提醒
雌配子数≠雄配子数,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豌豆个体产生的雌雄配子均为A∶a=1∶1,但雌配子∶雄配子≠1∶1。
9.B 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要足够多,这样可以避免偶然性,①正确;一般情况下,F1形成的雌、雄配子数目不等,雄配子数目要多于雌配子,②错误;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这是实现3∶1的分离比要满足的条件,③正确;F2中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存活率要相等,否则会影响子代性状比例,④正确;相对性状中显隐性关系应是完全显性,否则会影响子代性状比例,⑤正确。
10.C 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故豌豆隐性植株自交子代全表现隐性性状;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隐性植株可以自交,也可以与其他植株杂交,故玉米隐性植株子代表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
11.A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WW植株和ww植株杂交,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Ww,其能产生W和w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则F1产生的花粉为蓝黑色花粉︰橙红色花粉=1∶1;F1的遗传因子组成均为Ww,F1自交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WW∶Ww∶ww=1∶2∶1,其中WW籽粒和Ww籽粒遇碘变蓝黑色,ww籽粒遇碘变橙红色,则F1植株上所结的籽粒为蓝黑色籽粒∶橙红色籽粒=3∶1,综上所述,A正确。
12.答案 (1)三 紫 亲本均为紫花,F1中出现了紫花和白花 (2)Aa (3)AA、Aa 性状分离 (4)1/2
解析 (1)由于组合三中亲本均为紫花,F1中出现了紫花和白花,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紫花是显性性状,白花是隐性性状。(2)组合一F1中紫花∶白花约为1∶1,说明紫花亲本遗传因子组成为Aa,白花亲本遗传因子组成为aa。(3)组合三F1中紫花∶白花约为3∶1,则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均为Aa,因此F1中紫花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亲本均为紫花,F1中同时出现紫花与白花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4)由(2)可知,组合一中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则F1中的紫花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自交后代有1/4AA、1/2Aa、1/4aa,即F1中的紫花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比例为1/2。
13.D 方形积木不利于充分混合,影响了抓取时的随机性,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换成小球比较好,A合理。雌雄器官中2种配子的数目相等,在进行实验时,为保证每个小桶内2种配子的数目相等,每次抓取后的配子应放回原桶,B合理。抓取的次数越多,实验数据越接近预测值,C合理。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雌雄器官中两种配子的数目相等即可,不需要将某桶内的2种配子各减少到一半,D不合理。
14.D 依题意并分析图示可知: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甲、乙装置分别模拟的是雌性和雄性的生殖器官,图示装置所代表的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均为Dd,随机抓取一枚棋子模拟了Dd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的过程,A、B正确;甲和乙中的棋子随机组合模拟的是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正确;每一次抓取,所得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只能是DD、Dd与dd这三种组合情况中的1种,所以抓取2次并不能出现“所得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DD∶Dd∶dd=1∶2∶1”的结果,D错误。
