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大连市第二十三中学高一语文学科调研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以群体为本位的社会,强调向内调和。宗法制的国家形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僵化统一的思想教育、温柔敦厚的道德说教等,造成了克己思维模式。强大的社会力量往往支配着个体的性格,不允许他做出个人的独立判断。过于浓厚的群体意识使得个体人格趋于依附认同。他们只能放弃特殊性和独立性,把个人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整合同化到群体中去,按照群体意愿行动。如果执意要追求个体的人格独立,结果只能是在现实中被毁灭。这种思维模式导致中国悲剧讲究情感抒发的适度,把最初的矛盾化为最终的和谐,人物往往在不幸中选择隐忍,把自由与幸福寄托于来世。而西方社会是一个以个体为本位的社会,强调向外扩张。在西方悲剧中,主人公具有鲜明的个性。他们独立判断,常能够做出毫不妥协的选择,有时甚至会把个人的判断力凌驾于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之上。这种过于独立的判断往往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近乎武断,从而产生不理智的举动,走向意志的反面。
西方悲剧所揭示的是人与无法制伏的异己力量的抗争与冲突。在《俄狄浦斯王》中,异己力量表现为英雄意志所遭遇的不可知的命运;在《哈姆雷特》中,异己力量是主人公性格中的弱点;在《人民公敌》中,异己力量是某种与主人公为敌的社会势力。在这些矛盾中,人是主动出击的,冲突逐步升级。他们努力地想摆脱宿命,想通过自己的进取和拼搏把握自己的生命航程,然而他们越是努力就越接近置他们于死地的泥潭。而中国古典悲剧描写的主要是主人公悲惨的遭遇,不是剧烈的冲突。《窦娥冤》是个典型的例子。窦娥缺乏斗争意识,把自己的不幸看做命运的安排,既然命运决定了她的不幸,只好安分地修来世。她拒绝嫁给张驴儿为妻,主要是囿于封建礼教。她为救婆婆屈打成招,也是出于“孝”心。在整个过程中,窦娥步步退让,直到上了刑场,她也没有办法证明自己的无辜,只有靠上天为她作证,因此,她的抗争显得被动而没有力度。
(摘编自邹红《中西方悲剧特点比较与分析》)
材料二:
在西方文化中,人没有完全把自我同自然割裂开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主要的关系,人处于神的主宰之下,人性和神性的对立是戏剧中主要的对立形式。在这种对立中,人性有了对于人类的全面的覆盖性。也就是说,西方人观念中的“人性”不仅仅是人类中哪一部分人的性质,而是所有人都不能没有的性质。人的各种悲剧的最深的根须不是仅仅扎于人的自身,更扎于超人间的神的意志的存在。在人之外有一个更巨大的力量制约着人、人的命运和人的发展,人没有左右自己全部命运的自由性。人的自由性是在人的悲剧性抗争中获得的。这是感受和理解西方所有悲剧性作品的一种基本的观念。哈姆雷特的悲剧不仅有哈姆雷特的过错,不仅有他母亲和国王的过错,更有哈姆雷特根本无法超越的诸种无法直接感知的原因;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不仅由于她和渥伦斯基的道德情操上的缺陷,更由于存在于人本身的不可克服的矛盾。她的悲剧不仅是她的悲剧,也是所有女性的悲剧,甚至还是整个人类的悲剧。
而在中国文化中,人和自然是绝对分离开来的,人与神的关系不是戏剧的主要关系。在儒家文化中,人是一个完全自足的系统,人的问题、社会的问题可以靠人的努力完全得到解决,人的所有悲剧都是由人的过错造成,而非社会因素。人应当为自己所有的缺陷而担负罪责。所以,中国的悲剧不具有真正的超人间的因素。
西方悲剧体现贵族性,多以皇家贵族和英雄豪杰为主角。中国古代戏剧则是平民的戏剧,主角一般是弱小善良、无辜受害的小人物。贵族是强者,强者是有力量的人。强者重进取,重竞争,反抗道德束缚,因为他们不需要道德的保护,道德的保护限制着他们的力量的发挥。平民是弱者,弱者是没有力量的人,他需要道德的保护。因此,西方的悲剧是强者与强者的冲突,是人的意志与神的意志或社会意志的冲突,是力量与力量的冲突。中国古代戏剧的冲突是道德与非道德的冲突,是弱者与强者的冲突。在这种冲突中,只有弱者才有可能是悲剧主人公,强者都是悲剧的制造者。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的悲剧就没有悲剧性。