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展开2025届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25×2)
1.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B
C
D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属于盐,属于碱,属于酸性氧化物,A错误;
B.属于酸性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B错误;
C.各物质对应分类正确,C正确;
D.属于盐,D错误;
故选C。
2. 某校实验室将试剂分类后放在不同的试剂柜里,已存放的部分试剂如下:
试剂柜号
①
②
③
④
试剂
NaOH、Ca(OH)2
盐酸、硫酸
MnO2、CuO
NaCl、Na2SO4
该实验室新购进部分氧化钙和纯碱,应将它们分别放在
A. ③和① B. ④和① C. ①和② D. ③和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表中信息可知①中存放的是碱、②中存放的是酸、③中存放的是金属氧化物、④中存放的是盐,氧化钙属于金属氧化物,应放在③中,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应放在④中,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3. 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当一束光线通过胶体时可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溶液则没有此现象
B. 制备胶体的方法是将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煮沸
C. 静电除尘,利用了胶体电泳
D. 胶体不均一、不稳定,静置易产生沉淀:溶液均一、稳定,静置不产生沉淀
【答案】C
【解析】
【详解】A.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的区别在于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选项A错误;
B.将氯化铁饱和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并继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即制得氢氧化铁胶体,选项B错误;
C.胶体具有吸附作用,胶粒吸附带电微粒而带电,在通电作用下,胶粒发生定向移动,所以静电除尘利用了胶体电泳的性质,选项C正确;
D.胶体属于介稳体系,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静置后不会产生沉淀;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静置后不产生沉淀,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刻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A. 这种金刚石粉末属于胶体
B. 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C. CCl4是一种化合物
D. 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纳米级金刚石粉末是纯净物,胶体是混合物,故A错误;
B.化学反应前后遵循元素守恒的思想,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故B正确;
C.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CCl4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C正确;
D.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的过程是钠单质置换出碳单质的过程,属于置换反应,故D正确;
故选A。
5. 纳米材料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之一,世界各国对这一新材料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纳米粒子是指直径为的超细粒子()。由于表面效应和体积效应,其常有奇特的光、电、磁、热等性质,可开发为新型功能材料。有关纳米粒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因纳米粒子半径太小,故不能将其制成胶体
B. 一定条件下,纳米粒子可催化水的分解
C. 一定条件下,纳米。陶瓷可发生任意弯曲,可塑性好
D. 纳米粒子半径小,表面活性高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纳米粒子直径为,符合胶体分散质大小的要求,可制成胶体, A项错误;
B.纳米材料表面效应和体积效应,一定条件下,纳米粒子可催化水的分解,故B正确;
C.有奇特的光、电、磁、热等性质,可开发为新型功能材料,一定条件下,纳米。陶瓷可发生任意弯曲,可塑性好,故C正确;
D.纳米材料表面效应和体积效应,纳米粒子半径小,表面活性高,D项正确;
答案选A。
6. 白磷在高压条件下隔绝空气加热后急速冷却,可得到有金属光泽的黑色固体——黑磷,转化过程:白磷黑磷。黑磷性质稳定,结构与石墨相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黑磷是一种化合物 B. 黑磷能导电
C. 白磷转化为黑磷是物理变化 D. 黑磷能在空气中自燃
【答案】B
【解析】
【详解】A.黑磷是磷元素形成的单质,A错误;
B.黑磷性质稳定,结构与石墨相似,则黑磷可以导电,B正确;
C.白磷与黑磷是不同的物质,所以白磷转化为黑磷是化学变化,C错误;
D.黑磷性质稳定,所以黑磷在空气中不能自燃,D错误;
故选B。
7. 沙子的主要成分是SiO2,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部分性质与CO2、SO2类似。下列关于SiO2性质的预测错误的是
A. Si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2SiO3和H2O
B. SiO2高温下能与CaO反应生成CaSiO3
C. SiO2能与水反应生成硅酸
D. SiO2可以用作建筑材料
【答案】C
【解析】
【详解】A.SiO2是酸性氧化物,Si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2SiO3和H2O,故A正确;
B.SiO2是酸性氧化物,SiO2高温下能与CaO反应生成CaSiO3,故B正确;
C.SiO2不能与水反应生成硅酸,故C错误;
D.在建筑领域中,SiO2可以用于制造混凝土、砖块、石膏板等建筑材料,故D正确;
故选C。
8. 下列各选项最后的物质是要制取的物质,其中不可能得到的是
A. 溶液
B. 溶液沉淀
C.
