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水是生命之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 华夏造物历史悠久,《天工开物》中记载的下列造物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晒海盐 B. 烧瓷器 C. 钉木舟 D. 织布衣
2. 河南灵宝苹果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保护名单。其富含的营养素为( )
A. 维生素 B. 无机盐 C. 油脂 D. 蛋白质
3. 2023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多使用一次性餐具 B. 积极植树造林 C. 垃圾分类投放 D. 绿色出行
4. 主持测定了铟、铱、锑等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做出卓越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 )
A. 阿伏加德罗 B. 张青莲 C. 门捷列夫 D. 侯德榜
5.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加热液体药品
C. 闻气体气味
D. 稀释浓硫酸
6. 燃烧鞭炮时,经常能闻到刺激性的气味,由此推测鞭炮中可能含有下列物质中的( )
A. 炭 B. 硫 C. 铁 D. 镁
7.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构成。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铁 B. 硫酸铜 C. 二氧化碳 D. 金刚石
8.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活中通过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B. 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 凡是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D. 天然水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9. “84”是一种常见的生活消毒剂,可通过将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制备,该反应的生成物不可能有下列物质中的( )
A. NaCl B. NaClO C. H2O D. CO2
10. 中国科学家发现的治疗新冠的新药千金藤素(C37H38N2O6)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下列关于千金藤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属于有机物 B. 由四种元素组成
C. 由83个原子构成 D. 氮、氧元素质量比为7:24
11. 农业上可以用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选种,欲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
A. 氯化钠固体中含有杂质 B. 量取水时俯视刻度线
C. 配制时所用烧杯内有水 D. 配好的溶液装瓶时部分溶液洒落
12. 分类法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碱:纯碱、烧碱 B. 复合肥料:尿素、磷酸二氢铵
C. 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钙、锌 D. 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
13. 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
A. 用灼烧法区分腈纶线、羊毛线 B. 用水区分硝酸铵、氢氧化钠
C. 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二氧化碳 D. 用熟石灰区分氯化钾、硫酸铵
14. 某气体由CH4、C2H2、C2H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该气体样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9,则该气体的组成不可能是( )
A. C2H4 B. CH4和C2H2
C. CH4和C2H4 D. CH4、C2H2和C2H4
15.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______ .
(2)空气中最多的气体 ______ .
16. 酒精灯是一种常见的化学仪器。
(1)从燃烧条件分析,用火柴引燃酒精灯是为了 ______ 。
(2)写出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3)将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因是 ______ 。
17. 如图是氨气(NH3)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甲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 。
(2)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 ______ 。
(3)该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 ______ 。
18. KNO3和KCl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 ______ ℃时,KNO3和KCl的溶解度相等。
(2)某同学配制40℃时35gKCl饱和溶液,经计算需准备10gKCl,则图中a= ______ 。
(3)t℃时,将等质量的KNO3和KCl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KNO3 ______ (填“大于”“小于”“等于”)KCl。
19. A~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已知B、C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E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白色固体,其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的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
(1)B的化学式是 ______ ;写出D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一项用途 ______ 。
(2)写出E→C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0. 如图是某胃药标签的部分文字说明。氢氧化铝与胃酸(含盐酸)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如果将该胃药中的氢氧化铝用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镁代替,则每次用药量应 ______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1. 如图为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趣味装置。他们将纸花悬挂在盛有浓盐酸的烧杯上方。
(1)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纸花上有什么现象: ______ 。
(2)若将烧杯中的浓盐酸换成浓硫酸,观察不到上述现象,请解释原因: ______ 。
22. 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为探究该溶液是否变质,某同学取溶液样品,逐滴滴加稀盐酸,部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该同学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请说明他的理由: ______ 。
(2)写出a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______ 。
23.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装置。
(1)写出一个利用A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B或C均可作制取CO2的发生装置,与B比较,C的优点是: ______ 。
(3)D有多种用途,若通过排水法收集氢气,请简述操作步骤: ______ 。
24. 为除去某粗盐水中的Na2SO4、CaCl2杂质,得到纯净的NaCl晶体,某化学小组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①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②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③过滤;④加入适量的稀盐酸;⑤结晶。
(1)写出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一个即可)
(2)步骤④的目的是: ______ 。
(3)小组成员认为步骤⑤中应采用蒸发溶剂法,而不适合采用降温法,请分析他们的理由: ______ 。
25. 近年来,我国航天航空的重大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其中火箭、运载器、卫星等设备的制造与金属材料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
(1)钛(Ti)被称为“21世纪金属”,广泛应用于火箭、航天飞机和通信设备等。右图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钛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钛的核电荷数为22
B.钛元素位于第四周期
C.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D.在化学反应中,钛原子容易失去电子
(2)我国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采用了液氢和液氧作为推进剂,使用液氢作为燃料有什么优点: ______ 。(一条即可)
(3)卫星探测器部分零件会采用高强度、高致密性的铝合金铸件。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铝耐腐蚀的原因: ______ 。
(4)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现代工业利用高炉炼铁,其主要反应原理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生产生活中常在铁制品表面刷漆以防锈,其原理是 ______ 。
(5)黄铜(铜锌合金)是一种使用比较广泛的合金。向一定量黄铜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蓝色滤液和滤渣。
①写出该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一个即可)。
②分析所得滤渣的成分: ______ 。
(6)为了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向盛有10g该黄铜样品的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生成0.2g氢气。请计算该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晒海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烧瓷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C、钉木舟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织布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B。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A
【解析】解: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则苹果中富含的营养素是维生素。
故选:A。
