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PPT课件8-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41440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PPT课件8-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41440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PPT课件8-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41440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PPT课件8-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414403/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PPT课件8-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414403/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PPT课件8-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414403/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PPT课件8-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414403/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PPT课件8-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414403/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课文配套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课文配套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登幽州台歌,学习目标,登幽州台歌背景,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登幽州台歌注解,登幽州台歌鉴赏,沉郁悲壮,生之短促,怀才不遇,登幽州台歌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体味诗中所流露出来的孤单寂寞悲哀的情绪。
登幽州台歌——文学常识
选自《陈伯玉集》。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唐代诗人。他是唐诗革新的先驱者。诗的代表作为《感遇》38首,旨在抨击时弊,抒写情怀。年轻时性格豪爽。二十四岁中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直言敢谏,多切中时弊。三十六七岁时随建安王东征契丹,所提建议不被采纳,反而受到降职处分。三十八岁解职还乡,被县令段简陷害,死于狱中,时年四十一岁。
在文学上,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张九龄、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从中受到启迪。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 镇守东北的松藩总督李尽忠背叛朝廷,企图割据,契丹人便乘机举兵南侵,连陷幽、冀、营三州。通天元年,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幽州台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大兴。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著名诗人陈子昂也写了一首关于幽州台的诗《登幽州台歌》.幽州台又名“蓟北楼,也有称“燕台”。
这是一个失意人的故事。故事开始于唐朝武则天统治时期。故事的主人公大有作为,然遇人不淑以及直言不讳,惹来诸多猜忌之音:
首先在谏言期间,不受重视,深陷囹圄;其次在参谋期间,自告奋勇,饱受株连;幸而在忧愤之间,奋笔疾书,得有佳诗;在走投无路,报国无门后,陈子昂忧愤万分,悲从心出,终于站在幽州登楼台前写下了这首千古名诗:《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前两句五字三顿,音节比较急促, 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
后两句六字四顿,音节比较舒缓流畅, 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喟然长叹的情景。
1. 悠悠——没有穷尽。形容时间长,距离远。2. 怆然——感伤的样子。3. 涕——眼泪。 4. 前——向前看。 5. 念——想,考虑。 6.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贤明君主。7.来者----指后来的贤明之主。
登幽州台歌——古诗译文
意译放眼望去哪有以前贤人的踪影,回头看看也不见一个效仿古贤的今人。想到那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直译前面看不见像燕昭王那样贤明的国君;后面遇不到能礼贤下士的好大臣;感叹的是宇宙的无垠和人生的短促;我独自忧伤,任泪水沾满我的衣襟;
诗的前两句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诗的前两句仰俯古今,写出了时间的绵长。 从时间的角度表现主人公的孤独。 前贤不见,后贤不及,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屡受挫折,求贤主而不得,欲报国而无门,不禁悲从中来,感慨万端。 遥想战国时燕昭王曾在此筑台招贤纳士,而今物是人非,徒增苍凉之感。
诗歌的后两句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后两句从空间角度表现了主人公的孤独。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寂悲苦的情绪, 两相映照,分外动人。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浩瀚的天宇和苍茫的原野交融在一起,诗人寂寞地站在这个时间和空间的交汇处,感慨天地悠悠,叹息知音难求。
诗的题目有一个“登”字但是诗中无一处点明这个字,不过读者又处处感到有这个字的存在。一、二句的“前”与“后”自然是诗人登高所望的“眼前”与“身后”,但他却因此联想到久远的古昔与以后的时代;古今相连,造成了时间的漫长。诗人的苦闷痛苦的心情因时间与空间的衬托,得到了极为深沉的表现。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天地的落寞情怀。
陈子昂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孤独和悲愤。
天地人三位一体,创造出辽阔悠远,空旷苍茫,营造了慷慨悲凉的意境。
天 地 人——孤独
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社会那些品行端正,富有治国才能的知识分子,处处遭受打击的现实,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独悲愤的心情。
一二句:时间:俯仰古今,时间绵长。 前--后;古人--来者。两用“不见”相连, 表现自己的孤独寂寞。三四句:空间:宇宙寥阔与绵长,个人却渺小与短暂,更何况 生不逢时,于是伤感无限,涕泪交横。
一、直抒胸臆,破空而来,感情的潮水澎湃而出,震撼人心,具有苍凉悲壮的阳刚之气。
三、深受《楚辞》的影响 。1、《远游》: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 及兮,来者吾不闻。2、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
二、社会意识、宇宙意识。
藏于情中的“景”是一种“虚景”,它来自诗人的情思,但它反过来又进行负载和寄托。诗人的直抒之情、“虚景”所载之情与景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构成了一种孤寂、幽深、寥廓的意境。
诗人旷视四野,思接千载,把悠悠之天地、古今之贤人统笼于笔下,然后直抒胸臆,径吐块垒。哀而不伤,悲中有壮。
承认人生悲哀,力求超越悲哀。
一、《登幽州台歌》的丰厚内涵
二、《登幽州台歌》的艺术特色
2、创造出了空旷苍茫、慷慨悲凉的意境。
2、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
陈子昂压卷之作。创造出了空旷苍茫、慷慨悲凉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之感 。
杜甫:“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胡应麟《诗薮》: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
1.“怆然而涕下”写出了什么?
答:(神态描写)形象逼真的描写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
2.“独”有什么作用?
答: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和悲愤。
3.赏析第一句和第二句诗。
答:从时间角度表现了主人公的孤独,为下文抒发悲怆的心情做铺垫。
4.诗人的形象是什么?
答:怀才不遇的孤独和悲愤的形象。
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事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即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鉴赏要点:把握景物的特征和寓意,进而感受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意境: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游山西村教课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轶事,诗词赏析,文言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望岳教课内容课件ppt,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泰山简介,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问题探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说课课件ppt,共10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