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青海省西宁市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西宁市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末调研测试卷
高一生物
一、选择题
1. 豌豆人工杂交实验中对母本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 不除去雄蕊只授粉 B. 只除去雄蕊不授粉
C. 除去未成熟的全部雌蕊再授粉 D. 除去未成熟的全部雄蕊再授粉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是考查了豌豆人工杂交实验中对母本的处理,解题的关键是熟悉人工异花授粉过程:去雄(在花蕾期对母本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详解】A.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在豌豆人工杂交实验时,为防止自身花粉成熟时传粉,应在花蕾期即花未成熟时对母本去掉雄蕊后并套上纸袋,A错误;
B.豌豆人工杂交实验中对母本只除去雄蕊不授粉,因缺少花粉无法完成受精,B错误;
C.豌豆人工杂交实验中对母本除去未成熟的全部雌蕊再授粉,则缺少雌蕊产生的卵细胞而无法完成受精,C错误;
D.豌豆人工杂交实验中对母本除去未成熟的全部雄蕊再授粉,可以完成正常的受精,能产生后代,D正确。
故选D。
2. 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玉米的早熟和晚熟 B. 豌豆的紫花和红花
C. 小麦的抗病和易感病 D. 獭兔的长毛和细毛
【答案】D
【解析】
【分析】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详解】A、玉米的早熟和晚熟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A不符合题意;
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B不符合题意;
C、小麦的抗病和易感病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C不符合题意;
D、獭兔的长毛和细毛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D符合题意。
故选D。
3. 下列哪一种遗传因子组合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
A. DD B. dd C. Dd D. AA
【答案】C
【解析】
【分析】
性状分离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即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详解】纯合子DD、dd、AA自交后性状不会发生分离,杂合子Dd自交后会发生性状分离,C正确,
故选C。
【点睛】
4. 某学生取甲、乙两纸盒,准备了若干写着“A”、“a”的卡片,在甲中放入“A”、“a”卡片各10片并摇匀;乙进行同样的处理,然后开始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两个纸盒分别代表了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官
B 可向甲、乙盒中再增加两种卡片各10片,不影响统计结果
C. 从两个纸盒中各取出1张卡片组合在一起模拟了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D. 要模拟自由组合定律,需再向两纸盒中各加入等量写着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卡片
【答案】D
【解析】
【分析】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a),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因此,用甲、乙两个纸盒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纸盒内的卡片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字母的卡片的随机结合,可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详解】A、两个纸盒分别代表了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官,A正确;
B、可向甲盒中再增加两种卡片各10片,只要两种字母的卡片比例不变,不影响统计结果,B正确;
C、两个纸盒中的卡片分别代表了雌配子和雄配子,因此从两个纸盒中各取出1张卡片组合在一起模拟了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正确;
D、要模拟自由组合定律,需再向另外两纸盒中各加入等量写着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卡片,D错误。
故选D。
5. 下列各项肯定不是同源染色体的是
A. 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C. 在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 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同源染色体是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详解】A、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是相同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A错误;
B、同源染色体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所以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可能是同源染色体,B正确;
C、在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C正确;
D、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一般相同,因此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的两条染色体可能是同源染色体,D正确。
故选A
6. 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的重要过程是( )
A. 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 B. 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
C.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D.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作用使受精卵内染色体数目恢复。
【详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D正确。
故选D。
7. 研究者以某生物的性腺为材料,对其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丙细胞中发生过交叉互换
B. 乙和丙细胞中染色单体的数目为零
C. 甲和丁都是初级精母细胞
D. 丁细胞中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不一定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甲图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乙图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图为有丝分裂后期,丁图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详解】A、丙图为有丝分裂后期,而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符合题意;