第2课时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基础过关练
1.D 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即测交,可测定F1的遗传因子组成,若后代均为显性性状,则F1为显性纯合子,否则F1为杂合子,即可通过F1与隐性个体杂交所得后代的表现类型,推知F1的遗传因子组成,A、C正确;孟德尔采用测交实验来验证对分离实验现象理论解释的科学性,B正确;测交时,与F1杂交的另一个体应为隐性个体,D错误。
2.B 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①错误;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产生的配子类型比例为1∶1,②正确;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杂种测交后代的性状比例为1∶1,③正确;杂种(设遗传因子组成为Aa)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AA∶Aa∶aa=1∶2∶1,④错误;杂种(设遗传因子组成为Aa)测交(Aa×aa)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Aa∶aa=1∶1,⑤正确。
3.D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且比例为1∶1,但是雌雄配子的比例不是1∶1,雄配子多于雌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出现两种类型的后代且比例为3∶1,F1测交后代的比例也为1∶1,D错误。
4.C 假说—演绎法是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果。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
5.C A选项的说法属于演绎推理,A错误;孟德尔当时并不知道遗传因子与染色体的关系,“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B错误;用F1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测交的目的是对假说及演绎推理的结果进行验证,D错误。
6.A 孟德尔杂交实验得到的F1数量较多,能进行数学统计,只是子一代全表现一种性状,孟德尔因而进行了自交实验,B错误;测交是对假说的验证,C错误;在孟德尔的实验过程中,在F2中可见、在F1中不可见的是隐性性状,D错误。
易错提醒
区分“假说”和“演绎”
(1)孟德尔提出的,解释豌豆杂交实验结果的4个方面的内容是假说。
(2)孟德尔利用假说内容,从理论上推测测交实验结果属于演绎推理。
7.D 显性个体自交,若子代发生性状分离,则该显性个体为杂合子,若子代全部表现显性性状,则该显性个体为纯合子;显性个体测交,若子代出现隐性个体,则该显性个体为杂合子,若子代全部表现显性性状,则该显性个体为纯合子,因此自交和测交都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A错误。植物纯合子自交子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自交子代发生性状分离,纯合子测交子代全表现同一种性状,杂合子测交子代显性个体∶隐性个体=1∶1,故自交、测交都可用于植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B错误。自交和测交都可以用来验证分离定律,C错误。连续自交可以用于显性优良性状的品种的培育,随着自交代数增加,纯合子所占比例增多;显性个体测交后代中的显性个体全为杂合子,测交不能用来选育显性纯合子,D正确。
方法技巧
(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
(2)鉴别一株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
(3)提高植物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
(4)检验遗传因子组成,常采用测交法。
8.B 第一组实验中紫花自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即可判断紫花为显性性状,红花为隐性性状;第二组实验中紫花与红花杂交,子代全为紫花,即可判断紫花为显性性状,红花为隐性性状,因此两组实验中,都有能判定紫花和红花的显隐性的依据,A正确。第一组为紫花自交,若①全为紫花,则该株紫花为纯合子,④的遗传因子组成不可能为DD×Dd,B错误。若②紫花和红花的数量之比为1∶1,为测交比例,则⑤遗传因子组成为Dd×dd,C正确。紫花自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双亲都有隐性遗传因子,故③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Dd,D正确。