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没有主动损害别人的人,应该获得自己正常的、平静的幸福生活。而悲剧主人公是道德的,是没有损害别人的人,但他却因别人的不道德的行为而失去了这样的生活。不论他的冤情有没有获得最终的昭雪,他的悲剧都已构成。尽管悲剧主人公反抗的不是神的意志、宇宙的意志、社会的意志,但他们同样反抗着自己的悲剧命运。他们是通过反抗不道德的人的不道德行为而表现出自己的悲剧精神的。这种悲剧同样唤起观众的悲哀的情绪,同样加强着观众对一种悲剧精神的渴望,同样能起到一种净化心灵的作用。当然,它的悲剧精神的发展是受到平民意识的局限的,是不可能提高到真正的人性的高度的,其悲剧精神的内涵相对薄弱。
(摘编自王富仁《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悲剧主人公多是弱者,需要道德的保护;西方悲剧主人公多是强者,反抗道德束缚。
B. 中国古典悲剧淡化冲突,侧重描写主人公的悲惨遭遇;西方悲剧重在反映人与诸多异己力量之间的剧烈冲突。
C. 西方戏剧中,人神对立是主要关系;但因实现了人与自然的绝对分离,中国戏剧中的人神关系不是主要关系。
D. 中国的悲剧根源在于人本身,不在于社会;西方的悲剧根源,则在于人自身,以及超人间的神的意志的存在。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悲剧讲究情感的适度抒发,把最初的矛盾化为最终的和谐,这是其胜于西方悲剧的地方,也使悲剧人物显得崇高。
B. 窦娥的故事说明,受思想教育、道德说教等影响,中国悲剧中的人物常常选择把不幸看做命运的安排,安分地修来世。
C. 从安娜·卡列尼娜的例子可见,在西方人观念中,人无法自由左右自己的全部命运,同时,人性是所有人都有的性质。
D. 若悲剧主人公只反抗不道德的人的不道德行为,那么,该作品的悲剧精神会受到局限,不可能提高到真正的人性高度。
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克己思维模式”的一项是( )
A. 《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为缓和爱情与家庭、伦理的冲突,无奈休妻,最终自缢而亡。
B.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为报复李甲的背叛,将珍宝尽抛江中,愤然投江而死。
C. 《梁山伯祝英台》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了家族安宁,不得不用殉情来成全来世的爱情。
D. 《汉宫秋》中的王昭君,为了汉匈之间不再爆发战争,毅然选择出塞和亲,最后投江自尽。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 请结合材料并联系教材内容,简要阐述《窦娥冤》具有悲剧性的依据。
【答案】1. B 2. C 3. B
4. ①材料一:从不同的社会文化影响角度,将中西方戏剧进行比较。中国悲剧讲究情感抒发,西方悲剧强调主人公的独立判断。以《俄狄浦斯王》等为例,点明西方悲剧揭示人与无法制伏的异己力量的抗争与冲突。以《窦娥冤》为例,点明中国古典悲剧描写的是主人公的悲惨命运;②材料二:论证了中西方戏剧在自我同自然、人性与神性、悲剧主人公身份方面的不同,并阐述了中国古典悲剧的悲剧性和局限性。
5. ①悲剧主人公因别人的不道德行为而失去了正常的幸福生活。《窦娘冤》中,窦娥因张驴儿父子的不道德行为而失去了正常的、平静的生活,并蒙冤而死;②悲剧主人公反抗悲剧命运。《实娥冤》中,窦娥死后,发出三桩誓愿,化成鬼魂申冤,最后借由父亲惩罚坏人,这是对她自己悲剧命运的反抗;③观众出现相应的审美反应。《窦娥冤》中,窦娥的悲剧唤起了观众的悲哀情绪。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城外一日
(俄)契诃夫
早晨八点钟。
一大块灰色的乌云迎着太阳爬过去。在乌云上,时而这儿,时而那儿,闪出一道道电光,像是红色的锯齿。远处传来隆隆的雷声。热风戏弄青草,压弯树木,卷起灰尘。五月,一场真正的暴雨就要开始了。
以乞讨为生的六岁小姑娘费克拉在村子里跑来跑去,寻找鞋匠捷连契。小姑娘头发淡黄,光着脚,脸色发白。她的眼睛张大,嘴唇颤抖。
“大叔,捷连契在哪儿?”她逢人就问。谁也没有回答她。大家都关心暴风雨就要来了,纷纷躲到各自的小木房里去。最后她碰见教堂工友西雷奇,他是捷连契的好朋友。他走过去,让风吹得摇摇晃晃。
“大叔,捷连契在哪儿?”
