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解析:2023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3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下列排序正确的是,934%),故选项说法错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初中结业学科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评价
九年级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Na-23 Mg-24 Al-27 Ca-40 Fe-56 Cu-64 Ba-137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 B. 液氧 C. 生铁 D. 碘酒
【答案】B
【解析】
【详解】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液态氧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
C.生铁是铁碳合金,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碘酒含碘和酒精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B。
2. 下列现象主要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A. 粉笔断裂 B. 滴水成冰 C. 酒精燃烧 D. 电灯发光
【答案】C
【解析】
【详解】A、粉笔断裂,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滴水成冰,水变成冰,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酒精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符合题意;
D、电灯发光,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 用氮气作保护气 B. 用石墨制铅笔芯
C. 用活性炭除异味 D. 用食盐做融雪剂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用氮气作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用石墨制作铅笔芯,是利用了石墨在纸上划过能留下痕迹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用活性炭除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用食盐做融雪剂 ,是利用了氯化钠溶于水,溶液的凝固点降低,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4. 下列做法符合“健康、安全、舒适、绿色”生活理念的是
A. 禁用农药,保护水源 B. 煤炉取暖,关紧门窗
C. 蚊虫叮咬,氨水止痛 D. 焚烧秸秆,增肥增产
【答案】C
【解析】
【详解】A、农药的使用对于防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应合理使用,但不能禁止使用,错误;
B、用煤炉取暖,是碳燃烧,容易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需通风,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危及生命,错误;
C、氨水溶液具有碱性,蚊虫叮咬时释放出的蚁酸使人觉得不适,氨水是碱和蚁酸反应,则氨水止痛,正确;
D、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会污染空气,错误;
故选:C。
5. 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选项
归类
内容
A
化石燃料
煤气、石油、天然气
B
糖类物质
蔗糖、甲醇、纤维素
C
酸性溶液
雨水、胃液、柠檬水
D
金属材料
水银、硬铝、玻璃钢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煤气是煤加工后的产物,不属于化石燃料,故A不符合题意;
B、蔗糖、纤维素属于糖类,甲醇不属于糖类,故B不符合题意;
C、雨水中含有碳酸,显酸性;胃液中含有盐酸,显酸性;柠檬水中含有柠檬酸,显酸性,故C符合题意;
D、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属于金属材料;硬铝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玻璃钢是由玻璃纤维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属于复合材料,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实验室制取CO2并获得CaCl2·6H2O,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加入固体 B. 产生CO2
C. 收集CO2 D. 制得CaCl2·6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A、装入块状固体时,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固体,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慢慢竖起,让固体滑落到试管底部,选项正确;
B、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用植物油将二氧化碳和水隔离开可收集二氧化碳,选项正确;
D、制CaCl2·6H2O,应采用降温结晶,不是蒸发结晶,选项错误。
故选D。
7. 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 用过滤软化硬水 B. 用淀粉检验食盐是否加碘
C. 用NaOH溶液除去H2中的HCl D.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过滤只能除去难溶性物质,不能除去钙镁离子,不能将硬水软化,选项错误;
B、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加碘盐中含有碘酸钾,不含碘单质,不能用淀粉溶液检验盐是否为加碘盐,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和氢气不反应,能除去氯化氢,选项正确;
D、用点燃的方法不能除去CO2中的CO,在CO2气体中CO属于杂质,其含量较少,而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选项错误。
故选C。
8. 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 空气中物质含量: B. 钙元素质量分数:
C. 海水中元素含量: D. 物质的溶解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A、空气中气体含量应为氮气(78%)、氧气(21%)、氦气(0.934%),故选项说法错误;
B、CaH2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CaO2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CaSO3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选项说法正确;
