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九章世界地理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九章世界地理学案,共4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十九章 世界地理
第一节 世界重要区域
考点(一) 东南亚
明晰地理要素
1.读图,写出图中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半岛、岛屿名称。
A中南半岛 B马来半岛
C海南岛 D苏门答腊岛
E加里曼丹岛 F新几内亚岛
G爪哇岛 H菲律宾群岛
(2)填写图中数字表示的海、海湾、海洋、海峡名称。
①北部湾 ②泰国湾 ③南海 ④安达曼海
⑤太平洋 ⑥爪哇海 ⑦马六甲海峡
2.地理位置——“十字路口”。
(1)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
(2)“十字路口”
3.自然地理特征
特征
具体内容
地形复杂
中南半岛
地势北高南低,显著地理特征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马来群岛
多山,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灾害
气候
湿热
热带雨林气候
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
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地区
河流众多
多由北向南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自然资源丰富
森林资源、水能资源、石油资源(印度尼西亚、文莱)、锡矿(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4.人文地理特征
(1)人口特征:以黄种人为主,人口稠密,分布不均;多信奉佛教;华侨众多。
(2)经济特征: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
农业
世界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区;世界主要的稻米产区
工业
加工工业发展迅速
城市
中南半岛上的城市多分布于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岛屿上的城市多分布于沿海平原
贯通综合思维
1.东南亚气候成因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东南亚气候的形成。
气候
成因及特征分析
热带雨林气候
位于赤道附近,纬度较低,全年高温;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
雨季
每年5—10月,因气压带、风带移动而形成,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沛
旱季
11月—次年4月,受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东北季风影响,降水稀少
(2)气候对其他要素的影响。
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对河流的影响
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少,无结冰期
流量较大,水位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少,无结冰期
对植被的影响
热带季雨林景观
热带雨林景观
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
对农业的影响
热量充足,水源丰富,全年皆可种植与生长
旱季水量不足,雨季种植,旱季收获;旱涝灾害频繁
2.中南半岛河流的水文特征
3.马六甲海峡对本区域及周边地区的影响
对本区域的影响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沟通了太平洋与印度洋,是东南亚联系南亚、西亚和非洲东部的必经之地,有“十字路口”“咽喉要道”之称。对本区域有重要的战略、经济价值
对日本的影响
日本每年从非洲和中东地区进口的石油、原料以及出口商品都经由此地输送,此海峡被日本视为“海上生命线”
对我国的影响
近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从中东及非洲进口的石油等资源以及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不断增多,尤其是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该海峡对我国的发展日趋重要
练明命题热点
马来西亚的木屋种类繁多,一般房底都建有架空层。长屋顶房是当地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木屋类型,主要由当年的富商赞助修筑。目前,在马来西亚很少发现旧的长屋顶房。据此完成1~2题。
1.推测马来西亚平原地区木屋房底建架空层主要是为了( )
A.疏洪、防潮 B.改善通风条件
C.遮阴、纳凉 D.扩大居住空间
2.与其他类型木屋相比,马来西亚很少发现旧的长屋顶房,主要是因为( )
A.自然环境摧毁 B.社会观念更新
C.受国家政策影响 D.历史数量有限
解析:1.A 2.D 第1题,马来西亚平原地区木屋房底的架空层是非居住空间,所以遮阴、纳凉也非其主要目的,C、D错误;马来西亚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丰富,故推测马来西亚平原地区木屋房底建架空层的主要目的是疏洪、防潮和防范蛇虫,A正确;改善通风条件主要通过设置窗户等来实现,B错误。第2题,长屋顶房数量少主要是因为旧时经济基础较差,富商赞助修筑的长屋顶房数量少,D正确。
下图为东南亚中南半岛地区图。读图,完成3~4题。
3.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
A.旱涝 B.寒潮
C.泥石流 D.干热风
4.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是( )
A.地形平坦,机械化程度高
B.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C.科技发达,农产品单产高
D.热量充足,复种指数高
解析:3.A 4.D 第3题,由图可知,该地为中南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多旱涝灾害,A正确。第4题,中南半岛地处热带,终年高温,农作物全年均可种植和生长,复种指数高,D正确。
考点(二) 中亚
明晰地理要素
1.写出图中符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天山山脉 B帕米尔高原 C哈萨克丘陵
D图兰平原 E卡拉库姆沙漠
①里海 ②咸海 ③巴尔喀什湖
④阿姆河 ⑤锡尔河 ⑥额尔齐斯河
2.范围:包括哈萨克斯坦(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3.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地貌
以丘陵、平原为主,沙漠、戈壁广布
气候
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植被
多温带草原和荒漠
河流
大部分为内流河,地表径流少
4.人文地理特征
矿产资源
种类多,储量大
农业
灌溉农业发达,农作物以小麦、棉花为主
环境问题
湖泊多为内流湖(咸水湖),土地沙化、盐碱化等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贯通综合思维
1.中亚气候干旱的原因及影响
要素
原因
影响
位置
深居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内部
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是中亚干旱的根本原因
地形
山地比例小,以丘陵、平原为主,平坦开阔
利于地面吸热、辐射,导致蒸发量增大,加剧旱情
气候
南部为高原山地气候,并靠近热带沙漠气候
加剧旱情
植被
林木稀少,以温带草原、荒漠为主
涵养水源、调温调湿功能弱
水资源
河流较少,且分布不均,湖泊多为咸水湖
地面水资源不足,且现有水资源日趋减少
2.中亚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性
(1)位于亚欧大陆中部,自古以来一直是东西方陆上交通要道。
(2)古代的丝绸之路必经的重要贸易通道。现代“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3)第二亚欧大陆桥在中亚分为北、中、南三线,是目前亚欧大陆东西往来最便捷的通道。
(4)中亚里海沿岸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3.中国—中亚的能源合作
中亚
中亚地区的油气资源丰富并且出口潜力巨大,将资源出口至中国可以获得广阔、稳定的市场,将资源优势稳定地转化为经济优势
中国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是世界制造业大国,对能源需求大,获取中亚地区的油气资源可以增加我国能源的安全系数,保证能源供给来源的地缘多样化,降低运输成本,获得稳定而丰富的能源供给,也能加强与中亚地区的经济联系。因此,加强与中亚的能源合作是我国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
练明命题热点
伊塞克湖水面海拔高度1 600余米,冬季表层水温为2~3 ℃,终年不冻,有“热湖”之称。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成为候鸟迁徙、过冬、繁殖之地。1948年建立了伊塞克湖野生动物保护区。伊塞克湖沿岸地区是吉尔吉斯斯坦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下图为伊塞克湖流域图。据此完成1~3题。
1.据图示信息,推测伊塞克湖终年不冻的原因( )
A.淡水湖,水量大 B.地势高,日照时间长
C.地形阻挡冷空气 D.板块交界,地热丰富
2.伊塞克湖成为候鸟越冬地的主要因素是( )
A.聚落多,保护候鸟好 B.湖面不冻,鱼类丰富
C.湖泊盐度高,水温高 D.河流多,入湖水量大
3.建立伊塞克湖野生动物保护区对当地农业生产的积极作用是( )
A.扩大粮食播种面积 B.减少农药使用
C.提供候鸟栖息地 D.补充候鸟越冬食物
解析:1.C 2.B 3.B 第1题,图中该湖紧靠天山山脉,是一个山间湖泊,山脉阻挡冷空气,终年不冻,C正确。第2题,该湖终年不冻,鱼类资源丰富,为候鸟提供丰富的食物,B正确。第3题,建立伊塞克湖野生动物保护区,使生态环境变好,鸟类增多,利用候鸟作天敌,抑制害虫,可以减少农药使用,B正确。
哈萨克斯坦位于中亚地区,是我国邻国,也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合作伙伴。哈萨克斯坦畜牧业发达,以牧牛为主,牧牛业多采用农户家庭式经营,以天然草地放牧为主,只有近10%的农机设备可以算作现代化农机。受自然因素和谷物市场价格提升影响,近年来饲料种植面积和供应量大幅减少,养殖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下图为哈萨克斯坦植被类型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
4.哈萨克斯坦牧牛业以农户家庭式经营为主的优势是( )
A.养殖技术优 B.生产成本低
C.养殖规模大 D.生产效率高
5.近年来,哈萨克斯坦养牛业成本居高不下的直接自然原因是( )
A.全球变暖 B.土壤出现板结
C.荒漠面积扩大 D.淡水资源短缺
