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据图可知,2019年初,赤道附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水分通量是指各水体之间的流通量,到达陆地的水分通量占海洋蒸发水分通量的( )
A.7.1% B.8.3%
C.10.8% D.11.8%
2.下列水文循环系统中,水分通量处于动态平衡的是( )
A.地表—地下系统 B.陆地—大气系统
C.海洋—大气系统 D.海洋—陆地系统
[2023·辽宁葫芦岛期中]读国家海洋局某年5月上旬海温预报图,完成3~4题。
3.在我国近海海域中,水温受大陆影响最大的是(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4.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最活跃的海区是(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2023·浙江稽阳联谊学校期中]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丙为暖流,乙丁为寒流
B.甲乙为暖流,丙丁为寒流
C.丁洋流使热带荒漠带北延
D.甲洋流因东南信风而形成
6.乙丙附近海域海表温度持续异常升高期间( )
A.东南信风、东北信风增强
B.赤道太平洋东岸多暴雨洪涝
C.澳洲北部沿海暖水层更厚
D.我国更可能出现南旱北涝
[2023·山东威海期中]依据《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判别方法》国家标准,当关键区(西经120°至西经170°、南北纬5°之间的区域)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高于/低于常年0.5℃时,即进入厄尔尼诺/拉尼娜状态。下图为2018年1月~2021年12月关键区海表温度距平图。据此完成7~9题。
7.据图可知( )
A.2018年以拉尼娜状态为主
B.2019年以厄尔尼诺状态为主
C.厄尔尼诺状态在2020年最典型
D.2021年连续半年呈现拉尼娜状态
8.2019年初,赤道附近( )
①中东太平洋下沉气流增强
②中东太平洋低纬信风增强
③印度尼西亚可能发生旱灾
④秘鲁西部沿海上升流减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1年冬我国中东部偏冷的原因可能是( )
A.东北信风增强,日本暖流减弱
B.东北信风减弱,日本暖流减弱
C.沃克环流增强,对冬季风吸引增强
D.沃克环流减弱,对冬季风吸引增强
10.[2023·福建南平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津湖》是一部以抗美援朝中的长津湖战役为题材的电影。长津湖位于朝鲜东北部的盖马高原,高原平均海拔1 300米,有“朝鲜屋脊”之称,气候寒冷。1950年11月至12月长津湖战役期间恰逢“拉尼娜现象”,形成极端严寒天气。“拉尼娜”是指当东南信风异常增强时,大量暖海水被吹送至赤道西太平洋,导致东太平洋水温异常偏低的现象,是海—气相互作用的结果。下图分别示意长津湖位置和正常年份南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水温分布。
(1)在剖面图中画出海水流动方向,说明图示洋流甲的形成过程。
(2)分析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太平洋东岸和西岸地区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
(3)分析长津湖战役期间志愿军遭遇极端严寒天气的原因。
[2023·浙江金华十校期中]读世界某海域表层年平均水温分布图,完成11~12题。
11.与B海域相比,A海域向大气输送的热量( )
A.较多,导致海水温度较低
B.较少,导致海水温度较高
C.较多,导致海域上空气温较高
D.较少,导致海域上空气温较低
12.假设P表示气压,ΔP=PN-PM,则( )
A.当ΔP异常变大时,N沿岸地区可能突降暴雨
B.当ΔP异常变大时,M沿岸地区可能面临久旱
C.当ΔP异常变小时,我国东部易出现北涝南旱
D.当ΔP异常变小时,可减少二氧化碳释放数量
[2023·湖北武汉期中]研究发现,南极半岛附近海域海冰增多使西风漂流在德雷克海峡受阻,部分受阻海水北上,加强了秘鲁寒流。下图为德雷克海峡附近洋流分布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一年中德雷克海峡海冰最少是在( )
A.1月 B.2月
C.7月 D.8月
14.德雷克海峡海冰较少年份( )
A.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增加
