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重点中学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重点中学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似乎说了点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说”,一种废话式吐槽,已经成为最近这届年轻人之间最流行的梗。微博上,“废话文学大赛”达到了1.1亿的阅读量;豆瓣上也开展了废话文学、豆瓣废话学小组B站上相关视频播放量轻松上百万……轻松幽默无厘头,“抛开内容不谈,这话还蛮有内容的”,这就是“废话文学”的魅力,它是一场全民狂欢的“不好好讲话”。
“废话文学”最典型的特征是说了和没说一样。但光废话还达不到“文学”的标准,只有带上点自嘲、讽刺、幽默,才能算一句合格的“废话文学”。“废话文学”考古群发现其渊源似乎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看着康熙大帝、尔康、甄嬛们一本正经地讲废话,观众老爷们属实是乐疯了。而视频的弹幕以及评论,也迅速成为了网友们交流“废话文学”的场地。“当康熙在怒斥群臣的时候,他在怒斥群臣。”“还好这个视频只有两分半钟,让我浪费了两分半钟的时间。”
随着网友们对“废话文学”写作的得心应手,“废话文学”也衍生出各大流派。单位换算流,如“七日不见,如隔一周”,“十年生死两茫茫,五年生死一茫茫”,数学真好,你考虑过苏轼的感受吗?重复表述流,“我曾在极度愤怒的情况下非常生气”,“不能说毫无关系,只能说完全无关”;实事求是流,“股票的规律找到了,不是涨了就是跌了”,大师,全世界欠你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啊!
如果你以为“废话文学”只有搞笑一个目的,那还是格局太小了。在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废话社交教学”正风起云涌,“废话文学”无疑已成为年轻人十分热衷的社交表达方式。“我这么穿还行吧”“除了上衣、裤子、鞋子不太行以外,其他都还行。”这是陪老妈、女朋友等一切女性生物逛街时的标配语录。“高考考了多少分啊”“不到 750吧。”“有600分没有啊”“肯定有考600分的学生,考600分以上的学生,哪都有600多分。”此文应出自学渣自救手册。“什么时候结婚啊”“领证之后就结婚。”此类废话套路同样适用于“你什么时候工作、生娃”等七大姑八大姨逢见必问的尴尬问题。“说得挺好的,下次别说了”,既委婉又讽刺,含蓄中夹着杀伤力,堪称反击对方讲话的教科书。
随着互联网发展,资讯高度发达,到处充斥着废话连篇、毫无营养的营销文、八股文、套皮文,人们常常面对的不是信息的海洋,而是废话的海洋。出于对低信息量内容的不满和抗议,这届年轻人开始用“躺平”的方式予以反击。消解无用信息的方法,就是用同样的“无意义”进行对冲。于是“废话”式警句便被改造出来,形成明褒暗贬、饱含戏谑的阴阳怪气的、“你说的是废话,我说的也是废话”的狂欢。
废话文学是火出圈了,但在互联网时代,一个梗火得有多快,它销声匿迹的速度就有多快。“废话文学”恐怕难以避免走上互联网文学先热后凉的老路,但并不代表其会完全淡出我们的生活。相比于消极躺平的亚文化和充满大道理的“鸡汤文学”,位于两者之间的“废话文学”更能折射出当代年轻人在不断搬砖拼搏中与生活和解的态度。我们并不会在正常的工作秩序中玩梗,但生活中说点废话,至少是打开了一个宣泄情绪的出口。
(节选自《废话文学“不好好讲话”的全民狂欢》,真知网,李旋、宁珊)材料二:
“废话文学”能迅速发酵流行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它是新晋的社交催化剂。虽然无厘头甚至很无聊,但它构筑了一个“共通意义空间”。成长于网络空间的年轻人是分众时代的孤独患者,充满着对建立连接与归属感的渴望。梗文化无疑是一种“最大公约数”和“社交货币”,在“废话文学”的字里行间,情感交流的有效信息其实也在悄然跃动。只要场合、时机运用得当,“废话文学”能创造诙谐、缓解尴尬,成为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三人行,必有三人,那咱仨就是一路人”,有人抛梗,有人接梗,一传一回,年轻人的社交关系很快就能拉近。
从快餐、快递到短视频、实时通信,“快”弥漫于现代社会的时空之中。而在人际交流与信息传播领域,“废话文学”提供了一种延缓交流节奏的可能性。信息的爆炸式增长、高强度输入,会给人带来较大的精神压力,甚至会使人的习得效率不增反降。在紧张的工作间歇,或与挚友小聚时,为轻松交流气氛,打趣上几句“废话文学”,让思维合理张弛,有助于情绪的调整与积极状态的保持。
人的需求是多元的,娱乐精神还得有,让“废话”红一下也无妨,无需大惊小怪,但我们不能陷入波兹曼所揭示的困境——“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我们的互联网文化更不能成为波兹曼所警示的文化——“一个因为大笑过度而体力衰竭的文化”。
(节选自《废话文学一种可玩的网络“梗”》,公众号“成林思语”)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康熙大帝》等历史题材改编的电视剧,有不少废话台词,非常符合“废话文学”的标准。
B.“股票的规律找到了,不是涨了就是跌了”这样的“废话”充满了自嘲式的幽默和无力感。
C.学会了废话套路的年轻人,再遇到诸如考学和结婚之类的盘问,会显得既从容又绵里藏针。
D.成长于互联网环境的年轻人,以创作和分享“废话文学”,来表达对海量垃圾信息的不满。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废话文学”透露出玩世不恭的气质,折射出当代年轻人不堪工作压力而希望“躺平”的心理。
B.“废话文学”绕口令般通俗,年轻人一说出口,就能传达情感交流的清晰信号,达到社交目的。
C.在快速率而高强度的工作沟通中,插入点“废话文学”,让头脑更加清醒,是值得一试的办法。
D.“废话文学”是柄双刃剑,可能使互联网文化陷入娱乐主义困局,冲淡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______
A.我买了辆黑色劳斯莱斯轿车去讨老婆欢心,谁知老婆瞧不起,说它黑不溜秋的。
B.鲁迅:我家门前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C.朱自清:得有点废话,我们才活得有意思。
D.我上一次遇到这么无语的事情还是上一次。
4. 概括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5. 今年夏天,随着一位有争议的女诗人受人诟病的个别作品引起热议,一首形同废话的“诗”也随之走红,请你结合材料,谈谈其走红的原因。
我想写首诗,
一共有四句。
这是第三句,
这是第四句。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试题。
给树把脉的人
①大路小路连接着村庄,像一棵躺倒的树。爷爷踩在各个分支上,来回转悠。熟悉的老宅大多已经荒芜,找不到可以说话的老人,他只好去察看村子里的树。
②八十六岁的爷爷像只啄木鸟一样,抚摸那些树皮、树干,不时敲击着,为这些树诊脉,又像是在叫醒它们。许多个上午,他腰间别一把斧头就出了门。将那些断定活不过来的树木砍掉,再拖回家。爷爷会说,这棵老梨树已经有五年没发芽,肯定是活不过来了。这棵枯死的树如果不被砍倒,风会将它的细枝一点点吹掉,虫蚁会将它的躯壳慢慢吞噬,像古老的传说逐渐丧失了细节。这棵树在偶然的一天停留在柴垛前,等着斧头来分离,树干用来熬粥、做饭,树梢用来引火。斧头是无情的执行官,它轻易就能辨别出树木的年轮、种类。接着,柴禾被整齐码放在柴垛里,此后,在阳光里慢慢修行,让身体里仅有的一丝湿气借着光线攀升。