D. 溶液HCl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碳酸钙高温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A正确;
B.铜在氧气中加热能生成氧化铜,CuO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B正确;
C.高锰酸钾加热会生成氧气,硫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而不是硫酸,C错误;
D.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氯化钡与硫酸会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D正确;
故选C。
9. 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质X是一种常见的酸性氧化物
B 反应②一定有盐参加反应
C. 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 图中的部分反应可能是置换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各反应如下:①CaO+H2O=Ca(OH)2;②可以是Ca(OH)2与碳酸盐反应,也可以是Ca(OH)2与CO2反应;③CaCO3CaO+CO2↑;X可以与CaCO3相互转化,故X可能是CO2也可能是CaCl2,同时X可以与Ca(OH)2反应,故X应为CO2,则反应④Ca(OH)2+CO2=CaCO3↓+H2O;⑤CaCO3CaO+CO2↑或CaCO3+2HCl=CaCl2+CO2↑+H2O⑥Ca(OH)2+CO2=CaCO3↓+H2O。
【详解】A.物质X是CO2是一种常见的酸性氧化物,A项正确;
B.②可以是Ca(OH)2与CO2反应,B项错误;
C.若Ca(OH)2溶液饱和,加入CaO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项错误;
D.图中的所有反应均为酸、碱、盐、酸性氧化物之间的反应,不可能存在置换反应,D项错误;
答案选A。
10. 有CuO、Fe、H2、Ba(OH)2溶液、K2CO3溶液、NaOH溶液、稀硫酸七种物质,在常温下物质两两间能发生反应最多有 ( )
A. 4个 B. 5个 C. 6个 D. 7个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题目中的信息可以知道:两种物质之间分别验证,则CuO与H2反应需要加热,而题目要求“在常温下”进行,故此反应不能进行;CuO与稀硫酸反应;Fe与稀硫酸反应;Ba(OH)2溶液和K2CO3溶液反应生成沉淀;Ba(OH)2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沉淀;K2CO3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NaOH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故共6个化学反应。C选项是正确的。
故选C。
11. X、Y、Z各代表一种物质,若X+Y=Z+H2O,则X和Y的反应不可能是
A. 盐和盐的反应 B. 酸与碱的反应
C. 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反应 D. 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和反应会生成和水, A错误;
B.酸与碱反应产生盐和水, B错误;
C.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生成物只有一种,C正确;
D.酸性氧化物和碱反应产生盐和水, D错误;
故选C。
12. 新制胶体的胶团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胶体显电中性
B. 胶团第一层和第二层共同构成胶体粒子,带正电
C. 向胶体中加入过量盐酸,产生红褐色沉淀
D. 胶团结构可表示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A.胶体粒子带正电,胶体显电中性,故A正确;
B.胶团第一层和第二层共同构成胶体粒子,吸附带正电荷的FeO+,所以胶粒带正电,故B正确;
C.向胶体中加入过量盐酸,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溶解,故C错误;
D.胶体粒子带正电,胶体显电中性,根据图示,胶团结构可表示为,故D正确;
选C。
1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氯化钠水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出Na+和Cl-
B. NaCl只有在溶液中才能导电
C. 氨水能导电,故氨水属于电解质
D. AgCl难溶于水,但AgCl属于电解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氯化钠溶于水在水分子作用下电离出Na+和Cl-,电离不需要通电,A错误;
B. NaCl在熔融状态下也能电离出阴阳离子而导电,B错误;
C. 氨水能导电,是因为一水合氨电离出阴阳离子,故一水合氨属于电解质,氨水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错误;
D. AgCl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AgCl属于电解质,D正确;答案选D。
1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NaCl、MgCl2等物质熔融状态时都导电,因此它们都是电解质
B. HCl、H2SO4液态时都不导电,因此它们都是非电解质
C. 易溶于水的化合物都是电解质
D. 浓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电解质的定义是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NaCl和MgCl2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故A正确;