方法技巧
根据子代性状判断显隐性
(1)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双亲均为纯合子。
(2)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为杂合子。
9.C F1长尾猫之间相互交配,F2中有长尾猫和短尾猫(发生性状分离),说明F1长尾猫为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即猫的长尾对短尾为显性;亲本长尾猫与短尾猫杂交,F1中有长尾猫和短尾猫,说明亲本长尾猫为杂合子,其遗传因子组成与F1中长尾猫的相同,A正确。F1中的长尾猫均为杂合子,则F2长尾猫中的纯合子占1/3,杂合子占2/3,F2中长尾猫相互交配,其后代中短尾猫所占的比例为2/3×2/3×1/4=1/9,C错误。甲中,亲本长尾猫为杂合子,亲本短尾猫为隐性纯合子,所以甲杂交过程属于测交过程,D正确。
10.答案 (1)Aa aa (2)AA
(3)
杂交组合②
杂交组合③
解析 分析杂交组合②,黄色鼠与黄色鼠的杂交子代中出现了黑色鼠,可以推出小鼠的毛色中黄色为显性性状,故黑色鼠都是隐性纯合子(aa),亲本中黄色鼠均为杂合子(Aa),Aa自交产生的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应为1AA、2Aa、1aa,而实际产生的子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2∶1,最可能的原因是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个体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死亡,存活的黄色鼠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
能力提升练
1.D 该植物是异花传粉植物,aa个体不具有繁殖能力,把能繁殖的个体AA和Aa看作一个整体;依据子一代中开红色、粉色、白色花的植株数量,推出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依据三者的比例,推出AA和Aa在繁殖个体中所占的比例;再依据随机交配的规律进行计算。设亲代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中AA的比例为x,则Aa的比例为1-x,产生的A配子的比例为x+(1-x)/2=(1+x)/2,a配子的比例为(1-x)/2。根据题意随机交配的后代中,红花(AA)∶粉花(Aa)∶白花(aa)=14 850∶9 900∶1650=9∶6∶1,即AA的比例为[(1+x)/2]2=9/16,则x=1/2,即亲代中AA和Aa的比例相等,只有答案D符合题意。
2.C 设相关遗传因子用A、a表示,已知灰身对黑身为显性,则纯合灰身昆虫(AA)与黑身昆虫(aa)杂交,产生的F1(Aa)均为灰身,F1自由交配产生F2,则F2中AA∶Aa∶aa=1∶2∶1。若让F2中的昆虫进行自由交配,根据F2的遗传因子组成为1/4AA、2/4Aa、1/4aa可知,F2产生的配子比例为A∶a=1∶1,则F3中AA∶Aa∶aa=1∶2∶1,相应的性状表现类型及比例为灰身∶黑身=3∶1,A正确;若让F2(1/4AA、2/4Aa、1/4aa)中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昆虫进行交配,则F3中黑身昆虫(aa)的比例为2/4×1/4+1/4=3/8,则灰身昆虫的比例为1-3/8=5/8,即F3中灰身昆虫与黑身昆虫的比例是5∶3,B正确;若除去F2中的黑身昆虫(aa),则灰身昆虫各种遗传因子组成所占的比例为1/3AA、2/3Aa,该群体产生的含有A遗传因子的配子比例为2/3,含有a遗传因子的配子比例为1/3,则让灰身昆虫自由交配,F3中黑身昆虫的比例为1/3×1/3=1/9,灰身昆虫所占比例是1-1/9=8/9,C错误;除去F2中的黑身昆虫,灰身昆虫各种遗传因子组成所占的比例为1/3AA、2/3Aa,让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灰身昆虫进行交配,相当于自交,则F3中黑身昆虫所占比例为2/3×1/4=1/6,D正确。
3.C Aa植株自交得F1,若淘汰掉aa植株,则剩余植株为1/3AA和2/3Aa,可产生的雌雄配子均为2/3A、1/3a,剩余植株自由交配得F2,F2中圆形∶针形=8∶1,A正确;若a遗传因子使花粉一半致死,Aa植株可产生的雄配子为2/3A、1/3a,雌配子为1/2A、1/2a,Aa植株自交,后代中圆形∶针形=5∶1,B正确;若a遗传因子使花粉完全致死,Aa×Aa的后代为1/2AA、1/2Aa,后代再随机交配,雄配子全是A,雌配子中A∶a=3∶1,所以所得植株为3/4AA、1/4Aa,C错误;若AA致死,则圆形叶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均为Aa,其自交所得的F1为2/3Aa、1/3aa,F1自由交配所得后代为1/2Aa、1/2aa,即圆形∶针形=1∶1,D正确。
