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届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高考生物模拟题(三)(含解析)

    2023届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高考生物模拟题(三)(含解析)第1页
    2023届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高考生物模拟题(三)(含解析)第2页
    2023届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高考生物模拟题(三)(含解析)第3页
    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高考生物模拟题(三)(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高考生物模拟题(三)(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高考生物模拟题(三)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冰叶日中花(简称冰菜)是一种耐盐性极强的盐生植物,其茎、叶表面有盐囊细胞,下图表示盐囊细胞中4种离子的转运方式。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HX运输Na+有利于降低细胞质基质中Na+含量,提高耐盐性
    B.P型和V型ATP酶转运H+为NHX转运Na+提供动力
    C.CLC开放后H+和Cl-顺浓度梯度转运属于主动运输
    D.一种转运蛋白可转运多种离子,一种离子可由多种转运蛋白转运

    二、多选题
    2.已知生物毒素a是由蛋白质b经过糖链修饰的糖蛋白,通过胞吞进入细胞,专一性地抑制人核糖体的功能。为研究a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某小组取a,b和c(由a经高温加热处理获得,糖链不变)三种蛋白样品,分别加入三组等量的某种癌细胞(X)培养物中,适当培养后,检测X细胞内样品蛋白的含量和X细胞活力(初始细胞活力为100%),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

    A.动物细胞中,蛋白质的糖链修饰可能发生在内质网中
    B.根据图1可知,糖蛋白进入细胞几乎不受蛋白质b变性的影响
    C.生物毒素a组细胞的蛋白质合成量少于蛋白质b组细胞的
    D.生物毒素a能显著抑制X细胞的活力,主要依赖糖链和蛋白质b

    三、单选题
    3.下列实验设计中,设计思路和研究过程最相近的一组是(  )
    ①卡尔文追踪检测14CO2在小球藻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的途径,发现卡尔文循环
    ②沃森和克里克根据DNA衍谢图谱、通过计算和模型建构,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
    ③林德曼对赛达博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发现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
    ④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发现只有供给H218O的小球藻释放18O2,证实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水
    ⑤赫尔希和蔡斯用32P和35S分别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大肠杆菌,搅拌离心后检测放射性的分布,发现DNA是遗传物质
    ⑥斯他林和贝利斯将狗的小肠黏膜与稀盐酸混合磨碎,制成提取液,注入狗的静脉中,发现了胰液分泌的激素调节
    A.①和⑤ B.②和③ C.④和⑤ D.④和⑥
    4.某些细胞表面有气味受体OR5,该蛋白质由四个亚基构成。一般情况下,四个亚基间的缝隙中为468号氨基酸残基(R基为非极性)。OR5的另外一侧与气味分子(如丁香酚)结合,结合后局部结构发生旋转,468号氨基酸残基发生了移动,使467号氨基酸残基(R基为极性)转到了缝隙中。此时OR5的结构恰好允许阳离子顺浓度通过。OR5离子通道关闭(左)、打开(右)的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呼吸作用增强有利于提高OR5的运输效率
    B.形成肽链时467、468号氨基酸的R基间并未发生脱水缩合
    C.缝隙中R基极性的改变是OR5允许离子通过的原因之一
    D.该离子通道的开闭是由丁香酚或其他类似气味分子的结合控制的
    5.染色体数目不稳定是肿瘤标志性特征之一。为探究KLF14基因在肿瘤形成中的作用,科学家检测了正常小鼠和KLF14基因敲除小鼠体内不同染色体数的细胞占有丝分裂细胞的比例,结果如图所示。图中★代表相互之间差异显著,★★代表相互之间差异极显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体细胞小鼠染色体的数目是40条
    B.KLF14基因对肿瘤形成所起的作用是促进作用
    C.KLF14基因缺失可能会引起染色体不均等进入子细胞
    D.KLF14基因表达蛋白可能参与检测和纠正细胞中DNA损伤
    6.白花三叶草有叶片含氰(HCN)和叶片不含氰两个稳定遗传的品种,两个品种杂交后,F1全部含氰。F1自交得F2,对F2植株的叶片研磨液进行产氰检测,结果如下表。已知合成含氰糖苷需要产氢糖苷酶(由A基因编码),含氰糖苷转化为氰需要氰酸酶(由B基因编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类型
    F2比率
    提取液是否含氰
    提取液+产氢糖苷酶
    提取液+氰酸酶