C、海水中元素含量高低的顺序应为:O>H>Cl,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氯化钙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9. 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淀粉酿酒:C6H12O6C2H6O+2CO2↑
B. 硫酸除铁锈:Fe2O3+3H2SO4=2FeSO4 +3H2O
C 配制波尔多液:2NaOH+CuSO4=Na2SO4+Cu(OH)2↓
D. 电解饱和食盐水:2NaCl+2H2O2NaOH+H2↑+Cl2↑
【答案】D
【解析】
【详解】A、淀粉在发酵过程中转化为葡萄糖,再进而转化为乙醇(C2H6O)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中没有配平,错误;
B、铁锈中铁元素化合价为+3,氧化铁和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铁和水,不会生成硫酸亚铁,错误;
C、配制波尔多液使用氢氧化钙和硫酸铜,不用氢氧化钠,错误;
D、电解食盐水能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配平,生成氢气和氯气标注气体箭头,方程式书写正确,正确。
故选:D。
10. 用CO2与H2O合成丙时有下列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炼铁高炉中也发生转化①的反应 B. 转化②是化合反应
C. 整个转化中,甲与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 D. 乙、丙在O2中完全燃烧,产物相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A、炼铁高炉中也发生转化①的反应,即二氧化碳和C在高温下反应产生CO,正确;
B、转化②是CO和H2O的反应产生C2H4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发生化合反应反应物的所有原子转移到生成物中,则生成物应该是的形式,当m=n=2时,化学式是,与实际不符,转化②不是化合反应,错误;
C、整个转化中,转化①中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反应产生了2个CO分子,一个丙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甲与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错误;
D、乙是CO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丙物质是C2H4O2,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错误;
故选A。
11. 生产纳米碳酸钙的反应为:CaCl2+2NH3+CO2+H2O=CaCO3↓+2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O2可通过煅烧石灰石获得
B. 生产时,为提高吸收效率,应先通入NH3再通入CO2
C. X为NH4Cl,可做化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
D. 上述生产过程中如不通NH3,也能得到CaCO3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钙、氯、氮、氢、碳、氧的原子个数分别为1、2、2、8、1、3,反应后钙、氯、氮、氢、碳、氧的原子个数分别为1、0、0、0、1、3,2X中含有2个氯原子、2个氮原子、8个氢原子,X的化学式为NH4Cl。
【详解】A、煅烧石灰石,石灰石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则CO2可通过煅烧石灰石获得,选项正确;
B、CO2能溶于水,但溶解度小,故先通入NH3形成碱性溶液,再通入CO2,选项正确;
C、由以上分析知,XNH4Cl,可做化肥,但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否则两者发生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选项正确;
D、上述生产过程中如不通NH3,氯化钙和二氧化碳不反应,得不到CaCO3,选项错误。
故选D。
12. 利用下图装置研究FeCl3·6H2O受热分解产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装置②中固体变蓝可证明有H2O生成
B. 装置③中溶液变浑浊,可证明有HCl生成
C. 若将装置②、③调换位置,则不可证明有H2O生成
D. 加热一段时间后,取装置①中固体加入稀盐酸,溶液呈黄色,证明分解产物中有Fe2O3或Fe(OH)3
【答案】D
【解析】
【详解】A、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蓝色,因此装置②中固体变蓝可证明有H2O生成,故选项A说法正确;
B、③中溶液为AgNO3,装置③中溶液变浑浊,由于 FeCl3·6H2O中含氯元素和氢元素,则可推出和 AgNO3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的气体为HCl,因此可证明有HCl生成,故选项B说法正确;
C、若将装置② ③调换位置,由于硝酸银溶液中也含水,则使无水硫酸铜溶液变蓝的水不一定来自FeCl3·6H2O受热分解生成的水,因此不可证明有H2O生成,故选项C说法正确;
D、加热一段时间后,取装置①中固体加入稀盐酸,溶液呈黄色,说明加入稀盐酸后的溶液中含铁离子,由于FeCl3·6H2O中也含铁离子,如果FeCl3·6H2O受热后部分分解,未分解的FeCl3·6H2O固体加入稀盐酸后,溶液也呈黄色,因此无法证明分解产物中有Fe2O3或Fe(OH)3,故选项D说法错误;
故选:D。
13. 化学变化可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的是
A. KClO3O2Fe2O3
B. SO2H2SO4 (NH4)2SO4
C. Cu2(OH)2CO3 CuOCu(OH)2
D. BaCO3BaCl2溶液Ba(OH)2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产生氧气和氯化钾,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错误;
B、二氧化硫在氧气氧化下产生三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水反应得到硫酸,硫酸和氨水反应得到硫酸铵和水,正确;
C、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氧化铜不能和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铜,错误;
D、碳酸钡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钡和氢氧化钠交换后的物质中没有水、沉淀和气体产生,不会得到氢氧化钡,错误。
故选:B。
14.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NH4NO3、NaOH固体
鉴别
取样,加水溶解,测定溶液温度的变化
B
CO2气体中混有SO2
检验
通入稀KMnO4溶液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C
MnO2、KCl固体
分离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蒸发
