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科普阅读题,实验题,流程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碳中和”即的排放总量与吸收相平衡。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A.加大燃煤发电,保障电力供应 B.绿色出行,少开私家车C.利用新工艺将转化为有机化工产品 D.加快氢能源开发,推广使用新能源2.下列关于“舌尖上的化学”说法科学的是A.食用豆制品、虾皮可以补钙 B.剧烈运动后,多饮用碳酸饮料C.为增强体质,每餐都应大量摄入高蛋白食物 D.适当补充锌元素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3.建构化学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以下观念对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类现:从组成上看干冰和冰都是化合物B.转化观:石灰石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生石灰C.能量观: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D.守恒观:铜在氧气中加热,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相等4.在完成“过滤土壤溶液并土壤溶液pH测定”的实验中一定用不到的仪器是A.烧杯 B.玻璃棒C.试管夹 D.漏斗5.叶黄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是存在于人眼视网膜黄斑区的生要色素,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下列关于叶黄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由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分子中含98个原子C.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和 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6.如图是某元素X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A.X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3 B.元素形成的常见氧化物化学式为Al2O4C.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D.X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7.水在2400℃时能分解,其微视过程可用以下示意图表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分解过程示意图排列的正确顺序是B.此反应共涉及两种氧化物C.2400℃时水分解的客观事实说明通常情况下水的性质稳定D.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个数都发生改变8.青少年一定要爱护自己的眼睛,在光线不足时看书、写字要用照明工具。下图照明用台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台灯部件中金属材料制成的有铁螺丝钉和铜质插头B.灯管后面的反光片为铝箔,铝块能形成铝箔是因为铝有金属光泽C.塑料灯座的材质属于有机合成材料D.废弃的台灯应分类回收9.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和的化学性质差异大:构成的分子种类不同B.饭桌上饭菜香味扑鼻:分子不断运动C.不同的酸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都能解离出酸根离子D.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溶液中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离子10.类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类推正确的是A.氯化氢由分子构成,则氯化钠也由分子构成B.在有限空间里可燃性气体遇到明火可能引起燥炸,所以爆炸都是化学变化C.某物质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则该物质一定含碳、氧两种元素D.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11.某小组用20mL一次性注射器吸取10mL某碳酸型饮料并用胶头封闭注射器针孔,分别进行了如右图实验。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该实验用于探究压强对气体在水中溶解度的影响B.图Ⅰ:用力向外拉动注射器,管中有许多小气泡出现C.图Ⅱ:用力向里推注射器,压强增大,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D.该实验装置的优点是密封性好,压强较易改变12.一定温度下,对固体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实验记录如下:根据上述实验,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①②溶液为不饱和溶液B.此温度下,1.5g甲溶解在10g水中刚好形成饱和溶液C.固体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①~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①<②<③=④ 二、科普阅读题13.阅读下面的科技短文,回答问题。高锰酸钾作为强氧化剂,能降解有机物,抑制藻类生长,随着投加量的增加和接触时间的延长,效果较理想。粉末活性炭对水中的小分子物质(相对分子质量)有很好的吸附作用,有利于净水过程中去色、去味。两者组合同时用于常规净水工艺流程,使之协同作用,效果更为显著。与常规工艺流程相比(如图所示),投加高锰酸钾后沉淀池出水氨氮去除率反而下降9.6%,过滤后水去除率略有上升4.2%,加入高锰酸钾后,沉淀后水氨氮去除率下降,是部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有机物被高锰酸钾降解为氨氮所致。(1)有关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工艺净水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A.相比常规净水工艺,最终水中的氨氮去除率更高B.相比常规净水工艺,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工艺对沉淀净水效果更佳C.