B、HCl、H2SO4液态时虽不导电,但在水溶液中能导电,所以HCl和H2SO4都是电解质,故B错误;
C、SO3、蔗糖、酒精都易溶于水,它们却不是电解质,故C错误;
D、溶液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有关,与溶液的浓度无直接关系,例如浓硫酸中含极少量的H+、SO42-,导电能力差,故D错误。
答案选A。
15. 在水溶液中,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是一种强酸,在水溶液可以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A正确;
B.是一种强碱,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B正确;
C.是一种可溶性的盐,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C正确;
D.的电离中不可以拆开,电离方程式应该为:,D错误;
故选D。
16.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向氧化铜中滴加稀盐酸O2-+2H+=H2O
B. 稀硝酸滴在大理石上CaCO3+2H+=Ca2++H2O+CO2↑
C. 铁与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
D. 铁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Fe+Ag+=Fe2++Ag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氧化铜是氧化物,向氧化铜中滴加稀盐酸的离子方程式为CuO+2H+=Cu2++H2O,A错误;
B.大理石难溶,稀硝酸滴在大理石上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B正确;
C.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C错误;
D.铁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离子方程式为Fe+2Ag+=Fe2++2Ag,D错误;
答案选B。
17. 在含有大量的Cu2+、 H+、Cl-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 B. OH- C. D. Ag+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与H+会反应产生CO2、H2O,不能大量共存,A不符合题意;
B.OH-与H+会反应产生H2O,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题意;
C.与选项离子之间不能发生任何反应,可以大量共存,C符合题意;
D.Cl-与Ag+会反应产生AgCl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C。
18. 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 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有气泡逸出:Mg+2H++2Cl—=MgCl2+H2↑
B.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有气泡逸出:Na2CO3+2H+=CO2↑+H2O+2Na+
C. 饱和石灰水与醋酸溶液混合:
D. 向Ba(OH)2溶液中加少量NaHCO3溶液: Ba2+ + OH— + HCO = BaCO3↓+ H2O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2H+=Mg2++H2↑,故A错误;
B.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H+=CO2↑+H2O,故B错误;
C.饱和石灰水与醋酸溶液反应生成醋酸钙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H3COOH+OH—= CH3COO—+ H2O,故C错误;
D.氢氧化钡溶液与少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氢氧化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 + OH— + HCO = BaCO3↓+ H2O,故D正确;
故选D。
19. 实验室需要配制只含选项中离子且各离子的个数均相等的溶液,能配制成功的是
A. 、、、 B. 、、、
C. 、、、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离子之间反应的条件生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发生双水解判断离子间是否能共存,其次根据题目中离子个数相同判断是否遵从电荷守恒判断是否存在。
【详解】A.根据电荷守恒判断,当各离子的个数相等时,A中电荷不守恒,故A不符合题意;
B.铜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发生双水解,故不能大量共存,故B不符合题意;
C.醋酸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醋酸,故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符合题意;
D.离子间能大量共存,且遵从电荷守恒,故D符合题意;
故选答案D。
【点睛】电荷守恒中阳离子所带电荷和阴离子所带电荷相等。根据离子个数相同进行假设都为1,进行判断。