D
NaCl溶液中混有CaCl2、Na2SO4
除杂
依次加入过量的Na2CO3、过量的BaCl2溶液,搅拌、静置、过滤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取样,分别加适量水,测定所得溶液温度,温度升高的是NaOH,温度降低的是NH4NO3固体,可以鉴别,正确。
B、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能和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使其褪色,二氧化碳不能,因此可以利用高锰酸钾是否褪色判断是否含有二氧化硫,正确。
C、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固体并烘干的方法分离出二氧化锰,再蒸发滤液分离出氯化钾,正确。
D、NaCl溶液中混有CaCl2、Na2SO4,先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再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过量的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过滤除去了碳酸钙、碳酸钡和硫酸钡,但是溶液中含有过量的氯化钡不能除去,错误。
故选:D。
15. 用烧渣(FeO、Fe2O3、SiO2) 制备FeSO4溶液的原理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浸取”时可增大硫酸的浓度以提高反应速率
B. “还原”时,过量铁粉只发生化合反应
C. 若“还原”时使用SO2,发生的反应为:SO2+Fe2(SO4)3+2H2O=2FeSO4+2H2SO4
D. 所得FeSO4溶液经蒸发浓缩,降温结晶可得到FeSO4晶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浸取”时可增大硫酸的浓度以提高反应速率,故选项A说法正确;
B、“还原”时,过量铁粉不只发生化合反应(硫酸铁和铁反应产生硫酸亚铁),还发生了铁和过量硫酸反应产生硫酸亚铁和氢气的置换反应,故选项B说法错误;
C、若“还原”时使用SO2,发生的反应为:SO2+Fe2(SO4)3+2H2O=2FeSO4+2H2SO4,故选项C说法正确;
D、所得FeSO4溶液经蒸发浓缩,降温结晶可得到FeSO4晶体,故选项D说法正确;
故选:B。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钠原子和钠离子可以通过得失电子相互转化
B. 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甲醛浸泡海鲜延期保存
C. 将某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未变浑浊,则该气体中一定不含CO2
D.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缓缓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答案】A
【解析】
【详解】A、钠原子和钠离子可以通过得失电子相互转化,故选项A说法正确;
B、甲醛有毒,能使蛋白质变性,不可用甲醛浸泡海鲜延期保存,故选项B说法错误;
C、将某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未变浑浊,也可能是澄清石灰水变质,故选项C说法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缓缓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选项D说法错误;
故选:A
17. MgSO4和Na2CO3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低于t1℃时,S(Na2CO3)> S(MgSO4)
B. a、b、c三点对应饱和Mg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 S(Na2CO3),错误;
B、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c三点的溶解度关系是b=c>a,则a、b、c三点对应饱和Mg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b=c>a,错误;
C、t1℃时,甲和乙溶解度相等,此时等质量的两饱和溶液同时升温到t3℃时,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t3℃时,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硫酸镁的溶解度,要使溶液重新达到饱和,加入固体的质量:m(Na2CO3)>m(MgSO4),正确;
D、t3℃时将饱和MgSO4溶液降温至t2℃,析出晶体后,溶液仍然饱和,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错误。
故选:C。
18. 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就不能鉴别出来的是
A. K2CO3、HNO3、CaCl2、AgNO3 B. CuSO4、KOH、Ba(NO3)2、NaCl
C. Ca(NO3)2、HCl、Na2CO3、KNO3 D. MgSO4、BaCl2、KOH、HCl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取样,将溶液两两相混,有两组试液产生相同的现象:一种加入其他三种物质产生两组沉淀,一组无现象;则加入的物质是硝酸银或氯化钙;硝酸银和碳酸钾产生碳酸银沉淀和硝酸钾,硝酸银和氯化钙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钙,硝酸和硝酸银不反应;氯化钙和碳酸钾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氯化钙和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钙,氯化钙和硝酸不反应;都可以鉴别出硝酸,倒出两种沉淀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将足量的硝酸加入产生沉淀试管中,沉淀(碳酸银或碳酸钙)消失的试管原装是碳酸钾,另一沉淀(氯化银)不消失的试管中原装的是硝酸银或氯化钙,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错误。
B、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将硫酸铜分别加入剩余三种溶液的样品中,产生蓝色沉淀(氢氧化钾和硫酸铜反应产生氢氧化铜和硫酸钾)的氢氧化钾,产生白色沉淀(硝酸钡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均能产生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铜),另一种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正确。
C、取样,将溶液两两相混,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能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一组无现象,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HCl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钠和KNO3不反应无现象,碳酸钠和Ca(NO3)2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和硝酸钠,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正确。
