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海市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11年上海市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共26页。
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化学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l50分,考试时问120分钟·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
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N-14 O-16 F-19 Na-23 Mg-24 Si-28 S-32 Cu-64 I-127
第I卷 (共6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1.下列离子在稳定人体血液的pH中起作用的是
A. Na+ B. HCO3- C. Fe2+ D. Cl-
2.从光合作用的反应原理6CO2+6H2O C6H12O6+6O2可知碳是农作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之一。关于用二氧化碳生产肥料的评价正确的是
A.缓解地球温室效应,抑制农作物营养平衡
B.加剧地球温室效应,促进农作物营养平衡
C.缓解地球温室效应,进农作物营养平衡
D.加剧地球温室效应,抑制农作物营养平衡
3.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能确定为丙烯的是
5.高铁酸钾( K2FeO4)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处理剂,它的性质和作用是
A.有强氧化性,可消毒杀菌,还原产物能吸附水中杂质
B.有强还原性,可消毒杀菌,氧化产物能吸附水中杂质
C.有强氧化性,能吸附水中杂质,还原产物能消毒杀菌
D.有强还原性,能吸附水中杂质,氧化产物能消毒杀菌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6.浓硫酸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在与含有水分的蔗糖作用过程中不能显示的性质是
A.酸性 B.脱水性 C.强氧化性 D.吸水性
7.下列溶液中通入SO2一定不会产生沉淀的是
A. Ba(OH)2 B. Ba(NO3)2 C. Na2S D. BaCl2
8.高炉炼铁过程中既被氧化又被还原的元素是
A.铁 B.氮 C.氧 D.碳
9.氯元素在自然界有35Cl和37Cl两种同位素,在计算式34.969×75.77%+36.966×24.23% =35.453中
A.75.77%表示35Cl的质量分数 B.24.23%表示35Cl的丰度
C.35. 453表示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D.36.966表示37Cl的质量数
10.草酸晶体(H2C2O4·2H2O) 100℃开始失水,101.5℃熔化,150℃左右分解产生H2O、CO和CO2。用加热草酸晶体的方法获取某些气体,应该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图中加热装置已略去)
11.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i) I2(g)+ H2(g) 2HI(g)+ 9.48 kJ (ii) I2(S)+ H2(g) 2HI(g) - 26.48 kJ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254g I2(g)中通入2gH2(g),反应放热9.48 kJ
B.1 mol固态碘与1 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 kJ
C.反应(i)的产物比反应(ii)的产物稳定
D.反应(ii)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i)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12.甲醛与亚硫酸氢钠的反应方程式为HCHO+NaHSO3 HO-CH2-SO3Na,反应产物俗称“吊白块”。关于“吊白块”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易溶于水,可用于食品加工 B.易溶于水,工业上用作防腐剂
C.难溶于水,不能用于食品加工 D.难溶于水,可以用作防腐剂
13.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NH4+、Ba2+、SO42-、I-、S2-。分别取样:①用pH计测试,溶液显弱酸性;②加氯水和淀粉无明显现象。为确定该溶液的组成,还需检验的离子是
A. Na+ B.SO42- C. Ba2+ D.NH4+
14.某物质的结构为 ,关于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可以生成硬脂酸甘油酯
B.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可以生成软脂酸甘油酯
C.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能得到肥皂的主要成分
D.与其互为同分异构且完全水解后产物相同的油脂有三种
15.β—月桂烯的结构如右图所示,一分子该物质与两分子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只考虑位置异构)理论上最多有
A.2种 B.3种 C.4种 D.6种
16.用电解法提取氯化铜废液中的铜,方案正确的是
A.用铜片连接电源的正极,另一电极用铂片 B.用碳棒连接电源的正极,另一电极用铜片
C.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阴极产物 D.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阳极产物
17.120 mL含有0.20 mol碳酸钠的溶液和200 mL盐酸,不管将前者滴加入后者,还是将后者滴加入前者,都有气体产生,但最终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则盐酸的浓度合理的是
A.2.0mol/L B.5 mol/L C.0.18 mol/L D.0.24mol/L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
