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2022学年浙江省绍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调测物理试题含解析

    2021-2022学年浙江省绍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调测物理试题含解析第1页
    2021-2022学年浙江省绍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调测物理试题含解析第2页
    2021-2022学年浙江省绍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调测物理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2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浙江省绍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调测物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浙江省绍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调测物理试题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I,选择题Ⅱ,实验题,分析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绍兴市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中期末调测
    高二物理
    一、选择题I(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下列物理量的单位用国际单位制单位表示正确的是(  )
    A. 自感系数:H B. 冲量:
    C. 内能:K D. 磁感应强度:Wb
    【答案】A
    【解析】
    【详解】A.自感系数的符号为,国际制单位为H(亨利),故A正确;
    B.冲量的符号为,国际单位制单位为,故B错误;
    C.内能的符号为,国际单位制单位为,而K是温度的国际制单位,故C错误;
    D.磁感应强度的符号为,国际单位制单位为 ,而Wb是磁通量的单位,故D错误;
    故选A。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热量能够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B. 内能可以全部转化为机械能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C.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D. 凡是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过程都一定能实现
    【答案】C
    【解析】
    【详解】A.热量能够自发的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热量也能在一定条件下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但要引起其他的变化,A错误;
    B.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机械能可能全部转化为内能而不引起其他变化,反过来则不行,B错误;
    C.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任何变化,C正确;
    D.凡是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的过程也不一定能实现,可能违反热力学第二定理,例如第二类永动机,D错误。
    故选C。
    3. 关于电磁波与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磁波是横波,声波是纵波
    B. 由空气进入水中时,波速均变小
    C. 由空气进入水中时,波长均变长
    D. 电磁波和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由介质决定,与频率无关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电磁波的振动与传播方向相互垂直,是横波;声波的振动与传播方向相互平行,是纵波,故A正确;
    BC.由空气进入水中时,电磁波波速变小,由于频率不变,则其波长变小;由空气进入水中时,声波波速变大,因频率不变,可知声波的波长变大,故BC错误;
    D.声波的传播速度在介质中是由介质决定的,与频率无关;而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电磁波本身的频率有关;故D错误。
    故选A。
    4. 振源A带动细绳上各点上下做简谐运动,t = 0时刻绳上形成的波形如图所示.规定绳上质点向上运动的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则P点的振动图象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振动实物图可知此时P点开始振动,方向为向下,B对。
    故选B。
    5. “救命神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已经走入了每个校园,它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可以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给予电击除颤,是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医疗设备。其结构如图所示,低压直流电经高压直流发生器后向储能电容器C充电。除颤治疗时,开关拨到2,将脉冲电流作用于心脏,使患者心脏恢复正常跳动,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脉冲电流作用于不同人体时,电流大小相同
    B. 放电过程中,电流大小不变
    C. 电容C越小,电容器的放电时间越长
    D. 自感系数L越小,放电脉冲电流的振荡周期越短
    【答案】D
    【解析】
    【详解】A.脉冲电流作用于不同人体时,不同人体的导电性能不同,故电流大小不同,A错误;
    B.电容器放电过程中,开始时电流较大,随着带电量的减小,放电电流逐渐减小,不是恒定的,B错误;
    CD.振荡电路的振荡的振荡周期为

    电容器在时间内放电至两极板间的电压为0,即

    则线圈的自感系数L越小,放电脉冲电流的振荡周期越短,放电时间越短;电容器的电容C越大,放电脉冲电流的放电时间越长,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6. 如图所示,电吉他中拾音器的线圈绕在磁体上。工作时,拨动被磁体磁化的金属琴弦,线圈就能将振动产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传送到音箱发出声音,则(  )

