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中考化学二调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3年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中考化学二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35.0分)
1. 下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过程,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
A. 竹编 B. 锡雕
C. 酿酒 D. 剪纸
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B. 检测溶液的pH
C. 稀释浓硫酸 D. 加热液体
3. 下列图标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 )
A. B. C. D.
4. 下列杯子使用的主要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 不锈钢水杯 B. 玻璃水杯 C. 陶瓷水杯 D. 塑料水杯
5. 水和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电解得到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B. 水能灭火是因为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D.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6. 硬铝常用于制造火箭、飞机的外壳,铝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 B. Al2O3中Al为+2价
C. 硬铝的强度和硬度比铝的大 D.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7. 全硼富勒烯团簇(B40)有分子结构像中国红灯笼(如图)。B40属于( )
A. 单质
B. 氧化物
C. 有机物
D. 盐
8.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氧气能供给呼吸,因此家中养鱼有时需向鱼缸通氧气
B.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吸附性强,可用做冰箱除味剂
C. 氮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可用于食品充氮防腐
D. 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剂
9. 2022年4月29日《科技日报》报道“我国科学家实现二氧化碳到葡萄糖和油脂的人工合成”,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B. 反应前后共有三种氧化物
C. 丙物质的化学式为CH3CH2OH D. 反应中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是1:1
10. 化学实验中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现象或结果,下列各项对相关异常情况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实验
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检验实验室制出的二氧化碳
异常情况
未看到火星四射
滤液浑浊
测定结果偏大
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
选项
A.可能是温度未达到铁丝的着火点
B.可能是滤纸破损
C.可能是红磷的量不足
D.可能是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
A. A B. B C. C D. D
11. 某农田改良后pH为5.4,该地区常见农作物最适宜生长的土壤pH范围如下:
农作物
茶树
油菜
水稻
萝卜
pH
5.0−5.5
5.8−6.7
6.0−7.0
7.0−7.5
该农田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 )
A. 茶树 B. 油菜 C. 水稻 D. 萝卜
12.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序号
物质
杂质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O
CO2
通过灼热的Fe2O3粉末
B
Na2CO3溶液
Na2SO4
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C
Cu
CuO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NaCl固体
MgCl2
加入适量KOH溶液,过滤、蒸发
A. A B. B C. C D. D
13. 现有质量相等的X、Y、Z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足量稀硫酸中,X不发生反应,元素Y、Z在生成物中均显+2价,Y、Z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X、Y、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Y>Z>X
B. 相对原子质量:Y>Z
C. 完全反应消耗硫酸的质量:Z>Y
D. Y与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Y+H2SO4=YSO4+H2↑
14. KCl和KNO3的溶解度(如表)和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KCl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A. 曲线甲代表KCl的溶解度曲线
B. 40℃时KNO3饱和溶液中 KNO3的质量分数为63.9%
C. t1的值在20~30之间
D. 将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0分)
15.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1)保持甲烷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______ ;
(2)标出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 ;
(3)写出如图所示粒子的符号 ______ ;
(4)次氯酸钠由Na⁺和ClO⁻构成,则次氯酸钠的化学式为 ______ 。
16.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环境等息息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1)用洗涤剂清洗餐盘上的油污,主要是利用了 ______ 作用。
(2)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排放的酸性污水,其原理是通过酸和碱发生 ______ 反应生成盐和水。
(3)农业生成中常用CO(NH2)2、KCl、K2HPO4:按一定的比例来配制无土栽培的营养液,其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______ 。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7. A、B、C、D均含同一种金属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可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已知:B为金属氧化物,其中金属元素显+3价,且其质量分数为70%:A为单质:B→A是工业制取A的主要反应原理。
(1)写出工业上由B制得A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写出A与盐酸发生反应的现象: ______ 。
(3)C与氯气(Cl2)可发生化合反应生成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四、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8. 某种海水淡化装置允许水分子透过,阻止盐类透过。采用该装置淡化海水,可分别获得浓盐水和淡水。
(1)①进入淡化装置前的海水必须进行预处理,可用纯碱除去大部分钙盐和镁盐,写出纯碱与CaCl2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②分离出的浓盐水是 _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淡化海水所得的浓盐水中含大量MgCl2,可制备金属镁,主要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写出步骤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②浓盐水经过步骤1和2两步反应后又获得了MgCl2,设计这两步的目的是 ______ 。
③图中未涉及的反应类型为 ______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五、科普短文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9.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改编自屠呦呦瑞典演讲稿)。
很多中药古方都提到了青蒿入药抗疟疾,但当开始从青蒿中提取有效成分时,结果却总是不理想。屠呦呦研究组反复研究中医古籍,其中“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激发了她的灵感。是不是高温下破坏了青蒿中抗疟的有效成分?屠呦呦立即改用乙醚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提取,成功获得了抗疟有效单体的提纯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完成样品纯化后,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质语及旋光分析等技术手段,测定相对分子质量为282,得出了青蒿素的化学式。专家又通过X射线衍射法等方法,最终确定了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如图A)。