20. 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的导电能力与通入CO2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不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M→N溶液中的离子数目减少
B. N点Ca2+完全转化为CaCO3
C. N→P溶液中的阴离子、阳离子数目均增加
D. N→P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CO2+H2O=2HCO
【答案】D
【解析】
【详解】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先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后生成碳酸氢钙溶液。
A. M→N是反应生成碳酸钙的过程,溶液中的离子数目减少,故A正确;
B. N点溶液的导电性几乎为0,说明Ca2+完全转化为CaCO3,故B正确;
C. N→P为生成碳酸氢钙的过程,溶液中的阴离子、阳离子数目均增加,故C正确;
D. N→P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CO2+H2O= Ca2++2HCO,故D错误。
故选D。
21. 为确定某溶液中含有以下离子H+、Mg2+、Ba2+、Cl-、CO、NO中的几种,进行以下实验:
①经测定,溶液pH=1;
②取部分未知溶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③取②中部分溶液,加入Na2CO3溶液,无明显现象。
分析上述实验,下面对溶液中含有离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A. 一定含有H+、Mg2+、Ba2+、Cl-、NO
B. 一定含有H+、Mg2+、Cl-,一定不含有CO
C. 一定含有H+、Ba2+、NO,一定不含有Cl-
D. 一定含有H+、Mg2+,可能同时含有Cl-、NO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经测定,溶液pH=1;则溶液显酸性,存在氢离子,不存在碳酸根离子;
②取部分未知溶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为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生成的氢氧化镁沉淀,存在镁离子;
③碳酸钠和钡离子会生成碳酸钡沉淀;取②中部分溶液,加入Na2CO3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存在钡离子;
由分析可知:一定含有H+、Mg2+,可能同时含有Cl-、NO,不存在碳酸根离子、钡离子;
故选D。
22. 离子方程式中的不能代表的物质有
① ② ③ ④ ⑤
A. ② B. ②④ C. ②⑤ D. ②④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
依据离子方程式BaCO3+2H+=CO2↑+H2O+Ba2+中的H+是溶于水的强酸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同时不能和钡离子反应生成沉淀分析。
【详解】①HCl溶于水完全电离,且不和钡离子反应,可以代表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故①不选;
②H2SO4于水完全电离,但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会生成硫酸钡沉淀,离子方程式为BaCO3+2H++ =BaSO4+CO2↑+H2O不可以代表碳酸钡和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故②选;
③HNO3溶于水完全电离,不和钡离子反应可以代表;可以代表碳酸钡和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故③不选;
④NaHSO4中的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生成沉淀硫酸钡,离子方程式为BaCO3+2H++=BaSO4+CO2↑+H2O不可以代表碳酸钡和硫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故④选;
⑤CH3COOH是弱酸存在电离平衡,不能写成氢离子的形式,离子方程式BaCO3+2CH3COOH=Ba2++2CH3COO−+CO2↑+H2O不可以代表碳酸钡和乙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故⑤选;
故选D。
23. 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OH-三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3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下列实验操作的操作顺序中,正确的是
①滴加Mg(NO3)2溶液 ②过滤 ③滴加AgNO3溶液 ④滴加Ba(NO3)2溶液
A. ①②④②③ B. ④②③②① C. ①②③②④ D. ④②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检验氯离子选择硝酸银溶液,检验氢氧根离子选择硝酸镁溶液,检验碳酸根离子选择硝酸钡溶液,用三种试剂将三种离子检验出来,每加一种试剂能够检验出一种离子,此时要注意每加入一种试剂只能与一种离子结合,来选择加入试剂顺序及操作步骤。
【详解】Cl-用含有AgNO3溶液检验,二者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gCl;CO用Ba(NO3)2溶液检验,二者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CO3;OH-用Mg(NO3)2溶液检验,二者反应生成白色沉淀Mg(OH)2;Cl-、CO、OH-都和AgNO3反应,CO、OH-都和Mg(NO3)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只有CO和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为了防止干扰,应该先检验CO、再检验OH-;即正确顺序为④②①②③;