6.“丝绸之路经济带”使哈萨克斯坦牛肉市场最有可能先扩展到( )
A.北京 B.罗马
C.莫斯科 D.布宜诺斯艾利斯
解析:4.B 5.C 6.A 第4题,农户家庭式经营,采用传统养殖方式,养殖技术落后,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低下,但所需投入的生产成本较低,B正确。第5题,依据图文材料可知,哈萨克斯坦多为半荒漠草原和荒漠草原,牧牛业发展对牧草需求量大,荒漠化加剧,荒漠面积扩大,直接导致牧草种植区域减少,牧草供应量下降,养殖生产成本上升,C正确。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哈萨克斯坦是我国的邻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加强中哈两国的经贸联系,北京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哈萨克斯坦牛肉市场最有可能先扩展到北京,A正确。
考点(三) 西亚
明晰地理要素
1.读图,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
(1)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国家名称。
①土耳其 ②伊朗 ③阿富汗
④沙特阿拉伯 ⑤巴基斯坦
(2)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水域名称。
⑥里海 ⑦黑海 ⑧地中海
⑨红海 ⑩阿拉伯海 ⑪波斯湾
(3)写出海峡、河流的名称。
a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与地中海,是亚欧两洲分界线;b霍尔木兹海峡,沟通了波斯湾和阿拉伯海;c苏伊士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是亚非两洲分界线;e底格里斯河;f幼发拉底河。其中,e、f河流流经的平原叫美索不达米亚平原;g曼德海峡,沟通红海和阿拉伯海,是亚非两洲的分界线。
2.自然地理特征
位置
两洋三洲五海交界之地,战略位置重要
气候
多属热带和亚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蒸发强烈
地形
高原为主,沙漠广布,边缘分布着许多高大山系
植被
热带和亚热带荒漠及半荒漠草原,植被稀疏、种类少
水文
地表径流贫乏,河流短小、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河网稀疏
资源
石油资源极其丰富,约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以上
3.人文地理特征
人口
以白种人为主,多民族聚居,半数以上是阿拉伯人
农业
种植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绿洲地区
工业
以石油化工产业为主,制造业相对落后
交通
东西方交通要道,海上石油运输的主要航道
贯通综合思维
1.西亚气候干热的原因
纬度位置
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绝大部分处于30°N以南的低纬度地区,故气温高
地形
伊朗高原和小亚细亚半岛虽濒临海洋,但周围被山脉环绕,地形闭塞,阻挡了海洋湿润空气的进入
大气环流
1月,本区大部分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天气干旱少雨,北部受西风影响范围小,降水较少;7月,本区受来自陆地到海洋的东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湿度低,降水较少
海陆分布
阿拉伯半岛地表起伏小,海岸线平直,加强了气候的干旱性;阿拉伯半岛虽西邻红海,但红海面积小,受海洋水汽影响小
2.西亚自然环境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以色列农业对我国西北地区农业的启示
(1)发挥政府调控机制,科学管理水资源。
(2)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优化配置水资源。
(3)通过价格机制引导农业用水向经济效益好的种植、养殖产业转变。
(4)采用先进节水技术,有效利用水资源。
(5)促进科研应用结合,提高技术普及率。
(6)提高农民素质及运用新技术的能力。
练明命题热点
2022年世界杯在卡塔尔举办,比赛首次在冬天举行。读图,回答1~2题。
1.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选择在冬季举办的原因是该季节( )
A.气候温湿 B.气候湿热
C.气候干凉 D.气候干热
2.2021年卡塔尔总人口约293.05万,其中卡塔尔公民约占15%。外籍人口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推动人口向该国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条件 B.经济因素
C.宗教信仰 D.教育水平
解析:1.C 2.B 第1题,卡塔尔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冬季卡塔尔气候干凉,适合举办大型体育活动。第2题,卡塔尔石油资源丰富,人口向该国迁移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
下图所示区域长期为热点区域。据此回答3~4题。
3.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下列属于该地区传统民居的描述是( )
A.高脚屋——凉爽、防潮
B.墙厚窗小——防晒又凉快
C.轻质木材作建筑材料——防震
D.窑洞——冬暖夏凉
4.该地区是世界上发生冲突的热点地区,产生冲突的原因是( )
①地理位置优越 ②石油资源丰富
③水资源贫乏 ④宗教矛盾尖锐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解析:3.B 4.D 第3题,结合图示得知,该区为中东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其房屋特点是墙厚、门窗小,此结构可以减少光和热风的影响,也可防止风沙进入,达到防晒凉快的效果,故B正确。第4题,该区域位于“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地理位置优越;石油资源丰富;气候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宗教矛盾尖锐,使得这里成为世界上发生冲突的热点地区。故D正确。
考点(四) 非洲
明晰地理要素
1.读图,写出图中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1)地形名称。
A阿特拉斯山脉 B德拉肯斯山脉
C乞力马扎罗山 D南非高原
E东非高原 F埃塞俄比亚高原
G刚果盆地 H撒哈拉沙漠
⑧马达加斯加岛 ⑨索马里半岛 ⑩西奈半岛
(2)水域名称。
①尼罗河 ②尼日尔河 ③刚果河
④赞比西河 ⑤维多利亚湖 ⑥坦噶尼喀湖
⑦马拉维湖 I地中海 J大西洋
K几内亚湾 L印度洋 M亚丁湾
N红海 O苏伊士运河 P曼德海峡
Q直布罗陀海峡 R莫桑比克海峡 S好望角
2.自然地理概况
轮廓
北宽南窄,海岸线平直,海湾、半岛和岛屿比较少
地形
以高原为主,东南高、西北低
气候
气候类型多样,以热带气候为主,干燥地区广,气候类型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呈带状分布
植被
以热带荒漠、热带草原为主
3.人文地理概况
资源
植物资源丰富,大型野生动物多;矿产种类多,储量大
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最高,撒哈拉以南以黑种人为主,北部以白种人为主
经济
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国际贸易中处于被动地位
贯通综合思维
1.非洲气候特征及成因
2.非洲气候与自然带的非地带性现象
非洲气候的非地带性现象主要包括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索马里半岛的热带沙漠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的热带雨林气候、几内亚湾北侧的热带雨林气候、撒哈拉地区与纳米比亚海岸线处的热带沙漠气候等。具体成因如下图所示:
练明命题热点
博格利亚湖是东非大裂谷中的一个湖泊,每年有超过一百万只小火烈鸟栖息在这腐蚀性极强的湖水中。下图示意博格利亚湖的位置。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地理现象的描述,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是( )
A.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小
B.湖岸有矮树林和草地
C.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D.小火烈鸟脚上皮肤薄
2.根据湖泊成因,博格利亚湖属于( )
A.火山湖 B.冰川湖
C.构造湖 D.堰塞湖
解析:1.B 2.C 第1题,该地位于东非大裂谷,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一年分明显的干、湿两季,因此湖泊受降水影响,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大,A错误;湖泊位于赤道附近,周边山峰不到2 000米,因此不可能有永久冰雪存在,从而判断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降水,C错误;此湖湖水腐蚀性极强,小火烈鸟在此栖息,脚上皮肤不可能薄,D错误;由于该湖泊所在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典型植被为疏林草原,因此湖岸有矮树林和草地,B正确。第2题,由于东非大裂谷是非洲板块内部张裂形成的,该湖泊位于东非大裂谷中,可能是由于地壳断裂下陷积水形成的,再加上该湖的形状比较狭长,也能反映地壳断裂特征,因此其成因是构造湖,C正确。
贝努埃河发源于喀麦隆,注入尼日尔河,为尼日利亚第二长河流,全流域水土流失严重。1978年,喀麦隆在贝努埃河干流上开工建设拉格都大坝,大坝建成后,下游尼日利亚的洪泛平原面积不降反升,且尼日利亚的灌溉农业受到严重影响。下图示意贝努埃河流域拉格都大坝的位置。据此完成3~5题。
3.拉格都大坝建成后,下游洪泛平原面积不降反升,主要是因为( )
A.河床淤积抬高 B.枯水期流量增大
C.输沙总量增加 D.丰水期时间延长
4.推测拉格都大坝对尼日利亚灌溉农业的影响主要表现有( )
①河水输沙量增大 ②部分灌溉取水口废弃
③下游径流量减小 ④径流稳定性减弱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5.为降低拉格都大坝给尼日利亚带来的不利影响,拉格都大坝应( )
A.拆除坝体 B.降低水位
C.筑高坝体 D.发展养殖
解析:3.A 4.D 5.B 第3题,由材料可知,贝努埃河全流域(包括大坝下游)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大坝截流后,大坝下游径流量减小,侵蚀能力减弱,河床淤积抬高,导致洪水泛滥的频率增大,A正确。第4题,大坝建成后,其下游河流径流量减小,输沙总量减小,①错误。大坝截流后,由于下游河流径流量减小,水位降低,部分灌溉取水口及配套设施超出水位之上而被废弃,农业灌溉水源不足,②③正确。大坝下游径流季节变化变小,稳定性增强,④错误。第5题,大坝适当降低水位可以为下游提供更多的水源,协调上、中、下游水源分配,B正确。
考点(五) 欧洲西部
明晰地理要素
1.读图,写出图中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1)地形名称。
