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汽开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含解析)
展开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汽开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 酿酒的过程中发生了如下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粉碎粮食 B. 地缸发酵 C. 出缸蒸馏 D. 勾兑调味
2. 面粉加工厂内必须张贴的图标是( )
A. B. C. D.
3.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氯化钠 B. 空气 C. 自来水 D. 矿泉水
4.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量取液体体积 B. 取用块状固体
C. 加热液体 D. 连接仪器
5.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对应用途错误的是( )
A. 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作炼钢
B. 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 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裁玻璃
D.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6. 研究化学发展史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有关化学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B. 科学家道尔顿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C. 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了原子中心存在原子核
D.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7. 化学观念可以让我们更全面的认识物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能量观:化学反应中不通过燃烧也能获得热量
B. 微粒观:氧气和氯化钠都是由分子构成
C. 结构观: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改变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是物理变化
D. 元素观:乙醇的化学式为C2H6O,它由3个元素组成
8. 下列对灭火原理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 拆除火场周围的木棚——移除可燃物
B. 用锅盖盖灭燃着的油锅——隔绝氧气
C. 用扇子扇灭燃着的蜡烛——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和移除可燃物
D. 喷射二氧化碳气流扑灭燃着的图书——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9.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酸雨的pH<7,所以pH<7的雨水是酸雨
B.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均一、稳定的液态物质一定是溶液
C.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 铝比铁更活泼,所以通常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腐蚀
10. 利用物质性质的差异能对物质进行区分。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中合理的是( )
A. 区分硝酸铵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取少量,加入等量的水
B. 区分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分别取少量,观察颜色
C. 区分羊毛线和棉线:分别取少量在空气中灼烧,闻气味
D. 区分硝酸铵和硝酸钾:分别取少量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11. 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氧元素 ______ ;
(2)2个氧原子 ______ ;
(3)氧气 ______ 。
12. CO2加氢合成甲醇(CH3OH)可实现碳减排,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该反应中涉及到的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______ ;(填序号)
(2)甲醇中氢、碳元素的最简质量比为 ______ ;
(3)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______ 。
13. 2023年“中国水周”主题是“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根据水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净水: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 ______ ;
(2)验水:用肥皂水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产生浮渣多的则为 ______ ;
(3)用水: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______ 。
A.对饮用水水源的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测
B.铺设透水路面增加地下水储量
C.革新工艺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D.水体有自净能力,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
14. 如图是初中化学常用于测定物质的组成的实验。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能证明空气中O2含量现象是 ______ ;
(2)实验二中①的实验目的是 ______ ;
(3)实验二中向外拉注射器,观察到 ______ ,证明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4)用如图实验三所示装置完成电解水的实验并收集产生的气体(U形管中预先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c、d两支试管容积相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___ 。
A.U形管的a管应连接电源的正极
B.该实验说明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C.试管d中的气体先收集满
D.U形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增强水的导电性
15. 现有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50g水,在60℃时,向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65g、60g、55g、14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根据KNO3的溶解度数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KNO3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1)20℃时,KNO3的溶解度为 ______ g;
(2)烧杯②中溶液的质量是 ______ g;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_ 。
A.若将4个烧杯中溶液分别升温至80℃,则烧杯①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B.在60℃时,上述四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①=②=③>④