由于自然界中天然青蒿素的资源是有限的,接下来就要把自然界的分子通过人工合成制成药物。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青蒿素的衍生物。衍生物之一是双氢青蒿素(如图B),它也具有抗疟的疗效。并且更加稳定,疗效更好。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改变了哪种条件: ______ 。
(2)青蒿素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 ______ ;双氢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______ ;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______ (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双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3)从古代青蒿入药,到青蒿素类药物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抗疟疾的首选药物,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将下列三项针对青蒿素的研究按时间先后排序 ______ (填数字序号)。
①确定结构
②分离提纯
③人工合成
六、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2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时,试管中所盛的药品是 ______ ,若用装置D收集产生的氧气,气体应从 ______ (填“a”或“b”)端进入。
(2)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制取氢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装置C也可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与装置B相比,选用装置C的优点是 ______ 。
七、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1. 利用传感器实时监测,将实验过程中某些因素(酸碱性、气压等)的变化以数据、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方法极大丰富了实验研究的方法,被称为“数字化实验”。某校化学研究小组同学利用数字化实验室。对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进行了探究活动,请回答:
(1)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①图1中可观察到甲试管中的紫色液体变为红色,乙试管的作用是 ______ 。
②由图2坐标图中的曲线可知,烧杯内溶液的酸性逐渐变 ______ (填“强”或“弱”)。
(2)比较块状碳酸钙、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速度
①图3中,乙试管中稀盐酸的浓度C%应为 ______ 。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②按图4所示进行实验,倾斜锥形瓶使小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固体接触发生反应,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坐标图所示。对比分析坐标图中的点 ______ (选填a~d)可知:两个锥形瓶内达到相同的压强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所需时间更短。
八、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2. 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100g硫酸铜溶液样品于烧杯中,逐滴加入10%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 ______ 。
(2)计算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竹编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锡雕只是雕刻成不同形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剪纸只是将其剪成不同形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2.【答案】A
【解析】解: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故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制品回收标志,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选项正确。
故选:D。
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常见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常见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A、不锈钢水杯是用不锈钢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B、玻璃水杯是用玻璃制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C、陶瓷水杯是用瓷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D、塑料水杯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5.【答案】D
【解析】解:A、水电解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故A错误;
B、水能灭火是因为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故B错误;
C、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故C错误;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电解水的原理来分析;
B、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C、根据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来分析;
D、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水的电解、常见气体的性质及用途,依据空气中各成分及其性质来回答本题,并能灵活运用它们的性质进行分析。
6.【答案】C
【解析】解:A、由图可知,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故选项错误;
B、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Al2O3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因此Al的化合价应为+3价,故选项错误;
C、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更高,因此硬铝的硬度大于铝,故选项正确;
D、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O、Si、Al、Fe,故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O,故选项错误;
故选:C。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小格所包含的内容进行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零进行分析;
C、根据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更高进行分析;
D、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
此题难度不大,考查有关周期表的内容、合金的性质、元素的分布等相关知识,注重基础。
7.【答案】A
【解析】解:B40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8.【答案】C
【解析】解:A、氧气能供给呼吸,因此家中养鱼有时需向鱼缸通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吸附性强,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可用做冰箱除味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充氮防腐,故选项说法错误。
D、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答案】D
【解析】解:由微观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H2O=一定条件C2H4O2+O2。
A、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故A错误;
B、氧化物是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反应前后有CO、H2O两种氧化物;故B错误;
C、根据分子结构模型可知,丙物质的化学式是C2H4O2,故C错误;
