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二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3课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的划分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二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3课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的划分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1页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二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3课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的划分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2页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二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3课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的划分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3课时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3课时课时练习,共8页。
    第3课时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必备知识基础练进阶训练第一层[2023·河北沧州模拟]下图为世界四地一年内正午太阳方向及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图。据此完成1~3题。1.图中四地,位于北半球的是(  )A.Ⅰ、Ⅱ    B.Ⅱ、ⅣC.Ⅱ、Ⅲ    D.Ⅲ、Ⅳ2.Ⅱ与Ⅲ地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A.均位于太阳直射的最高纬度B.均位于南北纬23°26′之间C.正午太阳方位全年相同D.一年接受两次太阳直射3.秋分到冬至(  )A.Ⅰ地昼渐长B.Ⅱ地正午太阳高度增大C.Ⅲ地正午影长渐短D.Ⅳ地由极昼变为极夜[2023·广东潮州模拟]下图为南温带某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线与地平面夹角示意图,图中∠1=∠2。据此完成4~5题。4.该地的纬度约为(  )A.60°S    B.47°SC.35°S    D.43°S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南温带任何地点∠1均为23°26′B.南温带任何地点∠2均为23°26′C.南温带任何地点∠1=∠2D.该地昼夜长短差值一直比上海大下图为我国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四个城市的季节分配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6.图示季节分配自上而下依次为(  )A.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B.北京、武汉、哈尔滨、广州C.广州、武汉、哈尔滨、北京D广州、北京、哈尔滨、武汉7.下列关于季节更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低纬度地区季节更替不明显B.中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C.高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D.季节更替取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2023·福建三明模拟]暑期热播网络剧《长安十二时辰》,在每集电视剧开头通过日晷来显示时间的变化。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一般由晷针和晷盘组成。晷针垂直于太阳视运动的轨道平面,上端指向北极星方向。在晷盘面上刻画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盘面,以此来显示时刻。读图,完成8~9题。8.《长安十二时辰》提到:“圣人诏令,至此刻起,直到次日巳时,长安城暂停宵禁,汝等无论来自何方何国,只需一次勘验入市,此后十二时辰内,皆可于坊间自由来往。”“十二时辰”开始的时刻为(  )A.9:00    B.9:30C.10:00    D.10:309.若图示日晷仪由北京移至三明使用时,晷盘与地面的夹角应该(  )A.增大    B.减小C.不变    D.按日期做调整10.[2023·贵州省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示意图。(1)判断①②③中表示夏至日、冬至日的折线,并描述夏至日、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2)求贵阳(26°N)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值。    (3)说出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区域内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时间,并说明理由。       关键能力综合练进阶训练第二层[2023·浙江安吉模拟]唐义净的《南海寄归内法传》有“洛州无影”之说,指登封市古观星台(34.4°N)院中的周公测影台在每年有一天在地面上出现没有影子的情况。该日正午,石表的日影刚好与石台北面上沿齐平,阳光刚好与石台正北立面的倾斜度相同。左图为周公测影台,右图为周公测影台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11.“洛州无影”现象出现在(  )A.春分    B.夏至C.秋分    D.冬至12.石台北面斜面与地面的夹角约为(  )A.55.5°    B.69°C.79°    D.32°[2023·江苏南通模拟]下图为王先生某月28日正午在南通(32°N,121°E)一道路交叉口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13~14题。13.对面汽车车头朝向(  )A.正东    B.正西C.正南    D.正北14.该日期可能为(  )A.9月28日    B.10月28C11月28日    D.12月28日[2023·河南部分名校模拟]下图为某个节气(二分或二至日)北京时间10时我国四个城市(纬度相差不大)物体日影的长度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15~17题。15.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A.(23°26′N,150°E)    B.(23°26′N,120°E)C.(23°26′S,120°E)    D.