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mL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 豆浆起源于我国,味道纯美,营养丰富。下列制作豆浆的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水泡黄豆 B. 黄豆磨浆 C. 过滤豆渣 D. 烧火煮浆
2. 空气成分中能供给人体呼吸的气体是( )
A. 稀有气体 B. 氧气 C. 氮气 D. 二氧化碳
3. 蒸馒头时添加食用纯碱使馒头口感筋道。食用纯碱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钠。碳酸钠属于( )
A. 酸 B. 碱 C. 盐 D. 氧化物
4. 利用如图装置可在实验室中制备H2,下列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制备H2 B. 干燥H2
C. H2验纯 D. 回收锌粒
5. 下表为生活中某些饮品在常温下pH范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饮品名称
橙汁
西瓜汁
牛奶
豆浆
pH范围
3.0~4.0
5.3~6.2
6.3~6.6
7.4~7.9
A. 牛奶属于碱性饮品 B. 适量饮用西瓜汁可缓解胃酸过多
C. 向豆浆中加入蒸馏水,pH会增大 D. 表中饮品中,橙汁酸性最强
6. 在一定条件下,水会以蓬松轻盈的固体形式稳定存在,被称为“气凝胶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气凝胶冰”与水的化学性质相同
B. “气凝胶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
C. 结成“气凝胶冰”后,水分子停止运动
D. 水变为“气凝胶冰”过程中水分子体积变大
7. 火折子的制作是将白薯蔓锤扁晾下后加入硝、硫粉和松香等物质拧为绳。将带火星的绳放入竹筒,使用时拔下竹帽吹气即燃。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燃烧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
B. 吹气可降低白薯蔓着火点,使白薯蔓燃烧
C. 为保留火种,竹帽上应留有小孔
D. 竹简为可燃物,未燃烧是因为其着火点较高
8. 我国科研人员实现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备醋酸(CH3COOH),过程中主要物质间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醋酸是由三个元素组成
B. 催化剂可以提高生成醋酸的产量
C. 转化Ⅰ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D. 转化Ⅱ中,一定有含氢元素的物质参加反应
9. 实验用98°%的浓硫酸和蒸馏水(ρ浓硫酸≈1.84g/mL,ρ蒸馏水=1.0g/mL),稀释获得100g 19.6%的稀硫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计算,需要浓硫酸的质量为20g,体积约为10.9mL
B. 量取,量取浓硫酸时,若俯视读数,所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C. 混匀:将水沿烧杯壁缓缓注入浓硫酸中,边倒边用玻璃棒搅拌
D. 装瓶贴签:将稀硫酸转移到细口瓶中,标签上写好溶液名称和体积
10. 利用红色的铜粉制取硫酸铜溶液,某实验小组分别取两份等质量的铜粉透行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在稀硫酸中加入过量铜粉后,一段时间后过滤
实验二:将铜粉在空气中充分加热,将固体放入少量稀硫酸中微热,一段时间后过滤
关于以上两个实验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实验一能够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B. 实验二中有复分解反应发生
C. 两个实验均能得到硫酸铜溶液 D. 两个实验完成后得到固体的成分相同
11. 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氮元素 ______ 。
(2)2个氢原子 ______ 。
(3)3个水分子 ______ 。
12. 张青莲教授土持测定锌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确定为国际新标准。如图为锌元素在元周期表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锌属于 ______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锌原子的质子数为 ______ 。
(3)现有一支20mL的葡萄糖酸锌(化学式为C12H22O14Zn)口服液,其中含葡萄糖酸锌45.5mg,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按65计算,那么这支口服液中锌元素的质量是 ______ mg。
13.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科学家成功研制出锂一氮电池(Li−N2),该电池结构如图所示,该电池中的银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锂(Li3N)。回答下列问题:
(1)Li3N中锂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 ;
(2)碳布作为锂−氮电池的电极,是利用了碳单质的 ______ 性;
(3)关于锂一氮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_ 。
A.锂一氮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B.使用锂一氮电池体现常温下氮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C.玻璃纤维主要成分为SiO2,属于金属材料
D.该电池有望成为新能源车的能量来源
14.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1)工业净水过程中,通常利用活性炭的 ______ 性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由氢氧元素成,该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______ 。
15. 《天工开物》记载火井制盐过程:“西川有火井...但以长竹剖开去节合缝漆布,一头插入井底其上曲接,以口紧对爷脐,注卤水釜中,只见火意烘烘,水即滚沸。”回答下列问题:
(1)“井水煮盐”的燃料是天然气,天然气属于 ______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以长竹剖开去节合缝布”是将竹子剖开后去除竹节,再进行“合缝漆有”密封,从安全角度说明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 。
16. 如图是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操作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20℃水溶解粗盐,保持温度不变,为加快溶解速率,可采取的一种方法是 ______ 。
(2)图中操作需要用到玻璃棒的是 ______ (填序号)。
(3)蒸发过程中,特蒸发亚内出现 ______ 即可停止加热。
(4)工业上采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氢氧化钠,其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NaCl+2H2O=通电2NaOH+X↑+H2↑,X的化学式为 ______ 。
17. 我国高铁总里程占世界总量66.3%,稳居世界第一。
(1)建设高铁需要大量的钢铁。工业上利用铁矿石、焦炭、空气、石灰石等为原料进行炼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_ 。
A.铁矿石用于炼铁是因为含有大量单质铁
B.焦炭的主要作用是燃烧产生热量和生成还原剂CO
C.高炉的尾气中只含有CO2,可以直接排放
D.工业炼铁的产品是纯铁
(2)铁一般使用锰钢,因为锰钢比纯铁的硬度 ______ 。
(3)高铁车轮是用含有铁、铜、保等金属的特制钢制成。为比较镍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将打磨后的镍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镍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说明的活动性比铜 ______ (选填“强”或“弱”)。