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种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答案】A
【解析】解:A、使用一次性餐具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故A不正确;
B、植树造林,能保护环境,故B正确;
C、垃圾分类投放,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故C正确;
D、绿色出行,能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故D正确。
故选:A。
A、根据使用一次性餐具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进行分析;
B、根据植树造林,能保护环境进行分析;
C、根据垃圾分类投放,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进行分析;
D、根据绿色出行,能节约能源,减少污染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4.【答案】B
【解析】解:A、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B、张青莲测定了一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故选项正确。
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错误。
D、侯德榜在氨碱法的基础上,改良了制碱工艺,发明了联合制碱法,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关注化学学科成就、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A、检查该装置气密性时,用手紧握试管,气体受热膨胀会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则烧杯中不会有气泡,无法检查装置气密性,故操作不正确;
B、加热液体时,用外焰加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操作不正确;
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操作不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故操作正确。
故选:D。
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解:A、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没有气味,故选项错误。
B、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气体具有刺激性的气味,由此推测鞭炮中可能含有硫,故选项正确。
C、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选项错误。
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燃烧鞭炮时,经常能闻到刺激性的气味,结合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生成物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B
【解析】解:A、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硫酸铜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包括气态的非金属单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A
【解析】解:A、生活中通过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该选项说法正确,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元素守恒,则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则有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为中和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自来水厂净化后得到的水中仍含有杂质,属于混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A、根据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来分析解答;
B、根据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来分析解答;
C、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据此分析;
D、根据自来水厂净化后的水中仍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结论、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D
【解析】解:“84”是一种常见的生活消毒剂,可通过将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制备,反应前有Cl、Na、O、H四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则不可能生成CO2。
故选: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C
【解析】解:A、千金藤素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A正确;
B、由化学式可知,千金藤素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B正确;
C、千金藤素是由分子构成的,1个千金藤素分子是由37+38+2+6=83个原子构成的,故C不正确;
D、千金藤素中氮、氧元素质量比为(14×2):(16×6)=7:24,故D正确。
故选:C。
A、根据千金藤素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进行分析;
B、根据化学式进行分析;
C、根据千金藤素是由分子构成进行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比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答案】B
【解析】解:A、氯化钠固体中含有杂质,称取的固体中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
B、量取水时俯视刻度线,读数偏高,实际取水的量偏小,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正确。
C、配制时所用烧杯内有水,水的质量偏大,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
D、配好的溶液装瓶时部分溶液洒落,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大或溶剂质量偏小,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解答本题可从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入手,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有关,分析操作中的错误操作,判断错误操作对溶质、溶剂的影响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答案】D
【解析】解: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属于碱,故选项错误。
B、尿素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磷酸二氢铵中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错误。
C、钙属于常量元素,锌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故选项错误。
D、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是三大合成材料,故选项正确。
故选:D。
A、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B、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C、根据人体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合成材料的种类,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合成材料、人体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复合肥的特征、碱和盐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C
【解析】解:A、羊毛线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腈纶线灼烧有特殊气味,用灼烧法能区分腈纶线、羊毛线,故选项正确。
B、硝酸铵溶解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解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用水能区分固体硝酸铵、氢氧化钠,故选项正确。
C、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都会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用燃着的木条不能区分氮气、二氧化碳,故选项不正确。
D、氯化钾和熟石灰混合研磨无特殊气味,硫酸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用熟石灰能区分氯化钾、硫酸铵,故选项正确。
故选:C。
A、根据羊毛线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腈纶线灼烧有特殊气味来分析;
B、根据硝酸铵溶解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解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来分析;
C、根据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都会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来分析;
D、根据氯化钾和熟石灰混合研磨无特殊气味,硫酸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4.【答案】C
【解析】解: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则水的质量为9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为22g×1212+16×2×100%=6g,氢元素的质量为9g×1×21×2+16×100%=1g,根据元素守恒,反应前碳、氢元素质量分别为6g、1g,则其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6g12:1g1=1:2。
A、C2H4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2:4=1:2,则气体组成可能为C2H4,故A正确;
B、CH4和C2H2的组合中,碳、氢原子个数比可能为1:2,则该气体组成可能为它们,故B错误;
C、CH4和C2H4中,碳、氧原子个数比肯定大于1:2,则该气体组成不可能为这样,故C正确;
D、CH4、C2H2和C2H4的组合中,碳、氢原子个数比可能为1:2,则该气体组成可能为它们,故D错误。
故选:C。
根据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9,可计算出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根据化学式进行有关的推断时,要结合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
15.【答案】Al N2
【解析】解:(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元素符号为Al;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化学式为:N2.