③在爷爷眼里,给树把脉是门学问,拾柴也是。拾柴者码放的柴垛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性。那些在山里用斧头大开杀戒,把一片树木不由分说地砍倒,等着晒干再拉回家当柴禾的人是无德的,他们依靠伤害大山来提高效率。而那些把柴禾胡乱码放的人过日子的心是潦草的,随意的。我不知道这话是对还是错,但爷爷坚信自己的经验。
④农闲的时候,总是有人一次次跑进深山老林,也像我爷爷那样,为一棵棵灌木把脉,将枯枝带回家。勤快的人家,柴垛码放得格外整齐,高高的,像是一面墙。柴垛是他们精神深处的地图。
⑤我父亲更愿意与果树亲近,他喜欢给果树把脉,喜欢看它们开花、结果,接着在冬天里沉默。每年春天,他都会带一把剪刀,察看院子里、田地里那些果树的花朵,开得过于稠密的,要帮忙疏花,像是告诫这棵树,莫要贪心。开得过稀的,父亲就要在心里对自己说,要再等一等。他牢记上一年秋天许多果实的味道,要对树木施行“魔法”:进行嫁接,让甜果子来救治苦果子。原有的树木必须舍弃一段枝条,在断截面上切出小口,再把拿回来的树枝插进去,用布条牢牢绑住,过不了多久,这截树枝便像一个年幼时被领养的孩子,在新树桩上没心没肺地长叶、开花、结果。一截优质的陌生枝杈就这样被收养到了一棵果树的身体里。甘甜的味道是有魔力的,很容易就驱散了原来树里的苦涩。大约是两棵树伤口形成的记忆,让这树有了某种顿悟,味道变得丰富。那是甜和涩两种基因的较量,而结果多是喜庆的大团圆。结过苦果子的树枝总是被砍掉,当作柴禾,这一棵树苦涩的档案就这样被剔除了。
⑥当然,“魔法”也有失败的时候,新结出来的果子复制了甜果子的外表,却保留了酸涩的味道。对此,父亲是有耐心的,他说,还有来年。我记得有棵嫁接成功的苹果树,单个苹果能达到七八两重,味道甘甜,每年,我们一看见这树开花,它的味道便会泛上舌尖,馋得我们咽口水。但有一年,苹果树只开了一朵花,它被挡在树干的一侧,像这棵树的小小心事。我是后来才知道:一棵果树也是会变老的。果实仿佛是它们与这个世界对谈的语言。我看见那些衰老的树冠这一年只开花,不结果,下一年,不开花了,再后来,连叶子都不长了。这棵树已经悄悄地离去了,但它们还是习惯性地撑着一小片天。父亲总是不忍心下斧头将它砍掉。他感叹柿子树是多么长寿,从山下去往城里的道路两侧,那些柿子树还像五十年前一样茂盛,它们每年都信守承诺,准时点起橙色的灯笼。父亲说,要是把柿子树长寿的基因嫁接到别的树上就好了。但最后那些死去的果树,还是进了柴垛。当电视里说果木当柴禾做的饭更加香甜的时候,他总是一脸质疑地看看我们家的炉子。
⑦爷爷有个习惯,儿孙们哪个做了饭请他吃,他便早早来到他们的院子,劈柴。斧头与柴禾碰撞的声音在小院里一声一声响起,不急不躁,这特有的节奏,让听了的人心安。
⑧这一年的春天,我从远方回来探望生病的父亲,特地告诉爷爷,中午给他做饭吃。他在饭前,拖了一棵干枯的榆树回来。这让我想到一只鸟衔来一截树枝递给它的幼鸟,想着想着,泪流满面。爷爷却像往常一样,把这棵树分成一段段柴禾,码放得整齐。
⑨父亲从医院回来,左半边的身体瘫痪,爷爷却表现得出乎意料地平静,他依旧在阳光下劈柴,在某些夜晚,也轻轻抚摸父亲瘫痪的那一侧,那样子,像是在给一棵树把脉。之后的日子,爷爷每天来看父亲的手、脚,似乎在推断这棵“树”到底能否发芽。
⑩父亲坐在轮椅上,有凉风的日子,忽然抬起头看天,说,太阳太大了,它要是像果子一样,每年都从不同的树上冒出来,人就能将它随手摘下取暖了。他很长时间里都接受不了身体瘫痪的事实,他也总是望着那些身体康健的人,脸上流露出复杂的神情。
⑪爷爷劈的那些柴禾最后喂养了炉子,炉火奔腾着,似乎在粉碎、吞噬一段不愿被人知晓的秘密。接着,我看到烟囱向天空铺设了一条淡蓝色的路。它歪歪斜斜,似有似无,这大概就是灵魂的样子吧。父亲抬起头看着这些炊烟布满院子的上空,始终想问什么,而烟只是上升,并不作答。他低下头,看看柴垛,没有斧头的时候,柴也是沉默的,只有在接连几天的雨后,它们才显现出自己的不安分,长出一只只黑色的耳朵。
⑫院子里,父亲前一年栽下的两棵石榴树还未发芽,我们都说已经死了,只有他坚持说,它们还活着。果真,几天之后,两棵树的根部冒出了红色的嫩芽。他还断定结出来的石榴一定是甘甜的。我们也告诉自己,耐心等着,等着那甜从未来某一天慢慢跑到舌头上。
(取材于刘云芳的同名散文)
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把一片树木不由分说地砍倒
不由分说:不加分辨
B.在新树桩上没心没肺地长叶
没心没肺:形容不认真
C.这一棵树苦涩的档案
档案:指一段过往的证明
D.它们才显现出自己的不安分
不安分:不安于现状
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写树木见证了一个村庄的世事变迁,赋予了树木独特的生命意义。
B.爷爷认为拾柴是一门学问,从拾柴和码放的柴垛中能看出人的品性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C.文章第④段画线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传达出了当地山民对大自然的情感。
D.对于父亲的瘫痪,爷爷表现得比其他人都平静,说明爷爷对父亲的病早有心理准备。
8. 文章最后一段写父亲对两棵石榴树的判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9. 请分别概括爷爷和父亲给树把脉不同的方式和目的,并分析其中蕴含了他们各自怎样的生命态度。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7小题,共24.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 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
文本二: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文本三: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B.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C.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D.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无恒(坚持)产而有恒心者/四时充(丰裕、繁盛)美
B.凶(不吉利)年免于死亡/制(规定)民之产
C.放辟邪侈(过度)/适莽苍者(合宜)
D.奚暇治(讲求)礼义哉/腹犹果然(吃饱的样子)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______
A.乃中《经首》之会/而后乃今培风
B.是故明君制民之产/未之有也
C.何辞为/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提刀而立/此惟救死而恐不赡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五帝,《史记•五帝本纪》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和周武王。