“在菜园子里。”西雷奇回答说。
小姑娘就跑到小木房背后的菜园子里,在那儿找到了捷连契。鞋匠捷连契是个身量高的老人,瘦脸上长着麻子,腿很长,光着脚,身穿一件破烂的上衣,这时候在菜畦旁边站着,举起昏花的醉眼眺望乌云。
“捷连契大叔!”淡黄色头发的讨饭姑娘对他说:“大叔,亲人!”
捷连契弯下腰来凑近费克拉,他那严厉的醉脸上铺开了笑容。
“捷连契大叔,”费克拉拽住鞋匠的衣襟,哭着说,“哥哥丹尼尔卡惹祸了!我们快去吧!”
“惹了什么祸?哎呀,好响的雷!……什么祸呀?”
“丹尼尔卡在伯爵的树林里,把一只手伸进树窟窿里,现在拔不出来了。去吧,大叔,你行行好,给他把手拔出来!”
“他怎么会把手伸进去的?干吗伸进去?”
“他想替我从树窟窿里掏出一个杜鹃蛋来。”
捷连契就从菜园里走出去,抬高他的长腿,沿着街道大踏步走下去。他走得快,既不看两边,也不停住脚,讨饭的姑娘费克拉在后边几乎跟不上他。
两个旅伴走出村外,顺着尘土飞扬的道路往远处伯爵的那片颜色发青的小丛林走去。这儿到那儿有两俄里远。乌云已经遮蔽太阳,不久天空就连一小块蔚蓝的地方也没有了。天黑下来。
头一批又大又黑的雨点落在铺满尘土的道路上,印下了一个个黑斑。
“我和你都得淋湿,费克拉!”捷连契咕哝说。“身上别想有一块干地方……可是你不要怕,傻姑娘。……草会干,地会干,我和你也会干的。太阳虽说只有一个,可是它照着世上的万物呢。”
闪电在两个旅伴的头上一亮,隆隆的雷声响起来。
“你不要怕,小孤儿!天打雷不是因为生气。”
鞋匠和费克拉的脚上粘着一块块沉重的烂泥。走路吃力,路又滑,可是捷连契越走越快。矮小孱弱的讨饭姑娘走得上气不接下气,几乎跌倒。
后来他们总算走进了伯爵的丛林。那些树木淋过雨,让猛然袭来的大风一刮,向他们身上灌下水来。捷连契脚底下常绊着树桩,就渐渐走得慢了。
“丹尼尔卡在哪儿?”他问,“你把我领到他那儿去!”
费克拉领着他走进密林里,又走了四分之一俄里,才把丹尼尔卡指给他看。她哥哥是个八岁的小男孩,头发像赭石那么红,脸色苍白,带着病容,这时候站在那儿,身子靠着一棵树,歪着头,斜起眼睛看着天空。他一只手抓住破旧的小帽子,另一只手藏在一棵老椴树的树洞里。
“你的手在哪儿?”
“在树洞里……你行行好,把它拉出来吧,捷连契!”
树洞的边缘有裂口,夹住丹尼尔卡的手。捷连契拆下碎片,男孩的又红又皱的手就抽出来了。
三个旅伴从树丛里走出来,沿着林边空地往乌黑的路上走去。雷声渐渐小下去,隆隆声已经变远,在村子另一边响着。
“这儿,捷连契,前几天有野鸭飞过……”丹尼尔卡说,仍然在搔他的手。“它们多半在那块沼泽地里停下了。费克拉,你要我带你去看夜莺窝吗?”
“你别碰它,要不然你会惊了那些鸟儿……”捷连契说着,把他帽子上的水拧出来。“夜莺是唱歌的鸟儿,没有罪过……”
天上露出淡蓝色的一块地方。
“快来看啊!”捷连契说。“一个蚂蚁窝给冲开了!”