    A. 琴弦振动时,琴弦会受到安培力作用
    B. 琴弦振动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将发生变化
    C. 琴弦振动时,是琴弦切割磁感线,故琴弦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D. 若用软铁芯替代磁铁,拾音器依然可以正常工作
    【答案】B
    【解析】
    【详解】AC.弦振动过程中方向不断变化,则穿过线圈的磁场不断变化,根据楞次定律可知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不断变化,但是琴弦不是通路,没有感应电流,不受安培力作用,故AC错误;
    B.由于琴弦被磁化,拨动琴弦,线圈中磁通量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琴弦没有感应电流,不受安培力作用,B正确;
    D.若用软铁芯替代磁铁,就没有磁场,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始终为零,从而拾音器无法正常工作,D错误。
    故选B。
    7. 从湖底形成的一个气泡,缓慢上升到湖面。已知越接近水面,湖水的温度越高,假设大气压不变,气泡内气体视作理想气体。气泡缓慢上升过程中(  )

    A. 湖水对气泡内气体做了正功 B. 气泡内气体的内能增大
    C. 气泡内气体温度升高导致放热 D. 气泡内气体的压强不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AD.气泡内的压强为

    气泡上升过程中,其压强减小,而其温度又在升高,有

    体积一定增大,故气泡内的气体对外界做功,故AD错误;
    B.温度越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故在这个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内能增大,故B项正确;
    C.由之前分析可知,气体分子对外界做功,所以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所以

    即气泡是吸热的,故C项错误。
    故选B。
    8. 如图是氢原子的能级图.一个氢原子从n=4的能级向低能级跃迁,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氢原子最多可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B. 该氢原子跃迁到基态时需要吸收12.75 eV的能量
    C. 该氢原子只有吸收0.85 eV的光子时才能电离
    D. 该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向外辐射的光子的能量是特定值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研究的是单个氢原子,单个处于n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辐射出n-1条不同频率的光子,故该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A错误;该氢原子跃迁到基态时需要释放-0.85 eV-(-13.6 eV)=12.75 eV的能量,故B错误;只要吸收的光子的能量大于0.85 eV,该氢原子就能电离,故C错误;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向外辐射的光子的能量等于两能级的能量差,此能量差为一特定值,故D正确.
    9. 关于单摆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伽利略通过对单摆的深入研究,得到了单摆周期公式
    B. 摆球运动到平衡位置时,摆球所受的合力为零
    C. 将钟摆由绍兴移至哈尔滨,为保证钟摆走时的准确,需要将钟摆摆长调长些
    D. 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误将摆线长当做摆长,利用图的斜率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A.伽利略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惠更斯给出了单摆的周期公式,故A错误;
    B.根据回复力的特点可知摆球受到的回复力方向总是指向平衡位置,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回复力为零,但摆球还有向心加速度,合外力不为零,故B错误;
    C.由于哈尔滨的重力加速度大于绍兴的重力加速度,因此将摆钟由绍兴移至哈尔滨,重力加速度变大,为保证摆钟的准确, 需要将钟摆摆长调长些,故C正确;
    D.由单摆的周期公式



    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是。
    描点时若误将摆线长当作摆长,那么画出的直线将不通过原点,即

    即做出T2-的图像,斜率不变,由图线斜率得到的重力加速度与原来相比,其大小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10. 如图为“子母球”表演的示意图,弹性小球A和B叠放在一起,从距地面高度为h处自由落下,h远大于两小球直径,小球B的质量是A质量的3倍,假设所有的碰撞都是弹性碰撞,且都发生在下落的竖直方向上,不考虑空气阻力。则(  )

    A. 下落过程中两个小球之间有相互挤压
    B. A与B第一次碰后小球B的速度不为零
    C. A与B第一次碰后小球A弹起的最大高度是2h
    D. A与B第一次碰后小球A弹起的最大高度是4h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不考虑空气阻力,下落过程是自由落体运动,完全失重状态,则两个小球之间没有力的作用,A错误;
    B.下降过程为自由落体运动,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

    解得触地时两球速度相同,为

    碰撞地之后,速度瞬间反向,大小相等,选 与碰撞过程为研究过程,碰撞前后动量守恒,设碰后、速度大小分别为v1、v2,选向上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解得


    故B错误;
    CD.碰后小球A弹起的最大高度

    C错误,D正确;
    故选D。
    11. 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工作中,体温枪被广泛使用,成为重要的防疫装备之一、某一种体温枪的工作原理是:任何物体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时都会向外发出红外线,红外线照射到体温枪的温度传感器,发生光电效应,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从而显示出物体的温度。已知人的体温正常时能辐射波长为的红外线,如图甲所示,用该红外光线照射光电管的阴极时,电路中有光电流产生,光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则(  )