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18.氧化还原反应中,水的作用可以是氧化剂、还原剂、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等。下列反应与Br2+SO2+2H2O=H2SO4+2HBr相比较,水的作用不相同的是
A.2Na2O2+2H2O=4NaOH+O2↑ B.4Fe(OH)2+O2+2H2O=4Fe(OH)3
C.2F2+2H2O=4HF+O2 D.2Al+2NaOH+2H2O=2NaAlO2+3H2↑
19.常温下用pH为3的某酸溶液分别与pH都为11的氨水、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a、b两种溶液,关于这两种溶液酸碱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b不可能显碱性 B. a可能显酸性或碱性
C.a不可能显酸性 D.b可能显碱性或酸性
20.过氧化钠可作为氧气的来源。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后,若固体质量增加了28 g,反应中有关物质韵物理量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二氧化碳
碳酸钠
转移的电子
A
1mol
NA
B
22.4L
1mol
C
106 g
1mol
D
106g
2NA
21.在复盐NH4Fe(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可能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 Fe2++SO42-+Ba2++2OH-=BaSO4↓+Fe(OH)2↓
B.NH4++Fe3++ 2SO42-+ 2Ba2++ 4OH-=2BaSO4↓+ Fe(OH)3↓+ NH3·H2O
C.2Fe3++ 3SO42-+ 3Ba2++6OH-=3BaSO4↓+ 2Fe(OH)3↓
D.3NH4++ Fe3++3SO42-+ 3Ba2++ 6OH-=3BaSO4↓+Fe(OH)3↓+3NH3·H2O
22.物质的量为0.10 mol的镁条在只含有CO2和O2混合气体的容器中燃烧(产物不含碳酸镁),反应后容器内固体物质的质量不可能为
A.3.2g B.4.0g C.4.2g D.4.6g
第II卷(共84分)
四、(本题共24分)
23.工业上制取冰晶石(Na3AlF6)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Al(OH)3+ 12HF+ 3Na2CO3=2Na3AlF6+ 3CO2↑+ 9H2O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1)在上述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属于非极性分子的电子式 ,
属于弱酸的电离方程式 。
(2)反应物中有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相邻,下列能判断它们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的是
(选填编号)。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c.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 d.单质与同浓度酸发生反应的快慢
(3)反应物中某些元素处于同一周期。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 Na2CO3俗称纯碱,属于 晶体。工业上制取纯碱的原料是 。
24.雄黄(AS4S4)和雌黄(As2S3)是提取砷的主要矿物原料,二者在自然界中共生。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1)As2S3和SnCl2在盐酸中反应转化为As4S4和SnCl4并放出H2S气体。若As2S3和SnCl2正好完全反应,As2S3和Sn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2)上述反应中的氧化剂是 ,反应产生的气体可用 吸收。
(3) As2S3和HNO3有如下反应:As2S3+ 10H++ 10NO3—=2H3AsO4+ 3S+10NO2↑+ 2H2O
若生成2mol H3AsO4,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若将该反应设计成一原电池,则NO2应该在 (填“正极”或“负极”)附近逸出。
(4)若反应产物NO2与11.2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用水吸收全部转化成浓HNO3,然后与过量的碳反应,所产生的CO2的量 (选填编号)。
a.小于0.5 mol b.等于0.5 mol c.大于0.5mol d.无法确定
25.自然界的矿物、岩石的成因和变化受到许多条件的影响。地壳内每加深1km,压强增大约25000~30000 kPa。在地壳内SiO2和HF存在以下平衡:SiO2(s) +4HF(g) SiF4(g)+ 2H2O(g)+148.9 kJ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1)在地壳深处容易有 气体逸出,在地壳浅处容易有 沉积。
(2)如果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变大,该反应 (选填编号)。
a.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在平衡移动时正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c.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在平衡移动时逆反应速率先减小后增大
(3)如果上述反应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当反应达到平衡时, (选填编号)。
a.2v正(HF)=v逆(H2O) b.v(H2O)=2v(SiF4)
c.SiO2的质量保持不变 d.反应物不再转化为生成物
(4)若反应的容器容积为2.0L,反应时间8.0 min,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增大了0.12 g/L,在这段时间内HF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26.实验室制取少量溴乙烷的装置如右图所示。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⑴圆底烧瓶中加入的反应物是溴化钠、 和1:1的硫酸。配 制体积比1:1的硫酸所用的定量仪器为 (选填编号)。
a.天平 b.量筒 c.容量瓶 d.滴定管