C.可以利用温度不变向溶液继续加入原溶质的方法来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D.对④中的溶液采用降温的方法可以获得室温20℃下的饱和溶液
16. 铜是生活中很常见的金属。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胆水炼铜”是我国首创的冶铜方法,原理是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下列有关铜的说法正确的有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铜作导线是因为铜的导电性最强
B.铜有延展性,可以拉成丝
C.黄铜(铜锌合金)属于纯净物
D.铜片在空气中灼烧会变黑
(3)铜制品使用一段时间后会生锈,俗称铜绿,其主要成分为Cu2(OH)2CO3。铜生锈可能是铜与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和 ______ (填化学式)长时间接触导致的。
17. 溶液的配制是重要的实验操作。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将 ______ 沿器壁缓慢注入另一种物质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将浓硫酸配制成稀硫酸时,主要步骤有:①量取、②混匀、③计算、④转移,操作时正确的顺序为 ______ (填数字序号);
(3)将50g98%的浓硫酸稀释成20%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 ______ ;
(4)实验后,所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B.使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
C.从量筒倾倒出浓硫酸时,浓硫酸洒出
D.转移配制好的溶液时,液体溅出
18.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B中仪器①名称是 ______ ;
(2)实验室用A、C装置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当集气瓶内的水排尽时,说明 ______ ;
(3)用如图2装置制取CO2并验证相关性质。
①相对于B装置,用F装置制CO2的优点是 ______ ;
②为确认Mg能与F装置中产生的CO2反应,实验中应 ______ (选填序号);
A.先打开装置F中的止水夹再加热装置G
B.先加热装置G再打开装置F中的止水夹
(4)某兴趣小组用F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用压强传感器测得试管内某段时间压强的变化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填字母)。
A.a点对应的操作是打开止水夹
B.ab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下降
C.bc段石灰石与稀盐酸脱离接触
D.c点的对应操作是关闭止水夹
19. 某兴趣小组在做生锈铁钉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时,发现反应速率不同,为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和兴趣小组一起探究,并回答问题:
【查阅资料】氯化铁或硫酸铁溶液能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或硫酸亚铁溶液。
【实验探究】将生锈程度相同的等质量铁钉放入足量且等质量的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铁锈溶解,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黄色,过一会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溶液最后呈淡绿色,记录如下:
酸的种类
实验编号
质量分数/%
铁锈消失的时间/s
稀盐酸
①
6
240
②
10
115
稀硫酸
③
6
310
④
10
155
【解释与讨论】(1)写出铁锈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为探究酸的种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选择实验 ______ 进行对照(填实验编号);
(3)实验①②进行对照的结论是 ______ ;
【反思与评价】
(4)实验④结束后发现铁钉表面有浅绿色晶体,可能是溶液中的 ______ 达到饱和析出得到的;
(5)反应中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最后呈淡绿色的原因是 ______ 。
20. 为测定某品牌苏打饼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饼干中其他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同学们取50g样品研碎后放入烧杯,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过滤、洗涤后,将滤液和洗涤液合并后倒入容器A中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1)上述步骤中将滤液和洗涤液合并的原因是 ______ ;
(2)Ⅱ中碱石灰的作用为防止空气中的 ______ 进入,对实验造成干扰;
(3)打开止水夹,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N2后,关闭止水夹,称量干燥管Ⅰ的质量为m1;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时后打开止水夹,通入一段N2,关闭止水夹,称量干燥管Ⅰ的质量为m2。实验测得m2−m1=0.088g,同学们做了如下的计算,请你补充完整:
解: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0.088g
列出比例式: ______ x=0.212g
答: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列式并计算)。
(4)若滴加盐酸后没有继续通入氮气,会使结果 ______ (填“偏大”、“不变”、“偏小”);
(5)实验后若要证明A中残留液体中盐酸过量,可以采取的实验操作是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粉碎粮食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地缸发酵,发酵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出缸蒸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勾兑调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粉碎粮食、出缸蒸馏、勾兑调味都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C
【解析】解: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面粉加工厂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面粉的粉尘,要防止发生爆炸。
A、图中所示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不是面粉加工厂内必须张贴的图标,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不是面粉加工厂内必须张贴的图标,故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是面粉加工厂内必须张贴的图标,故选项正确。
D、图中所示标志是剧毒品标志,不是面粉加工厂内必须张贴的图标,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图标所表示的含义来考虑,并结合面粉加工厂应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标签所代表的含义、面粉厂应注意的事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A
【解析】解:A、氯化钠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
B、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自来水中含有水、消毒剂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矿泉水中含有水和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