故答案为:(1)Al;
(2)N2.
(1)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进行分析;
(2)根据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6.【答案】温度达到着火点 C2H5OH+3O2=点燃2CO2+3H2O 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解析】解:(1)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用火柴引燃酒精灯是为了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酒精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点燃2CO2+3H2O;
(3)将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以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使火焰更旺。
故答案为:(1)温度达到着火点;
(2)C2H5OH+3O2=点燃2CO2+3H2O;
(3)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1)根据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
(2)根据酒精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
(3)根据将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以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7.【答案】−3 O2 10:9
【解析】解: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催化剂4NO+6H2O。
(1)甲是NH3,氢元素显+1价,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2)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式为O2;
(3)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30×4):(18×6)=10:9。
故答案为:(1)−3;
(2)O2;
(3)10:9。
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
本题以微观模型的形式考查了化学反应,完成此题,首要的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进行判断。
18.【答案】t 40 小于
【解析】解:(1)t℃时,KNO3和KCl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说明KNO3和KCl的溶解度相等
(2)40℃时KCl的溶解度为ag,则ag100g=10g35g−10g,解得a=40;
(3)KNO3和KCl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降温到20℃,都有晶体析出,得到20℃时的饱和溶液,20℃时,KCl的溶解度大于KNO3,所以K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KNO3。
故答案为:(1)t;
(2)40;
(3)小于。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9.【答案】CO 改良酸性土壤 CaCO3+2HCl=CaCl2+H2O+CO2↑
【解析】解:(1)由分析可知,B是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D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一项用途是改良酸性土壤。
(2)E→C的反应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答案为:
(1)CO;改良酸性土壤;
(2)CaCO3+2HCl=CaCl2+H2O+CO2↑。
A~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B、C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则B、C分别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种;E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白色固体,其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则E是碳酸钙;碳酸钙能和二氧化碳相互转化,则C是二氧化碳,B是一氧化碳;D能和二氧化碳反应,能转化成碳酸钙,则D是氢氧化钙;A能转化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则A是碳或氧气;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0.【答案】Al(OH)3+3HCl=AlCl3+3H2O 增加
【解析】解: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
由于
2Al(OH)3~6HCl
156 213
3Mg(OH)2~6HCl
174 213
消耗等量的盐酸时,需要氢氧化镁的质量较多,则如果将该胃药中的氢氧化铝用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镁代替,每次用药量应增加。
故答案为:Al(OH)3+3HCl=AlCl3+3H2O;增加。
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消耗等量的盐酸时,需要氢氧化镁的质量较多,据此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以及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掌握盐的化学性质、常见化学反应的质量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1.【答案】纸花由红色变为无色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而浓硫酸没有
【解析】解:(1)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纸花从红色变为无色;
(2)浓盐酸有挥发性,浓硫酸没有挥发性,不会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不会观察到上述现象。
故答案为:
(1)纸花由红色变为无色;
(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而浓硫酸没有。
(1)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据此分析;
(2)浓硫酸没有挥发性,据此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2.【答案】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证明溶液中含有Na2CO3,即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NaCl、HCl
【解析】解:(1)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由图可知,反应过程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
(2)由图可知,a点时表示盐酸与氢氧化钠、碳酸钠均已完全反应,且盐酸已经过量,则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氢。
故答案为:(1)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证明溶液中含有Na2CO3,即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2)NaCl、HCl。
(1)根据氢氧化钠变质的原理以及碳酸钠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2)根据图像的信息以及溶液的酸碱性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3.【答案】2KClO3=MnO22KCl+3O2↑或2KMnO4=△K2MnO4+MnO2+O2↑ 能控制反应的速率 瓶内装满水,从a端通入氢气,将水排尽
