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5—3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练习课件PPT)第1页
    5—3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练习课件PPT)第2页
    5—3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练习课件PPT)第3页
    5—3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练习课件PPT)第4页
    5—3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练习课件PPT)第5页
    5—3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练习课件PPT)第6页
    5—3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练习课件PPT)第7页
    5—3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练习课件PPT)第8页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5—3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练习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5—3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练习课件PPT),共33页。
    课时作业(十六)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5—3   新教材·生物(RJ)·必修一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呼吸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多选)(  )A.无氧呼吸是不需氧的呼吸,因而其底物分解不属于氧化反应B.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C.无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ABC 解析:A项,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是有机物氧化分解的两种类型;B项,完全无氧的环境中,无氧呼吸强度较大,损失减小不是最低程度;C项,无氧呼吸的酶只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 2.向正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悬液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抑制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甲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会使丙酮酸的消耗增加 B.若乙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会使丙酮酸减少 C.若丙能抑制ATP的形成,则会使ADP的消耗增加 D.若丁能抑制[H]被氧化成水,则会使O2的消耗增加 B 解析:能抑制丙酮酸分解的物质会使丙酮酸的消耗减少,含量增加;能抑制葡萄糖分解的物质会使丙酮酸的生成减少;抑制ATP的形成,则会使ADP的消耗减少;抑制[H]被氧化成水,则会使O2的消耗减少。 3.“仙人掌防辐射”“吊兰能吸收装修气味”……不少商家为推销花草,大力宣传各种花草的“防辐射”“防毒”功能。假如人们生活在含有放射性18O2气体的房间内,18O2进入细胞内,最先出现放射性的化合物是(  ) A.丙酮酸 B.乳酸 C.二氧化碳 D.水D 解析: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并未直接氧化有机物,其作用是接受细胞呼吸过程前两个阶段中产生的[H],生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有氧呼吸过程中生成的CO2中的氧来自葡萄糖和反应物中的水,生成物水中的氧都来自空气中的氧气。4.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作用的产物,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如果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则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B.如果产生的气体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色,则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C.无论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酵母菌都能产生CO2 D.酵母菌发酵时不产生气体,但其发酵液能使重铬酸钾变灰绿色C 解析: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又称发酵)都产生CO2,不能根据CO2的有无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5.细胞内糖分解代谢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植物细胞能进行过程①和③或过程①和④B.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能进行过程①和②C.动物细胞内,过程②比过程①释放的能量多D.乳酸菌细胞内,过程①产生[H],过程③消耗[H]ACD  解析:真核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第二、三阶段是在线粒体中进行。 6.下图为人体细胞内葡萄糖代谢过程简图,①~③是生化反应过程,甲~丁代表相关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代表的是丙酮酸,丙和丁代表不同的化合物 B.①②过程均有乙生成,是因为催化①②过程的酶相同 C.线粒体内膜面积很大,有利于③过程的有序高效进行 D.原核生物缺乏线粒体,不能进行图示的生理过程C  解析:图中甲代表丙酮酸,丙和丁都代表H2O;①②过程分别是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催化这两个阶段反应的酶不同;线粒体内膜折叠成嵴,膜面积很大,有利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③)的进行;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有的可进行有氧呼吸,如醋酸菌、蓝细菌等原核生物可进行图示生理过程。 7.人体细胞利用葡萄糖进行细胞呼吸过程中,关于[H]的来源和用途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B  解析:根据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可知,人体细胞有氧呼吸中[H]来源于葡萄糖和水,用于生成水,A错误,B正确;根据无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可知,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中[H]只来源于葡萄糖,用于生成乳酸,C、D错误。 