故选D。
24. 只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 代表强酸和强碱生成可溶性盐的反应,如氢氧化钠和盐酸、氢氧化钠和硝酸等,A错误;
B.代表可溶性的碳酸盐和强酸之间的反应,如碳酸钠和盐酸、碳酸钠和硝酸等,B错误;
C.代表氢氧化锌和强酸之间的反应,如:氢氧化锌和盐酸、氢氧化锌和硝酸、硫酸等,C错误;
D.只能表示氢氧化钡和硫酸镁之间的反应,D正确;
故选D。
25.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MgSO4与溶液反应:
B. CuSO4溶液吸收H2S气体:
C. 向磷酸二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与少量NaOH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MgSO4与溶液反应:
,A错误;
B.H2S是弱电解质不能拆,B错误;
C.向磷酸二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错误;
D.与少量NaOH反应生成碳酸钙和碳酸氢钠,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26.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河北省一些明胶企业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出售给浙江绍兴某些制药企业,最终变成药用胶囊。由工业明胶制成的胶囊往往含有超标的重金属铬,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明胶是水溶性蛋白质混合物,溶于水形成胶体。
(1)已知中铬元素是+3价,则其中铁元素是__________价。是一种酸根离子,则属于____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已知胶体的分散质不能透过半透膜,但水分子等小分子或离子能透过半透膜。提纯明胶的装置是下列中的__________(填序号)。
(3)现有10mL明胶的水溶液与5mLK2SO4溶液混合装入半透膜内,将此半透膜袋浸入盛蒸馏水的烧杯中,设计实验证明能够透过半透膜: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检验过程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2 ②. 盐
(2)C (3) ①. 取烧杯中的少量液体,向其中滴加[或]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已知 Fe(CrO2)2中铬元素是 +3 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计算可知,Fe元素的化合价为-2×[+3+(-2)×2]=+2价,是一种酸根离子,Fe(CrO2)2 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则 Fe(CrO2)2属于盐;
【小问2详解】
已知胶体的分散质不能透过半透膜,但水分子等小分子或离子能透过半透膜,因此提纯明胶可以用半透膜进行分离,选用装置C;
【小问3详解】
设计实验证明SO能够透过半透膜:向少量烧杯中液体,向其中加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SO能透过半透膜;离子方程式为。
27. 将少量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加到下列物质中,得到三种分散系,完成相关问题:
甲: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冷水中;
乙: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NaOH溶液中;
丙: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
(1)将丙继续加热煮沸得到红褐色透明液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用最简单的方法判断丙中是否成功制备胶体,请写出相关的操作、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
(3)向经过检验后的丙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会出现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和乙中相同的现象,原因为___________。
②随后发生变化得到和甲相同的溶液,此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向丙中加入电极通电后,Fe(OH)3胶体粒子移向___________极;(填“阴极”或“阳极”)
(5)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除去Fe(OH)3胶体中的杂质离子来提纯Fe(OH)3胶体,实验过程中需不断更换烧杯中的蒸馏水。更换蒸馏水若干次后,取少量烧杯中的液体,向其中加入AgNO3溶液,若_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则说明该Fe(OH)3胶体中的杂质离子已经完全除去。
【答案】(1)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2)强光照射,若有光亮的“通路”则已经制备成功
(3) ①. 由于Fe(OH)3胶体遇到电解质会发生聚沉,因而形成红褐色沉淀 ②. Fe(OH)3+3H+=Fe3++3H2O
(4)阴 (5)不出现白色沉淀
【解析】
【小问1详解】