    9/16
    +
    +
    +

    3/16


    +

    3/16

    +


    1/16



    注:“+”含氰;“-”不含氰
    A.白花三叶草产氰的生化途径为含氰糖苷→前体物→氰
    B.类型②的植物体内不能合成产氢糖苷酶
    C.类型②和类型③中纯合体的比例不同
    D.F2各类型中两种隐性基因频率相同有类型①、类型④
    7.黑腹果蝇的灰身和黄身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灰身是显性性状,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B和b基因控制。若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和XbY,每代果蝇随机交配,则各代雌雄果蝇中b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若每代能繁殖出足够数量的个体,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中雄性b基因的频率总与上代雌性个体b基因的频率相等
    B.图中雌性个体b基因的频率总是等于上代雌性与雄性b基因频率的平均值
    C.子四代的雌性中b基因的频率为5/16,雄性中b基因的频率为3/8
    D.在随机交配产生的各代群体中b基因和B基因的频率也会发生波动
    8.已知一个鲜活的神经细胞在小白鼠体内的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动作电位如图甲所示。将这一完整的神经细胞置于某一等渗溶液E中(其成分能确保神经元正常生活),其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电位变化可能如乙、丙、丁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组织液中K+浓度比细胞内高,Na+浓度比细胞内低
    B.乙图,E液中Na+、K+两种离子的浓度都要比组织液高
    C.丙图,E液中K+浓度与组织液相同,Na+浓度比组织液低
    D.丁图,E液中K+浓度比组织液高,Na+浓度与组织液相同
    9.Kisspeptin,简称Kp,是Kp神经元产生的一类多肽类激素,它通过调节生物体内雌激素含量来调控鹌鹑的生殖活动。如图为人体内雌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A为某器官,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过程①进行雌激素含量的调节,而在排卵期则启动过程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注:GnRH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A.该生命活动调节的过程中,雌激素作用于Kp神经元1和Kp神经元2,而对器官A不起作用
    B.据图分析,雌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C.过程②会导致Na+大量内流进入Kp神经元2
    D.排卵期,启动过程2的意义是使Kp释放量增加,维持较高雌激素含量,促进排卵
    10.生长素(IAA)主要促进细胞的伸长,而细胞壁的弹性非常小,影响细胞的伸长。科学家根据“酸生长理论”和“基因活化学说”提出IAA对细胞伸长的作用机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长素与细胞膜受体结合可通过Ca2+引发H+以被动运输的方式向外运输
    B.生长素是植物体内信息的化学载体,其受体只存在于细胞膜上
    C.活化因子与生长素结合使相关基因在细胞核内表达,合成mRNA和蛋白质
    D.生长素的调节作用依赖于细胞内的信息传递,体现了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联系
    11.治理被污染的水体,科研人员通过引进河水、引种植物(A区域挺水植物芦苇,B、C区域沉水植物伊乐藻、苦草)等措施,建成了城市湿地景观公园,图中箭头代表水流方向。一段时间后,污染的水体环境明显改善。芦苇生长快,能大量吸收污水中N、P等营养物质,同时对汞等重金属及其他有害物质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区域选择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且兼顾各种生物的数量,这体现协调原理
    B.B、C区域选择植物搭配时,除景观环境外,还需考虑与本土物种的种间关系
    C.与进水口水样相比,出水口水样中N、P含量下降、有毒物质减少、溶解氧上升
    D.对于芦苇的后期处理应该将芦苇秸秆就地掩埋后还田,以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
    12.种群密度效应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相邻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种群密度效应包括两个重要的法则:①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物种个体平均重量W与密度d的乘积是个常数Ki,最后Ki总是基本一致,即产量恒定法则;②随着密度增加,种内竞争加剧,引起种群个体死亡而密度减少,即自疏现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产量恒定法则保障了种群成员间既互相吸引也互相排斥,维持产量的恒定
    B.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仅靠这一特征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出现产量恒定法则的原因是自然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
    D.自疏现象是正反馈调节的结果,也是对不利生长环境的一种适应
    13.免疫PCR是一种微量抗原检测系统,利用该技术可检测牛乳中微量抗生素。大致检测步骤是,将抗体1固定在微板上,冲洗后加入待检的牛乳,再加入DNA标记的抗体2,PCR扩增及产物检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抗体1和抗体2均需要与抗生素特异性结合
    B.第三次冲洗的目的是除去游离的抗体2以避免出现假阳性
    C.在PCR扩增过程中,子链的合成均是从5′端向3′端延伸的
    D.可用牛乳蛋白基因的DNA片段作为标记DNA与抗体2相连
    14.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X射线照射后产生的代谢缺陷型大肠杆菌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可以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利用夹层培养法可筛选代谢缺陷型大肠杆菌,具体的操作是:在培养皿底部倒一层基本培养基,冷凝后倒一层含经X射线处理过的菌液的基本培养基,冷凝后再倒一层基本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后,对首次出现的菌落做好标记。然后再向皿内倒一层完全培养基,再培养一段时间后,会长出形态较小的新菌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 射线诱发染色体变异进而导致大肠杆菌代谢缺陷
    B.首次出现的菌落做标记时应标记在皿盖上
    C.夹层培养法可避免细菌移动或菌落被完全培养基冲散
    D.培养皿中出现大量的形态较小的新菌落,这些新菌落可能是代谢缺陷型大肠杆菌
    15.北极比目鱼体内有抗冻基因,其编码的抗冻蛋白具有11个氨基酸的重复序列,该序列重复次数越多,抗冻能力越强。如图是获取转基因抗冻番茄植株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①获取的目的基因含有启动子和终止子
    B.过程②涉及磷酸二酯键的断裂与形成
    C.农杆菌Ti质粒中T-DNA可将抗冻基因导入番茄细胞
    D.抗冻番茄植株中抗冻基因与比目鱼体内抗冻基因碱基序列可能不同

    四、多选题
    16.图为某哺乳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和染色体数量变化的坐标图(甲)和细胞的部分生命活动示意图(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图甲中,如果在A点时为细胞提供含放射性的原料,则在GH段可检测到有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占全部核苷酸链的75%
    B.图甲中的③阶段包含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
    C.该动物为雌性,图乙中的细胞g所处的时期可以对应于图甲中的GH段
    D.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图甲的JKLM段
    17.科研人员在进行玉米杂交实验时发现,某种育性异常的植株减数分裂时,存在如图所示的异常联会情况,减数分裂I后期,异常联会的染色体两两分离,形成的配子中基因存在缺失或重复时表现不育。不考虑其他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育性异常的植株出现的原因是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B.图中染色体两两分开的方式有3种,产生6种配子,其中有2种可育
    C.该种育性异常的植株自由交配,子代中染色体组成与亲本相同的比例占1/4
    D.图中变异不利于生物繁殖,进化中导致该不育性状的基因频率会逐渐降低
    18.低温胁迫能引起细胞中过氧化物增多而对细胞产生损伤,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则可以减少细胞中的过氧化物。研究人员将大豆种子分别在常温(25℃)下萌发24h(T)和48h(T)后转移至4℃低温胁迫处理24h,而后转移至常温继续发芽至第5天,研究不同浓度褪黑素浸种处理(0 μmol·L-1、50μmol·L-1、100μmol·L-1、200μmol·L-1、400μmol·L-1)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褪黑素和低温胁迫前的培养时间
    B.萌发大豆种子遭遇低温的时间越晚,使用褪黑素处理的效果越好
    C.褪黑素可以通过提高SOD的活性缓解低温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D.实验浓度范围内,褪黑素浓度越高,SOD的活性越高,对大豆种子发芽率的促进作用越强

    五、单选题
    19.乔木种群的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组成)可以反映种群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预测种群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人员调查了甲、乙两地不同坡向某种乔木的径级结构,结果见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地Ⅲ径级个体可能在幼年期经历了干旱等不利环境
    B.乙地阳坡的种群密度比甲地阳坡的种群密度高
    C.甲、乙两地阳坡的种群年龄结构分别为增长型和衰退型
    D.甲、乙两地阴坡的种群增长曲线均为S型

    六、多选题
    20.20世纪70年代,Fredsanger发明了双脱氧终止法对DNA进行测序。其原理如图,在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和1种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ddNTP可以与dNTP竞争核苷酸链延长位点,并终止DNA片段的延伸。在4支试管中DNA链将会分别在A、G、C及T位置中止,并形成不同长度的DNA片段。这些片段随后可被电泳分开并显示出来。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这种测序方法需要引物和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B.电泳图谱中的箭头所指的DNA片段以鸟嘌呤结尾
    C.测得未知DNA的序列为5'-GATTCGAGCTGA-3'
    D.ddNTP与dNTP竞争的延长位点是核苷酸链的5'末端