A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B比利牛斯山脉
C阿尔卑斯山脉 D勃朗峰
E亚平宁山脉 F西欧平原
G波德平原 H东欧平原
I冰岛 J爱尔兰岛
K大不列颠岛 L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M伊比利亚半岛 N亚平宁半岛
O巴尔干半岛 P小亚细亚半岛
(2)水域名称。
Q波罗的海 R北海 S比斯开湾
T地中海 U英吉利海峡 V直布罗陀海峡
①多瑙河 ②莱茵河
2.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
以平原、山地为主,山脉多东西走向,利于海洋水汽的进入
典型地貌
冰川地貌广布,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气候
北部为寒带气候;中部沿海和平原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典型);内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是地中海气候等
河流
流量稳定,流速平稳,适合发展内河航运
3.人文地理特征
人口
以白种人为主,是世界白种人主要分布区,是世界人口稠密区之一,也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地区,有些国家还出现了人口负增长
农业
适宜多汁牧草生长,乳畜业发达
工业
是世界上工业发达的地区之一,以制造业为主
旅游业
旅游业繁荣。欧洲西部拥有多种多样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各异的人文景观
贯通综合思维
1.欧洲西部气候成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欧洲西部河流航运价值大的原因
河流本身
因降水量丰沛,流量大,季节变化小,而且水流平缓,便于发展航运;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河道不易淤积
地形
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河流流速稳定
运河沟通
各河之间有运河相通,形成欧洲西部发达的内河运输网
经济发达
货运需求量大,促进航运发展
练明命题热点
读欧洲西部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1~2题。
1.以下关于北海以东地区海岸线对当地气候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使气温的年较差变小 B.使气温的日较差增大
C.导致夏季降水量更大 D.导致冬季降水量更小
2.圣马洛湾沿岸潮水水位总是比周边地区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有稳定的西风 B.受东侧半岛阻挡
C.英吉利海峡的狭管效应 D.海湾处海水较深
解析:1.A 2.B 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北海以东地区海岸线曲折,地形破碎,有利于西风气流的深入,扩大了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范围,受海洋影响大,所以会导致气温的年较差变小,A正确。第2题,圣马洛湾沿岸与周边地区同样都受稳定的西风和英吉利海峡的狭管效应的影响,A、C错误;受西风影响的潮水因东侧半岛的阻挡会使潮水的水位升高,B正确;海湾处海水不一定深,有河流注入的海湾可能海水较浅,D错误。
下图是一组世界某区域地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A.土壤、水源 B.光热、降水
C.降水、光照 D.地形、河流
4.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沙尘暴
C.土地盐碱化 D.洪涝灾害
解析:3.B 4.C 第3题,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判断:甲位于西欧,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光热条件不足,不利于农业生产;乙位于中亚,由于地处内陆,离海远,故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是该地区农业生产主要的限制性条件。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乙地区位于干旱地区,不合理的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蒸发旺盛,则导致土地盐碱化,C正确。
考点(六) 两极地区
明晰地理要素
读图,写出图中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地区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纬度位置
南极圈及其以南
北极圈及其以北
位置、范围
以南极洲为主体,被A大西洋、B印度洋、C太平洋包围
以e北冰洋为主体,被a北美洲、b欧洲、c亚洲三大洲包围
地形
以高原为主
以海洋为主
气候
酷寒、干燥、烈风
温度比南极高,降水比南极多,风速比南极小
中国科考站
D长城站、E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罗斯海新站(在建)
d黄河站
贯通综合思维
南极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1)南极洲的严寒性可与西伯利亚的冬季相比,降水量与北非相当,因此,可概括出南极洲的气候有酷寒、干燥的特征;联系其地表状况和气压状况可知,南极洲多大风。
(2)分析影响南极洲气候的因素。
从纬度位置看
纬度位置高,正午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经过的路程长,大气对其削弱作用强,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少,因此气候严寒,降水以降雪为主,日积月累,形成了今日的冰雪大陆
从海拔看
海拔高,空气稀薄,加上空气中水汽含量少,大气的保温效应差,气温低
从地表状况看
南极洲被巨厚冰层覆盖,冰雪可以反射掉大部分太阳辐射,同时使地势增高,又进一步使气温降低
从气压状况看
南极大陆被极地高压控制,气流下沉,降水稀少;地表相对平坦,因此风速较大
练明命题热点
地球表面的陨石易风化和发生化学成分变化,南极大陆却因环境特殊保存了大量陨石,被称为“陨石宝库”。下图为南极冰流域和陨石富集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陨石富集于图示地区的原因是( )
A.小天体闯入地球,受地磁引力大量落入该地
B.因洋流、海浪搬运作用富集该区域山脉附近
C.落到南极的陨石随冰川移动,在低处富集
D.因板块运动,落入海洋的陨石不断汇入该地
2.相对于其他地区,南极陨石科考价值较高的原因是( )
A.气候湿润,陨石不易风化
B.冰雪覆盖,保存年代久远
C.环境洁净,对陨石污染小
D.臭氧层薄,坠落的陨石多
解析:1.C 2.B 第1题,南极大陆常年被冰雪覆盖,冰川之下保存了大量陨石,冰雪融化后,陨石裸露,受重力作用影响,随冰川移动,在低处富集。C正确。第2题,南极地区冰雪覆盖,陨石不易风化,保存年代久远,B正确。
格莱斯村位于加拿大北部海岛,是人类最北端的居住区,距北极点约1 160千米。该村年均气温-16.5 ℃,最低气温-65 ℃。1953年,为巩固国防,加拿大政府承诺为8户因纽特人在格莱斯村建设永久住房和提供燃料。目前,格莱斯村旅游业有所发展,但政府的承诺仍未兑现。据此完成3~4题。
3.推测加拿大政府的承诺仍未兑现的直接原因是( )
A.自然环境恶劣 B.投入大、成本高
C.技术难度较大 D.海上交通不便
4.格莱斯村现代旅游业有所发展,但居民的生存状况未有明显改变,主要是为了( )
A.防止来此游客多 B.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C.增大旅游吸引力 D.降低旅游环境污染
解析:3.A 4.C 第3题,加拿大政府的承诺仍未兑现的直接原因是自然环境恶劣,这里年均气温-16.5 ℃,最低气温-65 ℃。只有因纽特人能够忍受常人不能忍的寒冷环境,在这里生存了下来,A正确。由于自然环境恶劣,这里海上交通不便,要为他们运送物质和修建房屋的技术难度较大,投入大,成本高, 这些都是由直接原因衍生出来的,B、C、D错误。第4题,该村居民的生存状况未有明显改变,主要是为了保持多年以来的生活状态,增大旅游吸引力,C正确。
一、选择题
老挝是东南亚传统的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中老铁路连接中国昆明和老挝万象,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装备。2021年12月3日,该铁路建成通车。中老铁路最初设计时速为200千米,后中国铁路专家建议降为160千米。下图为中老铁路及周边区域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中老铁路设计时速降低主要是考虑( )
A.运输需求量小 B.地势起伏大
C.雨雾天气多 D.技术难度大
2.中老铁路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和装备可以( )
A.提高运营安全性 B.减少人工投入
C.降低建设难度 D.缩短线路里程
3.中老铁路建成通车后,老挝最先受益的出口产品是( )
A.农产品 B.手工制品
C.工业机械 D.电子产品
解析:1.B 2.A 3.A 第1题,中老铁路位于中南半岛北部,该地山高谷深,地势起伏较大,从铁路安全运行的角度采取降低时速的做法,B正确。第2题,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和装备,无论从设备的安全性,还是从设计建造的整体性,都能够保障工程施工的安全, A正确。第3题,老挝是传统的农业国,铁路修通后可以促进中老之间的农产品货物运输,老挝最先受益的出口产品是农产品,A正确。
咸海是位于中亚地区的咸水湖,湖水主要依赖阿姆河和锡尔河补充。1987年咸海分裂为南咸海和北咸海。下图为1990—2015年南咸海水量平衡变化图。据此完成4~5题。
4.咸海分裂为两个湖泊的主要原因是( )
A.湖泊水量亏损 B.湖泊水量盈余
C.湖区降水量减少 D.湖盆沉积物增多
5.据地下水变化量推测,1990—2015年南咸海区域地下水位( )
A.持续上升 B.先上升,后下降
C.持续下降 D.先下降,后上升
解析:4.A 5.D 第4题,咸海分裂为两个湖泊的主要原因需要从咸海水量收入与支出的关系考虑。由于入湖径流量减少,咸海水位下降,水量亏损,A正确。第5题,据图可知,1990年和2000年地下水水量均减少,此阶段南咸海地下水位下降;2010年和2015年地下水水量均增加,此阶段南咸海地下水位上升,D正确。
斯里兰卡是闻名遐迩的“宝石王国”,宝石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当地多采用人工淘洗的方式分选砂矿,生产方式落后,规模小,宝石产量很不稳定。下图示意斯里兰卡主要宝石产区分布。据此完成6~7题。
6.从气候角度,推测斯里兰卡宝石开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是( )
A.冬冷夏热,温差大 B.全年多雨,水灾频发
C.海拔高,多冻害 D.纬度低,全年炎热
7.在矿产资源机械化开采盛行的时代,斯里兰卡依旧坚持采用小规模传统开采方式的原因是( )
A.资源保护性开采 B.国家经济实力弱
C.矿区交通条件差 D.避免失业率上升
