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七年级下册13.1 三角形课时作业
展开第四章 三角形 周周测8
1.根据已知条件作符合条件的三角形,在作图过程中主要依据是( C )
A.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B.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C.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和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D.不能确定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求作这个三角形时,第一步骤应为( D )
A.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B.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C.作两条线段等于已知三角形的边,并使其夹角等于已知角
D.先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或先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用尺规作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其两条直角边分别等于已知线段时,实际上已知的条件是( A )
A.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它们的夹角; B.三角形的三条边
C.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它们的夹边; D.三角形的三个角
4.已知三边作三角形时,用到所学知识是( C )
A.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B.作一个角使它等于已知角的一半
C.在射线上取一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D.作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或垂线
5.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先在AB 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定出BF的垂线DE,可以证明△EDC≌△ABC,得ED=AB,因此,测得ED的长就是AB的长.判定△EDC≌△ABC的理由是( B )
A.SSS B.ASA C.AAS D.SAS
6.如图所示小明设计了一种测零件内径AB的卡钳,问:在卡钳的设计中, 要使DC=AB,AO、BO、CO、DO 应满足下列的哪个条件?( D )
A.AO=CO B.BO=DO
C.AC=BD D.AO=CO且BO=DO
7.山脚下有A、B两点,要测出A、B两点间的距离。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B点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可以证△ABC≌△DEC,得DE=AB,因此,测得DE的长就是AB的长。判定△ABC≌△DEC的理由是( D )
A.SSS B.ASA C.AAS D.SAS
8.如图,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明想用绳子测量A,B间的距离,如图所示的这种方法,是利用了三角形全等中的( D )
A.SSS B.ASA C.AAS D.SAS
9.如图所示,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因无法直接量出A、B两点的距离,请你设计一种方案,求出A、B的距离,并说明理由.
答案: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
再作出BF的垂线DE,使A,C,E在一条直线上,
这时测得的DE的长就是AB的长.作出的图形如图所示:
∵AB⊥BF ED⊥BF
∴∠ABC=∠EDC=90°
又∵CD=BC
∠ACB=∠ECD
∴△ACB≌△ECD,
∴AB=DE.
解析:解答: 答案处有解答过程
分析:根据题中垂直可得到一组角相等,再根据对顶角相等,已知一组边相等,得到三角形全等的三个条件,于是根据ASA可得到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结论.
10.为在池塘两侧的A,B两处架桥,要想测量A,B两点的距离,如图所示,找一处看得见A,B的点P,连接AP并延长到D,使PA=PD,连接BP并延长到C,使.测得CD=35m,就确定了AB也是35m,说明其中的理由;
(1)由△APB≌△DPC,所以CD=AB.
答案:∵PA=PD PC=PB
又∠APB=∠CPD
∴△APB≌△DPC,
∴AB=CD=35 m.
解析:解答:答案处有解答过程
分析:根据题中条件可以直接得到两组边对应相等,再根据对顶角相等得到三角形全等的第三个条件,于是根据SAS可得到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结论.
11.如图所示,小王想测量小口瓶下半部的内径,他把两根长度相等的钢条AA′,BB′的中点连在一起,A,B两点可活动,使M,N卡在瓶口的内壁上,A′,B′卡在小口瓶下半部的瓶壁上,然后量出AB的长度,就可量出小口瓶下半部的内径,请说明理由.
答案:∵AA′,BB′的中点为O
∴OA=OA′,OB=OB′
又∠AOB=∠A′OB′
∴△A′OB′≌△AOB,
∴AB=A′B′.
解析:解答: 答案处有解答过程
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得到两组边对应相等,再根据对顶角相等得到三角形全等的第三个条件,于是得到三角形全等。
12.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矩形,O是它的中心,E,F是对角线AC上的点.
(1)如果_________,则△DEC≌△BFA;(请你填上能使结论成立的一个条件)
答案:AE=CF(OE=OF;DE∥BF等等)
(2)说明你的结论的正确性.
答案:因为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CD,AB∥CD,
∴∠DCF=∠BAF,
又∵AE=CF,
∴AC-AE=AC-CF,
∴AF=CE,
∴△DEC≌△BFA
解析:解答: 答案处有解答过程
分析:首先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边相等与角相等,再根据等量减等量差相等,得到三角形全等的第三个条件,于是得到三角形全等.
13.在一次战役中,我军阵地与敌军碉堡隔河相望.为了炸掉这个碉堡,需要知道碉堡与我军阵地的距离.在不能过河测量又没有任何测量工具的情况下,如何测得距离?
一位战士的测量方法是:面向碉堡的方向站好,然后调整帽子,使视线通过帽檐正好落在碉堡的底部;然后,他转过一个角度,保持刚才的姿势,这时视线落在了自己所在岸的某一点上;接着,他用步测的办法量出自己与那个点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他与碉堡的距离。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理由是:在△AHB与中,
∴
解析:解答:在本题中,根据题意可以知道,满足了三个条件:
(1)身体高度一定,(2)帽檐处的角度一定,(3)脚下的直角一定,
故根据ASA判定方法,可以得到两个三角形全全等,
∴距离相等。
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得到一些相应线段或角相等,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应用的实例.
青岛版七年级下册第13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13.1 三角形精练: 这是一份青岛版七年级下册第13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13.1 三角形精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13.1 三角形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13.1 三角形同步练习题,共3页。
青岛版七年级下册13.1 三角形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青岛版七年级下册13.1 三角形巩固练习,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2×3=3,,∠DFE=65°;EC=3cm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