D、甲是一氧化碳,丁是水,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是2:2=1:1,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丁物质,写出化学式和方程式,再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反应的特点、反应的特点等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此题是对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问题的考查,根据分子构成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结合相关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10.【答案】C
【解析】解:A、该实验中未看到火星四射,可能是温度未达到铁丝的着火点,故A正确;
B、在过滤操作中,若滤液浑浊,可能是滤纸破损或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或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故B正确;
C、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若测定结果偏大,则可能是实验前没有夹紧弹簧夹或点燃红磷没有迅速将其伸入集气瓶内等;若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故C错误;
D、该实验中若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可能是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也可能是石灰水变质,故D正确。
故选:C。
A、根据铁丝没有燃烧的原因来分析;
B、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C、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来分析;
D、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以及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的原因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实验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解题时根据所学化学知识来分析解答即可。
11.【答案】A
【解析】解:A、茶树最适宜生长的土壤pH范围是5.0−5.5,故A正确;
B、油菜最适宜生长的土壤pH范围5.8−6.7>5.4,故B不正确;
C、水稻最适宜生长的土壤pH范围6.0−7.0>5.4,故C不正确;
D、萝卜最适宜生长的土壤pH范围7.0−7.5>5.4,故D不正确。
故选:A。
根据农作物最适宜生长的土壤pH范围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2.【答案】C
【解析】解:A、通过灼热的Fe2O3粉末,CO能与灼热的Fe2O3粉末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Na2CO3溶液、Na2SO4均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加入过量的稀盐酸,CuO能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MgCl2能与适量K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3.【答案】D
【解析】解:A、现有质量相等的X、Y、Z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足量稀硫酸中,X不发生反应,至完全反应,Z所需时间短,金属活动性Z比Y强,则X、Y、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Z>Y>X,该选项不正确。
B、现有质量相等的Y、Z两种金属,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足量稀硫酸中,Y、Z在生成物中均显+2价,最终Y产生的氢气比Z多,则相对原子质量:Y
D、Y在生成物中显+2价,Y与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Y+H2SO4=YSO4+H2↑,该选项正确。
故选:D。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并且金属越活泼,越容易和盐反应。
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4.【答案】C
【解析】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曲线乙代表KCl的溶解度曲线,故A错误;
B、40℃时KNO3的溶解度是63.9g,饱和溶液中 KNO3的质量分数为63.9g163.9g×100%≠63.9%,故B错误;
C、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t1的值在20~30之间,故C正确;
D、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甲和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升温至t2℃时,溶解度增大,溶质、溶剂质量不变,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故D错误。
故选:C。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温度改变后,溶液中各种成分的变化程度。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5.【答案】CH4 Mn+4O2 Mg2+ NaClO
【解析】解:(1)甲烷由甲烷分子构成,保持甲烷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甲烷分子,分子用化学式表示,故填:CH4;
(2)二氧化锰中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锰元素显+4价,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故二氧化锰中锰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Mn+4O2;
(3)质子数=原子序数,12号元素是镁元素,该粒子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镁离子,镁离子是镁原子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后形成的,从而带上2个单位的正电荷,表示为:Mg2+;
(4)次氯酸钠由Na+和ClO⁻构成,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次氯酸钠的化学式为:NaClO。
故答案为:(1)CH4;
(2)Mn+4O2;
(3)Mg2+;
(4)NaClO。
(1)根据甲烷由甲烷分子构成,保持甲烷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甲烷分子进行分析;
(2)根据二氧化锰中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
(3)根据该粒子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
(4)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需要学生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代表的含义。
16.【答案】乳化 中和 K2HPO4
【解析】解:(1)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因此可用洗涤剂清洗餐盘上的油污;
(2)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叫做中和反应,所以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排放的酸性污水,是利用中和反应;
(3)CO(NH2)2含有氮、磷、钾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KCl中含有氮、磷、钾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K2HPO4中含有氮、磷、钾中的钾、磷元素,属于复合肥。
故答案为:(1)乳化;
(2)中和;
(3)K2HPO4。
(1)根据除油污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中和反应的概念来分析;
(3)根据化肥的分类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除油污的原理、中和反应的概念以及化肥的分类是解题的关键。
17.【答案】Fe2O3+3CO=高温2Fe+3CO2 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 2FeCl2+Cl2=2FeCl3
【解析】解:(1)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三氧化二铁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2O3+3CO=高温2Fe+3CO2;
(2)铁放入到盐酸中会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并生成氯化亚铁且溶解在水中,而氯化亚铁溶液呈浅绿色,故看到的现象为:固体逐渐溶解,产生气泡,同时溶液变为浅绿色;
(3)C是氯化亚铁,D为氯化铁,氯化亚铁与氯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氯化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FeCl2+Cl2=2FeCl3。