B.太平洋赤道东西海域海水温差变大
C.秘鲁沿岸渔业资源增加
D.秘鲁沿岸海水向大气输送热量增多
[2023·山东青岛期中]温跃层是指位于海面以下100~200米左右、温度和密度发生巨大变化的薄薄一层。温跃层把热带海洋分隔成上下两个热力性质不同的海水层,上层为暖水层,下层为冷水层。下图示意赤道太平洋海水温度垂直分布。据此完成15~16题。
15.正常年份,热带西太平洋是全球海温最高的海域,常年海表温度大于28 ℃,通常比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高出3~9 ℃。其主要原因是热带西太平洋( )
A.太阳辐射强 B.气流强烈上升
C.西风气流弱 D.大量暖水聚集
16.拉尼娜现象发生期间,赤道太平洋温跃层的变化及原因是( )
A.西太平洋温跃层将会加深,因为信风减弱
B.西太平洋温跃层将会上升,因为信风增强
C.东太平洋温跃层将会加深,因为信风减弱
D.东太平洋温跃层将会上升,因为信风增强
[2023·湖北孝感期中]厄尔尼诺是东亚冬季雨雪异常的关键环流因子,当厄尔尼诺发生时,西北太平洋反气旋异常,东亚冬季风偏弱,中国冬季降水偏多;反之,拉尼娜发生时,东亚冬季风偏强,中国冬季降水偏少。下表为1970~2018年秦岭南北冷季(11月~次年5月)降雪变化统计表。据此完成17~19题。
17.与关中平原相比,汉中谷地冷季平均降雪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冬季风影响弱 B.空气中水汽少
C.凝结核较少 D.气温持续偏高
18.推测1990~2018年期间,整体上( )
A.厄尔尼诺年份多
B.拉尼娜年份少
C.厄尔尼诺作用强
D.拉尼娜作用强
19.秦岭南北冷季降雪量减少,可能会导致( )
A.关中平原洪涝加大
B.秦岭南坡树木落叶
C.汉中谷地旱情减轻
D.秦岭林区虫害增多
20.[2023·山西部分学校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洋面温度异常升高,使得太平洋赤道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表层海水温度较常年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2020年8月,新一轮拉尼娜现象正式形成,引起了全球各地气候异常。下图示意2020年2月~2021年3月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平均温度变化。
(1)指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中部赤道暖流的强弱变化及原因。
(2)说明拉尼娜现象发生后,“海—气”相互作用的变化导致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气候变化。
(3)在图中用箭头绘制南太平洋大洋环流(虚线)及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上空的大气热力环流(实线)示意图。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必备知识基础练
1~2.答案:1.B 2.D
解析:第1题,读图文可知,水分通量是指各水体之间的流通量,到达陆地的水分通量为径流,数值为36,海洋蒸发水分通量为434,故占比为36/434,约得8.29%,故选B。第2题,读图,地表—地下系统无水分通量数值,A排除。陆地—大气系统,大气降水水分通量为107,蒸发蒸腾为71,不平衡,B错误。海洋—大气系统水分通量,蒸发434、降水398,不平衡,C错误。海洋—陆地系统水分通量,径流36,水汽输送36,平衡,故选D。
3~4.答案:3.A 4.D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渤海海域封闭,等温线密集,水温受大陆影响大,故选A。第4题,纬度越低,气温越高,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越活跃,由图可知,南海地区水温最高,所以,南海与大气相互作用最活跃,故选D。
5~6.答案:5.C 6.B
解析:第5题,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可知,甲丙为赤道暖流;乙为赤道逆流,赤道逆流为暖流,丁为秘鲁寒流,A、B错误;甲洋流为北赤道暖流,是由于东北信风形成,D错误;丁为秘鲁寒流,秘鲁寒流使热带荒漠带向北延伸,C正确。故选C。第6题,乙丙附近海域海表温度持续异常升高期间,即为厄尔尼诺现象,当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东南信风、东北信风减弱,A错误;此时海水异常增温,赤道太平洋东岸盛行上升气流,导致赤道太平洋东岸多暴雨,B正确;东南信风、东北信风减弱,使得赤道暖流减弱,因而澳洲北部沿海暖水层变薄,C错误;厄尔尼诺年是我国出现南涝北旱的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B。
