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地貌与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含答案
展开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 地貌与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选择题
构建关联图可从整体角度把握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 ②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③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 ④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2.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
①沙尘暴 ②水土流失 ③泥石流 ④土地荒漠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1.C 2.B 第1题,裸岩荒漠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b表示沙尘从内蒙古高原到黄土高原,为风力搬运作用,c表示泥沙从黄土高原到华北平原,为流水的搬运作用,d作用形成冲积扇和三角洲,表示流水的沉积作用。第2题,由上题可知,c表示流水对泥沙的搬运作用,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水土流失、泥石流,B正确。
雅丹地貌是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下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甲为平顶山状雅丹,推测该地地貌形成的大致过程是( )
A.沉积—抬升—侵蚀 B.侵蚀—抬升—沉积
C.侵蚀—下沉—沉积 D.沉积—下沉—侵蚀
4.图乙为鲸背状雅丹,多出现在常年大风地区,该地貌两侧坡度差异的成因是( )
A.缓坡为迎风坡,侵蚀而成
B.缓坡为迎风坡,堆积而成
C.陡坡为迎风坡,侵蚀而成
D.陡坡为迎风坡,堆积而成
解析:3.A 4.C 第3题,由材料可知,该地地貌形成的过程首先是形成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抬升到地表后,受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便形成了雅丹地貌,所以形成过程为沉积—抬升—侵蚀,A正确。第4题,雅丹地貌分布区多出现在常年大风的地方,由于大风的长期吹蚀,使迎风坡的岩石侵蚀比较严重,逐渐形成了陡峭的地形,另一侧由于位于背风坡,侵蚀作用较弱,因此地势相对和缓,C正确。
下图分别为北京市房山区某山体的局部景观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在地壳活动稳定的情况下,图中的岩石将( )
A.在①⑥作用下形成丙
B.在②作用下形成丁
C.在③作用下形成岩浆
D.持续沉积而“长高”
6.流动性好的岩浆喷发可形成平坦的台地地貌,此过程中形成的岩石属于图乙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5.D 6.B 第5题,读图可知,甲、乙由岩浆形成,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甲为侵入型岩浆岩,乙为喷出型岩浆岩,丙由沉积物形成,属于沉积岩,丁为变质岩。①过程是喷出型岩浆岩受外力侵蚀形成沉积物,结合景观图可知,其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应属于沉积岩,所以不是喷出型岩浆岩受外力侵蚀,A错误;②为变质作用(需要高温、高压条件),③为熔化,均属于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注意题干信息“在地壳活动稳定的情况下”,B、C错误;图中岩石在地壳活动稳定的情况下,持续接受沉积,岩体高度增高,D正确。第6题,流动性好的岩浆喷发形成的是喷出型岩浆岩,结合上题分析可知,B正确。
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读某海岸线历史变迁图,回答7~8题。
7.近现代以来,图中海岸一直以堆积作用为主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图中乙处的海岸线变化较大,下列关于其所受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4世纪—12世纪,侵蚀作用为主
B.12世纪—15世纪,堆积作用为主
C.15世纪—19世纪,侵蚀作用为主
D.19世纪至现代,堆积作用为主
解析:7.C 8.C 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泥沙沉积多,海岸线向海洋推进,丙处是现代海岸线凸向海洋最多的部分,近现代以来一直以堆积作用为主,故选C。第8题,读图可知,4世纪—12世纪,乙处海岸线向海洋延伸,说明以堆积作用为主,但12世纪至现代海岸线后退,应以侵蚀作用为主,故选C。
读我国广西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9~10题。
9.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年降水量的差异 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
C.植被覆盖率不同 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
10.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
A.间歇性抬升 B.持续性抬升
C.间歇性沉降 D.持续性沉降
解析:9.D 10.A 第9题,甲、乙、丙位于同一河谷地带,降水量、地质构造大致相同,植被覆盖率影响不到基本地貌,A、B、C错误;图中显示,三地地貌形成的基岩不同,石灰岩、页岩、砂岩岩石坚硬程度不同,受侵蚀程度不同,形成地貌类型不同。故选D。第10题,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的两个古河床沉积物显示乙地为河流阶地中的堆积阶地,沉积物高度不同、形成时期不同,显示其形成不是连续性的,排除B、D。结合图示,该地貌是由于地壳间歇性抬升,河床裸露接受沉积形成的。故选A。