D、取样,将溶液两两相混,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能出现两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无现象,该溶液为硫酸镁溶液;硫酸镁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硫酸镁和氢氧化钾反应产生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钾,无现象的是盐酸,取两种固体,分别加入足量盐酸,硫酸钡沉淀不溶解,可以找到氯化钡溶液,沉淀消失的是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镁和水,找到氢氧化钾,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正确。
故选:A。
19. 向100.0gNa2SO4和H2SO4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再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Na2CO3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加Na2CO3溶液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点对应溶液中有两种溶质
B. m=34.95g
C. 原混合溶液中Na2SO4与H2SO4的质量比为71:49
D. 检验b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可先滴加酚酞试液,再加入AgNO3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氯化钡过量,因此加入碳酸钠溶液前,溶液中有氯化钠、盐酸和过量的氯化钡三种溶质;加入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a点表示盐酸没有反应完全,则溶质是氯化钠、盐酸和过量的氯化钡三种;错误;
B、加入碳酸钠溶液前,溶液中有氯化钠、盐酸和过量的氯化钡三种溶质,向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时,碳酸钠先与其中的盐酸反应,因此200g-50g=150g的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根据参与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与生成碳酸钡沉淀的质量关系,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的质量为:,m是硫酸钡的质量,m=64.5g-29.55g=34.95g;正确;
C、从图可知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50g,根据,,及质量守恒定律碳酸钠、硫酸、硫酸钡的质量关系为:,则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的硫酸钡的质量是34.95g-11.65g=23.3g,则硫酸钠的质量是:,原混合溶液中Na2SO4与H2SO4的质量比为14.2g:4.9g=142:49;错误;
D、b点对应溶液中有氯化钠、碳酸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硝酸银会和氯化钠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和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银沉淀和硝酸钠,所以碳酸根离子干扰氯离子的检验;错误;
故选:B。
20. 已知:FeCO3FeO+CO2↑,4FeO+O22Fe2O3.称取23.2gFeCO3,在密闭容器中(含有一定量O2)充分加热后,固体质量变为15.2g。向容器中通入足量CO,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同时将容器中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产生45.0g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最终剩余固体质量为11.2g
B. 参加反应的CO的质量为7.0g
C. 15.2g 剩余固体中含两种物质,且质量比为9:10
D. 另取23.2gFeCO3和第一次加热后所得15.2g固体分别与盐酸反应,消耗HCl的质量相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全部碳酸亚铁分解产生氧化亚铁的质量:,假设全部氧化亚铁全部产生了氧化铁的质量为:;实际的固体是15.2g,则是氧化亚铁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参加反应的氧化亚铁质量、产生氧化铁的质量为:;则剩余的氧化亚铁的质量:14.4g-7.2g=7.2g;则15.2g 剩余固体中含两种物质,且质量比为7.2g:8g=9:10;氧化亚铁消耗的CO的质量:;氧化铁消耗CO的质量:;23.2gFeCO3消耗盐酸的质量:;7.2g氧化亚铁消耗盐酸的质量:,8g氧化铁消耗盐酸的质量为:。
【详解】A、根据题意,最终固体是铁,铁元素来自碳酸亚铁,则铁的质量是:;正确;
B、根据分析,参加反应的CO质量:2.8g+4.2g=7.0g;正确;
C、根据分析,15.2g 剩余固体中含两种物质:氧化亚铁和氧化铁,且质量比为7.2g:8g=9:10;正确;
D、根据分析,23.2gFeCO3消耗盐酸的质量14.6g,第一次加热后所得15.2g消耗盐酸的质量7.3g+10.95g=18.25g;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 用化学符号表示。
(1)水银___________;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_____;
(3)2个氯离子___________;
(4)人体缺少___________元素会导致骨骼疏松。
【答案】(1)Hg (2)H2O
(3)2Cl- (4)Ca
【解析】
【小问1详解】
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Hg;
【小问2详解】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其化学式为:H2O;
【小问3详解】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氯离子表示为:2Cl-;
【小问4详解】
人体缺少钙元素会导致骨骼疏松,其元素符号为:Ca。
22. 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选填序号)。
A.干冰 B.维生素 C.石灰石 D.聚乙烯 E.烧碱 F.蛋白质 G.硝酸钾 H.消石灰
(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__;
(2)常作农用复合肥的是___________;
(3)可用于食品包装的是___________;
(4)鱼、虾肉中富含的是___________;
(5)可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_;
(6)制造水泥所需矿石是___________。
【答案】(1)A. (2)G
(3)D
(4)F. (5)H (6)C.