8.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H]与氧结合形成水,2,4-二硝基苯酚(DNP)对该过程没有影响,但能抑制ATP合成。据此推测DNP的作用,错误的是(多选)(   ) A.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不会产生ATP,该过程不受DNP影响 B.DNP主要在线粒体基质中发挥作用,因为其形成ATP最多 C.DNP作用于组织细胞时,线粒体内膜上散失的热能将增加 D.DNP抑制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进而抑制细胞有氧呼吸过程ABD 解析: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能产生ATP,A错误;DNP能抑制ATP的合成,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ATP最多,故DNP主要在线粒体内膜上发挥作用,B错误;由于DNP能抑制ATP合成,因此当DNP作用于组织细胞时,线粒体内膜上[H]与氧结合生成水时释放的能量无法转化到ATP中,故线粒体内膜上散失的热能将增加,C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D错误。 9.下图为生物体内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CA.在有氧条件下,过程③或④将会受到抑制B.能进行过程②的生物体内不一定含有线粒体C.人在长跑运动时,所需能量主要由过程①④提供D.导致过程③④不同的原因是生物体内酶的种类不同 解析:人在长跑运动时,所需能量主要由有氧呼吸提供,即过程①②,C错误。二、非选择题 10.如图表示人体组织细胞利用葡萄糖的代谢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生理过程,字母A代表物质。请据图回答: (1) 图中A是__________,产生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细胞质基质丙酮酸 (2) 线粒体是人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其中催化有氧呼吸的酶分布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 (3) 过程①~④中,释放能量最多的是过程________;过程②是否释放能量________(填“是”或“否”)。 (4) 在图中所示过程中,由④生成的水中的氢元素最终来自______________。 ④否葡萄糖和水 (5) 因剧烈运动而供氧不足,会使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________,写出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若图中反应发生于酵母菌细胞中,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气体可以用灵敏的酸碱指示剂________________溶液检测。若将酵母菌离心后,在仅含有其细胞质基质的上清液中加入葡萄糖,能发生的反应过程有________(填序号)。乳酸溴麝香草酚蓝① 解析:(1)图中A表示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的产物,因此A是丙酮酸,产生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 (2) 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分别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和线粒体内膜上,说明催化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上。 (3) 过程①~④分别表示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其中释放能量最多的是过程④,过程②没有释放能量。 (4) 在图中所示过程中,①是将1 mol葡萄糖分解成2 mol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③是丙酮酸与水一起被彻底分解生成CO2和[H],释放少量的能量;④是①③过程产生的[H]与氧结合生成H2O,并释放大量的能量。可见,由④生成的水中的氢元素最终来自葡萄糖和水。 (6)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乙醇和CO2,其中CO2可以用灵敏的酸碱指示剂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的全过程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综上分析,若将酵母菌离心后,在仅含有其细胞质基质的上清液中加入葡萄糖,能发生的反应过程有①。 11.某研究小组想测量萌发的小麦种子、蚯蚓呼吸速率的差异,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实验中分别以20粒萌发的种子和4条蚯蚓为材料,每隔5 min记录一次有色液滴在刻度玻璃管上的读数,结果如表1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 装置图中的Y溶液是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置乙装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开始后保持注射器的活塞不移动,有色液滴将向________移动(填“左”或“右”),以蚯蚓为材料时有色液滴移动的最大速率是_______________。 NaOH溶液  吸收实验过程中细胞呼吸产生的CO2 排除微生物及环境因素对实验的干扰(或对照作用) 左0.9 mm/min (3) 另一组该实验装置每隔5 min测量时,将注射器活塞往_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待有色液滴回到实验开始时的位置停止,根据活塞移动距离可测出气体的变化量,其中以小麦为材料的结果如表2所示: 分析数据可知该段时间小麦种子的有氧呼吸速率为____________,在此过程中,有氧呼吸的强度越来越________。 0.22 mL/min 下弱 解析:(1)甲、乙装置中所放置的Y溶液为NaOH溶液,用于吸收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通过测量O2量的变化测定呼吸速率。乙装置的作用是对照,可排除微生物及环境因素对实验的干扰。 (2) 实验开始后,若保持注射器的活塞不动,甲装置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有色液滴会向左移动。将蚯蚓的实验装置所测得的液滴移动的距离之差除以时间,即为液滴移动的速率,由表可知在最初的0~5 min和5~10 min内有色液滴移动的速率最大,为4.5/5=0.9 mm/min。 (3) 甲装置内氧气被消耗,生成的二氧化碳被NaOH溶液吸收,气压下降,若要保持有色液滴的位置不变,需将注射器活塞往下移动;将量取的气体变化体积除以时间即为有氧呼吸速率,由表可知,在此过程中,有氧呼吸速率=5.5/25=0.22 mL/min;且此过程中,前10 min有氧呼吸速率较大,后15 min逐渐减弱。本课结束!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