B.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当时平民用黑巾裹头,称为“黔首”,后来成了平民的代称。汉贾谊:“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D.孝悌,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弟姊妹为悌。孔子重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14.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却宾客以业诸侯/然后从而刑之
B.道芷阳间行/端章甫
C.瓜分之日可以死/吾得兄事之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而刀刃者无厚
15. 下列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异乎三子者之撰/何厌之有
B.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之二虫又何知
C.视为止/如今人为刀俎
D.钟情如我辈者/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1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②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试题。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1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18. 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9.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以消除弟子,让弟子们畅所欲言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2) 《登岳阳楼》中,杜甫以大胸襟、大手笔,写出了洞庭湖的大气象、大气魄的诗句是: ______ , ______ 。
(3) 王安石《桂枝香》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材料二: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各国都期望通过重大科技突破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中国科学院瞄准科技前沿,产出了一批高水平的重大原创成果,引领我国凝聚态物理、分子科学、干细胞等一批重要前沿方向研究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立德中学学生会向全校学生征集五四青年节活动的主题语,假设你推荐的主题语是“格局·突破”,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校学生会写一封推荐信,阐述你的思考与推荐理由。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六、其他(本大题共4小题,共1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木叶不同于“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的黄叶,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虽然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 )之意,而且它的黄色由于雨的( ),也显然是变得太黄了。所以“木叶”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是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这是一个清秋的典型的性格。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 )了。
“落木千山天远大”充分说明了这个空阔,这是到了要斩断柔情的时候了。 然则“木叶”与“落木”又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它乃是“木”与“叶”的统一,( )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这却又正是那《九歌》中湘夫人的性格形象。
2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飘零
湿润
洗净
疏朗
B.飘零
滋养
洗净
稀疏
C.飘扬
湿润
洗涤
疏朗
D.飘扬
滋养
洗涤
稀疏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所以“木叶”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是属于沉沉的阴天而不属于爽朗的晴空,这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
B.所以“木叶”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这是清秋的典型的一个性格。
C.“木叶”所以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是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这是一个清秋的典型的性格。
D.“木叶”所以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这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
23. 请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进行简要分析。
24. 比较下面的话剧选段与戏曲唱段,请简析其语言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曹禺话剧《雷雨》片断: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点。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
鲁侍萍(低头)哦。
周朴园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
鲁侍萍(叹一口气)现在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这些话请你也不必说了。
根据原著改编的评剧《雷雨》中的唱段:
这家具一件件南北辗转,亲手搬亲自摆一如从前。
留梅厅三字匾为你题签,挂门楣似见你形影流连。
这玉照记下你当年娇艳,置案头常抚摸盼你回还。
世间有铁石人无情无念,周朴园绝非是负心儿男。
答案和解析
1~5.【答案】A、D、C、、
【解析】(1)A.“非常符合‘废话文学’的标准”错误。由原文“光废话还达不到文学的标准”,“只有带上点自嘲、讽刺、幽默才能算一句合格的废话文学”可知,虽然废话文学可以追溯到这些历史题材电视剧,但脱离了网友二次创作的玩梗,那些废话台词本身不符合“废话文学”标准。