【解析】
【小问1详解】
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A;
【小问2详解】
硝酸钾含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G;
【小问3详解】
聚乙烯无毒,性质稳定,可用于食品包装,故选:D;
【小问4详解】
鱼、虾肉中富含的是蛋白质,故选:F;
【小问5详解】
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可改良酸性土壤的是消石灰,故选:H;
【小问6详解】
制造水泥所需矿石是石灰石 ,故选:C。
23. 用如图实验检验待测液中是否存在葡萄糖。
(1)实验③中出现___________(填现象),说明待测液中含有葡萄糖。
(2)实验时,实验③试管中出现黑色固体。产生黑色固体的原因是_______(填化学方程式)。
【答案】(1)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2)
【解析】
【小问1详解】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氢氧化铜与葡萄糖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有红色氧化亚铜生成,实验③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说明待测液中含有葡萄糖;
【小问2详解】
实验时,实验③试管中出现黑色固体,说明氢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和水,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24. 用氢、制氢、储氢是氢能研究的热点。
(1)用氢
①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以氢气为燃料。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氢燃料电池汽车“领跑”氢能应用,氢燃料电池工作时将____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
(2)制氢
甲烷和水蒸气催化重整是制高纯氢的方法之一,主要流程如下:
①转化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600℃时加入CaO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储氢
①物理储氢:液态氢是氢电池的燃料,氢气在高压下转化为液态氢的过程中,微粒之间的空隙___________(选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
②化学储氢:如图表示CO2和H2在Pd和MgO的催化下,实现CO2的再利用和储氢的原理。图示中生成的CH4与H2O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答案】(1) ①. ②. 化学
(2) ①. ②. 用CaO将CO2转化为CaCO3
(3) ① 变小 ②. 4:9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氢燃料电池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小问2详解】
①转化①中甲烷和水在650℃和催化剂催化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从图像可知,转化后除去了二氧化碳,则600℃时加入CaO的作用是:用CaO将CO2转化为CaCO3;
【小问3详解】
①物理储氢:液态氢是氢电池的燃料,氢气在高压下转化为液态氢的过程中,压强增大,微粒之间的空隙变小;
②CO2和H2在Pd和MgO的催化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生成的CH4与H2O的质量比为16:(2×18)=4:9。
25. 用石灰石(杂质主要是Fe2O3、MgSO4)制备氯化钙晶体的流程如下。
(1)操作1、2、3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___________。
(2)滤液1中的溶质有HCl、CaCl2、FeCl3和___________。
(3)BaCl2溶液不能过量,原因是___________。
(4)滤液3呈碱性,为使溶液pH降低,可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NaOH溶液 b.稀硫酸 c.稀盐酸
【答案】(1)漏斗 (2)MgSO4 (3)引入杂质氯化钡 (4)c
【解析】
【小问1详解】
操作1、2、3都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则是过滤操作,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小问2详解】
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氧化铁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铁和水,盐酸过量会使反应更成分,硫酸镁不与盐酸反应,所以滤液1中的溶质有HCl、FeCl3、MgSO4和CaCl2;
【小问3详解】
氯化钡过量,会使溶液中含有氯化钡,制得的氯化钙晶体不纯;
【小问4详解】
氯化镁、氯化铁、盐酸对于氯化钙来说,也是杂质,都会与加入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滤液3呈碱性,是含有氢氧化钙;
a.NaOH溶液呈碱性,不能降低溶液的pH;错误;
b.稀硫酸会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硫酸钙,是新的杂质;错误;
c.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氯化钙,没有引入新杂质,能降低溶液的pH;正确;
故选:c。
26. 下图为以甲烷为燃料、含铜氧化物为载氧体的化学链燃烧反应原理。
(1)燃料反应室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的比值:Ⅰ室___________Ⅱ室(选填“>”、“二”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1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科普阅读题,流程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推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