    七、综合题
    21.为提高水稻产量和磷肥利用率,科研人员开展相关研究。
    (1)农作物根部从土壤中吸收的氮、磷、钾等元素,可参与多种生命活动。其中,磷元素可用于合成_____(至少写两种)等有机物,参与光合作用。
    (2)农作物将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运输至籽粒中,并以淀粉形式储存,称为“籽粒灌浆”,籽粒灌浆情况直接决定农作物产量。
    研究人员分别检测野生型(WT)和P基因缺失突变型( pho )水稻籽粒重量和有机物合成量,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据图1可知,相对于WT,_____; 结合图2结果推测,P蛋白的作用可能是_____。

    (3)研究表明,P基因在籽粒胚乳高表达。据推测,P蛋白可能是一种磷的转运蛋白,且参与内运和外排两个过程。为进一步 确认P蛋白的作用机制,科研人员完成下列实验。
    ①科研人员分别测定WT和pho水稻胚乳细胞中磷的含量,若_____,则可作为P蛋白参与磷的外排过程的证据之一,且以外排作用为主。
    ②已知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催化胚乳细胞中葡萄糖和磷的利用,最终合成淀粉。科研人员检测WT和pho水稻胚乳细胞中AGPase的表达量和AGPase的活性,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结果表明,pho水稻胚乳细胞中异常含量的磷_____。

    ③在正常水稻籽粒灌浆时,磷和葡萄糖等被运入胚乳细胞中,用于淀粉的合成,生成淀粉的同时又会产生磷。基于上述研究分析,该过程产生的“无用”的磷需要_____,这种机制可保证胚乳细胞持续合成淀粉。
    (4)在缺乏磷的土壤中,农作物高效利用和重新分配磷对产量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上述研究,对该环境中水稻育种提出一条合理性建议:_____。
    22.家蚕(2N=56)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茧形和体色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且两对基因均不位于W染色体上。突变基因D2和D3分别位于10号染色体的位点1和位点2,如图甲,双突变纯合子致死。位点1只含D2的卵在越冬时呈杏黄色,位点2只含D3的卵呈淡黄褐色,其他的卵均呈紫黑色(野生基因用D2+、D3+表示)。现有一群有斑纹雌蚕和一群无斑纹纺锤形茧雄蚕杂交,F1表型及比例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雌蚕
    有斑纹纺锤形茧:无斑纹纺锤形茧:有斑纹椭圆形茧:无斑纹椭圆形茧=3: 12: 3 : 12
    雄蚕
    有斑纹纺锤形茧:无斑纹纺锤形茧:有斑纹椭圆形茧;无斑纹椭圆形茧=4: 16: 2: 8
    (1)正常情况下,次级卵母细胞中Z染色体的数目可能为______。该雄蚕群体所产生的配子中同时具有有斑纹和纺锤体茧基因的配子占比为______。
    (2)茧形中的隐性性状为______。A、a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依据是______。
    (3)卵在越冬时表现为杏黄色的个体基因型为______。
    (4)与雌蚕相比,雄蚕对桑叶利用率高,茧丝质量好。育种工作者经处理得到了如图乙所示雌蚕,其一条10号染色体上含D3基因的片段缺失后与W染色体结合。该过程发生的染色体变异类型有______。已知D基因或性染色体发生重复或完全缺失均会导致配子致死,利用图乙与图丙所示个体交配,可选育出卵为______色的子代雄蚕用于生产。
    23.肿瘤细胞可通过大量表达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活化,发生免疫逃逸,临床上常使用PD-1阻断剂进行治疗,但对某些患者疗效不显著,科研人员对此进行研究。
    (1)癌细胞具有_____特点,机体通过免疫系统对其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功能。
    (2)研究发现,使用PD-1阻断剂效果显著的患者在联合使用抗生素时治疗效果减弱。由此推测PD-1阻断剂疗效与肠道菌群有关。为验证此推测,研究者操作如表。
    甲组
    取PD-1阻断剂无效病人的粪便
    将粪便移植给用Ⅱ:_____处理的小鼠后接种肿瘤
    未治疗
    进行PD-1阻断剂治疗
    乙组
    Ⅰ:_____
    未治疗
    进行PD-1阻断剂治疗
    ①补充实验过程:Ⅰ:_____;Ⅱ:_____
    ②检测肿瘤大小结果如图1,实验结果表明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肠道菌群提高了PD-1阻断剂的疗效,依据是_____。
      
    ③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合适的实验操作和预期结果,为上述结论补充新证据。( )
    A.从PD-1阻断剂有效病人的肠道中提取主要细菌AKK
    B.从PD-1阻断剂无效病人的肠道中提取主要细菌AKK
    C.用肠道菌AKK灌胃甲组小鼠
    D.用肠道菌AKK灌胃乙组小鼠
    E.该组小鼠接受PD-1阻断剂治疗后肿瘤大小不变
    F.该组小鼠接受PD-1阻断剂治疗后肿瘤大小明显减小
    24.研究团队发现,大型食肉动物消失后,南非薮羚的栖息地扩张至树木稀少的泛滥平原,影响了草本植物田繁缕的生长。当研究团队模拟捕食者的气味和声音时,南非薮羚会感到恐惧,进而返回原先的森林栖息地。分析薮羚的食物组成及食物中的营养、能量,结果分别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野外调查南非薮羚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草原上的动物大都有___________的特点。
    (2)南非薮羚的同化量不能100%的流向下一个营养级,原因是___________。
    (3)为验证食肉动物能够影响南非薮羚的分布,研究者分别在密林和平原通过播放食肉动物叫声模拟捕食者存在,同时设立对照组(播放无关声音),随后利用GPS测定了实验前后48小时内南非薮羚与声源间的距离变化。预期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
    (4)据上图分析薮羚的食物组成,结果显示___________。
    25.糖化酶是将淀粉转化为葡萄糖的酶,大部分野生酵母菌因缺乏糖化酶基因而不能直接利用淀粉。研究人员将经诱变处理后获取的黑曲霉菌高产糖化酶基因导入毕赤酵母CS115(对氨苄青霉素不敏感)中,构建能直接利用淀粉的工程菌,该过程所用质粒(仅示部分结构)如图1所示。质粒的外侧链为a链,内侧链为b链。基因Ampr转录的模板链属于b链的片段。三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限制酶
    BamHI
    PstI
    XbaI
    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5′→3′)
    G↓GATCC
    C↓TGCAG
    T↓CTAGA
    (1)为获得糖化酶高产菌株,研究人员将经诱变处理后的黑曲霉菌接种到___________含量高的培养基上,恒温培养适宜时间后滴加碘液,挑选出透明圈(不产生蓝色)直径___________的菌株,再进行复筛以及稳定性遗传实验。
    (2)质粒复制的模板链是___________(选填“a”、“b”、“a和b”、“a或b”)链。高产糖化酶基因插入质粒后,其转录的模板链属于___________链的片段。
    (3)构建高产糖化酶基因表达载体时,使用限制酶切割pPIC9K,37℃,15min后需将温度升高至65℃并保温20min,目的是使___________,从而终止酶切反应。图2是高产糖化酶基因示意图(仅示部分碱基),为使其能定向插入表达载体并成功表达,则PCR扩增时引物的碱基序列为___________。