解析:6.D 7.A 第6题,读图可知,斯里兰卡位于北半球热带地区,该区域为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A错误;该地气候分明显的旱、雨两季,B错误;斯里兰卡纬度低,且海拔较低,全年气温较高,基本不会发生冻害,C错误;该地纬度低,全年炎热,对宝石开采有不利影响,D正确。第7题,大规模机械化开采更多地适用于可以批量化开采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铁矿石等。宝石作为一种较为稀缺的矿产资源,大规模机械化开采会加速其枯竭,斯里兰卡的小规模传统开采方式是一种资源保护性开采方式,故A正确。
坦桑尼亚的莫希小城地处乞力马扎罗山南麓,是乞力马扎罗区首府,每年有大量外国游客到此停留。乞力马扎罗区也是坦桑尼亚咖啡最大产区,莫希周围就遍布着众多咖啡种植园。咖啡园里种植了一些高大乔木,生产的咖啡品质上乘,主要出口到欧美地区。咖啡树适合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的山区,海拔一般在500~2 000米,喜欢白天温和不酷热的气温,以及少于两小时的直接日照。据此完成8~10题。
8.每年大量外国游客在莫希停留的主要目的是( )
A.品尝和购买当地咖啡
B.感受当地独特文化
C.到热带雨林进行探险
D.前往乞力马扎罗山
9.莫希当地咖啡园里种植高大乔木,最重要的作用是( )
A.提高土地利用率 B.白天遮荫降温
C.增加土壤肥力 D.减少水土流失
10.莫希生产的咖啡品质高,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全年高温多雨 ②土壤肥沃 ③海拔较高,气候适宜 ④采用混合种植技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8.D 9.B 10.C 第8题,由于莫希位于乞力马扎罗山南麓,且为乞力马扎罗区首府,游客在此停留的目的是前往乞力马扎罗山旅游,D正确。第9题,由于咖啡喜欢白天温和不酷热的气温,以及少于两小时的直接日照,所以高大乔木起到白天遮荫降温的作用,B正确。第10题,莫希位于热带海拔较高的地区,气候温暖多雨,排水良好,加上处在火山地区,土壤肥沃,因此莫希生产的咖啡品质高,②③正确,C正确。
南极是极限环境的代表,在人类到达南极时如何立足成为探险、考察的难题。早期,南极探险队采用居住帐篷、雪屋、木屋的生存方式。科考站大都建在南极大陆沿海,只有少数建在内陆。2014年2月8日,中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图1示意作为历史保护遗迹的“探索小屋”,图2示意中国南极泰山站效果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南极科考站大多建在南极大陆沿岸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昼长利于考察 B.风力小地带处
C.房屋地基稳定 D.方便物资补给
12.关于南极泰山站采用底部架空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避免下雪时建筑被积雪掩埋 ②防止野兽侵袭 ③大大减少人工除雪工作 ④采用混凝土浇筑,坚固耐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11.D 12.C 第11题,南极科考站的物质补给主要来自海运,科考站建在南极大陆沿岸,方便物资补给以及工作人员的往来,D符合题意。第12题,南极泰山站采用底部架空方式可以避免下雪时建筑被积雪掩埋,大大减少人工除雪工作,①③正确。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3.根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土耳其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农牧、工业产品大量出口欧洲。近年来受“一带一路”建设影响,土耳其交通等基础设施发展很快。伊安高铁(伊斯坦布尔—安卡拉)是中国在该地区参与承建的高速铁路,于2014年建成通车。
(1)说出土耳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简述伊安高铁对土耳其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3)分析中国在该地区参与承建的高速铁路对中国传统制造业的影响。
答案:(1)土耳其地是连接亚洲和欧洲的“十字路口”,扼守连接地中海与黑海的航道,东部和东南部与石油资源丰富的伊朗、伊拉克等国接壤。
(2)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了伊安两地的联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3)促进了中国钢铁、机械、列车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该铁路的修建加强了土耳其海峡两岸的交通联系,刺激沿线农矿资源的开发,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丰富、廉价的原料;同时激活土耳其内陆消费,为中国商品提供销售市场;加强了土耳其与中国之间的贸易联系,有利于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与转移,为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创新提供空间。
14.根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墨西哥被誉为“玉米的故乡”“仙人掌的国度”。当地居民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经常戴大草帽,这种大草帽最突出的特征是帽檐特别宽,用水草、麦秸、竹篾或棕绳等物编织而成,它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折射出墨西哥人的性格特征。下图示意墨西哥地形(图1)及大草帽(图2)。
(1)判断A、B、C三地夏雨率最高的地点,并阐述原因。
(2)说出墨西哥主要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分析大草帽成为墨西哥农民日常生产生活必备用品的原因。
解析:第(1)题,从A、B、C三地的地理位置分析即可。第(2)题,分布特点:从海陆位置来看,墨西哥城市在沿海地区相对较少,其中部城市相对较多;从地形角度来看,在高原山地城市分布相对较多,沿海平原地区数量较少。主要原因:墨西哥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强烈,沿海地区受海洋水汽影响显著,气候更加湿热,不适宜大规模建城;而高原山地地区,由于海拔较高,气候更偏向于凉爽,适宜大规模建城。第(3)题,根据墨西哥气候特点及大草帽的用途、制作成本等方面分析。
答案:(1)B地。A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全年少雨,夏季降水比例小;C地位于东北信风迎风坡,全年多雨,夏季降水比例小;B地位于墨西哥高原,夏季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冬季海洋水汽受山地和高原阻挡难以到达高原面上,降水较少,夏季降水比例大。
(2)分布特点:沿海少,内陆多;集中分布在高原地区(海拔较高地区)。原因:纬度低,沿海低地气候湿热;高原地区气候凉爽。
(3)海拔高,晴天多,光照强,戴大草帽可以防晒;雨季降水丰富,戴大草帽可以避雨;纬度低,气温高,草帽通风散热性好;草类资源丰富,便于就地取材;制作成本低,价格便宜。
第二节 世界重要国家
考点(一) 美国
明晰地理要素
1.范围和位置
(1)范围。
本土
48个州和1个特区,主要位于中纬度
海外
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
(2)海陆位置:东临甲大西洋,西临乙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
2.地形和河湖
(1)地形与地形区。
地形
主要地形区
地形特点
形成原因
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
海岸山脉、A落基山脉等平行山脉
海拔高,在1 000米以上
板块碰撞挤压
中部以平原为主
中部为B中央平原
地形平坦,海拔低
密西西比河冲积而成
东部以山地、平原为主
C阿巴拉契亚山脉
海拔相对较低,多在1 000米以下
流水等外力侵蚀
(2)河流:D密西西比河为世界第四长河,纵贯中部平原,航运便利。
(3)湖泊: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泊群,是过去由冰川作用形成的。面积最大的湖泊是苏必利尔湖,除密歇根湖完全属于美国外,其他四个湖泊均为美国和加拿大共有。
3.气候
(1)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2)太平洋沿岸:气候带呈南北狭长分布,自北而南分布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3)墨西哥湾沿岸: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4.农业的地区专业化
农业带
分布
发展条件
乳畜带
五大湖及东北部地区
①气候较冷,无霜期短,生长期短;②土地较贫瘠,不适宜种植粮食,但适宜发展畜牧业;③工业集中,人口密集,畜产品市场广阔
玉米带
乳畜带以南,中央大平原中北部
①地势低平,土层深厚;②气候温和,雨量适中;③无霜期约半年;④大豆、玉米轮作
小麦带
中部、北部
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②雨热同期;③北部是春小麦,中部是冬小麦
棉花带
35°N以南
①热量充足;②无霜期200天以上;③春季降水多,秋季干燥,适合棉花生长
畜牧和灌溉农业带
西部落基山高原盆地
①干旱少雨;②面积广阔,占全国1/3以上;③多天然牧场
5.美国三大工业区
三大工业区
东北部地区
南部地区
西部地区
分布范围
落基山脉以东的北部地区
落基山脉以东的南部地区
落基山脉以西的地区
自然条件
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煤矿,五大湖以西的铁矿,大西洋沿岸的优良港口,五大湖便利的水运系统,内地肥沃广阔的平原
密西西比河以西及墨西哥湾沿岸的石油、天然气
科迪勒拉山系的多种金属矿,加利福尼亚南部的石油,丰富的水能资源和森林资源
主要工业部门
汽车制造、钢铁、化学以及军事工业
石油、飞机、航空、电子等工业
航空、电子、飞机等工业
主要工业城市
纽约、芝加哥、底特律、匹兹堡
休斯敦、亚特兰大、达拉斯
洛杉矶、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西雅图
贯通综合思维
1.美国地形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1)海岸山脉紧靠着太平洋沿岸,对西部气候影响大。
迎风坡
西风迎风坡地形雨丰沛,但是海岸山脉阻挡了太平洋的暖湿西风向东深入,限制了山脉以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向东延伸,使上述两种气候呈南北向带状分布于沿海地区
背风坡
地处背风坡的山间高原盆地,由于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进入,因此,气候干旱,呈现出荒漠景象
(2)东部山地的西北坡面迎冬季西北风,常造成大雪;东南坡面对大西洋水汽产生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但因东部山地低缓,连续性差,冬季干冷的西北风可影响到东海岸,夏季从大西洋吹来的暖湿气流亦可越过山地,进入内陆。