⑵写出加热时烧瓶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
⑶将生成物导入盛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A中,冰水混合物的作用是 。
试管A中的物质分为三层(如图所示),产物在第 层。
⑷试管A中除了产物和水之外,还可能存在 、 (写出化学式)。
⑸用浓的硫酸进行实验,若试管A中获得的有机物呈棕黄色,除去其中杂质的正确方法是 (选填编号)。
a.蒸馏 b.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c.用四氯化碳萃取 d.用亚硫酸钠溶液洗涤
若试管B中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使之褪色的物质的名称是 。
⑹实验员老师建议把上述装置中的仪器连接部分都改成标准玻璃接口,其原因是: 。
27.CuSO4·5H2O是铜的重要化合物,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CuSO4·5H2O的实验室制备流程图。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⑴向含铜粉的稀硫酸中滴加浓硝酸,在铜粉溶解时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 。
⑵如果铜粉、硫酸及硝酸都比较纯净,则制得的CuSO4·5H2O中可能存在的杂质是 ,除去这种杂质的实验操作称为 。
⑶已知:CuSO4+2NaOH=Cu(OH)2↓+ Na2SO4
称取0.1000 g提纯后的CuSO4·5H2O试样于锥形瓶中,加入0.1000 mol/L氢氧化钠溶液28.00 mL,反应完全后,过量的氢氧化钠用0.1000 mol/L盐酸滴定至终点,耗用盐酸20.16 mL,则0.1000 g该试样中含CuSO4·5H2O g。
⑷上述滴定中,滴定管在注入盐酸之前,先用蒸馏水洗净,再用 。
在滴定中,准确读数应该是滴定管上蓝线 所对应的刻度。
⑸如果采用重量法测定CuSO4·5H2O的含量,完成下列步骤:
① ②加水溶解③加氯化钡溶液,沉淀④过滤(其余步骤省略)
在过滤前,需要检验是否沉淀完全,其操作是
⑹如果1.040 g提纯后的试样中含CuSO4·5H2O的准确值为1.015 g,而实验测定结果是l.000 g 测定的相对误差为 。
六、(本题共20分)
28.异丙苯( ),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⑴由苯与2-丙醇反应制备异丙苯属于 反应;由异丙苯制备对溴异丙苯的反应试剂和反应条件为 。
⑵异丙苯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一溴代物最少的芳香烃的名称是 。
⑶α-甲基苯乙烯( )是生产耐热型ABS树脂的一种单体,工业上由异丙苯催化脱氢得到。写出由异丙苯制取该单体的另一种方法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⑷耐热型ABS树脂由丙烯腈(CH2=CHCN)、1,3-丁二烯和α-甲基苯乙烯共聚生成,写出该树脂的结构简式 (不考虑单体比例)。
29.化合物M是一种治疗心脏病药物的中间体,以A为原料的工业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已知:RONa+ R’X→ROR’+ NaX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⑴写出反应类型。反应① 反应②
⑵写出结构简式。A C
⑶写出 的邻位异构体分子内脱水产物香豆素的结构简式 。
⑷由C生成D的另一个反应物是 ,反应条件是 。
⑸写出由D生成M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⑹A也是制备环己醇( )的原料,写出检验A已完全转化为环己醇的方法。
七、(本题共16分)
30.氨和联氨(N2H4)是氮的两种常见化合物,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有重要的应用。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计算:
⑴联氨用亚硝酸氧化生成氮的另一种氢化物,该氢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3.0,其中氮原子的质量分数为0.977,计算确定该氢化物的分子式。该氢化物受撞击则完全分解为氮气和氢气。4.30g该氢化物受撞击后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L。
⑵联氨和四氧化二氮可用作火箭推进剂,联氨是燃料,四氧化二氮作氧化剂,反应产物是氮气和水。
由联氨和四氧化二氮组成的火箭推进剂完全反应生成72.0kg水,计算推进剂中联氨的质量。
⑶氨的水溶液可用于吸收NO与NO2混合气体,反应方程式为:6NO+ 4NH3=5N2+6H2O
6NO2+ 8NH3=7N2+12H2O NO与NO2混合气体180 mol被8.90×103g氨水(质量分数0.300)完全吸收,产生156mol氮气。吸收后氨水密度为0.980 g/cm3。
计算:①该混合气体中NO与NO2的体积比。
②吸收后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答案保留1位小数)。
⑷氨和二氧化碳反应可生成尿素CO(NH2)2。尿素在一定条件下会失去氨而缩合,如两分子尿素失去一分子氨形成二聚物:
已知常压下120 mol CO(NH2)2在熔融状态发生缩合反应,失去80mol NH3,生成二聚物(C2H5N3O2)和三聚物。测得缩合产物中二聚物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60,推算缩合产物中各缩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化学试卷解析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l50分,考试时问120分钟·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
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N-14 O-16 F-19 Na-23 Mg-24 Si-28 S-32 Cu-64 I-127
第I卷 (共6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1.下列离子在稳定人体血液的pH中起作用的是
A. Na+ B. HCO3- C. Fe2+ D. Cl-
解析:本题考查缓冲溶液的知识,难度较小。HCO3-可以结合OH-,也可以结合H+,故可以起到缓冲人体血液pH的作用。人体血液pH恒定在7.35-7.45之间,超出范围即有可能引起酸中毒或者碱中毒。