    ①5′-TCTAGATCTGTTGAAT-3′        ②5′-TCTAGAAGACAACTTA-3′
    ③5′-CTGCAGCTTGGATGAT-3′        ④5′-GGATCCCTTGGATGAT-3′
    ⑤5′-GGATCCGAACCTACTA-3′        ⑥5′-CTCGAGTCTGTTGAAT-3′
    (4)毕赤酵母GS115是一种组氨酸营养缺陷型微生物,自身不能合成生长必需的组氨酸,因此可利用________的基础培养基(不含淀粉)初步筛选导入高产糖化酶基因表达载体的毕赤酵母GS115,再将筛选出的细胞转接至含甲醇的培养液中进行发酵产酶性能测定。

    参考答案:
    1.C
    【分析】图中NHX将H+运入细胞的同时将Na+排出细胞,也可以将Na+运入液泡的同时将H+运出液泡,P型ATP酶可以将H+运出细胞,KUP将H+和K+运入细胞,V型ATP酶可以将H+运入液泡,CLC将H+运出液泡的同时,将Cl-运入液泡。
    【详解】A、NHX将Na+从细胞质基质中运出细胞,也可以将Na+运入液泡,降低了细胞质基质中Na+含量,提高了细胞液的浓度,提高耐盐性,A正确;
    B、从图中看出P型和V型ATP酶将细胞质基质中的H+运出细胞或运入液泡,降低了细胞质基质中H+的浓度,液泡中H+可以通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质基质中,驱动载体蛋白NHX,将Na+进行转运,所以为Na+运输提供了动力,B正确;
    C、CLC开放后H+和Cl-顺浓度梯度转运属于协助扩散,C错误;
    D、从图中看出一种转运蛋白可转运多种离子,如NHX可转运H+和Na+,一种离子可由多种转运蛋白转运,如H+可被NHX、KUP、CLC等转运,D正确。
    故选C。
    2.ABC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1中细胞内样品蛋白含量a和c随样品蛋白浓度增大而增加,b含量无明显变化;图2中细胞活力随样品蛋白a浓度增大而降低直至失活,样品蛋白b和c处理组无明显变化。
    【详解】A、蛋白质的加工主要在内质网中进行的,所以动物细胞中,蛋白质的糖链修饰可能发生在内质网中,A正确;
    B、根据图1可知,细胞内样品蛋白含量b基本不变,说明糖蛋白进入细胞几乎不受蛋白质b变性的影响,B正确;
    C、图2中,a组细胞活力降低,b组细胞活力基本不变,则生物毒素a组细胞的蛋白质合成量少于蛋白质b组细胞的,C正确;
    D、a和c都含有糖链,根据实验和图2可知,a能正常发挥抑制X细胞活力的作用,但蛋白质空间结构被破坏的c不能,说明a抑制X细胞活力主要是由蛋白b的空间结构决定的,D错误。
    故选ABC。