B、乙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已分裂,没有染色单体,丙图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没有染色单体,B不符合题意;
C、甲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丁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不符合题意;
D、丁细胞中染色体互换区段上的基因可能是等位基因,也可能是相同基因,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 正常成年女性若生成 4 个成熟卵细胞,至少需要几个初级卵母细胞( )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一个大的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小的极体。次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与此同时,与次级卵母细胞同时形成的极体也分裂为两个极体。最终一个卵原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最后三个极体会退化消失。
【详解】根据分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最终形成一个卵细胞。正常成年女性若生成 4 个成熟卵细胞,至少需要4个初级卵母细胞。
故选D。
9. 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可能具有的特点是( )
A. 如果父亲患病,女儿一定不患此病 B. 如果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此病
C. 如果外祖父患病,外孙一定患此病 D. 如果祖母患病,孙女一定患此病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可知,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特点是隔代交叉遗传、女性的发病率低于男性。患病男性的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一定来自母方,一定会传给女儿。
【详解】A、对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果父亲患病,母亲携带致病基因时,女儿可能患此病,A错误;
B、如果母亲患病,其X染色体含有致病基因,一定会传给儿子,儿子一定患此病,B正确;
C、如果外祖父患病,其女儿一定携带致病基因,但其外孙不一定患此病,C错误;
D、如果祖母为患者,其儿子一定为患者,女儿一定携带致病基因,但其孙女不一定患此病,D错误。
故选B。
10. 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受显性基因(D)控制。下列表示正常个体的基因型是( )
A. XDXd B. XDXD C. XDY D. XdY
【答案】D
【解析】
【分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此病的特点是: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相传;男子患病,其女儿和母亲一定患病,女子正常,其儿子和父亲一定正常。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男性患者的基因型为XDY,女性患者的基因型为XDXD和XDXd,男性正常的基因型为XdY,女性正常的基因型为XdXd。D正确。
故选D。
11. 2021年5月31日,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三个孩子政策。下列对35岁以上高龄产妇的提醒,错误的是( )
A. 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等对预防遗传病有重要意义
B. 经B超检查确认无缺陷的胎儿也可能患遗传病
C. 羊水检测可检查出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D. 经产前基因诊断确认不含致病基因的胎儿不可能患先天性疾病
【答案】D
【解析】
【分析】我国有20%~25%的人患有遗传病,仅唐氏综合征患者的总数就有60万以上。遗传病不但给患者个人带来痛苦,而且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负担。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检测和预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详解】A、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对预防遗传病有重要意义,A不符合题意;
B、经B超检查能确认是否先天畸形,但不能检测出是否患遗传病,B不符合题意;
C、羊水中带有胎儿的细胞,通过细胞培养,染色体分析可检查出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不符合题意;
D、经产前基因诊断确认不含致病基因的胎儿也可能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符合题意;
故选D。
12. 下列各类生物中,遗传物质可能是RNA的是( )
A. 病毒 B. 原核生物 C. 真菌 D. 细菌
【答案】A
【解析】
【分析】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2.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
3.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详解】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原核生物、真菌和细菌都具有细胞结构,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理解和掌握几句结论性语句,并能据此准确判断各种生物的遗传物质。
13. 在刑侦领域,DNA分子能像指纹一样用来鉴定个人身份。该实例依据的是DNA分子的( )
A. 遗传性 B. 特异性
C. 稳定性 D. 多样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DNA分子的特性:①稳定性:DNA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的方式不变;两条链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不变;②多样性:不同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数量不同,排列顺序多种多样;③特异性:每种DNA都有区别于其他DNA的特定的碱基(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
【详解】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故DNA分子具有特异性。不同的人其DNA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则在刑侦领域,DNA分子能像指纹一样用来鉴定个人身份,其依据便是DNA分子的特异性,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4. 细胞中DNA复制时,把两条双链解开所需的酶是( )
A. DNA连接酶 B. DNA酶
C. DNA聚合酶 D. 解旋酶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复制过程为:
(1)解旋: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3)形成子代DNA分子:延伸子链,母链和相应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详解】A、DNA连接酶的作用是将DNA片段连接起来,而不是将DNA双螺旋解开,A不符合题意;
B、DNA酶的作用是将DNA水解,B不符合题意;