7~9.答案:7.B 8.D 9.C
解析: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关键区温差连续3个月高于常年0.5℃(即温差大于0.5℃)时进入厄尔尼诺状态,温差小于0.5℃时进入拉尼娜状态。由图可知,关键区2018年温差大于0.5℃的时间要比温差小于0.5℃的时间长,说明2018年以厄尔尼诺状态为主,A错误;2019年1月至5月温差大于0.5℃,且全年没有低于常年0.5 ℃的月份,说明2019年以厄尔尼诺状态为主,B正确;由图可知,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温差大于0.5℃且差值最大,说明该时段内厄尔尼诺状态最典型,C错误;2021年温差小于0.5℃的时段为1月至3月、9月至12月,没有连续半年呈现拉尼娜状态,D错误。第8题,2019年初,关键区(太平洋中东部)温差连续3个月大于0.5℃,进入厄尔尼诺状态。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水温偏高,说明秘鲁西部沿海上升流(秘鲁寒流)减弱,下沉气流随之减弱,①错误,④正确;秘鲁寒流是由南半球低纬信风(在南美洲西岸是离岸风)吹拂下形成的上升补偿流,秘鲁寒流势力减弱,说明低纬信风减弱,②错误;太平洋中东部水温偏高,说明太平洋西部(印度尼西亚附近)水温偏低,上升气流减弱,可能发生旱灾,③正确。故选D。第9题,2021年冬,关键区温差连续小于0.5℃,即太平洋中东部水温偏低,说明太平洋西部水温偏高,上升气流增强,沃克环流增强,太平洋西部上升气流增强后,气压降低,对冬季风吸引增强,导致我国中东部偏冷,故选C。
10.答案:(1)由于盛行东南信风(离岸风、偏东风),沿岸表层海水流失(西流),导致底层海水(冷海水)上升补偿(海水上泛),形成上升补偿流(寒流)。
(2)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东岸水温比正常年份更低,下沉气流将更加旺盛,降水更少,可能出现旱灾。太平洋西岸水温比正常年份更高,上升气流将更加旺盛,降水更多,可能出现洪涝灾害。
(3)盖马高原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受拉尼娜现象影响,冬季风强度增大;冬季风沿河谷南下,狭管效应使冬季风更加强劲;临近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冬季降雪多,地面反射率高,加剧严寒。
解析:(1)洋流甲形成过程:盛行东南信风,使表层温暖的海水流向西海岸,海洋深处的冷海水上升补偿,形成上升补偿流,性质为寒流。(2)当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受强劲的东南信风影响,使赤道太平洋东海岸上升补偿流更强劲,气温更低,气流下沉更旺盛,降水比常年更少,带来旱灾;赤道太平洋西海岸,堆积的温暖海水更多,气温比常年更高,气流上升更旺盛,降水比常年更丰富,容易引发洪涝灾害。(3)盖马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位于40°N以北,纬度较高,气温较低;高原和山地气候气温日较差大,加剧了夜间的寒冷;从材料可知,受拉尼娜现象影响,冬季风更强劲,冬季气温更低;冬季偏北风,沿河谷向南,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强劲,加剧了寒冷;位置临近日本海和鄂霍次克海,冬季降雪量大,雪地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地面升温慢,使冬季更寒冷。
关键能力综合练
11~12.答案:11.C 12.D
解析:第11题,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A海域位于中低纬度大陆东岸,为暖流。B海域位于中低纬度大陆西岸,为寒流,对同一纬度而言,暖流向大气输送的热量比寒流多得多,因此A海域向大气输送热量更多,排除B、D;暖流使得海水温度更高,因此排除A;A海域为暖流,向大气输送热量较多,导致海域上空气温较高,C准确。故选C。第12题,M和N海域位于太平洋中低纬度,当二者之间气压差值增大,则太平洋东部海水温度变低,气压增大,西部海水温度变高,气压减小;当两者差值增大,东太平洋海区因为气温降低,使得气流下沉,而气流在西部的上升运动更为加剧,这样沃克环流加强,出现拉尼娜现象。因此N地沿岸干旱加剧,而M沿岸会突降暴雨,故A、B错误。当气压差变小时,由于东太平洋海水温度高,空气上升对流,该地区由干燥少雨变为多雨,引发洪涝灾害,而赤道太平洋西岸地区由于海水温度低,形成下沉气流,由湿润多雨变为干燥少雨,形成厄尔尼诺现象,此时我国北方地区的夏季容易出现高温和干旱,而南方夏季容易发生低温和洪涝,因此C排除;在厄尔尼诺现象(美国西南部水域定期的水温上升)发生的时候,上升流开始减少,由此减少了与大气之间二氧化碳30%至80%的交换率,故减少二氧化碳的释放数量,D正确。故选D。