2.从光合作用的反应原理6CO2+6H2O C6H12O6+6O2可知碳是农作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之一。关于用二氧化碳生产肥料的评价正确的是
A.缓解地球温室效应,抑制农作物营养平衡
B.加剧地球温室效应,促进农作物营养平衡
C.缓解地球温室效应,进农作物营养平衡
D.加剧地球温室效应,抑制农作物营养平衡
解析:本题考查CO2生产肥料的作用,难度较小。使用CO2,可以减少温室效应,从光合作用原理看,使用CO2可促进农作物营养平衡,所以C正确。
3.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热化学图像知识,难度中等。水分解需要吸热,故产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加入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B项正确。
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能确定为丙烯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丙烯的化学用语,难度较小。A项,球所代表的不一定是C和H原子,错;B项,C3H6可能为环丙烷,错;C项,甲原子上少一个H原子,错。D项,是丙烯的结构简式,正确。
5.高铁酸钾( K2FeO4)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处理剂,它的性质和作用是
A.有强氧化性,可消毒杀菌,还原产物能吸附水中杂质
B.有强还原性,可消毒杀菌,氧化产物能吸附水中杂质
C.有强氧化性,能吸附水中杂质,还原产物能消毒杀菌
D.有强还原性,能吸附水中杂质,氧化产物能消毒杀菌
解析:本题考查高铁酸钾的性质,难度中等。高铁酸钾中的铁为+6价,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杀菌消毒。还原产物为Fe3+,其水解可得Fe(OH)3胶体,具有吸附性。隐性考察了胶体性质。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6.浓硫酸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在与含有水分的蔗糖作用过程中不能显示的性质是
A.酸性 B.脱水性 C.强氧化性 D.吸水性
解析:什么叫酸性?酸转化成了盐。本题考查浓硫酸的性质,难度小。含有水分的蔗糖,加入浓硫酸,可以吸水。蔗糖可以发生脱水作用,生成C,还可以继续被浓硫酸氧化。过程中没有盐生成,不表现酸性作用。故选A项。
7.下列溶液中通入SO2一定不会产生沉淀的是
A. Ba(OH)2 B. Ba(NO3)2 C. Na2S D. BaCl2
解析:本题考查SO2的性质,难度中等。A中SO2与Ba(OH)2可以生成BaSO3,B中HNO3可以将S氧化成+6价,最终生成BaSO4。C中SO2通入Na2S中,先生成H2S,然后可得到S沉淀。SO2与BaCl2不反应。
8.高炉炼铁过程中既被氧化又被还原的元素是
A.铁 B.氮 C.氧 D.碳
解析:本题考查高炉炼铁的原理,难度中等。高炉炼铁中涉及C与O2生成CO,CO与Fe2O3生成CO2,CO2与C生成CO。过程中C的化合价有升有降,故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9.氯元素在自然界有35Cl和37Cl两种同位素,在计算式34.969×75.77%+36.966×24.23% =35.453中
A.75.77%表示35Cl的质量分数 B.24.23%表示35Cl的丰度
C.35. 453表示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D.36.966表示37Cl的质量数
解析:本题考查相对原子质量的求法,难度中等。A项,75.77%表示35Cl的丰度,错;B项,23.23%表示37Cl的丰度,错;C项,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用两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乘以各自的丰度,正确;D项,36.966表示37Cl的相对原子质量。
10.草酸晶体(H2C2O4·2H2O) 100℃开始失水,101.5℃熔化,150℃左右分解产生H2O、CO和CO2。用加热草酸晶体的方法获取某些气体,应该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图中加热装置已略去)
解析:本题考查装置图的选择,难度较大。草酸晶体在没有分解时就已经熔化,故不能直接用C装置,否则加热过程中液体会流出。D项正确.
11.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i) I2(g)+ H2(g) 2HI(g)+ 9.48 kJ (ii) I2(S)+ H2(g) 2HI(g) - 26.48 kJ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254g I2(g)中通入2gH2(g),反应放热9.48 kJ
B.1 mol固态碘与1 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 kJ
C.反应(i)的产物比反应(ii)的产物稳定
D.反应(ii)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i)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解析:本题考查热化学知识,难度中等。A项,反应为可逆,故反应放热要小于9.48KJ,错;B项,运用盖斯定律,将两式相减,可得能量相差26.48+9.48=35.96KJ,错;C项,两个反应的产物相同,错;D项,I2(g)的能量比I2(s)大,正确。
12.甲醛与亚硫酸氢钠的反应方程式为HCHO+NaHSO3 HO-CH2-SO3Na,反应产物俗称“吊白块”。关于“吊白块”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易溶于水,可用于食品加工 B.易溶于水,工业上用作防腐剂
C.难溶于水,不能用于食品加工 D.难溶于水,可以用作防腐剂
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性质,难度中等。“吊白块”中含有羟基和Na+,故易溶于水。35%的甲醛水溶液称为福尔马林,可作防腐剂。甲醛有毒,不能用作食品加工,故B项正确。
13.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NH4+、Ba2+、SO42-、I-、S2-。分别取样:①用pH计测试,溶液显弱酸性;②加氯水和淀粉无明显现象。为确定该溶液的组成,还需检验的离子是
A. Na+ B.SO42- C. Ba2+ D.NH4+