18. NaCl、KNO3的部分溶解度数据见下表。
温度/℃
10
20
3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KNO3
20.9
31.6
45.8
64
110
169
246
NaCl
35.8
36
36.3
37
37
38.4
39.8
(1)20℃时KNO3的溶解度是 ______ 。
(2)在 ______ 温度范围内,NaCl和KNO3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3)从含有84.5g KNO3和9gNaCl的混合物中提纯KNO3,不考虑实验过程中的提耗,进行如下实验:
①最终得到KNO3固体的质量为 ______ ;KNO3固体②对整个实验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______ 。
A.若溶液1直接降温至20℃,析出KNO3的质量变少
B.溶液2为KNO3的饱和溶液
C.为得到更多纯净的KNO3固体,溶液3最多还可以恒温蒸发25g水
D.上述方法能将NaCl和KNO3完全分离
19.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是 ______ 。
(2)实验室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反应后过滤、干燥,所得到的二氧化锰 ______ (填“能”或“不能”)继续作为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
(3)下列气体中能用图F装置收集的是 ______ 。
A.O2
B.CO2
C.H2
D.CH4
20. 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中发现一瓶久置的NaOH溶液,请你和兴趣小组同学一起探究,并回答问题。
活动一:探究久置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情况
【查阅资料】
Ⅰ.Na2CO3溶液、NaHCO3溶液均是碱性,都能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
Ⅱ.NaHCO3与BaCl2不发生反应。
【知识回忆】NaOH溶液易与空气中的CO2反应发生变质;
【进行实验】
(1)取少量氢氧化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酚酸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
(2)向(1)中红色溶液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滤液为红色;
(3)向(2)中红色滤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未见气泡产生,滤液变为无色。
【实验结论】该瓶溶液的溶质成分为 ______ 。
【实验反思】步骤(2)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 ______ 。
②活动二:探究久置氢氧化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
【进行实验】取10g液体放入烧杯中,向其中缓慢滴入稀盐酸,烧杯中液体质量变化见下表:
加入稀盐酸总质量/g
0
10
30
50
70
90
烧杯中液体的质量/g
10
20
40
59.8
77.8
97.8
【数据分析】由上表数据可知,生成CO2的总质量为 ______ g。试计算NaOH溶液中含有Na2CO3的质量(写出完整计算过程)。
活动三: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原理
【查阅资料】
Ⅰ.NaOH溶液与CO2反应全部生成Na2CO3溶液后,Na2CO3溶液还可以继续与CO2反应生成NaHCO3。
Ⅱ.本实验条件下涉及溶解度和pH见下表:
物质
NaOH
Na2CO3
NaHCO3
常温下的溶解度/g
109
21.5
9.6
常温下稀溶液的pH
12.8
11.0
8.6
【进行实验】为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同学们向盛有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持续通入二氧化碳,同时用离子浓度传感器和pH传感器分别测得溶液的离子浓度及pH的变化如图1,图2所示。
(4)M点处含有的溶质是 ______ ,当通入CO2的体积超过VmL时,溶液中 ______ (填化学式)开始增多。
(5)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200s后溶液的pH不再变化,则此时烧杯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______ 。
【实验结论】NaOH溶液可吸收过量的CO2生成NaHCO3。
【实验反思】物质在发生转化时,反应物用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泡黄豆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黄豆磨浆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过滤豆渣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烧火煮浆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故选:D。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B
【解析】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A、稀有气体不能供给呼吸,故A错误;
B、氧气能供给呼吸,故B正确;
C、氮气不能供给呼吸,故C错误;
D、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从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其中只有氧气能供给呼吸去分析解答.
记忆空气成分是可以这样记忆:氧二一,氮七八,0.94是稀气,还有两个0.03,二氧化碳和杂气.
3.【答案】C
【解析】解:A、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碳酸钠不属于酸,故A错误;
B、碱是由金属离子或酸根离子构成的,碳酸钠不属于碱,故B错误;
C、碳酸钠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构成的,属于盐,故C正确;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碳酸钠不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碳酸钠不属于酸进行分析;
B、根据碱是由金属离子或酸根离子构成的,碳酸钠不属于碱进行分析;
C、根据碳酸钠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构成的,属于盐进行分析;
D、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碳酸钠不属于氧化物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4.【答案】B
【解析】解:A.锌和稀硫酸反应可以制H2,故A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吸水性,所以不能干燥H2,只能用浓硫酸干燥,故B错误;
C.H2验纯:拇指堵住试管口,放到火焰上方,听到轻微的爆鸣声,说明氢气很纯,故C正确;
D.锌难溶于水,硫酸锌和硫酸易溶于水,所以可以通过过滤回收锌粒,故D正确。
故选:B。
A、根据锌和稀硫酸反应可以制H2进行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吸水性进行分析;
C、根据H2验纯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锌难溶于水,硫酸锌和硫酸易溶于水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氢气的制取和检验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5.【答案】D
【解析】解:A.牛奶p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吉林省实验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91 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推理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