(3)中部平原地区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最大,大陆性较强。这是因为中部平原地势低平,无东西走向山脉,南北开敞,致使南北气流畅通无阻。冬季极地冷气团可长驱南下,骤然降温。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热带暖气团可自南北上,天气闷热多雨。中部平原在冷暖气团交替控制下,形成气温、降水季节变化剧烈,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如图所示:
2.美国龙卷风多发的原因
美国平均每年有1 000~2 000个龙卷风,其龙卷风不仅数量多,而且强度大。主要原因如下:
水汽
美国东濒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南面又有墨西哥湾,大量的水汽不断从东、西、南面流向美国大陆。水汽多,雷雨云就容易发生。当雷雨云积聚到一定强度后,就会产生龙卷风
地形
中部为平原,南北通畅,地形平坦,对气流的阻挡作用小,有利于气流交汇,且交汇的空间大,有利于气流抬升与旋转;地势起伏小,对气流的摩擦力小,有利于气流的旋转上升
动力机制
中纬度春夏季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副热带高压的西部边缘,是气流辐合上升最剧烈之处,在副热带高压南部和西部是偏东和东南气流最活跃的地方,它把大西洋和墨西哥湾的大量暖湿气流源源不断地向美国大陆输送
春季北美大陆中低纬度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力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
3.自然条件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练明命题热点
读美国东北部某日降雪量分布图,完成1~2题。
1.在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和以东形成降雪最大值区,形成降雪的水汽分别来自( )
A.大西洋、大西洋 B.五大湖、五大湖
C.五大湖、大西洋 D.大西洋、五大湖
2.与阿巴拉契亚山脉相比,美国西部地区山体更加高大,其主要原因是西部( )
A.侵蚀作用相对较弱 B.内力作用强烈
C.风化作用相对较弱 D.堆积作用较强
解析:1.C 2.B 第1题,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降雪最大值区靠近五大湖区,降雪的水汽主要来自五大湖;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降雪量最大值区靠近大西洋,降雪的水汽应来自大西洋。C正确。第2题,与阿巴拉契亚山脉相比,美国西部地区山体更加高大,其主要原因是西部地处板块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挤压抬升更明显。B正确。
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农业最发达的州,全年农业产值占全美13%以上。读美国加州中央谷地部分农产品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中央谷地所属的农业带是( )
A.混合农业带 B.水果和灌溉农业带
C.畜牧和灌溉农业带 D.亚热带作物带
4.加利福尼亚州能成为全美农业最发达的州,其主要优势是( )
①高度的资金和技术集约化 ②实行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③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
④广阔的国际消费市场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3.B 4.C 第3题,读图可知,中央谷地是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地区,位于北纬35°和40°之间的大陆西岸,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农作物生长需要灌溉水源,且由于夏季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水果品质好,而且区域中主要农产品有番茄、葡萄和棉花,因此所属的农业带是水果和灌溉农业带。B正确。第4题,其主要优势条件是位于西部工业地带,高新技术产业发达,人才众多,高度的资金和技术集约化为其生产提供保障;有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灌溉农业发达,水资源利用率高。故选C。
考点(二) 俄罗斯
明晰地理要素
1.读图,写出图中符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1)海域:东北部隔a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西临b波罗的海,西南临c黑海、d里海,北临e北冰洋。
(2)地形区:A大高加索山脉、B乌拉尔山脉,C东欧平原、D西西伯利亚平原、E中西伯利亚高原、F东西伯利亚山地。
(3)河流湖泊。
①伏尔加河:欧洲最长的河流,向南注入里海,水能丰富,内河航运便利。
⑤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湖泊,地壳断裂下陷而成。
2.地形:地形多样,平原面积广大,地势总体为西低东高。
3.气候
(1)总体特点:由于所处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因此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2)主要气候类型: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北部的北冰洋沿岸为寒冷的极地气候;太平洋沿岸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西南部地区为温带草原气候,黑海沿岸有地中海气候。
4.植被:亚寒带针叶林广布。
5.人口:地广人稀,分布极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欧洲部分,人口老龄化严重。
6.农业:耕作业与畜牧业并重,粮食作物种类较少,主要分布于东欧平原和南部顿河流域。
7.工业:基础雄厚,工业部门全面,结构不合理,重工业发达,尤其是核工业和航空航天业占据世界重要地位,轻工业发展缓慢。
8.交通:以铁路和公路为主,铁路是交通运输骨干,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在欧洲部分较为稠密,水运较差,港口主要有圣彼得堡、摩尔曼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贯通综合思维
1.西伯利亚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1)秋冬季流量小,春夏季流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2)冬季结冰期长,通航时间短。
(3)由于河流由南向北流,冬春季会出现凌汛现象,同时沿岸发育大片沼泽。
(4)春季易出现春汛。
(5)大部分河流上下游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鄂毕河除外),但开发极少。
(6)沿岸植被保护较好,河流含沙量小。
(7)汛期以雨水补给为主,旱期以冰川、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2.俄罗斯气候冬长严寒,夏短温暖的原因
(1)位于高纬度地区,大部分地区在50°N以北,太阳高度小,接收太阳光照和获得热量少,因而气温低。
(2)地处亚欧大陆最北部,加上西北部低、东南部高的地势,使得西伯利亚北部受北冰洋的影响较大,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造成气候严寒,尤其是冬季,气候更加寒冷。
(3)东部、南部地势较高,有一系列山地成为天然屏障,阻挡了太平洋暖湿气流的深入,更加重了西伯利亚北部冬季的寒冷程度。
3.俄罗斯的地理条件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
练明命题热点
黑麦喜冷凉,不耐高温。俄罗斯是黑麦的原产地和主产区之一,其黑麦种植区地处丘陵地带,多采用横坡垄(麦垄沿等高线)的方式种植。该国的黑麦面包因制作原料符合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而驰名世界。下图示意俄罗斯黑麦主产区。据此完成1~2题。
1.俄罗斯黑麦符合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关键在于当地( )
A.气候冬冷夏凉 B.黑麦生长期长
C.农业技术先进 D.种植历史悠久
2.俄罗斯的黑麦多采用横坡垄的方式种植,有利于( )
A.减轻水土流失 B.增加麦田光照
C.防止田间积水 D.避免土壤板结
解析:1.A 2.A 第1题,绿色食品的原料应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少;俄罗斯冬冷夏凉的气候,不利于害虫越冬、繁殖和生长,麦田的农药使用量少;冬季寒冷漫长的气候利于黑土的形成,可减少化肥的使用量,A正确。第2题,俄罗斯的黑麦产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采用横坡垄的方式种植黑麦,可拦截水沙,减缓水土流失,A正确。
俄罗斯奥伊米亚康位于东西伯利亚地区,最冷月月均温约-50.1 ℃,年平均积雪日数约229天,有北半球“寒极”之称。该市位于因迪吉尔卡河上游,房屋建筑为木质结构,建在木桩上面(木桩深埋地下,木屋与地面最少有0.9米的间隔),木屋多东倒西歪,甚至半埋进泥土中。下图为奥伊米亚康区域略图。据此完成3~5题。
3.奥伊米亚康成为北半球“寒极”的主要原因有( )
①纬度高,气温低 ②锋面雨持续时间长 ③地形封闭,冷空气集聚 ④盆地口向北敞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奥伊米亚康的房屋建在木桩上面是为了防止( )
A.大风侵袭房屋和地基
B.河水泛滥冲击地基
C.暴雪重压倒塌房屋
D.房屋热气融化冻土地基
5.奥伊米亚康的木屋多东倒西歪,甚至半埋进泥土的主要原因是( )
A.特有的民族风情
B.半埋进泥土中,有利于保温
C.为抵御强风,顺势而为
D.冻土的冻融作用
解析:3.B 4.D 5.D 第3题,奥伊米亚康接近北极圈,纬度高,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这是奥伊米亚康成为北半球“寒极”的主要原因之一,①正确。奥伊米亚康纬度高,暖湿气团不够活跃,锋面雨日数并不多,年降水量较少,②错误。奥伊米亚康位于盆地之中,地形封闭,且盆地口向北敞开,极地冷气团到达此处时,容易在此集聚,不易扩散,导致该地气温低,这也是奥伊米亚康成为北半球“寒极”的主要原因,③④正确。第4题,奥伊米亚康的房屋建在木桩上面更不易抵抗大风侵袭,A错误。材料信息表明,奥伊米亚康位于因迪吉尔卡河上游,出现河水泛滥的可能性较小,B错误。奥伊米亚康的房屋建在木桩上面并不能防止暴雪重压使房屋倒塌,C错误。奥伊米亚康位于高纬度地区,气温低,地下多冻土,如果冻土融化会导致地基不稳,奥伊米亚康的房屋建在木桩上面是为了防止房屋热气融化冻土地基,D正确。第5题,房屋东倒西歪是地基不平导致的,而地基不平是由于该区域冻土层广布,在气温较高的6—8月,冻土会随着昼夜温度的变化发生冻融,进而导致地基不平。D正确。
可达性是指从某一位置通过特定的交通运输系统到达目的地的便利程度。下图示意俄罗斯重要港口资源可达性分布。据此完成6~7题。
6.影响俄罗斯重要港口资源可达性的最主要因素是( )
A.资源分布 B.气候
C.经济状况 D.地形
7.俄罗斯重要港口资源可达性空间差异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A.中东部地区发展加快 B.区域经济差异扩大
C.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滞后 D.人口向港口集聚