解析:本题考查离子的检验,难度中等。由②知,溶液中不存在I-和S2-。但必须存在阴离子,所以SO42-一定存在,而Ba2+则不能存在。由①知,NH4+肯定存在,因为其水解显酸性。还需要检验的离子为Na+,选A项。
14.某物质的结构为 ,关于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可以生成硬脂酸甘油酯
B.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可以生成软脂酸甘油酯
C.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能得到肥皂的主要成分
D.与其互为同分异构且完全水解后产物相同的油脂有三种
解析:本题考查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性质,难度中等。从形成的高级脂肪酸看,有3种酸(硬脂酸、软脂酸和油酸)其结构为混甘油酯,A、B项错;高级脂肪酸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得到高级脂肪酸的钠盐和甘油,此反应称为皂化反应,可得肥皂,C项正确;D项应为两种,错。
15.β—月桂烯的结构如右图所示,一分子该物质与两分子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只考虑位置异构)理论上最多有
A.2种 B.3种 C.4种 D.6种
解析:本题考查烯烃的加成反应,难度中等。分子存在三种不同的碳碳双键,如图1分子物质与2分子Br2加成时,可以加成①②③,也可以加成①③或②③,还可以在①②发生1,4加成反应,故所得产物共有四种,C项正确。
16.用电解法提取氯化铜废液中的铜,方案正确的是
A.用铜片连接电源的正极,另一电极用铂片 B.用碳棒连接电源的正极,另一电极用铜片
C.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阴极产物 D.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阳极产物
解析:本题考查电解原理,难度中等。Cu2+在阴极处得电子生成Cu,故阴极采用铜片。阳极不能用铜电极,否则自身溶解,应用惰性电极,,溶液中的Cl-在阳极处放电生成Cl2,应用KI试纸检验,综上B项正确。
17.120 mL含有0.20 mol碳酸钠的溶液和200 mL盐酸,不管将前者滴加入后者,还是将后者滴加入前者,都有气体产生,但最终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则盐酸的浓度合理的是
A.2.0mol/L B.5 mol/L C.0.18 mol/L D.0.24mol/L
解析:本题考查碳酸钠与盐酸的互滴反应,难度较大。碳酸钠滴入盐酸中立即有气体产生,而盐酸滴入碳酸钠中的过程是先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然后再放出CO2气体,反应方程式为Na2CO3+HCl=NaHCO3+NaCl,要放出气体至少需要HCl的浓度为0.2/0.2= mol·L-1。若Na2CO3全部放出CO2,需要盐酸浓度为0.2×2/0.2=2mol·L-1,为使两过程产生的CO2量不等,故HCl浓度介于1mol·L-1~2mol·L-1,故选B项。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
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18.氧化还原反应中,水的作用可以是氧化剂、还原剂、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等。下列反应与Br2+SO2+2H2O=H2SO4+2HBr相比较,水的作用不相同的是
A.2Na2O2+2H2O=4NaOH+O2↑ B.4Fe(OH)2+O2+2H2O=4Fe(OH)3
C.2F2+2H2O=4HF+O2 D.2Al+2NaOH+2H2O=2NaAlO2+3H2↑
解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难度中等。题干中的H2O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其作用与A、B项相同。C项中H2O作还原剂,D项中H2O作氧化剂。故选C、D项。
19.常温下用pH为3的某酸溶液分别与pH都为11的氨水、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a、b两种溶液,关于这两种溶液酸碱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b不可能显碱性 B. a可能显酸性或碱性
C.a不可能显酸性 D.b可能显碱性或酸性
解析: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反应,难度较大。所用酸可能是强酸或是弱酸,与NaOH反应,若为强酸,则生成中性的盐,若为弱酸,则酸过量,溶液呈酸性,A项正确,D项错;与氨水反应,若为强酸,则碱过量,溶液呈碱性,若为弱酸,则生成的盐为弱酸弱碱盐,水解后可能为酸性或碱性,B项正确,C项错。
20.过氧化钠可作为氧气的来源。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后,若固体质量增加了28 g,反应中有关物质韵物理量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二氧化碳
碳酸钠
转移的电子
A
1mol
NA
B
22.4L
1mol
C
106 g
1mol
D
106g
2NA
解析:本题考查过氧化钠与CO2反应的分析,难度较大。
2Na2O2+2CO2=2Na2CO3+O2↑ Δm
2mole- 2mol 2mol 56g
1mole- 1mol 1mol 28g
由上述关系,不能得出A、C项正确。B项,未指明标准状况,错。
21.在复盐NH4Fe(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可能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 Fe2++SO42-+Ba2++2OH-=BaSO4↓+Fe(OH)2↓
B.NH4++Fe3++ 2SO42-+ 2Ba2++ 4OH-=2BaSO4↓+ Fe(OH)3↓+ NH3·H2O
C.2Fe3++ 3SO42-+ 3Ba2++6OH-=3BaSO4↓+ 2Fe(OH)3↓
D.3NH4++ Fe3++3SO42-+ 3Ba2++ 6OH-=3BaSO4↓+Fe(OH)3↓+3NH3·H2O
解析:本题考查离子间的反应,难度较大。A项,NH4Fe(SO4)2中铁为+3价,故不可能生成Fe(OH)2,错;B项,当两者为1∶2反应时成立,故正确;C项,当两者为2∶3反应时成立,故正确;D项,意图表示3:3反应,忽视了反应的次序,OH-先与Fe3+反应完后,再与NH4+反应,错。
22.物质的量为0.10 mol的镁条在只含有CO2和O2混合气体的容器中燃烧(产物不含碳酸镁),反应后容器内固体物质的质量不可能为