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4.【答案】B
【解析】解:A、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横、二放、三慢竖”)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作炼钢,对应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但是其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对应错误;
C、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裁玻璃,对应正确;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对应正确;
故选:B。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解:A、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说法错误。
C、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了原子中心存在原子核,故选项说法正确。
D、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即可正确解答,关注化学学科成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
7.【答案】A
【解析】解:A、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该反应不是燃烧,则化学反应中不通过燃烧也能获得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C、金刚石与石墨不是同种物质,则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D、乙醇的化学式为C2H6O,它是由3种元素组成,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来分析;
B、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
C、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
D、根据元素的规定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解题时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物质的变化、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解答即可。
8.【答案】D
【解析】解:A、拆除火场周围的木棚,属于移除可燃物灭火,故A正确;
B、用锅盖盖灭燃着的油锅,属于隔绝氧气灭火,故B正确;
C、用扇子扇灭燃着的蜡烛,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灭火,并能石蜡蒸气吹走而灭火,属于移除可燃物灭火,故C正确;
D、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会改变,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喷射二氧化碳气流扑灭燃着的图书是隔绝氧气灭火,故D错误。
故选:D。
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之一,即移走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本题考查了燃烧与灭火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判断。
9.【答案】C
【解析】解:A、酸雨的pH<7,但pH<7的雨水不一定是酸雨,正常雨水的pH为5.6,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故选项推理错误。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均一、稳定的液态物质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是水等液体纯净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选项推理正确。
D、铝比铁更活泼,但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铝制品抗腐蚀性强,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A、根据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0.【答案】CD
【解析】解: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但是它们的溶液加水温度基本不变,不能用水来区分二者的溶液,故选项实验设计方案不合理。
B、氧化铜和二氧化锰都是黑色固体,分别取少量观察颜色,不能区分二者,故选项实验设计方案不合理。
C、羊毛线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线灼烧有烧纸的味道,分别取少量在空气中灼烧闻气味能区分二者,故选项实验设计方案合理。
D、硝酸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硝酸钾和熟石灰混合研磨无明显现象,分别取少量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可以区分二者,故选项实验设计方案合理。
故选:CD。
A、根据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但是它们的溶液加水温度基本不变来分析;
B、根据氧化铜和二氧化锰都是黑色固体来分析;
C、根据羊毛线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线灼烧有烧纸的味道来分析;
D、根据硝酸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硝酸钾和熟石灰混合研磨无明显现象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1.【答案】O 2O O2
【解析】解:(1)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氧的元素符号是O;
(2)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氧原子表示为2O;
(3)氧气是双原子分子,可表示为:O2。
故答案为:
(1)O;
(2)2O;
(3)O2。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2.【答案】乙 1:3 1:3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CH3OH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1)由物质的组成可知,该反应中涉及到的物质属于单质的是乙;
(2)甲醇中氢、碳元素的质量比为(1×4):12=1:3;
(3)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
故答案为:(1)乙;
(2)1:3;
(3)1:3。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根据物质的组成、化学式、方程式的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3.【答案】煮沸 硬水 D
【解析】解:(1)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煮沸;故答案为:煮沸;
(2)用肥皂水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产生浮渣多的则为硬水;故答案为:硬水;
(3)A.对饮用水水源的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测,防止污染水源,说法正确;
B.铺设透水路面增加地下水储量,说法正确;
C.革新工艺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可以保护水资源,说法正确;
D.水体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但生活污水不可任意排放,以防造成水体污染,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1)根据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来分析;
