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练习课件PPT)01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练习课件PPT)02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练习课件PPT)03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练习课件PPT)04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练习课件PPT)05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练习课件PPT)06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练习课件PPT)07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练习课件PPT)08
    还剩2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精品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精品ppt课件,共37页。

    1.战国时期,秦献公改造基层居民组织,将全国人口编为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单位,这一举措被称为“户籍相伍”;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县”。“户籍相伍”和“集乡为县”(  ) A.确立起皇帝制度 B.摧毁了宗法关系 C.建立起官僚政治 D.加强了基层治理
    解析:“户籍相伍”和“集乡为县”将过去血缘关系的氏族组织改造成为从户开始经什伍到乡聚再到县的严密的地缘关系组织,形成了完全意义上的基层地方行政组织体系,有利于加强基层治理,故选D项。秦朝建立后,秦王嬴政确立皇帝制度,排除A项;材料强调基层治理,不涉及宗法关系问题,且“摧毁”的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官僚政治建立在对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材料强调基层治理,排除C项。
    2.《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及其政治逻辑分析》中写道:“西汉时期……采用了编户以及乡亭制等有力措施……采取了把农民固着在土地上的办法,以使土地得以充分有效的利用。”这说明汉代户籍制度(  ) A.开始加强对基层控制 B.减轻了对民户的控制 C.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 D.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汉代户籍制度将农民固着在土地上,使土地得到充分的利用,这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因此C项正确;依据材料无法得知汉代开始加强对基层的控制,A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汉代户籍制度加强了对民户的控制,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汉代户籍制度被历代的王朝所沿用,D项错误。
    3.开皇五年(585年),隋文帝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户口检查。“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并奖励人民互相举发,凡亲属自“大功以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其目的是(  ) A.扩大统治基础 B.杜绝人口瞒报的现象 C.抑制土地兼并 D.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585年”可知,此时隋朝刚刚建立不久,经过了长期的战乱,人口流动大,原有的赋役制度遭到了破坏,为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隋文帝下令,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人口的检查,并采用官民奖罚并举的方式,力求做到检查的准确和真实,以保证赋税的征收,故选D项。人口检查,起不到扩大统治基础的作用,排除A项;杜绝瞒报户口的目的还是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B项排除;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4.根据下表可知,明清江南市镇管理(  )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清江南市镇经济发展繁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重农抑商,设置衙署和机构,是为了保障治安和税收,故A项符合题意。
    A.以治安和赋税征收为重点B.注重发挥地方的自主性C.蕴含了近代经济管理方式D.保障小农生产的稳定性
    5.“此法编十家为一牌,开列各户籍贯、姓名、年貌、行业,日轮一家,沿门按牌审察,如果发现陌生的或者可疑的人员,要立即报告官府。”上述办法体现了(  ) A.乡里制与保甲制合一 B.民众的自我管理 C.唐代推行的“刮户” D.邻保制度的创立
    解析:根据材料“十家为一牌”可知这是明朝王守仁任南赣巡抚时推行的十家牌法,“如果发现陌生的或者可疑的人员,要立即报告官府”体现了民众的自我管理,故选B项。