粉末活性炭可以将水中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有机物降解(2)高锰酸钾的水溶液呈紫红色,但最后净化后的水为无色的原因是______。(3)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两者组合,协同作用净水效果更为显著的原因是________。(4)常规处理工艺中使用的硫酸铝属于______(选填“酸”“䂸”“盐”“氧化物”)(5)请再列举一条高锰酸钾的常见用途_______。 三、实验题14.下图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已知:溶液与不反应,能与反应。 (1)仪器的名称是_____。(2)从上图中选择合适的仪器组装一套发生装罝,要求添加盐酸无须拆开装置,需要用到的仪器有______。(填字母序号)。实验室制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3)将发生装置连接装置,观察到乙处燃着的火柴先熄灭,可推知具有的性质有_________。若在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之间增加装置,其目的是________。 四、流程题15.碳酸锂是制备锂电池的重要原料。工业上以锂辉石精矿(主要成分为)为原料制取碳酸锂的主要工艺流程及碳酸锂的溶解度表如下: 湿度/℃020406080碳酸锂的溶解度/g1.551.331.181.000.82请回答下列问题:(1)酸浸槽、反应器中均进行了搅拌操作,其目的是__________。(2)酸浸槽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3)结合碳酸锂的溶解度表,洗涤槽中应用_______(填“冷水”或“热水”)洗涤;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16.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无色气体,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某小组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一】制取并探究氢气的可燃性(1)如图1所示,利用电解水的方式制取氢气。通电一段时间后,为验证氢气的可燃性,可打开_____管(选填“甲”“乙”)活塞,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管上方出气的尖嘴处。实验过程中发出了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收集到的氢气______。写出氢气发生爆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2)利用电解水的方式制取大量氢气有何不足之处_______。【活动二】探究氢气的还原性(3)小组同学设计方案的装置见图2所示。(注:浓硫酸、无水氯化钙都是常用干燥剂)装置A中发生是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则“隔板”上承载的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能证明氢气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活动三】深度探究利用氢气的还原性测定水的组成(4)利用还原粉末(化学方程式:)的实验测定水的组成,实验装置见【活动二】中的图2。实验过程中产生氢气一段时间后才点燃处酒精朾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数据处理】实验中,某次测定的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前实验后氧化铜和玻璃管的总质量氧化钙和U型管的总质量(5)根据上表中数据,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等于_______(使用原始数据列出计算式,不用计算出结果)。(6)下列情况中,对实验测定结果一定没有影响的是_______(填序号)。A.对而言,是过量的B.无水氯化钙有部分失效C.反应中部分反应后变成(反应方程式为:)D.无水氯化钙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 六、计算题17.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取该溶液加入水稀释后,再加入,制得氧气。(1)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2)计算结果与标签标注不一致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
参考答案:1.A【详解】A、加大燃煤发电,会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不利于实现“碳中和”,故A符合题意;B、绿色出行,少开私家车,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B不符合题意;C、利用新工艺将CO2转化为有机化工产品,可以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C不符合题意;D、加快氢能源开发,推广使用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A【详解】A、豆制品和虾皮中都含有比较丰富的钙元素,因此食用它们可以补充钙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B、剧烈运动后,人体会失去水分和盐分,需补充水或淡盐水,不宜大量饮用碳酸饮料,故选项说法不正确;C、每餐都大量摄入高蛋白食物,容易导致肥胖,不利于身体健康,故选项说法不正确;D、碘是人体内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因此适当补充碘元素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而不是锌元素,故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3.D【详解】A、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冰是水的固态,干冰和冰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B、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石灰石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C、光合作用过程中,绿色植物吸收太阳光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同时放出氧气,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糖类中,故选项说法正确;D、铜在氧气中加热时,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不相等,是因为氧气参加了反应,反应后固体质量大于反应前固体质量,故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4.C【详解】A、过滤土壤溶液时需用到烧杯,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过滤、测定土壤溶液pH时都需用到玻璃棒,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过滤土壤溶液、测定土壤溶液pH时都不需试管夹,故选项符合题意;D、过滤时需用到漏斗,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5.D【详解】A. 