几个旅伴就弯下腰去凑近蚂蚁窝看。洪水冲毁了蚂蚁的住处。那些虫子惶惶不安地在泥地里乱爬,在他们淹死的同伴身旁忙忙碌碌。
“你们不会出事,死不了!”鞋匠笑着说。“只要太阳一出来,你们就会活过来。这对你们这些傻瓜也是个教训。下一回你们就不会住在低处了。”
他们往前走去。
“这儿有蜜蜂!”丹尼尔卡指着一棵小橡树的枝子,叫道。
枝上停着好些蜜蜂,淋了雨,受着冻,彼此紧紧地依偎着。那些蜂多极了,连树皮和树叶都被它们盖住,看不见了。
“这是蜂群,”捷连契教导说,“它本来飞着找住处,一淋雨就停下来了。要是蜂群在飞,只要给它洒上水,它就会停下来。”
太阳从云层里钻出来,温暖的阳光倾泄在树林上,田野上,这些旅伴身上。严峻的乌云已经走远,把暴风雨也带走了。空气变得温暖而芬芳。空中弥漫着稠李、甜苜蓿、铃兰的清香。
几个旅伴往河边走去。眼睛看到哪儿就走到哪儿,一路上不住谈话。丹尼尔卡问,捷连契回答。
捷连契对一切问题都答得上来,自然界简直没有一种能难倒他的秘密。他知道一切。例如,各种野草、野兽、石头的名字,他全知道。他知道什么草治什么病,毫不困难地认出马或者牛有多少年岁。他瞧着太阳落下去,瞧着月亮,瞧着飞鸟,就能说出明天是什么天气。这不是从书本上,而是在野外,在树林里,在河岸上学来的。是那些为他唱歌的鸟,在下落的时候留下漫天红霞的太阳,那些树木和青草,把他教会的。
丹尼尔卡瞧着捷连契,贪婪地把他讲的每句话都听进去。
将近中午,三个人在河岸上坐下。丹尼尔卡从袋子里取出一块面包,那块面包已经浸透了水,变成一团面糊了。几个旅伴动嘴吃起来。吃完面包,捷连契在河岸的沙地上直挺挺地躺下,睡着了。他睡觉的时候,男孩看着河水沉思。他有各式各样的东西可想。不久前他见过雷雨、蜜蜂、蚂蚁,现在他眼前又有些小鱼游来游去。
直到傍晚,这几个游客才回到村子里。两个孩子走到谷仓去过夜。那个谷仓以前用来存放村社的粮食,现在已经废弃不用了。两个孩子在干草上躺下,互相依偎着。
男孩没有睡着。他瞧着黑暗,觉得好像见到了白天见到的一切:雨云、明亮的太阳、鸟雀、小鱼、身材细长的捷连契。他很想对别人讲述他目前在黑暗里看见的那一切使他灵魂激动的东西,可又找不到可以交谈的人。费克拉还小,她是不能理解的。
“明天我要跟捷连契讲一下……”男孩暗想。
两个孩子想着无家可归的鞋匠,睡着了。夜间,捷连契走到他们这儿来,把一块面包放在他们头底下。这样的深情厚意却没有人看见。也许只有月亮看见了,它正在天空飘游,从房顶的窟窿里亲切地朝那个废弃的谷仓里张望。
(选自《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汝龙译)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
A. 小说的叙述从五月一天的早晨开始,对乌云、电光、雷声、热风的描写渲染了暴雨来临前紧张的气氛。
B. 费克拉对鞋匠的称呼从“捷连契大叔”到“大叔”再到“亲人”,表现出她恳求帮助的迫切心情。
C. “严峻的乌云已经走远,把暴风雨也带走了”,这一描写语带双关,还引出了下文四处漫游的情节。
D. 只有月亮“亲切地朝那个废弃的谷仓里张望”,结尾拟人化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冷漠现实的控诉。
7. 关于文中丹尼尔卡“惹祸”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省略了丹尼尔卡“惹祸”的具体情节,而借费克拉之口道出,避免了平铺直叙。
B. 男孩“惹祸”的原因是想替费克拉从树窟窿里掏鸟蛋,侧面体现出两人相依为命的处境。
C. 获救的丹尼尔卡脸色苍白,歪着头,斜着眼睛看天空,显然他为自己惹的祸而感到愧疚。
D. 男孩“惹祸”的地点是城外两俄里多远的密林里,这与兄妹二人小流浪汉的身份相吻合。
8. 小说结尾补充交待捷连契也是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对刻画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小说把故事浓缩在先雨后晴的一天之内,这样安排有怎样的文学效果?
