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获奖课件ppt
展开1.朱熹认为:“天下之物,则必各有所以然之故,与其所当然之则,所谓理也。”据此可知,他认为( ) A.“理”是世界的根本原则 B.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C.应当与民休息、无为而治 D.“天理”在自己心中
解析:据材料“天下之物,则必各有所以然……所谓理也”说明朱熹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故选A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道家思想,排除B项;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排除C项;理在心中是陆王心学的认识论,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而朱熹认识论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方法论是格物致知,强调的是外界,故排除D项。
2.朱熹认为“君权”是符合“天理”的,君主应循天之理,按天理的原则治理国家,要完全摒弃一切私意,转为天下之大公。朱熹在此强调的是( ) A.“君权神授”,肯定君主意志是天理 B.“君为臣纲”,规范君臣之秩序 C.“天人感应”,君主承天意教化民众 D.“服从天道”,君主应存理灭欲
解析:由材料信息“君主应循天之理,按天理的原则治理国家,要完全摒弃一切私意,转为天下之大公”可知,朱熹强调君主要“服从天道”“存天理,灭人欲”,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未体现出君主权力的来源即“君权神授”的问题;也没有体现君臣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的;材料强调君主的行为规范问题,而不是君主对民众的教化,与“天人感应”无关,故A、B、C三项错误。
3.吴宁、范立舟在《两宋士风述论》中指出:“宋代文人士大夫由盛唐时对功名的追求转向对道德精神的弘扬,为国家效力的自觉性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空前强烈。”这反映了宋代( ) A.程朱理学的影响突出 B.国力贫弱、政治黑暗 C.国家统治思想的转变 D.文化教育事业日益普及
解析:宋明理学强调儒家学子应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故选A项。材料未体现宋朝政治黑暗,B项错误;宋朝的统治思想仍是儒家思想,C项错误;文化教育事业的普及与社会责任感不直接相关,D项错误。
4.宋之前,“刘向传列女,取行事可为鉴戒,不存一操。范氏宗之,亦采才行高秀者,非独贵节烈也”。宋之后所旌表者,则大多为节妇烈女们守节殉夫的惨烈了。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男尊女卑观念开始形成 C.君主专制统治日益加强 D.战乱与社会动荡的加剧
解析:理学提倡“存天理,灭人欲”,注重做人的节操和品德,推崇女性的做人标准“三从四德”,因此“宋之后所旌表者,则大多为节妇烈女们守节殉夫的惨烈了”,说明宋朝之后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故答案为A项。B项中的“开始”说法错误,排除;这一变化与君主专制关系不大,排除C项;这一变化与战乱和社会动荡无关,排除D项。
5.对于魏、蜀、吴三国政权的正统问题,北宋学者多以禅让得国且控制中原的曹魏政权为正统,而南宋学者则多以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为正统。这一现象体现出( ) A.两宋官方意识形态差异 B.立场差异使得历史研究难有共识 C.政治形势发生显著变化 D.对三国历史的认识渐趋理性客观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宋官方意识形态都以儒家理学思想为主,故排除A项。即使立场存在差异,历史研究也可以有共识,也可以求同存异,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南宋建立以后,中国再次出现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出于对自身合法性的解释需要,将同为宗室南迁建国的蜀汉奉为正朔就成了南宋统治者的需要,这体现了政治形势显著变化的影响,故C项正确。两宋学者对三国历史的认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渐趋理性客观,故D项错误。
6.宋代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把“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其出发点是( ) A.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D.修身养性以提高素养
解析:宋代理学吸收佛道思想,把宇宙本原和儒家伦理等同,将“天理”和“人欲”对立的出发点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C项符合题意;强调封建伦理(“天理”)至上,压制正常“人欲”不能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经世致用的学习方法不符,也不仅仅是为了修身养性提高个人素养,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7.有学者评价说:“宋元的小说、戏剧就是中国‘文艺复兴’的曙光。”该评价的侧重点是宋元的小说、戏剧( ) A.维护资产阶级的既得利益 B.反对宗教束缚 C.注重社会教化 D.反映市民阶层的利益要求
解析:宋元时期的小说和戏剧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小说和戏剧大都来源于现实,反映的是市民阶层的利益要求,D项符合题意。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中后期,由此可知资产阶级在宋元时期并未出现,A项排除。宋元时期的小说和戏剧并没有反对宗教的束缚,B项排除。小说和戏剧是人们情感的表达,当时主要反映的是社会现状和人民的期盼,没有社会教化的作用,C项错误。
8.“宋元之际,市井间每有演说话者,演说古今惊听之事。杂以诨语,以博笑噱;托之因果,以寓劝惩……书贾或取说话人所说者,刻成书本,是为某种平话。”这说明宋元时期( ) A.市民的娱乐需求推动实用科技发展 B.城市经济发展推动市民文学发展 C.理学兴起奠定世俗文学形成的基础 D.社会变动促成主流文学形式变化
解析:据材料“市井间每有演说话者……书贾或取说话人所说者,刻成书本,是为某种平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某种平话”属于市民文学,宋元之际城市经济发展是市民文学发展的主要原因,故选B项。材料无法体现实用科技的发展,A项错误;理学不是世俗文学形成的基础,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社会变动,也不能说明主流文学形式发生变化,D项错误。
9.宋代产生了话本艺术和风俗画,这反映出当时文化发展的趋势是( ) A.走向贵族化、沙龙化 B.走向宗教化、神秘化 C.走向外来化、西方化 D.走向平民化、世俗化