    3.C
    【详解】①卡尔文追踪检测14CO2在小球藻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的途径,发现卡尔文循环,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②沃林和克里克根据DNA衍谢图谱、通过计算和模型建构,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利用了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③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发现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首先进行定量分析,然后构建了数学模型;④鲁宾和卡门利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发现只有供给H218O的小球藻释放18O2,证实光合作用中有氧气来自于水,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⑤赫尔希和蔡斯用32P和35S分别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在肠杆菌,搅拌离心后检测放射性的分布,发现DNA是遗传物质,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⑥斯他林和贝利斯将狗的小肠黏膜与稀盐酸混合磨碎,制成提取液,注入狗的静脉中,发现了胰液分泌的激素调节,利用了动物激素研究的注射法;虽然①④⑤都用了同位素标记法,但不同的是④和⑤都有对比的对象,④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可得H218O和CO2,H2O和C18O2,这两组不同的标记物可以用来对比得知光合作用中有氧气是来自于水而不是二氧化碳。⑤用32P和35S分别标记的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而大肠杆菌本身有31P和32S,所以同样可以进行对比,验证DNA是遗传物质。
    故选C。
    【定位】实验设计。
    4.A
    【分析】结合题干和图示可分析,OR5的另外一侧与气味分子(如丁香酚)结合,结合后局部结构发生旋转,468号氨基酸残基发生了移动,使467号氨基酸残基(R基为极性)转到了缝隙中,据此可推测离子通道打开的原因是缝隙中R基极性的改变。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OR5的另外一侧与气味分子(如丁香酚)结合,结合后局部结构发生旋转,468号氨基酸残基发生了移动,使467号氨基酸残基(R基为极性)转到了缝隙中。此时OR5的结构恰好允许阳离子顺浓度通过”可知,OR5运输阳离子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故呼吸作用增强并不会提高OR5的运输效率,A错误;
    B、形成肽链时467、468号氨基酸之间连接中心碳原子的氨基和羧基之间发生脱水缩合,而R基间没有发生脱水缩合,B正确;
    C、题中显示,468位氨基酸残基(R基为非极性)发生旋转,使R基极性的467号氨基酸残基转到了缝隙中,进而导致离子通道打开,据此可推测离子通道打开的原因是缝隙中R基极性的改变,C正确;
    D、OR5的另外一侧与气味分子(如丁香酚)结合,结合后局部结构发生旋转,进而导致缝隙中的468位氨基酸残基换成了R基极性的467号氨基酸残基,离子通道打开,可见该离子通道的开闭是由丁香酚或其他类似气味分子的结合控制的,D正确。
    故选A。
    5.B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染色体数为39-41的细胞占有丝分裂细胞的比例最大,根据细胞分裂的间期时间最长,可推测该部分细胞可能处于细胞分裂的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且由图可知,该部分细胞含KLF14基因的和不含KLF14基因的细胞间差异显著。染色体数在42-50之间的细胞含KLF14基因的和不含KLF14基因的细胞间差异极显著,说明KLF14基因缺失可能会引起染色体不均等进入子细胞。
    【详解】A、间期时间长,细胞数量多,由图可知,处于有丝分裂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大多在40左右,故推测正常体细胞小鼠染色体的数目是40条,A正确;
    B、KLF14基因敲除后,染色体异常的细胞比例增加,故推测该基因对肿瘤形成起抑制作用,B错误;
    C、KLF14基因缺失可能会引起染色体不均等进入子细胞,容易引起染色体异常,C正确;
    D、KLF14基因表达蛋白可能参与检测和纠正细胞中DNA损伤,降低变异率,D正确。
    故选B。
    6.D
    【分析】分析题意,F1全部含氰,F1自交后,子代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白花三叶草的叶片内的氰化物合成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合成含氰糖苷需要产氢糖苷酶(由A基因编码),含氰糖苷转化为氰需要氰酸酶(由B基因编码),据此推测,白花三叶草产氰的生化途径为前体物含氰糖苷氰,A错误;
    B、由于品系②在提取液中加入氰酸酶后能产氰,说明类型②缺少氰酸酶,B错误;
    C、类型②类型入氰酸酶后能产氰,说明类型②缺少氰酸酶,其基因型可表示为A_bb,类型③加入产氢糖苷酶后可产氰,说明其基因型为aaB_,两者的纯合体AAbb和aaBB的比例均为1/3,C错误;
    D、F2各类型中两种隐性基因频率相同有类型①(1AABB、2AABb、4AaBb、2AaBB),a=b;④(aabb),a=b,D正确。
    故选D。
    7.D
    【分析】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1)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2)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详解】A、雄性b基因来自上一代的雌性,则图中雄性b基因的频率总与上代雌性个体b基因的频率相等,A正确;
    B、据图可知,雌性个体b基因来自上一代的雄性,故雌性个体b基因的频率总是等于上代雌性与雄性b基因频率的平均值,B正确;
    C、据题分析,亲代中XBXB和XbY,雌性个体b基因的频率为0;雄性b基因频率=1,群体中b基因频率是1/3;子一代基因型为XBXb和XBY,雌性个体b基因的频率=1/2,雄性b基因频率=0,群体中b基因频率=1/3;子二代为XBXB:XBXb:XBY:XbY=1:1:1:1,雌性个体b基因的频率=1/4,雄性b基因频率=1/2,群体中b基因频率=1/3;子三代基因型为,XBXB:XBXb:XbXb:XBY:XbY=3:4:1:6:2,则子三代雌性中b基因的频率为6/16=3/8,雄性中b基因的频率为2/8,群体中b基因频率=1/3;子四代中b基因的频率为5/16,雄性中b基因的频率为3/8,群体的b基因频率=1/3,C正确;
    D、据图可知,在随机交配产生的各代群体中b基因和B基因的频率不变,D错误。
    故选D。
    8.C
    【详解】静息电位主要是由细胞内的K+离子外流造成的,动作电位发生时,Na+离子大量内流进入细胞内。组织液中K+浓度比神经细胞内的低,Na+浓度比神经细胞内高,A项错误;乙图的静息电位-70,与甲图相同,因此E液中的K+离子浓度与组织液的相同,乙图中的动作电位高达+70,比甲图高,因此E液中的Na+离子浓度比组织液的高,B项错误;丙图的静息电位-70,与甲图相同,因此E液中K+浓度与组织液相同,丙图的动作电位仍然为负值,说明E液中Na+浓度比组织液低,C项正确;丁图中静息电位为-90,比甲图的低,说明细胞内K+离子与E液中K+离子形成更大的浓度差,丁图的静息电位绝对值越大,这是E液中K+浓度比组织液低造成的,D项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明白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机理,然后结合图像分析各选项,不难得出正确的答案。
    9.A
    【分析】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比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再由垂体控制相关腺体;反馈调节是一种系统自我调节的方式,指的是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有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两种方式,正反馈调节使得系统偏离平衡,负反馈调节使得系统回归平衡,生命系统的调节多数属于负反馈调节。
    【详解】A、该生命活动调节的过程中,雌激素作用于Kp神经元1和Kp神经元2,通过GnRH神经元对器官A起调控作用,A错误;
    B、根据题意和题图可知,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其分泌促性腺激素,使卵巢合成释放较多的雌激素,雌激素增多,会抑制Kp神经元1活动,故Kp释放量减少,所以雌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B正确;
    C、过程②促进神经元2活动,Na+进入Kp神经元的量增多,C正确;
    D、排卵前期,启动过程②进行调节,使Kp释放量增加,通过下丘脑、垂体的分级调节,可维持体内雌激素含量较高水平的稳定,有利于排卵,D正确。
    故选A。
    10.D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酸生长理论”和“基因活化学说”提出IAA对细胞伸长的作用机理,“酸生长理论”是指生长素与细胞膜受体结合可通过Ca2+引发H+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向外运输,酸性条件下细胞壁的纤维素微丝伸长使细胞壁对细胞的压力减小,引起细胞纵向生长;“基因活化学说”是指活化因子与生长素结合使相关基因在细胞核内表达。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H+进入细胞需要消耗ATP,所以是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向外运输的,A错误;
    B、图中显示,生长素的受体既存在于细胞膜上,也存在于细胞质或细胞核中,B错误;
    C、活化因子与生长素结合,使相关基因在细胞核内表达,合成mRNA,而蛋白质的合成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C错误;
    D、生长素的调节作用依赖于细胞内的信息传递,体现了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联系,D正确。
    故选D。
    11.D
    【分析】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
    (1)自生:由生物组分而产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就是系统的自生。要求:有效的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创造有益于生物组分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它们形成互利共存关系的条件。
    (2)循环:指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既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顺畅,也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较高。即保证物质循环再生。
    (3)协调:即需要考虑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等问题。要求:处理好协调问题,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
    (4)整体:树立整体观,遵循整体原理。
    【详解】A、协调原理即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等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故不同区域选择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同时还应兼顾各种生物的数量,这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协调原理,A正确;
    B、选择植物搭配时,除景观环境外,还需要考虑对本地环境的适应性,对N、P等元素的吸收能力,与本土物种的种间关系等,即充分考虑生态工程的协调、自生等原理,B正确;
    C、该湿地公园对引进的河水有净化作用,植物吸收水中氮、磷,因此出水口水样中总氮磷含量下降、浮游生物数量减少、有毒物质减少、溶解氧上升,C正确;
    D、本处理的目的是降低水体中的N、P元素和重金属物质,芦苇对上述物质有较好的吸收效果,而输出才能真正降低本生态系统中过量的N、P等元素,才能避免重金属的再次污染,因此后期对芦苇的处理是收割后输出加工处理,D错误。
    故选D。
    12.D
    【分析】1、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成为S型曲线。不论哪种生物的种群,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叫K值。
    2、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详解】A、产量恒定法则保障了种群成员间既互相吸引也互相排斥,维持产量的恒定,即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A正确;
    B、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仅靠这一特征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的是年龄组成,B正确;
    C、出现产量恒定法则即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这一规律出现的原因是由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种内斗争加剧,C正确;
    D、当种群密度增加,种内斗争加剧,引起种群个体死亡而密度减少,这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也是对不利生长环境的一种适应,D错误。
    故选D。
    13.D
    【分析】免疫PCR是一种抗原检测系统,将一段已知序列的DNA片段标记到抗体2上,通过抗原抗体的特异性识别并结合,抗体2会和固定抗体1、抗生素形成复合物“固定抗体1—抗生素—抗体2”,再用PCR方法将这段DNA进行扩增,通过检测PCR产物的量,即可推知固定抗体1上吸附的抗生素的量。
    【详解】A、图中的抗体1和抗体2均需要与抗生素特异性结合,形成抗体1—抗生素—抗体2复合物,A正确;
    B、如果第三次冲洗不充分,可能使残留的、呈游离状态的抗体2上的DNA也作为PCR的模板参与扩增,会出现假阳性现象,B正确;
    C、DNA的合成方向都是由5′端向3′端延伸的,C正确;
    D、若图示中的DNA用牛乳基因中的DNA片段,经过PCR扩增后的产物中,不仅有抗体2上的DNA扩增产物,还可能有牛乳中本身含有的牛乳基因片段的扩增产物,使检测结果偏大,D错误。
    故选D。
    14.C
    【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基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A、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A错误;
    B、首次出现的菌落做标记时应标记在皿底上,B错误;
    C、夹层培养法不需要对大肠杆菌进行再次接种,可避免细菌移动或菌落被完全培养基冲散,C正确;
    D、由于代谢缺陷型大肠杆菌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所以形态较小的新菌落不可能是代谢缺陷型大肠杆菌,D错误。
    故选C。
    15.A
    【分析】分析题图:①表示反转录法获取目的基因的过程;②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之后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番茄组织块;最后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导入目的基因的番茄组织细胞培养成抗冻番茄植株。
    【详解】A、因为cDNA是由成熟mRNA逆转录而来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不能作为模板转录形成mRNA,因此过程①反转录法获取的目的基因不含有启动子和终止子,A错误;
    B、过程②指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后用DNA连接酶连接,主要涉及的是磷酸二酯键的断裂与形成,B正确;
    C、农杆菌Ti质粒中T-DNA可将抗冻基因导入番茄细胞并整合到番茄细胞的染色体上,C正确;
    D、抗冻番茄植株中抗冻基因经mRNA反转录形成,与比目鱼体内抗冻基因碱基序列可能不同,D正确。
    故选A。
    16.ABC
    【分析】1、分析图甲:①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的变化,②表示减数分过程中核DNA的数目变化;③表示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含量变化。
    2、分析图乙:乙图中a→b和a→d表示有丝分裂;c处于有丝分裂后期,d→e和d→f表示细胞分化过程;a→h表示减数分裂过程,其中g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h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详解】A、在图甲中,从A点到GH段,细胞中的DNA复制了两次,对于最初的每一个DNA而言,2条母链没有放射性,复制一次后新合成的2条子链才有放射性,第一次复制后,有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占全部核苷酸链的50%,再复制一次,新合成的4条子链均有放射性,此时没有放射性的依然是最初的那一个DNA的2条母链,有放射性的有6条链,因此有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占全部核苷酸链的75%,A正确;
    B、图甲③阶段中的LM表示受精作用,染色体恢复到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之后形成的受精卵进行的是有丝分裂,B正确;
    C、图乙中的g细胞的细胞质是不均等分裂,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因此该动物为雌性。图甲中的GH段包含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因此细胞g所处的时期可以对应于图甲中的GH段,C正确;
    D、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图甲的JKLM段指的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子细胞和受精作用,D错误。
    故选ABC。
    17.AB
    【分析】染色体结构的变异(1)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见。(2)结果: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改变。
    【详解】A、由题图分析可知:育性异常的植株出现的原因是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错误拼接即易位,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正确;
    B、由题干信息“减数分裂I后期,异常联会的染色体两两分离”可知:该育性异常的植株两两分开的方式有相间分离即含有基因A、B、E、F的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一极,即产生基因型为ABEF的配子,含有基因A、F、B、E的染色体移向细胞的另一极,产生基因型为AFBE的配子,以该方式分开形成的两种配子均可育;相邻分离:包括上下分开或左右分开,上下分开时,产生基因型为ABBE和AFFE的配子,同理,左右分开时会产生基因型为AABF和BEEF的配子,基因存在缺失或重复时表现不育,所以以相邻分离方式产生的4种配子不育,B正确;
    C、结合B选项的分析可知:该种育性异常的植株仅ABEF和AFBE的配子可育,比例为1:1,若该种育性异常的植株自由交配,子代中染色体组成与亲本相同(只有杂合子才能和亲本染色体一样出现异常联会)概率为1/2,C错误;
    D、该不育性状的原因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与基因频率无关,D错误。
    故选AB。
    18.ABC
    【分析】由题意分析可知,SOD可以缓解低温对种子萌发带来的影响,分析两图可以得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褪黑素浓度的增加,SOD的活性也随着增加,发芽率也随着SOD的活性增加和升高,实验的自变量是褪黑素的浓度和低温胁迫前的培养时间。
    【详解】A、题图显示本实验的自变量有两个,一个是褪黑素的浓度,一个是低温胁迫前的培养时间,A正确;
    B、实验结果显示,萌发的大豆种子遭遇低温的时间越晚,使用褪黑素处理的效果越好,B正确;
    C、低温胁迫能引起细胞中过氧化物增多而对细胞产生损伤,而SOD可以减少细胞中的过氧化物,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褪黑素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提高,发芽率也提高,因此,褪黑素可通过提高SOD的活性缓解低温对种子发芽的影响,C正确;
    D、T24-400处理组的褪黑素浓度比T24 -50处理组、T24-100处理组、T24-200处理组的高,但SOD的活性比其他三组低,且T24-400处理组大豆种子发芽率也低于其他三组;虽然T48处理组,随着褪黑素浓度的提高,SOD的活性越高,但T48-400处理组的大豆种子发芽率低于其他三组,D错误。
    故选ABC。
    19.C
    【分析】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结构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年龄结构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详解】A、由甲地个体数的柱形图可知,甲地Ⅲ径级个体数量明显少于其他径级,可能在幼年期经历了干旱等不利环境,A正确;
    B、乙地阳坡的种群密度为(10+15+20+25+30+40)=140个/500m2,甲地阳坡的种群密度为(20+20+5+20+25+20)=110个/500m2,故乙地阳坡的种群密度比甲地阳坡的种群密度高,B正确;
    C、甲地阳坡各径级的个体数相当,属于稳定型;乙地阳坡的老年期个体数>中年期个体数>幼年期个体数,属于衰退型,C错误;
    D、甲、乙两地阴坡的种群数量均有幼年时期个体数多(增长快)、老年期数量趋于稳定的特点,故二者种群增长曲线均为S型,D正确。
    故选C。
    20.CD
    【分析】PCR技术:
    1.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
    2.原理:DNA复制;
    3.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合成一对引物;
    4.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5.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
    【详解】A、PCR测序方法需要引物和耐高温的DNA聚合酶(Taq酶),A正确;
    B、电泳图谱中的箭头所指的DNA片段以鸟嘌呤(G)结尾,B正确;
    C、由图可知测得未知DNA的序列为5'-TCAGCTCGAATC-3',C错误;
    D、ddNTP与dNTP竞争的延长位点是核苷酸链的3'末端,D错误。
    故选CD。
    21.(1)ATP、NADPH
    (2) pho籽粒重量低且增长缓慢 促进葡萄糖转化为淀粉
    (3) pho胚乳细胞中的磷含量明显高于WT胚乳细胞中的磷含量 既抑制AGPase的基因表达,也抑制AGPase的活性 被P蛋白及时运出胚乳细胞,确保AGPase能正常催化
    (4)培育P基因高表达(转P基因)的水稻品系 / 选择磷的转运蛋白外排功能更强的水稻品系

