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4.1 促织课后复习题
展开14 促织
一、基础知识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猾黠(xiá) 迂讷(nà)
觇视(chān) 气息惙然(chuò)
B.不啻(chì) 翘然矜鸣(jīn)
邑庠(xiánɡ) 抢呼欲绝(qiānɡ)
C.咫尺(zhǐ) 裨益(bì)
恩荫(yìn) 唇吻翕辟(yǔ)
D.惭怍(zhà) 审谛(dì)
竦立(sǒng) 掭以尖草(tiān)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宫中尚促织之戏 尚:崇尚,喜好。
B.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责:负责。
C.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爽:差失,不合。
D.巨身修尾,青项金翅 修:长。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4.根据“然”字的意义进行分类,下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
②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
③成然之
④然睹促织,隐中胸怀
⑤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
A.①②④/③⑤
B.①/②④/③/⑤
C.①②⑤/③/④
D.①②④/③/⑤
5.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中的“劣”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成以其小,劣之
A.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B.益奇之
C.试使斗而才
D.成述其异
6.下列对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童生,指科举时代还没考取秀才的读书人)
B.中绘殿阁,类兰若(寺庙,梵语“阿兰若”的省称)
C.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县学,“庠”是古代的学校,特指乡学)
D.裘马过世家焉(世代相传的有钱人家,这样的家庭往往要经历三代以上)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7~11题。
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被狐涂鸦;甚者,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涴①卷,类冗杂可删。讶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觇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庠。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②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删改)
注①涴:弄脏。②狃:因袭。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B.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C.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D.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8.下列关于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古代对读书人的通称。古代称平民百姓为布衣、黎民、庶民等,称士大夫为缙绅。
B.“春秋”,文中指的是相传由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的编年体史书。叙事极简,用字寓褒贬。
C.“闱”,古代宫室、宗庙的旁侧小门。后来科举制度兴起,受“学而优则仕”的影响,“闱”又指科举考试的考场。
D.“异史氏”,即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在其著作《聊斋志异》中的自称。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生家中经常闹狐患,丢失了许多东西,不少习作也被弄得污浊不堪,难以阅读,因此他非常怨恨狐狸。
B.老友王生前来拜访,郭生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烦恼。王生觉得狐狸不仅无恶意,而且还可以当郭生的老师。
C.叶公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他的文章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
D.郭生屡拔前茅之后,狐狸还是涂抹他的文章。郭生很不以为然,就不再为狐狸设馔,并将读本锁在箱子里。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2)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11.概括郭生对狐狸的态度的变化过程。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14题。
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
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靠西头的几间,至今还盖着稻草,山风吹过,弥散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淡的。可是岁月磨蚀无情,如今老屋真的“老”了。落日衔山时分,我站在村口远远望去,它像在酣睡,许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我默默走近老屋。夕阳下,风如佛手,柔柔地摩挲路边的草木,没有声响;鸟儿慵倦地栖落在树上,伸出尖尖小嘴巴梳理自己的羽毛,没有鸣唱。也许它们此刻一如我的心情——轻轻抚摸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它的梦。
梦里有我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檐下飘落起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我,还有鸡们、鸭们、牛羊们,朝同一个方向——炊烟轻笼的老屋,踏碎了一路残阳。我难以自控地抬眼望望,屋顶的炊烟仿佛还在,柴火饭的香味仿佛还在,飘飘拂拂,又落到了我的鼻尖上。此刻,我真想再像孩提时那样,一路飞跑进屋,猴急火急拈起一块香喷喷的白米锅巴塞进嘴里,再听一声母亲骂我馋嘴猫……
老屋是心的归宿。当我终于抬脚跨进门槛的一刹那,一种久违的感觉涌动全身:真的到家了。
1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掩着耳朵去偷铃铛,这个法子太“巧妙”了。
B.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作“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有理。
C.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
D.外强中干的人都是“纸老虎”。
13.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1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夕阳下的风如佛手一般没有声响地柔柔地摩挲路边的草木”,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16题。