C、DNA聚合酶的作用是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到脱氧核苷酸链上,C不符合题意;
D、解旋酶的作用是将DNA双螺旋解开,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15. 萨顿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他所应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
A. 假说一演绎法 B. 类比推理法
C. 杂交实验法 D. 模拟实验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
1、萨顿假说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在染色体上。假说采用的类比推理法,得到结论正确与否,还必须进行实验验证。
2、假说依据:基因和染色体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2)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成单存在,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3)基因、染色体来源相同,均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4)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相同。
【详解】萨顿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他所应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类比推理法。
故选B。
16. 科学研究发现,小鼠体内 HMGIC基因与肥胖直接相关。具有HMGIC基因缺陷的实验鼠与作为对照的小鼠,吃同样多的高脂肪食物,一段时间后,对照组小鼠变得十分肥胖,而具有HMGIC基因缺陷的实验鼠体重仍然保持正常,说明( )
A. 基因在DNA上 B. 基因在染色体上 C. 基因具有遗传效应 D. DNA具有遗传效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详解】根据对照实验,正常小鼠吃高脂肪食物则肥胖,具有基因缺陷的小鼠吃同样多的高脂肪食物体重仍保持正常,说明肥胖由基因控制,因此基因能够控制性状,具有遗传效应,C正确。
故选C。
17. 下列关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很多情况下一个基因决定一个性状 B. 有的情况下多个基因决定一个性状
C. 有的情况下一个基因决定多个性状 D. 生物体的性状不会受到环境影响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的性状,有的由一个基因控制,有的由多个基因控制,有的基因控制多个性状。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但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详解】A、生物的有些性状是受单基因控制的(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正确;
B、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有的情况下,多对基因决定一个性状,如人的身高可能是由多个基因决定的,B正确;
C、有的情况下,一对基因决定多个性状,如控制豌豆红花的基因所产生的红色素,不仅影响着花的颜色(红花色),还控制叶腋的红色斑点、种皮的褐色或灰色,C正确;
D、生物体的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D错误。
故选D。
18. 下列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属于基因突变的是( )
A. 将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产生三倍体无子西瓜
B. 某人由于血红蛋白分子中氨基酸发生改变,导致其患有镰刀状细胞贫血
C. 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将S型细菌的DNA和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后出现S型活细菌
D. 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黄色圆粒,也有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和绿色皱粒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是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
【详解】A、将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产生三倍体无子西瓜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A错误;
B、某人由于血红蛋白分子中氨基酸发生改变,导致的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其根本原因是控制血红蛋白分子的基因中碱基CTT变成了CAT,属于基因突变,B正确;
C、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DNA和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S型菌,是由于S型DNA整合到R型菌的细胞内,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
D、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后代既有黄色圆粒,也有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和绿色皱粒,是由于黄色圆粒豌豆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可遗传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9.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和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其原因是基因突变( )
A. 能产生大量有利变异 B. 发生的频率大
C. 能产生新基因 D. 能改变生物的表现型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关基因突变,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2、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
3、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
4、基因突变是点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在染色体变异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
5、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详解】A、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A错误;
B、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B错误;
C、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和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C正确;
D、基因突变有可能改变生物的表现型,但其他变异如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也都有可能改变生物的表现型,因此这点不能作为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和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D错误。