解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迎合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的话本艺术和风俗画得到发展,故排除A项,选D项;话本艺术和风俗画反映的是世俗内容,与宗教无关,排除B项;话本艺术和风俗画没有体现外来因素,排除C项。
10.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周必大在给朋友的信中记录了这样的事:“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信中所说的“沈存中法”是指( ) A.造纸术 B.指南针技术 C.雕版印刷术 D.活字印刷术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材料“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反映的就是活字印刷术,故D项符合题意。
11.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由此推断( ) A.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B.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 C.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 D.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解析:从题干中可获得的信息是,郭守敬在元世祖的支持下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并据此主持编定了《授时历》,这说明元政府很重视与农业有关的科技的发展,政府在促进科技发展方面,特别是实用科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故选A项。
12.元朝至元年间,有官府编辑和刊刻的《农桑辑要》一书,另外,还有王祯编著的《农书》和鲁明善编著的《农桑衣食撮要》等农业科学著作。这实质上反映了( ) A.垄断农业生产技术的企图 B.统治者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 C.游牧经济遭到严重歧视和打击 D.政府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解析:材料反映出元朝时期政府注重农书编辑和整理,这体现出政府对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政府重视农业生产,不是垄断农业生产技术,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政府对于民生的关注,故B项错误;游牧经济并不是因为重视农业而导致打击,故C项错误。
1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000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是50%。 材料二 《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表
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1) 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并分析其特点形成的原因。
特点和原因: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政府的重视支持,科技文化交流频繁;科技成果一般和农业相关——中国古代以小农经济为主导,国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用性强、注重经验总结、缺少理论和创新——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中国儒家思想相对的封闭性。
(2) 根据材料三回答中国三大发明对世界发展产生的影响。
指南针传入欧洲,推动了新航路开辟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出现(或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有利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古代绘画首先是笔墨、线条的艺术,正是笔力、用墨和线条造就了中国画独特的气韵和每个画家不同的风格。其次,中国画取“散点透视”的方法塑造形象,且不受空间、时间和事物实际比例的限制,更加自由、灵动。最后,中国画是把书法、诗歌、题款、钤(qián)印与装裱等综合在一起的一门综合艺术。——蒋孔阳《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
材料二 欣赏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请回答: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古代文人画的特点。
从作品的意境角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强调“以形写神”,寄托作者的思绪情怀,表达文人的心境,往往寄托于山水花鸟的意境之中。从艺术特征角度:集诗书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格调高雅、神韵超然等。
(2) 依据材料二,从中可以看出辛弃疾的作品有怎样的风格?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品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背景?
风格:辛弃疾的作品以豪放为主。 社会背景:反映了当时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而广大人民渴望早日收复中原,结束分裂局面。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教案配套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儒学的发展,儒学复兴的背景,儒学复兴运动,程朱理学,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早期白话小说,追求个性不拘法度,蒙古文的发展,感谢观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优质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优质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科素养,知识点一儒学的复兴,知识点二文学艺术,知识点三科技,研习1程朱理学,研习2四大发明,Homework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教案配套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补充材料,集大成者朱熹,儒学的复兴,理理学学理学,理学理论,理学影响,四书五经,理学的思想体系,理学的影响,文学艺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