孩子玩具弄乱了一屋子,不用反复念叨,但要告诉他,这是你的玩具,① 。也许孩子收拾起来很慢,但只有这样他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是玩具的主人,不能放任不管。
要让孩子参与日常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因为这些都是在告诉孩子,我们作为家庭一员,每个人都有责任付出,② ,做“小公主”“小皇帝”。
进入幼儿园,是孩子第一次接触真实的社会。他要明白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玩具需要轮流玩,上洗手间需排队等待,要学会说“你好、谢谢、对不起”。看似最简单的社交礼仪,却是孩子融入社会的基础。
所有的家庭教育最终都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而有担当的个体。学习成绩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③ ,成绩只不过是水到渠成的自然产物而已。
15.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16.请分别用一个肯定句概括上文前三段的主要意思。
答案:
1.B 解析 A项,“讷”应读“nè”;C项,“翕”应读“xī”;D项,“怍”应读“zuò”,“掭”应读“tiàn”。
2.B 解析 “责”,索取。
3.D 解析 A项,介词,因为/介词,凭;B项,动词,当作/介词,被;C项,连词,表修饰/代词,你;D项,均为代词,指促织。
4.C 解析 ①②⑤中的“然”均为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③中的“然”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对;④中的“然”表转折,然而。
5.B 解析 “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A项,“笼”,名词作状语;B项,“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C项,“才”,名词用作动词;D项,“异”,形容词用作名词。
6.D 解析 “世家”,世禄之家,世代做官的人家。
7.D 解析 “立”前断开不当,“名小立”合为一读,应在“立”后断开,据此可排除A、B两项。“不止也”与前面联系紧密,不应断开,排除C项。答案为D项。
8.B 解析 文中的“春秋”指春秋笔法。
9.C 解析 根据原文中的说法“于是渐不信狐”,可以知道“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错误。
10.参考答案 (1)(狐狸)只是用浓墨洒成大黑点,弄得满纸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2)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置办美味的饭菜,供给狐狸吃喝。
11.参考答案 先是对狐狸涂抹自己的作品感到愤恨,后来对狐狸有了信任,但当自己有了一定成就之后,就开始骄傲而不再相信狐狸,不再供给狐狸吃喝。
参考译文 郭生是淄博东山人。他从小特别喜欢读书,但山村没有地方可以请教,二十多岁时,他的字画还有很多错误之处。以前,他家中有狐狸作难,衣服、食品、器物,总是丢失,他深深地为狐狸的祸害而苦恼。一天晚上,他阅读自己的诗文,读后随手把诗卷放在案头,诗文竟被狐狸胡乱涂抹;涂抹厉害的地方,连行格字迹都分辨不清了。于是选择稍微干净的整理起来读,只有六七十首诗了,他心里十分愤恨,但又无可奈何。后来,他又收集了新写的二十多篇,准备向名人请教询问。早上起来,见诗卷被狐狸翻开摊在案几上,墨汁几乎把诗卷全部涂满了。他更加愤恨。
刚好王生因事到东山,他与郭生向来交好,登门拜访郭生。见到被墨汁污染的诗卷,问是怎么回事。郭生详细诉说了他的苦恼,并拿出残剩的书卷给王生看。王生仔细玩味,发现狐狸的涂抹,好像有章法;又看了一下被弄脏的书卷,都是可以删去的。他惊讶地说:“狐狸好像有意这样做。它不仅不是你的祸害,而且你应该马上拜它为师。”过了几个月,郭生回头看自己的旧作,忽然感到狐狸涂得很对。于是修改了两篇放在案上,以观察有什么怪异的事发生。到天亮时,又被狐狸涂了。过了一年多,狐狸不再涂;只是用浓墨洒成大黑点,弄得满纸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王生看了看说:“狐狸真是你的老师啊!这好文章可以入试了。”这一年,郭生果然考中。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置办美味的饭菜,供给狐狸吃喝。他常常买别人名稿,自己不选择,而是让狐狸选择。因此,他在县、府两级考试中都名列前茅,参加乡试还中了副车。
当时,叶公的作品,风格典雅,文辞华美,家传户诵。郭生有一个抄本,爱惜备至。不料被狐狸倒了约一碗墨汁在上面,污染得几乎没有剩余的字;郭生又仿照叶公的题目创作,自己感到很得意,都被狐狸随意涂黑。于是郭生渐渐不相信狐狸。过了不久,叶公因为文章内容不当被囚禁,郭生又逐渐佩服狐狸有先见之明。但自己每次苦心构思地写一篇文章,总是被狐狸涂污。他因多次名列前茅,心气很高,因此更加怀疑狐狸妄为。于是抄录从前被狐狸圈点得很多的文章来试狐狸,狐狸又全部涂污。郭生笑着说:“这真是胡闹了!为什么以前肯定而现在否定呢?”于是就不再为狐狸安排饮食,并把读过的书锁在箱子里。第二天清晨看箱子分明锁着,打开一看,卷面却涂了比手指还粗的四道印,第一章涂了五道印,第二章也涂了五道印,后面就没有涂了。此后狐狸没有再来打扰。以后郭生在科举考试中得了一次四等,两次五等,才知道那征兆已寄寓在狐狸的涂画中。
异史氏说:“骄傲使人受损,谦虚使人受益,这是规律呀。小有成就便自以为是,坚持叶公的余习因袭不变,势必会大败涂地。骄傲的害处就是这样啊。”
12.B 解析 B项中的引号和文中的引号表示强调。A项,引号表示反语。C项,引号表示文章着重论述的对象。D项,引号表示特定的称谓。
13.将老屋比作心的归宿,体现了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老屋”曾是生活的家园,“心的归宿”指“我”的精神寄托之所。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作者回到老屋时内心感到无比踏实、宁静的状态。
14.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摩挲”上,强调风的柔和;原句的重点落在“没有声响”上,强调黄昏时分老屋周围环境的静谧,更符合原文的语境。②句式协调性不同:原句与后面的分句,句式相似,具有对称性。而改句无法与后面的句子形成句式上的对称。③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且呆板;原句更有文学性,简洁明快,和整个文段的文风更和谐。
15.①玩好需要归位(放回原处) ②而不是一味享受 ③孩子既独立又有担当时
16.第1段:要培养孩子的主人翁意识。第2段: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第3段:要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4.2* 变形记(节选)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185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14.2* 变形记(节选)课堂检测</a>,共5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4.2* 变形记(节选)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4.2* 变形记(节选)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下列加点的字的意思,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4.2* 变形记(节选)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4.2* 变形记(节选)练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积累,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