13~14.答案:13.B 14.D
解析:第13题,德雷克海峡位于南半球,南半球陆地1月气温最高,海洋水温2月最高,因此一年中德雷克海峡海冰最少是在2月,故选B。第14题,德雷克海峡海冰较少年份,南半球西风漂流大量流经德雷克海峡,秘鲁寒流减弱,赤道附近海域东西温差减小,出现厄尔尼诺现象,B错误;澳大利亚东部降水会减少,A错误;秘鲁寒流减弱,沿岸渔业资源大量减少,C错误;秘鲁寒流减弱,秘鲁沿岸水温升高,海水向大气输送热量增多,D正确。故选D。
15~16.答案:15.D 16.D
解析:第15题,赤道附近,由于南北赤道暖流自东向西流动,使得大量暖海水向热带西太平洋聚集,故选D。第16题,拉尼娜现象发生期间是信风增强,使东太平洋暖海水大量向西太平洋流动,使西太平洋温跃层加深,东太平洋低层的冷海水上升,温跃层高度上升。故选D。
17~19.答案:17.A 18.D 19.D
解析:第17题,汉中谷地位于秦岭南坡,受冬季风影响较小,冬季气温较高,与北坡的关中平原相比,冷季平均降雪量少,故选A。第18题,与1970~2018年相比,1990~2018年秦岭地区冷季平均降雪量都呈减少趋势,据材料所知:厄尔尼诺发生时,中国冬季降水偏多,拉尼娜发生时,中国冬季降水偏少。故选D。第19题,秦岭南北冷季降雪量减少,会导致关中平原旱情加重;秦岭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冷季降雪量减少不会导致树木落叶;汉中谷地旱情主要是伏旱,冷季降雪量减少,对伏旱影响不大,A、B、C错误。冷季降雪量减少,意味着晴天增多,冷季气温偏高,林区害虫生存机会增多,来年林区虫害增加,D正确。故选D。
20.答案:(1)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太平洋中部赤道暖流变弱。原因:东南信风变弱,使赤道暖流变弱。
(2)拉尼娜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水温度下降,下沉气流增强,干燥少雨。
(3)
解析:(1)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水温较低,西部水温较高,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势力弱,使赤道暖流势力减弱。(2)拉尼娜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水温度下降,下沉气流增强,水汽难以凝结,降水更少,因此气候更加干燥。(3)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水温度升高,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太平洋西部则气流下沉,形成逆时针的大气热力环流。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东南信风减弱,但依然使得南赤道暖流向西流动,秘鲁寒流虽减弱,向北流动,东澳大利亚暖流向南流动,西风漂流因此在南太平洋大洋环流呈逆时针运动。
必备知识基础练
进阶训练第一层
关键能力综合练
进阶训练第二层
指标
区域
1970~
2000年
1980~
2010年
1990~
2018年
1970~
2018年
均值/
mm
关中平原
18.1
18.1
17.1
17.8
秦岭南坡
20.1
18.9
17.0
18.3
汉中谷地
12.8
12.5
10.8
11.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复习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84W/m2),读图,完成下列各题,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第四章 水的运动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0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课后作业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