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继续加热煮沸得到红褐色透明液体为氢氧化铁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小问2详解】
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因此判断丙中是否成功制备胶体的操作是用强光照射,若有光亮的“通路”则已经制备成功;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强光照射,若有光亮的“通路”则已经制备成功。
【小问3详解】
①由于Fe(OH)3胶体遇到电解质会发生聚沉,因而形成红褐色沉淀;
②氢氧化铁能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沉淀溶解,此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Fe(OH)3+3H+=Fe3++3H2O。
【小问4详解】
氢氧化铁胶体的胶粒带正电荷,因此向丙中加入电极通电后,Fe(OH)3胶体粒子应该移向阴极。
【小问5详解】
因为银离子与氯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所以更换蒸馏水若干次后,取少量烧杯中的液体,向其中加入AgNO3溶液,若不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该Fe(OH)3胶体中的杂质离子已经完全除去。
28. A、B、C、D、E五种物质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已知A、B、C、D、E五种物质里含有相同的一种金属元素,并且A、B、C、D都可与物质M反应生成E,物质之间按箭头方向都可通过一步反应实现转化。实验室通常用碱B的澄清溶液检验CO2。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E__________。
(2)M属于__________(填“酸”“碱”“盐”“酸性氧化物”或“碱性氧化物”)。
(3)写出正盐C转化为酸式盐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碱B转化为酸式盐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②. ③. ④. 或
(2)酸 (3)
(4)
【解析】
【分析】实验室通常用碱 B 检验 CO2,即B为氢氧化钙,则A为氧化钙, D为酸式盐,说明N为二元酸或其对应氧化物,即为碳酸氢钙,N为二氧化碳或碳酸,则C为碳酸钙, 氧化钙或碳酸钙或碳酸氢钙都可以和盐酸或硝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或硝酸钙,故E为氯化钙或硝酸钙。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A为,B为,C为,E为或,答案为:,,,或;
【小问2详解】
碱性氧化物、碱、正盐三类物质与酸或酸性氧化物反应可以生成正盐,但酸式盐只能与酸反应生成正盐,所以M属于酸,答案为:酸;
【小问3详解】
碳酸钙转变为碳酸氢钙的反应方程式为:,答案为:;
【小问4详解】
氢氧化钙转变为碳酸氢钙的反应方程式为:,答案为:;
29. 现有无色透明溶液,只含有下列离子中的若干种,每种离子的数量都相等:、、、、、、。现取三份各100mL溶液进行实验。
实验1:第一份加入足量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实验2:第二份加入足量NaOH溶液加热有气体放出:
实验3:第三份加入足量BaCl2溶液后,有沉淀生成,加入足量盐酸后沉淀全部溶解。
(1)由实验1能否确定存在?__________(填“能”或“否”)。
(2)由实验2发生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3中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该沉淀溶于盐酸的离子方式为__________。
(4)综合上述实验,能否确定有Na+存在?__________(填能”或否”)。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
【答案】(1)否 (2)
(3) ①. ②.
(4) ①. 能 ②. 因为该溶液中每种离子的个数相等,已判断含有、,根据溶液呈电中性,所以确定还含有
【解析】
【分析】由题中信息可知,该溶液为无色透明溶液,可判断该溶液不含,且与、不共存,实验1:加入足量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原溶液中可能含有、、;实验2: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有气体放出,该溶液一定有;实验3:第三份加入足量溶液后,有沉淀生成,加入足量盐酸后沉淀全部溶解,可判断该溶液一定含有,不含、,由于每种离子的浓度相等,根据溶液是电中性,可判断该溶液还含有,不含;据此解答。
【小问1详解】
由上述分析可知,由实验1不能推断出该溶液一定含有,因为加入足量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生成的沉淀可能为AgCl、Ag2CO3、Ag2SO4,溶液中不一定含有,答案为:否;
【小问2详解】
由上述分析可知,实验2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有气体放出,该溶液一定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答案为:;
【小问3详解】
由上述分析可知,实验3第三份加入足量溶液后,有沉淀生成,加入足量盐酸后沉淀全部溶解,可判断该溶液一定含有,沉淀为BaCO3,BaCO3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式为;答案为:,;
【小问4详解】
由上述分析可知,该溶液还含有,因为该溶液中每种离子的浓度相等,已判断含有、,根据溶液是电中性,所以确定还含有,答案为:能,因为该溶液中每种离子的个数相等,已判断含有、,根据溶液呈电中性,所以确定还含有。