(23°26′S,150°E)16.甲城市最可能是(  )A.拉萨    B.呼和浩特C.大连    D.太原17.处于图示节气时,在一年中(  )A.赤道正午日影最短B.我国室内正午光照面积达到最大C.北京日出东北方向D.漠河附近是我国白昼最长的地区[2023·黑龙江哈尔滨模拟]楼间距与楼高之比是判断楼房采光情况的重要依据,在选择住房时,应选择楼间距与楼高的比值较大的楼盘以及全年能被太阳光照射到的楼层。下图是我国某小区(23°32′N,104°56′E)6幢住宅楼分布图,该小区住宅楼层高均为3米,楼高均为66米。(注:cot 23°32′=2.29,cot 43°02′=1.07,cot 66°28′=0.44)据此完成18~19题。18.若3号楼和4号楼间距为50米,则4号楼至少几层以上能够全年采光(  )A.4层  B.5层  C.6层  D.7层19.家住4号楼的小明在北阳台看到日落,北京时间最可能是(  )A.18:00    B.19:00C.20:00    D.21:00 2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海口市(110°E,20°N)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利用立杆测影的方法,完成下列四项探究任务:确定当地正午时的北京时间;观测杆影长度及方向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观测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计算可调节式太阳能集热板在不同时间与地面的夹角度数。下图示意该小组绘制的连续一年的杆影长度及朝向变化。(1)兴趣小组观测到杆影位于正北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__。(2)12月22日即将日落时,立杆影子朝向________方位。(3)图中反映6月22日杆影长度的点是________,④处的杆影长度大致反映的是________日(填节气)。(4)兴趣小组于5月26日第一次观察到该地立杆无影的现象,则下一次观测到立杆无影的日期大约是____________前后。(5)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可调节。为使集热效率达到最高,应保持正午太阳光与集热板垂直,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应为90°-H,如下图所示。12月22日,该地可调节式太阳能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度数为________。    第3课时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和五带的划分必备知识基础练1~3.答案:1.B 2.A 3.C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Ⅱ地正午太阳高度为90°时为直射,其他时间均小于90°,且正午太阳位于正南天空,应位于北回归线上,同理Ⅲ地位于南回归线上;Ⅳ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0°的时段,太阳均位于正南天空,且正午太阳高度为0°时,Ⅳ为极夜现象,因此应位于北极地区,故Ⅱ、Ⅳ两地均位于北半球,故选B。第2题,图中显示Ⅱ与Ⅲ地能够接受太阳直射,但除直射外,两地的正午太阳方向没有变化,即Ⅱ地始终在南,Ⅲ地始终在北,说明两地分别位于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的最高纬度,一年内仅接受一次太阳直射,故选A。第3题,Ⅰ地为赤道,昼长全年均为12小时,A错误;秋分到冬至,直射点南移,Ⅱ地为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减小,B错误;Ⅲ地为南回归线,正午影长渐短,C正确;Ⅳ地为北极地区,秋分时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然后逐渐出现极夜,D错误。故选C。4~5.答案:4.D 5.A解析:第4题,根据图中信息,∠1是冬至日与二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大小等于回归线的度数(23°26′),根据材料,∠1=∠2,∠2为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23°26′)=23°26′。求出当地纬度约为43°S,故选D。第5题,∠1为南温带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与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冬至日到春分或者秋分,太阳直射点移动了23°26′,故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始终为23°26′,故选A。6~7.答案:6.D 7.C解析:第6题,纬度越低的地区热量越充足,夏季时间应越长,故夏季时间由长到短的顺序为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结合选项可知,D正确。第7题,低纬度地区由于接受太阳辐射较多,热量变化较小,故季节变化不明显;中纬度地区不同地区热量差异明显,季节性较强;高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较少,温度较低,季节变化不明显;季节更替取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故选C。8~9.答案:8.A 9.A解析:第8题,根据题干信息,至此刻起至次日巳时为十二的时辰,也就是24小时。所以,“十二时辰”开始的时刻应为当日的巳时。根据日晷显示,巳时所指示的时间为9:00,故选A。第9题,根据材料,晷针垂直于太阳视运动的轨道平面,晷针的上端指向北极星的方向,纬度越高,晷针与地面的夹角越大,晷面与地面的夹角越小;反之,纬度越低,晷面与地面的夹角就越大。北京的纬度高于三明,所以,将日晷仪由北京移至三明时,晷盘与地面的夹角会增大。故选A。10.答案:(1)①为夏至日,③为冬至日;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40°34′。(3)秋分(9月23日前后)到第二年的春分(3月21日前后)。因为秋分(9月23日前后)到第二年的春分(3月21日前后),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区域有太阳直射,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折线在23°26′N为90°,说明是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折线,③折线在23°26′S为90°,说明是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折线,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贵阳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是在12月22日,H90°-(26°+23°26′),可得出H为40°34′。