故选:A。
(2)A.“不堪工作压力而希望‘躺平’的心理”错误。由原文“出于对低信息量内容的不满和抗议,这届年轻人开始用‘躺平’的方式予以反击”可知,年轻人并不是对工作压力“躺平”,而是对“低信息量内容”不满又无奈的情况下,采取的抗争策略。
B.“就能传达情感交流的清晰信号,达到社交目的”错误。由原文“在‘废话文学’的字里行间,情感交流的有效信息其实也在悄然跃动。只要场合、时机运用得当,‘废话文学’能创造诙谐、缓解尴尬,成为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可知,“悄然跃动”的交流信息,还得“场合时机运用得当”,才能“润滑”人际关系。
C.“在快速率而高强度的工作沟通中”错误。由原文“我们并不会在正常的工作秩序中玩梗,但生活中说点废话,至少是打开了一个宣泄情绪的出口”可知,我们并不会在正常的工作秩序中玩梗。
D.正确。
故选:D。
(3)A.属于“凡尔赛文学”的例子;
B.反映了鲁迅居所的单调和精神的寂寞苦闷;
C.符合材料一分析废话文学包含了积极价值的主要观点;
D.废话文学的典型现象,符合材料一讨论的话题和废话文学的含义,但是不及C选项符合题干要求。
故选:C。
(4)第一段首先说到废话式吐槽已经成为最近这届年轻人之间最流行的梗,然后又说到微博、豆瓣上关于“废话文学”兴起的现象,从而引出“废话文学”的话题。
第二段,由“光废话还达不到‘文学’的标准,只有带上点自嘲、讽刺、幽默,才能算一句合格的‘废话文学’”可知,这是在说合格的“废话文学”所具有的标准。由“‘废话文学’考古群发现其渊源似乎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可知,这是说到“废话文学”的渊源。第三段,由“‘废话文学’也衍生出各大流派”可知,这是说到“废话文学”也衍生出各大流派。所以第二层是说“废话文学”特征的界定标准、渊源和流派。
第四段,说到“废话文学”无疑已成为年轻人十分热衷的社交表达方式,并且通过举例可以看出,“社交文学”既委婉又讽刺,含蓄中夹着杀伤力,堪称反击对方讲话的教科书,可见“废话文学”具备应对尴尬的社交功能。
第五段说到随着互联网发展,资讯高度发达,人们常常面对的不是信息的海洋,而是废话的海洋,所以出于对低信息量内容的不满和抗议,这届年轻人开始用消解无用信息的方法,就是用同样的“无意义”进行对冲。第六段说到“废话文学”恐怕难以避免走上互联网文学先热后凉的老路,但并不代表其会完全淡出我们的生活,因为生活中说点废话,至少是打开了一个宣泄情绪的出口,即具有给忙碌的工作生活减压的意图。所以这一部分探讨了“废话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5)由原文“随着互联网发展,资讯高度发达,到处充斥着废话连篇、毫无营养的营销文、八股文、套皮文,人们常常面对的不是信息的海洋,而是废话的海洋。出于对低信息量内容的不满和抗议,这届年轻人开始用‘躺平’的方式予以反击。消解无用信息的方法,就是用同样的‘无意义’进行对冲”可知,这样的诗走红反映人们对个别肤浅低劣作品的不满和戏谑,他们用同样“无意义”的“诗”进行对冲。
由原文“在紧张的工作间歇,或与挚友小聚时,为轻松交流气氛,打趣上几句‘废话文学’,让思维合理张弛,有助于情绪的调整与积极状态的保持”可知,这样的诗走红折射出人们在繁重的工作和生活之余,舒缓节奏,放松思维的需要。说点废话正好可以作为调剂减压的阀门。
由原文“成长于网络空间的年轻人是分众时代的孤独患者,充满着对建立连接与归属感的渴望。梗文化无疑是一种‘最大公约数’和‘社交货币’,在‘废话文学’的字里行间,情感交流的有效信息其实也在悄然跃动。只要场合、时机运用得当,‘废话文学’能创造诙谐、缓解尴尬,成为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可知,这类废话体分行“诗”,以其通俗易懂构筑了一个“共通意义空间”,满足了网络时代人们消弭孤独,建立连接的需求。
答案:
(1)A
(2)D
(3)C
(4)①首先提出“废话式吐槽”流行的现象,引出“废话文学”话题。②接着界定其特征,考察其渊源、流派。③然后阐述“废话文学”具备应对尴尬的社交功能。④最后探讨废话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指出其对冲废话连篇的互联网内容、以及给忙碌的工作生活减压的意图。
(5)①反映人们对个别肤浅低劣作品的不满和戏谑,他们用同样“无意义”的“诗”进行对冲。②折射出人们在繁重的工作和生活之余,舒缓节奏,放松思维的需要。说点废话正好可以作为调剂减压的阀门。③这类废话体分行“诗”,以其通俗易懂构筑了一个“共通意义空间”,满足了网络时代人们消弭孤独,建立连接的需求。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据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要求,明确相关材料的论点,然后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选择。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行文思路的概括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理清文章的层次关系,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概括。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内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选择题干扰项设置常见错误类型:
1.扩大范围。2.偷换概念。3.无中生有。4.已然未然混为一谈。5.强加因果。6.答非所问。7.相互矛盾。8.张冠李戴。9.过于绝对。
6~9.【答案】B、D、①父亲坚持两棵石榴树还活着并断定石榴一定是甘甜的,说明父亲对果树的特点非常了解,且对石榴树终将获得美好的生命状态充满信心,与父亲因瘫痪而痛苦又努力寻找精神支柱相照应,表明父亲最终并没有放弃对生命中希望与美好的追求。②这一结尾丰富了文章的意蕴,让我们相信尽管经历磨难,美好终会到来。、①爷爷给树把脉的方式是抚摸树皮、树干,敲击树木,目的是判断树的生命状态,给枯死的树木更好的归属,从中可以看出爷爷对待生命是严谨认真、顺其自然的。②父亲把脉的方式是观察果树花朵的状态,牢记果实的味道,目的是调整疏密、嫁接,让果树长的更好,从中可以看出父亲对待生命是关切、怜爱的,他积极地改造生命中的不如意,执著追求生命中的美好。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首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重点阅读词语所在的段落和前后相关语境,捕捉该词语的含义。
【解答】
B.“没心没肺:形容不认真”错,结合“这截树枝便像一个年幼时被领养的孩子,在新树桩上没心没肺地长叶、开花、结果”分析,“没心没肺”是说这截树枝不顾忌自己在其它树桩上生长,依旧认真地长叶、开花、结果。故选B。
2. 【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能力的考查题,涉及角度有:内容、主旨、结构、手法等多方面。要做好这道题,前提条件是仔细揣悟文本,提取相关信息与选项对照,力求找出错误点来。这类题一般都是似是而非的,问题都隐含在细枝末节,容易被忽视处,平时应该积累一些常见病症,形成敏感点会有助于提升找出选项问题的速度。比如手法错误,情感不准,结构混乱等等。