由叶黄素的化学式可知,叶黄素由三种元素组成,此选项正确; B. 由叶黄素的化学式可知,一个叶黄素分子中含40+56+2=98个原子,此选项正确;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叶黄素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和,此选项正确; D. 叶黄素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0):(1×56):(16×2)=60:7:4,所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此选项错误。故选D。6.D【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X的原子序数为13,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所以X原子的质子数为13,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26.98-13≈14,故选项说法不正确;B、X原子的质子数为13,为铝元素,铝元素在化合物中显+3价,氧元素在化合物中显-2价,则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l2O3,故选项说法不正确;C、由A选项可知,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不正确;D、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3,最外层电子数为3,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7.B【详解】A.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为新的分子,电解水生成氢气、氧气,所以水分解过程示意图排列的正确顺序是,此选项正确;B.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此反应共涉及水一种氧化物,此选项错误;C. 2400℃时水分解的客观事实说明通常情况下水的性质稳定,此选项正确;D. 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个数都发生改变,此选项正确。故选B。8.B【详解】A.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单质以及它们的合金,台灯部件中金属材料制成的有铁螺丝钉和铜质插头,此选项正确;B. 灯管后面的反光片为铝箔,铝块能形成铝箔是因为铝有延展性,此选项错误;C. 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灯座的材质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此选项正确;D. 废弃的台灯应分类回收,此选项正确。故选B。9.C【详解】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B、饭桌上饭菜香味扑鼻,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香味的分子四处扩散,不符合题意;C、不同的酸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能解离出氢离子,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可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不符合题意。故选C。10.D【详解】A、氯化氢由分子构成,但氯化钠是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错;B、在有限的空间里可燃性气体遇到明火可能引起爆炸,但是有的爆炸属于物理变化,例如锅炉爆炸、轮胎爆炸,故错;C、物质燃烧时,有氧气参与,氧气提供氧元素,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错;D、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正确,因为分子种类改变就是有新物质生成,故正确。故选:D。11.C【详解】本题考查压强对气体在水中溶解度的影响。影响气体在水中溶解度的因素有:温度和压强。温度升高,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温度降低,压强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增大。所以C不合理。12.C【详解】A、③有溶质析出,为饱和溶液,再蒸发10g水共析出2.5g甲,所以10g水中最多溶解2.5g-1g=1.5g甲,即如果是饱和溶液,蒸发10g水会析出1.5g甲,而①蒸发10g水,未析出晶体,所以①是不饱和溶液,②蒸发10g水,析出1g晶体,故②是不饱和溶液,正确;B、③有溶质析出,为饱和溶液,再蒸发10g水共析出2.5g甲,所以10g水中最多溶解2.5g-1g=1.5g甲,即此温度下,1.5g甲溶解在10g水中刚好形成饱和溶液,正确;C、该实验是恒温蒸发溶剂,没有给出不同温度下,溶液的质量变化,故不能确定固体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错误;D、③④均为饱和溶液,温度不变,该温度下,溶解度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①②是不饱和溶液且溶质质量相同,②溶剂质量更少,溶质质量分数:①<②,所以①~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①<②<③=④,正确。故选C。13.