A.3.2g B.4.0g C.4.2g D.4.6g
解析:本题考查镁与CO2、O2燃烧产物确定,难度较大,发生的反应为2Mg+CO2=2MgO+C,2Mg+O2=2MgO,若全部发生前一反应,生成的质量为0.05×12+0.1×40=4.6g,若全部发生后一反应,生成的质量为0.1×40=4g,即质量不可能超过4.6g。若混合气体的量不足,生成的产物质量可能很小,最小2.4克(假设镁未消耗),所以取值范围是(2.4g,4.6g),故A、B、C项是有可能的,D项不可能。有些学生错误地得出取值范围(4.0,4.6),选择AD.但是回想到2009年的第22题,发现这种思路是错误的,如果金属镁很多,气体极少,我们可以只考虑剩余固体为镁,即2.4克。看来出题人有意误导了考生。
第II卷(共84分)
四、(本题共24分)
23.工业上制取冰晶石(Na3AlF6)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Al(OH)3+ 12HF+ 3Na2CO3=2Na3AlF6+ 3CO2↑+ 9H2O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1)在上述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属于非极性分子的电子式 ,
属于弱酸的电离方程式 。
(2)反应物中有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相邻,下列能判断它们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的是
(选填编号)。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c.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 d.单质与同浓度酸发生反应的快慢
(3)反应物中某些元素处于同一周期。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 Na2CO3俗称纯碱,属于 晶体。工业上制取纯碱的原料是 。
答案:(1) HF H++F- (2)ac (3)Al(OH)3 +OH-=== AlO2-+2H2O
(4)离子晶体;氯化钠,二氧化碳,氨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基础知识,涉及电子式,电离方程式、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等,难度中等。(1)CO2为非极性分子,C与O之间为两对共用电子对。HF为弱酸,电离方程式用“”相连。(2)O与F为相邻元素,它们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以及与H2化合得难易程度可以判断非金属性的强弱,O、F无最高正价。(3)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可以被强碱NaOH溶解。(4)用侯氏制碱法可得纯碱,反应方程式为NH3+CO2+H2O+NaCl=NaHCO3+NH4Cl。
24.雄黄(AS4S4)和雌黄(As2S3)是提取砷的主要矿物原料,二者在自然界中共生。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1)As2S3和SnCl2在盐酸中反应转化为As4S4和SnCl4并放出H2S气体。若As2S3和SnCl2正好完全反应,As2S3和Sn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2)上述反应中的氧化剂是 ,反应产生的气体可用 吸收。
(3) As2S3和HNO3有如下反应:As2S3+ 10H++ 10NO3—=2H3AsO4+ 3S+10NO2↑+ 2H2O
若生成2mol H3AsO4,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若将该反应设计成一原电池,则NO2应该在 (填“正极”或“负极”)附近逸出。
(4)若反应产物NO2与11.2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用水吸收全部转化成浓HNO3,然后与过量的碳反应,所产生的CO2的量 (选填编号)。
a.小于0.5 mol b.等于0.5 mol c.大于0.5mol d.无法确定
答案:(1)1:1 (2)As2S3 ,氢氧化钠溶液(或硫酸铜溶液) (3)10mol 正极 (4)a
解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电化学知识,难度较大。(1)As2S3中为+3价,As4S4中为+2价,化合价降低1×2。SnCl2中Sn为+2价,SnCl4中Sn为+4价,化合价升高2,故两者物质的量相等时,得失电子才相等。(2)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H2S可以用NaOH或CuSO4吸收。(3)反应中As和S的化合价均升高,一共失去的电子为2×2+3×2=10mol。N从+5价降为+4价,被还原,可用于原电池的正极反应。(4)4NO2+O2+2H2O=4HNO3,0.5mol O2可得2mol HNO3。C+4HNO3(浓)=CO2+4NO2+2H2O,若HNO3始终为浓的,则生成的CO2为0.5mol,但随着反应的进行,HNO3变稀,则生成的CO2小于0.5mol。
25.自然界的矿物、岩石的成因和变化受到许多条件的影响。地壳内每加深1km,压强增大约25000~30000 kPa。在地壳内SiO2和HF存在以下平衡:SiO2(s) +4HF(g) SiF4(g)+ 2H2O(g)+148.9 kJ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1)在地壳深处容易有 气体逸出,在地壳浅处容易有 沉积。
(2)如果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变大,该反应 (选填编号)。
a.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在平衡移动时正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c.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在平衡移动时逆反应速率先减小后增大
(3)如果上述反应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当反应达到平衡时, (选填编号)。
a.2v正(HF)=v逆(H2O) b.v(H2O)=2v(SiF4)
c.SiO2的质量保持不变 d.反应物不再转化为生成物