【解答】
D.“说明爷爷对父亲的病早有心理准备”错,原文“父亲从医院回来,左半边的身体瘫痪,爷爷却表现得出乎意料地平静,他依旧在阳光下劈柴,在某些夜晚,也轻轻抚摸父亲瘫痪的那一侧,那样子,像是在给一棵树把脉。之后的日子,爷爷每天来看父亲的手、脚,似乎在推断这棵‘树’到底能否发芽”分析,对于父亲的瘫痪,爷爷表现得比其他人都平静,说明爷爷对生命的尊重和顺其自然,也暗示了爷爷相信父亲回好起来。故选D。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段落的作用的能力,此类题目,需要从段落的内容、结构、主旨及其采用的手法方面进行思考。①内容上的作用:结合“他喜欢给果树把脉,喜欢看它们开花、结果,接着在冬天里沉默。每年春天,他都会带一把剪刀,察看院子里、田地里那些果树的花朵,开得过于稠密的,要帮忙疏花,像是告诫这棵树,莫要贪心。开得过稀的,父亲就要在心里对自己说,要再等一等。他牢记上一年秋天许多果实的味道,要对树木施行‘魔法’”“‘魔法’也有失败的时候,新结出来的果子复制了甜果子的外表,却保留了酸涩的味道。对此,父亲是有耐心的,他说,还有来年”分析,尾段中说我们都认为石榴树已经死了,只有父亲坚持说两棵石榴树还活着,“果真,几天之后,两棵树的根部冒出了红色的嫩芽”证明父亲的判断是正确的,这表明他对果树的特点非常了解;根据“他还断定结出来的石榴一定是甘甜的”分析,父亲不仅坚持说两棵石榴树还活着,并断定石榴一定是甘甜的,父亲对石榴树终将获得美好的生命状态充满信心,表明父亲最终并没有放弃对生命中希望与美好的追求;根据“只有他坚持说,它们还活着。果真,几天之后,两棵树的根部冒出了红色的嫩芽。他还断定结出来的石榴一定是甘甜的。我们也告诉自己,耐心等着,等着那甜从未来某一天慢慢跑到舌头上”分析,这一结尾丰富了文章的意蕴,让我们相信尽管经历磨难,美好终会到来。
②结构上的作用:根据“父亲从医院回来,左半边的身体瘫痪”“父亲坐在轮椅上,有凉风的日子,忽然抬起头看天,说,太阳太大了,它要是像果子一样,每年都从不同的树上冒出来,人就能将它随手摘下取暖了”“父亲抬起头看着这些炊烟布满院子的上空,始终想问什么,而烟只是上升,并不作答。他低下头,看看柴垛,没有斧头的时候,柴也是沉默的,只有在接连几天的雨后,它们才显现出自己的不安分,长出一只只黑色的耳朵”分析,结尾段父亲对两棵石榴树开花和结果的判断,与父亲因瘫痪而痛苦又努力寻找精神支柱相照应。
4.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中重要内容和主旨的能力。①分析爷爷给树把脉不同的方式、目的以及他的生命态度。根据“八十六岁的爷爷像只啄木鸟一样,抚摸那些树皮、树干,不时敲击着,为这些树诊脉,又像是在叫醒它们”“他腰间别一把斧头就出了门。将那些断定活不过来的树木砍掉,再拖回家。爷爷会说,这棵老梨树已经有五年没发芽,肯定是活不过来了”“这棵树在偶然的一天停留在柴垛前,等着斧头来分离,树干用来熬粥、做饭,树梢用来引火”“拾柴者码放的柴垛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性。那些在山里用斧头大开杀戒,把一片树木不由分说地砍倒,等着晒干再拉回家当柴禾的人是无德的,他们依靠伤害大山来提高效率。而那些把柴禾胡乱码放的人过日子的心是潦草的,随意的。我不知道这话是对还是错,但爷爷坚信自己的经验”可知,爷爷给树把脉的方式是抚摸树皮、树干,敲击树木,目的是判断树的生命状态,给枯死的树木更好的归属,从中可以看出爷爷对待生命是严谨认真、顺其自然的。
②分析父亲给树把脉不同的方式、目的以及他的生命态度。根据“他喜欢给果树把脉,喜欢看它们开花、结果,接着在冬天里沉默。每年春天,他都会带一把剪刀,察看院子里、田地里那些果树的花朵,开得过于稠密的,要帮忙疏花,像是告诫这棵树,莫要贪心。开得过稀的,父亲就要在心里对自己说,要再等一等。他牢记上一年秋天许多果实的味道,要对树木施行‘魔法’”“这树有了某种顿悟,味道变得丰富。那是甜和涩两种基因的较量,而结果多是喜庆的大团圆。结过苦果子的树枝总是被砍掉,当作柴禾,这一棵树苦涩的档案就这样被剔除了”“‘魔法’也有失败的时候,新结出来的果子复制了甜果子的外表,却保留了酸涩的味道。对此,父亲是有耐心的,他说,还有来年”“院子里,父亲前一年栽下的两棵石榴树还未发芽,我们都说已经死了,只有他坚持说,它们还活着。果真,几天之后,两棵树的根部冒出了红色的嫩芽。他还断定结出来的石榴一定是甘甜的。我们也告诉自己,耐心等着,等着那甜从未来某一天慢慢跑到舌头上”可知,父亲把脉的方式是观察果树花朵的状态,牢记果实的味道,目的是调整疏密、嫁接,让果树长的更好,从中可以看出父亲对待生命是关切、怜爱的,他积极地改造生命中的不如意,执著追求生命中的美好。
10~16.【答案】B、D、C、D、C、B、
【解析】(1)“不厚”修饰“水之积”,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C;“无力”修饰“负大舟”,中间不应断开,排除D。故选:B。句子翻译为:如果聚集的水不深,那么它就没有负载一艘大船的力量了。在堂前低洼的地方倒上一杯水,一棵小草就能被当作是一艘船,放一个杯子在上面就会被粘住,这是水浅而船却大的原因。如果聚集的风不够强大的话,那么负载一个巨大的翅膀也就没有力量了。
(2)A.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而常有善心。恒:长久。
B.年成不好的时候也不致于被活活地饿死。凶:庄稼收成不好。
C.到近郊去的人。适:到。
故选:D。
(3)A.副词,于是,就/副词,才。
B.结构助词,的/代词,这种情况。
C.句末语气词,呢。
D.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递进。
故选:C。
(4)D.“敬爱兄弟姊妹为悌”错,敬爱兄长为“悌”。
故选:D。
(5)A.拒绝宾客使之去成就诸侯。业: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就功业/随后再用刑法去处罚他们。
B.取道芷阳,抄小路走。间:名词活用为状语,从小路/穿着礼服,戴着礼帽。端:名词活用为动词,穿着礼服。
C.国家被列强瓜分那天起能够造成死亡。名词活用为状语,象切瓜一样/我会像对待兄长那样招待他。兄:名词活用为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
D.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老:名词活用为动词,尊敬/而刀刃很薄。厚: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厚度。
故选:C。
(6)A.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介词结构后置句,应为“乎三子者之撰异”/有很么满足的呢?宾语前置句,“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应为“有何厌”。
B.背负着青天毫无阻挡。宾语前置句,应为“背负青天而莫夭阏之者”/这两个小虫子又知道什么呢?宾语前置句,应为“之二虫又知何”。
C.目光因为有这个交错聚结的地方而集中在那里。省略句,应为“视为(之)止”/现在人家好比是菜刀和砧板。判断句,“为”表判断。
D.像我们这样感情浓挚的人。定语后置句,应为“如我辈钟情者”/这就叫做“给别人提供武器和粮食”啊。判断句,“……也”。
故选:B。
(7)①让:拒绝;择:遗弃;却:抛弃。句子翻译为:泰山不拒绝土壤,方能成为巍巍大山;河海不遗弃溪流,方能成为深水;称王的人不抛弃民众,才能表现出他的德行。