解析:6.C 7.B 第6题,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经济状况。资源分布、气候、地形等均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故选C。第7题,俄罗斯本身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显著,西部欧洲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图中中东部和西部地区可达性的空间差异,导致中东部地区资源运输至目的地的时长更长,效率更低,中东部经济发展速度慢,西部经济发展速度快,会进一步扩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故选B。
考点(三) 日本
明晰地理要素
1.读图,写出图中符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1)东临A太平洋,西临B日本海,以G朝鲜海峡为界与韩国为邻。
(2)范围:由C北海道岛、D本州岛、E四国岛、F九州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
(3)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京滨工业区 b名古屋工业区 c阪神工业区
d濑户内海工业区 e北九州工业区
2.地形
3.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4.资源:森林、水能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缺乏。
5.河流:短小急促,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于航运。
6.人口:人口多,人口密度大,老龄化严重。
7.农业:人多地少,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渔业发达,北海道渔场规模、产量居世界前列。
8.工业:科技含量高,管理精细,门类齐全,集中分布在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
贯通综合思维
1.综合分析日本气候的差异及特征
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点,不同区域差异明显。
(1)东西差异。
①夏季,东部太平洋沿岸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多;②冬季,西部日本海沿岸受冬季风影响大,降水多。
(2)南北差异。
本州岛北部和北海道岛等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以南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受海洋影响大,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位置明显比我国的偏北。
2.日本地理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日本工业集中于太平洋沿岸与濑户内海沿岸的原因
这种布局的特点与日本地形条件、自然资源状况以及对外贸易在经济中的地位有关。
练明命题热点
鸟取沙丘东西长约16千米,南北宽约2.4千米,是经受日本海的风吹浪击,历经十万年创造出来的大自然的杰作。鸟取沙丘降水较多,适合草木生长。下图为鸟取沙丘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鸟取沙丘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可能是( )
A.东北信风 B.盛行西风
C.西北季风 D.东南季风
2.当地政府下了很大的力气保护该“沙漠”景观,其措施最有可能是( )
A.植树种草 B.修筑防浪堤
C.从外地运沙 D.持续除草
解析:1.C 2.D 第1题,由图可知,鸟取沙丘位于本州岛西北部,紧邻日本海,该地为季风气候,位于夏季东南风背风坡,东南风影响小。该地位于冬季西北风迎风坡,风力大,由风力搬运海滩沙尘堆积形成,所以鸟取沙丘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是西北季风。C正确。第2题,由题可知,鸟取沙丘降水较多,适合草木生长,易被植被覆盖,失去“沙漠”景观,所以当地政府保护该“沙漠”景观的措施最有可能是持续除草,使沙丘裸露,D正确。
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储存在福岛核电站的核污水排海。在此之后,该国核电站储水罐发生多次泄漏,日本国内及国际社会对核污水处理的关注不断升级。核污水排海后的跨境转移受洋流影响巨大。下图为福岛及周边海域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日本政府决定将核污水排海主要是因为( )
A.存储核污水已达排海标准
B.核污水直接排海费用低
C.海水对核污水净化能力强
D.日本的环境标准要求高
4.若福岛核污水排海,考虑到洋流影响,一段时间后受其影响最大的海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日本核污水大规模排入大海后,造成的最直接影响是( )
A.沿海地区的居民生活质量下降
B.海洋鱼类数量和种类增加
C.沿海地区降水增多,洪涝灾害加剧
D.污染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
解析:3.B 4.D 5.D 第3题,对福岛核电企业而言,核污水直接排海减少了储存和处理核污水的费用,降低了成本,B正确。第4题,由图可知,福岛县位于中纬度,福岛核电站的核污水排入海洋后,主要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一段时间后自西向东扩散至北美洲西海岸的丁地,D正确。第5题,核污水入海之后,直接对海洋环境、海洋生物造成放射性污染,导致海洋鱼类数量和种类减少,D正确。
考点(四) 澳大利亚
明晰地理要素
1.读图,写出图中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1)主要地形区:A大分水岭山脉;B大自流盆地;C中部平原;D西部高原;E维多利亚大沙漠。
(2)主要河湖:①达令河;②墨累河;③北艾尔湖。
(3)主要城市:④悉尼;⑤堪培拉;⑥墨尔本;⑦珀斯。
2.范围: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及附近的一些岛屿。
3.地形:东西高,中部低。东部为山地,中部为盆地,西部为广阔的低矮高原。
4.气候:热带面积广大,气候类型呈半环状分布。
5.经济发展状况
(1)发达的农牧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2)发达的工矿业:“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6.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贯通综合思维
1.澳大利亚大陆的气候、植被分布特点及成因
澳大利亚大陆地处热带和亚热带,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呈半环状递减,植被带也相应地呈半环状分布,由沿海的森林带向内陆逐渐过渡为草原带、荒漠带。成因见下表:
位置
气候类型
形成原因
东北沿海
热带雨林气候
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增温、增湿
北部
热带草原气候
夏季(南半球)受西北风影响带来丰富降水,为湿季;冬季受东南信风影响,为干季
内陆和西北沿海
热带沙漠气候
受副热带高压和来自大陆的东南信风控制,全年少雨,西北沿海又受西澳大利亚寒流的降温、减湿影响
东部沿海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影响
南部和西南沿海
地中海气候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东南沿海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受西风影响
2.澳大利亚的主要地理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练明命题热点
风滚草是荒漠地区常见的植物,有“草原流浪汉”之称,喜欢生活在地形平坦、自然植被稀疏的地方。在水源充裕的地方,它们枝繁叶茂、长势喜人;要是遇上严重干旱的环境,它们便顽强地挣脱根部,把枯叶蜷缩成球,随风滚动,并将种子播撒到沿途经过的地方。风滚草本是干旱贫瘠放牧区很好的牲畜饲料,但澳大利亚当地的牲畜并不适应这种外来物种,牛、羊、马在食用风滚草后出现了食物中毒的迹象。短短几年时间,风滚草就在当地泛滥成灾。图甲为澳大利亚某地位置图,图乙为2021年图甲中M城镇某房屋被风滚草围堵的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乙景观出现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下列有关澳大利亚经济特点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主要的经济支柱是长绒棉的生产和出口
B.矿产资源丰富,工业体系完整,工业发达
C.地广人稀,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D.以进口—加工—出口为主要经济方式
解析:1.A 2.B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严重干旱时风滚草会蜷缩成球,随风滚动,而图乙地区处于热带沙漠气候区,由于临近地中海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1月是其夏季,气候炎热干燥,所以景观出现的时间最可能是1月。第2题,澳大利亚的农产品中很少种植棉花,农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中以小麦和羊毛为主,A错误;矿产资源丰富,工业体系完整,工业发达,B正确;地广人稀,是世界上重要的羊毛出口国,不种植水稻,C错误;澳大利亚自身矿产资源丰富,且大量出口,是现代化工矿业、农牧业和服务业均发达的国家,D错误。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和阿德莱德降水资料图。据此完成3~4题。
3.有关阿德莱德地区区域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势西高东低 B.夏季高温多雨
C.植被常绿耐旱 D.冬季河流结冰
4.图中,乙地比甲地土壤肥力高,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
A.甲地坡度较小 B.乙地位于河流下游
C.甲地盐碱化重 D.乙地地势相对平坦
解析:3.C 4.A 第3题,根据等高线分布可知,东部地势高,西部地势低,A错误;根据降水量分布图可知,该地夏季(12月至次年2月)降水少,故B错误;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河流无结冰期,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耐旱,故D错误,C正确。第4题,图示乙地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河流搬运大量泥沙在此沉积,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甲地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起伏大,土层浅薄,甲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蒸发量大,土壤盐碱化严重,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五) 巴西