【答案】6. D 7. C
8. 使捷连契的形象更真实,因为同命相怜,他才愿意帮助兄妹俩;因为到处流浪,才对大自然了解得这么多。使捷连契的形象更感人,同样无家可归,他依然关心呵护着两个孩子。
9. 有助于情节紧凑,连贯不拖沓;用天气变化与人物命运相映衬,把大自然的神奇与丹尼尔卡的精神成长相勾连;丰富小说主题,自然而巧妙地传达出生活的启迪和作者的思考。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十一年十月,安州都督吴王恪数出畋猎,颇损居人,侍御史柳范奏弹之。丁丑,恪坐免官,削户三百。上曰:“长史权万纪事吾儿,不能匡正,罪当死。”柳范曰:“房玄龄事陛下,犹不能止畋猎,岂得独罪万纪!”上大怒,拂衣而入。久之,独引范谓曰:“何面折我?”对曰:“陛下仁明,臣不敢不尽愚直。”上悦。十二年三月,辛亥,著作佐郎邓世隆表请集上文章。上曰:“朕之辞令,有益于民者,史皆书之,足为不朽。若为无益,集之何用!梁武帝父子、陈后主、隋炀帝皆有文集行于世,何救于亡!为人主患无德政,文章何为!”遂不许。丙子,以皇孙生,宴五品以上于东宫。上曰:“贞观之前,从朕经营天下,玄龄之功也。贞观以来,绳愆纠缪,魏征之功也。”皆赐之佩刀。上谓征曰:“朕政事何如往年?”对曰:“威德所加,比贞观之初则远矣;人悦服则不逮也。”上曰:“远方畏威慕德,故来服;若其不逮,何以致之?”对曰:“陛下往以未治为忧,故德义日新;今以既治为安,故不逮。”上曰:“今所为,犹往年也,何以异?”对曰:“陛下贞观之初,恐人不谏,常导之使言,中间悦而从之。今则不然,虽勉从之,犹有难色。所以异也。”上曰其事可闻欤对曰陛下昔欲杀元律师孙伏伽以为法不当死陛下赐以兰陵公主园直百万。或云:‘赏太厚。’陛下云:‘朕即位以来,未有谏者,故赏之。’此导之使言也。司户柳雄妄诉隋资,陛下欲诛之,纳戴胄之谏而止。是悦而从之也。近皇甫德参上书谏修洛阳宫,陛下恚之,虽以臣言而罢,勉从之也。”上曰:“非公不能及此,人苦不自知耳!”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一》,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曰/其事可闻欤/对曰/陛下昔欲杀元律师孙伏伽/以为法不当死/陛下赐以兰陵公主/园直百万
B. 上曰/其事可闻欤/对曰/陛下昔欲杀元律师/孙伏伽以为法不当死/陛下赐以兰陵公主园/直百万
C. 上曰/其事可闻欤/对曰/陛下昔欲杀元律师孙伏伽/以为法不当死/陛下赐以兰陵公主园/直百万
D. 上曰/其事可闻欤/对曰/陛下昔欲杀元律师/孙伏伽以为法不当死/陛下赐以兰陵公主/园直百万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贞观十一年,属于年号纪年法,和“元嘉草草”“元和十年”一样。年号纪年法始于汉武帝,年号一旦确立一般不轻易更改,历代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
B. 削户,曾经被封赏的户数被削减以示惩戒。古代封赏有千户侯、万户侯的说法。
C. 表,指古时给皇帝的书信、奏章。本文的“表”和《出师表》都含劝谏的意味。
D. 东宫,指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宫殿,借指太子本人。太子是封建时代君主的儿子中被预定继承君位的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宗在儿子打猎损害百姓利益被柳范弹劾后,迁怒于侍奉、教导儿子的长史,柳范责问为何不处罚房玄龄,当面冒犯太宗。
B. 太宗善辨臣子进言对德政的作用,所以悦柳范而拒邓世隆,他对自己的言辞也有认识,有益的将会记入史书,无益的不劳文集。
C. 太宗在孙子的宴会上不忘向魏征询问意见,魏征认为贞观之后,臣子虽然顺从太宗勉强进言,但是脸上已经有为难的神色。
D. 魏征认为,太宗厚礼封赏孙伏伽可以引导臣子进谏;太宗接受了他人谏言,没有处死虚报资历的司户柳雄是乐于听谏的表现。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远方畏威慕德,故来服;若其不逮,何以致之?