    A. 波长的红外线在真空中的频率为
    B. 将图甲中的电源正负极反接,将一定不会产生电信号
    C. 由图乙可知,该光电管的阴极金属逸出功约为0.10eV
    D. 若人体温度升高,则辐射红外线的波长减小,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公式

    可知,波长的红外线在真空中的频率为

    故A错误;
    B.将图甲中的电源正负极反接,即为反向电压,只要反向电压小于遏止电压,电路中就会有电信号产生,故B错误;
    C.由图乙可知,遏止电压为0.02V,则有



    故C正确;
    D.若人体温度升高,辐射红外线的能量增大,频率增大,波长减小,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可知,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二、选择题Ⅱ(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2. 如图所示为用相机拍摄的夏日荷塘一景,已知水的折射率为n,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阳光进入水中后,光子能量保持不变
    B. 用相机拍摄水中的鱼,可通过镜头表面的增透膜减弱水面反射光的影响
    C. 在水中鱼看来,岸上的景物都出现在一个倒立的圆锥里,圆锥的顶角的正弦值为
    D. 用激光枪射击水中的鱼,为了提高命中率,在射击时应瞄准看到的鱼
    【答案】AD
    【解析】
    【详解】A.光的频率与介质无关,太阳光进入水中前后频率保持不变,则光子能量保持不变,故A正确;
    B.用相机拍摄水中的鱼,往往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片以减弱反射光的强度,使照片清晰,故B错误;
    C.光从空气折射进入鱼眼,折射角小于入射角,鱼眼认为光是直线传播的,所以岸上所有景物都出现在一个倒立的圆锥里(如图所示),根据得

    所以圆锥的顶角是

    则圆锥的顶角的正弦值不为,故C错误;
    D.看到的鱼与实际是鱼的像,光线在水和空气的界面发生折射;用激光枪看到水中的鱼光在界面也发折射,所以用激光枪射击水中的鱼,为了提高命中率,在射击时应瞄准看到的鱼,故D正确。
    故选AD。

    13. 2021年5月,中国的“人造太阳”,在1.2亿摄氏度下,成功“燃烧”101秒。这标志着我国核聚变研究又获得重大突破,也为人类获得可控核聚变能源奠定了商用的物理和工程基础。关于核聚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核聚变可以在常温下发生
    B. 太阳释放的巨大能量是核聚变产生的
    C. 聚变反应比较好控制,因此能源危机马上会解决
    D. “人造太阳”内部的反应是的聚变反应
    【答案】BD
    【解析】
    【详解】A.核聚变反应属于热核反应,必须在高温下进行,故A错误;
    B.太阳释放的巨大能量是核聚变产生的,故B正确;
    C.要实现聚变反应,必须使参加反应的轻核充分接近,需要数百万度高温,聚变反应一旦实现,可在瞬间产生大量热能,地球上没有任何容器能够承受如此高的温度,实现受控热核反应还需要很长一段路,故C错误;
    D.“人造太阳”内部的反应是轻核聚变,反应方程为,故D正确。
    故选BD。
    14. 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依次经过状态B、C和D后再回到状态A。其中,A→B和C→D为等温过程,B→C和D→A为绝热过程(气体与外界无热量交换),这就是著名的“卡诺循环”。该循环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B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 B. B→C过程中,气体的温度降低
    C. C→D过程中,气体要放热 D. 一个循环过程,气体内能不变
    【答案】BCD
    【解析】
    【详解】A.由p−V图像可知,在A→B过程中,体积增大,气体对外界做功,故A错误;
    B.在B→C过程中,气体体积增大,故气体对外界做功W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则Q

    相关试卷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期末教学质量调测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期末教学质量调测物理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不定项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绍兴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期末调测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绍兴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期末调测物理试题,共11页。

    浙江省绍兴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测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绍兴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测物理试题,文件包含绍兴高二物理试卷pdf、绍兴高二物理参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