明晰地理要素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
(1)地形区:A亚马孙平原;B巴西高原。
(2)河流:C亚马孙河;D巴拉那河;H伊泰普水电站。
(3)城市:E圣保罗;F里约热内卢;G巴西利亚。
2.地形:中部和南部是巴西高原,北部和西部是亚马孙平原。
3.气候: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中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南部部分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4.河流:河流数量多,长度长,水量大,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地区。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世界第二长河。
5.资源:森林、水力、水资源、矿产、石油等丰富。
6.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7.城市:集中于东南沿海一带,首都巴西利亚,最大城市圣保罗,最大港口城市里约热内卢。
8.农业: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前列。
9.工业及分布: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发展迅速,工业主要分布在邻近铁矿和海上交通便利的东南沿海地区。
贯通综合思维
1.亚马孙河流域形成世界最大热带雨林的条件
(1)自然条件好。
海陆轮廓
面积大
流域处于拉丁美洲大陆最宽阔处
纬度位置
热量足
赤道横贯亚马孙河流域,热量条件优越
大气环流
降水多,湿度大
流域大部分地区处于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沛
地形地势
流域的南、北、西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向大西洋敞开,由东北、东南从大西洋吹送来的湿热气流汇集内陆,在西部山地因抬升作用,形成丰沛的地形雨
洋流
东岸有暖流经过,增加了该地区的湿润程度
(2)人为破坏少。
热带雨林地区环境恶劣,历史上人口极少,对原始雨林的破坏少;近年来全球对热带雨林的保护呼声越来越高,政府注重雨林的保护。
2.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练明命题热点
下图示意巴西某棉花产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读图,完成1~3题。
1.该棉花产区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2.该棉花产区最可能位于( )
A.亚马孙平原 B.东部沿海平原
C.巴西高原 D.南部沿海平原
3.该地区气候特征对棉花生产的有利影响是( )
A.全年高温,蒸发旺盛
B.风调雨顺,不受旱涝灾害影响
C.采摘期正值盛夏,光热充足,利于采摘
D.生长期高温多雨,利于棉花生长
解析:1.C 2.C 3.D 第1题,材料信息表明,该棉花产区位于巴西,根据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可知,巴西没有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排除B、D。读图可知,该棉花产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有明显的干、湿两季,符合热带草原气候特征,不符合热带雨林气候特征,故选C。第2题,由材料可知,该国是巴西,该棉花产区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巴西的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C正确。第3题,蒸发旺盛对棉花生产不利,A错误。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该地区会受旱涝灾害影响,B错误。热带草原气候盛夏时降水多,光照不足,且盛夏时是棉花生长季节不是采摘季节,C错误。由图中信息可知,棉花生长期高温多雨,利于其生长,D正确。
下图为南美洲亚马孙河支流内格罗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
4.与布朗库河相比,内格罗河( )
A.流速慢 B.含沙量大
C.汛期长 D.流域面积小
5.在内格罗河M处架桥面临的最大困难是( )
A.水量巨大,风大浪高 B.人口稀少,劳动力少
C.沼泽广布,河面宽阔 D.雨林地区,环境恶劣
6.内格罗河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健康”的河流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
A.流域内经济发达,环保措施完善
B.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水循环活跃
C.周边地区没有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D.该河流水量丰沛,水体和沼泽自净能力强
解析:4.A 5.C 6.D 第4题,与布朗库河相比,内格罗河流经地区地势起伏小且流经沼泽地带,因而流速慢,但含沙量小,两地汛期相差不大,但内格罗河更长、集水区域更大,流域面积更大。第5题,由图可知,内格罗河M处位于河流主流流经沼泽的部位,因此架桥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沼泽广布,河面宽阔。第6题,河流的“健康”是指河流水质好、水量大。内格罗河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健康”的河流之一是因为该河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多,河流水量丰沛,河流流经沼泽湿地,受到湿地的净化,流速相对较慢,水质好,河流的水体和沼泽自净能力强,D对。
考点(六) 印度
明晰地理要素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1)地形区:A喜马拉雅山脉;B恒河平原;C德干高原。
(2)水域:D孟加拉湾;E阿拉伯海;①恒河。
(3)工业中心。
a加尔各答——麻纺织工业中心;
b孟买——棉纺织工业中心;
c班加罗尔——电子工业中心。
2.地形: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3.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为主,6—9月为雨季,10月—次年5月为旱季。
4.水文:河流流量大,无结冰期和凌汛,汛期长,含沙量较小,水能不丰富。
5.资源:原煤、铁、锰等资源丰富。
6.人口: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人口增长较快。
7.农业:农业大国,世界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农产品净出口国。
8.工业:工业已基本形成体系,新兴工业、信息产业等发展较快。
贯通综合思维
1.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印度受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及河流状况的影响,水旱灾害频繁,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地理位置的影响
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半岛伸入印度洋,大气运动强烈,同时水汽来源充足,易形成较多的降水
地形地势的影响
北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来自印度洋的水汽易被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雨水大部分汇集到中部低平的平原地区,造成汇水区域过于集中,而地势较高地区的水量又难以满足需求
气候特点的影响
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6—9月,其他月份降水较少,6—9月易出现洪灾,而其他月份易形成旱灾
河流状况的影响
河流较少,分洪、泄洪能力较差,造成径流量变化大,汛期水量过大,旱季水量不足
2.印度地理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练明命题热点
茶树喜暖好湿,能在强光下正常生长,但大多茶树在漫射光下生长,其品质更佳。茶树种植起源于中国江南地区,后被印度成功引种,印度南部的茶园里还增种了一些遮光的小叶乔木。如图示意印度茶园分布和其南部茶园景观。据此完成1~2题。
1.印度南部茶园种植遮光乔木,是因为当地( )
A.纬度低,光照强度大 B.水汽多,光反射率高
C.晴天多,日照时数多 D.地势高,紫外线强烈
2.印度南部茶园遮光乔木一般选用小叶树,主要原因是( )
A.树叶较多,遮阴效果好 B.生长慢,遮阴效果稳定
C.落叶腐烂快,增强肥力 D.树叶小,不易落在茶树上
解析:1.A 2.D 第1题,茶树种植起源于中国江南地区,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印度为热带季风气候,南部纬度低,光照强,影响茶叶质量,所以在茶园里种高大的乔木以遮光。第2题,热带常绿树种也是有落叶的,如果叶片太大,落在茶树上,会遮挡茶树叶采光,小树叶容易直接穿过茶树叶缝隙,落到地上,所以种植小叶树。
印度是农耕文化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人口大国。下图是印度半岛西部局部地区简图。据图回答3~4题。
3.印度的水稻单产较高,其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
A.高温多雨,土壤肥沃
B.规模化经营,商品率高
C.重视水利建设,专业化程度高
D.劳动力丰富,精耕细作
4.图示沿海平原为水稻分布区,德干高原为小麦分布区,导致该区域农作物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市场 D.交通
解析:3.D 4.B 第3题,该地为季风水田农业,小农经营,人口多,劳动力丰富,农耕历史悠久;但该地水稻商品率低,科技落后,机械化不发达,专业化程度不高。第4题,西部沿海地区,雨季暖湿的西南季风受西高止山抬升影响,降水多,水热充足,适宜水稻生长;高原地区降水较沿海少,光照丰富,晴天多,适宜种植小麦。
一、选择题
2021年2月底,美国南部得克萨斯州(25°N~36°N)遭遇百年一遇的暴风雪,给美国带来较大的影响。据此完成1~2题。
1.一般而言,寒潮对同纬度亚洲东部的影响强于美国中南部,其原因是( )
A.离极地冷气团更近
B.地形更利于冷空气南下
C.海陆热力差异更大
D.对流层西风带影响更强
2.受寒潮影响,美国中南部出现暴雪的概率高,其主要原因是( )
A.美国的地形分布有利于冷空气南下
B.美国中南部地形有利于冷空气抬升
C.五大湖为南下冷空气提供充足水汽
D.墨西哥湾暖流为中南部提供充足水汽
解析:1.C 2.D 第1题,亚洲东部和美国中南部离极地冷气团距离相差不大,A错误;美国中南部地形更利于冷空气南下,B错误;亚洲东部东临世界最大大洋——太平洋,背靠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海陆热力差异更明显,C正确;亚洲东部对流层不受西风带影响, D错误。第2题,墨西哥湾暖流提供充足暖湿水汽,水汽北上在中南部与冷空气交汇,形成锋面,降雪量大,D正确。