故选C。
20. 下列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
①染色体缺失 ②染色体重复 ③染色体易位 ④染色体倒位 ⑤碱基对替换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1)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如猫叫综合征。
(2)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如果蝇的棒眼。
(3)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部重新排列。
(4)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如惯性粒白血病。
【详解】①染色体缺失会导致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①正确;
②染色体重复会导致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②正确;
③染色体易位会导致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③正确;
④染色体倒位可能会导致染色体内基因的重新排列 ,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④正确;
⑤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会导致基因结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⑤错误。
故选C。
【点睛】
21. 人体正常精子的染色体组数为( )
A. 1个 B. 2个 C. 23个 D. 46个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详解】精子通过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而来,包含了人体全部的非同源染色体,故人体正常精子的染色体组数为1个,A正确,
故选A。
22. 下列关于杂交育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杂交育种选育显性纯合子的植物时,可以通过连续自交获取
B. 杂交育种只能利用已有基因进行重组,育种过程一般较缓慢
C. 杂交育种可将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集中,适用于各种生物
D. 育种所需的目的植株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杂交育种:
(1)原理:基因重组;
(2)过程:
①培育杂合子品种:选取符合要求的纯种双亲杂交(♀×♂)→F1(即为所需品种);
②培育隐性纯合子品种:选取符合要求的双亲杂交(♀×♂)→F1→F2→选出表现型符合要求的个体种植并推广;
③培育显性纯合子品种植物:选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鉴别、选择需要的类型,自交至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动物:选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亲本杂交,获得F1→F1雌雄个体交配→获得F2→鉴别、选择需要的类型与隐性类型测交,选择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F2个体;
(3)优点:操作简便,可以把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4)缺点:获得新品种的周期长。
【详解】A、用杂交育种选育显性纯合子的植物时,选择不同优良性状的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从F2中鉴别、选择需要的类型,自交至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A正确;
B、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缺点是获得新品种的周期长,B正确;
C、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只适用于有性生殖的生物,C错误;
D、杂交育种可培育杂合子品种、隐性纯合子品种、显性纯合子品种,D正确。
故选C。
23. 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层次内容的是( )
A. 基因多样性 B. 物种多样性
C. 生态系统多样性 D. 形态多样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根据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错误。
故选D。
24. 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说明( )
A. 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B. 生物的进化方向可以自主选择
C. 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
D. 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详解】A、在昆虫与其天敌的斗争中,二者互为环境,互相选择,共同进化,说明自然选择是在起作用的,A错误;
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的进化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不可以自主选择,B错误;
C、双方在斗争中都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C错误;
D、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说明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D正确。
故选D。
25. 下列能揭示生物由低等到高等进化规律的证据中,最可靠的是( )
A. 各类化石在地层里按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
B. 所有高等生物的胚胎发育都从一个受精卵开始
C. 对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的比较
D. 对器官的形态、结构、功能的研究比较
【答案】A
【解析】
【分析】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
【详解】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故能揭示生物由低等到高等进化规律的证据中,最可靠的是各类化石在地层里按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26. 如图为DNA分子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该图中的2是______,3是______,5表示的是______,连接G与1之间的结构是______。
(2)与RNA相比较,DNA分子中特有的碱基是______。
(3)DNA分子的空间结构是独特的______结构。
(4)DNA分子的复制方式被称做______复制。
【答案】(1) ①. 腺嘌呤 ②. 鸟嘌呤 ③. 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片段 ④. 氢键
(2)T(胸腺嘧啶) (3)双螺旋
(4)半保留
【解析】
【分析】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如下:(1)DNA是由两条单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DNA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具有一定的规律: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
【小问1详解】