(1)AB(2)沉淀池加入高锰酸钾后,部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有机物与高锰酸钾反应,最后净化后的水中不含高锰酸钾,故为无色(3)高锰酸钾作为强氧化剂,能降解有机物,抑制藻类生长,随着投加量的增加和接触时间的延长,效果较理想;粉末活性炭对水中的小分子物质(相对分子质量 <3000 )有很好的吸附作用,有利于净水过程中去色、去味;两者组合同时用于常规净水工艺流程,使之协同作用,效果更为显著(4)盐(5)实验室制氧气 【详解】(1)A、由图表信息可知:过滤后,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水去除率略有上升4.2%,最终氨氮去除率更高,选项正确;B、由题目信息可知:两者组合同时用于常规净水工艺流程,使之协同作用,效果更为显著,选项正确;C、由题目信息可知:粉末活性炭对水中的小分子物质(相对分子质量 <3000 )有很好的吸附作用,有利于净水过程中去色、去味,不能降解有机物,选项错误;故选AB;(2)沉淀池加入高锰酸钾后,部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有机物与高锰酸钾反应,最后净化后的水中不含高锰酸钾,故为无色;(3)由题目信息可知:高锰酸钾作为强氧化剂,能降解有机物,抑制藻类生长,随着投加量的增加和接触时间的延长,效果较理想;粉末活性炭对水中的小分子物质(相对分子质量 <3000 )有很好的吸附作用,有利于净水过程中去色、去味;故两者组合,协同作用净水效果更为显著;(4)硫酸铝由铝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5)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14.(1)量筒(2) ABD (3) 密度大于空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 【详解】(1)仪器C的名称是量筒;(2)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是固液不加热型,从如图中选择合适的仪器组装一套CO2发生装置,不需要酒精灯和量筒,要求添加盐酸无需拆开装置,故需要用长颈漏斗,便于随时添加液体,用长颈漏斗需要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还需要锥形瓶做反应容器,故选:ABD;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方程式为;(3)由实验现象可推知CO2具有的性质:不可燃,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若在CO2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之间增加装置H,其目的是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15.(1)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物充分反应(2)Li2O+H2SO4= Li2SO4+H2O(3) 热水 除去碳酸锂沉淀表面的残液 【详解】(1)酸浸槽、反应器中均进行了搅拌操作,其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物充分反应。(2)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则酸浸槽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Li2O+H2SO4= Li2SO4+H2O。(3)因为碳酸锂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利用热水洗涤可减少碳酸锂的损失,所以洗涤槽中应用热水洗涤,洗涤的目的是除去碳酸锂沉淀表面的残液。16.(1) 乙 不纯 (2)消耗大量电能(3) Zn C中黑色固体变红 (4)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5) (6)AC 【详解】(1)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是1:2,为验证氢气的可燃性,可打开乙管活塞;氢气燃烧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收集到的氢气不纯;氢气的爆炸是氢气燃烧产生的,则氢气燃烧产生水,方程式是;(2)利用电解水的方式制取大量氢气,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转化成化学能,则不足之处是:消耗大量电能;(3)装置A可以通过弹簧夹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则“隔板”上承载的物质是Zn;氢气将氧化铜还原产生红色的铜和水,则能证明氢气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C中黑色固体变红;(4)防止氢气和空气混合加热时发生爆炸,先进行的操作是通入一段时间气体,目的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5)数据处理步骤:通过表中数据可知氧化铜和玻璃管的总质量的减少量是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又因为氧化铜中的氧元素都进入生成物水中,所以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65.6g-59.2g);氧化钙与U型管的总质量的增加量是生成的水的质量,所以生成水的质量为:(108.0g-100.8g),所以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所以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A、对CuO而言,H2是过量的,不影响实验结果;正确;B、无水氯化钙有部分失效,可能影响实验结果,例如无水氯化钙有部分失效导致不能全部吸收水时,导致水的质量会偏小,影响实验结果;错误;C、反应中部分CuO反应后变成Cu2O,根据上述(数据处理步骤)的分析,氧化铜和玻璃管的总质量的减少量是氧元素的质量,氧化钙与U型管的总质量的增加量是生成的水的质量,再根据部分 CuO 反应后变成 Cu2O 的方程式,已经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方程式,都是每一个氢气分子反应产生一个水分子,则不影响实验结果;正确;D、无水氯化钙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影响实验结果,是因为计算的水的质量偏大;错误;故选AC。17.(1)解:设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过氧化氢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答:过氧化氢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1%。(2)过氧化氢发生了分解 【详解】(1)见答案。(2)计算结果与标签标注不一致的可能原因是过氧化氢发生了分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科普阅读题,实验题,填空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科普阅读题,实验题,流程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