【解析】解:(1)A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气体,适用于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MnO22KCl+3O2↑;也可用于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2)与B比较,C装置可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3)D有多种用途,若通过排水法收集氢气,氢气的密度小于水,瓶内先装满水,从a端通入氢气,将水排尽。
故答案为:(1)2KClO3=MnO22KCl+3O2↑或2KMnO4=△K2MnO4+MnO2+O2↑;
(2)能控制反应的速率;
(3)瓶内装满水,从a端通入氢气,将水排尽。
(1)根据气体的发生装置确定反应的原理;
(2)根据气体发生装置的特点来分析;
(3)根据氢气的性质以及收集方法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气体制取的原理和装置,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原理,了解确定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原理及注意事项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4.【答案】BaCl2+Na2CO3=BaCO3↓+2NaCl或CaCl2+Na2CO3=CaCO3↓+2NaCl 除去溶液中过量的Na2CO3 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
【解析】解:(1)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且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
(2)由于氯化钡能除去硫酸钠,碳酸钠能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则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则步骤④的目的为除去溶液中过量的Na2CO3;
(3)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则应采用蒸发溶剂法,而不是降温法。
故答案为:(1)BaCl2+Na2CO3=BaCO3↓+2NaCl或CaCl2+Na2CO3=CaCO3↓+2NaCl;
(2)除去溶液中过量的Na2CO3;
(3)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
(1)根据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进行分析;
(2)根据氯化钡能除去硫酸钠,碳酸钠能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则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3)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较大,考查了粗盐提纯中离子的除杂,除去多种杂质离子时,要考虑除杂的顺序、后面加入的试剂要能除去前面加入的过量的试剂。
25.【答案】C 热值大(合理即可) 4Al+3O2=2Al2O3 Fe2O3+3CO=高温2Fe+3CO2 隔绝了水蒸气与氧气 Zn+2AgNO3=2Ag+Zn(NO3)2或Cu+2AgNO3=2Ag+Cu(NO3)2 一定有银,可能有铜
【解析】解:(1)A、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且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则钛的核电荷数为22,该选项说法正确;
B、钛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则钛元素位于第四周期,该选项说法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而不是“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钛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则在化学反应中,钛原子容易失去电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没有污染,且氢气的热值高。
(3)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则铝具有抗腐蚀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4)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高温2Fe+3CO2;
铁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时会生锈,刷漆隔绝了水蒸气与氧气,可防止铁生锈。
(5)①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锌>铜>银,则锌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AgNO3=Zn(NO3)2+2Ag,且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
②充分反应后,得到蓝色滤液,而溶液中含有铜离子时显蓝色,则说明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铜,但由于不确定铜是否过量,则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
(6)设样品中锌的质量为 x,则
Zn+H2SO4=ZnSO4+H2↑
65 2
x 0.2g
652=x0.2g
解得x=6.5g
则该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6.5g10g×100%=65%
答: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65%。
故答案为:(1)C;
(2)热值大(合理即可);
(3)4Al+3O2=2Al2O3;
(4)Fe2O3+3CO=高温2Fe+3CO2;隔绝了水蒸气与氧气;
(5)①Zn+2AgNO3=2Ag+Zn(NO3)2或Cu+2AgNO3=2Ag+Cu(NO3)2;
②一定有银,可能有铜;
(6)65%。
(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且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钛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而不是“g”,进行分析;
(2)根据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没有污染,且氢气的热值高进行分析;
(3)根据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进行分析;
(4)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铁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时会生锈,刷漆隔绝了水蒸气与氧气,可防止铁生锈进行分析;
(5)根据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锌>铜>银,则锌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充分反应后,得到蓝色滤液,而溶液中含有铜离子时显蓝色进行分析;
(6)根据Zn+H2SO4=ZnSO4+H2↑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稀土元素是一类有重要用途的资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考前定位模拟预测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推断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