4.C 依题意可知:黄色小鼠与黄色小鼠交配,其后代黄色鼠∶黑色鼠=2∶1,说明小鼠的毛色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其遗传遵循分离定律,且双亲均为杂合子,而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即黄色为显性性状,同时也说明黄色鼠均为杂合体,纯合的黄色鼠可能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死亡;黄色鼠和黑色鼠交配,后代黄色鼠∶黑色鼠=1∶1。
5.D 根据分析可知,红色对白色为不完全显性,假设相关遗传因子为A/a。红色牵牛花遗传因子组成为AA,粉红色牵牛花遗传因子组成为Aa,白色牵牛花遗传因子组成为aa,F2中红色、粉红色牵牛花的比例(AA∶Aa)为1∶2,取F2中的粉红色的牵牛花与红色的牵牛花分别自交,1/3AA自交后代还是1/3AA;2/3Aa自交的后代为2/3(1/4AA+2/4Aa+1/4aa)=1/6AA+2/6Aa+1/6aa;则后代应为AA(1/3+1/6)∶Aa(2/6)∶aa(1/6)=3∶2∶1,即红色∶粉红色∶白色=3∶2∶1,D正确。
6.C 长毛由遗传因子L控制,短毛由遗传因子S控制,根据实验一纯合亲代个体杂交,长毛(♂)×短毛(♀),F1雄性全为长毛,F1雌性全为短毛,可判断雄性个体中L对S为显性,雌性个体中S对L为显性,A正确;雌性中L为隐性遗传因子,F2中长毛雌性为隐性个体,遗传因子组成为LL,B正确;F2中短毛雄性的遗传因子组成为SS,短毛雌性的遗传因子组成是SS、LS,所以F2中短毛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LS∶SS=1∶1,C错误;雄性短毛的遗传因子组成是SS,雌性短毛的遗传因子组成是LS∶SS=2∶1,SS和SS交配后代雌雄全部是短毛,SS和LS交配后代SS∶LS=1∶1,雌性SS、LS全部是短毛,雄性SS是短毛,LS是长毛,所以F3中短毛∶长毛=5∶1,D正确。
7.ACD 老鼠毛色性状受A1、A2、A3控制,并且A1对A2、A3为显性,A2对A3为显性,且黄色遗传因子纯合(A1A1)胚胎致死,因此黄色老鼠的遗传因子组成有A1A2、A1A3,白色老鼠的遗传因子组成有A2A2、A2A3,黑色老鼠的遗传因子组成只有A3A3,A正确。黄色老鼠遗传因子组成有A1A2、A1A3 2种,黄色老鼠与黄色老鼠交配,若两只黄色老鼠都是A1A2,则交配的子代是A1A1(致死)、A1A2(黄色)、A2A2(白色);若两只黄色老鼠都是A1A3,则交配的子代是A1A1(致死)、A1A3(黄色)、A3A3(黑色);若两只黄色老鼠一个是A1A2,另一个是A1A3,则交配的子代是A1A1(致死)、A1A2(黄色)、A1A3(黄色)、A2A3(白色),故子代最多有2种性状表现,B错误。遗传因子组成为A1A3和A2A3的老鼠交配,子代是A1A2(黄色)、A1A3(黄色)、A2A3(白色)、A3A3(黑色),共3种性状表现,C正确。若白色老鼠(A2A2、A2A3)与黑色老鼠(A3A3)交配,子代中黑色老鼠(A3A3)所占比例最大为1/2,D正确。
8.答案 (1)Bb BB (2)测交 浅蓝尾∶紫尾=1∶1 (3)深蓝尾∶浅蓝尾∶紫尾=2∶3∶1
解析 (1)由遗传图可知,F1自交,F2的性状及分离比是深蓝尾∶浅蓝尾∶紫尾=1∶2∶1,说明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Bb,F2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是BB∶Bb∶bb=1∶2∶1,又知深蓝尾对紫尾是不完全显性,则F2深蓝尾的遗传因子组成为BB。(2)浅蓝尾的遗传因子组成是Bb,深蓝尾的遗传因子组成是BB,通过测交实验可以检测遗传因子组成,如果遗传因子组成是Bb,测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是Bb∶bb=1∶1,分别表现为浅蓝尾、紫尾;如果遗传因子组成是BB,测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是Bb,都表现为浅蓝尾。(3)由题意知,浅蓝尾产生的雌配子是B∶b=1∶1,产生的雄配子是B∶b=2∶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的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是BB∶Bb∶bb=2∶3∶1,分别表现为深蓝尾、浅蓝尾、紫尾。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 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同步训练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当堂检测题,共23页。
这是一份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综合训练题,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