该图中的2是A(腺嘌呤),3是G(鸟嘌呤),5表示的是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片段,连接G与1之间的结构是氢键。
【小问2详解】
与RNA相比较,DNA分子中特有的碱基是T(胸腺嘧啶)。
【小问3详解】
DNA分子空间结构是独特的双螺旋结构。
【小问4详解】
DNA分子的复制方式被称做半保留复制,以解旋后的两条单链为母链,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新的子链。
27. 某校生物社团利用实验室材料模拟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图是实验的部分步骤以及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
(1)根据图示,实验的第一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______;第二步把35S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让噬菌体侵染细菌。第三步的搅拌是否充分______(会/不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2)沉淀物主要是______,上清液放射性很高说明了______。
(3)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合成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需要______。
A. 细菌的DNA及其氨基酸 B. 噬菌体的DNA及其氨基酸
C. 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 D. 细菌的DNA及其噬菌体的氨基酸
(4)上述实验的主要研究方法为______。
【答案】(1) ①. 蛋白质外壳 ②. 会
(2) ①. 细菌 ②. 蛋白质外壳未进入细菌细胞内 (3)C
(4)#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
【解析】
【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则留在细菌细胞外。在噬菌体DNA的指导下,利用细菌细胞中的物质来合成噬菌体的组成成分。图示信息显示:离心后,上清液的放射性较高,说明实验是将用35S标记的噬菌体和未标记的细菌混合培养。
【小问1详解】
离心后,上清液的放射性较高,说明实验的第一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搅拌不充分会影响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的分离,从而使沉淀物中放射性升高。
【小问2详解】
离心后,沉淀物主要是细菌,由于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上清液放射性分高,说明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未能进入细菌细胞内。
【小问3详解】
ABCD、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合成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需要在亲代噬菌体DNA的指导下,以细菌中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小问4详解】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主要研究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
28. 如图为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______(填“雄”或“雌”)性果蝇染色体图解。
(2)此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中,共有______(填数字)对同源染色体,A与a称为______(填“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A与a基因在遗传中应遵循基因的______(填“自由组合”或“分离”)定律。
(3)该果蝇在减数分裂时,产生同时含A、B基因的配子的概率为______。
【答案】(1)雄 (2) ①. 4 ②. 等位基因 ③. 分离
(3)1/4
【解析】
【分析】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3对是常染色体(图中1与2,3与4,还有中间的一对),1对是性染色体(5与6),5是X染色体,6是Y染色体。
【小问1详解】
5与6是性染色体,这对性染色体是异型的,是雄性果蝇的染色体图解。
小问2详解】
此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中,共有4对同源染色体,A与a称为等位基因,A与a基因在遗传中应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小问3详解】
该果蝇在减数分裂时产生配子的过程中A与a分离,B与b分离,A与B或b自由组合,a与B或b自由组合,能产生AB、Ab、aB、ab四种配子,产生同时含A、B基因的配子的概率为1/4。
29. 图1是核糖体合成的过程示意图,图2是核糖体上进行的生理过程,a、 b、c代表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过程①在_____酶的作用下,以DNA分子的_____条链为模板合成物质b,过程①和③中涉及到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_____(填“相同”、“不同”或“不完全相同”)。
(2)图2所示过程称为_____,图中决定色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核糖体沿着c的移动方向是_____(填“向左”或“向右”)。
【答案】 ①. RNA聚合酶 ②. 一 ③. 相同 ④. 翻译 ⑤. UGG ⑥. 向右
【解析】
【分析】识图分析可知,图1中①③为转录,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以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合成RNA的过程。②为翻译,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的过程,场所发生在核糖体上。图1中a为DNA、b为RNA。图2为翻译的过程,图2中C为mRNA。
【详解】(1)识图分析可知,图1中过程①为转录,转录是在RNA聚合酶的的作用下,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过程①和③均为转录过程,因此①和③中涉及到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完全相同,都是A-U、T-A、C-G、G-C的配对原则。
(2)图2为以mRNA为模板合成多肽的过程,因此为翻译,图中携带色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ACC,故色氨酸的密码子是UGG,根据图中翻译形成的多肽链情况可知,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为由左向右移动。
【点睛】本题考查转录和翻译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转录的过程和条件,把握翻译的过程以及核糖体的移动方向,能够正确识图判断图中的生理过程和物质名称,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
30. 豌豆种子的子叶颜色黄色和绿色分别由基因Y、y控制,种子形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基因R、r控制(其中Y对y为显性,R对r为显性)。某校一生物兴趣小组在进行遗传实验过程中,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后代有4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作出的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黄色圆粒)和______(绿色圆粒)。