下图为日本北海道区域轮廓图。读图,完成3~5题。
3.北海道东部海域为航行高风险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面冰山漂浮 B.多地震,海啸频繁
C.火山活动频繁 D.多海雾,能见度差
4.下列有关北海道岛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以山地为主,沿海多渔业资源
B.东岸受季风影响,冬季降雪量大
C.西岸受海洋影响,冬季气候温暖
D.植被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
5.日本北海道岛与我国东北平原纬度大致相同,下列关于两地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海道气候更寒冷 B.北海道工业基础雄厚
C.北海道降水量较小 D.北海道旅游资源丰富
解析:3.D 4.A 5.D 第3题,北海道东部海域位于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的交汇处,多大雾天气,能见度低,D正确。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到,北海道岛中部有海拔2 290米的高山,地形以山地为主,由于寒暖流交汇,沿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A正确;北海道岛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冬季西海岸由西北季风带来降雪,气候寒冷,而东岸处于西北季风的背风坡,降雪量小,B、C错误;由纬度可知,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D错误。第5题,由于北海道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比较大,北海道比同纬度的东北平原的冬季更温暖,降水量比东北更多,A、C错误;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地区,北海道的工业基础薄弱,B错误;北海道旅游资源更丰富,D正确。
澳大利亚西北部沿海狭窄地带分布有热带落叶混交林。研究表明,该地热带落叶混交林是在末次冰期时迁移扩散至此。下图示意澳大利亚西北部热带落叶混交林的分布。据此完成6~8题。
6.该区域的热带落叶混交林种群最可能源自( )
A.马来群岛 B.新西兰北岛
C.印度半岛 D.马达加斯加岛
7.该区域的热带落叶混交林开始集中落叶的时间是(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8.限制该区域热带落叶混交林向内陆扩展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地形 D.水分
解析:6.A 7.B 8.D 第6题,读图可知,该地区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沿海,该地热带落叶混交林是在末次冰期时迁移扩散至此,最接近该地区的是马来群岛,该区域的该种群最有可能源自马来群岛,A正确。第7题,当地地处南半球,南北半球季节相反,热带落叶混交林集中落叶是当地的秋季(3—5月)。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的降水量从西向东快速递减,限制该区域热带落叶混交林HT向内陆扩展的主要因素是水分,D正确。
印度的小麦生产一般是每年10—11月播种,翌年2—4月收获。近些年来,印度不断改进小麦品种、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小麦总产量不断提高。下图示意印度2011—2021年小麦总产量的变化和小麦种植面积的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13—2016年小麦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呈负相关
B.2018—2021年小麦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呈正相关
C.2016年小麦的单产量较2011年低
D.2011—2021年小麦总产量的增幅与种植面积的增幅持平
10.2016年以来,印度小麦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热量条件改善 ②国家政策支持 ③耕作制度变化 ④种植技术进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制约印度小麦单产量的最大气象灾害是( )
A.干旱 B.飓风
C.寒潮 D.洪涝
解析:9.C 10.D 11.A 第9题,读图可知,2016年小麦总产量约为8 500万吨,种植面积约为3 150万公顷,故单产约为2.7吨/公顷,2011年小麦总产量约为8 000万吨,种植面积约为2 850万公顷,故单产为约2.8吨/公顷,C正确。第10题,由材料可知,2016年以来,印度耕地面积波动变化明显,但小麦产量却不断提高,应主要得益于种植技术的进步和国家政策的支持,②④正确。第11题,印度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6—9月为雨季,10月至次年5月为旱季。该地的小麦一般每年10—11月播种,翌年2—4月收获,小麦的生长期间为当地的旱季,因而对印度小麦单产制约最大的气象灾害是干旱,A正确。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巴西一次能源水电比重接近80%,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而负荷中心集中在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东南部地区,输电距离在2 000千米以上。美丽山水电站是巴西第二大水电站,其电能主要输往东南部的里约热内卢。下图示意巴西气候分布。
(1)分析东南沿海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2)从气候角度分析美丽山水电站建设在此地的有利条件。
(3)结合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推测建设输电线路可能面临的困难。
解析:第(1)题,巴西东南沿海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从纬度、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第(2)题,从气候角度分析美丽山水电站建设在此地的有利条件要结合气候类型分布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角度考虑。第(3)题,巴西美丽山水电站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要从自然环境对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角度分析。该输电线路经过热带雨林气候区,跨越大半个巴西,地势起伏大,沿途大河较多,故要考虑气候、地形、生物、水文等因素对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同时还要考虑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1)地处低纬度地区,气温高;东南沿海地处来自大西洋湿润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又有巴西暖流经过,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2)该地年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发电量大;降水季节变化小,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小,发电稳定,无结冰期,全年可发电。
(3)亚马孙热带雨林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沿途穿越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草原气候区,全年高温,易晒伤、中暑等;沿途经过平原、高原,再到平原地形区,地形起伏变化大,不利于工程建设;河流水量大,河道宽,工程建设难度较大;易受蚊虫、毒虫叮咬、疫病、瘴气、野生动物侵袭等威胁。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受全球变暖的影响,人们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之一的高纬度地区关注越来越多。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勒拿河(图1)发源于东南西伯利亚沿贝加尔湖西岸的大山之中,干流西侧是广阔的高原,东侧是雄伟的山地,河流最终注入北冰洋,全长4 400千米,水量略少于我国的长江,但近年来其年径流量整体呈增加趋势且年内分配更加均匀。研究表明,气温、降水、冻土对勒拿河径流的变化均有影响。图2为勒拿河流域平均气温、降水量与河口处径流量统计图。
(1)简述勒拿河航运价值低的原因。
(2)概括勒拿河流域冬季气候特点并推测近年来勒拿河冬季径流量变化。
(3)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勒拿河7月径流量低于6月的主要原因。
解析:第(1)题,纬度高,气温低,冬季河流冰封期长;流域内地形起伏大,流速变化大;区域降水变化大,径流季节变化大;流域内人口稀少,工农业生产活动少,运输需求少。第(2)题,气候特点:由于纬度高,冬季严寒;冬季气候干燥,降水少,以降雪为主;径流量变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部分冻土消融,冬季径流量增加。第(3)题,读图2可以看出,6月降水量明显增加,温度也迅速回升至0度以上, 流域内的积雪迅速融化,汇入河流,河流径流量迅速变大。河流流量6月初达到最大;6月后积雪融化殆尽,流量快速下降,到了7月,降水量开始下降,河流补给水源进一步减少,但此时段气温仍然较高,蒸发量较大,汇入地表、地下的径流量减少,河流径流量迅速下降。
答案:(1)①气温低,河流冰封期长;②流域内地势起伏大;③径流季节变化大;④流域内人口稀少,工农业生产活动少,运输需求少。
(2)特点:冬季严寒,气候干燥,降水少,以降雪为主。变化:全球变暖,部分冻土消融,冬季径流量增加。
(3)6月份气温回升至0 ℃以上,流域内积雪迅速融化,通过地表、地下径流汇入河流,径流量较大。7月无积雪融水补给;7月气温较高,流域内蒸发量较大,汇入河流的径流量减少,流量下降。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53讲 世界地理分区(含解析),共3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认识大洲,认识地区,认识国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52讲 世界地理概况(含解析),共3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海洋与陆地,气候,居民,地域发展差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5单元第1节世界地理概况课时学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世界气温和降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