(2)根据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3)根据保护水资源的做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硬水软化的方法、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保护水资源的做法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瓶内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验证石蜡燃烧的产物中有水,从而证明石蜡中含有氢元素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AC
【解析】解:(1)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实验一中能证明空气中O2含量现象是: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瓶内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2)实验二是探究石蜡的元素组成,其中①的实验目的是:验证石蜡燃烧的产物中有水,从而证明石蜡中含有氢元素;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二中向外拉注射器,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4)用如图实验三所示装置完成电解水的实验并收集产生的气体(U形管中预先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c、d两支试管容积相等),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氧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氢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A、由图可知,c中收集氢气,则U形管的a管产生氢气,应连接电源的负极,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则该实验说明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试管d中的气体是氧气,电解水产生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则试管c中的气体先收集满,故选项说法错误;
D、纯水几乎不导电,则U形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C。
故答案为:
(1)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瓶内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2)验证石蜡燃烧的产物中有水,从而证明石蜡中含有氢元素;
(3)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AC。
(1)根据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来分析;
(2)根据实验二是探究石蜡的元素组成来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分析;
(4)A、根据c中收集氢气,则U形管的a管产生氢气,应连接电源的负极来分析;
B、根据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来分析;
C、根据试管d中的气体是氧气,电解水产生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来分析;
D、根据纯水几乎不导电,则U形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质量守恒定律、以及电解水实验,解答时要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答案】31.6 105 ABC
【解析】解:(1)根据KNO3的溶解度数据表,查出20℃时,KNO3的溶解度为 31.6g,故填:31.6;
(2)在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110g,即在100g水中,此时最多能溶解110g硝酸钾,而烧杯②中有50g水,所以此时最多只能溶解55g硝酸钾,所以加入的60g硝酸钾只溶解了55g,还剩5g未溶解,所以烧杯②中溶液的质量是50g水加55g硝酸钾等于105g,故填:105;
(3)A.8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69g,则8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84.5g硝酸钾,a、b、c、d中的硝酸钾都能全部溶解,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a中的溶质最多,所以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故选项说法正确;
B.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110g,则6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55g的硝酸钾,在60℃时,上述四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①=②=③>④,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可以利用温度不变向溶液继续加入原溶质的方法来判断溶液是否饱和,如果还能溶入溶质,说明不饱和,反之则饱和,故选项说法正确;
D.室温20℃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则20℃下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5.8g的硝酸钾,而此时只有14g硝酸钾,故对④中的溶液采用降温的方法不能获得室温下的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BC。
根据现有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50g水,在60℃时,向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65g、60g、55g、14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a、b中有硝酸钾剩余,c、d中硝酸钾全部溶解,结合溶解度的含义、溶质的质量分数等,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了解饱和溶液的特征、溶解度的含义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Fe+CuSO4=FeSO4+Cu BD H2O
【解析】解:(1)“胆水炼铜”的原理是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2)A.铜作导线不是因为铜的导电性最强,银的导电性最强,故A错误;
B.铜有延展性,可以拉成丝,故B正确;
C.黄铜(铜锌合金)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铜在加热时会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故铜片在空气中灼烧会变黑,故D正确。
故选:BD。
(3)铜制品使用一段时间后会生锈,俗称铜绿,其主要成分为Cu2(OH)2CO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铜生锈可能是铜与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和H2O长时间接触导致的。
故答案为:(1)Fe+CuSO4=FeSO4+Cu;
(2)BD;
(3)H2O。
(1)根据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进行分析;
(2)根据银的导电性最强,铜有延展性,可以拉成丝,铜在加热时会生成黑色的氧化铜进行分析;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7.【答案】浓硫酸 ③①④② 195g ABC
【解析】解:(1)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溶解产生的热量及时地扩散;
(2)在实验室里,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的主要步骤有:计算、量取、转移、混匀、装瓶并贴标签;据此可知操作时正确的顺序为③①④②;