(2)杂交后代中共有______种基因型,其中非亲本类型性状组合占______,它们的表现型有______,数量比为______。
(3)杂交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它们的表现型有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YyRr ②. yyRr
(2) ①. 6 ②. 1/4 ③. 黄色皱粒、绿色皱粒 ④. 1:1
(3) ①. 25 ②. 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进行杂交的后代中,圆粒:皱粒=3: 1,说明亲本的基因组成为Rr和Rr;黄色:绿色=1:1,说明亲本的基因组成为Yy和yy,所以亲本的基因型是YyRr(黄色圆粒)和yyRr(绿色圆粒)。
【小问1详解】
分析图可知,子代中, 圆粒:皱粒=3: 1,黄色:绿色=1: 1,所以亲本的基因型是YyRr(黄色圆粒)和yyRr(绿色圆粒)。
【小问2详解】
亲本的基因型是YyRr和yyRr,Yy和yy杂交后代为Yy:yy=1:1,黄色:绿色=1:1,Rr和Rr杂交后代为RR:Rr:rr=1:2:1,圆粒:皱粒=3:1,所以杂交后代中共有2×3=6种遗传因子组成,亲本的表现型是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非亲本类型性状组合黄色皱粒和绿色皱粒:1/4×1/2+1/4×1/2=1/4,数量比黄色皱粒:绿色皱粒=1: 1。
【小问3详解】
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即纯合子的表现型有绿色圆粒、绿色皱粒,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2×1/2=1/4,即占25%。
31. 2021年1月15日,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团队宣布,拟用8至10年实现1亿亩盐碱地改造整治目标,实现“亿亩荒滩变良田”。如图是某科研小组尝试利用普通水稻(2n=24)培育耐盐水稻新品种的育种方案,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中,“γ射线”属于______诱变因子,应处理萌发的种子而不是干种子,这是因为萌发的种子______,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2)过程③中,花药离体培养形成了______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染色体数为______(填数字)的植株。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______,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使染色体数目______。
(3)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______。
【答案】(1) ①. 物理 ②. 细胞分裂旺盛
(2) ①. 单倍体 ②. 24 ③.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④. 加倍
(3)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解析】
【分析】1、杂交育种:方法:杂交→自交→选优,原理:基因重组。
2、诱变育种:方法: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原理:基因突变。
3、单倍体育种:方法: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原理: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4、多倍体育种:方法: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小问1详解】
过程①是用γ射线处理萌发的种子,“γ射线”属于物理诱变因子,其育种方法属于诱变育种,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与干种子相比,萌发的种子细胞分裂旺盛,更容易发生基因突变,所以进行诱变常选用萌发的种子。
【小问2详解】
过程③是单倍体育种,利用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花药离体培养形成了单倍体幼苗,普通水稻含有24条染色体,花药离体培养后含有12条染色体,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染色体数为24的植株。秋水仙素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作用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导致细胞中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小问3详解】
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2. 原产某地的某种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时期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______,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授粉,说明已产生了______。
(2)在对b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___________产生进化的原材料;____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1) ①. 地理隔离 ②. 生殖隔离
(2) ①. 否 ②. 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
(3) ①. 突变和基因重组 ②. 自然选择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植物a引种至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发生了地理隔离,在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作用下,使不同地区的植物b和植物c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使植物b、c之间不能正常传粉,形成生殖隔离,最终产生了新物种。
【小问1详解】
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地理隔离;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因为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传粉,这说明种群b和种群c已产生了生殖隔离。
【小问2详解】
第一年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则基因型为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20%,由此可以计算出D旳基因频率为10%+20%×(l/2)=20%,d的基因频率为80%;第二年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则基因型为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32%,由此可以计算出D的基因频率为4%+32%×(l/2)=20%,d的基因频率为80%,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说明该植物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小问3详解】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咋用,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青海省西宁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