    6.521年,梁武帝曾下诏:“凡民有单老孤稚不能自存,主者郡县咸加收养,赡给衣食,每令周足,以终其身。”并多次责令郡县置孤独园,收养孤儿和孤寡老人,使“孤幼有归,华发不匮”。这反映出当时政府(  ) A.采取无为而治保护弱势群体 B.践行民本思想防止贫富分化 C.重视基层治理维护社会稳定 D.形成了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梁武帝要求郡县“置孤独园”,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收养孤儿和孤寡老人”,以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故选C项;材料中梁武帝“多次责令郡县置孤独园”,说明政府积极有为,而不是无为而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社会救济,而不是调节社会贫富差距,排除B项;材料中梁武帝要求“郡县置孤独园,收养孤儿和孤寡老人”,仅涉及孤儿与孤寡老人,因而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备,排除D项。
    7.史学界研究发现,明清时期国家对乡村的治理主要通过宗族、乡里组织、士绅阶层进行,基层社会的自治化倾向越来越强。这表明(  ) A.乡里组织是明清时期成立的乡村自治组织 B.国家政治体制上的中央集权严重弱化 C.宗族、士绅阶层成为动摇封建统治的重要力量 D.国家控制与乡村自我管理相结合,共同维护基层社会秩序
    解析:题干材料的含义是国家对地方的管理,除了正常的地方行政机构外,还特别重视借助于宗族、乡里组织、士绅阶层等力量管理地方,故D项符合题意;乡里组织自古有之,A项错误;通过宗族、乡里组织、士绅阶层进行乡村管理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排除B项;由题干可知,宗族、士绅阶层成为国家维护地方统治的重要力量,排除C项。
    8.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  ) A.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 B.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 C.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备 D.乡村社会脱离政府的管控
    解析:结合材料“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自律社会”等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社会基层治理主要依靠社会基层单位的宗法教化,B项正确;乡村的自治、自律体现的是中国古代基层社会的基本状态,而不能等同于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A项错误,排除;自律、自治依靠的是乡约民俗,而不是法律条款,C项错误,排除;官府对乡村事务干涉较少不能等同于乡村社会脱离官府的管控,D项错误,排除。
    9.在傅乐成主编的《中国通史》中有如下记载:“东汉大约有八十年稍安的局面。其余时间的农民,莫不时时处于破产沦亡的危机之中。贫民最多的时代,尤以东汉为甚。根据史籍记载,东汉诸帝,无一不忙着赈济贫民……”材料主要反映了东汉(  ) A.国家税源枯竭    B.政府无力从事农村救济事业 C.农民赤贫化的程度加深 D.国家的经济结构被破坏
    解析:根据材料中“其余时间的农民,莫不时时处于破产沦亡的危机之中”“贫民最多的时代,尤以东汉为甚”的信息可知C项正确;“国家税源”“经济结构”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A、D两项错误;材料中“东汉诸帝,无一不忙着赈济贫民”说明B项错误。
    10.公元596年,隋文帝令诸州百姓及军人收获时,按照贫富分为三等,各出粮若干,最多不超过一石,在当地筑仓储蓄,广积谷物,委托乡官管理,以备荒年。这一制度(  ) A.发展了社会救济事业 B.体现了尊老养老传统 C.改革了基层组织形态 D.加强了对户籍的管理
    解析:“在当地筑仓储蓄”“委托乡官管理,以备荒年”,说明民间有仓储,用以防备荒年,这利于社会救济事业,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养老、基层组织、户籍管理,故排除B、C、D三项。
    11.抄劄(通“札”)制度是宋代的赈灾户口调查登记制度。有别于税账、丁账等不计妇女的做法,抄劄的对象包含男女老幼,并按家业分等。赈灾时户等越高所获救助越少,中产以上家庭不仅“不系赈救”,且要出粮帮助赈济灾民。材料体现了宋代(  ) A.奉行善政养民的执政理念 B.扩大丁税的征收范围 C.固化儒家伦理的尊卑等级 D.建立健全的户籍制度
    解析:“赈灾时户等越高所获救助越少,中产以上家庭不仅‘不系赈救’,且要出粮帮助赈济灾民”表明政府的赈灾是针对低收入家庭,体现了宋代政府善政养民的执政理念,A项符合题意。
    12.(2021山东济南高二模拟)明朝洪武年间“各府州县皆置东南西北四仓,以贮官谷”,以起到“遇有水旱饥馑,以贷贫民,民受其惠”的作用,但到宣德年间出现了“仓廒废弛,谷散不收,甚至掩为己有”的状况。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社会经济严重衰退 B.基层组织管理不善 C.民间义仓大量出现 D.政府管理监督不力