    【分析】识记各有机物的元素组成是做(1)的关键。(2)和(3)需要根据曲线图和柱状图来分析P基因的作用以及作用机理,根据P基因的作用机理用于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如缺少磷的土壤环境如何培育适应该环境的新品种。
    【详解】(1)P可以参与组成DNA、RNA、ATP、NADPH、磷脂,其中ATP、NADPH参与光合作用;
    (2)据图1可知,相对于WT,pho籽粒重量低且增长缓慢;结合图2结果,pho组葡萄糖含量高于WT,而淀粉含量低于WT,由此推测P蛋白的作用可能是促进葡萄糖转化为淀粉;
    (3)①研究表明,P基因在籽粒胚乳高表达。据推测,P蛋白可能是一种磷的转运蛋白,且参与内运和外排两个过程。若以外排作用为主,则pho不能将磷外排出来,导致胚乳中磷含量增多,则pho胚乳细胞中的磷含量明显高于WT胚乳细胞中的磷含量;
    ②已知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催化胚乳细胞中葡萄糖和磷的利用,最终合成淀粉。根据图3pho组的AGPase含量明显低于WT组;图4,随着磷浓度的提高,AGPase相对活性越来越低,说明pho水稻胚乳细胞中异常含量的磷既抑制AGPase的基因表达,也抑制AGPase的活性;
    ③在正常水稻籽粒灌浆时,磷和葡萄糖等被运入胚乳细胞中,用于淀粉的合成,生成淀粉的同时又会产生磷。根据图4磷浓度高会抑制AGPase的活性,所以为保证胚乳细胞持续合成淀粉,该过程产生的“无用”的磷需要被P蛋白及时运出胚乳细胞,确保AGPase能正常催化;
    (4)P可以参与组成DNA、RNA、ATP、ADP、NADPH、磷脂,P是细胞正常生长的重要元素,缺少磷,一些生命活动不能正常进行。胚乳中磷浓度低,AGPase活性高,所以需要培育培育P基因高表达(转P基因)的水稻品系或选择磷的转运蛋白外排功能更强的水稻品系。
    22.(1) 0条或1条或者2条 1/10
    (2) 椭圆形 由表格F1的表型及比例可推知,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3)D2D2D3+D3+、D2D2D3+D3
    (4) 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 紫黑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1)卵原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ZW。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ZW染色体分别进入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中,则次级卵母细胞含1条或0条Z染色体。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此时细胞内可能含2条Z染色体。所以正常情况下,次级卵母细胞中Z染色体的数目可能为0或1或2条Z染色体。只考虑家蚕茧形,亲代雄蚕(ZZ)基因型为ZAZa;只考虑体色,亲代是有斑纹和无斑纹杂交,后代♀、♂中有斑纹:无斑纹都是1∶4,说明无斑纹是显性,且亲代无斑纹有BB和Bb两种类型,假定BB的比例为x,Bb的比例为1-x,后代有斑纹bb为1/2(1-x)=1/5,解得x=3/5,即亲代无斑纹基因型为3/5BB、2/5Bb,据此可知,亲代雄蚕的基因型为BBZAZa、BbZAZa,产生的配子中同时具有有斑纹和纺锤体茧基因的配子(BZA)占比为(2/5×1/2) ×1/2=1/10。
    (2)据题意可知:子代中:♀(ZW)中纺锤形茧:椭圆形茧=1:1,雄性(ZZ)中纺锤形茧:椭圆形茧=20:10=2:1,由于在雌雄中表现型以及比例不同,推测A、a位于Z染色体上,由于子代雌性有两种表型且比例为1∶1,推测亲本雄蚕(ZZ)基因型为ZAZa,表型为纺锤形茧,说明纺锤形茧是显性,椭圆形为隐性。只考虑体色,后代中雌雄中有斑纹:无斑纹都是1∶4,说明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它们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突变基因D2和D3分别位于10号染色体的位点 1和位点2(如图甲),双突变的纯合子致死,位点1本来是D2+时,位点二本来是D3+,位点1只含D2的卵在越冬时呈杏黄色,故基因型为D2D2D3+D3+、D2D2D3+D3。
    (4)10号染色体上含D3基因的片段缺失体现了缺失,再与W染色体结合体现了易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故经上述处理后,染色体变异类型为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易位和缺失。该个体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且已知D基因重复或完全缺失均会导致配子致死,故染色体组合应该是Z+10,W10;图乙产生配子基因型为ZD2+D3 和DD2+,其与图丙所示的雄蚕交配,图丙雄蚕产生的配子基因型为ZD2+D3,故后代为ZZW2+D2+D3D3+和ZWD2+D2+D3、选取雄蚕进行生产,雄蚕基因型为紫黑色卵。
    23.(1) 无限增殖、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之间黏着性显著降低 免疫监视
    (2) 取PD-1药物有效病人的粪便 抗生素 甲组PD-1药物治疗与未治疗鼠的肿瘤大小相似,B组PD-1药物治疗比未治疗鼠的肿瘤体积明显减小 ACF