故答案为:(1)Fe2O3+3CO=高温2Fe+3CO2;
(2)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
(3)2FeCl2+Cl2=2FeCl3。
根据B为金属氧化物,其中金属元素显+3价,则B为三氧化二铁或三氧化二铝,且其质量分数为70%,通过金属元素质量分数计算,三氧化二铁中铁元素质量分数为70%,故B物质为三氧化二铁;则A、B、C、D均含有铁元素,且A是单质,则A是铁,A加盐酸生成C,则C为氯化亚铁;B加盐酸生成氯化铁和水,则D为氯化铁。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题中的转换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18.【答案】CaCl2+Na2CO3=CaCO3↓+2NaCl 混合物 Mg(OH)2+2HCl=MgCl2+2H2O 提纯氯化镁(富集、去除杂质等答案也可) C
【解析】解:(1)①纯碱是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
②分离出的浓盐水中含有氯化钠、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2)①步骤2: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
②步骤1中氢氧化钙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过滤出氢氧化镁,再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镁;
③步骤1、2的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氯化镁电解生成氯气和镁,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未涉及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1)①CaCl2+Na2CO3=CaCO3↓+2NaCl;
②混合物;
(2)①Mg(OH)2+2HCl=MgCl2+2H2O;
②提纯氯化镁(富集、去除杂质等答案也可);
③C。
(1)根据纯碱是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分离出的浓盐水中含有氯化钠、水等物质,进行分析;
(2)根据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氢氧化钙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基本反应类型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9.【答案】温度 15:22 284 大于 ②①③
【解析】解:(1)根据文中信息:屠呦呦立即改用乙醚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提取,成功获得了抗疟有效单体的提纯物质,命名为青蒿素。所以说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改变了温度;
(2)由青蒿素的化学式C15H22O5可知,青蒿素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5:22;双氢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4O5,双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24+16×5=284;由题干信息可知: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小于双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284,而二者的每个分子所含中氧原子的个数相同,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100%可知: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双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3)由题干信息可知:针对青蒿素的研究按时间先后排序:分离提纯→确定结构→人工合成,即:②①③。
故答案为:(1)温度;
(2)15:22;284;大于;
(3)②①③。
(1)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
(2)根据化学式的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比较方法来分析;
(3)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答案】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a Zn+H2SO4=ZnSO4+H2↑ 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解析】解:(1)由图A可知,该装置试管口没有塞棉花,需要加热制取氧气,因此,试管中所盛的药品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装置D中装满水,说明采用的是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时,短导管进去;故答案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a;
(2)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答案为:Zn+H2SO4=ZnSO4+H2↑;
(3)装置C比装置B多了止水夹和多孔隔板,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答案为: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1)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
(2)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1.【答案】与试管甲起对照作用 强 10% CaCO3+2HCl=CaCl2+H2O+CO2↑ cd
【解析】解:(1)①图1中可观察到甲试管中的紫色液体变为红色,乙试管的作用是作对比,排除空气成分的干扰;
②溶液酸性越强,pH越小,故由图2坐标图中的曲线可知,烧杯内溶液的酸性逐渐变强;
(2)①对照因素只能有1个实验变量,图3中,甲和乙试管中的实验变量是碳酸钙的形状不同,则两支试管中所用稀盐酸的浓度应该相同,故乙试管中稀盐酸的浓度应为10%;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②按图4所示进行实验,倾斜锥形瓶使小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固体接触发生反应,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坐标图所示,c、d两点对应两个锥形瓶内压强相同,对比分析坐标图中的点c、d可知:两个锥形瓶内达到相同的压强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所需时间更短。
故答案为:(1)①与试管甲起对照作用;
②强;
(2)①10%;CaCO3+2HCl=CaCl2+H2O+CO2↑;
②cd。
(1)根据实验对比的方法以及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来分析;
(2)根据控制变量的方法、化学反应的原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来分析。
本题在考查“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这个知识点时,采用了多个不同的例子,通过对比实验,得到结果分析生成结论,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答案】40
【解析】解:(1)由图可知,100g硫酸铜溶液与xg10%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9g沉淀,
设生成4.9g氢氧化铜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硫酸铜的质量为y。
2NaOH+CuSO4=Na2SO4+Cu(OH)2↓
80 160 98
x y 4.9g
8098=x4.9g,16098=y4.9g
x=4g,y=8g
则生成4.9g氢氧化铜需要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4g÷10%=40g,所以图中x=40。
(2)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8g100g×100%=8%。
答: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8%。
故答案为:
(1)40;
(2)8%。
(1)根据氢氧化铜沉淀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来分析;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四川省乐山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乐山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a,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化学就在你我身边, 3C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8页。
2023年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初中第二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初中第二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