二、非选择题
11.(2022·山东高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古雅斯河发源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构造运动导致其水系发生了演变(图1)。乔治湖水位波动大,有时连年干涸,湖底覆盖着不同类型的沉积物(图2)。
(1)指出与古河道形成有关的主要内、外力作用。
(2)说明图1中水系的演化过程。
(3)指出河流对湖区地下水补给的特点。
解析:第(1)题,大分水岭由板块挤压运动形成,使得其河流水系沿大分水岭向西流动;从图1中可以看到科拉林地垒,说明该地曾在地质时期受断层运动影响,地壳抬升;图中河流自大分水岭向西流动,地势起伏大,流速快,受流水侵蚀作用影响,形成河谷地貌;河底有大量沉积物,说明其还有流水沉积作用。第(2)题,受板块挤压碰撞影响,澳大利亚东侧形成大分水岭,其山脉西部发育多条支流;东部为大分水岭,西部为大自流盆地,地势东高西低,支流向西汇集,形成雅斯河;受断层作用影响,地壳抬升,形成科拉林地垒,大分水岭以西支流无法注入雅斯河,支流被阻断;被阻断的支流逐渐汇集形成乔治湖,原有古河道及科拉林地垒成为雅斯河上游地区,水系被分割成两个部分。第(3)题,由于该地处于山地背风坡一侧,降水相对较少,泰勒斯溪下游地区多为季节性河流;受夏季风强弱及山地阻挡影响,该地的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水量的整体变化较大;受季风气候影响,在夏季风较强的时间,该地山地降水较多,形成的河流流量较大,对地下水补给的时间相对较为集中;由于该地的河流受大气降水补给较为明显,降水具有不连续性,故该地的河流对湖区地下水补给具有不连续性的特点。
答案:(1)板块运动;断层;流水侵蚀;流水沉积。 (2)板块挤压碰撞,形成大分水岭,山脉西部发育多条支流;地势东高西低,支流向西汇集;地壳抬升,形成科拉林地垒,大分水岭以西支流被阻断;被阻断支流汇集成乔治湖,原有古河道和科拉林地垒成为雅斯河上游地区。 (3)多为季节性河流;水量的变化大;时间集中;不连续性。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盐溶喀斯特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种特殊类型,在我国,盐溶喀斯特地貌主要发育在盐岩地层中。盐岩是由蒸发海水或湖泊作用沉淀而成的一种沉积岩,主要成分是石盐(NaCl、KCl),通常也混有其他类型的沉积岩。2019年5月,地质学家在距离拜城县城西北23千米处的山区,发现了一处全国罕见的盐溶喀斯特地貌,形态为盐岩天坑和盐溶溶洞,盐岩天坑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60米,深约50米,内部分布着近一百座尖锐挺拔的盐石林、石柱。距离天坑约1千米的一处峭壁上有一个盐溶溶洞,溶洞面积大约500平方米,分布有盐钟乳、盐柱、盐峰林等形态。新疆拜城县地处天山山脉中段南麓、塔里木盆地北部,科学家曾经在塔里木盆地发现古海洋生物化石。
(1)说出新疆拜城县盐溶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过程。
(2)分析盐溶溶洞内盐钟乳形成的自然条件。
(3)分析该处盐溶喀斯特地貌长期以来没有被人们发现的主要原因。
解析:第(1)题,塔里木盆地在远古时代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在距今约7 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海水逐渐退去,经历几次海进、海退的反复,最终演变成几个潟湖。大约距今2 500万年~距今2 000万年前,炎热的气候让潟湖在强烈蒸发作用下急剧萎缩,随着卤水的积聚浓缩和周围山地岩石风化的电解质不断汇入湖中,最终形成了夹杂着泥岩和钙质砂岩的岩盐地层。随后地壳抬升、流水溶蚀形成了盐溶喀斯特地貌景观。第(2)题,盐溶喀斯特地貌形成后期气候长期保持干燥,卤水从溶洞壁上渗出后,向下滴落的过程中接触到干热的空气,氯化钠不断结晶、析出形成一系列的晶体,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盐钟乳。第(3)题,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新疆拜城县地处天山中段南麓、塔里木盆地北部,环境恶劣,人迹罕至,地貌形成后不易被人发现;同时“盐岩天坑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60米,深约50米”“溶洞面积大约500平方米”,说明该地貌面积、体积较小,不易被人们发现;因为石盐特有的水溶性,它的形成时间不会太久,基本上是以百年为单位,存在时间相对较短,不利于人们发现。
答案:(1)古老的塔里木盆地在地壳的抬升作用下,由海洋逐渐演变为陆地湖泊;在后来的地质年代,塔里木盆地及周边地区气候趋于干旱,强烈的蒸发作用使湖泊急剧萎缩,湖泊盐度不断增大至大量盐分析出;与此同时,周围山地岩石风化产物被外力作用搬运到湖中沉积,最终形成了以石盐为主,夹杂有其他类型沉积岩的盐岩地层;最后,随着地壳的抬升,该地区盐岩地层出露地表,经过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了盐岩天坑和盐溶溶洞。 (2)物质条件:长期从溶洞壁或顶部渗出的高浓度卤水(矿化度大的水或含有大量盐分的水);溶洞内气候条件:空气干热。
(3)该地区地理自然条件恶劣,位置偏僻;该处盐溶喀斯特地貌规模较小,隐蔽性强;石盐易溶于水,盐溶喀斯特地貌一般发育、形成较快,受外界自然条件变化影响大,存留时间相对较短(减少了被人们发现的概率)。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地貌与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地貌与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7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7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课时跟踪练14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课时跟踪练14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A地地质地貌类型为,图中岩石的类型对应右图中的,图示瀑布形成的主要过程是,冲越扇形成的原动力为,沉积砂层与下面的灰色砂壤层相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