②决:疾速的样子;抢:触,碰,着落;控:投,落下。句子翻译为:我奋力疾速起飞,碰到榆树和檀树的树枝就停止,有时飞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
答案:
(1)B
(2)D
(3)C
(4)D
(5)C
(6)B
(7)①泰山不拒绝土壤,方能成为巍巍大山;河海不遗弃溪流,方能成为深水;称王的人不抛弃民众,才能表现出他的德行。
②我奋力疾速起飞,碰到榆树和檀树的树枝就停止,有时飞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
参考译文:
文本一:
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充足,国家大就人口众,武器精良将士就骁勇。因此,泰山不丢弃任何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广;君主不拒绝民众,所以能显示他的恩德。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它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富足美满,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无敌天下的原因。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成就诸侯,使天下的才士退缩而不敢向西来,停止脚步不进入秦国,这就叫做“给别人提供武器和粮食”啊。
文本二:
(孟子)说:“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而常有善心,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这一步,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就会不服从约束、犯上作乱,没有不做的了。等到他们犯了罪,随后再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的。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要让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的时候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的时候也不致于被活活地饿死。这样之后再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让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而如今是这样的,规定人民的产业却让老百姓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坏年景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恐怕都还不够,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大王若是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这样一来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鸡、小猪、狗、大猪这些家畜,不要失去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而耽误了农时,一个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训导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老年人穿丝制作的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还真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事情。”
文本三:
如果聚集的水不深,那么它就没有负载一艘大船的力量了。在堂前低洼的地方倒上一杯水,一棵小草就能被当作是一艘船,放一个杯子在上面就会被粘住,这是水浅而船却大的原因。如果聚集的风不够强大的话,那么负载一个巨大的翅膀也就没有力量了。因此,鹏在九万里的高空飞行,风就在它的身下了,凭借着风力,背负着青天毫无阻挡,然后才开始朝南飞。
蝉和小斑鸠讥笑鹏说:“我们奋力而飞,碰到榆树和檀树就停止,有时飞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飞九万里到南海去呢?”到近郊去的人,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外的人,要用一整夜时间舂米准备干粮;到千里外的人,要聚积三个月的粮食。蝉和小斑鸠这两只小虫、鸟又知道什么呢。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3)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思,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虚词。
(4)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5)本题考查辨析词类活用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语词性的变化。
(6)本题考查文言文特殊句式,常见的特殊句式有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和被动句。
(7)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17~18.【答案】B、①“劝解”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②诗歌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告做了铺垫。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解答】
B.“湓浦曾闻似衣带”一句将“湓浦江”比作“衣带”,写出了江水的曲折灵动,是对江州此地景物的描绘。诗人极言江州景物之美,是希望友人可以趁机游览一番,盼自然风光能宽慰友人被贬谪的苦闷。所以此句并不是化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达朋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故选B。
2.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与赏析。要分析诗句采用了怎样的手法进行委婉劝告,劝告的内容是什么。诗中体现劝告之意的除了第二句之外,还有尾联,所以要重点对这两句诗进行分析。第二句借用典故,采用了问句的形式表达劝告之意,望其不要产生厌倦官场的情绪。尾联则直抒胸臆,传达勉励之情。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也为结尾的劝告做了铺垫。