(3)根据所学知识,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区域有太阳直射,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角达最大,秋分(9月23日前后)到第二年的春分(3月21日前后),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区域有太阳直射,因此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区域内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时间是秋分(9月23日前后)到第二年的春分(3月21日前后)。关键能力综合练11~12.答案:11.B 12.C解析:第11题,根据材料可知,周公测影台在北回归线以北,每年夏至日日影最短,石表的日影与石台北面上沿齐平,阳光与石台正北立面的倾斜度相同,出现地面没有影子的情形,故选B。第12题,石台北面斜面与地面的夹角与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34.4°-23°26′)≈79°,故选C。13~14.答案:13.A 14.B解析:第13题,读题可知,王先生所在的城市在南通(32°N,121°E),南通不在直射范围内,直射范围为23°26′N~23°26′S,日出日落方位变化规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为直射北半球,太阳东北升西北落;直射南半球,太阳东南升西南落;直射赤道时,太阳正东升正西落,由此可知任何时候的正午南通的正午太阳朝向都是正南方,故图片中影子朝向正北,则对面汽车在正西方向,则车头朝向正东方向,故选A。第14题,据图可知,道路交叉口红绿灯的杆子与杆子的影长基本等长,说明此时该城市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5°,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为H=90°-|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则45°=90°-|32°N±直射点纬度|,故直射点纬度为13°S。当太阳直射赤道时,为春分日或秋分日,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移动从秋分日到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历经3个月,这3个月太阳直射点一直往南移动,移动了23°26′,说明太阳平均每个月移动8°,赤道与直射点纬度13°S相差13°,说明太阳从赤道移动到13°历经了大概45天,10月28日距离秋分日为40天,故选B。15~17.答案:15.D 16.C 17.B解析:第15题,北京时间10时时,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为150°E;由图可知,北京时间10时时喀什无日影,由经度可知喀什比北京时间晚3个小时,故此时喀什地方时约为7时,7时喀什还未日出,说明此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根据“某个节气(二分或二至日)”可知此日为冬至,太阳直射23°26′S,故选D。第16题,甲城市日影小于北京和银川,可知北京时间10时时甲城市太阳高度比北京大,说明其日出较早,应位于北京东方,最可能是大连,故选C。第17题,由上题可知,图示节气为北半球冬至,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故在一年中,二分日时赤道正午日影最短,A错;我国室内正午光照面积达到最大,B对;冬至时北京日出东南方向,C错;漠河附近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冬至时是我国黑夜最长的地区,D错。故选B。18~19.答案:18.D 19.C解析:第18题,当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α=90°-|23°32′+23°26′|=43°02′。可知cot α=50/h(4号楼全年可采光高度),可以计算出h≈46.73米。4号楼的整体高度为66米,则冬至日被遮挡部分的高度约19.27米,再根据每层楼高为3米,可以判断至少要从7层开始才可能全年采光。故选D。第19题,4号楼在北阳台看到日落,说明日落方向西北方向,日落西北时应在地方时18时之后,结合当地经度可知,该地与北京时间相差约1小时,故日落北京时间应该在19点之后,A、B错误;若北京时间21点日落,则地方时约20点日落,昼长约16个小时,在北回归线附近,最长昼长不可能超过14小时51分(北纬40度最长昼长),所以日落的地方时不可能为20点,可能为19点,北京时间可能为20点,C正确,D错误。20.答案:(1)12时40分(2)东北(3)① 春分(4)7月19日(前后误差不超过两天即可)(5)43°26′解析:第(1)题,兴趣小组观测到杆影位于正北时,当地的地方时为12时,所以此时北京时间为12:40。第(2)题,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海口当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所以即将日落时,立杆影子朝向东北方位。第(3)题,6月22日,太阳直射点为23°26′N,海口的纬度为20°N,此时正午太阳位于当地的正北方,杆影朝向南方。同时,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海口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增大后减小,杆影长度先变短后变长,杆影朝向逐渐由朝向南方转为朝向北方。综上分析可知,图中反映6月22日杆影长度的点是①;图中①表示夏至,③位置杆影最长,表示冬至,所以②表示秋分,④表示春分,④处的杆影长度大致反映的是春分日前后。第(4)题,5月26日第一次观察到该地立杆无影的现象,表明5月26日太阳直射,下一次观测到立杆无影的日期与5月26日关于夏至日对称,在7月19日左右。第(5)题,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海口当地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H=90°-(20°+23°26),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90°-H,所以该地可调节式太阳能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度数为43°26′。 

    相关试卷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3课时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3课时当堂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3课时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3课时课时训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这一天是,这一天之后,③地的纬度是,此日,昼长时间从长到短的排序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三课时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三课时习题,共8页。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