(3)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50g×98%=(50g+x)×20% x=195g;
(4)A.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大,从而导致配制的硫酸溶液质量分数偏小;
B.使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会导致量取的浓硫酸体积偏小,从而导致配制的硫酸溶液质量分数偏小;
C.从量筒倾倒出浓硫酸时,浓硫酸洒出,会导致浓硫酸体积偏小,从而导致配制的硫酸溶液质量分数偏小;
D.转移配制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不影响溶质质量分数;
故填:ABC。
故答案为:
(1)浓硫酸;
(2)③①④②;
(3)195g;
(4)ABC。
(1)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在实验室里,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的主要步骤有:计算、量取、转移、混匀、装瓶并贴标签分析;
(3)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分析;
(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溶质减小或是溶剂增多的缘故,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溶液的配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液配制的步骤以及导致溶质质量分数改变的因素进行。
18.【答案】长颈漏斗 氧气已经收集满 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 A BC
【解析】解:(1)图B中仪器①名称是长颈漏斗。
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A、C装置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当集气瓶内的水排尽时,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
故答案为:;氧气已经收集满。
(3)①相对于B装置,用F装置制CO2的优点是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
故答案为: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
②为确认Mg能与F装置中产生的CO2反应,实验中应先打开装置F中的止水夹再加热装置G,即先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空气中的物质影响实验结果。
故答案为:A。
(4)A.a点对应的操作是关闭止水夹,试管中的气体增多,气压增大,该选项不正确。
B.ab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下降,是因为关闭止水夹,试管中的气体增多,气压增大,并且液体压入长颈漏斗中,该选项正确。
C.bc段石灰石与稀盐酸脱离接触,是因为气压不变,即不发生反应,该选项正确。
D.c点的对应操作是打开止水夹,气体导出,气压减小,该选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BC。
(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3)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4)根据气压变化可以判断实验操作。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9.【答案】Fe2O3+6HCl=2FeCl3+3H2O ①③或②④ 当酸的种类、铁钉生锈程度等条件相同时,10%比6%的盐酸与铁锈反应速率快 FeSO4 铁离子和铁反应生成亚铁离子
【解析】解:(1)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
(2)为探究酸的种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所以变量为酸的种类,可选择实验①③或②④进行对照。
(3)对比实验①②,得到的结论是当酸的种类、铁钉生锈程度等条件相同时,10%比6%的盐酸与铁锈反应速率快。
(4)实验④铁钉表面还附着浅绿色晶体,可能是溶液中反应生成的的硫酸亚铁达到饱和析出得到的。
(5)由于铁离子和铁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所以溶液由黄色变成淡绿色。
故答案为:(1)Fe2O3+6HCl=2FeCl3+3H2O;
(2)①③或②④;
(3)当酸的种类、铁钉生锈程度等条件相同时,10%比6%的盐酸与铁锈反应速率快;
(4)FeSO4;
(5)铁离子和铁反应生成亚铁离子。
(1)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2)根据对照实验的变量控制分析。
(3)根据实验①②的变量分析。
(4)实验④铁钉表面还附着浅绿色晶体,可能是溶液中反应生成的的硫酸亚铁达到饱和析出得到的。
(5)铁离子和铁反应生成亚铁离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0.【答案】确保样品的碳酸钠不损失,全部参与反应 水和二氧化碳 10644=x0.088g 0.212g50g×100%=0.424% 偏小 向A中残留液体中加入锌粉,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盐酸过量
【解析】解:(1)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某品牌苏打饼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要确保样品中的碳酸钠全部和盐酸反应,则上述步骤中将滤液和洗涤液合并的原因是:确保样品的碳酸钠不损失,全部参与反应。
(2)碱石灰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则Ⅱ中碱石灰的作用为防止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进入,对实验造成干扰。
(3)打开止水夹,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N2后,关闭止水夹,称量干燥管Ⅰ的质量为m1;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时后打开止水夹,通入一段N2,关闭止水夹,称量干燥管Ⅰ的质量为m2。实验测得m2−m1=0.088g,同学们做了如下的计算,请补充完整:
解: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0.088g
列出比例式:10644=x0.088g,x=0.212g
答: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0.212g50g×100%=0.424%。
(4)若滴加盐酸后没有继续通入氮气,装置内会残留部分二氧化碳,使干燥管Ⅰ增加的质量偏小,由此计算出的碳酸钠质量也会偏小,最终会使结果偏小。
(5)实验后若要证明A中残留液体中盐酸过量,盐酸和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则可以采取的实验操作是:向A中残留液体中加入锌粉,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盐酸过量。
故答案为:
(1)确保样品的碳酸钠不损失,全部参与反应;
(2)水和二氧化碳;
(3)10644=x0.088g;0.212g50g×100%=0.424%;
(4)偏小;
(5)向A中残留液体中加入锌粉,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盐酸过量。
(1)根据本实验要确保样品的碳酸钠全部参与反应来分析;
(2)根据碱石灰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来分析;
(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来分析;
(4)根据若滴加盐酸后没有继续通入氮气,装置内会残留部分二氧化碳来分析;
(5)根据盐酸和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吉林省长春汽开区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汽开区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操作的是,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