(2)近皇甫德参上书谏修洛阳宫,陛下恚之,虽以臣言而罢,勉从之也
14. 魏征认为太宗“人悦服则不逮也”的主要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答案】10. B 11. A 12. C
13. (1)远方的人畏服威严仰慕仁德,所以前来归顺;如果说不如从前,为什么会到达这一步呢?
(2)近来皇甫德参上奏谏言修建洛阳宫的事,陛下非常愤怒,虽然因为我的进言而作罢,但只是勉强听从意见啊。
14. ①心理上,觉得国家已经治理好了,不居安思危
②行动上,听人劝谏,勉强答应,面有难色。
参考译文:
贞观十一年十月,安州都督吴王李恪多次外出打猎,严重损害居民的利益,侍御史柳范上书弹劾他。丁丑(二十六日),李恪因此被免官,削减食封三百户。太宗说:“长史权万纪侍奉我的儿子,不能匡扶修正过失,按罪应该判处死刑。”柳范说:“房玄龄侍奉陛下,尚且不能制止陛下打猎,怎么能单单处罚权万纪!”太宗大怒,拂衣而起到宫中去。过了很久,太宗独自请来柳范对他说:“为什么要当面冒犯我呢?”柳范回答说:“陛下仁慈圣明,我不敢不竭尽我的愚鲁憨直建言。”太宗听了很高兴。十二年三月辛亥(初二),著作佐郎邓世隆上表请求编集太宗文章。太宗说:“我的文辞号令,对百姓有益处的,史书都会记录下来,足以成为不朽的言辞。如果没有益处,编集出来又有什么用呢!梁武帝父子、陈后主、隋炀帝都有文集在世间流传,对于他们的灭亡又有什么补救呢!作为君主担心的是没有德政,文章有什么用!”于是不答应。丙子(二十七日),因为皇孙出生,在东宫宴请五品以上的官员。太宗说:“贞观之前,跟从我谋划天下大事,是房玄龄的功劳啊。贞观以来,修正过失,是魏征的功劳啊。”于是都赏给他们佩刀。太宗对魏征说:“我这些年的政事和往年相比怎么样?”魏征回答说:“威严与明德所影响到的,比贞观初年要深远得多;臣民心悦诚服则不如以前。”太宗说:“远方的人畏服威严仰慕仁德,所以前来归顺;如果说不如从前,为什么会到达这一步呢?”魏征回答说:“陛下以前忧虑天下未治,所以你的仁德道义每天都有进益;如今你安于天下大治,所以就比不上以前了。”太宗说:“现在做的事,跟往年没什么区别,凭什么说不同了呢?”魏征回答说:“陛下在贞观初年,担心别人不进谏,常常引导他们让他们说,听的时候就高兴地接受了意见。如今却不是这样的,你即使勉强听从进谏,脸上还是有为难的神色。所以不同了。”太宗说:“这些事可以说给我听听吗?”魏征回答说:“陛下当年想要杀元律师,孙伏伽认为按法律不宜判处死刑。陛下把兰陵公主园赏赐给孙伏伽,价值百万。有人说:‘赏赐太丰厚。’陛下说:‘自从登基以来,没有进谏的人,所以赏赐他。’这是引导大家让他们进谏啊。司户柳雄虚报在隋朝的资历,陛下想要杀了他,后来接受了戴胄的谏言而没有杀他。这是乐于听从劝谏啊。近来皇甫德参上奏谏言修建洛阳宫的事,陛下非常愤怒,虽然因为我的进言而作罢,但只是勉强听从意见啊。”太宗说:“如果不是你,没人能说到这么深刻的地步(或译为:我达不到这一步),人苦于不能了解自己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独 山 梅 花
王安石
独山梅花何所似,半开半谢荆棘中。美人零落依草木,志士憔悴守蒿蓬。
亭亭孤艳带寒日,漠漠远香随野风。移栽不得根欲老,回首上林颜色空。
[注]上林,指上林苑,皇家园林,暗指朝廷。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出了梅花生长的环境和状态,以“何所似”发问,意在强调独山梅花的与众不同。
B. 即使处在寒日野风中,梅花仍是亭亭而立,虽然孤独寂寞,却依然花开艳丽,花香遍野。
C. 尾联写梅花坚守自我,扎根独山直至老去,而不愿意移栽到上林苑中和别的花木争奇斗艳。
D. 这首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借半开半谢的独山梅花喻人喻世,展示了作者深深的情感寄托。
16. 本诗以梅喻人,请具体分析第二联的意蕴。
【答案】15. C 16. “美人零落依草木,志士憔悴守蒿蓬”,颔联以比喻、拟人来写此地梅花命运悲苦。把梅花拟人化,比作美人、志士。本句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借写憔悴零落、无人欣赏的梅花的遭遇,表达了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士的同情,抒情较为含蓄委婉。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理想社会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成年人带着几个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和谐社会里。
(2)《诗经》有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在《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述了相似的观点。