19.【答案】【小题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小题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小题3】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解析】故答案为:
(1)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重点字:毋)
(2)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重点字:坼)
(3)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重点字:簇)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20.【答案】开拓格局,寻求突破
尊敬的校学生会:
您好!
对于我校五四青年节活动,我推荐的主题语为“格局•突破”。依我之见,我们青年应当开拓格局,寻求突破,以格局夯实突破之根本,以突破培育培格局之进益。
所谓格局,即是自身的立场与观点。格局的大小,决定着青年视界的高低,知识疆域的宽窄,突破机遇的多寡。放眼当下,我们不难看到,一些青年流连于自身封闭小世界的繁花绮柳,仅维持与家国、世界的弱联接,不愿迈出舒适圈一步;也有一些青年置身于知识的象牙塔中,自以为已是鲲鹏可傲视群雄,实则仍目光短浅如井底之蛙,尺泽之睨,难有突破之成就可言。
因此,我们当以格局成就突破,在格局的宽广沃野上培育出突破的芽叶。诚如荀子在《劝学》中所言,“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当我们在知识的不断求取中打开更广阔的天地。突破“小我”的桎梏与“大我”同频共振,我们就能背负更充实的知识行囊奔赴奋斗之途,在集体团结的浪潮中踊跃前进,就如袁隆平立身人民福祉之格局,成就“禾下乘凉梦”之突破;中国航天人立身科技进步之格局,成就“环宇问天梦”之突破,遍览格局之万象昭然,方有突破之日新月异。
实际上,突破亦能拓展格局,就仿佛共生共荣的芽叶能联缀起新一方沃土,每一次突破都意味着认识工具的延伸与知识阶梯的跃升,将在更加开阔高远的格局中孕育出下一轮突破。中国科学院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取得一系列科研突破,拓宽了在前沿领域的立身格局,新的成果正蓄势待发。突破所铭刻的里程碑,正是格局升华的新起点。
对于我们青年,仍需警惕的是,追求大格局并非好高骛远,浮于虚空。有开拓格局之志,更应有实践突破之行;有思逐风云之昂扬,更应有水滴水穿石之坚忍。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繁华。”富于青春的我们,更应学习投身国家5G实验室的申怡凡,钻研光子芯片的沈亦晨,在心怀家国的格局中开新局,在摘星揽月的突破中获成长。
诚如罗曼•罗兰在《约翰•克里斯朵夫》中所言,“创造总是脱离庸常的躯壳,卷入生命的旋风,与神明同寿。”以格局成就突破,以突破拓展格局,我们青年方能在创新与奋斗的征程上千军遏浪,万壑飞缰。
一名立德中学学生 2023年2月9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材料作文的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作文材料,继而进行立意分析,列出几则立意,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及自身积累,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度进行写作。材料新鲜,从材料中提炼最重要的观点,同时这个观点可以运用到各个方面。无论是个人生活,学生教育,做事模式,都可以有所展现。这道题目有两则材料。材料一的意思是人之所以认识不到自身认知的局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站位高度、视野宽度、思想深度不够。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就是通过学习增强认识事物、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总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不经过实践的打磨,困苦的历练,很容易脱离实际,困囿于自我认知的“黑屋”中,就谈不上成长进步。材料二主要是围绕“科技革命”“科技创新”谈发展,强调创新的重要性。综合两则材料,结合题目要求“假设你推荐的主题语是‘格局•突破’,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校学生会写一封推荐信,阐述你的思考与推荐理由”,可知作文的要求是要打开格局,突破传统,强调创新。
参考立意:
1.开拓格局,寻求突破。
2.知格局而破格局,挣桎梏而开前路。
3.拔格局之节,扬突破之风。
新材料作文的常见审题方法有:提炼中心法,抓关键句法,由果溯因法,由物及人法,分析关系法,明确褒贬法,多向辐射法,舍次求主法,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寻互补法。提炼中心法是写新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新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新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抓关键句法也是常用方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新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新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21~23.【答案】A、D、
【解析】(1)第一空,飘零: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花、叶等)坠落;飘落。飘扬:在空中随风舞动。此处指“木叶”的飘落,应用“飘零”。
第二空,湿润:潮湿,润泽。滋养:养育,培养;养分,养料。此处指木叶的黄色是由于雨的润泽,应用“湿润”。
第三空,洗净:把衣物、器物等清洗干净。洗涤:清洗,洗涮。此处形容把“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清洗干净,应用“洗净”。
第四空,疏朗:开阔清亮;豁达开朗;明敞;稀疏而清晰。稀疏:宽松,不稠密。结合后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把“木叶”赋予人的性格特点,应用“疏朗”。
故选:A。
(2)文中句子有以下语病:一是连词“所以”使用位置不当,应放于“木叶”之后,改成“‘木叶’所以……”;二是“是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成分赘余,应删去“是”;三是“清秋的典型的性格”语序不当,应改为“典型的清秋的性格”。全部改对的只有D项。
故选:D。
(3)画线句子首先提问“而‘木叶’呢”,然后回答“它出现在那……”,使用设问修辞,一问一答,除了能引起注意外,还能启发读者思考,强调了作者想表达的思想,用“带着那袅袅不断的余情”“缠绵的一面”向我们解释“木叶”不想斩断柔情。