(4)若反应的容器容积为2.0L,反应时间8.0 min,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增大了0.12 g/L,在这段时间内HF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答案:⑴SiF4 、H2O、 SiO2 ⑵ad ⑶bc ⑷0.0010mol·L-1·min-1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移动,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等知识,难度中等。(1)地壳深处的压强大,则生成的SiF4 和H2O 多。在低压处,SiO2 的量多。(2)平衡常仅与温度有关。平衡常数K 值变大,平衡向正方向移动,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改变的条件为降低温,降温时反应速率减小,随着反应向正方向进行,v 正减小、V 逆增大,只至平衡。(3)达到平衡时,A 项,v (H2O)前面配2,错;B 项,任一状态时均成立。C 项,SiO2 的量保持不变时,可以证明已达平衡。D 项,已达平衡,反应仍在进行,错。(4)气体密度增大,则SiO2 的质量减少了为0.12×2/60=0.004mol。由方程式知,HF 的物质的量变化0.004×4=0.016mol,v (HF)=0.016/2/8 =0.001 mol/(L·min)。
26.实验室制取少量溴乙烷的装置如右图所示。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⑴圆底烧瓶中加入的反应物是溴化钠、 和1:1的硫酸。配 制体积比1:1的硫酸所用的定量仪器为 (选填编号)。
a.天平 b.量筒 c.容量瓶 d.滴定管
⑵写出加热时烧瓶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
⑶将生成物导入盛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A中,冰水混合物的作用是 。
试管A中的物质分为三层(如图所示),产物在第 层。
⑷试管A中除了产物和水之外,还可能存在 、 (写出化学式)。
⑸用浓的硫酸进行实验,若试管A中获得的有机物呈棕黄色,除去其中杂质的正确方法是 (选填编号)。
a.蒸馏 b.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c.用四氯化碳萃取 d.用亚硫酸钠溶液洗涤
若试管B中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使之褪色的物质的名称是 。
⑹实验员老师建议把上述装置中的仪器连接部分都改成标准玻璃接口,其原因是: 。
答案:⑴乙醇,b ⑵NaBr+H2SO4 HBr+NaHSO4 CH3CH2OH+HBr CH3CH2Br+H2O
⑶冷却、液封溴乙烷;3 ⑷HBr 、CH3CH2OH ⑸d,乙烯 ⑹反应会产生Br2,腐蚀橡胶
解析:本题考查溴乙烷的制备实验,难度中等。(1)配制1:1 的硫酸,只要用量筒分别量等体积的硫酸和水,然后相混即可。(2)NaBr 与浓硫酸反应生成HBr,HBr 可与乙醇发生取代反应而生成溴乙烷。(3)冰水可以将溴乙烷冷却,其密度比水大,故沉于底部。(4)HBr、乙醇易挥发,可能会混入产物中。(5)棕黄色的物质为Br2,可以用Na2SO3 反应除去。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可使KMnO4 褪色。(6)反应中产生Br2 可以腐蚀橡胶。
27.CuSO4·5H2O是铜的重要化合物,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CuSO4·5H2O的实验室制备流程图。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⑴向含铜粉的稀硫酸中滴加浓硝酸,在铜粉溶解时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 。
⑵如果铜粉、硫酸及硝酸都比较纯净,则制得的CuSO4·5H2O中可能存在的杂质是 ,除去这种杂质的实验操作称为 。
⑶已知:CuSO4+2NaOH=Cu(OH)2↓+ Na2SO4
称取0.1000 g提纯后的CuSO4·5H2O试样于锥形瓶中,加入0.1000 mol/L氢氧化钠溶液28.00 mL,反应完全后,过量的氢氧化钠用0.1000 mol/L盐酸滴定至终点,耗用盐酸20.16 mL,则0.1000 g该试样中含CuSO4·5H2O g。
⑷上述滴定中,滴定管在注入盐酸之前,先用蒸馏水洗净,再用 。
在滴定中,准确读数应该是滴定管上蓝线 所对应的刻度。
⑸如果采用重量法测定CuSO4·5H2O的含量,完成下列步骤:
① ②加水溶解③加氯化钡溶液,沉淀④过滤(其余步骤省略)
在过滤前,需要检验是否沉淀完全,其操作是
⑹如果1.040 g提纯后的试样中含CuSO4·5H2O的准确值为1.015 g,而实验测定结果是l.000 g 测定的相对误差为 。
答案:⑴溶液呈蓝色、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⑵Cu(NO3)2 ,重结晶 ⑶0.0980 ⑷标准盐酸溶液润洗2-3次 粗细交界点 ⑸称取样品;在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有无沉淀产生
⑹-1.5%(-1.48% )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室制备CuSO4·5H2O 的流程,难度中等。(1)铜可以被浓HNO3 氧化,生成蓝色的Cu2+,同时有红棕色的NO2 气体产物。(2)HNO3 与Cu 反应生成Cu(NO3)2,除去Cu(NO3)2 可采用重结晶的方法。(3)CuSO4·5H2O 的质量为(0.1*28*10-3-0.1*20.16*10-3)250 =0.098g。( 4)滴定管需要用标准液润洗,否则影响滴定结果。(5)看沉淀是否完全,只要检验是否存在SO4 2 -,即继续加入Ba2+观察现象。(6)相对误差为(1.000-1.015)/1.015*100% =-1.48%。
六、(本题共20分)
28.异丙苯( ),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⑴由苯与2-丙醇反应制备异丙苯属于 反应;由异丙苯制备对溴异丙苯的反应试剂和反应条件为 。
⑵异丙苯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一溴代物最少的芳香烃的名称是 。