(3)《阿房宫赋》中,杜牧用对比手法极写阿房宫的瑰丽奢华与秦的骄横敛怨,最终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阿房宫的覆灭表达讽喻之意。
【答案】 ①. 莫春者 ②. 春服既成 ③. 有善始者实繁 ④. 能克终者盖寡 ⑤. 楚人一炬 ⑥. 可怜焦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曹雪芹的攻击点,与其说是男人,不如说是皇权。
巨大的疑惑伴随着作家的成长,他急于追问的,是若干年来的同一个问题:奔仕途的男人们怎么全都是面目可憎、没一个好东西?家族败亡,看不出曹雪芹有内疚——这曹家嫡孙,未能担起家族的大梁。也许他的潜意识,还有几分幸灾乐祸哩。《红楼梦》悲金悼玉,不悼家族。家族的荣辱沉浮,与他何干?家族为姐妹们提供了园子,却以隐形和显形的手段向她们施压、施暴:“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作家对父亲这个最大的家族符号只有惧怕,没有尊重:贾宝玉打死也不愿意成为父亲那样 ① 的伪君子,满嘴仁义道德。
西方男性有弑父情结。中国的男孩儿可能有憎父情结。这原因倒不复杂:父亲通常代表社会向小孩子源源不断施加压力。清代的宗法社会严密,无论在官还是在民,都受到政权族权神权的压迫,男人吃不消,把压力转移给女人。
大观园 ② ,脂粉香浓,呈现为封建统治的薄弱环节。但女孩儿大一日,压力就增大一分。雪压霜欺的背后,赫然露出男权大手。而男权嚣张,乃是统治格局使然。有清史学者讲,满族人初入关,尚有八旗旗主共治的局面,到后来,渐渐落入皇权独尊的窠臼,皇子又多,派系林立,倾轧成常态。政治生态日趋恶化,贪官庸官 ③ ,不断涌现。
这座巍峨堂皇的艺术宫殿,芳菲园姹紫嫣红是基础。写女儿世界的清爽,反衬须眉男子的污浊。曹雪芹不仅揭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和现实生活,还通过生动的艺术描写创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8. ①道貌岸然;②群芳争艳;③层出不穷
19. 曹雪芹不仅通过生动的艺术描写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还揭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反映了现实生活。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在贵州黔东南地区进行的“美丽乡村”系列篮球赛事,被网友们取了一个既亲切又响亮的名字——“村BA”,令人耳目一新。
在“村BA”现场,四面看台人潮涌动,欢呼声与加油声也持续不断。 ① ,十里八乡的人都会纷至沓来,一些观众甚至驱车200公里前来观战。更夸张的是,“村BA”的连场比赛经常能从上午打到夜晚,并且从来都不缺少选手和观众。如此热火朝天的比赛氛围,可能连不少职业赛事也比不上。目睹“村BA”的盛况,有网友戏称:“在中国最接近NBA(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的不是CBA(中国职业篮球联赛),而是‘村BA’。”
有人说,“村BA”之火,火在一个“土”字。的确,球场是村里自建的,参赛球员全部是本地村民,独具特色的苗族歌舞承担了“啦啦队”的功能,还有一头黄牛、几只香猪的获胜奖品,以及操着“贵普”的解说员, ② ,但“村BA”的出圈,却绝不囿于“乡土”二字。乡村球赛火爆的背后,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共鸣。这共鸣,不仅仅来自文化产品供给较为短缺的乡村地区,同样来自文化供给丰富繁荣的城市。在这个火热的夏日,“村BA”为我们贡献的, ③ ,更是一场具有现代元素,能够为广大网友喜见,天然地连接起城市与乡村、国际与国内的文化盛宴。
20.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加点处“土”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德国有个林务官,刚上任,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森林“打扫”干净。
B. 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
C.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D. “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又走进了安江农校的稻田,去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 网友们所取的“村BA”这个名字很有表现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效果。
【答案】20. B 21. ①每逢“村BA”开打;
②都彰显出“村BA”浓郁的乡土特色;
③既是一场充满乡土气息的体育赛事。
22. ①化用国际通用的知名篮球赛事的简称,体现乡村篮球赛事巨大的社会影响;