“仍然带着那袅袅不断的余情,所谓……恰足以说明这‘叶’的缠绵的一面”,使用拟人修辞,说木叶有“余情”“缠绵”,赋予“木叶”以人的情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详尽的阐释了“木叶”是“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
“日暮风吹,叶落依枝”使用引用修辞,引用古乐府诗句,意思是夕阳西下,有微风相抚,落叶也相互依偎,简洁凝练地指出“叶”的缠绵,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答案:
(1)A
(2)D
(3)①使用设问修辞,自问自答,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向我们解释“木叶”是不是到了要斩断柔情的时候了。
②使用拟人修辞,说木叶有“余情”“缠绵”,赋予“木叶”以人的情感,生动的阐释了“木叶”是人们钟爱的美丽的形象。
③使用引用修辞,引用古乐府诗句,简洁凝练地指出“叶”的缠绵,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一般用排除法,但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词语的积累识记,在此基础上采用一些技巧和方法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2)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的六种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句式杂糅等。根据病句类型去排除错误选项。
(3)本题主要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要仔细比对画线句子,结合修辞的相关知识,分析句子结构,结合上下文文意综合分析表达效果。
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1.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2.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3.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4.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5.改正语段中的病句。6.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
24.【答案】选自曹禺话剧《雷雨》中的这个话剧片段,是在周朴园认出鲁侍萍之后两人的一段对话,能够展现出话剧语言的个性化特点和动作性特征。所谓人物语言个性化,就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语言成为人物个性、性格、心理的声音外化。如当周朴园发现面前的鲁妈就是他心心念念的侍萍时,他立刻撕下了温情脉脉的伪装,严厉质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刚才还是一个暖暖多情,俨然在感情中不能自拔的性情中人,但立即就撕破了多情的面纱,露出了冷酷的本质;因为以周朴园之心度之,他感到了名声和利益的威胁。这个转变完全是人的本质使然,语言无法掩饰得了。
人物的台词富有强烈的动作性,不仅展示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而且能够引起他们的外部动作。如当侍萍控诉“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时候周朴园为了稳住她而说了这样的一段话“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这段话不仅展现出周朴园心中对于侍萍到来的恐惧,也为他下面想要用支票打发侍萍做了铺垫,人物语言有推动情节发展的动作性特征。
再看评剧《雷雨》的唱段,这段唱词是周朴园表白他如何忘不了侍萍而做的一件件事,主要是罗列事件,缺乏人物个性化的表现,可见戏曲重在陈述,只强调内容和过程的完整性,缺少对人物个性化的表现;另外作为唱词,应当是韵文形式,语言工整华丽,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答案:
①话剧语言富有个性化,利于表现周朴园等性格的复杂性;话剧语言富于动作性,通过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到了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②戏曲重在陈述,只强调内容和过程的完整性,缺少对人物个性化的表现;语言工整华丽,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语言特色的评价与鉴赏能力。可根据所了解的话剧与戏曲语言特点,结合具体内容作分析。
话剧艺术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
1.舞台性
古今中外的话剧演出都是借助于舞台完成的,舞台有各种样式,目的有二:一利演员表演剧情,一利观众从各个角度欣赏。
2.直观性
话剧首先是通过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再用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型,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
3.综合性
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特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需要和适应的。
4.对话性
话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特点是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展现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其中有人物独白,有观众对话,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内完成戏剧内容。
2022-2023学年浙江省绍兴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绍兴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名著阅读,语言表达,作文,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度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度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文件包含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作文,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