    解析:据材料“仓廒废弛,谷散不收,甚至掩为己有”体现的是政府缺乏对地方赈灾仓的监管,导致其失去了赈灾的作用,故选D项;宣德年间是明朝政权最稳定的时期,社会经济仍然在发展,排除A项;基层组织管理不善可能是出现“仓廒废弛,谷散不收”的原因,但不会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民间义仓,排除C项。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县以下基层社会,由具有强烈自治色彩的家族、宗族、乡族等组织系列(里社保甲与行会等亦均以家族、宗族等实体组成)在行政司法、经济活动、精神生活等方面,成为国家末端政权的补充,起到所谓“结构—功能替代物”的作用。费正清曾说:“中华帝国有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方,就是它能用个很小的官员编制来统治如此众多的人口”,进而他解
    释:“政府统治的活动可以区别为两类,一类是往下只到地方县一级的正规官僚机构的活动,另一类是由各地缙绅之家进行领导和施加影响的非正规的网状系统的活动。”“地方长官是中央政府任命的该地唯一代表。这种表面地位造成的结果,就是地方长官只有在与当地士绅头面人物的密切合作下,才能做他的工作。”——摘编自张研、牛贯杰《清史十五讲》
    材料二 在清末至北洋政府时期的地方治理中,形成了几种具有公共权力性质的组织机构,他们的首领人员恰恰就是各地的士绅。如县议(事)会、参事会、城镇乡议(事)会、董事会、乡董(佐);各县的教育、警务、实业和财务等四类局、所、县、区、乡保卫团等地方保卫机构;教育、警务、自治等各种形式的区乡行政机构;各地乡村长副、正佐等村治组织;农会、商会、教育会等社会自治团体等。于是曾经是以“士”为基本特
    特征的文化权威在地方自治的制度演变之下,逐渐开启了“士绅权绅化”和“绅权体制化”的合法性空间。此时的士绅已非传统社会中的威望型人士,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占有公共组织和权力机构的权绅。他们在主持基层社会的公共事务时,已经不是源于他们曾经所具有的无形的社会声望,而是“大多已具有成文的法律依据”。——摘编自杨东《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与参与主体的近代嬗变》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意义。
    特点:地方自治色彩鲜明;宗法关系扮演了重要角色;官员治理与士绅管理相结合。 意义:节省了国家行政开支;有效治理了基层地方;稳定了基层社会秩序;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基层经济发展。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至北洋政府时期基层治理相较于古代中国的主要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不同之处:形成了具有近代性质的基层公共权力组织机构;基层事务处理的层次性、专业性增强;处理基层事务有了成文的法律依据。 原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传入;国内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改革和革命的推动。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乡村社会救助的发展时期。社仓、乡约、义庄、社邑等社会救助形式丰富了宋代乡村社会救助手段。社仓是建立于乡村的地方仓储形式;乡约在社会救助中更多的作用是社会道德教化和劝导人们进行社会救助活动;义庄建立体现了宗族内部成员救助的规范化特征;社邑所表现的社会救助形式是乡村救助的普遍情况。宋代社会处于“国贫民富”的时期,
    以士绅、富民为代表的民间力量在乡村平时的社会救助中占据主导地位。——摘自陈国柱《宋代乡村社会救助的新特征》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人们开始感觉到农村问题的严重性,当时“救济乡村”“复兴乡村”的呼声特别高涨。一些在农村已设立试验区、从事乡村教育的教育机构、团体开始逐渐将工作重心从乡村教育转移到乡村建设上来,先后设立各种试验区1 000多处,乡村建设运动逐渐兴起。——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的《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乡村社会救助发展的表现及原因。
    表现:形式更加多样;重视道德教化;宗族救助规范化;民间力量占主导。 原因:土地兼并严重;传统儒家礼治思想的影响;农村宗族力量的增强;政府无力救助;民间士绅、富民的热衷。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乡村建设运动兴起的背景。
    背景:内忧外患(民族危机,救亡图存);农村经济日益凋敝;复兴乡村呼声高涨;乡村教育的进行。
    相关课件

    高中历史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教课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历代户籍制度演变,主户与客户,诸色户计,2社会救济,“天下第一仓”,3优抚政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优秀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历代户籍制度演变,知识导图,要点记忆,Homework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文课件ppt,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社会治理,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练习课件PPT)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