②在简称前冠以“村”字,点明了篮球赛的“乡土”属性,与后文国际化的“职业篮球联赛”的简称连用,构成强烈反差,具有幽默效果。
四、作文(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这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时代,义务接送医护人员下班的“最美快递员”汪勇,用生命践行诺言的“英雄父子兵”张从顺、张子权,一生为国铸核盾的“中国核司令”程开甲……我们感动于他们心中无我的境界。
这也是一个崇尚自由的时代,我们喜欢街舞的自由与释放,我们喜欢生活的随性之乐,我们不断地制造着“小确幸”与“仪式感”……我们越来越心中有我,想要凸显自我的个性与价值。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心中无我与心中有我”为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心中有我”,须有“大我”
这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时代,“最美快递员”汪勇,用生命践行诺言的“英雄父子兵”张从顺、张子权,一生为国铸核盾的“中国核司令”程开甲……戍守边防的战士,火灾现场逆行的消防员,隐姓埋名三十年、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祖国核潜艇的彭士禄,历经失败、砥砺拼搏终至荣耀巅峰的“中国女足”……“心中无我”者乃是国之脊梁。
我感动于他们“心中无我”的境界,虽不能至,心敬仰之,心向往之。
如何理解 “心中无我”?倘若人人“心中无我”,我们的社会就会成为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就会成为一个富强民主,自由和谐的国家。2020年抗疫期间,“心中有我”者是没有话语权的。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心中无我”者如耄耋之年逆行疫区的钟南山、李兰娟,如志愿者快递小哥汪勇,如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者……从抗疫主战场到街道巷陌、田间地头,从白衣天使到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基层干部、志愿者,他们以“无我”之姿,换得山河无恙。
“心中有我”未尝不可,但我们要有“无我”的追求。
这也是一个崇尚自由的时代,我们喜欢街舞的自由与释放,我们喜欢生活的随性之乐,我们不断地制造着“小确幸”与“仪式感”……我们越来越心中有我,想要凸显自我的个性与价值。倘若人人追求“心中有我”,只想到个人的那一份自由,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有一些不和谐的杂音,甚至心中只有“小我”者,最终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倘若人人追求“心中有我”,而不考虑国家和社会的需要,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哪里还有“我”追求自由,制造“小确幸”与“仪式感”的地方?
谁的心中没有一个小“我”?只是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有我”“无我”的选择不同罢了。
河南暴雨时“心中有我”所期待的都是“心中无我”者的救助。于是很多人选择了“心中无我”,不说子弟兵们第一时间紧急驰援,就说说那些普通人,郑州市人民医院骨科医生于逸飞,明明已经从地铁逃出生天,听到求助者的呼喊,又选择返回救人;退伍特种兵杨俊魁冒着生命危险连续救助5名落水者;白衣哥王西超救下落入泥潭的一家三口,然后悄然离去……重庆山火时,“三救山火”的重庆娃儿余秋朋;“绝不向困难妥协”的摩托车志愿者救援队;头戴红色蝴蝶结头盔,每趟背四五十斤物资的吴朴慧……
等灾难退去,也许他们也喜欢街舞的自由与释放,也喜欢生活的随性之乐,也不断地制造着“小确幸”与“仪式感”,他们懂得什么时候选择“心中有我”,什么时候选择“心中无我”。
可以“心中有我”,但不可以仅仅只有“小我”,还需要有一个“大我”。“心中有我”者当常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才是一个美好的“我”。
2024届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Ⅱ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Ⅱ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Ⅱ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Ⅱ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