    【分析】免疫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这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
    【详解】(1)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癌细胞的特点是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之间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扩散和转移。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因此机体通过免疫系统对癌细胞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
    (2)①该实验要验证PD-1阻断剂疗效与肠道菌群有关,自变量为是否有PD-1阻断剂疗效,因此甲组是取PD-1阻断剂无效病人的粪便,那么乙组就是取PD-1药物有效病人的粪便。抗生素能够破坏肠道菌群稳定,为排除小鼠原本肠道菌群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此需要将粪便移植给用抗生素处理的小鼠。
    ②据图1可知,甲组PD-1药物治疗与未治疗鼠的肿瘤大小相似,B组PD-1药物治疗比未治疗鼠的肿瘤体积明显减小,说明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肠道菌群提高了PD-1阻断剂的疗效。
    ③AB、如果要为“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肠道菌群提高了PD-1阻断剂的疗效”这个结论补充新证据,可以从PD-1阻断剂有效病人的肠道中提取主要细菌AKK,A正确,B错误;
    CD、因为乙组小鼠已经用PD-1药物有效病人的粪便处理过,因此应该选择一个未处理的小鼠,即选择用肠道菌AKK灌胃甲组小鼠,C正确,D错误;
    EF、因为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肠道菌群提高了PD-1阻断剂的疗效,因此该处理效果显著,应该是肿瘤大小明显减小,E错误,F正确。
    故选ACF。
    24.(1) 标记重捕法 挖洞或快速奔跑
    (2)南非薮羚的同化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另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
    (3)平原和密林中,实验组薮羚都会远离声源,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4)薮羚在平原和在密林的食物组成不同,且平原薮羚的食物中可消化的蛋白与能量均高于密林薮羚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作用: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详解】(1)南非薮羚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因此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标记重捕法。草原上的动物大都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
    (2)生态系统中,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不能100%的流入下一营养级,因为某一营养级的同化量的一部分能量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另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
    (3)由于食肉动物能够影响薮羚的分布,通过播放食肉动物叫声模拟捕食者存在,实验组播放捕食者的声音,对照组的处理是播放无关声音,平原和密林中,实验组薮羚都会远离声源,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4)薮羚在平原和在密林的食物组成不同,薮羚在平原主要以豆科植物为主,而在密林豆科和柿树科食物占比相当,且平原薮羚的食物中可消化的蛋白与能量均高于密林薮羚。
    25.(1) 淀粉 较大
    (2) a和b a
    (3) 限制酶失活 ①④
    (4)不含组氨酸