⑶α-甲基苯乙烯( )是生产耐热型ABS树脂的一种单体,工业上由异丙苯催化脱氢得到。写出由异丙苯制取该单体的另一种方法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⑷耐热型ABS树脂由丙烯腈(CH2=CHCN)、1,3-丁二烯和α-甲基苯乙烯共聚生成,写出该树脂的结构简式 (不考虑单体比例)。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异丙苯为题材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难度中等。(1)苯与2-丙醇反应是苯环取代了羟基的位置,而生成异丙苯。在苯环上取代卤原子,需要催化剂作用下。(2)当三个甲基在苯环上相间时,苯环上的一溴代物只有一种。(3)异丙苯与卤素发生取代,其产物在碱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即得α −甲基苯乙烯。(4)将单体中的双键打开,然后再重新形成化学键,在顶端加入n,即得聚合物。要注意1,2-丁二烯中间的两个碳会重新生成一个双键。
29.化合物M是一种治疗心脏病药物的中间体,以A为原料的工业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已知:RONa+ R’X→ROR’+ NaX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⑴写出反应类型。反应① 反应②
⑵写出结构简式。A C
⑶写出 的邻位异构体分子内脱水产物香豆素的结构简式 。
⑷由C生成D的另一个反应物是 ,反应条件是 。
⑸写出由D生成M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⑹A也是制备环己醇( )的原料,写出检验A已完全转化为环己醇的方法。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与性质,难度较大。(1)由反应①的产物,可推出A 为苯酚,它与甲醛发生加成反应可得。由B 的化学式可推得反应为醇羟基被氧化。(2)结合C 的化学式可得,它是由前一物质与H2 发生加成反应所得。(3)邻位的酚羟基与羧基脱水可生成环状酯。(4)由M 的结绝简式知,C 与甲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可得D 的结构简式为。酚羟基与Na2CO3 反应得酚钠。由已知RONa 与RX 反应知,E 的结构简式为。( 6)若苯酚没有全部转化,加入FeCl3则显紫色。
七、(本题共16分)
30.氨和联氨(N2H4)是氮的两种常见化合物,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有重要的应用。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计算:
⑴联氨用亚硝酸氧化生成氮的另一种氢化物,该氢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3.0,其中氮原子的质量分数为0.977,计算确定该氢化物的分子式。该氢化物受撞击则完全分解为氮气和氢气。4.30g该氢化物受撞击后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L。
⑵联氨和四氧化二氮可用作火箭推进剂,联氨是燃料,四氧化二氮作氧化剂,反应产物是氮气和水。
由联氨和四氧化二氮组成的火箭推进剂完全反应生成72.0kg水,计算推进剂中联氨的质量。
⑶氨的水溶液可用于吸收NO与NO2混合气体,反应方程式为:6NO+ 4NH3=5N2+6H2O
6NO2+ 8NH3=7N2+12H2O NO与NO2混合气体180 mol被8.90×103g氨水(质量分数0.300)完全吸收,产生156mol氮气。吸收后氨水密度为0.980 g/cm3。
计算:①该混合气体中NO与NO2的体积比。
②吸收后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答案保留1位小数)。
⑷氨和二氧化碳反应可生成尿素CO(NH2)2。尿素在一定条件下会失去氨而缩合,如两分子尿素失去一分子氨形成二聚物:
已知常压下120 mol CO(NH2)2在熔融状态发生缩合反应,失去80mol NH3,生成二聚物(C2H5N3O2)和三聚物。测得缩合产物中二聚物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60,推算缩合产物中各缩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答案:⑴HN3 4.48 ⑵64kg ⑶①V(NO):V(NO2)=9:1 ②2.4mol ⑷3:1:1
解析:(1)该氢化物中N、H 的个数比为:(43*0.977/14) :[43*(1-0.977)/1] =3:1,则其最简
式为HN3,由于相对分子质量为43.0,则分子式为HN3。根据2HN3=3N2+H2,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30g/43.0g / mol×2×22.4L/mol=4.48L。( 2)联氨和四氧化二氮的反应为:2N2H4+N2O4=3N2+4H2O,根据2N2H4~4H2O,则推进剂中联氨的质量为:72.0kg/(18×4)×32×2=64kg。(3)①设该混合气体中NO 与NO2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x+y=180, 5/6x+7/6 y=156,解得x=162,y=18,根据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NO 与NO2 的体积比162:18=9:1。②吸收后氨水中n(NH3)=8.90×103g*0.300/17 -162×4/6 -18×8/6 =25.06mol,氨水的质量为8.90×103g-(162×4/6 +18×8/6)×17+(162+18×2)×18=10220g,故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5.06 mol/10220 g/980 g /L =2.4mol/L。( 4)三聚物可以看做是1 分子二聚物和1 分子尿素脱去1 分子NH3,有两种结构(a)(C3H6N4O3)、(b)(C3H3N3O3)(图片中中间氮原子少了1个氮原子请自行补上)。
设二聚物、三聚物a、三聚物b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z。
则根据碳守恒,有2x+3y+3z=120,
根据氮守恒:3x+4y+3z=120×2-80,
x/(x+y+z) =0.6,解得x=30,y=10,z=10。所以三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01年上海市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物质属于分子晶体的化合物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06年上海市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Fe—56,下列含有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05年上海市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