30. Ⅰ.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1)NH4HCO3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现有失去标签的甲、乙、丙、丁四瓶溶液,溶质分别是、H2SO4、Na2SO4、K2CO3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它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甲+丁→溶液+气体
②乙+丙→溶液+沉淀
③乙+丁→溶液+沉淀
④甲+乙→溶液+沉淀
在④得到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迅速溶解,并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2)分离④中得到沉淀所使用的主要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为__________(填名称,下同)溶液,丁为__________溶液。
(4)写出在④得到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检验①中产生气体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漏斗、烧杯、玻璃棒
(3) ①. 硝酸钡 ②. 硫酸
(4)
(5)
【解析】
【分析】由题给信息可知,乙分别与甲、丙、丁混合,均有沉淀生成,则乙为溶液,在④得到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迅速溶解并产生无色无味的气味,则该沉淀为、甲为溶液;根据甲与丁反应生成气体可知,丁为溶液,则丙为溶液。
【小问1详解】
NH4HCO3电离方程式;
【小问2详解】
分离④中得到沉淀为过滤,所使用的主要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
【小问3详解】
根据分析,乙为硝酸钡溶液,丁为硫酸溶液;
【小问4详解】
④得到的沉淀为碳酸钡,加入足量稀盐酸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小问5详解】
①中产生气体为二氧化碳,可用澄清石灰水检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1. 现有NaCl、Na2SO4和NaNO3的混合物,选择适当的试剂除去杂质,从而得到纯净的NaNO3晶体,相应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流程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试剂X_______
(2)上述实验流程中①②③步均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填操作名称)。
(3)上述实验流程中加入过量Na2CO3溶液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
(4)(本小题两空均填化学式)按此实验方案得到的溶液3中肯定含有_______杂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向溶液3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
(5)在①步操作中如何证明加的BaCl2溶液已过量?_______。
【答案】 ①. AgNO3 ②. 过滤 ③. Ba2++CO=BaCO3↓ ④. 2Ag++CO=Ag2CO3↓ ⑤. Na2CO3 ⑥. HNO3 ⑦. 取混合溶液的上层清液少量于试管中,用胶头滴管继续滴加少量BaCl2溶液,如无明显现象,则证明所加的BaCl2已过量
【解析】
【分析】由流程图可知,①中加过量BaCl2,硫酸根离子转化为硫酸钡沉淀,过滤得沉淀A为BaSO4,溶液1中含氯化钠、硝酸钠和过量的氯化钡,③加入Na2CO3应该是沉淀Ba2+,则②为沉淀Cl-,因此②中应加过量AgNO3,将Cl-转化AgCl,过滤得沉淀B为AgCl,溶液2中含硝酸钠、硝酸银、硝酸钡,③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钡离子,银离子转化为沉淀,沉淀C为碳酸钡、碳酸银,溶液3为硝酸钠和碳酸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试剂X为AgNO3;
(2)流程中①②③步均生成沉淀,都需要进行过滤操作;
(3)加入过量的Na2CO3的目的是使溶液中过量的Ag+、Ba2+完全沉淀,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CO=BaCO3↓、2Ag++CO=Ag2CO3↓;
(4)步骤③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所以溶液3中肯定含有Na2CO3杂质,可加适量的稀硝酸后蒸发结晶或加热冷却结晶得到纯净的硝酸钠;
(5)在①步操作中证明加的BaCl2溶液已过量,只需要检验溶液中不存在硫酸根离子即可,方法为:取混合溶液的上层清液少量于试管中,用胶头滴管继续滴加少量BaCl2溶液,如无明显现象,则证明所加的BaCl2已过量。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LSO2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1, 下列选项中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2ml氨气;②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LSO2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1, 下列选项中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2ml氨气;②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