    【分析】引物是一小段能与DNA母链的一段碱基序列互补配对的短单链核酸。用于PCR的引物长度通常为20-30个核苷酸。引物使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
    【详解】(1)糖化酶高产菌株能利用淀粉,因此为获得糖化酶高产菌株,可将经诱变处理后的黑曲霉菌接种到淀粉含量高的培养基上。高产菌株分解淀粉快,恒温培养适宜时间后滴加碘液,高产菌株形成的透明圈直径较大。
    (2)质粒的a和b两条链作为模板进行复制。根据题干“研究人员将经诱变处理后获取的黑曲霉菌高产糖化酶基因导入毕赤酵母CS115(对氨苄青霉素不敏感)中”可知高产糖化酶基因转录的模板链和Ampr基因转录的模板链不在一条链上,而基因Ampr转录的模板链属于b链的片段,因此高产糖化酶基因转录的模板链属于a链的片段。
    (3)限制酶是蛋白质,在高温条件下失活,将温度升高至65°C并保温20min,目的是为了是限制酶变性失活,从而终止酶切反应。为使高产糖化酶基因能定向插入表达载体并成功表达,需要两种不同的限制酶切割,同时需要在高产糖化酶基因两端加入这两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结合图1可知,限制酶PstI在质粒上有2个切割位点,因此应该选择限制酶BamHI和限制酶XbaI来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基因转录的方向为5'→3',因此图2中上面一条链从左到右的方向为5'→3',下面一条链从左到右的方向为3'→5';PCR过程需要两种引物,能分别与目的基因两条链的3'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结合需要在高产糖化酶基因两端加入限制酶BamHI和限制酶XbaI的识别序列以及本题的表格可知,PCR扩增时引物的碱基序列为①5′-TCTAGATCTGTTGAAT-3′和④5′-GGATCCCTTGGATGAT-3′。
    (4)毕赤酵母GS115是一种组氨酸营养缺陷型微生物,自身不能合成生长必需的组氨酸,并且对氨苄青霉素不敏感,导入重组质粒后的毕赤酵母GS115具有合成组氨酸的能力,故应在基础培养基中去除组氨酸,利用不含组氨酸的基础培养基(不含淀粉)初步筛选导入高产糖化酶基因表达载体的毕赤酵母GS115。

    相关试卷

    2023届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高一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题:

    这是一份2023届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高一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题,共10页。

    2023年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高考生物模拟试卷(三)-普通用卷: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高考生物模拟试卷(三)-普通用卷,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冰叶日中花, 白花三叶草有叶片含氰, 生长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第三次适应性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第三次适应性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