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第二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展开邵阳市第二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时间:75分钟 总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原子相对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Fe:56 K:39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煤的干馏 B.石油分馏 C.石油裂化 D.乙烯聚合
2、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
A.乙炔的实验式 B.乙醛的结构简式
C.2,3-二甲基丁烷的键线式 D.乙烷的球棍模型
3、下列各组的电极材料和电解液,不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
A.锌片、铜片,稀盐酸 B.铜片、石墨棒,硝酸银溶液
C.铜片、石墨棒,稀硫酸 D.铜片、银片,FeCl3溶液
4、下列物质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
B.氢氧化铝具有弱碱性,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C.漂白粉在空气中不稳定,可用于漂白纸张
D.氧化铁能与酸反应,可用于制作红色涂料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淀粉和纤维素均可水解产生葡萄糖
B. 油脂的水解反应可用于生产甘油
C.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
D. 淀粉、纤维素和油脂均是天然高分子
6、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X与Z同族,Y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次外层电子数,且Y原子半径大于Z。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熔点:X的氧化物比Y的氧化物高
B.热稳定性:X的氢化物大于Z的氢化物
C.X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ZX
D.Y的单质与Z的单质均能溶于浓硝酸
7、 分子式为C4H8BrCl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
A.8种 B.10种 C.12种 D.14种
8、环之间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螺环化合物,螺[2,2]戊烷()是最简单的一种。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与环戊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B. 二氯代物超过两种
C. 生成1 molC5H12至少需要2 molH2
D. 所有碳原子均处同一平面
9、一定温度下,10mL0.40mol/L 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定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
t/min | 0 | 2 | 4 | 6 | 8 | 10 |
V(O2)/mL | 0.0 | 9.9 | 17.2 | 22.4 | 26.5 | 29.9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A.0~6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mol/(L·min)
B.6~1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mol/(L·min)
C.反应至6min时,c(H2O2)=0.3mol/L
D.反应至6min时,H2O2分解了50%
10、由实验操作和现象,可得出相应正确结论的是( )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向NaBr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再加入淀粉KI溶液 | 先变橙色,后变蓝色 | 氧化性: |
B | 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加入新制的悬浊液 | 无砖红色沉淀 | 蔗糖未发生水解 |
C | 石蜡油加强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的溶液 | 溶液红棕色变无色 | 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 |
D | 加热试管中的聚氯乙烯薄膜碎片 | 试管口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 氯乙烯加聚是可逆反应 |
11、潮湿土壤中的铁管道在硫酸盐还原菌(最佳生存环境pH为7~8)作用下,能被硫酸根腐蚀,其电化学腐蚀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铁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正极反应为SO42--8e-+5H2O=HS-+9OH-
C.将管道连接废锌块可防止腐蚀
D.酸性环境下铁管道不易被硫酸根腐蚀
12、H2O2分解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实验测得70℃时不同条件下H2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H2O2浓度越小,其分解速率越快
B.图乙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溶液pH越小,H2O2分解速率越快
C.图丙表明,少量Mn 2+存在时,溶液碱性越强,H2O2分解速率越快
D.图丙和图丁表明,碱性溶液中,Mn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大
13、黄铁矿是生产硫酸和冶炼钢铁的重要原料,以黄铁矿为原料生产硫酸和冶炼生铁的简要流程图如下: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FeS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
B.将黄铁矿粉碎,煅烧时可加快反应速率
C.高温煅烧黄铁矿时,发生的反应为4FeS2+11O22Fe2O3+8SO2
D.上述流程中Fe2O3冶炼生铁用的是热还原法
14.向27.2Cu和Cu2O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0.5L,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NO 和Cu(NO3)2。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0mol/L 的NaOH溶液1.0L,此时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沉淀质量为39.2g。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u与Cu2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B.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6mol/L
C.产生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
D.Cu、Cu2O与硝酸反应后剩余HNO3为0.2mol
二、填空题(,无特殊说明每空2分,共58分)
15.(共12分)某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探究氨的催化氧化.
(1)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玻璃管2一段时间后,挤压1中打气球鼓入空气,观察到2中物质呈红热状态;停止加热后仍能保持红热,该反应是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为保证在装置4中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装置3应装入_________;若取消3,在4中仅观察到大量白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实现氨催化氧化,也可用装置5替换装置_________(填装置代号);化合物X为_________(只写一种),Na2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16、(共18分)近年来,我国化工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CH3OH)是其中的一个研究项目。该研究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
I.CO与H2反应合成甲醇:CO(g)+2H2(g)CH3OH(g)
II.CO2与H2反应合成甲醇:CO2(g)+3H2(g)CH3OH(g)+H2O(g)
(1)上述反应不符合原子经济性的是反应_______(I或II)。
(2)在某一时刻采取下列措施,能使反应I的反应速率减小的措施是_______。
A.恒温恒容下,再充入CO B.升高温度
C.恒温恒容下,向其中充入Ar D.恒温恒压下,向其中充入Ar
(3)一定温度下,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II,下列说法可以表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
A.单位时间内消耗3 mol H2,同时生成l mol的CH3OH
B.CH3OH的体积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C.3v(CO2)=v(H2)
D.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4)甲烷可以消除氮氧化物污染,发生的反应为CH4+2NO2N2+CO2+2H2O,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每次实验均加入CH4和NO2,使c(CH4)=1.0 mol·L-1、c(NO2)=2.0 mol·L-1,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得c(CH4)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实验序号 | 时间/min 浓度/mol·L-1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
1 | 800 | 0.80 | 0.67 | 0.57 | 0.50 | 0.50 |
|
2 | 800 | 0.60 | 0.50 | 0.50 | 0.50 | 0.50 |
|
①实验1中,在10~20 min内,v(NO2)=_______,40 min时v(正)_______v(逆) (填:“大于”、“小于”、“等于”)。
②0~20 min内,实验2比实验1反应速率快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5)H2还原CO电化学法制备甲醇(CO+2H2=CH3OH)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通入CO的一端是电池的_______极(填“正”或“负”),电池工作过程中H+通过质子膜向_______(填“左”或者“右”)移动,通入CO的一端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
17、(14分)如图三,实验室利用所示装置制取乙酸乙酯.请回答:
试管A中盛放的试剂为___ ___、乙酸和浓硫酸,它们之间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___.
(2)加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B试管中液面______(填“上”或“下”)有无色油状液体生成.若分离该液体混合物,需使用的方法是_____.
(3)B试管中的导管不伸入液面下的原因是_____(填序号).
①防止溶液倒吸 ②避免反应过快
(4)乙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乙酸具有______性.写出乙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18、(14分)栲胶法脱除煤气中硫化氢的工艺流程示意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吸收”步骤除了生成NaHCO3外,还生成了NaHS。写出该吸收的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脱硫”步骤的中间产物可与“吸收”步骤中生成的NaHCO3反应,实现Na2CO3的再生,再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脱硫”步骤中,改变溶液pH,溶液中含硫微粒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结果如下图。
根据图像分析脱硫过程中常将pH维持在8.86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氧化Ⅰ”步骤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V4O9+2NaOH+H2O+TE(醌态)=TE(酚态)+4NaVO3。
则1 mol TE(醌态)和1 mol TE(酚态)在组成上相差_____mol_____(填写微粒符号)。
(5)“氧化Ⅰ”步骤和“氧化Ⅱ”步骤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流程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文件包含化学试卷docx、化学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高一化学pdf、高一化学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邵阳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南省邵阳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配制100mL1,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